时间:2023-05-15 18:14: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脑功能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具有致残率高、恢复慢等特点,一旦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其脑功能也会受损,因而后期的康复护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改善和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血管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2月我社区医院康复科室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为(62.3±8.9)岁;患者中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有16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21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有11例;患者在临床上意识均为清醒,多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1.2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
1.2.1为患者量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脑功能受损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康复方法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
1.2.2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肢体或语言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而其心理状态往往较为低沉,加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进程较慢,患者在康复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在家属的支持下积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各种康复治疗[2]。
1.2.3肢体功能训练 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开始功能恢复训练,在早期可以在病床上开始早期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注意活动时的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并且坚持每天对患者关节进行按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进行康复期后可让患者开始逐步进行坐、立、走的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活动机能。
1.2.4语言功能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在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单音节和汉字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出现失语症状的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来给予相应的指导,耐心帮助和等待患者发音。
1.2.5吞咽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可以让其多进行吞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在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有29例患者的的语言障碍明显减轻,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较好正常沟通,有42例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能够自主进食。且在护理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案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3],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来恢复相应功能。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康复护理和慢性期康复护理。本文主要对慢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生活能力上均得到了一定恢复,患者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也说明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在康复护理期间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这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为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因长期治疗不愈而产生的抑郁心理,争取到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从而间接增强了康复护理的效果。而对于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则分别给予其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康复训练,通过各项训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有了极大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而有29例患者的语言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与人正常进行沟通的目的。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本组有42例患者在经过吞咽康复训练后,其能够自主进食,这些都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针对性地为其实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付桂香.脑血管疾病所致功能障碍120例康复护理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63-63.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治疗后患者的基本认知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SS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大幅度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算、数字工作记忆、汉字快速比较、双字词的认知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语言及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康复护理;老年脑梗塞;认知;预后
老年脑梗塞是神经内科中的常见疾病,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或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行软化、坏死,占所有脑卒中的80%,发病原因多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后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脑梗塞后,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智力、认知功能、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及预后,是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本研究旨在分析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和预后方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所选患者经CT、MRI检查后均确诊为脑梗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9.3±3.6)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0.1±3.5)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纳入标准:年龄大于60岁,患者均为首次急性发作,且生命体征平稳,在48h内病情无进展,病程低于1周。(3)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者,痴呆或耳聋者,有酒精依赖史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主要包含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发病后会有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患者想尽快恢复健康,肢体康复讯训练过度,超过身体负荷,当身体练习情况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患者会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与心理疏导,制定康复目标,并为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本病,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肢体康复训练:卧床期间保持良好肢位,定期变换,在床上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待肌肉稍微恢复后,可进行起立、步行、立位等平衡训练,1次/天,45min/次。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生命体征,保持皮肤清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给予心理疏导,平衡膳食结构等护理。
1.3观察指标。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2](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参照Bathel(BI)[3]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参照基本认知能力评价患者认知功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护理后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观察组在心算、数字工作记忆、汉字快速比较、双字词的认知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老年脑梗塞是神经内科中的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约有60~80的脑梗赛患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据有关文献报道,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脑神经的可塑性,从而改善患者注意力以及学习力等认知功能[4]。而康复护理则是护理人员通过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恢复认知和肢体功能的护理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两组的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算、数字工作记忆、汉字快速比较、双字词的认知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肢体、语言和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设芬,李瑛,毛云英,等.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98-99.
[2]黄洁.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分析[J].现代养生,2015,22(9):186-186.
[3]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26(15):124-125.
【关键词】 康复护理;骨关节;疗效;护理质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正畸、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的治疗中[1]。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本研究中,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7.0~70.0岁,平均年龄(53.0±5.0)岁;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6.0~71.0岁,平均年龄(54.0±5.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康复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待患者回到病房,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平移至床上,去枕平卧,患肢下方放置软枕,禁饮食6 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注意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加强营养。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1.2.2 观察组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康复护理[2]:早期指导患者合理开展功能康复训练,从肌肉收缩、关节锻炼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展功能锻炼,避免关节畸形的发生。从上肢功能的主动锻炼,到下肢的负重锻炼,逐渐恢复肌肉功能。③并发症护理:合理矫正患者的姿势,保持良好的关节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对于突发性呼吸困难患者,立即进行吸氧、溶栓处理,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栓塞。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平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3]:①优:Harris评分≥90分。②良:Harris评分80~89分。③中:Harris评分60~79分。④差: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运动科学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术后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的,并详细讲述维持正确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足穿矫正鞋,避免髋内收、内旋,避免假体脱位的发生。同时,做好与患者的正确沟通和指导,做好压疮、肺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出院时做好相关出院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应加强营养,继续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内平躺,双腿间放置软枕,保持两腿分开姿势,避免侧卧位,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的内收,禁忌下蹲、盘腿等动作,一旦出现髋部严重疼痛或活动后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总而言之,骨关节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侯晓明. 骨关节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2009,15(13):10.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中风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中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中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共有32例,占80.00%,而改良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39例,占97.50%,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
结论:在对中风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康复护理中风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8-01
对于中风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本文就此问题对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中风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
对照组中有4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2.3)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有10例。其中脑梗死患者有32例,脑出血患者8例。改良组中有4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5±2.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有11例。其中脑梗死患者有31例,脑出血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中的中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以及药物等方面的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中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
2结果
3讨论
在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的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使患者以较好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1。
而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应按照中风偏瘫功能障碍的特点运用相关的运动疗法进行一定的功能性锻炼。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正确的,对患者的患侧肢体以及各关节进行运动,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坐姿以及站立的平衡训练2。而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没应注意持之以恒,适当运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进行及时处理3。
所以,在对中风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萧蕙,张广清,王琳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7-79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摘要】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面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Abstract】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a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we apply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course.The approa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fosters the creative ability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But the teacher will face up to more higher reqirements.
【Key word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案例分析:组织授课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康复护理学的经典案例,编写案例集。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也可将案例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先应用理论课教授相关知识,使学生完全掌握理论,课后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其分头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病人的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在其后的实验课中,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临床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使用康复护理措施。全班学生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共同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管理讨论过程,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演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由学生根据案例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角色扮演可较为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临床实际” 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学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正确的康复护理。
2.2“参与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需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体系。可采用综合素质测试——笔试成绩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法,把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进行评定。
综合测试:教师从案例库中选取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教师评分。综合测试主要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教师从试题库中选取试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成绩: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演讲) 给予一定的分值。最后将学生的综合测试、笔试及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得出最终的考试成绩。
2.3“参与式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考核成绩评价:对学生综合测试、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兴趣、自觉收获、自学能力等。
教师主观评价: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对每堂课知识点的提问回答正确率、课堂气氛、护生参与及互动程度进行主观评价。
3参与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教学实践中发现, 增加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需要教师具有充分控制现场和把握时间进度的能力。同时, 在短暂的时间内如何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参与式方法在教学中的另一挑战。另外, 参与式方法经常采用小组活动、快速反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些方式中经常会受到场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和限制, 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因地制宜, 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地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表现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刘玲玲.开设康复护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 .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