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19:19: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
反思不是对数学学习的一般性回顾,而是指向数学思维活动,着眼于增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的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反思,及时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此种反思主要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散漫、马虎、应付学习等不良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结合一节课进行课后反思、还可以结合一次作业、一次考试进行反思。例如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学生对待复习时的考试比较懈怠。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总结方式,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检查试卷,能改正的自己先改正,然后算一算自己还能提高多少分,哪些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而失分,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还能提高的成绩大约在6――8分,有的高达十几分。在静静的思考中,学生深深体会到“认真”“用心”才能提高成绩,反思,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让他的学习从情感态度方面主动、积极起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反思错题,提高审题能力。
众多的小学生往往都是为完成任务而做题,“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他们对题意的理解往往是走马观花,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就难以提高。因此,“错题”往往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反思,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用分数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中,有这么一道题: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4/5,这个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很多学生错误的解答:48÷4/5。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反思错在哪、为什么会出错,怎样才能克服?经过反思,学生知道问题是求全年的产量,因此还要在加上上半年的48万台。通过反思错题,学生认识到用心反复的读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反思解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
有时候,学生对某种题目的某种解法不容易理解,这时通过引导他们反思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比较哪种解法更为简捷而且自己更容易理解,从而可进一步拓宽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根据给出的信息,求出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课?
小红:五年三个班都参加植树活动。
小丽:五年二班种了100棵树。
小明:五年一班种了植树总数的30%。
小华:五年三班比五年二班多植树150棵。
小红: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树棵树刚好是总数的一半。
在学生的答案交流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100+150=250棵
250×2=500棵
2、100÷(1/2-30%)
3、1-30%=70%
(100+150)÷70%=500棵
4、100+150=250棵
1-50%=50% 250÷50%=500棵
5、解:设五年级一共植树x棵。
x-30%x-(100+150)=100
6、解:设五年级一共植树x棵。
30%x+100=50%x
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六种解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每种方法应用的是什么知识,是怎样想到的,你从中能积累什么解题经验?如第一种方法:学生利用“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树棵树刚好是总数的一半”这一信息,逆向思考可以得到:五年三班植树棵树是总数的另一半,五年三班植树100+150=250棵,那么五年三班植树棵树的2倍就是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什么呢?学生经过反思得到“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植树棵树刚好是总数的一半”这一信息,逆向思考可以得到:五年三班是总数的另一半”这时学生深刻理解到逆向思考的重要作用。
另外,信息中的一半可以理解为1/2,也可以理解为50%,既可以利用分数知识解决,也可以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如方法:2、3、4。当然还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在反思解法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反思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的养成不能随意的进行,杜威认为“经验之所以离不开活动,根本原因在于活动能够产生良好的思维。”因此,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情景表演;高效课堂;研读文本;表演实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也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学做合一”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听过一遍很快就会忘记,看过一遍就会有些印象,而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情景当中,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情景表演剧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所带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在研读了教本的基础上,我思索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老师繁琐的讲解,学生机械的朗读,我们还能尝试什么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呢?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取了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题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的文章。特别是第三单元,是由几篇风格不同的童话构成。情景表演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展示精彩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情景表演这种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进行反思。
一、情景表演要在点滴中积累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
开学伊始,我就尝试将情景表演融入语文课堂。课前准备时,我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天表演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表现的欲望,同时达到积累成语的目的。当然,学生不是天生的编剧,更不是天生的演员。一开始尝试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表演的死板,有些学生甚至会在表演中显得十分紧张。于是,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设计台本,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成语“一毛不拔”时,学生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道具,“吝啬鬼”躺在床上(讲桌),伸着两个手指,要求“妻子”拔掉一根灯芯,那奄奄一息的模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次尝试之后,学生兴趣高涨,学生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台本进行表演。半学期下来,学生不光积累了许多成语,表现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情景表演应以研读课本为基础
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我尝试将情景表演带入语文教学。然而课本剧的表演与成语表演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成语故事情节紧凑,人物简单,而课本内容学生可发挥的余地小,情节也相对复杂。情景表演不能只是片面追求“热闹”的气氛,以至于让情景表演喧宾夺主。在学习童话这一单元的课文《去年的树》时,我让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鸟儿寻找树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同时,通过树桩,门,小女孩的表演,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友情,然而学生的表演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很高,仍有几组学生积极的举手。这时,我没有急于尝试其他组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体会鸟儿寻找树的过程中焦灼、伤心的心情。同时,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特点,树桩是树的一部分,他在回答鸟儿时,应该也是担心、焦急的;工厂的大门对于树悲惨的遭遇司空见惯,预期应该是漠然的;而小女孩,应该是抱着同情的心态的。对于他们的语言,我让学生体会后知道朗读,加以评点,甚至要求他们带着表情去读。在新一轮的排演之后,我又叫了一组学生上台表,这次学生将这个童话故事演得很生动。欣赏的学生也深深地被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打动了。
三、表演实施应以情入境为目标
除了童话表演之外,有很多课文同样也可以运用情景表演。但也不一定是整篇课文的表演,可是一个需要学生情感体验的片段,也不一定非得是有故事情节的记叙类课文。如: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王维和元二,表演他们送别的场面。学生课前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了阳关等相关的资料。两个学生“把酒”送别,想象着元二即将到那荒蛮的地方,再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那种哀伤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意境就这样表现了出来。
在情景表演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需要尝试和反思的地方。情景表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精心组织等,这样才能够推动和谐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夏金秀,创设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小学教学参考,2008(6).
[2]陈东东,教于情,学于境[J].考试周刊,2011(29).
记得有个小故事,是说有个姓郭的种树行家,他种的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枝繁叶茂,果子结实又早又多。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说只不过顺其自然罢了。树木生长要求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压实。栽好以后,不要去打扰它,应该让它自由地生长。而其他人种树不一样,他们种树时,树根舒展不开,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太死、太实。种树后过分担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瞧瞧。更有甚者,还把树皮剥开,看看是死是活,晃晃树干,看看根部,是否结实。像这样违背了树木生长的天性,虽说是爱,实际是害;虽说是关心,其实管住了人,没有管住心。教师一离开教室,学生们算是解放了,干什么的都有,说话的、打闹的。教师整天气得阴沉着脸,有时和学生大动肝火,总是在责备学生:老师辛辛苦苦地为了谁,怎么就不理解老师呢?
对学生的管理,与栽树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管得太死、太多,这样反而事与愿违。我有亲身体会,去年暑假后,我接了一个大家都认为比较差的班,当上了高二17班的班主任。在去年一学期中干得很是郁闷,整天早起晚睡,每天死盯死看,就连吃饭的时间也在教室里盯着,因为这个班的学生自觉性太差,怕学生不好好学习,学生一有风吹草动,就叫出来批评一顿,表面上学生很安静,可内心很不服气。整天这样批评学生,结果搞得师生关系很是紧张,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学习成绩方面都被兄弟班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结果是劳而无功,领导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新的学期我认真反思过去,想了很多,自认为当了好几年的班主任了,已有一定的经验了,老是停留在过去的方法思路上,可是学生在变,社会在变,我的方法也应变。我们班有一批很有个性的学生,老是不愿意在老师的束缚之下学习,老想着与老师作对,给老师出难题。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空阔且人口较多的地域,设计建造了一处住宅楼群。工程竣工了,有人按自己的设想,要求建造师在这里铺主道,在那里铺辅道。但建筑师坚决地拒绝了,他让林业工人将大楼之间的空地全部种上了草。夏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沿着人工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它即和谐自然,又满足行人的需要,来此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绝。
我读懂了这则故事,它给了我启发,让我改变了管理思路,让我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温暖,给学生以信任,让其个性充分发展,教师起引导作用。
由此,本学期我首先通过竞选选拔出了新的班委,而这些班委成员,恰恰是上学期与比较抵触我们的学生,他们本质都不坏,并且在班级中威信很高,通过竞选也表达了热爱班级的热情和对良好班级的渴望。选举的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是符合学生们意愿的,选举结束后,我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对新班委的殷切期望,和对新班委的信任。我清楚要利用好这些学生,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正确引导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新的班委建立后,学生自己开班会,每次班会热情高涨。自己管理自己,学生自己制定制度,谁违反纪律班委会就给予惩罚。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同学们攒足了劲头,争取纪律和学习都得优秀班集体。
我由上学期忙得焦头烂额,变得现在游刃有余。更有空来思考如何给学生加油鼓掌,如何做后进生的工作,如何做有问题的学生的工作,如何给班级以引导,使其自由发展但不失控。于是我就经常找班委成员谈心,给他们献计献策,使他们离老师更近,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给予鼓励。现在我几天不进教室也不会有问题的。
还有,我真的变了,我看学生的角度变了。过去我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越看越生气,越看越失望。现在我眼中看到的多是学生的优点,越看越高兴,我乐了,我的学生也乐了。上学期我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常常遭到学生的反对,而现在我不但不无故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主动给学生争取活动时间,体育课和任课老师达成协议谁也不能占,必要时还可以让出我的物理课,给学生增加活动机会,学生也开始感谢老师了。
一、让实验种子扎根校园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我们立足“寻真尚美”的核心理念,希望以美育引领教育,以美德、美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彰显教育之本真。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以美为动力,点燃师生求知的热情、激发师生思考的乐趣,让他们感悟教育的真谛。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选准课改的突破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新彬校长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带回来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内大量阅读来学习语文,教师把讲和练的时间压缩,将时间分给阅读,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感悟提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该项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简简单单学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理念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粒实验的种子扎根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田。
二、辛勤耕耘,催开花儿朵朵
我们的研究先从备课开始,着重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挖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通盘考虑单元文章的共性,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学习目标,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体现出来。
我们采用小课题引领、各个击破的形式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熟悉学段教材、了解编排体系,通读教材读本、做好阅读储备,对照课标教材、细化目标要求,挖掘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单元教学。每位教师带着精品教学设计进课堂,再通过课堂验证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反思改进,优化教学效果。
1.聚焦目标,细化分解,形成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是构筑成功的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才会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从单元整体规划入手,将学习目标适当分流。其次,研读教材,明确学期、学年所要达到的要求,把握单元目标和训练重点,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细化目标。最后,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要求,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述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各年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2.整合资源,“三双”融合,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我们在整合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单元目标,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关注教学内容纵向整合(教材内跨单元和不同年级相同内容主题的整合)、横向整合(课本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书籍的整合),从借助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展单元整合阅读,到跨单元、课内外提炼主题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初步形成了小学6个年级12册语文课本的单元整合教案。
3.课堂验证,反思诊断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校以点带面围绕主题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开展研究,借助校际教研进行年级组间听评课、跨年级组听评课,深入研究“单元整合、带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阅读、读写联动、主题习作、综合实践” 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组教材时,都要注意其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一课一得,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这样,我校逐步形成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实践策略,促进了实验的有效开展。
4.深度整合,活动助力,拓展课程丰富多彩
学校注重组织各种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拓展活动,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主题。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为什么还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其用意就是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对于最后描写小鸟的三个自然段,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呢?我让学生拿出新美南吉的《爷爷的煤油灯》这本书,找出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并拓展阅读书中其他作品,学生对鸟儿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由一课书到整本书的阅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低年级整本书阅读适宜以绘本为主,创编绘本就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也逐渐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
我们把经典诵读也纳入主题阅读中进行整合,每天早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根据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一年级读《弟子规》,二年级读《三字经》等。同时,把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完全整合纳入语文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大部分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经典读本”。
跨学科整合。我们还引导学生写学科日记,并做一些手工,写写制作过程,如剪纸、水果雕刻、水果拼盘、树叶贴画等。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发现了美,享受了创作乐趣,提高了观察能力。我们指导孩子们用镜头记录瞬间,进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语文活动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开展了故事会、书中人物大巡游、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全会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县教师进修学校根据县教委统一安排,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了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们基本做法是:首先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指导,落实了具体措施,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动员大会,明确了活动的意义、方法、步骤、要求、措施,引起了全体教职工的高度重视。
其次,认真组织学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全校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有关政策理论、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知识,举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讲座。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讨论签定了《师德建设责任书》,明确了每个教师自身的职责,制定了《政治学习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及督察制度》等六个师德建设约束制度,聘请了六名德高望重的同志担任师德建设监督员,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建议,讨论整改提高。
三是全体教师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内容,反思自己表现,按照做一名好教师的要求,自我检查,自我剖析,人人都写出了剖析材料,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结合实际经过认真评议,评选出师德建设优秀教师18人,树立了自己学习的典型。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学生、家长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工作发展的意见,并着手研究整改提高。结合寒假工作,安排了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完善师德建设学习笔记,加深理解,针对自我剖析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就如何做一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好教师写出打算,以便下学期具体实施。
通过师德建设前三段工作,学校的师德师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学校凝聚力增强,班子战斗力扩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中始终把自己放在“马前卒”的位置,率先垂范,事事当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领全体教师培养高尚情操,为人师表,发展工作。以“学、树、创”促发展,以“学、树、创”促工作,使学校职业教育有了可喜的发展,新招学生是去年的1.5倍,职教工作典型经验在市级交流;继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得到了国家、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电大函授再创活力,扩大远程开放教育班两个。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管理逐步加强,全校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德育育人水平提高。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的开展,使各处室,政教处、团委、课任教师、学生会、班主任构成了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合力,不仅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净化,也使年青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受益匪浅,得到了净化,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校风。一年轻教师在教育学生中,作风粗暴,语言不检点,很快就得到同行的批评帮助,迅速改正了缺点,受到了学生的喜欢。一名教师工作纪律散漫,自以为是,经过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深深地触动了灵魂,如今成了上下班的“准点钟”。
三是教师队伍得到了优化。师德建设“学、树、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教师的情操,增强了服务意识,塑造了良好的教师整体形象。全校教师中积极向上、自学苦练内功的多了;钻研教材、探讨教材的人多了;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多了;遵纪守法、文明举止的多了;耐心辅导的教师多了。教师的依法治教的水平、教学能力增强了。仅下半年继出版的《教学研究文集》后,又有18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生学习空气也渐渐浓厚。
生命化校园的建构是一种人与自然宁静融合、享受田园生活的诗意营造,一种人性化的自我重塑,一种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职业化努力。在生命化的校园里,课程是有“有生命”的,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是相匹配的。采用儿童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有生命”地学习课程。生命化校园有能力发展教师和学生完整、高雅的文化生命。这种文化生命是明敏的、活跃的、蓬勃向上的,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文化生命是高度自觉和自由选择的。生命化校园建构,倡导通过嬉戏来释放生命,通过丰富文化来丰富生命,通过流淌情思来流淌生命,通过激荡创造来激荡智慧。
在几年的探索中,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设计操作性模型,为生命化校园建构生成驱动力――提高构建的科学性
从人文关怀和全人教育的视阈出发,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明晰了校园生命化建构的理想与路径:生命化校园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给每一个生命个体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浓化校园文化的熏染:必须引领学生去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必须引领学生去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到人的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必须引领学生去放歌生命,搭建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让学生展示才华,放飞心曲,走进生命的林子。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建构了“构建生命化校园”的理论模型(详见图1)和操作框架(详见图2),力图通过理论的建构,来进一步提升生命化校园构建的内涵,生成生命化校园构建的驱动力。
我校生命化校园的构建根植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和理想追求。其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就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最终保证每一个生命个体得以自由舒展地生发,达到放歌生命的理想目标。而要达此境界,必须要有教师的理念和素质作强有力的支撑,就像一棵树那样,只有根植于肥沃的土壤、拥有粗壮的树干,才能枝繁叶茂。此外,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保障体系,如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给生命的舒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理论模型和操作框架体系的建立,为我校生命化校园的构建注入了驱动力,使得构建工程得以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
二、匹配童年化活动,为学生的童年生命注入活力――提高童年的丰富性
我校将童年视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与方法。借助“生命语文”“江海传统型嬉乐作文”这两项省级课题,复生江海传统嬉游活动,将学生葆有昂扬的生命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合作能力、知书达理的气质、特征鲜明的个性,视为生命化校园构建的应有之义。
1 设计即时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自然秩序的生活。为了给孩子一方灵动的天空,我们除了教师自主设计、组织的各项小型活动外,每学期都要举行两至三次全校性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与春天的约会”、“小跳蚤市场”等,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彰显了学生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校园英语节、读书节、阳光体育节、科技节、戏剧节、校园系列十佳评比、田园诗情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学生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生命的实存性。
2 设计书香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书香内蕴的生活。用书香熏染每个鲜活的生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让书香伴随生命的每一天成长。学校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每个图书角图书不少于250本;每天早晨、中午,各安排学生20分钟的读书时间;创办了六个校园阅读CE组织,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内容包括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活动等等,广泛的阅读促进了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成长。
3 设计特色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自我选择的生活。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努力使每个学生尽展多元智能,尽显个性智慧:学校开设了航模、乒乓球、舞蹈、京剧、独轮车、武术、象棋、声乐、器乐、国画、书法等特色活动,学生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了生命个体成长的需要,丰富了童年生活。我校学生与中央电视台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同台主持,与象棋大师胡荣华对弈,与德德玛、刘欢、毛阿敏等中外艺术家同台献艺;校京剧演员与尚长荣、杨春霞同台,参加了南通国际京剧票友节的演出;校国标舞队参加全国少儿拉丁舞比赛获得13枚金牌;学校航模队组队十年来参加江苏省比赛八次蝉联第一,成为在省市航模赛场独领的航模强队……
三、铺设自成式通道,为教师的专业生命提升动力――提高成长的内源性
我们重视建设自生自成的教师职业发展文化,用学习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用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用反思提炼教师的生命智慧,用成功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
1 启动生命化学习,教师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提高人”,是高层次的关心人,是尊重人的发展权和文化权利最重要的体现。我们力图让学习融入教师的生命,让学习滋养教师的人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为此,我们提出了“校长要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要做学习的先行者”、“全体教师要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的要求。
听讲座是学习,讨论是学习,案例分析是学习,教学观摩是学习,经验分享、游戏、对话、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是学习。对教师的培训,我们注重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学科没有边界,讨论没有,实践没有不可逾越的雷池……鼓励大家自由畅想,尽情发散,使教师创新的双翼在自由的天空放飞。
2 关注生命化实践。教师的生命体验得到充实。教育实践是教育的生命。我们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力推行草根化研究方法,广大教师逐步树立起了“实践即研究”的意识。教师的实践需要同伴的互助,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领导的阳光。为此,学校为教师的实践研究搭建了必要的平台。
――“每周一课”,同伴互助。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将他们合理地分散到各办公室,以一带十,激活办公室的学习氛围。他们每周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和办公室的同仁一起为一位老师做一节课,从备课、上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进行全程协作,互补共生……同伴的互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故事,催人泪下。教师是教育研究的最直接参与者,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我校的每位教师每月都要写两篇教育故事,每学期
都要组织一次“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每学期编印一本教育故事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教师的实践经历。我们常常为他们独到的创意喝彩,为他们拳拳的爱心感动,为他们精彩的文字、伶俐的口齿折服。
3 运行生命化反思,教师的生命智慧得到锻炼。善于反思是科研型教师的本质特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为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反思力,我们搭建了如下平台:谈“一言谈”,兴百家言;沙龙争鸣,碰撞思维;网上论坛,针锋相对;教后反思,渐成习惯;反思写作,紧密相连。
4 达成生命化激励,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为了激起更多人对成功的渴望,我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来成就不同类型的老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名师评比――从教学业务能力特强的教师中每学年评出“十佳名师”;荣誉授衔――为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授予“新人”、“新秀”、“新星”、“专家”等荣誉称号;低职高聘――凡任教毕业班的教师无论原有职称如何,一律聘为小学高级教师,工资奖金相应上提;名师工作室――让一个名师带动一个学科、一个工作室带动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近几年,享受着生命化校园生活,我校教师迅速成长。近三年,我校教师共发表文章600多篇,有多篇在《人民教育》等国家级杂志和教育核心期刊上,有十多篇高质量的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200多人次获奖,近20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
四、注入发展性因子,为课程的未来生命扩展潜力――提高未来的适应性
关注生命,就要为学生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我们所实施的生命化课程尽量与未来图景相一致,真正地对学生负责。对于法定课程,我们主要采用溶渗策略,将新课程实施与“生命化校园建设”有机融合,打造充盈着生命活力的课程文化;对于弹性课程,主要采用地域开发策略,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满足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1 强化课程意识,提高了课改的自觉性。其一,有计划地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当代课程理论,更新课程观念,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其二,逐步理清生命化教育课程的思路。
2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了生命化课程资源。系统性的生命化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主要有:校本课程中生命教育课的开发与研究,学科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活动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开展,隐性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
3 满足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立足学生生存的视角,发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促进学生生命诗意地发展。充分体现地域性、个别性,大力开发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低年级的主题有“敬畏生命”、“做我真好”,中年级的主题有“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高年级的主题有“良心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等。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学科渗透的同时,还结合“科普周”活动,通过看展览、听讲座等形式,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将孩子带入自然,开展活动,让孩子亲近生命、感受生命,从而激发了孩子热爱生命、生命可贵的意识。
4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打造了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我们确保校本活动课程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性,发挥与其他课程的互补性,使得校本活动课程更具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我们开展生命化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目前已编写了《蕊春探寻》《童年写真》《一切为了生命》《习惯成就未来》等校本课程。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在配合国家课程实施方面、在发展学生的地域意识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运用激扬型范式,为课堂的人文生命增添张力――提高学程的人文性
1 确立生命化课堂的标准,课堂上生命化目标明确了。生命化的课堂追求成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生在场的课堂,生命飞扬的课堂,色彩斑斓的课堂,简洁高效的课堂。张弛有度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舒展生命的绿色天地,成为多方精神相遇的共享空间。
2 开展生命化课堂的培训。课堂上生命气息浓郁了。根据生命化课堂的要求,依托“生命语文”课题的研究,我们开展了系列培训。我们结合案例,对生命化课堂的标准进行了一一解读,推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每周举行“每周三课”教研活动;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通过“走课”等形式,对生命化课堂进行了深入研究。
3 全力推进“课堂诊断”活动,课堂上生命化策略多了。学校要求全体行政组成员、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周听取“推门课”不少于一节,对教师在落实“生命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评跟进。每周五行政例会,我们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对本周“推门课”听取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共性问题。及时跟进解决。“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异样的风景。近三年,我校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有六人获省级一等奖,两人获省级二等奖;有十多人次获市级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语文、体育等课堂教学比赛屡屡摘金夺银:今年通州区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赛课,我校参赛教师全部夺得第一名。而在去年暑期举办的实小说课比赛中,90%的年轻教师达到优秀级。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的课堂已呈现出鲜明的“生命化课堂”的特质。
六、建构诗意化校园。为校园的历时生命蓄积内力――提高园景的文化性
我校素有“花园”学校的美誉。经过多次的校园改造建设,学校依然保持着古朴典雅的园林风貌,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调。一直以来,我们把创建回归自然灵性的生态文化校园,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处风景都具有美感和诗意,每一堵墙,每一棵树,每一方空间都能与人交流。
――蕊春园内四季常绿,香飘满园;葫芦池畔,飞亭延月,古木参天;假山洞边,鹅卵小路,蜿蜒曲伸……置身其间,你会感受到亲近自然的美妙。
――学校主色调蓝白相间,蓝天的辽阔,白云的闲适和灵动,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启迪。
――营养餐厅顶上的图画出自孩子之手,学校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也是学生的作品。一个个奇思妙想,一幅幅精美作品,折射出一定的文化韵味。学生置身其间,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更多地获得了生命的感悟。
――双语墙、昆虫园的每一处点缀。都体现出一种审美情趣,默默中丰富着孩子的视野。
――涂鸦天地、心理平衡场的开设,使学生找到了情绪发泄的场地。
我们着力挖掘蕊春资源潜质,彰显校园文化的拓展性。
1 我们以蕊春园为参照,加大绿色校园建设力度:在校园内铺设人工草坪,让校园成为孩子放飞童年的最佳场所;广栽树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让城市孩子体验到农村的田园乐趣;培植花圃草地。造型新颖,为孩子开辟亲近自然的理想田地;改建了绿色操场,青松环绕,绿意浓浓,成为孩子强健体魄的理想去处。
2 我们以蕊春园为背景。加大特色文化建设力度:我们从蕊春园茂盛的大树获取灵感。建成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网站欢迎界面的引领词是“走进生命的林子,绽放生命的精彩”;提取了蕊春园的精髓。定期出版学校内部交流报纸《蕊春报》,放大《蕊春报》的效能,让《蕊春报》成为展示师生风采、交流教育心得、发表家长、老师、学生作品的有效载体;以“蕊春”为学校文化标识,成立了教师蕊春科研协进会、蕊春少儿艺术团。
【关键词】有效管理;提高质量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Long Jian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key i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is a science and an art. Management is a different level, there would be general to deal with the loose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 words】Effect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抓好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不同层次的,有一般性应付式的松散管理,有科学性的有效管理。有效性的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如何有效管理呢?
1领导率先垂范
俗话说,门对门,户对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动倍受师生及家长关注,干部应牢固树立质量兴校意识、服务意识、心理换位意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在抓教育和教学研究上。分工时不要挑肥拣瘦,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多和教师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疾苦和心声,掌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主动权。这方面,我校班子成员都做得很好,我也深有体会。为了强化教学管理,实施有效备课,本期开学第一天,我在教师会上提醒大家随时监督我,看我每节课上是否带了教案,带的教案是否是“自板”,在公开课教学中,坚持每期主动执教一堂,甚至与教师—道抓阄上示范课。考核评估,领导与教师平等对待,—视同仁,我校本期制定了学校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教职工等各个层面的考核评估细则,对号入座,各司其职,各行其责,实现责、权、利三者统一。我想,只有这样做,才能凝聚人心,增强说服力。
2制度逗硬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人多事繁,必须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案。在制定有关制度时要经过充考虑,充分发扬民主,一般经过行政商议—教代会讨论——教师征询——行政复议——试行——修订——正式实施几个环节,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更趋合理,执行起来才比较顺利,显得心服口服,制度不在多,关键在实,在于坚持不懈执行,当然在执行中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原则上刚柔相济,活而不乱。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特殊公民”存在。我也经常在观察,在思考,当领导的如果不怕得罪人,结果只会得罪少数入,个别人,还利于推动工作;如果怕得罪人,反而会得罪多数人,甚至整个单位的人,造成单位内部攀比,这就是我眼中的辩证法。正因为我校上期末考核,再加之,本期初重申了各项工作制度,本期调2人,还有一人先调出后又调回,工作调整,入学报告等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没有出现扯皮现象。
3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估实用有效
过去几年,从县到校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重出口质量,轻修业年级,一考定分晓,—肥遮百丑。近年来,避轻就重的现象有所改观,但不彻底。比如:考查学科往往是教师自行组织考查;教师教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则只以考试科目成绩进行考核。未交考试学科者,领导图省事,得平均数的80%~100%,学区每学年或每期不一定对初一二年级统考,若不统一考试量化,各校教师束缚为井底之蛙,县里对科学这门重要学科就很不重视,更不用说其他考查学科,连续几学期连科学成绩就不要求上报,甚至上期末上面公开叫学校不考试科学这门学科,但我们很多学校,包括我校“不听话”,认为既然试卷发下来了,还是组织考试吧,搞得教师和考生又冷又饿。特别是去年的期末考试害苦了各位校长和负责考务的人员,不知决策者们是否知道基层学校的苦衷。凡此种种,学校和教师怎么不会围绕上级的指挥棒转呢?像我们普新学校,近几年均获县级综合评估好评,又处铜松之大门,与大兴相邻,为求立身之木,有时真是无所适从。我觉得,应当大张旗鼓地推行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树立育人的新观念,让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首先明确岗位职责,重视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考核评估项目全面而不走过场。考查科目平时与考试科目同等对待,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水平检测,不能放任自流,得过目过。要求教师在教学“六认真”方面狠下功夫,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着重谈谈教师有效备课和有效听课的管理。
关于备课。首先应克服四个误区;即(1)备课形式主义,认为是为领导备,是为了应付检查;(2)备课变成了“教案的克隆”,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3)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名”;(4)备课成了网络资源‘拼盘’,从网上直接下载与自然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推行拿来主义,认为既好又轻忪。其次要求教师有效备课,适当超前一周备课。做到:
(1)吃透教材,期初(有条件者在假期)认真通读教材和参与书至少两遍,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明确重难点,拟好教学工作计划,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审查好课的前提基础。
(2)备透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把学生的经验,视野怍为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的教学活动。
(3)写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