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贷员工作汇报

信贷员工作汇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08 19:19: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贷员工作汇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贷员工作汇报

篇(1)

“我开”――我要开始做生意了

“我开”是由美国姑娘魏可欣(CaseyWilson)和孟康妮创立的小额信贷机构,它的意思是:“我要开始做生意了”,它鼓励贷款者通过小商业模式来脱离贫困,改善生活。“我开”号召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献出来,专门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贷款。从2008年创办至今,该网站已经为249名中国穷人募集了近13万美元资金。

“我开”中国代表处的办公室,在东城区东四十一条的胡同里面,握着铜门环,推开一个四合院的门,正对着那个有着嫩绿色墙壁的正房,就是“我开”。

张圣在“我开”的头衔是中国区运营总监,但其实.他是“我开”唯一的一个全职员工。也就是说,他真正的部下,就是他自己。

每隔三个月,张圣都需要去四川仪陇和内蒙古赤峰的投资点实地考察一次,每个地方为期一周。除了接受合作伙伴的近期工作汇报,查看他们的账目,张圣还需要抽样回访一部分接受贷款的农户。有一些农民的家只能靠走路去,常常一走就是三个小时,还都是泥泞的山路。

而在采访的前一天,张圣才在国际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里介绍了“我开”。在近半年内,境内外媒体对“我开”的报道很频繁。知名度提升带给“我开”的,却并不都是好事。有一天,一个大妈推门而入,说她的丈夫是一个退伍的残疾军人,希望能从“我开”拿到资助。张圣只好抱歉地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不在我们帮助的范围。”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十分理解“我开”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开”所展开的新生活

“我开”注册于美国,向全球募集捐赠资金,再贷款给农民,用于发展小生意。

《美国新闻周刊》称“我开”为“中国农民的facebook”。登录“我开”的网站首页,上面便排列着好多农民的照片,他们有的背着一捆草,有的赶着两头牛,还有的站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这些是贷款申请人。

在他们照片的旁边,是一段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我是谁,住在哪里,家里面有几口人,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需要多少钱,想要干什么,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的改变。在他们照片的旁边还会有一个进度条,显示他们所需要的钱已经募集到多少了。

每一个捐赠人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申请人的故事.自行选择受助人并决定具体捐赠数额。目前“我开”所能接受的最低捐款是十美元。在申请人或者贷款人的故事下方,你可以看到有哪些捐赠人参与了这一次借贷。

由于募集资金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当地的信贷机构一般会在申请之后两周左右先行垫付贷款给农民,以便于他们适时地开展“生产”。“农民贷款要做的事情一般都等不得,比如买种子,要是等一个月才拿到钱,早就过了播种的时机了。”

更重要的是借贷之后的情况。作为捐赠人,你还可以追踪放贷之后的进程。每隔三个月,当地的信贷员就会去搜集每一个贷款人的最新情况并且拍照,然后把图文并茂的最新情况上传,而相关的捐赠人会得到电子邮件的提醒。

“授人以渔”―一个三百块改变人生的故事

在接受小额贷款之前的五十多年里,刘显民(化名)和弟弟连玉米都很少吃。他已经五十多岁,因为较严重的驼背,身高只有一米五几;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他的弟弟,身体健康挺拔,却是个聋哑人。他的耳朵和嘴,加上弟弟的身体,才刚好构成一个健全的人。除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干一点农活儿,剩余的时间里,他们会在村子里四处打短工。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能干的事情并不多,回报通常是一顿饭或者一些粮食。

直到小额贷款机构在他们村里建立,兄弟俩思前想后.决定借300块钱去买一只小猪仔。卖掉这头猪后,刘显民赚了一千多块钱,便又用这个钱买了一头牛犊。牛犊比猪好,它的口粮是自然生长的草。等小牛长到半大的时候,还可以帮人耕地。每耕一次地,刘显民能赚十几块。这是2008年7月左右的事情。

2009年6月,当“我开”的张圣再见到他们兄弟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两头牛。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额信贷的故事。它跟我们很多人所熟知和习惯的扶贫故事不大一样。他们不再是直接给穷人一笔钱,而是提供一笔贷款,贷款的借贷周期通常是一年,还款则是从借款之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共分24或25期还清,平均年息为10%。

要想获得这笔钱,你就必须事先规划好,你会用这笔钱去做什么,怎么获得收益。如果你严格按期还款,这样你将会建立良好的信用,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地贷款。

虽然是无抵押款,但小额贷款有着自己特殊的信用机制。农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如果为了违约而背井离乡,他们就无房无地,也没有了亲戚朋友。对于他们来说,违约的实际成本其实远远大于借来的这些钱。

除此以外,当地信贷机构的信贷员们本身也是农民,他们跟客户的关系就是朋友,几乎每周都见面。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信贷员们还会传授各种农业知识和技能。”不按时还钱,我们都不好意思。”这是农民们常说的话。

曾经有一个农民,借了3000块买了一群鸭子,之后鸭子全部生病死了。他不得已只好外出打工。但在走之前,他跟信贷员讲好,说他会按时汇款回来还款。果然,他的还款每个月都如期而至,直到全额还清。至今,“我开”的还款率是100%。

这是我最理想的工作”―“我开”员工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开”,魏可欣说:“这就是我最理想的工作,我热爱我们所能带来的影响,我觉得那些改变世界的想法很棒。”

魏可欣的专业是经济和金融,她原可以像很多她的同学那样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做公益事业,这很大原因来自于父亲对她的影响。她的父亲老威尔逊出生于英国奥克兰市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着个人奋斗,威尔逊成为了一家知名地图绘制公司的老板。但富有的威尔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贫穷出身,他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穷人获得幸福。

起初,威尔逊先生利用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在假日里免费为穷人们打官司;后来,他干脆卖掉公司,成立了一笔基金去全职帮助穷人。“我开”的成立,同样少不了他的资助。魏可欣说:“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拥有爱心和回报社会两个最重要的美德。”

对于中国人张圣来说,“我开”则完全出自他自己对人生的选择。

在来到“我开”工作之前,张圣先后有两份工作。大学毕业后,张圣先在天津总工会工作了三年。辞职之后,他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去试探自己的能力,几个月之内,他就拿下包括“宝马”在内的好几笔大额业务。在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信心之后,张圣迅速地全身而退,开始仔细思考人生的价值。“到了死的那一天.回想起自己这一辈子,竟然一直在为房子车子这样的事情疲于奔命,我想,我一定会后悔的。”

于是,张圣来到了“我开”,从第一次到农村考察之后,张圣真正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眼看着自己过手的钱交到农民手中,农民的生活一点一点改善,听着他们朴实的感谢,张圣觉得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