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资料管理论文

资料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05 08:59: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资料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资料管理论文

篇(1)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想更好的进行下去,更加符合我国知识经济对于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战略的发展提供保证。由从前传统的印刷,收藏文献等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向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之下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要求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人员已经不能够紧紧具备传统的图书管理能力,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做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做出努力和贡献。

2、提高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举措

2.1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

可能有许多的人都觉得形象意识并没有那么重要,其实不然。当读者走进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图书管理员。也可以说他们就代表了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和气质,甚至一些省级的图书管理员,代表的是我国整体图书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风貌。因此,培养和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平时不仅仅要注意自己的服饰打扮的大方得体,更要注意与人交流的说话语气和态度,文明得体,大方严谨,注意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外在形象以及服务态度等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是信息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他人不具备的文化素养,时刻代表着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行业全体工作者的风貌。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形象,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为读者传递更加广博的知识。因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一个窗口,读者最先接触的是为其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提高读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上,确切的说,素质是一种实力,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素质的充分体现,每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心的默默奉献,在服务过程中寻求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

2.2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

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图书馆等场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帮助读者借书和还书,他们还有义务为读者解决知识性的问题。图书管理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的读者,每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服务的接受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读者比较习惯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例如在进行文献查找的时候,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位置,书籍以及页码等等;可是还有一些人则喜欢自己阅读和查找文献,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己找不到的问题,这时这类读者就会显得比较窘迫。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热情的咨询以提供帮助。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对图书资料管理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使得他们可以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准确的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咨询服务,进而保证读者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获取。那么这时的工作人员就应该主动与读者联系,了解他们对信息资料变化要求的规律,工作人员是信息资料和用户的桥梁,资料的价值因人而异。

2.3对管理人员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图书资料管理行业作为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一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它们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更好的为自己“充电”,将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带到平时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和数字化要求之下图书管理行业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的确,图书资料管理上的信息化,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管理人员素质和修养的一个严峻挑战,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的人,才能有计划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个人的专业面,学习计算机技术,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强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搞好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时代与时俱进,与知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的实践,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库,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可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潜能,使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

3、结语

篇(2)

负责施工资料的资料员在进行施工图纸的接收工作时,应当场对施工图纸的编号、图号、资料名称、每份的张数以及份数等数据进行核对的工作,核对后确认无误才可以进行施工图纸的接收。接收施工图纸文件之后,资料员应立即将接收的文件交给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审阅并确定发放的对象。如果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审阅时发现了与工程项目无关的资料时,应立即将其送回。如果确认接收的图纸资料是正确无误的,应当对资料做好登记工作,还应标明图纸的接收以及发放的日期;填写资料的交接清单时应根据图纸发放的范围填写,交接清单需经技术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之后才可进行发放工作。另需注意资料的交接清单应该有两份,一份由资料管理员保管,另一份则应当连同资料一起交给接收单位,当发现图纸资料没有复印到图纸签字的部分或是图纸资料是局部复印时,资料员应及时在所复制的图纸上标注好图号和图名。

施工中图纸资料的保管以及使用

资料管理员应及时完成对施工资料的台帐登记的工作。台帐应根据不同的单位工程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每个单位的台帐也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相同专业的资料应按照图号的顺序进行排列,通常采用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排列。每一套图纸资料管理员都应单独的装进档案袋,且在图纸资料的档案袋的脊背以及正面都分别的标明图名、图号以及图纸的张数。如果是一套图纸分几袋装时,还应在每一袋上标明是第几袋、一共有几袋以及本袋图纸的图号范围。资料管理员对施工资料的保管过程中,如果发现资料有所损坏时,应及时的进行更换工作。当工程项目的内部人员需要使用图纸资料时,可以随时向资料管理员处领取,资料管理员应做好登记工作。在使用图纸资料时,使用人应主要保持资料的干净整洁,使用完以后应按照使用前的顺序排列好再装入到档案袋中。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资料应交还至资料管理员处进行保管,资料管理员对归还的材料需及时的清点及检查。资料通常是不能被外借使用的,如确需外借时,借阅人必须拿出借条,借条上应写有所借资料的编号、资料的张数名称、资料所需借阅的天数等关键内容,同时技术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才可外借。对于竣工验收的图纸资料,资料管理员应单独保存,当需要使用时也必须经由技术部门负责人的审批批准后才可使用。

施工企业施工资料的管理存放

工程的施工资料的存放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应按照时间顺序存放的,当所有的施工资料齐全之后应当交由资料管理员统一的进行归档及保管工作,资料管理员应定期的对需要上交的资料进行检查工作以确保资料的正确无误,资料管理员应对归档后的施工资料进行分类组卷,并编制相应的目录以方便日后的资料查阅工作。资料管理员就应是这些资料的第一责任人,他们有责任确保这些资料不被破坏以及不能够丢失,资料管理员还应逐步的建立资料借阅的制度。另外,工程项目的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也有责任定期对资料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的确保施工的资料与工程项目是同步实施进行的。资料管理员同时具备对工程项目各个部门的资料归档工作审查的权利,并以书面的形式将审查的结果通报给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抄送给项目的技术部门的总负责人,技术部门的总负责人应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部门进行整改工作,同时整改工作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整改完成后,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复查的工作。

施工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

施工企业竣工资料的编著过程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施工的竣工资料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项目工程竣工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的竣工资料应具有长期的保存的价值,所以编制项目工程的竣工资料时,一定准确、完整并且是系统的,同时各类文件的责任人的签字盖章的手续都必须是齐全的。

篇(3)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即为师生传递丰富的智力资源,又为他们提供了索取知识的工具。目前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高校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长期不受重视,专业人员引进难度大,专业培训机会微乎其微,导致了在图书资料管理队伍中,同时具有图书馆学、档案学、计算机学等相关知识的人才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比较一般。第二,语言能力不过关,难以展开有效的情报服务。目前可以得到的大量外文资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比较丰富,图书资料员由于本身语言能力受限,难以从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第三,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据资料显示,在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大半学生在进入图书资料管理岗位不久后就想要调离,主观想要继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目前高等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不断流失,这也是由于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本身的特性,不仅工作枯燥,乏味,而且工作人员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工资水平低下,难以实现个人抱负。第四,人员配置缺乏制度性管理机制。在各大高校中,很少有把图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对待的,也不会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和人才引进方案,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在人员配备上,长期表现出不科学、少制度的情形。

二、建设创新型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必要性

1.创新型图书资料管理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需要。素质、适合时代需要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建设符合新时展需要的专业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知识能力广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

2.建设创新型图书资料管理队伍是高校图书馆总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普遍特征,图书管理工作日渐数字化,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的服务与当前时期的需求相差甚远,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得图书馆无法开展高层次的专业服务。

3.知识经济背景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图书馆的数字化显得单纯的收藏、流通印刷型文献的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式拖沓且滞后,因此,要求新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们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三、创新型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建设的基础

1.改变观念,营造环境,鼓励创新。传统意义的图书管理工作只是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这不是完整意义的图书管理工作内涵,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性,才能给图书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调动其积极性。

2.加强培训,主动学习。创新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参加各类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从而在工作中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建议供决策者参考。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办公技术,在管理手段上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参加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参加图书资料管理研讨会、举办专业研讨会、进行网络办公技能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激励机制,激发热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否则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热情就很难被发挥。评价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开展,一是奖惩性的,二是发展性的。奖惩性的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约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工作表现。发展性评价机制是以个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可以采用适当的措施指导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体现价值并保障其权益。

4.人才第一,合理配置。有关图书管理及人才流动的相应机制是构建合理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重要前提,科学的制度,以规范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为基础,坚持岗位设定科学合理,不受负面约束,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外来人员的合理配置。此外,图书馆的管理者还要根据专业特性合理安排岗位。

四、创新型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构建

1.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观念上的创新是首要的,不能总是停滞在陈旧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对各种事务性的工作要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方法,不断创新,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的自我提升。

2.创新的核心在于思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在于他有无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科学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问,积累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与专业技能,才能服务师生的需要,适应高校新时期的发展。

3.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是创新队伍的必备。建立科学的岗位制度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管理中,需要明确岗位的设置和员工的聘任、考核及一个专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

4.爱岗敬业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认真的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图书馆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努力学习和掌握管理也许,按照有关的图书分类法做好日常工作,保证图书资料完整无损。

五、结语

篇(4)

(1) 存贮病案首页中的信息,做成“机读数据库”。

(2) 检索和查找病案。

(3) 编制各种病案索引,如姓名查询、病案号检索、疾病分类等。

(4) 进行病案利用的统计分析工作。

(5) 输出病案信息,为医院临床实践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方便。

病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对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虽然现阶段病案管理较之从前大幅度提升,但却并未被临床充分利用

1.1传统的病案管理,局限于病案的收集、装订、编目、登记和保管,忽视了病案质量的好坏,以及病案利用率的高低。从而局限了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病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大部分医院都实现了微机管理病案,但微机的运用只是进行病案首页的输入和管理,病案管理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微机管理为辅。

1.3贮存空间不够以及病案存放环境差,使很多有价值的病案资料流失。

1.4 被动的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处于单纯资料保管、等待索取与被动抽取的模式中,没有充分履行病案管理为医教研服务的职能。

2对策

2.1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

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病案管理者不但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对此,一方面要培养一批既懂医学知识又懂病案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现有在岗人员的培训,使病案管理人员掌握病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定期开展病案管理业务活动,加强各医院病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病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 病案管理内容多样化、具体化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病案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一单一登记、收编、保管的管理模式,抓好对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强调病案规范书写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参与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等工作。2.3 加强横向联系,实现开放性的现代化病案管理

眼下,法律纠纷、住院医疗保险纠纷不断增多,对病案资料的需求量大,利用率高。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病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病案的法律效用,以一种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病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满足医、教、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2.4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对病案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效率

病案资料管理在整个医院信息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长期积累的大量病案资料,是医院的一笔巨大财富。因此,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和保管,避免病案霉变、腐烂。还可利用缩微、光盘等先进手段,减少病案贮存空间,对病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存,充分开发和应用微机多种功能,提高病案的管理效率。

2.5 根据需要主动对医教研及社会服务

随着病案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需要量增多,被动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主动深入到医、教、研以及社会第一线,随时掌握使用者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在不违反法规的原则下,对病案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及时提供准确的病案资料。同时,病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医、教、研的进展情况,不断征求病案利用者的意见,尽快适应新的医疗科研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具体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hva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and corrective actions.

Keywords: hvac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Specific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暖通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项目施工工程,也是当今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所在。建筑物能否正常的使用由建筑暖通工程的安装施工质量决定。暖通工程施工涉及到众多因素:如图纸、资金、进度、成本等,因此,一定要加强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有一个全面综合的掌控,才能将暖通工程管理控制得又快又好,否则,将很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1.暖通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图纸设计问题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很早就实行了施工图审查制度,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以来,设计人员在执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等方面的意识大大加强了,施工图设计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目前基建项目多,工程类别杂,所以在执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当前暖通工程图纸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其次,平面图和系统图深度不够,关键内容出现遗漏和忽略。

然而并不是所有设计的图纸都是合格的。有些时候我们在施工到一定阶段,会发现图纸不符合现场情况,有时还会出现设计人员要求使用的材料与整个工程不符,有时设计人员的设计可能完全出了差错。所以,如果一味地盲从图纸,很有可能造成工程返工。出现这种情况后,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施工方,但毕竟延误了工期,造成了经济损失。

1.2资料管理问题

施工资料是暖通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内业整理管理论文和外业施工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暖通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管理是贯穿于始终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暖通空调工程的每个工程部位和施工阶段都要对施工的资料进行确认和签字,这是为了很好的遵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相关标准。因此,暖通工程从预埋开始的报验资料到最后的联合试运转资料都需要监理单位或业主单位的认可和签证。到施工结束时再去补签资料,不仅签证困难,其真实性也会大打折扣,发生问题也不容易补救。

1.3暖通工程资金配置问题。资金问题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暖通工程中也是如此,为此,资金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暖通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两个核心要点是资金和进度,它们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暖通工程质量的好坏。我们知道,如果想要解决好资金的问题,要不断地与对方沟通,取得一致意见,让建筑商按时拨放工程款,保证工程用款,同时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自筹资金,保证工程进度。

1.4工程进度控制问题

暖通工程虽然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配角,但是对其进度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整个进度。因此,在制作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其他分项工程施工的协调,及早做好计划,在工程施工时要及时调整,防止窝工和工期延长情况的发生。还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供应时间、市场的价格等,管理人员都要掌握详细信息,保证施工中物资的供应。

2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支架制作与安装

在暖通工程施工中,支架制作与安装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支架的安装,起到支撑和固定制冷或供暖管道的作用。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暖通工程施工中,对于支架制作与安装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进而导致支架制作规格或安装位置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误差,难以达到支撑和固定管道的效果。在暖通工程支架制作与安装中,由于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设计图纸的深入研究,而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则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观念,往往导致支架安装中出现各方面的错误或漏洞。

2.2设备或管道的安装

在暖通工程施工中,相关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相对较为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即可,而制冷、供暖、排风、新风等管道安装质量的控制要点则较多。一般情况下,在暖通工程进行管道安装前,技术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并且保证管道安装尽量保证线路的平直,避免管道中出现过多的反弯,管道反弯过多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不利于冷、暖气的传输效果。在平直管道的安装中,相连接管线的接缝处一定要经过焊接、套管等技术处理,防止冷、暖气传输中出现漏气的现象。

2.3预留洞封堵的检查

在暖通工程管道施工完成后,常会留下一些大小不一的预留洞,这些预留洞的位置一般位于楼板或墙体的边角。暖通设备及管道安装一般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而预留洞的封堵则需要由施工单位来进行。在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普遍缺少专业工具,操作技术水平也相对较差,往往导致预留洞封堵质量不达标,进而出现新风量不足、漏风、漏气、换气无法进行或废弃或无法排空等问题。

3质量控制措施

3.1控制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验

在施工材料的把握上,暖通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大的要求,尤其是控制好设备及管材的质量是暖通工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点上,要严格这些材料的验收入场,从施工单位的采购还是供货单位的材料供应,都要形成整体、规范的制度,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进行全盘的检查,对一些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同时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入档案,对进场的各种暖通材料,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管材、管件、散热器等材料,要严格要求,都要符合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对材料的型号、规格等也都要符合国家的使用标准,做到“三件齐全”,在安装使用前也要严格验收,对一切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进场,更不得使用。

3.2 施工过程防止工程质量问题

在安装的过程中,一是要仔细做好管子的调直工作,将每一根管子在应用之前进行调直的把握,形成整体的概念。同时,先按管道坡度和标高,计算出每个支架的标支架间距,并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最后是在堵墙洞时注意不要强塞硬垫,以致使改变管道原有的坡度,干、支管道坡度不适合的问题。而是在安装支架的时候,对于散热器支管坡度的把握要精准,在管道下料之前要仔细测量、计算,在施工的步骤上,县安装散热器,再接着安装立、支管,这样就可以全盘把握施工的进程。尤其是对于一些立管卡子代替横管支架的,为了避免管道下坠,就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形成施工质量意识,在技术掌握上,要分清固定支架与滑动支架的区别和不同的功能,按图纸施工,防止干、立管甩口位置不准,散热器坐标、标高不准确等一些问题的出现。其次,由子管道和散热器距墙较近,操作困难,往往造成管道靠墙侧、散热器背面的油漆漏刷或不匀。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改变一下工序,在管道和散热器安装前先刷上防锈漆和第一道面漆,安装完毕后再刷一道面漆,部颁标准中,依照对散热器油漆作出的规定进行施工。

2.3 功能不明确的空间,工程尽可能暂缓施工

在暖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明确工程的整体功能,在掌握功能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项目运作。这样,可以避免暖通工程中蛮目的施工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工程的重复修建,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在暖通工程施工之前,尽量和业主进行沟通商量,将具体的利弊说清楚,实在不行,就可以暂缓暖通工程的施工。

2.4 协调好与其他工种的配合关系

篇(6)

[关键词]海外;战略规划;战略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17-03

项目的执行是指正式开始为完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的过程,而项目执行过程直接决定着项目成果的好坏,因此项目执行过程可谓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项目管理从项目决策到实施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执行、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

随着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以及新签项目合同额的与日俱增,一个个项目的执行逐步成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载体,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战略目标的实现。项目执行战略主要可以分为项目执行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阶段。

1 项目执行战略规划

1.1 合理制定项目执行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管理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了诸多企业的必修课,然而在历经了十年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初遇到了麻烦,许多公司削减了战略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通用电气公司竟然取消了战略规划。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战略规划一定要贴合实际,切不可忽视了实际情况,为了战略而“战略”。

实际上,项目执行战略规划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和一次性的管理。项目执行初期制定的项目策划和项目工作大纲不应只作为一个静态的和一次性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章程,而应该随着项目的执行和推进进行实时更新和修订。这是基于项目管理全周期性做出的要求,项目组在战略规划执行中要能够预测和及时反映环境的突变,在项目的执行中抓住出现的机会,同时注意其潜在的危险而尽可能的回避,积极推动周期性程序和因地制宜并存、定期战略和渐进式应急战略相结合。

1.2 加强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在项目执行战略规划阶段,要充分进行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对此,可以运用PEST和SWOT理论工具,对目执行的政治因素(Politics)、经济因素(Economy)、社会因素(Society)和技术分析(Technology)进行综合考量;同时针对项目执行进行SWOT分析――充分研究我方项目团队执行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并详细列明项目执行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让项目团队在执行的初期便对项目的整体执行有深刻的认识。

1.3 审慎性进行战略选择

在对内外部环境因素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针对项目团队进行信息输入,基于项目团队战略分析结果作为支撑进行信息匹配,在充分考虑战略规划的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后,审慎性制定合理、可行的战略规划。

2 项目执行战略实施

项目执行战略实施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该环节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在企业中应形成以项目执行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制度。一个好的企业领导层应在原有分工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与正在执行的重点项目一对一的管理关系。在项目执行战略实施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利益相关者管理、项目职能管理和资源管理。

2.1 利益相关者管理

2.1.1 项目团队战略建设

一项对93家财富五百强的企业的调查显示,在项目战略实施过程中,半数以上的企业遇到的问题中,其中80%以上都与人员有关,如:行动协调无效;沟通无效率;对项目工作人员培训不足;参与的工作人员无能;重大问题决策失误;部门管理者领导和指导不足;风险意识不足等等。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沟通问题、人员协调问题、人员能力问题、领导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在项目的执行中,人才是项目执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头等大事便是组建合格的项目团队,保证项目执行的各个角色配备齐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得项目团队能够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组织,做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注重多种非强制性手段并用的方式,如物质激励手段、精神激励手段和思想引导手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员工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还将逐渐需要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这些完全属于员工的自我追求层面的,难以单纯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也正是这些高层次的需要与基本的生存需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企业软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部门内部“帮、扶、带”的工作作风,倡导员工之间人文主义关怀,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控制方法,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2.1.2 业主、监理和其他分包商

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需与业主、监理和其他分包商保持顺畅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业主和监理的实质性需求,以满足合同要求为准绳,恰如其分地履行合同义务。当与业主和监理遇到冲突时,项目团队内部需充分协调好,保持高度一致,做好“红脸”“白脸”的配合,尽可能地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面对有利益冲突的地方也要留存充足的证据或者索赔依据,将有些矛盾进行搁置处理,也许在项目执行的后期有些冲突自然迎刃而解。

在面对交叉作业及合同界面模糊的地方,需注意充分平衡业主、监理乃至其他分包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不损害企业自身利益为最低要求,尽可能地顺水推舟,切忌损人不利己的思想和行为。

2.2 项目职能管理

2.2.1 进一步推进合同战略管理

合同是项目执行的唯一标准,是项目执行的圣经。充分研究合同、尊重合同、利用合同才能很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从而在项目执行中为企业赢得合理的利润。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除了完成日常的计划与合同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合同战略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2.1.1 合同审查标准化

大部分企业合同审查依靠的是法务人员、合同人员的个人经验,但个人经验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把一个企业内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合同审查经验积累总结成一个标准,则会提高合同审查的效率。标准化还能够提供一个客观评价合同审查质量的指南,例如,标准化的合同指引会详细列出对某类合同应当考虑的问题,公司评价法务人员的合同审查质量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化的指引来核对是否所有问题都被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因个人差异化而引起的盲点。同理,该类标准化成果亦可适用于投标阶段的合同澄清、偏差和补遗。在海外项目中,合同审查标准化的技术性课题有“中外标准对照”,商业课题有“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比较研究”和“国别项目执行概况和特点”等合同标准化实践,针对这些具有建设性的议题,可以持续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合同标准化成果深入到各个项目中去。

2.2.1.2 推进合同全周期管理,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全周期管理――合同也具有生命周期,合同需要随着生命周期中外部条件的变化而重新改,仅仅关注合同文本这一个环节,显然是不够的。从立项、谈判到签约、履行,合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的风险防范都应被囊括在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中,因此在项目执行阶段,保证合同人员从投标阶段至执行阶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便显得格外重要。有时虽然可以从外部专门聘请律师,但外聘律师仅能帮助公司审查合同文本这个单一的文件,而无法协助公司管理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

公司在进行合同全周期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统筹安排并关注合同部门的重点归口管理,可由其统筹协调公司所有合同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对公司的所有合同也能够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从而能够给予项目执行乃至公司层面更多的战略性信息。进一步推进合同人员的全周期管理,不仅能够综合降低合同风险,还能进一步促进项目的合同履约和合同执行能力,对项目的战略执行来说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2.2.1.3 注重合同索赔艺术

索赔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充分保障公司的合法利益,也要适当兼顾业主的利益,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项目组应全员提高合同索赔意识,不能片面地认为索赔责任仅仅是合同人员的义务,实质上,大部分的索赔是发生在日常施工的点点滴滴,譬如设计图纸变更、业主放点信息错误、合同边界条件发生变化、业主交面延迟、额外的试验检验、法律变更引起的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业主原因造成我方额外修理缺陷、业主造成的清关延误和滞期费用、不可抗力等等,项目团队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时刻绷紧索赔的弦,有理有据,为项目执行争取到合理的工期延长和费用补偿。

索赔执行过程中,索赔及时、索赔资料齐全、索赔程序规范三者缺一不可,项目团队应充分重视对合同条件的研究和运用,重视变更索赔证据的收集、传递、分析,形成“只有能被证据证明的事实才是有效的事实”的索赔观念,使每一项具体的变更和索赔工作都有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另外,在索赔事件中还应注意只利用合同语言,不多不少,不主观不武断也不强加语气;当遇到重大合同问题时,我方可以组织项目团队内部人员进行合同条款分析与索赔模拟谈判,将业主可能找到的驳斥理由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依靠团队的力量使得索赔和谈判更加具有说服力。使得索赔能牢牢的在我方掌控之中,真正成为一门管理的艺术。

2.2.2 综合考量进度管理(Time)和质量管理(Quality)成本管理(Cost)

项目的执行实质是一个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动态平衡管理过程,项目经理应充分认识到三者的关系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综合考量,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大前提下,特别注重质量管理,同时合理降低项目成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项目团队要以公司的指导性规范为纲,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等质量管理手段为要,还应积极推进以下战略,综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2.2.1 以保证施工进度为大前提

施工进度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考核节点,若不能按期完成既定任务,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额外的成本和费用增加,更为严重的是突破合同节点工期将可能造成巨额的合同罚款从而引起更大的损失。因此,在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权衡中应以进度管理作为根本,在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制约之时,不惜牺牲部分成本从而抢回工期。

2.2.2.2 推进产品生命周期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导入期和成长期,可采取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加大投入,重视差异领先,甚至不惜牺牲短期收益和现金流量;在成熟期,可采取固守战略,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为目标,重视和保持成本领先,尽可能延长本期间;在衰退期,可采取收获与撤退战略,以预期收益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有时是主动退出)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长远性思想,不仅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直至产业的生命周期。

2.2.2.3 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

合同风险的另一个比较大的来源是交易对象的选择。可以说,选择一个诚信的、有合同履行能力的、有信誉的交易对象,比合同条款的约束要更加保险。尤其是在海外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多个分包商已经进入公司的合格分包商名录,公司应该以该名录为根本,进一步与优秀的分包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甚至构建价值链联盟,凭借其诚信和良好的信誉与公司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价值链联盟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执行战略成本,降低合同风险,更可以项目为依托使得企业双方在未来赢得更进一步的合作。

价值链联盟作为中间经济组织,其本身就如欧盟、东盟一样具有特定的组织优势,上下游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某种合作伙伴关系,它既能保持专业化的竞争优势――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低的内部组织管理成本;同时又能避免专业化企业交易成本高的局限性。例如商业巨头沃尔玛,就是因为建立了强大的价值链联盟,才能使得沃尔玛商品的零售价格低于其它商店,但销售毛利率却高达到20%以上,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因此,我们更应该看到价值链联盟的重要性,伴随着海外项目越来越多,与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和主要设备生产厂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自己的价值链联盟也显得愈发紧迫和必要。

2.2.2.4 缩短价值链

在分包采购过程中,部分分包商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或施工能力,该分包商需要将采购合同继续分包下去,从而延长价值链,不利于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尽可能地缩短价值链,是企业节约成本的快速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尽可能地与生产厂家或施工单位直接签订合同,去掉不必要的再次分包环节,减少与二级供货商的合同签订,保证货物价值链的尽可能缩短,尽量保证“分包商――公司――业主”三点一线式的合同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剪切价值链,减少利润的分配范围,减少由于冗长的价值链所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从而为企业实现真正的开源节流。

2.2.3 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机制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项目管理80%的内容在沟通,“对外保证沟通顺畅,对内保持信息对称”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沟通管理手段。除了日常的日报、周报、月报制度,还应保持沟通渠道的多样化,如邮件往来、手机沟通、QQ、SKYPE和项目网页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保证沟通的全过程、全组织管理;加强资料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合同工程师应作为沟通的枢纽,“对内代表业主、对外代表公司”,作为统一信息的出口和归口;合理维护沟通关系,相关接待工作以“勤俭节约、服务周到”为原则,主要适用于用餐、住宿、用车、办公、会议、外送礼品等。合理维护好工地现场人员与业主、监理和其他分包商之间的沟通关系。

此外,在工作之余也要深入项目成员内部,定期举办适当健康活动,增强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2.3 合理进行资源调配

资源调配主要涵盖人、机、物这三个方面,在项目执行初期严格做好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更新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控制的三步走方针,倘若计划执行阶段出现了问题,那么进行重新计划――重新执行――重新控制的方针,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循环。

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项目人员、厂家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切勿造成人员重叠、人员闲置和窝工等现象出现,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以满足项目需求为主,进一步集中和加强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源调配决策权。

3 项目执行战略评估

公司往往成功的项目居多,但是项目执行后期的战略评估、项目总结、管理论文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却是凤毛麟角。在项目履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战略评估,注重及时宣传与总结,将该模式成功复制到其他项目,在已知的市场尽最大限度规避已知的风险,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且对于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能够加速培养企业高端项目管理人才,将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继续发挥,给企业营造一个努力向上合力向前的积极氛围。显而易见,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在目执行战略评估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企业方向、市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企业资源、企业能力这六个模块中,模块和模块之间、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对项目的执行结果进行战略性评估,并对企业后续的战略进行反馈性研究。

作为进一步的延伸,当公司在某一竞争领域拥有了该区域市场的成熟产品(项目),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成熟期应主动选择海外直接投资战略。将公司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海外投资战略资本表现形式亦可多样化,除了直接进行货币资本投资外,还可以成套设备、专利技术、管理技术等为入股形式,还可利用商业贷款、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方式进行投资。通过合理的战略评估,让项目投资收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使得项目执行战略的评估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结语

本文通过战略理论与项目执行相结合,并应用战略理论对项目所存在的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充分凸显了项目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并充分注意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监控与后评估,才能确保项目的执行与企业战略不偏离,并进一步为企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喻珍,大型工程项目战略的构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9.

[2] 吕祥,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3] 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2003.

[4] 陈青兰,莫长炜,基于项目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