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05 08:5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文化理念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系统,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理念,使这些文化理念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变成行为指南,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洛阳LYC公司物资供应部在实践中以文化理念先行的宗旨,创立独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规范制度、指导言行,使物资采购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以人为本,文化先行

面对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轴承行业,为赶超对手,领跑行业,该公司物资供应部首先想到的是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正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为此,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对所征集的100余条理念经过初选,复选,然后进行浓缩,提炼出24条内容丰富,符合实际,通俗易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逐条进行了释义,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供应精神;“条件反射对待生产,以小保大促进全局”的供应作风;“对内服务生产,对外挖掘利润”的价值理念;“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的理财理念;“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理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2以人为本,文化入心

为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行为指南,该部门将其制作成桌牌或标牌,并安放、悬挂在工作现场和楼道。使员工们随处可见,随时可记,时时都得到提醒。该部门还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设计》指导书,按照“文化导入”、“文化主题”、“配套措施”、“支持系统”等部分系统设计,人手一份,使大家认真学习掌握该部的文化理念;还通过宣传栏和简讯等形式对其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信奉该部的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该部不失时机将其文化理念导入经营实践中,以理念指导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用理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在企业报《洛阳轴承》上举办的“物资供应杯”企业文化征文比赛,广大员工积极投稿,把他们对文化理念的感悟,工作中的体会,服务生产的感触,与客户打交道的感受诉诸笔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本部价值理念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入心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题,物质供应部采取以人为本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来系统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人为本,狠抓落实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是物资供应部最早、最直接得到落实的文化理念。根据此理念,相继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系统考核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物资供应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制度实施总是要求先从领导做起,部领导以身作则,只有率先垂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同样,该部对员工中违犯规定的处罚、好人好事的奖励兑现、交办的工作也要求当天应有结果,职工们把这称做“日不落工作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而克服了企业文化实践的随意性。

根据“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一理财观念,物资供应部创新了采购模式,分设了业务管理小组、合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和综合管理小组4个既相对独立运作、又逐级负责的业务制衡组织。采购订货各小组都有“杀价”的权利,对外销售各小组都有“抬价”的义务。引入招标竞价机制后,铜灰也从过去的4278多元一吨卖到了24000多元一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为公司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共组织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标销售,销售回款2553万元,回款率达100%,竞价招标销售为公司增值800万元,增值幅度达45.7%。

“只有生产顺心、供应才能安心”是物资供应部的服务理念,也是该部存在的价值体现。根据这个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一线所想,急一线所急”。为了保证生产,该部员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曾于10个小时内铁路公司组织调剂鼓风机轴承10套;2小时内解决能源保障部丙烷管道泄漏所需的相关配件;3天内完成重大型重点设备大型立车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修理改造项目每年都召开生产单位座谈会,发放客户意见调查表,征求意见,以改正不足,保证生产需求。

“警钟长鸣、丧钟不响”是其廉政理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成了反腐倡廉的焦点部门。物资供应部担负着LYC公司80%的采购任务。为了给采购人员时刻敲响警钟,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弦”,物资供应部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建设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骨干员工到监狱参观;与供应厂商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让重要岗位人员家属作出“亲情廉政承诺”;2009年5月,他们又设立了镜鉴室。在镜鉴室里,既有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誓词,也有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同时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警示,时刻提醒干部员工清正廉洁、勤勉工作。

在这些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时间内,物资供应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人们按照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又按照企业文化地位、功效、传承、推进、案例、认知、实践等7部分编印了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的《企业文化白皮书》,使广大职工更加信奉和依赖企业文化,围绕着文化理念去工作、去实践。超级秘书网

物资供应部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企业职工为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主体,从而增强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能迅速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寻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经营实践,使理念与制度、组织、教育、主题活动、职工、经营活动等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使文化理念由简单的标语和口号变成指导工作和行动的准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

篇(2)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文化兴企

0 引言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而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自身发展形成的价值观点、经营宗旨、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的统一。

在现代的管理观念中,真正让企业有价值、有魅力、流传下来的不是企业的产品,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新员工了解企业,快速融入到企业的方向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塑造一种团队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相同的文化气氛,树立一致的价值观,建立在相同价值观下的企业精神、企业目标、职业道德等,激发广大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工作、发愤图强的精神,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产生企业归属感、企业使命感、企业凝聚力以及对企业的向心力,最大程度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国内企业文化的形成

早期的企业文化兴起于建国初期,主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经营理念,由于不规范,当时的企业大多并不重视,并未形成体系化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伴随着引进外资以及技术、管理的同时,企业文化也被引进到我国。由于国内的企业文化先天不足,仅靠摸索缓慢发展,到了改革开放后,企业发展差距变大,有些现代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资源开发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还有国有的银行体系,整体发展的非常不错。但是,很难说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否促进了该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与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路径、制度变革等因素存在很大关系,这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特定的经营框架下形成了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这些特征不断的识别、甄选,并且去粗取精和去劣存优,才能锻造出适合国情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五花八门的,例如说比较好的典范像中国移动,他的企业文化是有自身体系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是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愿景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而整体对企业文化的解析也非常清晰,从缘起到内涵,直至承诺,全面解释了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从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核心。这样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契合企业的,是优质的。

著名的电脑帝国-IBM公司的企业文化由小托马斯·沃森提出的三条准则贯穿其中,包括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老托马斯·沃森在创办IBM公司初设立过“行为准则”。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在小托马斯·沃森在任期间将“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达到无人不晓。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集会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贯彻在其中。

据研究指出:成功而杰出的企业是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员工们愿意去遵守和传播,这类型的企业文化一般是自然约定俗成。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影响到一些策略决策的确定、人事任免,以及员工们的行为规范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在两个外在条件相差不多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文化的不同,对企业后续发展就可能完全不同。

2 企业文化建立误区

由于国外企业运作企业文化的优秀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急于求成,外请公司为企业设计企业文化,为了通过优异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样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在企业文化形成和建设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点:

2.1 忽略内涵,注重形式

在国内,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划分的层次,从核心到表面依次有基本假设、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是各种表现方式,包括活动、英雄以及各种符号等。企业文化的普及不能仅靠企业文化活动和一些形象设计。

2.2 等同于企业精神,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人的认识是企业文化的宗旨是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灵魂,而与企业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其实,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而不能将其脱离企业管理。

2.3 忽视个性和创新

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一件标准化的商品,具有标准统一的外观,更不是口号、标语。一些企业存在彼此企业文化雷同,缺乏企业鲜明的个性特色、独特的风格。每个企业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侧重点、价值内涵、基本假设加上类型和强度,这些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创新常被用在商务模式上,在企业文化上创新也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独特之处。此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还是要来源于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基本假设及价值层面,结合员工的整体素质,可从接受度层面提出。

2.4 视为传统文化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就是企图用儒家思想或是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曾经是具有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在古代运用与于指导当时商业的经营管理。时过境迁,依旧想要通过传统文化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这在实践中一再论证是不可取的。

2.5 一厢情愿的企业文化

这类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喜欢纯粹从自身特点,甚至自身利益出发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并未考虑过员工能否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难以贯彻下去的。企业文化不同于规章制度,不是靠设计出来就能执行下去的。所以创建成功的企业文化绝不能一厢情愿,在别的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在自己的企业未必适合,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业的性质。

2.6 重国外引进,轻历史挖掘

改革开放之后,外商在携带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文化”。一些企业盲目的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加以套用,而忽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费用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延长了企业文化建设时间,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企业领导存在着崇洋迷外的心理,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盲目跟从,浪费了资源。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环境文化的背景,例如说国家传统文化背景、行业产业背景以及自身独特背景等,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 企业文化从宏观方面分析的关注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辅助企业是否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如何能提炼恰当的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并加以运用,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相生相伴,茁壮成长,首先我们要分析以下几点:

3.1 从社会原因分析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尝试创新容易理解为企业自身可以决定的事情,然而,来自于大形势的趋势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对下一步的行业发展目标的预期,计划实施的方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这几方面如何协调,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如何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些不仅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

3.2 从经济基础分析

企业文化是高级文化管理模式,它适用于企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国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源于这些国家是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实力强健的大集团企业中,像小型企业是完全没有必要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一则因为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才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二则因为企业文化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有高素质的管理层,强有力的执行层,才能塑造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3.3 在研究方面

与国外1980年到1990年期间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以及对企业文化应用研究相比较,国内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单薄,迄今我们的研究还停留在粗浅阶段,严重滞后于企业文化发展实践。我们没有数据研究理论支持,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应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又不够深入,导致在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推动力。这和国内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建设中,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采用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有直接的关系。

4 运用需把握的关键点

面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用机制,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把握我国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的发展方向,加强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企业文化作用机制建设中的科学理论指导,特别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4.1 构建体系模型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文化,研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文化应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便于制度的实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文化要起飞,更要落地。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应用型文化的基础上,围绕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展开,支持战略的实现和文化建设。

战略导向型的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入驻企业后,对企业进行文化调研、访谈、座谈、综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秉承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将原有企业作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4.2 提炼文化因子

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文化建设具有不同的影响,有对应的文化因子。文化理念体系构建是在对三个阶段的调查、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局及系统分析,前瞻性的提出文化理念体系。

4.3 创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能促使企业永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常见的企业价值观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结合这些基本价值观创建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本的内涵体现在人文精神上,促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人本的内涵表现在人性思考上,尊重员工,满足员工需求,人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人本思想采取的是关心员工生活、交流情感,关注人的各种需要,尊重人的主体意识;采取的是人本管理,就其职能而言就是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人本注重人的价值,注重内协外争效应,注重人的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并举,因而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2)责任。员工的责任来自对企业的忠诚,意味着我们必须恪尽勤勉,献身事业,积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承诺。责任同时需要必要的牺牲和奉献,意味着舍弃个人或局部的利益来成就团队的利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使企业发展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

(3)和谐。和谐是指加强沟通与协作,追求员工、企业、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和谐意味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整体与个体和谐的良好氛围;和谐院所的发展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充分认识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协调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关系,协调产业布局与发展速度,实现整体的持续发展。

(4)进取。进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进取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进取是一种动力,以一种永不服输、不甘人后的赶超精神,是一种敢于破解难题,克服困难的勇气。

5 企业文化的运用的具体实施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理念一定是全员的理念。不只是高层或老板的个人理念。推行时要注意:

5.1 全面推广

(1)寻求具有广泛性的正面理念;

(2)加入企业宣导的价值观;

(3)将汇总提炼的理念观点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征求全员参与,走民主的道路;

(4)征求专家意见,凝练升华。

5.2 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

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都尽可能的理解领会,让理念深入每一名员工的心。具体形式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如果能借助媒体更好。

5.3 印制成册,讨论学习

把理念以及由此理念派生的理念系列,结合企业的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使之标准化后印制成册,成为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可以浏览学习讨论的标准。

5.4 让理念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企业文化需围绕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行为识别、操作流程等建立,并做好融会贯通工作。加强培训,加强监管和技术防范,带领全员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透过员工的行为能看到企业理念的精神支撑。

5.5 坚持不懈,必有成效

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重复企业文化的理念,通过日积月累,必将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并逐步体现出来,形成企业整体统一的行为识别。

5.6 伴随发展历程,识别企业文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在创业初期,企业难于有完整的理念识别系统,企业的理念不是朝夕之功,它是在每一个企业员工身上的烙印,在企业每一角落链环上闪烁的光芒。真正的企业理念会深深融入到每一组织成员的思想深处,物化为每一个经营管理的细节。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亦要注意理念的一致性,理念悬差太大者不容易共事。

6 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没有大的发展前途。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中,深入到员工中,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发展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作用机制。让企业文化之花在企业中越开越盛!

参考文献

[1]陈红玉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2006

[2]张庆国等《企业形象与文化落地》【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对策

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特点

(1)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高速公路文化本身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它既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管理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将对整个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企业必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要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强竞争力,而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凝聚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现状

2.1.1核心层面

公司确立了 “以路为家,勤勉敬业,追求卓越,共铸和谐”的企业精神,以“红色”领航,“绿色”,“金色”服务为文化理念,以“司乘提供全程服务、为员工搭建广阔舞台、为社会创造最佳效益”为公司宗旨,“ 安全畅通,增益增效”的企业使命,“奋斗创造未来 ”的企业价值观,“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科学管理样板路,全面建设文明服务品牌路,精心打造绿色生态示范路”的企业愿望。

2.1.2中间层面

企业文化的中间层面就是公司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制度层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策划相关机构,以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逐步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公司以“规范管理年、服务基层年、成效显现年”活动为主线,不断完善管理章程。

在行为层面,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公司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如江西高速摄协和泰和管理中心在井冈山站联合开展“映山红杯”江西高速风采摄影采风活动等。

2.1.3表层

第一,抓好道路保畅,服务保障有了新提升。全面展以桥梁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整改率达到99%,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规范服务区管理工作,提升职工服务水平。如为全面提升所站收费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收费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吉安西管理所开展了映山红杯”收费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技能竞赛。

2.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精神层面

一是企业文化宗旨认知不足。公司员工对公司宗旨的内容认识模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无关,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二是一些单位将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体,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协助单位搞好党政思想工作,或是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搞文化活动,唱赞歌;三是公司个别单位没有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很少规划公司长远目标。

2.2.2制度层面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贯彻力度不够。在调研中,很多员工表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注重表面化,只重视在领导讲话或在大会上不断提及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对于制度的建设,员工的培训,职业规划没有较高重视,没有把员工学习作为一个考核的目标,不太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交流。

第二,沟通渠道不畅。在调研中,不少员工表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向上级及时反映,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不同意见不能很好的同上级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2.2.3物质层面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趋同。企业文化没有反映公司自身的特点,虽然同属交通行业,但是与不少同类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大同小异,缺乏自身个性,本地区的特色。同时公司各部门没有在公司精神的引领下,协同行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掘属于“江西高速”的企业文化。

3、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对策

3.1优化企业制度的设计

在进行现有制度与文化理念的整合时,首先把握现存制度和企业理念的主题思想,然后比照两者是否一致,若完全契合,则此制度就应巩固和发扬光大,否则进入制度的修订程序。深入一步找出问题的所在,是表述不准确,还是考虑不周到,亦或是根本上就背离了企业文化。针对不同的缘由,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接下来将修订后的制度公布于众,调查员工的反应,不断修正,直至员工表示接纳,此制度便正式出台。

3.2提升物质文化的水平

企业文化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推进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物质文化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活动场所、路容路貌、站容站貌等建设。江西省高速高速集团可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聘请专业策划机构对企业形象和外显文化进行设计,以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专用字体、专用色为基础,向企业内部的办公用品、品牌、旗帜、员工制服等方面全方位辐射,形成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不仅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而且可对物质文化的理念传播功能重新强化和整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实施保障

一是要建立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常设组织。该机构的职能应该包括:编制、实施、检查、完善文化发展规划;全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负责 CIS 的宣传贯彻、培训和指导;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员工行为规范的训练及检查工作,负责员工意见箱的设置并收集、整理和传达意见;组织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工作;策划、制定、完善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负责企业内部报刊、BBS 等的编办工作。

二是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建设专项经费,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的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员工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并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员工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形成共识。

4、结束语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它既能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确定的文化态势和目标上来,又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既能起到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作用,又能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刘霞.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篇(5)

论文关键词:人本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如何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建立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在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凝聚人、教育人和管理人的科学,其活力来源于创新,离开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特定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为根本出发点,坚定以人为本的方向,开拓新视野、开辟新思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力和感召力。

一、新时期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

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人性,崇尚自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从普罗泰格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到现代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都体现了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能再把“人”单纯的看作是企业运行中的“成本”,而应把尊重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把提高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将人本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架构框架内进行。

二、新时期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人本理念”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法则。新世纪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功效,必须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目标宗旨、方式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旨在符合广大员工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样态。

1.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有关“人”的定位史,对个体人格越尊重,表明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传统的管理理论由于时代局限性,其结果必然是人本理念及其管理方式变革的方兴未艾。

主观方面,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说到底还是人才的创新。因此,能否凝聚一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对企业管理机制的一次挑战。

客观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多样化,随之引起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一系列变化。这些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出现了新的问题。

面临着新时期这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要做到既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又增强企业管理文化,那么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刻不容缓。

2.新时期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要实现企业良好的发展,就要正确理解企业发展和以人为本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企业的发展是基础,如果忽略了企业发展,那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谈。而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在于以人为本,因为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主导力量和核心要素。对于企业而言,职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思想觉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文水平,也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前景。

优秀的职工是优秀企业的基石和生命线。新时期,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就需要不断加强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三、努力探索和开辟人本理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1.企业文化上的创新至关重要

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文化领域的阵地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没。为此,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文化创新实践,打造出稳固的、理想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方面得到体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开拓渠道。首先,在已经取得成绩上继续巩固、扩大文化成果,由高层向基层延伸;由老员工向新员工渗透,加强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培养一支思想统一、素质过硬,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其次,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在企业领导的日常管理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需要身先士卒,与时俱进,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最后,突破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实际中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体制及工作作风等的束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适时导入,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摒弃强压式和被动式的方法,可以联系每名员工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讨论,将个人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引导大家顾大局、讲风格、抓作风、树形象。

 2.重视企业人本管理方式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人本管理。企业要长足发展,就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观念,不断完善、创新企业人本管理方式,强化人才优势,从而增强企业实力。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这种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对知识的创新、获取与经营,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因此,知识型员工是新经济时代条件下人本管理的重心,但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创新成果的占有更加需要优良的团队精神来实现。现行的管理模式在鼓励部分员工的同时可能会打击另一部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致难以发挥整体团队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需求的各类员工依据他们在企业内的不同作用进行个性化管理,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从而促进员工对知识创新成果占有的需求,形成企业中人本管理的知识意识、共享意识和效益意识。

3.激励机制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鞭策力

  对于企业而言,科学有效的激励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其回报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一个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然而传统的激励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影响了员工的斗志与积极性。这主要体现在激励的方法单一、激励不到位、公司对普通生产性员工缺少中长期激励、管理层激励不足等方面。企业需要创新激励机制来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1)情感激励。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同职工结对子,要细心观察职工的思想动向,要用爱心关怀教育后进职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职工之所难,办职工之所盼。

(2)科学的晋升机制激励。晋升激励就是企业领导将员工从低一级的职位提升到新的更高的职务,同时赋予与新职务一致的责、权、利的过程。而一个企业有限的管理岗位不可能满足所有员工的晋升需要,因此应将行政职级与技能职级划分开,实行双轨晋升制,让更多的员工通过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来实现相应的需要,真正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3)培训激励。企业培训是培养和训练员工的学习活动。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使其具备接受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大大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因此,企业要将培训作为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

篇(6)

作者:许建安 龙正海 金辉 竺丹军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实践探索

论文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创新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培植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好扎实基础。

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深刻认识到依托行业优势,坚持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创新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这几年,我校在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和方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将优秀的医药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培植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高校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凝聚和塑造学校团体的精神动力之源。当人们身居其中时就会被一种强烈的无形魅力所吸引,引导人们从内心对其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并融入其中,自觉地使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之逐步趋同,这就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作用。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校训“厚德厚朴、励志远志”为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部分,其中价值观念(具体凝结为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必须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生产、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享、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融合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就本质而言,两者都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一种隐性的潜在力量对本质区域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现代医药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符合现代医药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求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医药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面向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按照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特色培养模式,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个性的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情操的塑造,而这一切都是课堂教育无法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经过渗透、吸收、融合、更新而逐渐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来完成,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先进的医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在就业后就能迅速地适应和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之中。

三、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办好专业特色,为学生出得去;办精专业,为企业留得住学生,一直是我校开办医药药学专业的首要原则。现代医药企业用人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学校培养和输送的医药人才必须牢固树立首先是医药事业的共同体,随后才能成为医药企业利益的共同体。随着浙江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加大了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力度,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促成企业与学校拥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心声。从2005年起浙江海正药业、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浙江华海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先后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办班长期合作办学协议,每年从大一、大二学生中通过宣讲、报名、遴选、面试组成“海正教学班”、“新昌准员工班”、“华海教学班”,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教学班开班后,除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双方共同执教外,我校还注重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塑造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具体实施的方式以三部曲为主线。

一部曲:走出校门感知企业文化底蕴。每一届遴选进入“订单式培养”教学班的学生,除日常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熏陶外,我们还注重融入企业个性文化熏陶,组织“教学班”全体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赴海正、华海、新昌等制药企业,由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进行企业文化讲座和企业全景参观,了解企业提供给学生就职的岗位群工种、住宿条件等,使“订单式”培养教学班的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对未来医药人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在参观后都会安排一场由企业老总与教学班学生的互动交流,由企业老总把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对待人才的态度,给予人才的待遇以及提供人才发展空间等一系列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信息传导给学生,学生也结合个体特性提出有关自身今后在企业发展的疑惑问题。互动交流促进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教学班学生作为企业未来准员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专业教师也感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进行有针对性启蒙引导。

二部曲:请进校门,认知企业文化元素。按校企合作办学章程规定,订单式培养的教学班每月由各企业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到校为订单式教学班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每学期初订出讲座日程表。讲座内容共划分为四大板块,一是企业文化理念(基本理念、经验管理理念),二是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共同行为准则、岗位行为准则),三是企业形象(企业标志、历史沿革、成长创新史),四是企业优秀标兵先进事迹(团队标兵、岗位标兵)。每期讲座结束后,安排学生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悟,评审优秀的入选刊登校报、校刊、系刊,让全校共享企业优秀文化元素的多彩风貌,共同认识到作为未来的企业准员工应崇尚什么、弘扬什么、敬业什么,为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行为准则夯实基础,设置目标导向和动力源泉。其次,每学期安排企业举办一场企业文化宣传周,让企业情景、企业文化、企业创业史、企业发展史、企业创新史以展板的形式在校内主要干道进行陈列展示,形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融合的一道闪亮风景线,颇受学生欢迎和好评。全场师生会长久沉浸在互动中,对引导学生刻苦磨砺、夯实素质,迎接企业检验富有持久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三部曲:场景实战,认同企业文化结构。按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的各教学班除大一、大二两学年在校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实验,修满规定的学分外,从大三学年起全部转入订单培养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学校实训教师为辅助,在企业提供的实训场景内完成实训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辅导,企业对接纳的订单教学班学生举办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后,学生全部以企业“准员工”身份转入相应的岗位群工种顶岗实训。转入企业鲜明个性文化氛围中锻造企业延绵不息的文化特质,与企业团队群体一起梳理、提炼、萃取文化的积淀,为推动企业的发展竭尽所能。从感知企业文化、认知企业文化升华到认同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建空间平台和快速成才、成长提供通道。同时,按学校制订的“双师素质型”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每年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研修,不但要求专业教师学习先进的制药工艺流程和先进的制药设备工艺技术以及药物研制的前沿科学技术动态信息,还要求掌握和吸收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内涵精粹,融入到校园特色品牌文化建设中去,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使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应该说学校这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校企文化互融交流诸方面的创新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主旋律,也引起了省内外广大医药企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用人单位的赞扬和好评。

四、校企文化融合实践途径

1.从“软件”上着手营造企业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的“软件”是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支柱,它的形成能在校园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精神文化基本不受时空变化的影响,它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成为特有的学校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感染是无形的、持久的。因此,要在“软件”的建设上体现和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让学生直观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企业文化元素的底蕴,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校园专业技能文化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加强“硬件”建设,彰显企业文化氛围。校园的“硬件”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地理环境、建筑布局、艺术景点、传播设施等。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从长久来看,对师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职院校校园的建筑风格、艺术景点要融入行业职业文化内涵,从中发现办学特色和方向的差异,从而体现学校建筑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展廊,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视觉到企业文化底蕴的内涵,企业创业发展的动态风貌,为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提供时空场景。形成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的生成,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现代和谐文化的传播。

校企文化融合,重点应该放在缩小校企文化差异以达到校企之间的无缝隙融合。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吸收企业文化精髓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14.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3-34.

[3]韦华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联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6).

篇(7)

关键词: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职业生涯发展;成熟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66-0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下,实施人才经营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个体对自已的直接行为负责人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下属完成任务时具有的相关技能和技术知识水平。心理成熟度是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高度成熟的下属既有能力又有信心做好某项工作。

一、正确确定员工的成熟度

企业员工的成熟度与员工的年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受教育程度、成就感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要诊断员工的发展层次,首先就要确定你给他的任务。任务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确定员工的职位角色或者是他要担任的职能,也就是说这个员工是做什么的;确定员工的职位角色以后,要布置任务和目标,这个任务和目标应该跟员工的角色相符合;任务和目标定下来之后,必须要有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也就是说是对目标和任务的一种分解。根据执行结果判断员工的成熟度。

二、根据员工成熟度选择相应有效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选择是员工在职培训的重点,只有因人制宜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才能在员工培训指导中有的放矢。

1.命令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很低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既无工作能力又不愿承担工作责任的员工应采取命令式的领导方式。这个阶段员工想做但是不会做。此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命令式,即高工作低关系方式,领导者对这些员工应: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标准,让他们知道每天上班应做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对他们完成的工作定期考核,并且考核结果要与奖金挂钩,要与年度的岗位聘任挂钩;转变观念。

2.说服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较低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愿意参加工作,但自己的能力有限的员工,应采取说服型领导方式,即高工作高关系的方式,高工作行为可以弥补下属能力上的不足,高关系行为可以保护、激发下属的积极性,给下属以鼓励,使下属领会领导者的意图。领导者对这些员工应: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定期检查考核。但管理的侧重点应是沟通与指导并重,通过沟通从心理上更进一步增强它们的工作意愿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成长期望值;加强工作指导,为了尽快让初步成熟的员工掌握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实时帮助。

3.参与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较高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有能力完成工作,但不愿意在工作中受过多约束和监督的员工,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激励工作,了解下属的需要和动机,通过提高下属的满足感来发挥其积极性。此阶段宜采用参与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高关系的行为,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参与决策,领导者着重给下属以支持,使其搞好内部的协调沟通。这个阶段的管理重点就是让他们不沉醉、不迷失、不偏离,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顺利向高成熟度员工过渡。

4.授权型领导方式。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意愿相对比较高,能力高,意愿也就高,可以说是双高阶段。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由此可采用授权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对他们的管理策略是以诚相待,信任他们,不多约束和干预,放手让他们工作,让他们自已设计、策划、完成工作目标。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在员工中形成支持性氛围,使他们更勇于承担责任和增强使命感;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总结提升,如参加高层次的管理培训班,让他们有一种受重用、挑大梁的成就感,使其保持内在的动力。

三、努力提高员工的成熟度的措施

员工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员工的社会化是在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实现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加强员工培训

(1)培训要接近实际,保证培训工作的源头方向正确。搜集各部门员工培训需求。各部门有针对性地结合公司战略、公司对本部门的重点要求、部门的重点工作方向、本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员工个人的提升方向来提出意见建议。搜集各部门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分析、汇总,有针对性地总结,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并正确划分员工的成熟度,按每类员工不同的特性与需求进行培训。

(2)创新思维,拓展教育模式。培训工作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培训的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教育方式要实现“互动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地域对员工培训的限制,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员工教育培训范围;加强在职培训,提高领导的主动性,提供鼓励措施,激发领导的积极性。

(3)加强日常培训管理工作,加强监控执行力度。培训核查工作要做到更加细致,所有课程必须有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试卷、培训考评记录表;且这些把握培训是否产生效果的关键点的核查要更加深入、细致,只有关键点把握好了,才能确保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执行力度。

2.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物质激励方面,建议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薪资体系改革,引进职位评价系统,实行具有差别化的薪资政策;制定差别化的企业福利政策,重点向贡献倾斜。在非物质激励方面,注重企业文化激励的重要性;考虑带薪休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将技能培训作为对企业全体员工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要求;将学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向业绩评估结果优秀的员工倾斜;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增强技术专业通道的诱惑力;处理好竞争上岗、领导干部选拔中领导岗位集团总部内部、集团所属公司、社会招聘不同来源竞聘者的比例关系。

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是确保培训工作有效的重中之重。要吸引和约束大家规范地操作培训工作,需要领导的全力支持、约束机制的建立,高层的试听、加强培训核查结果的公示及领导点评作用;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外训的投入,增加含金量、层次高的外训课程的引进,吸引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3.建立现代考核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要突出主要绩效考核,塑造“激情集团”企业在考核项目设置上要突出员工主要业绩考核,考核项目设置要突出重点和企业的核心利益,而不是面面俱到,使员工陷入绩效主义的泥沼;在绩效激励分值的设置上,要将解决现场问题的创造性工作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奖得“让人眼红”,由此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不断培植员工的创新力,培养员工的创造智慧,给员工的创新创造注入澎湃动力;在考核项目设置上要增加协作精神的考核,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整体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众人拾柴”的可喜局面。

4.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

对于已经成熟的制度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要在企业文化中有所体现;在企业文化体系框架确认后,企业今后制定相关制度要以相应的理念作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求高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将文化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检查企业现行制度中有没有与文化理念相分离、对立的内容,强化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相融合的制度,修正或废弃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准,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变化和提升了的理念,通过组织和管理手段,防止刚性的制度对柔性文化理念的侵蚀;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控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对于因环境变化而已经明显与企业实际不符的文化理念,要及时纠正偏差,对文化理念及时更新;建立并严格执行文化管理相关制度,实现企业文化理念贯彻执行的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艾政清.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领导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Z/OL].爱新觉罗阳的博客,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