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5 15:25: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科实践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物理实验论文标准格式
早检测论文早检测论文2013-10-1002:16:13
国家标准的论文格式
1987年,我国出台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把论文的编写格式分为四大部分:即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
前置部分:
封面。封面二(学术论文不需要);题名页;序或前言(需要时);摘要;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
主体部分:引言-1
正文-2
2.1
2.2
2.2.1
2.2.2
图1(或图2.1)
图2
表1(或表2.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必要时)
附录A
附录B
B.1
B.1.1
B.2
图B1
表B1
结尾部分:(必要时)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封三、封底。
毕业论文的通用格式
对于毕业论文的格式,尽管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文理科也有差异,但我们认为毕业论文至少有两个部分。
前置部分:封面、目录、写作提纲、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
本论
一、
二、
(一)
(二)
1.
2.
(1)
(2)
结论
致谢
注释(必要时),参考文献
参考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将人类从形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时代给予我们的优越条件,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营造教学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创造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作用和意义
20世纪末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预示人类在本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的记忆容量,亿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互联网的交互管理能力,各种智能数据库、CAD等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将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时代,脑力劳动性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着重探索、创新和开发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需要大批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将人类从形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发了信息化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时代给予我们的优越条件,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大学物理实验反映了理工科及各个学科科学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10多年来,围绕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以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创建国家名牌课程、“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理工科基地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全面进行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条件优良的优秀教学成果。学校实验教学硬件设备、实验室条件也发生了大幅度、跨世纪的改观,由过去的教学弱点转变为教学改革中的亮点。
当前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用好已取得的成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尤其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的今天,该课题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如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巩固十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的理工科教学,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形成;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学校扩大招生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严重困扰教学质量的难题,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来,我们以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教育思想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中的“模仿型”教学,建设丰富的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注重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实验教学中获得实验数据,是实验课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实验课教学中师生都十分重视的重要环节,相对而言,对实验教学过程重视不够。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实验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也是正确获得实验科学数据的重要保证。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读懂实验的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的结构和运行机理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实验教学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它们之间往往又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一个实验要用到几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并且更加强调实验的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新知识、新方法,这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方法为主线,应用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采用研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物理实验的原理,理解物理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实验技能,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热烈场面。
2、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
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是实验的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同一个实验,同样的教学设备会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照葫芦画瓢,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实验的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是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并能充分用好已有的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
开设设计性实验时,由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及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思想、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实验条件、实验参数,并基本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开设研究性实验时,教师组织若干个基础物理实验涉及领域的课题,以科研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通过查阅资料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或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后写出研究性小论文等。研究性实验可以学生个体或团队的形式进行。
实验的开放性,是指实验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开放。上述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和题目由学生自命题或部分自命题,由教师审核命题,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我校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在每一学期物理实验中都安排有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内容。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找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主置,并从实验教学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建设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系统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化物理实验教学环境
1、建立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营造教学互动的信息化平台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级精品课程,应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应建立一个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和网络共享平台。
我们认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优质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系统必须能反映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先进理念、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提炼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提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平台和师生交互的平台。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综合了几十年来我校物理实验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融合了10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成果;反映了与实验教学相关联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并不断提高实验的开放性、教学的交互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按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新体系提炼了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实验的教案、实验的重点、难点、仪器的原理、结构、运行机理,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分析等指导信息;围绕学生实验课程的知识点提供了系统的网上讲座,以便学生从看起来零散的各个实验中,系统地领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围绕现代物理技术类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提供了系统的网上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已包括4个学期,224学时,78个实验的授课教案和100多个实验的习题;由物理学史,物理实验方法,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方法,力、热、电、光学量的测量方法与应用,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等内容组成的28讲物理实验系列讲座;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等各类常用仪器的仪器库,其中包括仪器的实物照片、内部结构、运行机理及使用指导等。为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资源库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和扩充功能。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资源库系统中动态更新自己的教案,引导学生学会读懂实验,指导学生建立实验教科书与实验室实物仪器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批学生的优秀教学实践论文脱颖而出。目前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中精选了40篇学生的代表作。
2、建设基于web的远程仿真实验系统,营造多元化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学生完全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的运行机理,满足学生自己选择参数设计实验,或进一步做研究性实验内容的强烈欲望,有一定困难。学生往往在教师设定好的参数和步骤中完成实验的内容,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很多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样实际上把物理实验教学变成了一种呆板式的模仿型教学。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与实际实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来解决。
由我校研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媒体,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验教学软件。它利用软件建模设计虚拟仪器,建立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在这个环境中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参数、操作仪器,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可用于学生预习、复习以及自学物理实验,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二段式、三段式教学模式,并使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1999年以来建设在校园网上的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进一步营造了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目前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已包括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在内的56个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多年来在开设网上实验选修课、网上实验辅导课、强化师生间的交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媒体,它的动态更新、动态和维护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软件方式是用光盘等硬拷贝模式,常常存在着升级和维护困难等问题。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用户无须手动安装仿真实验软件程序,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实现仿真实验等各种类型教学软件的自动下载、更新、运行。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更方便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不断更新的优秀教学资源。同时也为解决由于扩大招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增加的教学资源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3、建立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立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因此它能有效地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验教学的开放模式。
为了对大面积学生实现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教学,我们建立了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并在2个学期内,对2800名学生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和立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它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我校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陆续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融进了我校近几年来在教学、科研中积累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在反映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体系、新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内容或研究性内容、研究型课题;并配有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大学物理实验资源系统等。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了体系新颖、内容丰富、适应于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材。
四、结束语
20世纪末以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营造了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崭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正在发挥着任何时代无与伦比的作用。任重而道远,如何进一步融合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创新人才是我们必须不断面对的课题,我们将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责任编辑:文和平]
作者:霍剑青 王晓蒲
1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
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转变观念,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按培养目标要求,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毕业设计与实习岗位结合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首先要教育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把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要拓宽毕业设计的思路,尝试毕业设计的新途径,如带课题实习、引进工程企业课题、完成实践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3校企合作共同指导
聘请工程单位、企业、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指导,使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
通过安排教师工程实践锻炼,老教师带新教师等手段,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
创新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实践
1精心筛选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之一,精心筛选毕业设计题目,更有利于把握好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工程实际意义,选题的方向和范围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难度和规模要适当。我们主要从以下4方面来选择:
1.1选题的方向和范围毕业设计选题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1.2选题的应用价值
毕业设计选题能够理论联系生产实践,与生产一线的要求无缝对接,并侧重于工程项目某一具体问题,题目具有特定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价值。
1.3选题的难易程度
毕业设计选题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对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适当,难易适合高职学生。
1.4选题的与时俱进
逐年更新选题,符合当前交通建设发展趋势,以便学生顺利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根据以上的毕业设计选题原则,我们首先组织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业调研、下企业实践等形式,收集工程生产一线的资料和项目,再精心设计一批题目。还利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来校开设课程或做学术报告、开讲座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征询生产实践课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工程实践自拟题目。最后根据三种渠道收集的题目,专业教研室教师会同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然后筛选出符合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目录。毕业设计题目确定后,在学院校园网公布推荐给学生,学生根据在工程单位实习情况和个人特长有针对性地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2开辟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路桥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涉及到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知识的综合体现,针对学生开设专业核心课间隔时间长,实践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待提升与训练等特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指导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法:
2.1指导教师由面到点地进行辅导
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根据路桥专业学生的特点,指导教师采取分阶段专题讲座加个别指导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全方位辅导。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实习开始前和返校集中阶段,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进行面上指导,主要内容包括:该阶段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难点以及每阶段需完成的设计工作量、注意事项等,集中专题讲授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主要设计问题。例如:路桥专业的道路毕业设计按内容分为五个专题进行了面上指导,①道路平、纵、横设计;②路基路面设计;③排水设计;④小桥涵设计;⑤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面上指导主要解决学生共性的设计难题。学生实习分散后,个人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难题,采取单独指导的方式解决。指导教师由面到点地进行辅导,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共性设计问题和具体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指导效果。
2.2发挥学生熟悉实习项目的优势,交流研讨提高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课题,特别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实习时间、实践工作面的局限,许多学生参与的路桥工程内容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路基工程方面实践较多,有的路面工程方面熟悉,各有优势与长处。在集中专题毕业设计指导时,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介绍交流活动,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共同讨论、取长补短,使学生开拓视野,间接获取专业知识,同时对加强专业知识提高毕业设计综合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职责
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采取“双指导”模式,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双指导”即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实习单位针对实习学生的岗位,作出在实习期间的岗前培训教学安排,并选聘专业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兼任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写作与修改,参与毕业设计评审与答辩工作等。系部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进行联系和沟通,系部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现场指导,配合实习单位开展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工作,共同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4顶岗实习,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带课题顶岗实习、引进工程企业课题等毕业设计与实习岗位紧密结合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调研,搜集与毕业设计选题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学习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进一步巩固、深化学校所学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5以毕业答辩为契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毕业答辩是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形式。为公正、客观地评定毕业设计及答辩的成绩,要专门成立毕业答辩评审委员会(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由该委员会组织毕业答辩会,对学生逐个进行答辩审查。通过答辩使学生明确设计优缺点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受到启发教育,获得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有的学生设计做得很好,但在毕业答辩时思想紧张,缺乏自信,表现不佳,影响毕业答辩的效果。因此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参加答辩成为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笔者认为答辩前做好认真充分的准备,并掌握一定的答辩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指导教师要以毕业答辩为推手,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1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答辩报告的准备和回答质疑的准备两方面。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答辩,绝不能因为毕业设计完成了就有松口气的思想,要求学生熟悉设计文件,做好设计简介、资料准备工作。
(1)答辩报告的准备答辩开始,学生先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自己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报告内容包括:任务的来源或选题目的、依据、意义;设计的途径、程序和方法;设计有何成果?解决或提出了什么问题?有无理论与学术价值?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的设想及做法,其他说明等。
(2)回答质疑的准备要充分熟悉设计文件,提前做好回答设计所涉及的各种质疑资料准备工作。对设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理等要复习理解;对关键数据要强化记忆,做到心中有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特别对一些相关边缘学科资料要吃透领会;对上述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经过整理写出提纲,牢记在心,做到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迎接毕业答辩。
(3)树立样板,组织公开答辩为了使全体学生了解答辩的程序,规范毕业答辩,可通过安排几位毕业设计做得好、综合素质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公开答辩的形式来规范毕业答辩,对参加公开答辩的同学,事先进行专门辅导,在答辩中让学生保持自信、沉着与冷静,有礼貌地进行答辩,力争取得最佳成绩。
5.2答辩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1)答辩的过程学生的答辩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时间控制在5~10min。第二部分由答辩组成员对设计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质疑,学生稍作准备后作出回答。为了使全体学生了解毕业答辩的程序以及如何掌握答辩的时间等,先组织安排几位同学进行公开答辩,要求其他同学列席旁听,为自己顺利答辩做好准备,积累成功经验。
(2)答辩注意事项①首先学生答辩时要穿着整洁、精神饱满、保持自信、仪表大方,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②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言流畅。③答辩过程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④回答质疑要慎重、实事求是,对有把握的问题,稍加思考,立即作答;对较陌生的问题,应明确地向答辩老师讲清楚,切莫抱侥幸心理,去察言观色、胡乱揣测。⑤答辩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礼貌地退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