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5 15:2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外语外贸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语外贸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05-03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和辩证法的思维对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逐步加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
1.科学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就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周期和特质而言,中国经济绝不会一蹶不振,陷入长期的衰退。首先,中国是一个财政盈余巨大、金融稳定、居民储蓄丰厚、外汇储备充足、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其次,中国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和经济调控能力远高于欧美等国,强大的国民经济调控能力将在中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政策得当,不出现大的失误,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的刺激内需、振兴产业计划的切实到位,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欠账问题的逐步解决,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中国经济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步入“快车道”。
2.科学审视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影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外贸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受益于我市外贸市场分布相对分散,缓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外贸的冲击。2008年第三、四季度,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净出口出现明显下滑;港航物流、装备和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受到相当程度影响;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2009年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将面临多个方面挑战。外经贸发展减速。2009年将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外经贸最困难的一年。消费下降。随着对外贸易的下滑,将有大量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大批工人收入下降或失业,直接影响本地消费;消费者的信心不足,持币观望的心态大大增长,消费进一步下降;消费者信心下降,会导致外出旅游倾向趋弱,旅游消费将萎缩。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下行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前的各项工作,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巧借外力保增长。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发展,保增长是发展的根本保证。(2)夯实社保保稳定。(3)促进就业保民生。(4)广开门路促消费。
二、2009年中国外贸行业的出口形势极其紧迫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下滑。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同比下降2%,12月尽管出现止跌回稳态势,同比增长4%,但增速已连续6月呈逐月下降态势。
1.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将放缓。发达国家市场是中国出口最重要的市场。据统计,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别名列中国出口市场的冠亚季军,而美欧又是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和迄今危机最严重地区,他们的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未来中国对其出口,实际上这种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中国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增速已连续6个月下降,平均增幅落后全国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影响还将加剧。市场需求的下降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订单的减少,这一点从去年10月份105届广交会的成交情况已初露端倪,尽管此次展位数量增加比较多,但总体成交额仍与去年基本持平,企业单位个体成交额下滑明显,由于受全球经济委靡的影响,很多采购商只是询价,直接下单的明显减少。外部需求的放缓无疑对中国未来出口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2.初级产品价格暴跌,汇率政策转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出口增速。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基本化解,再加上下半年原油、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暴跌,会逐渐传导给相关行业,拉低部分商品的出口价格,即使出口企业的订单量没有锐减,结算价却很有可能调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工业中间品所占的出口比重比较大,据测算以上三大类商品占到中国出口商品的比重在四成以上,这些行业最易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暴跌,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引起相关出口成品的价格下移,进而影响出口增幅。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进而影响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间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力度和频率将增加,中国的化纤等行业已经连续受到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及产品的正常出口。尽管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加强经贸合作、共渡难关的要求,但随着危机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只会更加频繁,类似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也会日趋增多,从而会扰乱部分行业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贸易秩序。
4.金融危机将导致企业收汇风险加大,出口坏账增加。此 次危机影响最深的是金融行业,尤其是欧美的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损失最大,西方的许多大银行都已破产或濒临倒闭,许多银行都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国外不少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流动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就会影响支付,进而增加外贸企业履约和结算风险。中国的外贸出口队伍里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有200余家,占了全国出口企业数的50%,其创新能力较低,自主营销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外部环境一旦恶化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是广大的中小出口企业,一些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三、增加2009年中国外贸行业出口的应对措施
从历史经验上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危机中往往涵含着新的机遇。政府部门也要正确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兴国场,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
1.企业层面。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在短期内金融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对一些企业也讲其中包含的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企业要坚定发展的信心,把握三大机遇,走多元化国场之路:(1)把握宏观政策调控的机遇。(2)把握并购重组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倒闭,但也给一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加快并购重组步伐,做大做强的机会,也提供了收缩战线、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通过并购,使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困难企业的投资者也是减少损失的一种解脱。(3)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企业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展品牌营销,掌握市场的主动权。(4)积极开拓新兴国场,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2.政府层面。(1)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环境变化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加强研究分析和预警,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企业,帮助企业及早作出应对,把握工作主动权。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增多的情况,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联系和沟通,动态跟踪,建立和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并向企业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建立起中国产业保护和应变机制,一旦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出现,积极组织企业应对,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相关企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2)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环境。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对于稳定和发展中国外贸出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强化外贸服务功能,构建外贸服务新体系。
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外语外贸人才革新培养战略研究
高校外语外贸专业按照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分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四种模式的并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学习的可能,符合多元化社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外语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对模式的理解。其一,它要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二,经历规范、惰性、僵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为模式的发展、变革提供了产生变化的条件和基础。与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相适应,外语外贸专业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要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2.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现在一般将外语外贸专业培养模式分为外语外贸、“外语外贸+专业”、“专业+外语外贸”、“外语外贸+专业知识”、“外语外贸+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外语外贸”及双学位等几种,这种划分往往考虑的是外语外贸与某一特定专业在课程层面的组合,而没有考虑外语外贸与某一大类多学科的交叉,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划分的突出缺点,一是学生选择余地小,二是各模式间学生能力特征模糊,相互间区分度较小,存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和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国外高校以学科概念为出发点提出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了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值得高校外语外贸专业借鉴。(1)单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外语外贸专业。培养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外语外贸语言文学知识。(2)双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外语外贸+法律、外语外贸+经贸、外语外贸+音乐,等等。(3)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例如,外语外贸+历史+地理、外语外贸+政治+法律、外语外贸+哲学+教育学等等。(4)复合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例如,外语外贸+计算机、外语外贸+农学、外语外贸+计算机+自动化,等等。双学科、种学科、复合学科均属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事实上,我们在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变成一种死板、单调的模式,就会产生惰性,走向偏执、极端和僵化,从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老路。将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某一专业层面按以上四种类型划分,充分体现了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弹性和复合性,所培养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类别。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外语外贸专业外语外贸教学大纲》将外语外贸专业课程分为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种类型。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外语外贸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外语外贸、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是指有关外语外贸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如外语外贸语言学、外语外贸词汇学、外语外贸语法学、外语外贸文体学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与外语外贸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2.课程设置原则。实现外语外贸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做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问题,而且还有人才培养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里,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前提。(1)选择性原则。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培养模式,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校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进校后能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所以,设计外语外贸专业各培养模式的课程时,在保留外语外贸专业基本特征即专业技能课程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自由。(2)适应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社会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所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需要。
3.学分。《高等学校外语外贸专业外语外贸教学大纲》提出了外语外贸专业四年总学时为2 000~2 200(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分、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分的建议性要求。笔者认为,这种学分划分,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讲,只能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不能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还只能算是纯外语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因为即使培养“纯粹外语外贸工作者”也不能单纯教授语言文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要有其他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合”。按照课程设置原则和四种模式的划分,我们提出如下的课程学分分配方案(按四年2 000~2 200学时,不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1)单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2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0%左右。(2)双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3)种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4)复合学科培养模式:涉及跨大类的复合,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根据学分积累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复合学科的学习方案。方案一,学生分主、辅修: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30%左右。方案二,学生不分主、辅修:在两三门学科间平均分配学分。以外语外贸专业种学科模式的外语外贸+历史为例。四年总学时2 000~2 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900~990学时,学分占45%;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100~110学时,学分占5%;历史专业相关知识课程:1 000~1 100学时,学分占50%。
参考文献:
[1]徐向峰.科学认识应对金融危机对大连的影响[EB/OL].msn.省略/detail/articles/20090316058A101/.
[2]张向亮.挑战中有机遇,困难中有出路――透析桐乡当前外贸出口形势及对策[EB/OL].tftec.省略/html/2009-1-21
/2009121161739.htm.
[3]谈宏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07,(11).
[4]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5]隋玉明,王雪玲.中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需不需要实践教学,是进行大学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普通高校不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培养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的事。另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很重要,但因无时间进行安排,也无教学要求,所以不必把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教师和学生则认为,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应用性学科更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都对市场营销这门“软性”学科的应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拟从高教理论、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内外大学的经验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既然要开展实践教学,那么,怎样理解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其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它与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有何不同?我们的回答是:可以用模块设计或模块定位来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培养。应该说,我们理解的“实践教育”比各级职业教育实施的产学研合作的含义更加广泛,培养目的也更加综合化和高级化。尽管世界各国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前苏联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等,但其内涵是基本相同的,即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与企业、行业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顶岗操作结合起来,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我们所说的实践教学,既包括为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践,也包括为解决生产和管理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全面提高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其目的不仅是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合格劳动者,而且要培养职业管理者,特别是具有创新观念与运作手段的战略管理者。其实质是不仅仅注重一般劳动力的使用,而且着眼于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整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应确定以本科为主,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重视思想品德、提高专业素质、突出外语技能和强化实践能力应是专业建设目标。营销人才应划分为初级技能人才、中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三大模块,以实现多层次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一)课堂实践教育
1.课堂陈述(Presentation)。课堂陈述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教学重点展开。教师在课堂上预先说明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主要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归纳要点,制作PPT文件,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陈述。教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结,找出其优点,补充其不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要营造好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案例分析(CaseStudy)。案例分析是一种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选择和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的案例教学不同于MBA、EMBA,不宜完全用案例分析替论梳理。要循序渐进,从单项性、教学型的案例逐步过渡到综合性、商业型的案例。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3.Team-working。Team-working有多种形式,这里主要是指角色模拟教学。它是针对那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模拟教学法。具体运用时,教师应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该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扮演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操作。例如,讲授完人员推销的理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柜台推销”或者模拟“上门推销”活动,让学生扮演“营业员”或“推销员”,利用其所学的推销技巧向“顾客”(由其他学生或教师扮演)推销商品(可以是具体商品,也可以是虚拟的商品)。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指导。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操作过程来看,角色扮演教学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4.Literaturereview。对于准备通过考研、考博走学术研究道路的学生来说,利用Literaturereview可以培养其阅读专业文献、掌握前沿动态和进行自主选题的科研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给出研究课题或利用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或关键词,让学生分组在国内外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并将结果整理后在课堂上演示,相当于做一个专题综述或述评。教师可订阅多种营销学国际顶级刊物让学生分组阅读,每组负责一种刊物,把刊物中5年来发表的文章和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列表统计,然后加以综合,形成文献统计总表,由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5.Work-findings。Work-findings是针对毕业后有直接就业取向的学生开展的企业调查或区域市场调查活动。比如,要求学生了解某类药品每一品种的品名、价格、功能、包装、剂型、日用量、生产厂家以及每一品种在广州OTC市场的销售情况,并说明此类药品中各竞争产品的特点以及竞争实力最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调查整理完毕后,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市场调查过程,向同学介绍调查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成功或失败案例,分析产品的销售品种及竞争情况,并总结出作为一名药品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可灵活运用的各种调查手段。
(二)校内实践教育
1.以ERP为主的各种模拟实训。近年来,许多学校投资建立了各种专业实验室,其中,可供市场营销专业使用的实验室有市场营销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国际贸易全景仿真实习中心、ERP与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在各种模拟实训中,应以ERP软件为主展开实践教学。ERP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它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结构设计和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模拟团队进行企业模拟运作实验。每个模拟企业团队一般由6~8人组成,每个实验班又可分出6~8个模拟团队。各个团队一般设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位。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于企业实战。在训练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通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
2.“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办“管理沙龙”等系列活动,将企业家和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广州白天鹅宾馆总经理杨小鹏、广东商业集团总经理舒海波、吉之岛中方总经理黄启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京文院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卢泰宏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陈增声教授等都曾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演讲,给学生带来新鲜、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外,专业教师可亲自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实际应用,如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国际管理挑战赛、市场调研大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
3.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支持下,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校园周边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内的云山咖啡屋、云山书屋、云山小站和云山网球俱乐部等四个休闲场所已成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除为全校师生服务外,还对社会开放。
(三)校外实践教育
1.广交会。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专业实习,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每届可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提供15天的实习机会,而且本科学生参加实习的覆盖面保持在100%。广交会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和外贸、金融状况的窗口以及锻炼学生外语能力、应用专业知识的舞台。经过8年的广交会实习基地建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论文摘要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结合多年的高职实践教育模式探索经验,通过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引入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一个产学研体系,以产学研基地的形式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摸索,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践教育模式。自本院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以来,学院一直关注江西省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政策,结合江西省行业发展特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通过前期实践,学校深刻体会到校企产学研合作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借助商务中心实训室的建设,学院选择以下3种校企合作模式,从而达到学校在合作中前进,企业在合作中发展,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的三赢局面。
1)学院提供场地,由校外合作公司实施实训项目。
2)与企业合作,除硬件资源上的共享外,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很有帮助。
3)学院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订、教材内容重构、参与教学过程等。同时学院各专业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1校企合作目标
通过学院商务中心实训室的建设,打造一个产学研体系,以产学研基地的形式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WwW.133229.CoM具体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现场实训与仿真模拟实训相结合的形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且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而且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及环境。
2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内容
2.1通过强化项目实训来深化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和电子商务实战平台的引入,打造全新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体系。以项目实训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全程、完整地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商业运行。通过学生对电子商务实战平台建设各个阶段的参与和实施,了解电子商务实战项目从调研到运营的整个过程,熟悉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和使用到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商务实战平台中包含开发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认知、验证性实验。
2.2突出建设一个可持续运营的电子商务公司来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结合电子商务实战平台创建真实而且可持续运营的校园电子商务公司,实现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园电子商务公司的真实业务运作依托企业,由企业提供工作任务和技术指导。电子商务公司的建立突破模拟实践教学环境,将实践教学的平台延伸到企业真实环境下,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真正的“零距离”,开辟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学生在电子商务公司的工作过程中,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承担着工作岗位的风险和压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专业中所学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应用于实际工作,不仅完成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而且锻炼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校园电子商务公司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办学特色。教师和学生可以基于电子商务公司的实际企业化运营,将在开发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中学生设计与模拟运营的各种电子商务应用设计转化为真实的商业化电子商务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真正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为今后可能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3通过教材和教学知识体系的市场化来推进电子商务教学相关产品的研发
依托实训室,学院从两个方面为学生打造企业和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加重实践课的比重,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学院各专业的实践课程比例均在50%左右。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将教材和教学知识体系的内容进行市场化运作,包括教材建设、师资互聘、课程设计、课程实训、课程考核等。较好地实现校企合作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单纯的电子商务书本教学转变到重视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轨道上来。
3结论
实践是教育理念中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电子商务教学活动更是如此。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商务实训中心实训室的建设,就是通过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对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有效地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提高创造能力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焦华,谢朝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87-190
[3]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成功:教育,2008(3)
[4]李巨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1):97-100,110
[5]刘守义.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分析[j].职业与教育,2006(11):3-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的探讨,简要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应用,其中主要阐述了其在外语教学研究及词典编纂方面的应用。同时文章展望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其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语料库语言学是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资料,从调查语言信息的分布频率入手来研究语言在现实使 用中的规律和模式。自20世纪中后期,电脑被大量使用在语料的存储上,兴起了专门针对大规模储存于计算机里的语料库所进行的研究,自此语料库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时期。由于电脑语料库容量大、语料真实、检索快捷,它在现代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学者为制定基础汉字字表开始建立文本语料库;70年代末以来,汉语现代文学作品语料库(1979年)、现代汉语语料库(1983年)等机器可读语料库开始建设。90年代后,以《人民日报》光盘数据库、北大语料库为代表的大型汉语语料库日益发展,语料库成为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语言资源。在英语语料库建设方面,杨惠中教授80年代主持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同类语料库,也是国内最大最完备的英语语料库之一。1996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开始建立中国学生交际英语语料库。此外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牵头开发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于1999年建成,该语料库广泛收集了包括我国中学生、大学生在内的一百多万词的各种书面语资料,并对所有的语料进行语法标注和言语失误标注,对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特点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总是以语料库的建设为基础的。没有语料库的建设,语料库语言学所进行的研究只能是纸上谈兵。近十多年来,国内语料库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建设的语料库有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平行语料库、特殊英语语料库、汉语语料库四种类型。
(一)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其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100万词次;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5万词次;香港科技大学建设的香港科技大学学习者语料库HKUST Learner Corpus;南京大学建设的中国英语专业语料库CEMC,148万词次;南京大学建设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100万词次;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硕士写作语料库MWC,12万词次。
(二)平行语料库。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的汉英平行语料库PCCE;南京大学建设的南大———国关平行语料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建设的英汉文学作品语料库,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汉英对照语料库,李约瑟(Joself 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汉对照语料库;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建设的双语语料库,5万多对;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建设的对比语料库LIVAC;台湾建设的平衡语料库Sinica Corpus和树图语料库Sinica Treebank;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用研究所建设的计算机专业的双语语料库,柏拉图(Plato)哲学名著《理想国》的双语语料库;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建设的英汉双语语料库,15万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设的英汉双语语料库,包含LDC香港新闻硬汉双语对齐语料36 294段以及香港法律英汉双语对齐语料31万句子对,并从英汉双解词典中摘取例句25 000个句子对。
(三)特殊英语语料库。有河南师范大学建设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语料库;解放军外语学院建设的军事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Military Texts);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
日前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与中介语的研究是今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2)口语语料库的建设和相关话语特征分析已成为该学科的发展方向;(3)平行语料库建设与研究代表了当今基于语料库方法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4)语料库建设日益呈现出普遍性特点;(5)语料库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综上,国内语料库语言学通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语料库的利用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各研究领域发展欠平衡,有些研究语料库的选取不够恰当,采取的统计方法还不够严谨等。但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及其作用正如应用语言学家McCarthy所说的那样:“它是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代表,显示了在语言学研究方法上的巨大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会改变长期存在我们头脑中对教师的角色、教育的文化背景理论和技术的观念。”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重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它对于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 农村 创业 阻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89-02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的高校毕业生在城市里就业困难,处于“待业状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与农村经济差距的拉大,政府加大了“三农”建设的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动力。一方面是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形势严峻,而政府又一直在努力寻求合适的路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如果能把“大学生创业”与“潜力巨大的农村”巧妙地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将会获得充足的人才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更添一股新动力。实际上,政府早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参与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然而现实中到农村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为数甚少,是什么因素阻碍着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呢?本文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深入探讨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阻碍因素,力求找出大学生去农村创业艰难的原因,希望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阻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因素分解
由于: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具备创业的一般特征,而该细分领域的研究存在空白,我们必须在前人创业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农村创业进行具体研究。项目组在研究前期,深入广东省五县市对若干位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及其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初步掌握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基本概况。
经过对实地调研获得的基本概况进行总结分析,以及对相关创业理论的研习,本项目以GEM模型为基础进行研究。该模型侧重于影响创业的外部环境,而在创业合成中所涉及的创业者自身与其团队的情况,作为内部环境同样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故基于GEM模型,我们将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决定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的多少,内部因素则决定其能力。
在对广东省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的调查所反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对GEM模型本土化,将GEM模型中创业环境条件所涉及的九个方面进行归类,并结合实际增加部分本土特有因素。故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因素分解如图1所示。
(一)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外部因素分解
1.制度因素。
(1)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但会使城乡断裂,甚至城市的发展也会失去支撑。其中,二元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是根本性因素。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产权方面,所有权中和物权分离,形成二元结构,农民仅拥有使用权,不具备处置权,土地收益结构遭到扭曲;在管理方面,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实行分管,形成不同的市场和利益关系。该制度没有按统一的市场规律和价值配置资源,使得农民无法将土地及其投入的资本变现,阻碍农村工业化与非农化的发展。
二元户籍制度对“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严格划分,限制了农村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导致工农、城乡关系对立恶化,阻碍了社会良性运行,制约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差距的扩大则制约着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长远考虑,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难度,进而降低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的意愿。
(2)创业政策。目前由中央到广东省再到各城市,关于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政策为数较少,虽有初步打开农村创业的通道,但由于体制层面对农村创业价值的认知不足,未将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之有机结合。这导致政策导向性低,针对性不强,灵活性差等情况出现,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从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到政策自身局限,再到政府部门落实政策的过程,阻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因素逐层出现,形成阻碍网,让想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正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举步维艰。
2.经济因素。
(1)农村金融体系。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对商业银行来说,首先,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由于地理位置局限,经营成本和信息成本相对较高,风险大,而且现有的国家金融政策农村偏向性不明显,不能弥补经营上的高成本。其次,在我国的金融政策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在乡级以上成立,这样的规模不能吸引商业银行的投入。而规模与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充足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规模对银行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民的金融机构主力军,与机制灵活、业务活泛的村镇银行相比,面临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多,包袱重等诸多劣势。在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之下,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人才和资金双失的情况。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金融业务操作的诸多问题,融资成为筹集创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改善生产条件等的一大难题。
(2)农村市场特征。农村市场建设投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布局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商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农村市场环境不完善。二元经济结构中, 工业化战略仍占主导地位,国家在投资、市场培育等各方面仍向工业和城市倾斜,这导致农村市场发展受制约。再加上农业产品生产周期长进而导致资金回收期比工业产品的长,资金流向工业部门,资金匮乏导致农村市场发展受制约。
农村市场法制普遍不健全,有些地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农村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商业信誉,加大交易成本,严重地损害农村市场化的发展。市场关乎农村产业的兴衰、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3)产业技术和研究开发的成果及其转移。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农村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员工科技素质很低,无法驾驭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农村企业实力不强,资金短缺,特别是在中小农村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影响企业引进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制约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
广东省对技术转移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政策上还是在操作层面都还处于较低层次,更未形成关于技术转移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技术转移还缺乏规律性的认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沟通不畅、动力不足、资金匮乏、技术转移中的二次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严重地影响产业技术和研究开发的成果向农村企业的转移。农村生产力得不到提高,进一步妨碍着农村创业企业的发展,大学生农村创业因此更容易遭遇技术瓶颈。
(4)农村市场进入壁垒。市场进入壁垒分为结构性壁垒、行为性壁垒和管制性壁垒。影响农产品市场的进入壁垒主要是结构性壁垒,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农村创业者面临的结构性壁垒具体表现为四类:一是资本规模壁垒,生产规模小、供给能力弱、价格影响力低、产品差异少,制约农村创业者进入市场。二是技术性壁垒,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制约农村创业者形成市场竞争力。三是管制性制度壁垒,农村创业者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管制性制度障碍,如产业组织的法律地位等制约着产业组织的成长。四是信任壁垒,农村创业者在市场交易中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谈判能力弱,无法控制交易各方动态变化,很难建立起对市场的信任,也影响农村创业者进入市场的信心。
3.社会文化因素。
(1)农村教育。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力,但农村基础教育却存在多重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合理,农村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目标设定偏离实际,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这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
(2)农村地区人文环境。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仍保留传统的民风习俗,由于其教育条件差,多数农民还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小农思想严重,缺乏较强的成就动机,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
4.自然因素。农村创业项目集中于农业或直接与农业相关的工商业,因此其创业成败受到自然条件的较大影响。广东省地处沿海,季风气候条件多变,容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和工业废气过度排放引起的酸雨等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东省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缺乏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创业项目很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从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此外,在省内缺少成功的农村创业案例,关于农村创业的收益难以计算。高风险加上收益的不确定性,让很多大学生不敢轻易涉足农村创业活动。
(二)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内部因素分解
1.个人因素。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机会识别、风险管理、资源获取、组织、创新、心理承受能力等个人因素都对其创业的成功尤其重要。而在现实中,多数大学生的这些能力显得较为薄弱,这也会使其创业受制约。在创业的各个不同时期,这些不同的个人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起有着不同的表现,甚至有时候对整个创业活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志于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前准确地评估自身因素以及正在创业的大学生适当地发挥个人因素,这两方面对创业活动的影响都显得至关重要。
2.团队因素。大学生农村创业团队价值观在短期较易趋于一致,但难以达成长久统一。创业团队在性格、知识、处事方面难以实现充分互补,经营管理方面如分工不合理、分配机制不完善、内部沟通不足等情况普遍存在,阻碍了创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在出台激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政策时,需要对“农村创业”的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结合农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更多的优惠,尤其是在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对农村创业的意识,建立农村创业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实验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杜丽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的机制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09(10)
2.王静.浅议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政策环境.农村工作通讯,2008(4)
3.吕军书.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2008(7)
4.蒋乐琪.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
5.郭军盈.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
(作者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英语教学;交际实践定位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157-03
关于高校外语学习者要了解所学目标语言所立身的背景文化、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无需赘述。国内外语专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开拓者胡文仲[1]、贾玉新[2]很早就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教学必须与文化相结合。迄今为止,中国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已经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部分高校也将它设置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下的一门公选课程。跨文化交际研究涌现了一大批专著和论文。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以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和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等为代表的专著达到70余部,论文7 000余篇[3]。
作为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课程体系,但就该学科和课程的实践性目的而言,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如何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仍有待探索。文章通过总结、透视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有必要在理念上实现以交际实践为基础的定位转向。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总体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知识理论教育为主
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开放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兴起于大学外语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理念:大学教育旨在“复合型人才”素质培养,外语人才不仅要最大程度掌
握和具备运用异国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在人文知识和意识方面增加输入,成为具有较好知识深度、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的人才[3]。基于这一理念而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其基本定位是传递异国文化知识信息,促使学生掌握异国文化以有利于交际,因此,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阐述和文化对比分析。
从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看,多数教材遵循同一模式:先总体探讨介绍跨文化交际学及其发展历程,然后从不同角度分专题对跨文化交际涉及的种种语言文化要素及其对交际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列举对比分析。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性、特征和类型,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对学科的奠定和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及其核心理论,价值观与,价值观与习俗、礼仪和行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及其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和跨文化营销的影响等[4]。各类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以大篇幅列举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及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部分教材和研究探讨了现实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和误解[5],但对如何通过挖掘引发交际冲突的原因来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却未进一步深入阐述。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输入上有一定效果,但太过理论化的输入与实际交际能力培养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从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看,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即系统介绍相关的知识理论;讨论,即学生在课堂就某一话题或者案例展开讨论;主题研讨,即学生就某一主题搜集资料,课堂进行演示讲解[4]。主要围绕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过程的要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教学理论性成分居多,缺乏针对解决实际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演练。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侧重“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背景下的实际交际,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培养。
(二)缺乏多学科的介入
作为一门兴起于西方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中国最早见于外语类语言和文化研究,一开始就与外语语言文化研究、外语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多数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大多由英语语言文化研究者完成[6],研究成果涵盖了跨文化语义、语用和语篇等多个方面,主要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的视角作探讨。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一般由外语教师开设,教学效果直接受外语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研究兴趣影响。此外,英语在中国外语研究和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也使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多集中于文化现象和内涵的对比,缺乏多样文化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元素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67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0 引 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在认识各种事物时,数据将成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对数据分析和认知的技能变得更加重要,而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正是信息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之一。目前,“信息素养”已普遍被认为是生活在信息时代普通民众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属于科普教育的范畴。信息素养教育是在新媒体普遍发展的形势下衍生的工具型教育内容,已快速成为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承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机构,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的作用,掌握信息利用和分析的技能,是现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
1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他提到,人们对大数据时代有一种错觉,认为需要的人才就是会数据技术的,会计算机的那一类。数据技术人才现在不可缺少,但是真正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转变思维、应对大数据挑战的人才不是一个来自IT部门的技术专家,而是政府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对大数据管理人才需求的迫切性要超越对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比如,人们常常听到管理者抱怨“90后”员工难管,就是因为过往的激励方式对他们不奏效,很多人发现与自己的上司、同事和下属沟通不畅,因为各自是在不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数据库,学会用大数据的方法,随时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目前高校教育也提倡大数据,但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自身资源的建设,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较少关注大数据的要求。比如,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大数据”和“信息素养”2个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只得到57篇文章。既然大数据对学校提出了要求,那么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应结合大数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
高校图书馆采取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各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一般都会有入学教育课程。南国商学院图书馆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了解本校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高个人信息素质,也开展了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做成课件,并为学生讲解。但是,刚进入大一,学生们对大学生活感兴趣,对于学术研究或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大。在开展完讲座后,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听,在之后想要利用图书馆资源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掌握如何查找书籍、续借书籍等基本操作。南国商学院图书馆入学教育虽然每年都为新生开展,但是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学生进入高年级需要查阅资料写论文时,才会想起利用图书馆。笔者对一些大二,大三的学生发放了有关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对会使用图书馆查询系统这个问题,有34.29%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也说明了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对图书馆的认识不深,如何让新生对图书馆更加有兴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
校园宣传活动一般采用讲座的方式宣传图书馆电子资源。很多高校会定期开展电子资源利用的讲座,或对图书馆新引进的资源开展讲座。南国商学院图书馆没有定期举办讲座,由于场所限制,采用的方式是在各院系提出需求时来开展,服务比较被动。因此,一般都是大四学生或教师有需求,要利用图书馆时才会提出开展讲座,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图书馆的资源都不是很了解。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电子资源有限,而学校的办学特色又是外语类,能宣传的资源不多,但仅有的资源熟悉的人也并不多。另外,每年4月和10月是图书馆的宣传活动月,图书馆会开展各类学术文化讲座,以及一些有趣的猜谜活动或知识竞赛等。笔者学校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多地是宣传文化,对于信息素养和读书活动的结合没有很好的方案,学生参与度也不够高。因此,未来如何开展一些锻炼学生信息综合能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在活动中很好地宣传图书馆资源,也是教育工作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1.3 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目前,信息素养最主要的培养方式是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必选的一门课程。现行的信息检索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南国商学院对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基本也是采用讲解示范的方式,大部分院系开设此课程,都是由本学科的教师承担,主要偏向于论文写作,对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比较少。有些院系的课程会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承担,就笔者上课的过程来看,信息检索课程单纯地讲解一些检索技巧,对于学生来说非常乏味,学生听过之后,对信息检索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于自己专业内容的检索认识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很多检索的专业内容学生可能都很少会使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不是都能对应他们所上班级的专业的,上课的内容也只采用课外的一些案例来讲,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太多。
针对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上课情况,笔者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81.43%的学生不知道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常用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就是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和综合性网站。对中国知网、百度搜索引擎的技巧等,通过上课,学生基本都会掌握。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理解停留在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对如何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还有很大的欠缺。信息素养教育要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达到了效果。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逐步改进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2.1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范围与方式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如今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元素养”。“元素养”是一个通过对相关素养理念和新技术进行整合吸纳,指导人们在网络协同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框架,能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维和合作能力。“元素养”可以说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开通了微博、微信、实时咨询等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咨询在信息获取和利用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在微信方面,南国商学院图书馆还没有开通查询借阅图书功能,但在微信咨询中也发现很多学生想利用微信来查询书籍,所以开通微信的查阅图书功能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会更多地关注微信,图书馆利用微信也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南国商学院图书馆还做得不够,需要开展更多吸引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有的高校图书馆就做得非常不错,比如:同济大学开展的“立体阅读”活动,就是一种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值得借鉴学习。“立体阅读”是融展览、讲座、演出、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系列宣传活动。南国商学院可以结合外语特色,开展外语兴趣小组,把外语资源的利用融入到学习小组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外语专业教师或学生共同承担学习活动,在开展讲座或阅读活动时,多考虑外语方面的内容,逐步推进信息素养与外语专业的结合。今后信息素养不能局限在文献检索一个方面,还应深入视觉、媒体、数字、数字化叙事等方面,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平台融入课堂教学,或一些游戏来提高趣味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参与后,才会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2.2 加强各部门与图书馆的合作
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图书馆来推广,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院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图书馆与院系合作才能提供更加符合教师与学生需求的服务,尤其是各类语种的资源利用,语言类资源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比较难建设和利用的。再加上笔者学校图书馆语言类人才较缺乏,因此,图书馆员需要加强与院系的联系,让各院系对图书馆的资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主动利用图书馆资源,而不是被动接受服务。目前,南国商学院图书馆在各院系设立了图书信息员,让院系的工作人员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这样使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能更及时地传达到院系当中,也能让图书馆的工作更加符合各个专业的需求。同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部门也要加强合作,开发适用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平台。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缺少技术人员,只有寻求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来帮助图书馆建设新的网站或资源应用功能,例如:移动端的开发。图书馆在移动端利用最高的应该是查询借阅功能。当前很多学生喜欢手机阅读,根据手机阅读特点开发的超星移动图书馆,要想在高校中得到充分利用,同样需要学校给予经费支持。
2.3 加强专业学习与信息教育的结合
国外的许多学者指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培养应融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中,并提出了嵌入式教学、整合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在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得比较广泛,要开展嵌入式教学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水平,并能与对口的专业院系合作。在上课初期,由专业教师讲述专业论文如何确定选题之后,便插入文献检索课程,完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之后,再由专业教师讲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邀请专业教师旁听,以便无隙衔接后续课程。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今后的课程中,就可以采用在上课前与专业教师联系商讨上课方式,这样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可根据调查问卷的信息,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专业需求教会学生查找专业资源,将论文写作中的选题、文献调研、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要求、规范及论文评析等内容做有机组合。此外,还可以融入一些信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能有加有效地利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资源。因此,图书馆要让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教学当中。但国内高校对图书馆人才的建设不够重视,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导致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缺失。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应涉及更广的范围。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战场,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馆员自身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上海,2013(4).
[2]罗旭.大数据时代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委员[N].光明日报,2014-03-08.
[3]范新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