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4 17:0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兴起,有力地推动了科研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加之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困扰,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于完善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农业知识创新体系、农业技术创新及其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与大学具有较强的农业技术开发能力,但是由于受内部传统考核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开发出来的技术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供给;而农业企业有很强的技术需求,但技术开发能力比较弱。
2.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成长期,技术积累和经济实力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家的短期行为和技术外部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
3.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力度不够
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技术创新风险按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决策阶段风险、技术开发阶段风险、生产阶段风险和市场阶段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组织体系及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政府对农业科技企业扶持不足,使农业科技企业难以应对技术创新风险。
4.农业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研究开发机构,因为前者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均占绝对优势。然而,在我国,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方面,从技术开发能力看,我国科技力量的2/3以上在企业之外,企业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设立专门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偏低,并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开发机构要么资金不落实,要么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要么没有明确的技术开发方向,要么基础条件薄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
5.农业技术创新缺乏激励
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除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外,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技术创新的外部效应,技术创新周期和高风险等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业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其结果是企业轻视技术的自主创新,竞相引入成熟技术,虽扩大了生产能力,却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①]。
6.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
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开发的弊端,造成了其研发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二、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优化
根据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运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及配套政策的支持。
1.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
①在法律普及方面。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宣传教育,建立一支适应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的农业知识产权队伍,增强全社会的农业知识产权意识。目前,农业知识产权审查、审判人才、律师人才奇缺,特别是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将是困扰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一大难题。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知识产权教育事业,大力培养农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提高灵活运用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策略的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工作更好开展、各学科更好发展。这是我国解决农业知识创新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同时要在全社会开展农业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重点结合典型案例宣传我国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②在司法方面。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司法队伍建设。根据农业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法官,设立专门审判机构和专业法官集中审理农业知识产权案件。另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案件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鉴定,其途径包括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担任陪审员、委托专家组进行技术鉴定和走访有关农业技术专家等。
2.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促进技术创新的理想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中间程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农业技术创新。如我国的种子行业是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的市场结构,种子法律法规对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种子做出很多限制。因此,应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以激励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农业技术创新。
3.建立由政府引导,以企业和社会力量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投资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是农业科技的重要投资者,而在我国目前财力有限,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的情况下,应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多途径的投入机制。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尽快设立农业科技创新融资担保基金,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定向募集等,启动资金应以政府为主。同时,支持和引导高新技术项目从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②]。
4.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技术风险投资机制
①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要制定和实施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给予减税或免税。其次,建立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保障体系。为鼓励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应对投资者在投资中的经济风险予以保险,为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再次,要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支撑条件。
②发展农业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体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社会、个人、企业多方参与,并同国际接轨的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引导民间的大量游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筹资渠道的多样性。
5.加大农业共性技术开发的政府扶持力度
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而非个别产品或企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51]共性技术尤其是农业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共用性、外部性、基础性和关联性。开发农业共性技术往往投资大,外部性强,所以,一般农业科技企业不愿意进行农业共性技术开发。因此,需要政府通过项目引导,协调组织大学、农业科研院所及有关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农业共性技术开发,项目应重点支持能够对农业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并显著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技术领域。
6.消除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要通过整合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创新人才的资源配置。大力支持和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其次,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技术创新项目合作;再次,加快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重视科研中试基地、成果孵化基地的建设。此外,要改革农业高等教育体制,调整优化教学培养结构和方式,面向市场,加强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总数的997%,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占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40%。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据1997年江苏省调查,从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半数以上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1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1.1.2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1.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1.1.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1.1.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1.1.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我们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1.3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1.3.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该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模仿创新战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联合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
Abstract:As the hot top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e, this paper setting 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e as the researching background, analyzes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blems. Finally, it seek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ion.
Key words: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面对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的70%惨淡经营现状,江苏除苏州外,其他各地区的老字号企业经营也有类似的命运:老字号经营状况好的、较好的、勉强维持的比例是1:2:7,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学术界都曾探索过或正在探索老字号复兴之路,一致认为创新是老字号复兴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方面的总体情况入手,来分析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一、 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对30家经营得较好的江苏老字号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有70%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周期性地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28%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偶尔进行创新,仅有2%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几乎没有产品或服务创新。经营状况良好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特点:(1)不断有新产品开发问世;(2)不断引进先进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经营规模。
江苏老字号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字号企业缺乏商标、专利、技术秘密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有待规范。江苏老字号被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历史原因,老字号同名现象严重,商号、商标等知识产权纠纷也时有发生;(2)一些缺乏诚信的企业擅自使用与老字号相似或相近的字号来为自己企业冠名;(3)“移花接木”盗用老字号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来为自己企业注册商标;(4)将老字号企业的字号在网络上抢先注册成自己的域名等。
目前,许多江苏老字号商标被别的企业抢注,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老字号的形象严重受损,导致众多江苏老字号企业在竞争中失利。江苏老字号企业产品的商业价值及其技术的完整性和成熟性,已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老字号企业的生产运作和市场营销过程所验证,为人们所喜欢,具有极其宝贵的财富价值。这些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它若被其它公司盗用,江苏老字号企业也就存在着生存危机。
江苏总共只有南京中央商场、新百和镇江恒顺3家上市老字号企业,算是规模较大的老字号企业,其余的老字号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一些江苏老字号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工具、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信用级别低,因此贷款抵押担保难,造成了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硬伤。资金不足又会引起人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难和技术创新难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由于经费拮据,南京云锦博物馆大量的云锦实物和资料的有效保护成为一大难题,一些传统云锦工艺的科研与复制攻关项目难以落实,这也是一些云锦手工工艺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诸多学者所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科技经费的投入,即技术创新费用的支出,需要前述的融资来解决;(2)科技人员的投入,即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的又一大难题也就是创新人才的匮乏,缺乏创新的潜力。江苏老字号企业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均不高,技术人员数量少,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因素:(1)大多江苏老字号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的模式存在着,从基层管理人员到高层领导,体现权利的岗位均被企业高层的亲戚朋友所占据,而且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江苏老字号企业所谓的技术人员通常也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涉及关系可靠的少数几个人,或是家族内部人员掌握着核心技术或配方,秘而不传。(3)江苏老字号企业大部分员工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训或职业培训教育,在与部分江苏老字号企业底层员工交谈时,发现他们几乎没有或很少会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从而老字号企业无从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条件创新等技术创新活动。(4)以前的老字号的员工,无论是诸如苏州稻香村、黄天源糕点等生产加工类,还是诸如南京绿柳居、镇江存仁堂等餐饮零售类的“师傅”, 都是经过“三年学徒,三年帮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如今的年轻人急于求成,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老字号的技艺难以找到真正的继承人。
江苏老字号企业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老字号企业在进行连锁经营扩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分店产品与总店产品味道、质量不一等诸多问题。诸如云锦、丝绸、玉器等类产品,因为产品本身种类、质量就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容易招致其他厂商仿制,又以低价倾销扰乱正规老字号的销售市场。不仅侵害了南京云锦的知识产权,给正规云锦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影响了南京云锦的声誉。
二、 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老字号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号、专利、版权、管理经验、技艺诀窍、广告用语等方面,老字号应提高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主动与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交流沟通,做好国内、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工作,并配合工商管理部门打击冒牌经营的行为。
江苏老字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1)强化商标先行意识:秉承“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企业应对已经在他国或其他地区进行交易的商标及时“补过”、尽快注册,对即将打入他国或其他地区市场的商标提前、及时注册。(2)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根据“一类商品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原则,老字号商标可在与该商标类似或非类似商品类别上分别进行防御注册,以免受职业商标炒家的侵害。现在就有许多浙江人在炒作商标。(3)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商标公告》,如发现相同或近似商标,及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异议;应委托商标组织进行市场追踪监测,及时反馈侵权信息。(4)及时注册老字号域名: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老字号企业不能忽视 “网络商标”——IP地址的注册,注册商标有时间限制,而域名可以归权利人终身使用。(5)及时对老字号商标进行延期续展:注册商标第一次有效期为10年或20年,到期就应续展。⑸老字号企业应与知悉企业技术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被“竞业限制”的人员不得在生产同一核心技术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或者自己从事与原老字号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同一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同时,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还应该给被竞业限制的人员一定限制补偿费用。
相应的政府机构要加强老字号被侵权的证据管理和诉讼管理,对侵犯老字号权益的行为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
2. 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
江苏老字号企业可以着手改善的工作有:(1)老字号企业应集中于从一家融资机构贷款,进行关系型贷款。从多家融资机构的贷款行为显著影响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贷款利率,集中型贷款行为相比非集中性贷款行为利率更低、贷款数量更大、可获得性更强。(2)老字号企业要规范自身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期规划,争取可能的融资机会,力争信息透明,解决内部账务混乱的现象,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的确具有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提高中小老字号企业信用。(3)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老字号企业进行重组和改制,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4)江苏老字号企业应该奉行开源节流的良好风气,通过留存利润、盘活存量、员工入股等方式进行内部融资。还可以通过商业承兑汇票、会员卡、促销等渠道融资。
政府需要做的工作:(1)培育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应借鉴美国的小型股权市场和国内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地产权产易市场的经验。培育规范江苏甚至下属各地区产权交易市场,为大部分不能上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老字号企业提供一个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股权回购与风险资本退出的场所,有关方面还可以考虑组织发行老字号企业发展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全部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使用并由其偿还。(2)可以创立江苏老字号创新发展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老字号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浓厚江苏特色的老字号小企业。(3)江苏省政府可以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财政支持,如对老字号进行贴息贷款,提供技术、设备支持,税收减免等等。
3.提高人员素质,创建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而且关键要靠全体企业员工来落实执行。老字号企业需要一个有创新精神和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企业家需对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有清楚认识,能识别不稳定市场中的获利机会,能利用各种方法带领员工把握住机会,将潜在机会转化为现实利润。
老字号企业不能忽视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工作。由有经验的老师傅轮流给基层员工授课,或者鼓励中低层员工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一来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江苏高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为老字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技术资源条件。各种类型的老字号,只要找到匹配的相关专业院校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就会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老字号企业要致力于组建创新团队。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一个创新团队,从企业家、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营销人员、生产或服务人员和其他企业各部门人员组成,创新团队内各成员由各部门选取,并负责本部门内新创意的收集。企业人员目标一致,各部门人齐心协力,对各自的新思想、新创意相互反馈。
三、老字号应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
老字号产品制作严格的标准、程序与技艺,很难在短时间内继承与发扬,很多产品形似而神不备,老字号产品上的微弱差别,都瞒不过老顾客。一朝老字号产品因各种原因有品质上的欠缺,就会酿成美誉度的下降,造成信誉危机。因此,致力于扩大经营规模、进行连锁经营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企业的技术质量标准的编制要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上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技术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可执行性文件进行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
3.有了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不能忽视按建好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核管理。像无锡三凤桥肉庄,一直采用传统作坊式生产,每天仅有10多吨产量,因为传统的烧制方式是低标准检测指标,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三凤桥肉庄投资了2 000多万元,按当前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标准建设了生产基地,以及三条现代化流水线,从原料、辅料验收到生产加工、预煮、烧煮、包装灭菌、成品出库各个环节均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化验跟踪。现在日产正宗口味的“无锡排骨”可达60吨,改变了顾客排队买货的现象。
另外,诸如生产云锦、丝绸、玉器等富含中国文化特色产品的江苏老字号企业,由于产品本身种类、质量就参差不齐,易招仿制,无法从源头(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上根本控制假冒伪劣品的侵犯,则可以从产品进入市场时开始控制,只有特许经营权的商家才能销售自己的产品,其他的一律属于假冒品。就像正宗的奥运产品只有在授权经营的商家才能销售。关键一点是这一信息要让公众知晓。
参考文献
[1] 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丘磐.产品创新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 陈浩.传统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4] 贺爱忠,彭星闾.中华老字号企业复兴的关键: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动态统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
[5] 唐明,蔡东松.老字号面临的法律问题[J].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科技,2007(4).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机制;路径
前言
回顾我国企业的传统经营经营模式,管理者通常将利益的提升放在首位,重视科技的创新与品牌的建立,对文化却有所忽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内部文化对自身的独特作用。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也是竞争的核心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企业取得胜利的关键。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文化也是其最主要的构成因素之一。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来讲,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探索与变化中得到发展。我们也可以将核心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此系统中有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管理能力。这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技术能力处在最表层,它体现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结构。创新能力处于中间层。它主要是指企业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将一些比较新颖的元素加入到其中,以形成本企业的特殊优势。而综合管理能力也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方面,它处在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之中,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出来的独特思路与特殊形式。其中包括管理者的一些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等。这些是其他企业所没有,也效仿不来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核心竞争力是构建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形成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所有企业发展之中的灵魂所在。为了使企业内部达到平衡,使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去进行自我优化。这也体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内容上。第一,挖掘和实现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技术上的创新。第二,整合管理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整合。第三,更新阶段。更新阶段主要是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总结出自身的优势并加以延续。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都会作为探索中的强大后盾进行支持,并随着企业的更新灌注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价值观确定组织战略目标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从企业精神与道德的角度出发,对文化进行整体性阐述。同时,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内部自发形成的一种条件,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第一,它是企业生存进步的精神支柱。一个企业若想要实现稳定性,就要使员工具有认同感,构建内部的和谐氛围。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来讲,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管理者可以形成有效的、科学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战略方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合各部门的任务计划。有了规范、标准的任务计划,员工能够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为企业向心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具体来讲,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只有能够根据现有形式做出最及时的调整,不断形成自身的小目标,才能够推动企业的进步。在此探索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内容来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念,并且制定出符合价值行为模式的活动,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创造条件。从深层次来讲,如果价值观出现了持久不变的情况,企业员工也无法根据当前的要求作出适合的技术性调整。这样会造成生产效益不佳,企业的动态性不强。第二,企业价值观对员工向心力的提升。价值观不是企业管理者独自创造的,它需要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够确立。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上来讲,它使员工的价值得以实现,并且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动力不断突破自我。在价值观的支持下,员工会真正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竭尽全力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二)管理创新帮助企业形成自身优势
管理创新是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多企业管理者所重视的关键内容。“管理”二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许多实际内涵。企业管理主要在于“人”和“资源”的发展上。从员工的角度来讲,它能够实现人员工作之间的协调性,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从资源上来讲,管理方式的优化可以使得产品得到有效配置,并且实现模式的革新。站在文化管理的角度上,管理创新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第一,管理理念的创新。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的部分。例如:对于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管理者就应该提出不同的措施进行推进。在企业发展初期,应该将重点放在产品经营数量与企业知名度的提升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者应该将重点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上。第二,组织创新。组织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上。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制定出最符合其发展的策略,并且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根据客户的要求顺应市场的形式。第三,战略创新。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与人们需求的变化,应该转变目前的经营模式,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进行多方合作与业务扩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第四,管理工作创新。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开创先进化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人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品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质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从技术、品牌、资源、企业形象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构建。第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打造企业的自主化品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更愿意化高价去购买具有质量保障的产品,也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够长期占据经济市场的份额,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以“奔驰汽车”为例,它是一个百年的老品牌,也是消费者值得信赖的产品。该企业不管是在产品的质量上,还是在技术的先进性上都有着良好的保证,使消费者购买的更加放心。它也以高端的售后服务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另外,奔驰公司非常注重员工先进理念的培养,时刻将为客户服务放在是首位,并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试问,这样的品质文化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第二,打造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也是企业品质文化的象征之一。只有恼飧霾忝胬唇行突破和发展,才能够使自身立足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之中。以“索尼企业”为例,在它经过不断的探索将微型化电子技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本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所增加,形成自身的优势化。从以上情况中也可以看出,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纽带,它能够使企业的自身特点突出,并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整体性企业文化
构建整体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核心价值观确立在于企业要不断宣传本企业的内部文化,设定企业的发展口号,在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在各部门进行推广,让员工牢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并且使之成为员工工作的基本准则。第二,在价值观规划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市场的发展要求,是价值观贯穿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第三,加强企业的制度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责任与义务,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检验,做到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以“联想、海尔”等企业为例,他们不但坚持产权的建设质量,最终获得了成功,也提升了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第四,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在这个方面,麦当劳企业就是一个很高的典范。在企业核心价值的打造上,它以食物的口感和质量出发,以清洁的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从品质管理的角度来讲,它本着为消费者打造新鲜食物的原则,绝不将前一天的食品放到第二天销售,使消费者感受到该企业的诚意。从每个店面的整洁程度来讲,麦当劳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最舒适的体验。并且每个服务人员够笑着去面对消费者,将服务中的友好与热情传递出来。从企业的文化主体建设上来讲,麦当劳会定期的展开晨会,将员工工作期间的体会记录下来,并且以互相沟通交流的方式为提出自己的有效意见,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文化企业
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的不断探索与践行。第一,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上。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其中包括员工的考评方式以及福利待遇等等。企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使创新型的意识深入到企业内部之中。以“海尔”为例,他们力求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精神,打造“卓越品牌”。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至高战略目标。企业经营者应该在产品中更多的融入一些信息技术,形成本企业的内在优势。另外,也只有技术是其他企业无法借鉴、无法窃取的,是企业本身的创造性所在。例如:英特尔、松下、微软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甚至成为民众所喜爱的品牌,就是它们在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也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以韦尔奇“追求卓越”的经营方式为例:首先,他将员工的潜力进行不断的激发,采用“绩效考评”的方式来规范员工行为。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自身的任务标准,此标准也是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如果完成,则说明合格。如果超额完成,会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但如果能够达到任务指标,也要扣除一部分资金。这样的方式使得员工有了压力,能够使他们的潜能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其次,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员工的薪水涨幅与考评成绩挂钩,以“优胜劣汰的标准”来要求员工。另外,该企业还为员工定期的提供一些培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来分别进行培养,为优秀人才的挖掘创造机会。最后,管理者也会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以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人员评估,令一些优异人才的能力得到发挥,给予他们一定的升职机会。反之,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人员要进行贬职。从以上方式上来促进企业优秀文化的形成,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培育学习型文化
企业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成长。第一,学习型文化在于人才的培养与有效利用。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主要操作业务进行培训,聘请专人进行指导,提升员工内涵。第二,在各部门建立相关科研团队,团之间可以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以“微软”为例,该企业提出了学习型的组织框架。首先,鼓励员工进行产品开发,并进行第一时间的体验。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探究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进。第二,要不断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将自己的一些信息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记录,从每个阶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和突破点。第三,员工要学会总结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需求性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从实际数据中获取经验。第四,员工要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与小组成员进行协商和探讨,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出发,对打造企业文化的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企业要始终将文化价值观放在发展的首位,对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建立先进的考评制度,在技术创新机制得到完善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生,支育.创新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软实力与现代化管理实`――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2015:2
[2]张力.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2004:6
[3]邱全胜.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C].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2008:7
[4]黎珊玉.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湖北省)[C].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2011:7
[5]黎珊玉.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部崛起与企业文化战略――首届中部地区优秀企业文化理论成果集[C].2012:4
[6]詹柏丹.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09
[7]随守信.水电港航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