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森林防火论文

森林防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9 16:4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森林防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森林防火论文

篇(1)

经过多年的努力,森林防火“三网一库”雏形基本形成,防火信息化工作态势良好。一是森林防火主干网架起了林业防火领域的高速公路。二是应急平台数据网提升了突发林业灾害的防控能力。三是机关内部办公网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四是森林防火基础数据库促进了数据共享。

纵观新时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工作,必须以《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为指导,以服务现代林业建设为主线,切实做到“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三是要加强应用培训。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按照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加快建设应急平台体系和林业信息化的机遇,参照“四横两纵”体系结构,围绕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关键环节,整合改造、升级完善原有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有效提升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和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森林防火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建成更加可靠高效的信息化应急处置平台,信息传输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智能化和实用性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强,资源共享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森林防火决策科学化、办公电子化、服务便捷化。

【正文】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公安局(防火办)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大力加强森林防火信息网络建设,全力推进信息应用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科学防火能力,为建设现代林业和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信息化建设在森林防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时代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贾治邦局长、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将其提升到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地位,作为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力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持林区稳定的基础力量之一,森林防火紧紧围绕林业信息化建设,强化预警、监测、指挥调度及处置突发事件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森林防火信息化进程,不仅促进了森林防火由传统经验向现代科学、应急处置向综合防范、办公自动向电子政务的战略转型,而且确保了森林防火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前行。

一是信息化建设为森林防火装上了“风向标”。通过推进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一套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和预警信息机制:每年3次对春、夏、秋季森林火险形势进行会商诊断,将火险信息迅速传达到各地;开展每周森林火险预测和每日森林火险预报,及时高森林火险警报和预警信号;推广吉林省开展森林火险分级响应的做法,提升森林防火应急突发处置能力。

二是信息化建设为森林防火安装了“千里眼”。通过推进林火监测系统建设,国家森防指相继在北京、昆明、乌鲁木齐和哈尔滨建了4个卫星林火监测地面站,运用我国FY系列、美国NOAA系列和EOS系列等卫星,对全国森林火灾进行多时段、全方位监测,大部分地区一天监测覆盖达到8-10次,林火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各地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三是信息化建设为森林防火安装了“顺风耳”。通过推进森林防火专用通讯网和火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大部分省区建设了VHF、UHF及少量HF的专用网,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森防指相继为各地和火场工作组装备了便携式移动卫星通信、火场移动视频通信、机载多媒体通信、多功能通信指挥车等通信系统,构建了多层次、多系统、多手段的火场应急通信体系,基本上缓解了火场通信难的问题。

四是信息化建设为森林防火配备了“智囊团”。通过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把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森林防火实践,可以查询、检索森林资源和森林防火数据,可以实时汇总、直观反映全国森林火险情况和卫星监测热点信息,可以标注火场实况、火情发展势态和扑火队伍布局,可以在系统中直观地反映出火情发展变化势态和扑火队伍布局情况,增强了扑火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五是信息化建设为森林防火配备了“多面手”。通过推进值班调度平台和指挥中心建设,以及建立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库、重特大火灾案例库、防火宣传视频库、文件档案库、应急号码库等,实现了网上填报报表、在线报送火情、一键拨打电话、群发短信等功能,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保证了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准确、及时、高效,并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森林防火“三网一库”雏形基本形成,森林防火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森林防火主干网架起了林业防火领域的高速公路。主要由中国森林防火门户网站和全国森林防火业务系统两大网络体系构成。纵向可链接省级、重点林区地市和县级森林防火部门,横向可为总参、武警总部等18个国家森防指成员单位提供接口,既是加强森林防火纵向指挥联系、横向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和获取森林防火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是应急平台数据网提升了突发林业灾害的防控能力。作为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试点项目,牵头建设了国家林业局应急综合管理体系,链入国务院应急平台数据网,进一步整合了现有林业资源,初步实现了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沙尘暴等林业灾害信息的实时管理和,提升了林业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机关内部办公网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内网为平台,主要由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和森林公安局支部网站、工会网站等组成。经过这几年不断升级、完善和整合,已经成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和我们机关内部办公、办文以及加强干部职工学习交流的主要阵地,极大提升了机关内部办公效率。

四是森林防火基础数据库促进了数据共享。经过日积月累和不断补充完善,目前基本建立了森林火灾数据库、重特大森林火灾案例库、森林防火宣传视频数据库、森林火灾案件数据库、文件档案数据库,以及供干部职工日常学习的党建理论和业务知识数据库。翔实、完善的数据支撑,即为森林防火业务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促进了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交换。

通过这几年狠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森林防火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信息化得到广泛应用。在业务繁忙时,全国森林防火网站和林火信息系统每日提交公众信息50余条,森林火险及火场气象服务10余期,制作林火监测图像500余幅,处理值班调度、林火反馈、火场信息、文件报送等信息千余个。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森林防火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办文办会更加高效,交流沟通更加快捷,行政成本大幅降低,管理监督更加透明,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林业局林业政务工作信息先进集体、ESRI公司“全球优秀用户奖”等荣誉称号,10多人次受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表彰,《信息化建设》杂志2005年第7期还以《让绿色拥抱大地,让火灾远离森林》为题,详细报道了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体会和发展目标

通过近些年实践应用,我们认识到,加强新时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现代林业建设为主线,把握发展趋势,更新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国家林业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贾治邦局长亲自抓这项工作,这几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电子政务、督查督办、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等文件,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我们始终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战略位置,2000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召开全国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集大家之智慧,凝大家之心血,聚大家之干劲共同推进。在推进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国家林业局办公室、计资司、规划院等兄弟司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们启动了10余个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建设资金数千万元,每年投入300万元经费用于网络运行、林火监测、应急通信和指挥中心的维护。各地森林防火部门立足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信息化建设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篇(2)

 

关键词:森林防火科技

发展规划

监测手段

可燃物

1普遍意义上的科技进步

    这几年,伴随着我国的森林防火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空前繁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森林防火的应用基础研究不够深人和连续,尤其是针对林火科学中关键性的问题以及目前诸如林区和居民点结合部火灾现象这类研究热点。这首先表现在,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的关于林火科学研究的文章在国际火灾研究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占有率很低。这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的林火研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相当小,从深层次上更看到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工作的差异。

    正如其他应用学科或交叉学科一样,有效发展森林防火科技、确保森林防火的百年大计,需要一个基础来支撑。这个基础就是对于我国森林火灾规律可靠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这是未来建立有效预防和科学化的灾害管理的基石。这一切不但会反映在诸如学术论文和科技专著等出版物中,而且最终都会体现在防火理念的更新、装备的发展以及应付紧急状态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林火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予以长期性投人和扶持,确保相关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森林防火科学,积累人才和技术,也有助于进行技术革新和着手新形势下的防火手段的更新和提高,最终建立起我国独特的和现代化的森林火灾预防、监测、扑救和善后的完整体系。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出的关系在图1中作了简示。

    技术运用和储备对人才队伍的依赖关系也提  不言而喻的。正如一个浅滩撑不起一艘大船,对于  应用性很强、涉及面很宽的工作,明显需要大批专  业人才来实施。一个先进的科技装备,不管是引i}  的还是自主开发的,只有拥有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支持设施,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和组护,并把采集的结果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比如目前呈现的全球性的地理信息资料数字化趋势,勃需要大批专业人员来完成相关信息的输人、更新、分析和与相关管理决策系统的链接。笔者非常赞同在今后若干年内通过吸收和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以充实森林防火科技管理和研究队伍。当然,这需要通过组建或扩充一些有效的运作平台以确保这类工作有序和高质量地实施。

    在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一个发展我国森林防火科技的战略构想,那就是组建专门从事林火研究的实验室to。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然而要落实它,不但要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更要有长远的规划。就笔者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经历以及对公安部四大消防研究所发展过程的了解,建一个重量级的实验室不但需要长期的投人,还需要稳定一批科研骨干。另外,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出成果和产生效益,通常有时间滞后效应。

    寻求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中科院科研单位以及其他高校与防火相关研究小组的合作,不失为现阶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条可操作捷径。这些科研部门通常可能会做一些“阳春白雪”类的工作,然而,通过沟通和引导,完全可以借助于协作单位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解决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国外在这方面就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没有围墙的泛欧洲林火实验室(Eufire Lab)就是一个跨越整个欧盟和地中海地区的“虚拟”研究机构[}z}。从运作的状况来看,它非常成功地整合和利用了欧盟所属国家的若干研究队伍的资源和优势,并就与该地区切身利益相关的科学问题和相关技术开展了实时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实施中应避免所谓的“浅井”现象[3],即为了追求课题的新颖性而把科研项目的选题铺得太宽,缺少对已经进行的、难度较大科技课题的有力和持续扶持。有意识地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或通过纳人其他国家的大型科技发展专项,确保对一些林火研究中关键性问题开展有深度的研究,并最终开发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这些关键的问题应包括像林区和居民点结合部(交界域)特殊地区火灾发生的规律、火灾发展过程中的能量输运和诸如飞火、火旋风以及树冠火在内的特殊林火现象等。

    2技术装备的整合

    装备是技术性工作的工具和标志,也是效率和成功的代名词。与森林防火事业相关的装备,小到简单的扑救工具、救火队员的防护服和面罩以及便携式通信器械,大到各类消防车辆和运载水和喷洒灭火药剂的飞机,品种繁多。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对未来1}年的装备补充和更新制定了详细的指标。

    据了解,国内外不少企业基于市场调节的原理参与了装备发展的努力,开发了不少产品。其中包括各类灭火器械、消防车辆、视频监测系统和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系统。面对企业的热情,如何有效地吸收企业的科技产品以充实森林防火事业的科技力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强化行业管理、产品规范化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相关产品进行产业化指导,更主要的是为产品使用效果的跟踪和未来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提供机会。

篇(3)

关键词 林业;科学管理;技术服务;措施;安徽广德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70-02

广德县系中国“竹子之乡”,2010年被授予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近10年来,每年人工造林2 000 hm2以上,封山育林2 000 hm2,累计营造人工林3万hm2,为形成花卉苗木、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四大基地,对林种结构进行了调整,竹林、花卉苗木两大主导产业具有广德县特色,且已开发建成。近几年来,广德县造林绿化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因为林业部门对其进行了有效地服务与正确引导,一是在职职工、承包经营大户等投资造林绿化的比例逐年攀升,造林的投资主体渐趋多元化,这些变化使全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地推动。二是造林从被动转向主动,林种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群众的造林观念不断更新。指导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做好林业的科学管理与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管理

1.1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林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开展春季植树造林、组织和发动群众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既是一项行政工作,又是一项业务工作,更离不开林业技术服务,尤其是造林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整个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1-2]。广德县从1989年开始实施省委“五·八”造林绿化规划到1997年全面实现绿化目标,共完成造林3万hm2,封山育林4万hm2,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随后坚持实施造、封、管相结合的办法,始终不渝地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特别是2002年广德县提出“竹业富民”发展战略,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大力发展竹林,每年实施人工造竹2 000 hm2、扩鞭666.67 hm2,仅5年时间全县净增竹林面积1.33万hm2,因竹而绿,因竹而富,因竹而美,已成为广德县竹乡的发展之道。

1.2 限额采伐

乡镇林业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采伐许可证的核发与管理,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为了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使其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必须坚持依法凭证采伐林木的制度,对采伐额限实行全额管理,严禁越界采伐、超量采伐、无证采伐等行为,使限额采伐制度真正落实在最基层,认真做好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工作,充分发挥林业站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1.3 林地管理

进行科学规划,协助政府管好林地,依法加强对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对依法征、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对违法占用林地或少批多占林地的行为坚持依法制止。全面掌握林地的变化动态,积极宣传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林地管理的法规、政策。

1.4 林地执法

以宣传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林地保护管理法规为契机,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依法办事[2],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对侵占林地的查处力度。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制止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砍滥伐林木资源,不断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林地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1.5 做好山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

山林纠纷在重点山区是常见的事,也是林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进而影响林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不能小看山林纠纷,必须把它当作一项重要林业工作来抓,林业部门要收集有关林木权属、纠纷山场的林地证据材料,做好争议双方的思想工作,模清山林纠纷根源和有关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及时调解纠纷[3-5]。

2 森林资源保护

首先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及时提出防治方案,定期短期、中期、长期监测预报,对全县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建立健全三大网络,包括检疫、防治服务及测报,利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其得到层层落实,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和竹林有害生物的防治,走以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以生态防治为基础的全方位综合治理的路子。特别是一条龙服务的办法深受林农的欢迎,保证森林医院从门诊到处方及提供农药、机械等全方位服务。其次是抓好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广泛宣传、依法治火的原则实施森林防火工作。要运用国家和地方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广德县森林防火命令》及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森林防火责任书》的规定和要求,狠抓落实。全面形成了自防自救、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新机制,落实各乡(镇)村扑灭、督促、管火3支队伍,围绕扑火、管火、用火这个中心,建立健全县、乡(镇)二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6-7]。

3 送科技下乡

近几年来,广德县林业系统所有科技人员接受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有10余篇;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的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有《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安徽省竹类资源及主要竹种应用前景研究》等。县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技术服务已具有较为全面的实践知识,除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外,有的还接受了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系统学习。林业部门科技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集中反映在林业部门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服务作用的大小。为充实和完善林业科技服务网络,有效地提高全县林业技术服务水平和效果,广德县坚持每年开展百名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下基层活动,科学防治有害生物、经济林丰产栽培、良种育苗等适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通过一批示范点建设,建立高效林业示范点100多个,全县科技兴林水平得到了有力地带动和辐射,并不断提高。仅2011年,接受辅导超1万户,下乡辅导1 000多人次,受训人数达5 000多人,举办营林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等各类培训班50余期。

4 做好宣传工作

林业宣传事关林业全局,事关林业兴衰。要把加强宣传作为提高林业地位、改善林业工作环境、引导林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林业服务工作要与林业宣传工作紧密结合,互创条件,相互促进,促使林业宣传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不断提升林业的地位,进而树立良好的林业对外形象。

5 参考文献

[1] 李宏开,许军.林业基础与实用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傅军,徐建敏.安徽营造林工作手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方明刚,丁平.试论林业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服务[J].安徽林业科技,2001(2):35-37.

[4] 黄建华.福建林业科学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105-109.

[5] 楼火坤.改革开放以来松阳林业的回顾与展望[J].林业科技开发,2001(2):49-50.

篇(4)

    论文摘要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森林资源,才能保证场内职工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总结了三界林场的森林资源的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三界林场地处江淮分水岭滁州市境内,位于104国道旁。地理位置是东经118°12′,北纬32°97′,海拔62.8m。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水,冬季较干燥,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土壤多为角斑岩发育而成的普通黄棕壤和部分下属系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黏盘黄棕壤。其中普通黄棕壤土层浅,石砾多,肥力较差。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多为马尾松、黑松纯林,少量混交林。林区内道路纵横交错,更有津沪铁路、蚌宁高速公路穿插其间,交通极为便利。 

    1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1999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及2008年资源统计资料显示。全场总经营面积2 823.4hm2,林业用地2 049.1hm2,有林地1 827.9hm2。其中公益林1 387.1hm2,用材林662hm2。非本场经营面积774.2hm2。森林覆盖率为64.7%,活立木蓄积为14.561 8万立方米。其中松类为12.562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6.6%,硬阔2 876m3,占总蓄积的1.9%。 

    2存在的问题 

    2.1林政管理力度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场内可用于营林生产的林地仅占总面积的72.5%。长期以来,由于林政管理力度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致使宜林荒山荒地长期闲置,未能及时造林,森林覆盖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再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建设征占林地,林区周围老百姓毁林开荒,牲畜破坏等都直接影响着林业用地给场内的发展带来不利。 

    2.2林种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差 

    自1953年建场以来,多营造马尾松纯林和黑松纯林。由于纯林的易致病性,使马尾松毛虫不断蔓延,扩大。再加上近几年松材线虫病,人工林整齐的林相已遭破坏,有的甚至出现疏林地,大片的林中空地。同时单一的树种结构也不利于森林防火。虽然近几年来也进行了一些混交造林(如马尾松、木荷2∶1混交,马尾松、乌桕块状混交),但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混交树种,导致其生长不理想、整体林分质量较差。 

    2.3可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少 

    自从2004年区划公益林以后,公益林的面积占全场林业用地的67.7%,场内可采伐利用的森林仅为662hm2,而这其中还包括未成林地等。这就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且公益林的更新采伐要40年,这期间只能进行少量的抚育间伐导致全场职工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3发展对策 

    3.1强化林政管理,加大森林保护力度 

    森林保护一直以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森林保护而言,它不是单一的保护问题,而是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林区环境。而长期以来林政管理都是各管一片,没达到统一,特别是近几年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毁林开荒,林权争议越来越强烈。因此,应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森林法知识,让群众了解防火护林的重要性。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奖惩分明。由护林员负责分管林区的森林保护工作,主任、副场长层层监督。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此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护林队伍素质,切实做好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沟通协调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2加强低产林改造,逐步提高林分质量 

    在林场经营中,对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低产林应积极申报,将其砍伐,重新造林。而对于生产力较低的中幼林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来改变林内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量的提高。如果条件允许,可对一些经济林进行中耕施肥,同步提高林木蓄积量。对于感病的林分应及时药物防治,严重的及时清除,不留隐患。

    3.3调整林分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 

    大力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改善林内环境,提高林木抗病害的能力,改变林种单一的缺点。尤其是近几年松材线虫病在三界林场不断蔓延,改变林种结构也是阻断其蔓延的一个有效措施,可从整体上提高林分抗病害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应于场内采用多树种、多混交方式的栽培方法,从目前生长情况看,马尾松与麻栎的1∶1混交栽培方式生态效果表现优良,林木生长量较为突出,此方法值得在以后造林中大力推广。 

篇(5)

 

关键词:林业资源 造林技术 造林方法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

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

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科技与生活》,2010年23期.

篇(6)

论文关键词:精确林业 GPS GIS

论文摘要:概述了“精确林业”的内涵及其主要支撑技术 (包括 GPS、GIS、RS、DBMS、DSS、VRT等 )、操作过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对精确林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林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林业发展阶段,于是,“精确林业(Precision Forestry)”应运而生。所谓精确林业,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视觉传感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实时测知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的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

1、精确林业的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 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 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 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 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

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 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

篇(7)

关键词: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林业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但是在实践生活中,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才能够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绿色环境。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1967年美国人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后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后来逐渐形成了“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后来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发展。

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生态、经济、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有效地调节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生态带来的困扰,要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环境作为代价,另一方面就要求我国要加强生态建设,通过建立经济林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林业种植的重视,通过人工造林,加强绿化工程,我国的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让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也不难发现,乱砍乱伐、过度开荒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当下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林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林业资源分布不均,林业资源总量依然比较短缺。虽然近年来,我国人们的思想不断的进步,非常支持林业的发展和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地域广泛的基本国情,林业的生产环境必须要依靠充足水源等生长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都导致了我国人均的绿地面积较低,林业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而且林业资源分布也是相当的不均衡,东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而且为了保护农民的耕地,平原地区的林业资源不能够开发利用,也导致了林业资源总量的相对欠缺。

其次,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林木被过度砍伐。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所以部分企业为了牟取暴利无节制的进行林木的开采,大肆的、无限度的乱砍乱伐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受到了很大损害,虽然我国也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但是种植的速度远远地赶不上砍伐的速度,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不断地减少,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毁坏,导致了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困境。

最后,保护我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欠缺,森林资源保护缺乏力度。可以说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好,国家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但是在对林业的保护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一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无限制的批准森林的砍伐。另外,在对乱砍乱伐现象进行制裁时,没有足够的法律作为支撑,使得这种乱砍乱伐的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而且也非常的猖狂。

三、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乱砍乱伐的现象,创造一个林业发展不断改善的良好问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举措,促进我国林业资源总量的提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1.加大我国林业发展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继续发展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作为保护的后盾,只有在建立法律的保护之上,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法律条文进行保护,才能够对林业的保护更加的有力度。坚持依法治林,通过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和调控,监督一些违法采林的现象,将对林业的保护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之中,大力的提高约束性。

2.加强科技的支撑,全面实行科技造林,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了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的、也是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科技力量的支撑,首先就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的做法,要通过科技研究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科研,建立能源的有效补给库,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造林,提高植树造林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水平,避免林业资源的粗放型应用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所以,提高科技支持林业经济的发展,通过科技的手段进行植树造林,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手段。

3.加强对我国林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林业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林业木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必须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通过完善管理的制度,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针对人为的乱砍乱伐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治理。这就需要森林工作人员加强巡逻,定期进行检查,对外来进入森林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对林木的保o,防止病虫害等腐蚀木材。要加强同生物研究所的合作,及时采用各种药物进行防治。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经过调查研究,火灾会造成森林的严重损害。因为水火无情,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森林的安全防火工作,避免发生火灾,造成深林资源的严重损失。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火灾预防和检测工作上,加强预报功能,并提高火灾发生的预防能力,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四、结语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的环境,必须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森林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面对当下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法律保护。通过科技的手段支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完善森林资源安全管理的体系。防止火灾的发生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马佐山.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6(5):29-30.

[2]申雪梅.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林业, 2015(6):4-5.

[3]熊峰.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5(7):278-278.

[4]李美荣.刍议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