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武术论文

高校武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9 16:4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武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武术论文

篇(1)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篇(2)

关键词 南昌市 高职院校 武术教师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武术教师的配备

通过调查问卷所得出目前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男女比例如下图所示:

在接受调查的武术教师中,共计50人,其中男教师有38人,占总数的76.00%;女教师有12人,占总数的24.00%。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男、女武术教师的比例相差较大,武术教师中男性占了大多数,女性的教师数量仅为男性的三分之一。虽然武术作为力量和速度型的运动,男性在体力方面的优势使男性更加适合学习武术,这也造成了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但是女教师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女性教师不仅在技巧上更加细腻,同时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弱势的角度,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理解武术的角度。

武术教师的年龄结构对于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比较理想的教师年龄为31―50岁,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正处于自身精力和教学经验的最高峰时期,不仅具有丰富的武术知识、武术技巧和教学经验,能够言传身教,比较完整的完成武术教学,也有益于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在调查中的50名高职院校武术教师中,20―30岁年龄段的教师为15人,占30.00%,31―50岁年龄段的教师为13人,占26.00%,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为22人,占44.00%。可以发现51―60岁的教师比例过大,20―30岁的教师比例也高于31―50岁的教师比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赵红洲曾经研究发现,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25―45岁,在心理学上也认为人类在35―45岁这个年龄段是思维活跃、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2职称与学历结构

据调查显示,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大部分为本科学历,人数为45人,其次是硕士学历的武术教师5人,最后是具备博士学历的武术教师为0人。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的职称结构为:讲师和副教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6.00%和32.00%,助教和教授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2.00%和10.00%。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具有高级职称的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偏低。尽管学历高低不能作为衡量一名武术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的唯一参考条件,但是却和掌握武术理论的相关知识、武术领域的科研创新等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师中高学历的教师较少,结构分配不合理,这与国家教委对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所说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科研能力

武术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武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发表的关于武术方面的论文,发表5篇以上的有7人,发表3―4篇的有22人,发表1―2篇的有16人,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有5人。可见大部分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呈上升趋势。所调查的50名武术教师中没有一个有国家级科研成果,5名教师有省级科研成果,其余都是院校级课题。反应出南昌市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的科研水平仍比较低,情况不容客观,严重阻碍了南昌市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质量,这就说明学校应当尽快提高武术教师的科研能力,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武术教学质量。

4武术教师进修情况

据调查显示:进修过3次及以上的教师为9人,进修过2次的教师为15人,进修过1次的教师为16人,没有进修过的教师为10人。笔者对5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各个学校的体育负责人表示自己的学校并没有定期针对本校的武术教师进行培训或者进修活动,在学校对教师进修或培训活动中,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也很少,更别提武术教师。

5建议

南昌市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加强院校的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可着重完成以下几点:大力引进高学历专业性武术教师,鼓励武术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加大青年武术教师的培养力度(比如培训、进修等),形成以中年武术教师为核心的多年龄梯度的教师队伍;为教师从事科研创造条件,营造科研氛围,鼓励武术教师提高科研水平;改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强化高学历武术专业教师的核心作用,作为整个教师队伍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北京市普通高校武术教师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2] 王在传.昆明市普通高校武术教师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9).

篇(3)

关键词:山东省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跆拳道教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113—06

Abstract:With 1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handong province as subjects, and by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Wushu and Taekwondo from angle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aekwondo, Wushu's teaching content was relatively old and lack of technique, emphasized the teacher 's leading rol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aekwondo, it should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Wushu teach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us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 of Shandong; Wushu routine teaching; Taekwondo teaching; comparative study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培养建设祖国人才的摇篮,武术在高校的开展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时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进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武术发展改革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武术与跆拳道教学进行比较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分析,从中分析影响武术、跆拳道在高校发展的各个因素,同时把跆拳道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武术教学中去。有针对性地提出当今高校武术套路发展改革的对策,从而为我国高校武术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选取山东省12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武术和跆拳道教学相关的大量论文著作和研究文献,这一切为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准备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问卷的制定步骤

在结合相关文献及其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调查,获取有关武术、跆拳道现状的资料。整理制定出本研究的的调查问卷基本框架;根据框架编制出初测问卷,在部分体育教育专家审阅后,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结果,对问卷项目进行筛选,删去问卷不合理部分;修改问卷,再次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1.2.2.2 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课情况、理论课情况、对武术课的认识、对跆拳道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的评价、学生选择的原因等。

1.2.2.3 问卷调查的实施

(1)通过网络查询,确定山东省普通高校名单,大学类5所,学院类7所,共计12所。按照不同类型学校向12所高校体育部(教研室)确定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名单。

(2)通过各校体育部提供的参加武术、跆拳道选项班的学生名单,向各高校的武术选项班学生发放自编问卷360份。为了保证问卷的回收率、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卷的发放采用亲临或委托调研员现场发放的办法。回收问卷343份,有效问卷317份,回收率为95. 75%,有效回收率为89. 25%。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山东省12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2.4 对比分析法

在调查结果中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法,发现总结出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应予借鉴的地方,提出合理性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篇(4)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武术教学 普修课 改革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承载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武术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展潮流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

一、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目前武术普修课程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了武德与传统文化教育,忽视了武术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武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最终评价依据。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致使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

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策略

鉴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因而,武术普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我们依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结合课程实际,提出以下武术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武术教学理念。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理念。蔡中林、瞿少红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更新观念,明确武术类课程设置应为培养目标服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要想培养和提高体育师资的武术素质,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专业学生的武术素养,改革教学内容,即淡化套路、突出武术锻炼方法、强调武术实际应用的特性。”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理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划分、学习目标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在武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应对学生加强武术文化与技术理论教育,切实重视武德教育,培养尚武崇德的精神,采取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模拟教育实习的模式组织教学;教学中要突出武术攻防应用的基本特性,让学生清楚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教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导,采用设课、说课、做课和评课的形式进行。

2.突出武术素质教育。卢元镇教授在2005年大学体育论坛中讲道:“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这段精辟的论述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者,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学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内容的设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素质教育应体现“练、用、讲、编、行”五字内容。“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术动作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如何进行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对武术特色文化的解读,以及在武术实践中的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对武术学习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应用。如动作练习数量的多少、动作难度的高低、动作速度的快慢、动作力度的大小、动作节奏的缓急等,都属于武术创编的范畴。“行”则指武术实践的行为习惯,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为武术练习的次数、时间、爱好,能自觉根据环境与需要宣传武术与应用武术,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欣赏武术、观摩武术、交流武术等。

3.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关系教与学两个主体因素,因而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要突出主体与任务。为此,在武术教学中要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增加攻防格斗和健身方面的内容,还原和丰富武术技术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实用技术教学,特别是散打技术教学,突出套路技术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与应用时机,一改以往套路练习为主的形式。相应增加一些养生武术练习手段,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内容,进而构建新的武术课程技术内容教育体系。理论方面要增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武术健身养生等理论的教育内容,融入武术与社会、武术与经济、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等理论。

教学方法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旨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等。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以需要性和可行性为原则,适宜选择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体现地域特色。

4.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具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功能,教学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感与习惯培养。因而,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领域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

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等l8所高校,随意抽选6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生各300名。

2 研究方法

发放问卷共650份,其中教师问卷50份回首5O份有效4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学生问卷600份,其中男生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和97.3%。女生3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和95.7%。

3 结果与分析

3.1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的现状表述

目前安徽省许多普通高校未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武术教学,远未达到教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另外,其教学内容和教材一般采用多年一贯制的办法,教法简单、陈旧,教材内容也很少进行日渐的充实,并且大部分内容是解放初期50到70年代制定的教材,同现代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似乎有些跟不上现代武术发展的步伐。

3.2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武术教学目标的短期性

目前在高校实际体育教学中,教育目标只是定位在身体形态的完善、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上,忽视了终身体育这一体育的最高目标。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更是对自然科学理论探讨得热烈而深入。在实践中,教学主要目标往往被确定为提高身体素质和传授“三基”,因而,运动负荷理论、技能形成理论倍受重视,教师在课上过分强调运动负荷的控制和技术教学的精雕细刻,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极强的科学性倾向。这里不是不提倡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育,而是要实现终身体育锻炼就得让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术方法之后,培养他们成为终身爱好者,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而显得更为重要。于是“见物不见人”的教学,使学生“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日益难以忍受这种只求身体操练的精确,而漠视个体价值和意义的武术课了,进而大量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结果教学培养人的价值也就远未达到效果,使学生对武术终身喜爱的兴趣打了大大的折扣。

3.2.2教学内容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需要

武术技术教学内容虽然突出了健身性,但忽视了技击性众所周知,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规定的武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长拳与太极拳类项目上,这说明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健身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太极拳类项目,即符合学生未来健身的实际,又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在调查中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各普通高校采用的大多是没有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是一直沿用了很久的初级类拳械,杨式简化24太极拳为主(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是否学校教师教你们的是初级类拳及杨式简化太极拳,有82.1的学生回答“是”,)而且极少教有学生喜欢的攻防(散打)技术。由于内容上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对当前武术教材的满意程度显而易见不会高。而且在调查问卷里面有15%的大学生在填最喜欢的项目中,选择了陈式太极拳来填,而只有3%的学生填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这也说明喜欢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学生并不比陈式太极拳多。所以讲学生并非不是不喜欢套路教学,而是对教学的套路内容有所要求,学生喜欢的是顺应他们年龄特征的,有刚柔相济的,易于掌握的,能展示劲、力、美风采的套路内容。然而,从学生的选项内容来看(见表1、2),却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除了太极拳类项目被学生选取得较多外,突出武术技击性的散打项目也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学生对武术健身、防身价值的认识比较深刻。同时也反映了武术散打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但它却被许多院校所忽视。

3.2.3武术教师水平有限,理论落后

专业特长教师不足。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还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然而,据调查可知,在各院校担任武术选项课的教师当中,有武术专业特长的教师只占63.04%,他们经过大学武术专修课的系统学习,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相对熟悉,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36.96%的教师是非武术专修的,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在教学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种现象反映了高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基本上没有理论课,在579名学生中,有412名学生说是没有武术理论课;有113名学生说偶尔有。在部分有武术理论课的高校,他们也认为老师讲解的理论落后。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养身,健身的武术理论,武术的这些理论也正是与现代终身体育和提倡“健康第一”理论相吻合。而教师讲的基本是老一套的武术功法与技术的理论,对这些对学生易形成终身思想的健康理论忽视了。高校面对的是认知能力、理论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应突出理论教学的特点。在别的文献调查中也发现,所有的高校都缺乏专项理论教学的比重,具体表现在理论教学量偏少和理论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两个方面。

3.2.4对普通高校武术的宣传与重视力度不够

发展高校武术运动,必须取得更多大学生对武术的共识,做到家喻户晓,进而实现人人参与。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武术项目进行锻炼。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2.9%回答学校根本不举行武术活动,有10.1%回答偶尔有,只有7%回答是常有的。虽然高校相继成立了武术协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但大多都是学生自发地在一起练习,极少有武术教师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因此,在高校未能形成同事武术锻炼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3.2.5场地器材的增加滞后于高校扩招改革的步伐

调查表明:有25%的院校其场地、器材能勉强应付上课使用;有45%的院校其场地、器材明显不足,上课争夺场地、器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30%的院校其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致使教学计划成为纸上谈兵。这就说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场地、器材的增加严重滞后,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场地、器材更加缺乏。所以,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4 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4.1高校武术教学目标要促进大学生武术终身思想的树立和终身能力的形成

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层次性、系统性、灵活性和检测性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是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既然社会对武术需求的强烈程度已经得已证实,学校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尽量把学生喜欢的武术考虑进去,问题就会容易解决得多。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体育教学效益的长期性、延续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它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因此,在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的同时,为大学生步人社会以后能自觉地对武术继续科学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要成为现代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对武术的直接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大学在此基础上使之成为武术终身化爱好者。生对武术的间接兴趣,使他们能主观能动地去学习、掌握和总结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武术锻炼手段与方法,使他们既能树立对武术的终身思想,又能形成对武术终身锻炼的能力。

4.2进行武术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材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高校武术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教材是教师的指南针。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应切合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安排,在武术教学中应插入攻防技术明显的散打与内家传统等内容,通过体现武术的技击性来激发学生习武的兴趣和动力。在采用的教学内容中,要遵循终身教育的规律,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技击方法,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并在对抗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武术技术得到运用和发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敢于实践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学生在精神上,意志品质上和身体素质上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让他们在功法练习中得到内外兼修的体验;在攻防的对抗中体验动作的实用性,以此来增加学生习武的兴趣与爱好。

4.3加强师资力量,在课程改革之下呼唤高素质的武术教师及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课程的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这是我国课程改革史上又一次历史性进步。但目前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及实施休戚相关。安徽省公共体育武术教师的素质应在以下3方面迅速得到提高:第一是明确武术课程意识。唤醒武术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是提高武术教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第二是积极的课程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主动发现现行课程实施与学生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及时了解课程问题,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然而教师还要有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有课程改革责任意识的教师,不仅会积极主动注意课程问题,而且会积极去解决问题。相反,一个认为课程改革不是自己“分内之事”的教师,他很难主动地有意识去注意课程问题,更谈不上积极改革体育课程了。武术教师在这问题也普遍存在。第三是具备武术课程改革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要树立自我提高教育能力的理念。

4.4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完善教学手段

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武术套路动作变化多、路线复杂,因为没有示范镜,教师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动作变化路线,只好一遍一遍地示范,才能让学生看清楚。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而学生学的东西也很少,同时运动强度、密度都明显降低,达不到上体育课的目的。而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室内场馆、地毯、示范镜齐全,自然武术课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室内场馆和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必要的。南部地区雨天较多,而又无室内场地,体育教学活动只好“听天由命”。若碰到了梅雨天气,有的学生1个月上不到1次体育课。另外,如果有为体育课准备的多媒体教室,就可以把有些不宜做或做不清楚的腾空动作演示给学生看,既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论

篇(6)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现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者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种类是极其丰富的,任何体育教学内容结构都只能包含其中的一部分,而选取的这一部分内容,应具有广泛的联系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后,可以有效地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打下良好的体育运动技术基础。

2.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理论和技术教学内容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科发展的思想动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材书上的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简史、防止运动损伤等;二是看图知识、套路创编、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这些技术理论内容可以放在能力培养课上进行教学。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范畴,提高其武术文化的修养及理论知识水平,并懂得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和研究他们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武德教育,武德是一种伦理观,是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致的,在武术练习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西北地区高校技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选择了全国、本地区武术比赛中常设的竞赛项目以及目前社会上开展较普及的项目。它主要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初级套路、竞赛套路、对练套路、传统拳术、传统器械以及对抗性项目七大块的内容。

3.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能力培养内容的分析。随着课程观的变迁,术科不再被认为是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而被认为是借机理解健身的方法与发展的趣味,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只是术科的本体价值,更主要是为学生的能力专业素养发展提供“手段与方法”。西北六所高校除了宁夏大学以外,其他五所院校的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都缺少能力培养的内容,宁夏大学通过武术专修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能力的培养按能力的重要程度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介绍、自学内容三部分,从整个能力的培养上抓主线,兼顾了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当前西北地区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技术教学内容实施中的不足。专修课较普遍地存在着轻理论重技术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专修课只注重动作传授,没有突出武术锻炼方法、特别是没有体现武术实际应用的特性,内容上还是以竞技套路体系为主,套路内容过多不精,专修课没有安排进行专门系统训练课,竞技性较强的武术套路只是泛泛学习,没有精炼,提高得不多。

2.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不强。在对学生“专修课中所希望学到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理论部分应增加“武德教育”“传统武术文化的知识”“武术套路的伤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武术套路创编知识”等内容;技术部分应增加些“趣闻性的、简短的武术套路”“部分对抗性项目”“西北地区地方特色的传统拳器械”等内容。学生认为需增加的内容,基本趋向于基础实用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去教,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在调查中有45%的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满意,部分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感到枯燥。对“六所高校武术套路理论课授课方式”的调查显示,整体上西北地区高校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授课为主,其中西安体育学院和宝鸡文理学院采取了多媒体软件的教学方式,三所高校采取录像的方式和两所高校采取了科研论文撰写的方式。

四、优化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设想

1.教学内容的优化设想。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基础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西E地区的地域特点,西北地区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突出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基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授课方式和加强能力培养作为调整的基本出发点,贯彻“少而精、打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为了符合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武术套路应适当向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方向发展。

2.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

(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以及初级套路的教学。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不仅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套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按照螺旋式的排列,基本功的训练反复出现,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质和量方面,逐学期提高要求。采取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早练的形式对基本功进行巩固和提高。注重初级套路的教学,更适应于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发展。

篇(7)

摘 要 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武术进入奥运会与世界的竞技体育接轨是中国习武人的最大愿望。但是,在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上,武术仍旧没能成为其正式的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究竟哪里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又将如何解决才能达到奥运会的标准,将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中国武术尽早进入奥运有所启示。

关键词 武术 奥运会 对策研究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考察法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在进入奥运赛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将这些问题加以综合的分析,真正找出影响我国武术进入奥运的因素,并找出其解决的对策。

一、武术进入奥运的限制因素

(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还不普及

在河南有这样的话,“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婕如此判定河南武术的重要地位。河南武术的普及也只是一个点,所以,河南的武术普及,武校是发展武术的重点。对于目前来说,全国有条件的各个中学和高校也应列为普及武术的重点,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就能形成一个练武习武的网络,就能够不断破培养出武术人才,这对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普及是一个前提和保证。

(二)奥运会的瘦身计划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上任时,于2005年开始推行他的“奥运瘦身计划”,所以,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武术没能进入奥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这一拒绝不知哪一年才能有这样的良机了,但是,只要中国“武术”有坚定的信念,终究会圆了武术的奥运梦的。

二、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应具备的条件

虽然2008年在自己家门前武术没能进入奥运会,以后也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无论情况怎么样的变化,我相信以后的机会还总是有的,就像说的那句话:“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所以,人们相信在中国政府、国际武联、中国武术协会再加上习武者和社会大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武术定能经过风雨见到彩虹。为此,笔者作为一名武术工作者,对加速武术国际化发展和进入奥运会提出如下对策。

(一)让中国武术真正走向国际化

中国武术目前在国际上武联已拥有五大洲的洲际联合会和101个会员协会,从这些数据来看,武术已具备了较广泛的世界性。但是,这只是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一种点和面的表现形式,要真正让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达到广泛性,不仅要有点和面的广度和宽度,还要有国际上学武术的人数来衡量,在国际上学的人多了,点和面也就逐渐的拉开。

(二)进行必要的武术国际宣传和交流

要让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国际宣传,中国武术人才资源丰富,资料统计,我国四段以上拳师达5万人,获得高级段位称号的有363人,高级武术教练员数百人,高水平武术运动员1000余人,国际级,国家级武术裁判200余人。但是,致力于中国武术的宣传交流活动十分稀少,目前,我国除了武术人才自动外流之外,每年由国家派出的武术教师到世界各国教学的寥寥无几,武术文化的交流多是大学之间的学术和技术交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利于武术项目宣传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媒体对武术比赛的全球电视转播、广播宣传、光盘教学、书籍文献、有关武术的电影宣传、派武术教练直接出国执教等总之,不仅要外国人会练武术,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武术的博大精深,让世界知道现在的武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而是一项又赋予了更多内涵的崭新项目。

(三)扩大武术比赛国际化

看看奥运会上的众多比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此项目是属于国家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一个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流行的,例如:田径、篮球、网球、足球等,所以,中国武术要想与奥运联姻就必须让世界接受,让世界各国的更多人爱武术、练武术、懂武术,这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成。在这个系统过程中,中国武协可以申请国际武联在世界各国多举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型武术比赛,并设立不同的级别和不同的奖项,以此来吸引各国的武术选手参与到比赛之中,这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会了解中国武术并在世界各国的比赛中不断发展。

三、总结

通过对以上2008年以后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还不普及,要想在国际上普及,就必须进行各种形式的大量宣传,使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武术。

(二)奥运瘦身把中国武术挡在了2008年的奥运之外,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希望中国的武术健儿要经得起考验,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三)目前,地方政府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在资金上还不能够对武术有足够的投入,造成河南的某些武术队去各地比赛困难,甚至某些民间武术面临失传的危险,这样就会给中国武术的发扬光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希望能够给予武术足够的重视。

(四)要想使武术比赛真正走向国际化,不只求点和面的虚数,增加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是前提,派遣教练员出国执教是基础,多举行世界武术大赛使各国武术相互交流和切磋是关键,在大赛中逐渐完善武术规则是重点,最终让武术联姻奥运是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6.

[2] 陈纪英.谁阻碍了武术进奥运[J].特别报道.2007.8.

[3] 柏超,李华昌,余家傲.影响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成因分析[J].

[4] 庄昔聪.武术国际化和进入奥运的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