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设备论文

医疗设备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9 16:49: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设备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疗设备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篇(2)

(1)购置缺乏计划性,论证不充分。医院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缺乏科学、系统的可行性论证,会出现设备到货后因使用条件不符合而导致无法及时安装使用的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2)轻管理,成本核算没有细化到单台大型医疗设备。目前,很多医院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但规范程度不一,并没有细化到单台大型医疗设备,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每台设备的实际成本,也就很难考核和控制成本支出。

(3)总体使用效率不高,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现象并存。现阶段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从调查数据来看,不同设备能力利用率各省市有所不同,以MRI为例,能力利用率相对较低,平均为40%左右,能力利用率最大和最小的省之间相差40%。

(4)诱导需求、滥用检查以及不考虑设备检查之间的可替代性等。医务人员出于准确判断病位及病情或避免医患纠纷等不同的目的,开具大量甚至重复的检查单据,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2案例研究

A医院是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设有近40个专业医疗科室、12个医技科室、20多个管理及职能处室。编制床位1500多张,年平均开放床位1800多张,年平均在职职工人数计3858人,年诊疗人次为360.58万人次。该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从开始探索到得到院领导的认可与支持,到不断完善,已有约4~5年的时间,其实际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A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经济指标采用包括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在这些指标的获取过程中需采集以下数据:设备价格、设备使用情况、收费标准及年工作量、医疗消耗、年收入、人员工资及其他人员成本、水电费、设备维修、房屋占用、其他耗费,也包括效率指标如使用率和效果性指标如阳性率。社会效益部分目前主要采取各设备使用科室主任的语言描述,包括病位及病情确定更加准确等。

A院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工作还具有事前干预的特点,在设备采购预算编制时也有审计人员参加。审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大型医疗设备购买前需经过审计,这一制度性保障推动了购买前审计工作的开展。购买后对政府资金购买的设备,采购过程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进行全面审计,主要包括对科室申请、职能部门审核、设备论证、审批、招标、合同、付款、验收、领用及使用情况的审计。在设备使用2~3年后进行购置后的绩效审计,为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性,还会参考购买前科室提供的相关数据。各设备消耗的水电费、实际占用面积及所占人工等都会实地考核,如有的检查设备除了医生还有打字员,有的医生会负责几台设备,那么根据平均每台机器的工作时间及医生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单台设备该医生的工资成本,也要调取打字员的工资水平,二者加起来才是该台设备的工资成本。

上述绩效审计流程是A医院通过与各科室及领导逐步沟通完善后形成的,各科室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说明他们对这套流程比较认可,有很强的可行性及参考价值。审计最终查看该设备的工作量的预测及实际情况、效益指标实现情况即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阳性率、社会效益等写入审计报告中,提交给院领导、审批、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

3经验总结

从该三甲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中我们得知,整个审计活动的实施有个前提,那就是主管院长的支持。因为像这个规模的三甲医院,每天临床及检查科室等工作量都很大,医务人员还要抽时间配合审计人员的各种调查和考核,甚至有可能每次设备的考核要进行几次的沟通与配合,这是很难的,没有领导的推动工作很难进行。所以整个过程需要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医院按流程推广后,各科室才会很配合。其次,审计人员要有很强的财务意识及全局管控能力,还需要精通经济学、工程学、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应该说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绩效审计不能只强调经济性,这不符合公立医院的非盈利性特征。目前来看仅是医院内部审计,很容易偏重经济性,社会效益的审计还需外部的审计单位还实现。

4结束语

篇(3)

1.1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特性的吻合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证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最低。

5结语

篇(4)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就是要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而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比较侧重于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常常忽视设备维修的管理。有很多医院只设立了器械科,主要负责购置设备、消耗品和简单的维修,较复杂设备的维修只能依靠维修站和外请专家来修理。这样的情况会对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

在普通的医院中,医院设备大概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多半,剩下的经济效益大概占医院收入的一半。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可以对设备的老化速度有延缓的作用,能够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有效的对设备的使用率进行提高;不仅对医疗质量有了保证和提高,而且还对经济损失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医疗成本也同时降低了不少,为医院增收节支。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要想把医疗设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要建立维修中心,除了要加强管理以外,因为设备的长期性使用会造成零件的磨损或者因为本身元件质量就比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故障,进而对正常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上给医院带来损失,如果把发生故障的仪器送到维修站去修理,不仅修理的时间会很长,而且维修的费用也很高。所以,医院建立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维修中心是相当有必要的,建立维修中心不仅会对病人的治疗和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医院的经济开支也能有很大的减少,这样做还符合科学管理医院的要求。

2.1对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就是设备保养,防尘、防湿、防蚀、进行专人保管、保养要定期、定点存放、定期检验都是要做好的事宜。医院的设备通常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设备要有清洁的表面,对容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进行紧固,要检查其运转是不是正常,是否零部件全部完整,这些内容都是要由仪器的保养人进行负责的。日常的保养主要的设备的外部。

(2)一级保养:内部的清洁,检查有没有异常的情况(比如湿度、声音等),还要进行设备的局部检查和调整,这些内容都是要由仪器保养人要按计划进行的。

(3)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成立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2.2设备检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的就是设备检查。一般都是和维护保养一同进行,检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每日检查:通常在下班前或者是交班的时候,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经过保管人员或者是操作人员执行,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2)定期检查: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这个工作是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执行的。

(3)检查内容包括两种:其一是对功能的检查,其二是对精度的检查。功能检查主要是指对仪器的各项功能进行测定,看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精度检测是指对设备的精度进行测定,尤其是计量仪器,比如天平和比色计等等,还要由计量部门进行定时的检查和坚定。

3设备维修

设备的修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也不可以相互代替,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者损坏的零件,能够让机器设备的功能正常的运行工作是修理。很多事实表明一起设备的使用率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维修的好坏来取决的。当前,设备维修的工作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3.1修理类别

(1)小修理:针对于设备来说,工作量比较小的局部的修理就是小修理。对于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更换零件或者是修复少量的零件,再或者对设备的结构进行调整,可以保证设备能够使用到下一次修理。

(2)中修理:就是指需要进行更换和维修的是比较重要的零件,或者是在一个设备中,有很多损坏的部件,或者是对仪器的校正,再或者是对仪器的精度进行恢复,以达到设备规定的技术参数。

(3)大修理:就是指需要很大工作量的维修工作,有的时候会需要全部解体设备,对所有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或者是维修,把设备原来有的精度要恢复准确,还要对性能和效率也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2修理方法

(1)强制维修:就是对比较大型的仪器或者是精度较高、结构比较复杂的仪器,依据该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先制定出要进行维修的计划,无论此仪器技术是否存在问题,都要按照计划进行维修。

(2)定期拆修: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参考相关的修理周期,对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概要修理的工作量进行准确的制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维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应该要占有的时间有所减少。

(3)预防维修:就是对仪器的异常情况进行早发现和早检修,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贵重的仪器设备,能够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理。

(4)事后维修:就是在设备已经发生故障以后,才进行修理,这样的修理方法需要在停机的时候进行修理,修理的费用也相对比较高,在管理上也显得较为被动。

(5)快速维修:就是在对设备没有正常影响的情况之下进行维修。

4结语

近几年以来,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对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还对此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要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进行规范和完善,还要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加强培养,对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和激发,把患者放在首位,把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要当做也有自己的责任,才能对社会效益有所坚持,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有所作用,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稳扎实打。

参考资料

[1]科讯网. (tech-ex.c)

[2]郑艳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及维修规范[J].第全

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究会论文汇编2009,(10)

[3]孙道成.通辽发电总厂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09)

[4]曹飚.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四川大

学硕士论文2005,(09)

[5]王荣军;何跃.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管理[J].医疗装

备2006,(10)

[6]医院设备维修管理要略. (info.med.hc36)

[7]兰建忠;王炜;魏朝兰;陈利欣;冉润农.探讨医院医疗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修检修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07,(07)

篇(5)

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也称为快速原型法、分层制造或自由形态固体制造,是一门新技术,包括三维可累加的逐层制造技术,结合添加剂材料的选择,可制造出具有生物特性的结构,这种技术充分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诞生于20世纪后期,由几个研究组独立研究发展而来,包括三维系统公司、Stratsys公司、MIT和德州大学Austin分校。在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表面被转化为一系列的多边形逼近(称为镶嵌技术)并且切分成一系列的横截面。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直接型方法包括固态、液态和粉末状的辅助添加材料;间接型方法包括用计算机处理可用于计算机生物制造的模型或模具,例如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方法可以用于创建用于熔模铸造、砂型铸造或注塑成型的结构。间接型方法与直接型方法相比,优势在于在结构最终成型之前可以节省具有某些化学的、腐蚀性的、生物的和机械的特性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并不需要在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中出现。本书旨在阐述最近由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技术所制造的大量医疗设备所投入的技术,包括病人特制义肢,微型结构医疗设备,人造组织等。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在未来10年将在医疗护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将主导着生物和医疗设备的结构设计制造。

本书内容共有14章:1.计算机辅助生物制造:导论;2.多尺度骨头诊断的计算机系统:二维微观尺度的有限元分析系统;3.基于淀粉的分层纤维支架结构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4.快速原型法制作三维支架的细菌和应用白念珠菌粘附技术制造骨头更替材料;5.生物黏合剂的喷墨式打印技术;6.羟基磷灰石造骨细胞复合的激光细微加工;7.双光子聚会物与陶瓷混合材料在皮肤渗透型药物研制中的应用;8.生物陶瓷药物释放体在三维粉末印刷期间的生物活性的同时稳定性;9.选择性激光熔化工艺制造钛椎间融合器的拓扑结构优化和机械进化过程;10.CT摄像机监控电流刺激切除神经的退化肌肉的生长情况和由电流刺激诱导的组织结构改变及其立体平版的三维建模;11.烧蚀鼻子肿瘤手术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构造临时假鼻体:一个试验案例的报道;12.个人预制的重构上颚骨假体;13.快速原型法教学模型在胎儿畸形研究中的应用;14.骨架材料通过CT扫描的非入侵性考古和三维结构重建。

本书适合计算机生物辅助设计、生物医疗设备设计、医疗护理等领域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陈涛,

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

篇(6)

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器械设备上得到充分运用,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医疗器械技术人员,结合几十年的工作实际经验,认为如何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既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因此,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2.1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2.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

        3  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 考 文 献

[1]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篇(7)

[论文摘要]医院器械是医疗诊疗的现代化工具和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医疗器械管理还处于较为松散的方式,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部门或机构。随着我国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医院器械现代化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正为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共识。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疗器械是创办医院的基本条件,医院设备的好坏,对诊断、治疗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医院设备经常损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和科研水平。医疗器械数量与质量增加的同时,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显现。同时现阶段受维修水平偏低、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人从事这方面管理工作多年,对这方面的问题深有感触,在此谈些看法供参考,希望更好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服务。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在中小医院,维修部门在这里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的维修工作制度,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他们什么都得修。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什么器械都得会修,什么都不能精修。

1.2 维修手段落后

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设人,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同时据有关资料,在中小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等以下学历,未受过高等教育,技能单一、知识面窄、技术水平提高慢,这也是制约中小医院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缺乏定期维修与忽视管理

实践证明,常用的医疗器械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定期保养,且不时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使护理人员忽视了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医院,由于病员多护理人员少的矛盾长期存在,致使护士上班后只顾于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它。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不去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这些不足缺乏有效地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为此我们认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1)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

(2)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3)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2.1 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2.2 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总之,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上述的维修对策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实际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注意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阐凤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04,2(88):39~40.

[2] 毕光迎,李国胜.如何搞好医院设备管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108~111.

[3] 杨旭、张丹、马虹,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3):218~219.

[4] 钱治淮,贾彦,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效益评估,中国医院管理,2OOO,20(9):45.

[5] 骆汉生,祖宁先,陈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实行二级核算的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OO0,20(4):55~56.

[6] 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O4.

[7] 蒋红兵,等.医疗设备管理引入LSO9001体系的做法和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