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现代化论文

农业现代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8 17:51: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现代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现代化论文

篇(1)

(一)我国农业人均土地少,经营规模小以及缺乏规范种植的现状,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与农业资源制约加大的矛盾。加强新村农业试验场农民种业技术员培训,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机制,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现代化农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并举之路,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既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又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是通过提高单产、节约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既是高产、优质农业,又是资源节约型农业。

(二)我国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标是提供足够数量的和高质量的农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突出的挑战。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可以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附加值增效,这就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等关键因素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只有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持续增收问题。

(三)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管理创新,有利于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矛盾。随着全球农业的加快发展,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增加,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把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积极发展高产优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

二、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

随着农业国际化发展和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推进,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高效农业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全球农业面临的收入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生产与资源的矛盾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地少人多或地人适中的国家,都把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作为重要任务,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的有力措施。未来全球农业的竞争是发展高效农业的竞争,是建设、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的竞争。新村农业试验场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新村农业试验场整体农业布局得到优化

把新村农业试验场建成北京农业先进科技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使农场整体布局得到优化。把科技园建成为国家级小麦、大豆、水稻试验园,并新增5到8个小麦、大豆新品系。把试验场发展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现代科技农业的样板、休闲观光农业的样板、有机农业的样板。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上,将以食品园区为平台,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做优做长现代食品产业链,逐步建成为北京最大的食品产业基地。将依托城镇建设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打造现代物流业。生态城镇建设将依托农场优美的生态环境、观光农业和丰富的河网化资源,大力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使新村农业试验场成为区域经济中宜业宜居的新型现代生态城镇,成为北京人居住、休闲的“后花园”。

2、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资源得到科学利用

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使得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使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科学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新村农业试验场的整体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循环发展,农业区域优势发挥和市场需求得到有效结合,使得整体农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农产品进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流通营销体系和能力,以及应对农业国际化竞争和挑战的较强实力,把农业资源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使新村农业试验场的整体农业及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协调的高效现代化农业。

3、新村农业试验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发展创新现代化农业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目标,坚持把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4、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发展创新现代化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创新现代化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明确的市场导向、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具有鲜明的标志和特征。坚持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核心任务。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持续增收动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农民尽可能多地得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深度开发利用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三、管理创新现代化农业的具体做法

加快高效农业发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的具体做法是:

1、立足北京现有资源优势,建设新村农业试验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要立足北京的气候资源优势,根据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资源,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要按照农业区域优势,确立当地的产业目标和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目前,新村农业试验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对农产品增产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2、建设、保护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集中建设水利骨干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保护,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健全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等农业基础体系完善。

3、加快推动新村农业试验场循环农业发展

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循环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综合发展种养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产出率。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要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循环利用资源,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4、加快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科技进步创新

重点推广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发展新村农业试验场的科技进步是现代化农业的核心。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拓展农机作业领域。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

5、健全新村农业试验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经营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办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在机械化防治病虫、测土配方施肥、供种供苗、农机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等方面,推进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为农民提供全程化、系列化服务,有效解决农村缺劳力、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体系,建立队级植保机防专业队OO个、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配备农田作业机械3000台套,同时建立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化服务体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健全新村农业试验场社会体系要求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并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6、积极发展新村农业试验场适度规模经营

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尝试新村农业试验场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7、培养新村农业试验场新型农民科学种田

应把依法规范、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战略举措,增强农民互助合作意识,切实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提倡农民科学种田,使农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

篇(2)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一、美国农业发展的教训

以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农业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以美国为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危机。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工业生产十分相似,即投入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技术,产出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有的美国生态学家认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和采矿作业十分相似,即从土地中榨取、剥夺而且带来破坏;以长期和未来的损害换取短期和眼前的利益。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变种,因而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也都在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由于农业生产空间广袤,因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其主要问题是:

(一)破坏土壤,加速地力衰竭土壤是有“生命”的物体,如果使用得当,土壤会愈来愈肥沃;反之,会愈来愈衰竭。美国现代化农业大面积的连年单作,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加上长期的机械耕作,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美国衣阿华州的土壤原来十分肥沃,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损失了一半的表土。平均来说,衣阿华州农民每生产一蒲式耳(每蒲式耳为35.238升)的玉米,要流失一蒲式耳的表土,种植大豆损失表土更多。美国中西部一带农田的表土,早年深达6英尺,是世界上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表土只剩下6寸,其余的,都在冲刷过程中流失。据专家估计,美国由于土壤流失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虽然50多年来,美国一直努力防止土壤冲刷,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但是,由于现代化农业造成土壤破坏的根源没有消除,因此,一切治标措施都收效不大。

(二)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不论在作物和家畜方面都是如此。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往往只使用少数的几个品种,而过去的传统农业则使用众多的本地品种。减少遗传的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病虫害爆发,由于品种的单一可能全军覆没。1970年美国玉米叶枯病,使全美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就是因为所有种子都是来自一个易感叶枯病的品种。

(三)大量消耗能源,能源利用率低美国现代化农业是典型的“能源集约农业”,美国每人一年中消费的食物,是用1吨汽油生产的,如果全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能源集约农业生产方式,那么占全球目前消耗量50%的汽油要用来生产食物,全球的石油储备在15年内就要告罄。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不但大量消耗不能再生的能源,而且能源的利用率极低。中国、印尼、缅甸等亚洲国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0.05—0.1卡的热量,可以生产1卡热量的食物;而美国现代化农业则需0.2—0.5卡的热量,才能生产1卡热量的玉米、大豆、花生等等。美国人吃1罐只有270卡热量的罐头玉米,是用2800卡热量生产的。

(四)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例如,美国衣阿华州大泉盆地(BigSpringBasin)从1958年至1983年这25年中,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这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美国31个州存在着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于农业工人的健康也造成直接的危害。美国农业工人伤亡率仅次于建筑业、采矿业,被列为三大危险行业之一。

(五)美国现代的养畜业,特别是肉牛饲养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美国的肉牛饲养主要集中在13个州,有42000处肉牛育肥场;其中200处最大的肉牛育肥场,集中了美国肉牛总数的50%左右。鉴于高度集中饲养,厩肥处理十分困难,造成了很大的空中和地下水的污染。此外,高度集中饲养,用水量也十分集中,造成一些地区采水过量,水源日趋枯竭。美国肉牛育肥场集中的中西部和西部各州,主要依靠横跨8个州、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地下蓄水层供水,现在其中3个州的地下水已开采了一半,如此长期不断采水,蓄水层早晚有枯竭之虞。美国现代化大规模集中饲养肉牛,不得不用多种化学药物防治疾病和刺激生长。例如,组织代谢类固醇可以使肉牛增生5%一20%,提高饲料利用率5%—12%,增加瘦肉率15%—25%,因此被广泛地采用。美国全国肉牛育肥场中,95%以上使用各种生长激素;1988年,全美的肉牛饲养场用了1500万磅的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人类食用了化学药物生产的肉类,对健康是不利的。

美国农业部也曾承认:“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很高,但是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当初没有充分意识到的。美国农业现代化给社会、环境和健康带来的问题,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于美国现代化农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经过有关方面多年的探索,认为唯一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逐渐恢复过去以生态系统渗入农业生产中的方式,也就是逐步推行“低投入可持续农业”(LowinputSustainableagriculture,简称“Lisa”-“丽莎”)的生产方式。具体内容是:第一,充分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第二,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第三,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潜力;第四,将种植业和养畜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第五,注意节约和保存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等等。

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一)综台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智力农业“丽莎”的生产方式提出后,不但美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拨出专款作为研究和试验费用;并且在国家农业学术馆中,设立“丽莎情报中心”传播研究成果。不少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对“丽莎”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人们认识到时代愈进步、科学愈发达,农业生产就愈需要智力来运作。农业未来学家预测,目前太旱、太碱、太瘦、太湿的土地,将来都可以通过特殊先进技术,转变为良田沃野。以色列已经在过去一些无法耕作的土地上,利用滴灌技术栽培柑桔等各种作物,就是明证。

目前我国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方面,必须注意到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现状和农村经济的条件,技术路线的执行应能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在技术结构上,我们应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在技术路线上,应选择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辅的综合型农业技术路线。在综合发展中突出重点,抓住农业技术创新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形态生产方式的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医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的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形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出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就一定会吸引青年扎根农村,使农村成为真正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第四,精细形态的农业,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的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牧歌情调。

(三)信息农业方兴未艾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信息农业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农业信息化,二是农业信息产业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在其他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2)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意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3)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某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将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以信息咨询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及时准确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做到及时防治,既节省农药,又减少粮食损失。计算机在饲料配制、优化施肥、作物产量预报、渔业捕捞以及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农业资源,预报自然灾害,也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准确的气象预报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象卫星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从80年代以来,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部1994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大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全国已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效果。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的“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可使小麦增产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15%—3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的资源管理由过去常规方法上百人10年完成的工作量只需7天即可完成,经3年运行,节约经费1669万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研究的“农业专家系统”能指导农民科学育种、栽培、施肥、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等,已在二十几个省市推广使用,增产粮食13.5亿公斤,棉花35万担,节肥34万吨。南京经济学院研制的“粮食预警预报系统”可显示我国1959—2020年期间粮食生产、消费的中长期趋势,并可提供对产销缺口进行平衡调整的几种可选方案。

节约农业资源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核心内容。农业资源,例如土壤、气候、植物和水等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现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只有运用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模拟模型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才有可能及时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现时性的环境资料,并为领导或经营者提供决策咨询方案,以提高领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性。据预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变量播种机和变量施肥机等,重大农业灾害的程度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预防和控制,农民在每亩田的农活用工量可望从目前的10个左右降至1—2个,种子和化肥的使用量将减少30%—50%,产量却提高10%—30%,其结果必然是农民在轻松劳作的同时,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

(四)生态农业大发展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和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保持大农业稳定发展。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BarbaraWard(1914—1981)很早以前就认为美国现代化农业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他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将种植水稻和养畜、养鱼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和生物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作法十分欣赏,而且提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观点:“唯一能够生产足够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的方式,是将所有适合耕作的土地,实行双作和三作。”由此可见,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间作、套作、混作、轮作,施用粪肥、厩肥、绿肥,实行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土地,精耕细作等似乎落后,但是保证了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技术,实际上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应该作为今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战略方针。

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的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技术方法。当今时代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工程等学科的飞快发展,在分子水平上探明生物机能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人们对于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

遗传工程开始了人类首次涉足动植物机体内部的活动,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产量更高,并具有内在的抗虫、抗病、抗逆、抗旱和自肥能力;也可以使作物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动物方面,运用遗传工程,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缩短生长期、妊娠期及增进家畜的各种性能。例如,将美洲驼和骆驼的基因互相移植,使新种具有两者的优点。

遗传工程还可以根据需要,使农牧产品产生某种特殊的品质(风味、色泽、酸甜度、营养价值等等)。科学家已经预见到,将来可以用遗传工程技术育成超级瘦肉型的肉猪、带有鹿肉风味(鹿肉在西方被视为野味之王)的牛肉。

人类目前主要粮食只有6种,科学家预见,到2025年,由于遗传工程的应用,可以增加到37种。这对于丰富人类食物的来源,解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严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五)都市型的工厂化农业日趋成熟自然农业最大的特点是靠天吃饭,其生产的状况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21世纪,由于实现工厂化,通过运用先进科技,农业生产将摆脱或部分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车间”(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温室等)内,借用阳光或人工灯光进行不间断地农业生产。有的人认为,这是根本改变传统农业的重要方向。

用现代科技装备的工厂化农业,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等,其间作物的播种、生长、施肥、灌溉、环控等全过程都实现自动化,称得上是一个高水准的“种植工厂”。“种植工厂”可以通过对生物和环境的控制,使农业生产中的多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在自然或开放的条件下,水、肥、土、热等很难控制,“种植工厂”则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环境的有关潜能。其次,良好的“工厂环境”为生物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使农作物的有机物合成、转化和储存等效率大大提高,形状、味道和颜色良好。此外,“种植工厂”还能够很大程度地发掘作物生产的时空潜力:一方面,作物可种植时间得以延长,复种指数得以提高,部分或完全摆脱季节的限制,一些农作物可做到常年均衡供应;另一方面,对温度、光照、供水和营养的有效控制,使作物平面、垂直的生产空间得以拓展,有的立柱栽培技术可增加数倍产量。

由于未来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未来对食物的要求,首先必须符合“干净”和“营养”的标准。所谓“干净”,是指食物不用化肥、农药生产,不用人工防腐剂、染色剂,不经辐射处理。所谓“营养”,是指食物不但保存了最大营养价值,而且不经过长途运输,必须成熟后采收,保持一流鲜度。为了满足上述一系列的严格要求,农产品就必须当地生产、当地消费。

农产品长途运输不但降低品质,还要大量消耗能源,造成大气乃至海洋的污染。不少农产品长途运输的包装材料,是不能“生物降解”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资料,从1963年到1971年,美国消费的食物,按重量不过增加2.3%,但是,食物运输过程的大、小包装材料,按重量却增加了33%和39%,这就是增加了长途运输的结果。

目前美国已经出现所谓“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这种生产形态,就是企业将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内结合起来,逐渐实现农产品的地区自给。

工厂化农业一般适于布局在都市的周围,所以也有“都市型农业”之称,因为“智能型农业工厂”不仅包括蔬菜、园艺花卉,还有畜禽、特种水产品生产以及微生物生产。由于都市有发达的信息、交通和完备的基础设备,加之都市庞大的消费需求,未来的智能型农业工厂必将云集在都市周边,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篇(3)

今年1月,海南农垦认定乐光、红明、南海、东昌、乌石、南滨6个农场为率先引进GAP示范推广单位,紧接着5月8日在红明农场进行垦区首家引进GAP示范推广挂牌仪式,会上省农垦总局副局长王任飞明确指出要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给6个率先引进GAP示范推广农场设定了实现示范目标的时间表,要求6个农场2015年农业生产标准化达到100%,示范生产者普及率和安全意识普及率达到100%,这是海南农垦创建以来,在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面采取的刚性措施,意味着海南农垦农业“三化”进程提速,它的全面实施,必将有力推进海南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

海南农垦创建60多年来,农业开发规模已经超过40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农业生产基地。但由于体制和科学技术水平局限等多种原因,传统农业特色非常明显。2012年亩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 302元,这也是海南农垦目前仍处于发展滞后相对贫困的主要成因。同全省地方发展对比,农垦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及地方的45.3%,农垦的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5%,同资源占有比例很不相称。近几年,海南农垦进行体制改革,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先后采取了许多旨在加快农业“三化”的重大措施,先是决定建立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开局良好取得了明显效果,集茶叶、绿橙2个示范生产基地的乌石农场,把原先创立的“白马岭”茶叶品牌,扩大到绿橙、养蜂、活水溪鱼等多个领域,成为垦区第一个一牌多品的创新单位,抢占市场高地,取得了明显的经营效益,茶叶平均售价比创立品牌前提高了20多倍;承担荔枝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红明农场,唱响了“红明红”荔枝品牌,今年生产荔枝2 080万kg,平均每公斤售价7.45元,平均每个种植户收入近5万元,该场今年还同乐光农场签订1 000万kg荔枝购销合同,使品牌优势在统一整合资源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垦区最终实现资源专业整合探明了路子。承担胡椒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东昌农场,原本就是农业部胡椒生产示范基地,除了设立滴灌示范基地外,还在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就首次开发300 t绿胡椒出口欧美。紧接着就认定为乐光、红明、东昌、乌石、南海、南滨6个农场为率先引进推广GAP的单位,并为实现目标制订出刚性时间表,表明总局领导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坚强决心。

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农垦工作会议上,省农垦总局、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公卒在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如下几个咄咄逼人的观点:“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深度整合农垦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农垦特点和优势的产业集团”。“举非常之策,兴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造就农垦美好的未来”。上述精辟论点,方向明确,责任重大,困难很多,措施非常。省农垦总局局长吕勇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率先引进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探索“海垦农联”组建工作,为农垦农业“三化”探明了路子和指明了方向。5月25日吕勇局长到东路、南阳农场调研,提出了把田间地头变成大市场的“生产车间”,建立职工卖原料,农场卖产品的双赢机制,这就是对所有农场实现农业“三化”的普遍要求。把田间地头变成大市场的“生产车间”,就是农业生产标准化,把原料变成产品就是国营农场的职责所在,这是对二次创业中难有作为思想的直接鞭挞。上述论述,集中标明2014年是海南农垦改革攻坚年,发展实干年。笔者认为改革攻坚就创新驱动发展在农业“三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实干不是过去的开荒大会战,而是创新思维把劲使在农业“三化”上面。

5月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同省农垦总局局长吕勇等相关领导,共同探讨了加强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支撑农垦热带现代农业升级,共同建设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和产业化载体等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中国热带农业的最高学府和技术权威,海南农垦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农业生产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提出把论文写在海南的大地上,省农垦总局局长吕勇则提出,把田间地头变成大市场的“生产车间”。如果把2位领导的主张放在同一个合作研发平台上,科学院首先应该把论文写在农垦大地上,才能使海南农垦的田间地头变成“生产车间”。就是说海南农垦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应该全方位地争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支撑。

综上所述,海南农垦强力推动农业“三化”并定出明确的实现目标刚性时间表,表明了总局领导攻坚年实干年的坚定信心,同时说明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改革,海南农垦实现农业“三化”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提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海南农垦已经向社会和百万农垦人郑重宣布,海南农垦农业现代化提速时机已经到来,结束传统低效农业现状的时间已经为时不远了。此时此刻,百万农垦人一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书写好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篇(4)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机械设备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18-01

引言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宁夏海原要能够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红利,就要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1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其一,从山区的农业环境角度出发,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上以小型的设备为主。受到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当地的多数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设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使得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有效应用,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制约。

其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由于宁夏海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小型设备为主,几乎不会使用中型或者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就导致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范围,相应地,农业的产量和农民所创造的农业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其三,农业机械设备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多而收益较少。虽然在近年来的油料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长,而且在农忙时节会持续作业,就会导致农业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油量增多而且机械设备会过早地老化,由此而缩短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必然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失去热情。

2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完善农业装备,为现代农业创造物质条件。早在2006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建设现代农业都是首要的任务,并提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这些科技成果逐渐地渗入到农业技术中,加大了农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农业产业而言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提升。现代农业要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导而展开,重在基于现行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培养新型农民。这些农民可以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现代的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从目前的宁夏农业海原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当地以山区为主,农业发展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就是要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机械化设备,以使得农工业机械化切实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切实地在当地发展现代化农业。

2.2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业要现代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基础不同,农业资源配置不同,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的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机械化。宁夏海原地区即是如此。这里是山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在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环境和农业特点,以使得农业机械化符合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以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就意味着农业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机械化是跨越式的农业变革。农业机械化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渗入到农业领域中,就是将知识转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知识以农业产业为途径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对建设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3 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够推动现代农业大幅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要注重科学元素的渗入,还要提高技术创新力度,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投资,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研发,以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当地的有关部门则要注重农民的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培训,特别要注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知而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能力对机械设备做好维修和维护工作。针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时的反馈信息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以使得农业机械设备更为完善。

篇(5)

关键词:吉林省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农民职业素质

1 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问题现状

1.1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30年,吉林省稳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这一影响深远的战略格局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始终是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地区的“普九”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随着“普九”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扫盲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个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线、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为取向、开展扫盲及化技术教育为补充的农村教育发展大格局。经过扫盲教育和基础教育,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文盲人口及文盲率大幅下降。

1.2科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政府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国家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多渠道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培育农村管理人才。获得农广校中专或农校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5万人左右;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2万人左右,农民科技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农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来说,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1.3经营管理素质状况

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来源,所有样本农户在销售农产品时,有29.2%的市场信息来源主要是邻居亲友,说明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有限,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从购买生产资料的信息来源看,所有样本农户中只有8.6%通过农技人员购买生产资料,主要还是通过邻居、广告和以往经验为渠道获取生产资料信息。以上说明,吉林省农技人员的服务上目前还很欠缺。

2 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的制约因素分析

2.1历史因素

建国以后,吉林省经济走的是“以钢为纲”的发展路子。国家从“一五”时期开始对吉林省的投资主要是发展重工业,长期实行的是重工轻农的政策,农业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一些限制,农业人口的素质提高必然要落后于其他产业。

2.2教育因素

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脱离实际;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配置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2.3政策因素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由于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进入城市的学校就读,他们只能去流动儿童学校学习,但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上,流动儿童学校都无法和正规的学校比,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可想而知;另一部分是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耕种土地的同时,还要料理家务,根本无暇顾照顾这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的行为多少对这些孩子产生示范作用,使得一些孩子过早得辍学,走向社会或寻求打工赚钱的机会,导致了未来的农民队伍素质不高的现实。

3 实现吉林省现代农业背景农民职业素质的对策

3.1提高吉林省农民教育素质的对策

转变农村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

3.2提高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农业科研和科技培训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3.3提高吉林省农民经营管理素质的对策

发展生产力,让传统落后观念失去滋生的土壤;加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动员各方力量,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民直接走入市场;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树立典型,引导农民增强经营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秀艳.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技术部.2004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191~198

[3]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M].当代世界出版:2002年11月第一版,2~7,37~53,183~224

[4]郭庆海,姜会明.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与产业政策[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216~220,257~258

[5]陈华宁.农民素质的内涵探讨及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49~55

[6]张华华.中国农民素质现状成因剖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09):171~174

[7]付永峰.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偏低的成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2):48~50

[8]林美卿代金平.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山东社会科学,2005(01):104~106

[9]陈伯清,李前兵,张国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02):48~50

[10]林美卿,代金平.农民素质及其科学评价体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65~267

[11]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09):4~9,55

[12]夏永祥,卢晓.新时期农民素质评价体系与农民收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06):31~35

[13]茶金学,徐步朝.新型农民素质评价体系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237~239

[14]周韬.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5(06):16~17

[15]李培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现代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9~34

[16]张艳红.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6~17

[17]李洪珍,张殿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J].农业经济,2004(08):26~27

[18]呼应,刘钟钦.浅析提高农民素质与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经济,2001(03):23~24

[19]戴田.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以衡阳农民为个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88~91

[20]李淑妍,杜宝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6):179~180

[21]王永发,王甲午,于小兵.农民素质与农业教育[J].农业经济,2004(02):53

[22]韩士元.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J].天津社会科学,1999(05):68~70

[23]柯炳生.对推进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0(09):4~8

[24]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4~9,15

[25]邓汉慧,邓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09):109

篇(6)

论文关键词:兵团,现代服务业,动力机制,制度环境

 

现代服务业指那些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就现代服务业外延界定,目前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可概括为窄、中、宽三个派别。从外溢功能标准来看,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应包括现代消费业、现代生产业和经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后的传统生产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主要两点:一是技术基础,二是微观管理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拓深,现代服务业最本质功能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1.兵团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总人口为257.31万[①]。2007 年国务院下发了针对新疆经济发展的第32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的发挥“三大作用”。落实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是坚持不懈的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第二次兵团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三大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经济增长由依靠要素追加投入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驱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体现其自身作为利润源泉的价值,更体现为各个专业化生产环节而产生的“黏合剂”功能,通过现代服务业而产生的关联效应杂志铺,能把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有效的交织在一起,产生互动效应。可见,现代服务业对兵团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兵团各单位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最偏僻的区域,大多生态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特别是像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决定了兵团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要素资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相对于每万元增加值,服务业用电量是工业的15%,所造成的烟尘等排放不到制造业的1/7。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为基础,逐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兵团破解资源能源约束难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

当前,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达到70%左右,而兵团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占比较低(见表1)、带动力不强;在服务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重过小。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摆在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该如何兵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哪里,制度环境到底怎么样,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表1 全国、新疆、兵团1990-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构成 单位:%

 

时间 全国 新疆 兵团

1990 27.1:41.6:31.3 34.5:30.5:35.0 45.8:32.1:22.1

1995 20.5:48.8:30.7 29.2:36.7:34.1 46.1:26.2:27.7

2000 16.4:50.2:33.4 21.1:42.2:35.6 39.7:28.4:31.9

2005 12.6:47.5:39.9 19.0:44.7:36.3 39.4:25.2:35.4

2006 11.7:48.9:39.4 17.3:48.0:34.7 32.5:26.1:35.4

篇(7)

一、征文要求

征文题材以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总结为主。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征文应主题鲜明、观点新颖、数据准确、文笔流畅。

二、征文内容

1.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2.从供给侧要素着手,释放改革发展的新动能,建设农业现代化。

3.分析农产品效益,着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5.理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转方式调整农业结构。

6.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优化粮食产能,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7.推进绿色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推广循环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8.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

9.推进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0.扶持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各具特色的规模经营实现形式和路径。

12.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13.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

1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15.围绕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三链重构”,加快发展“新六产”。

16.坚持开放理念,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能力,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农业走出去发展“一带一路”战略。

17.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强科研创新和与推广、生产的结合,搞好园区建设,鼓励工商资本进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8.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9.加大农药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平台。

20.农产品产出合格证明有效管理办法。

21.以县农业区域专业试验站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22.建设美丽乡村。

23.加大农业宣传力度,搞好农业农村科学普及,讲好“三农”故事,传播“三农”声音,加速新农村建设。

三、征文奖励

征文活动设置一等奖2名,颁发证书及奖金1000元;二等奖1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700元;三等奖3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500元。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在《农业知识》《农村经济》上选择刊登,并在微信、网站上发表。

四、征文评选

1.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评选,发文公布评选结果。

2.重点评选反映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取得显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文章。

3.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4.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年一个选题。

五、参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