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畜牧兽医核心论文

畜牧兽医核心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7 17:29: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畜牧兽医核心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畜牧兽医核心论文

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366-6964

国内刊号:11-1985/S

邮发代号:82-45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英文名称: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宁;青;新农(林,畜牧,垦)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咸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1389

国内刊号:61-1220/S

邮发代号:52-11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山西省农科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2481

国内刊号:14-1113/S

邮发代号:22-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1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4)

英文名称: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天津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6500

国内刊号:12-1256/S

邮发代号:6-16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weak links of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On this basis, fro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experiment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iversity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动物生产;专业课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imal production;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73-02

0引言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新世纪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大多停留在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高度的重视。许多人把传授理论知识视为“看得见的硬任务”,而把培养实践能力看成是“摸不着的软任务”。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将不再是模式化的“学历教育工厂”,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满足多种学习知识的需求并具备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实践型和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目前现状,我们以“高等教育法”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农业院校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畜牧兽医学类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运行机制和实施措施。

1实验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素质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纵观各个动物科技学院(系)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几十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但总的框架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陈旧,缺乏反映现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

1.2 实验内容简单孤立,缺乏形态和机能、局部与整体、正常和异常有机统一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且各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1.3 绝大部分实验课属重复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即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创新性的设计实验;

1.4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融入产、学、研相结合的真正内涵;

1.5 授课方式单一,传授式授课已不能满足现今素质教育的培养方案;

1.6 实验经费相对紧张,实验动物和实验材料仍显不足,使实验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陈旧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已不适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培养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畜牧兽医类创新人才的一道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2实验与实践教学创新机制改革的思路、方法以及工作方案

总体思路和方法:依据现代农业生产对畜牧技术的需求,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培养实践技能为重点,强化队伍建设为根本,改善条件为基础,对传统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现代畜牧生产和疾病预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畜牧生产和疾病预防为导向,不断改革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拓展综合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度。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2.1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开展分层次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要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将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动手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摆脱过去以理论知识为线索组织实验教学的旧模式。

2.2 虚实结合开展实验教学,发挥各种实验平台优势实验教学平台总体上可分为硬件实验、软件实验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四大类,如果为学生创造综合实验平台,将硬件实验平台、软件实验平台、仿真实验平台和虚拟实验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不同平台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灵活运用实验模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实验教学的组织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式教学为主,尚未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笼统地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采用相同的实验教学进度、相同的实验教学时数,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得到不同方式的实验教学指导,要设置随课实验、独证实验、开放实验等多种实验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4 改进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全方位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是“课程式”的管理模式,与一般的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相类似,实验教学安排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实验教学,由设备科负责管理、采购、维护实验设备。为了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实验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要改进实验教学管理机制,提供科研制度保障,创造各种实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和实验开发中去。

2.5 完善评价体系,客观考核学生实践技能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学生,如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的设计作品以致实验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操作水平。采用灵活的实验教学机制,实验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形式、多方位的。

3实验与实践教学创新机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3.1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及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

为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我们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本着“向全校大学生开放、向所有的实验课开放、向科研工作开放、向社会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实验室的体制进行优化整合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1.1 建立和完善“校、院两极管理,院为基础”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我校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办学方向,积极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把过去学科和课程组管理改为现在的学院统一管理。

3.1.2 积极构建高层次、高水平、高学历的实验技术队伍。为切实保证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从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入手,对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实行重新聘任、竞争上岗,并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将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此极大地增强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3.1.3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教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其更加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了配合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计划,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将原来在各门课程中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剥离出来,将相近课程的实验课整合成一门独立的课程,真正做到单独设课、单独考核。

3.1.4 对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首先由传授式实验向引导学生探索式实验转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感性认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为此,尽力配有专门的精密仪器室、多媒体教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助CAI系统,将优秀、典型的实验课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片、课程网页在网络上对全体学生开放。

3.1.5 加大对实验和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为保证畜牧兽医类专业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所需的大量实验材料和实验动物,校、院应该加大对实验和实习两项经费的投入力度。

3.1.6 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为积极改善学科的硬件设施,我们按照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和条件进行集中、分批建设,并加大对资金、人力的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校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

3.2 增设专业综合性实践环节,及时调整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在深入探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畜牧兽医类专业生产实习是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操作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1 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为充分加强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老师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对同学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从大三开始,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和课余闲暇时间到导师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老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2 将本科四年中的第八学期集中进行毕业实习改为从第七学期开始,增加专业综合性实践环节。

3.2.3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均为产、学、研结合紧密且在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或科研单位,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实习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与学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计划。

通过本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构建起一套层次分明、立体互动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整优化实验内容,大幅度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比例,探索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多学科综合的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措施,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实践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与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培育成为全省重点的有特色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李鸣华,李欣.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实验室科学,2008,(3).

篇(6)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7年后我国高校规模扩张后新成立或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校,目前全国约有270所左右。目前该类院校多处于快速发展期,建校之初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相对较差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这类高校多数以招生本二批次学生为主,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诞生的一类高校。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实用型高层次人才,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认清“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性质,坚持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方向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和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发病特征及诊断和防制方法,其中诊断是关键,防制是目的。其中诊断和防制这两个节点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非常明显。我校是一所刚刚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专家的解读,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2年以后成立或升格的学校。这类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尤其科研和学术基础与老本科院校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该类学校、尤其是我校主要以教学为主,多数学校尚未有研究生招生资格,作为培养本科生为主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校教育的主线。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组织引导,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家畜传染病教学中,对许多动物病症的认知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观察、比较、分析,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到生产现场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这样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中探讨,农牧场生产一线的认证、比较,从活的动物病例中间疏理传染病课堂教学中的脉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总结体会出一套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规律来。这样将课程的部分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最后完成所设计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书本中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在于取得实践性的成果,了解和体会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并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些教学内容受教学时数所限,以及内容的时空特点,在课堂上难以完全实现教学效果,必须将这些教学内容延伸到生产实践场所中去。比如大型牧场的消毒、隔离操作,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如疫苗的接种计划、抗体水平的抽查与测定在现场教学的效果要远胜于课堂理论教学。

对于一些带有研究性、探索性或综合性的理论和技术,则尽量安排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科技推广项目,使其从中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的内容。比如鸡群不同时期血清抗体的变化要在鸡场实践中观察和测定;病原分离的一些基础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一些基因片段的分析和克隆,除要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外,还要根据在实践中的变化进行周密思考,不断调整方案和手段,最终完成实验的目的。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知识的学习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问题,使专业培养尽可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的重要阶段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并总结前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组成的预防兽医学,占据了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与内容的“半壁江山”。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80%以上为实验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其中60%的题目要来自于生产实践,即题目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或结合生产实践来完成,所以与家畜传染病学相关的论文题目也大部分需要和生产实践结合才可完成。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和近四十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做为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教学基地多为各类养殖场、兽医诊疗单位、兽药饲料生产或营销单位、动物疫病防治所(站)、动物免疫与兽医公共卫生服务单位等。这些基地可有效地保证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活动,还可供青年教师生产实践锻炼,开展一些科研项目,有些实践基地也作为接收毕业生的就业基地。这样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所选毕业论文题目不同,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分别到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工作岗位去,开展实验,收集数据,为毕业论文准备素材。在实习中间,师生也会帮助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学校也会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同学做一些技术讲座,辅导一些技术操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互帮互助,为互利共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严格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监控。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基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由生产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产生,学校要求企业委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派一名指导教师协助指导,并协同组织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两名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生产企业不同阶段的生产情况,协调学生的实习工作。学生在实习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基地期间的工作表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由基地指导教师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

对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毕业论文的评定,邀请企业的同志共同参与。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毕业论文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作风、个人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务实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要求其留下来工作。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则获得了包括成绩在内的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利于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践措施。

转贴于

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不久的新建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和老院校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利用附近老牌大学的教师资源,还利用省农科院、省畜牧兽医站、省市的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行业的专家,定期来校为学生做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不仅讲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向学生介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案例、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请来的高校的老师则更多地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这个专业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或最新进展,把国外已经使用国内尚未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概念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本专业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在课程及专业教学中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

作为本二批次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即顺利“就业”,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能力是一个人运用知识发挥智力、借助技能完成一项实践活动的综合体现。在家畜传染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能力,包括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对比较新的或比较复杂的诊断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也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和掌握,以适应学生将来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人的能力结构决定着人才潜在的创造性,强调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如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等。对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来说,应着重强化以下几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就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应突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

篇(7)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学生发展

“动物繁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求以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共同推进,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又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更好地开展实践应用,从而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动物繁殖学”课程先后作为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网络示范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整个教改过程中不仅思考了“教师如何教”,而且探讨了“学生如何学”。因此,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老师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对等的地位,对教学产生等同作用。当前,由于观念和认识等因素的局限性,还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没有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改的突破点,对学生的研究和探讨比较薄弱。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由此,导致教学中的弊端频频出现,制约了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推动教学发展的突破口。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已逐渐成熟,世界观已基本形成,无论学习或生活,均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关键的内因作用,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活动只起外因作用,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学活动的目的。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学习手段、环境和条件都非常方便,学生的学在教学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占主要作用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另外,教改方案的实施、教改效果的检验,最终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反映出来,忽视学生因素而行教改,则教改的效果难以达到。因此,在完善教学梯队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举措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之中,为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参与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着重提到了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科知识,丰富学习方式。有人认为,教学的更高目标不是让学生确信,而是让学生处于不断质疑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过程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科研促进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动物繁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研室具有完善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和经费等资源,为支持本科生教学实验实习、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实施提供了保证。近五年来,本教研室累计承担了20余项SRT计划项目(约80人),其中5项获得了国家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并指导数名本科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并获得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的佳绩。此外,教研室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于2010年与江苏省海门市联合组建一个校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包括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科研楼及14栋约8000多平方米的羊舍,不仅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加高校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率。总之,教研室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学习渠道和机会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的结果。所以,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校教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快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丰富度,使学生在轻松、生动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在网络教学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地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从2004年起,教研室就建立了专门课程网站,并在2006、2009、2011年三次更新改版。该网站包含了课程简介、教研教改、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参考资料及在线答疑等功能模块,另外还有新闻动态和公告,及时展示动物繁殖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了“不下课”的在线课堂。此外,还充分利用QQ、E-mail和飞信等平台与学生双向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大趋势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必须提高学生满意度,科学地评价学生

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高等学校的感知质量与他们对学校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况,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和自己的“内在标准满意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它是学生心理层面的一种体验,是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一种反馈。因此,教师要赋予学生对其所消费的教育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从学生期望出发,了解学生的理想、想法、看法及内在标准,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满意度,是提高“动物繁殖学”教学质量,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凭感觉、经验办事的有效方法。

通过调研发现,不符合学生对课堂教学期望有“课堂教学沉闷”、“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太少”;“教师上课时间过长,讲太久”等。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将必要的、核心的思想与观点解释清楚即可,注重知识结构的构筑,非重点部分不必面面俱到,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鼓励学生回答及组织讨论学生的各种疑问,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模拟解决现实的问题,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另外,学生满意测量除了课程讲授质量,还有诸如能力训练、师资和学科建设、学校管理和其他服务活动等。尽管一些服务不直接涉及教学环节,但若处理不当,也会降低学生的满意度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以及制度的完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系统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甄别,而是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不仅注重现实表现,而且注重未来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全体,科学地评价学生是否发展,评价内容必须全面。从传统的成绩考核模式向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课题组教师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来设计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对照评价结果反思,进而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尝试和实践证明,促进学生发展在“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农业、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高校课程。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克东.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周雪梅.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39-140.

[5]李长印.试析新世纪历史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在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2):39-42.

[6]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