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6:5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森林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有强大的资源基础
我国大多数森林公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自然风景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7.26%,分布于秦岭、巴山、关山、桥山、黄龙五大林区。由于南北跨度大,气候适宜,地形复杂多样,产生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众多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景观和早期人类文明活动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都是我国宝贵的资源精华,对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具有独特的和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态文化资源并未开发出来,森林公园的发展潜力还颇大。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基础,直接为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时代造就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不再局限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圈子,开始走向山水间,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感受工作生活中不曾体会过的惬意和悠闲,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神。这种住山水之间,吃绿色食品,听泉水叮咚和鸟儿蝉鸣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一种时尚的追求,是时代造就下的新型生活路线,为森林旅游营造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另外随着国家加大对各类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都非常便捷以及私家车的普及,人们出行也变得简单既方便,所有这些都为开展森林旅游,进行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投资者们已捕捉到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广阔前景。
二、如何进行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
1.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指导森林的开发建设
从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后,全社会就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风气在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中也要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按照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保护生态多样性,把生态文化建设纳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进行科学规划。设定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再结合根据森林公园本身的特色,作出下一步规划和开发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引入外来物种的项目,要全面考虑外来物种的影响和潜在危害,森林内设施的建设也要以不破坏公园环境为前提。
2.把生态文化的教育功能纳入建设中
每一类生物资源都有其丰富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只有将所有价值都发挥出来,才算物尽其用。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挖掘各类自然文化资源的蕴藏价值,不断扩充生态文化的教育范畴,尽可能利用一些能调动游客兴趣的民俗风情文化的潜力,结和专业人员的力量,设计出有卖点又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当然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园区指示牌的作用、导游带领能力和讲解能力,全面提高导游的专业技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到各类生态文化的熏陶,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
3.打开森林生态文化的市场
森林生态文化的建设脱离不了市场这个环境,全面地打开市场才能吸纳力量和资金进行建设。在这个建设中,首先要打响品牌,以与众不同的品牌理念占据市场,并进行全范围推广。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把各自的特点表现出来,做足宣传推广工作。开发产品和开展活动同时进行,吸引游客和投资商的参与。不过首先得明确市场定位,以生态、绿色、和谐、休闲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持续用品牌推广效应,加速森林生态文化的建设。
4.培养一支精备的人才队伍用于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所有的生态资源都是硬件系统,而参与建设的人才是软件系统,是能够灵活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主要力量,因此不能忽略人才的重要作用。森林公园要重视生态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原在职员定期进行培训。同样针对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和专业训练,不断加强员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管理和聘用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森林生态文化系统建设的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其服务。
5.做好森林公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
空有一座空山,不加任何设备,不做任何规划,是没有游客愿意光临的。所以在资源基础上完善一些游客接待室、休息设备、运动设施及各类标志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人们认识森林生态、休闲娱乐、领略自然风光、保护环境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6.领导层的努力把关也是必要条件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既需要资源基础、人才基础和设施基础,但也离不开带头人的作用,各级主管部门要做好领导指示工作,按照高标准和高要求,抓好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不断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往更好地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及时总结经验,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在抓出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结语
论文摘要森林旅游是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逐渐扩大,现阶段我国的森林旅游急需在文化上提升品位、深华内涵。森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指导方向,森林文化对于引导我国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所特有的环境、奇丽的景观和美学价值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类提供享受,同时为林业部门提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行为,因追求健康、释放压力、缓解疲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森林旅游区的文化内涵贫乏、档次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森林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质量和品位,并引导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森林文化
1.1我国传统的森林文化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森林哺育了人类,千百年来,人类在与森林的接触中,产生了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森林文化诞生于人类在森林中进行的实践,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祟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森林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依赖关系。先民们在草莽未开的森林中采“树木之实”或捕猎森林中的动物为食,或“构木为巢”以栖息,可以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们并未忘记自己的发祥地之一——森林,而把森林美景、山水名胜作为游览赏视的对象。我国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旅游家、地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来到森林跋山涉水、游览名胜,进行各种性质的森林旅游活动,其中有的专门以赏心悦目、探胜寻幽为目的,欣赏森林之美、追求山水之乐;有的在旅游途中路经森林,抒发所见所闻;有的遭受贬斥,不满现实,寄情于山水林木。他们陶醉于风景名胜,游山玩水、歌咏自然,或修身养性、着书立说,乐此不疲。他们在森林旅游过程中留下无数描绘美好自然风光的游记、山水诗词和音乐绘画,构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中,以森林和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基本内容。
1.2现代森林文化
自现代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的文明得到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进一步打破,人类掠夺式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在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工业文明这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自然也因此以其独特的方式警戒人类,如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在悲剧性地淡化。但同时,人类也开始越来越理解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学者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回归自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种普遍的心理追求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影响,成为文化的追求,人们在绿色的宁静中寻求心理的和谐与身体的健康。在现代人看来,森林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林产品。森林的生态作用,森林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为人类所重视,森林的生态意义决定了它的文化意义,而森林的文化意义是森林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2森林文化提升森林旅游的质量
在森林旅游过程中,自然景观或雄伟壮观、或奇绝灵秀、或妩媚多姿、或浩渺迷蒙,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种自然美若和人类的文化历史融合在一起,其内涵就更加丰富多姿、绚丽夺目,景观更能名扬四海、令人神往。这就是所谓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山借人名”。纵观中国的名山大川,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熏染,已经十分紧密地与人文积淀融为一体,谁也无法将它们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分离开。不用说中华五岳因帝王封禅而天下为尊、因文人墨客登临赋咏而神妙无比,也不用说四大佛山因精美的佛殿建筑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而灵光活现,即便是以景色奇绝着称的黄山、庐山、雁荡山、天目山、武夷山等天下名山也无不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诸多景观中,有的因古老的历史遗迹而让人膜拜,有的因蕴含着文化精髓和民族魂魄而给人启迪,有的因飞扬着宗教气息而名声远扬。也许有些山并不高,水也不深,但因与名人贤士或一些文化史实紧密相关而蜚声于世。正是异彩缤纷的人文内涵提升了自然景观的审美品位。
自然山水因人而名,因人而胜。古人早就窥见了其中的奥秘。“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明代文学家尤侗在《天下名山记钞序》中说的这句话很符合辩证法,它不仅深刻地说明了山水与文章之间的关系,而且说明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虽然古人不是以发展旅游事业看问题,但他们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天开发旅游资源却很有启示。
森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不断认识森林,调整人与森林、自然相互关系的必然产物,是森林人格化的真实体现,是森林生态建设、文明社会建设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森林旅游是人们从文化与文明的角度对森林的欣赏、审视经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目标是休闲游憩、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及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也是森林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由于森林文化始终贯穿在森林旅游过程中,从而促使森林旅游成为一种高品味、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没有森林,就没有森林文化,也就没有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森林文化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森林旅游是旅游者在天然或人工森林环境中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赏性及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为目的。因此,这旅游行为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独特的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资源最深层的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森林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在森林旅游开发理念中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中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经营战略,如将森林资源的一部分收获,另一部分留下进一步繁殖生长,使其新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即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引伸到旅游业,则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旅游,其核心内容是指平衡保护旅游环境、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与经济增长需要之间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可持续旅游不是某
一种单纯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它既是旅游的发展目标,又是指导旅游活动的工作准则,贯穿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和旅游的各环节、全过程。
森林旅游在为游客提供植物或生物资源特色外,还应当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的旅游,传递与呈现森林生态的讯息与整体观念,展现森林与人类存在发展的关系,体现森林的价值。也就是说,森林旅游具有这样一种文化责任,即引导旅游者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之为改善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而努力。笔者认为森林文化具有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即它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摇篮与生命之源——森林的现在与未来,并为保护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作最深层的关注,应当说对人类生存未来的关注的文化倾向性是森林文化的最高目标。
森林文化在理念上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也发挥着诸多功能和作用。保护功能可以说是森林文化的特征功能。它强调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转变人类自我中心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环境教育功能是森林文化的另一重大功能。教育对象也不仅是游客,而是包括所有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走进森林参观、体验和享受自然与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它们的价值,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这种教育效果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而且,从数量上讲,游客的人数恐怕比在深奥的学术殿堂攻读生态学着作的人要多得多。因此,森林旅游是游客接受环境教育的好课堂,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好老师。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地出生、成长于城镇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森林旅游可以使他们获得关于植物、动物、生态、文化和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直观知识,特别是有助于使他们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出路在于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4参考文献
[1] 徐高福,钱小娟,胡奕锋.浅议森林文化与森林公园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163.
[2] 文红,戴美琪.论中国森林旅游的历史文化特征[J].求索,2004(12):159-161.
[3] 赵树利.简议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J].华夏文化,2004(4):6.
[4] 文红.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分析[J].民族论坛,2007(6):15-17.
[5] 胡坚强,张佩成,梅艳.论我国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2):194-197.
[6] 王柳云.森林旅游文化简论[J].林业经济问题,2001(5):99-101.
>>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态学视角研究 我国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会计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IT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南阳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生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四川省直机关学习型机关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川港青年互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餐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面向生态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徐杰.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
[5]任运河,沈大光,董云芳.企业生态文化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6.37.
论文关键词:长乐市,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调查分析,防治技术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调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气体,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等,是平衡城市生态,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园林植物和自然界的森林比起来相对单一的种类,较高的栽培密度,“温室效应”和许多非乡土树种的跨区域调运和栽培常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同时,由于较为复杂的立地条件、空气污染及剧烈的人为活动干扰,园林植物的生长势相对较弱生物论文,抗病虫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类有害生物(病、虫、草等)的侵害。根据1986年普查资料,我国园林植物的病害共有5500多种,虫害共有8260多种[1],威胁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刺吸式有害生物在园林植物中更是危害严重。本文以长乐市园林绿化植物上的刺吸类有害生物为调查对象,并探索研究其防治技术。
1 长乐市概况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长乐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夏长无酷暑,冬短少霜雪,多年平均气温为19.3℃,多年降雨量均在1200~1550m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2.2mm。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长乐市绿化遵循“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复合生态系统”的战略思想,将城市、郊区、市域内的山川、河流、江海、湿地、田园和森林等通过各种形式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优良环境的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截至2008年长乐市城区绿地率为34%,绿地总面积601.1ha,其中公园绿地194.5ha,人均11.5m2。长乐市在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主要植物种类有榕树、盆架木、羊蹄甲、芒果、香樟、桂花、银杏、白兰、台湾相思、松类、柳树、棕榈类、杜鹃、女贞、月季、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等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2 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自2007-2009年通过踏查及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整个长乐市区的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了园林绿化公司的园林苗圃、市区内比较大型的公园、街道绿化带、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园林植物的刺吸式害虫种类和为害情况,通过现场鉴定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以确定,统计分析长乐市园林刺吸式有害生物种类的发生、危害情况。
2.2 调查结果
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个类群是昆虫纲中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的一些昆虫,如蚧虫、蚜虫、木虱、粉虱、蓟马、叶蝉等;另一个类群是蜘蛛纲中蜱螨目、叶螨总科的各种红蜘蛛,这类害虫多因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被害状不明显生物论文,但又往往繁殖力强,很容易就扩散蔓延开来[2-3]。通过调查发现,长乐市园林植物的刺吸类有害生物能危害绝大多数的园林树木和花卉,除少数蚜虫、螨类等形成虫瘿在植物组织中危害外,多聚集为害树木或花卉的嫩梢、枝、叶、果等部位,成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营养,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色、黄色小斑点,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经统计分析,共发现刺吸类有害生物14个科25 种,对长乐市的常见园林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详见表1),由于调查的时间和范围的限制,再加实验室的欠缺,有些种类可能不够完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表1、长乐市园林刺吸式害虫种类及主要寄主
种
科
学名
寄主
榕树蓟马
蓟马科
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细叶榕树
白盾蚧
盾蚧科
Ericerus pela 女贞
松突圆蚧
盾蚧科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黑松、湿地松等松类
日本蜡蚧
蚧科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桂花、白兰花
球坚蚧
蚧科
Didesmococcum koreanus
桃
芒果褐软蚧
蚧科
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
夹竹桃、棕榈
竹白尾安粉蚧
粉蚧科
Antonina crawii Cockerell
紫竹、刚竹、凤尾竹
紫薇绒蚧
绒蚧科
Ericocus lagestroemiae Kuwana
紫薇、石榴
石楠盘粉虱
粉虱科
Aleurodicus photiniana Young
红叶石楠
华卵痣木虱
木虱科
Macrohomotoma sinica
小叶榕、垂榕
海桐木虱
木虱科
Poratrioza sp。
海桐
合欢木虱
木虱科
Chermidae sp。
金合欢
樟叶木虱
木虱科
Trioza camphorae Sasaki
樟树
芒果白蛾蜡蝉
蛾蜡蝉科
Lawana imitate Melichar
柑桔、芒果、龙眼、木麻黄、九里香、麻楝
扁喙叶蝉
叶蝉科
Idwscopus incerus( Baker)
芒果
杜鹃网蝽
网蝽科
Stephanitis typica
杜鹃、月季、桃、茶、含笑
柳小板网蝽
网蝽科
Monostira 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
柳树
绵蚜
蚜科
Aphis gossypii Glover
扶桑、茶花
秀线菊蚜
蚜科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菊类、海棠、石楠、栀子、枇杷
神泽氏叶螨
叶螨科
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
玉兰
红蜘蛛
叶螨科
Tltrang Chug
榕树、麻楝、槐树
枫杨瘿螨
瘿螨科
Aceria pterolarocaryae
枫杨
木樨瘿螨
瘿螨科
Aceria osmanthis Kuan
桂花
樟瘿螨
瘿螨科
待定
樟树
吹绵蚧
硕蚧科
生活在山区,特别是与森林相伴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基于一种朴实的自然生态观念,不仅在物质生活中,而且在精神生活中,在认识和感情上,他们都把森林、卜地和人及万物,放在一个共生的、同构的生态关系中。他们认为,他们赖以生息繁衍的森林和土地,不仅有实用的生活与生产价值,而且有奇异的宗教价值、伦理价值及其它价值,并由此形成了种种独特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评判,产生出许许多多崇拜、祭祀、仪礼、节庆和习俗。他们这种传统文化在当地森林和土地的开发、使用和管理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模式并具植物学论文资料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传统文化及创造这些文化的人们,己与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立了不可分离的共存关系。这种共存关系中所包含的利用植物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朴素的生态平衡概念,正是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体系。
民族植物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于20世纪初,但民族植物学的概念于19世纪末叶在美国就己提出了。它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种族为了其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植物,他们和这些植物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而影响这些关系有若干因子,包括地理、气候、种族、社会、历史、语言、宗教、民俗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森林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破坏。在森林迅速消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人口贫困加剧、经济开发与防止森林衰败两难顾及的全球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应该怎样建立一种人与森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对协调的新的森林资源经营机制,以确保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从社区林业的基本立足点来看
社区林业是从民间的角度来研究林业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发展林业,使人民从中获益。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是与农村社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村社区居民进行的任何森林经营活动,他们经营森林资源的目标与有关发展的社会口标并没有什么本质联系,而是与其自身的生存策略紧密相连。所以,社区林业特别强调当地人的参与,这是其最主要的原则和最本质的特征。 这种参与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动群众”,而是导向最终完全自主的参与,参与的目的和最终目标是自主性。自主性首先是“自我意识”,也就是当地人民自己意识到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机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潜力,认识到所处的社会、自然条件,认识到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境界;其次是“自决”,当地人民自己决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发展的策略、措施:第三是“自主控制”,即自主经营和管理。另外,自主性还意味着权利和责任。综上所述,社区林业的目标是:(l)促进人力资源的利用,鼓励经营退化的和边缘的土地,以阻止森林的破坏过程;(2)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制度保障和提高农林业产出,促进乡村社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3)满足乡村居民对林产品及森林的多种需求;(4)促进乡村居民对森林和树木资源经营的参与,并以此作为提高其自我依靠、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5)解决乡村人口殊弱势群体的需求;(6)社区经营应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并赋权于土著社区使其管理自己的传统资源。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即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实现社区林业目标的重要基础。
2、从社区林业的目标看民族植物学
在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支配下,森林资源仅仅被看作是劳动对象,是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具体形态,森林资源是被征服和改造的对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日、资源、经济、环境相互之间关系的不断演变,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不再只是劳动对象,而是人类赖以进行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协调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民族植物学以其自身的理论特征和新颖的研究方法为森林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也为社区林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保证。
3、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使农村脱贫致富也是社区林业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民族植物学关注当地人对森林及林下植物资源利用的关系,这些资源不仅是丰富多样的食品、烧柴、建材等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广大的山区,木材、竹藤、林果、森林食品、中药材、食用菌、花卉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产业将为振兴民族经济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民族植物学家马丁(GaryMar七in,1995)所阐述的那样“旨在构建一种整体规划的概念,即不只是要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且还要产生能应用于地区发展与生物保护的实用成果”。
关键词:秦皇岛市,生态旅游,优势
1.序言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学者赫克特在1983年提出的,原意是指那种在强调某种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到那些相对受到较少干扰和污染的区域进行自然旅行[1]。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 “生态旅游”一词在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它在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科普教育、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作为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已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秦皇岛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秦皇岛市生态旅游发展较快。2008年,秦皇岛市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 、“中国休闲生态旅游魅力之都”等荣誉称号。本文简单分析了秦皇岛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2.秦皇岛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2.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秦皇岛市拥有山地、海滨、长城等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全市景区达40多个,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
2.1.1海滨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海岸线总长162.7公里,大部分为砂质海岸,小部分为基岩海岸,可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丰富,如在赤土河口至戴河口岸区分布有海蚀穴、海蚀柱、海蚀穹、连岛沙坝等海蚀、海积地貌景观,观赏性及科普性兼有。在这值得一提的是昌黎黄金海岸和北戴河海滨湿地。
2.1.1.1昌黎黄金海岸
昌黎黄金海岸分布有40余列沙丘,最高处达44米,为全国海岸沙丘的最高峰。陡缓交错的沙丘,绵延无尽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构成了国内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洋大漠风光。另外,这里是鸟类的王国,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都可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踪影,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68种之多。论文参考网。是“世界珍禽”黑嘴鸥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昌黎黄金海岸是国务院1990年批准建立的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范围内现有三处旅游景点,分别为翡翠岛生态观光园、金沙湾沙雕大世界、黄金海岸国际滑沙场。
2.1.1.2北戴河海滨湿地
北戴河海滨湿地是观鸟的理想场所,它不仅是很多留鸟和夏候鸟聚集的乐园,而且是众多旅鸟迁徙的理想通道和歇脚站。我国鸟类共计1186种,而北戴河就有20个目61个科的405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68种,不少还是世界著名的珍禽,如白鹤、白鹳、丹顶鹤等。早在20世纪世纪初,就有美国、德国等鸟类学者前来考察鸟类资源并写有专著,近年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众多鸟类科研工作者和鸟类爱好者接踵而至,进行学术研究和观鸟活动。北戴河海滨湿地观鸟的最佳季节,是每年三月中旬至五月下旬,九月上旬至十一月中旬。在其他月份,也有难得一见的鸟类奇观。蓝天、大海、鸟儿的完美组合,这是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美好画卷。
2.1.2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有昌黎葡萄沟生态旅游观光园、鲍子沟生态旅游度假村,集发农业观光园等,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集发农业观光园。
集发农业观光园将高科技农业和旅游观光巧妙融为一体,是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极佳场所。该农业观光园引进、示范推广无土栽培、墙式立体栽培、节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日本樱桃西红柿、荷兰五彩椒等新品种。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品尝绿色无污染的新鲜果蔬、看到小毛驴拉磨等传统农业生产场景,还有极具观赏性的花卉植物等。观光园是秦皇岛市政府指定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各学校科普游学生就有4万多人次,使学生在科普游活动中学知识、受教育。另外,还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为主题的“农家乐”果品采摘游活动,对久居大城市的游客极具吸引力。在休闲娱乐方面,开发建设了空中花园、攀岩、蹦极等项目,让游客在进行农业观光之余,还能体验到惊险刺激项目带来的快乐。
2.1.3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祖山森林公园、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戴河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祖山森林公园,公园内植物茂密,乔木中阔叶林以柞、椴、桦树为主,针叶林以油松、落叶松为主。论文参考网。特别是稀有的天女木兰,是国家三类保护植物,在1000米以上的山坡上成片出现。在祖山森林公园,游客在享受森林浴的同时,还会观赏到花岗岩形成的象形奇石、古洞,另外,还有云海、佛光、溪流、飞瀑等景观。
2.1.4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总面积139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等地质遗迹[2]。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各年代沉积地层发育完好,地层单位界线清晰,化石丰富多样,还有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叶状灰岩、藻灰岩,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及其他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3]。该区素有地学研究“天然实验室”、“地质教育第二课堂”和地质学家成长“摇篮”等美誉。每年中国北方近百所院校地质、地理、石油、矿业和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逾万人到此进行教学实习、科研和观光旅游。
2.1.5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这座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与其有关的古代名人、典故也较多,如始皇东巡、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姜女望夫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有山海关古城、老龙头景区、孟姜女庙景区等。
2.2区位优势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秦皇岛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从北京、沈阳到秦皇岛只需两个多小时。民航开通了至上海、广州、杭州、大连、黑河等国内数十条航线。海上客运开通了至大连、烟台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航线。发达的通讯网络系统,可与全国各地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明显的区位优势,为秦皇岛市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2008秦皇岛市实现生产总值808.9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4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1.12亿元、292.36亿元、389.87亿元,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促进秦皇岛市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证。论文参考网。随着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确立,各项旅游服务工作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完善,这都促进了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
秦皇岛市还有众多的荣誉称号,如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之乡—山海关”等,2009年,秦皇岛市又荣获“中国十佳宜游城市”、“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称号。此外,北戴河又有“中国夏都”的美誉。以上这些都为秦皇岛市发展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巨大的客源市场
秦皇岛市旅游业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周边及东北地区近距离客源为主,随着秦皇岛市旅游局将开发力度向远距离市场倾斜,也是秦皇岛市有了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2009年,秦皇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63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6%;接待海外游客22.42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96.06亿元,增长32.0%。巨大的客源市场为秦皇岛市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参考文献:
[1]黄震方.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2003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环函〔2005〕314号.关于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有关事项的通知[OL].2005年8月9日.
[3]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M]. 2002年6月,1-2.
1929年,十八岁的季羡林由家长做主娶了彭德华为妻,夫妻文化差异悬殊,所以感情甚少。1935年,已和彭德华育有一子一女的季羡林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和苦难中,一位美丽的德国女子如同温暖的灯盏,照亮了他的心灵。
季羡林的好友田德望租住在一户姓迈耶的德国人家,迈耶夫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伊姆加德二十出头,金发碧眼,活泼可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季羡林常去拜访田德望,一来二去也和迈耶家熟识了。他正需要打博士论文,可他一没有打字机,二不会打字。适逢伊姆加德能打字,又有打字机,她自告奋勇提出帮忙。因为季羡林的论文中有梵文、巴利文、南斯拉夫文,所以伊姆加德打字时,季羡林必须坐在旁边以备咨询。这一年的哥廷根秋天,两人常常工作到深夜。在“滴滴答答”的打字声中,情愫也逐渐产生。
季羡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德国呆了四五年,其间,他的论文都是由伊姆加德亲手所打,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光阴给了这个博学睿智的男子,而她纤细的手指,也一一抚摸过他那些后来让中国和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字。
两个年轻人常常一起去森林散步,去电影院看电影,几乎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这恐怕是季羡林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他的朋友劝说他选择伊姆加德,而这位德国女子也劝其留下,他思考再三,却决定把这扇爱情之门关闭。季羡林即将离开德国前,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痛苦的心境:“七点半到Meyer(迈耶)家去,同Imgard(伊姆加德)打字,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晚上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子。”
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克制了自己的感情,选择了回到并不留恋的家庭,选择了回到并不感兴趣的执政的祖国,他的这种选择,也给伊姆加德制造了终生的悲剧——她因此终生未嫁。对于季羡林的选择,其子季承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中给出了解释,“父亲骨子里就是一个有背叛思想而没有背叛勇气的人。”
1980年,年逾古稀的季羡林赴当时的联邦德国访问,特地到哥廷根寻找过伊姆加德,可惜造化弄人,他敲开了原来的房门,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命运和季羡林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伊姆加德只是从一楼搬到了二楼,她还住在那栋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