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7:46: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化建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由于监管任务不断的转化,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革新。从几年的情况来看,工程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施工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导致了开展监管工作更加的困难。相应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工程量的需求,加上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导致了监管质量的低下。但是,也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革新。
(二)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体制,有效推进了管理机制的发展。为了使当前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部门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体制,以此来确保建筑管理工作的施行,比方说不再收取监管的费用等等。政府部门采取这些措施,是对社会实际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后决定的。有了这些相应的规范体制作为支撑,管理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有效完善建筑管理工作方案
(一)在管理中要运用人性化方式,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对于员工的心理状态、生理情况要做出深入的了解,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员工的压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假设不加考虑,只是给员工施加各种压力,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还可能会给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升员工安全认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主旨思想,确保员工的利益得到保证。对管理人员要加大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促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有能力去应对。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作为管理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水平,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安全认知。
(三)构建相关管理规范和机制,确保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要确保能稳定有序的进行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采取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措施。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要以能切实提升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为核心。只有具备健全的管理规范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具体来说,相关的体制包含以下内容:质量监管、信息化管理、监管执法审查、差异化管理、工程质量保险等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四)对于施工周围的环境,要加大监管力度,让污染降到最低。作为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最大限度的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到少破坏,甚至是不破坏,保证周围环境是原样原貌。在未进行施工时,对于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要做出充分的考核和规划,以便在施工时能有效保护环境。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环境评价,清洁生产
1 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也时有发生。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制度,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建设项目相比,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开展较晚,技术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完整的技术规范。因此,积极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探索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般包括总论、工程概况及工程污染源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环境经济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等[2],一般很少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国际社会在总结了工业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染预防和控制战略,以后又将清洁生产的要求逐步扩展到服务领域和产品,并开始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清洁生产的实质[3],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从生产设计、能源与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建筑业能耗为世界总能耗的25~40%,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40%[4],建筑工地噪音占城市噪音约1/3,水泥工业CO2排放量约占全球的7%。因此,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非常必要。
房屋的建设也是一种产品的生产,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审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应以“清洁生产”为理念,从生态层来获得对居住环境的重新认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清洁生产应贯穿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的规划、设计
房地产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结合当地生态、气候、经济、人文环境特性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日照时间是衡量日照效果最常用的指标,在冬季要求日照时间越长越好,而夏季则越短越好。居住区设计时日照时间应满足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 施工期清洁生产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清洁生产,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是需要更加重视的一个阶段。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清洁生产,对于实现房地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1改进施工方式
(1)采用机械化、现代化、程序化、技术化的拆除方式,以尽量缩短拆除时间,并采取各种措施(如洒水抑尘、设置围栏等)减少拆除中粉尘的排放量;妥善处理处置拆除后期建筑垃圾的存放和综合利用问题。博士论文,环境评价。
(2)施工现场积极推行文明施工,大力开展“5S”(指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修养)活动,实施合理定置和目视管理,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3)积极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尽可能地集中设置现代化搅拌站,或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构件,钢木加工等,尽量采用工厂化生产;改革施工工艺,减少现场湿作业、手工作业和劳动强度;并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工厂化生产比重;努力实现施工现代化,使文明施工达到新的更高水平。
3.2施工结合气候
在选择施工方法,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这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博士论文,环境评价。为了能做到施工结合气候,需了解现场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主要包括:降雨、降雪资料,气温资料,风的资料。
施工结合气候的主要体现有:(1)尽可能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使会受到不利气候影响的施工工序能够在不利气候来临前完成。如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以减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额外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安排好全场性排水、防洪,减少对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3)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气候,符合劳动保护、安全、防火的要求。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环境的加工场(如沥青熬制、石灰熟化)及易燃的设施(如木工棚、易燃物品仓库)应布置在下风向,且不危害当地居民;起重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风、雷电的影响。(4)在冬季、雨季、风季、炎热夏季施工时,应针对工程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和高空作业等,选择适合的季节性施工方法或有效措施。
3.3施工节能
我国城乡现有建筑总面积约400亿m2,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m2 [5]。如果不做好建筑节能,如此庞大的耗能建筑空间,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承重负担。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提高效益,保护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施工资源(能源)的节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博士论文,环境评价。通过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在可能的场所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费用;
(2)节约电能。博士论文,环境评价。通过监测利用率,安装节能灯具和设备,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采用节电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
(3)减少材料的损耗。博士论文,环境评价。通过更仔细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以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4)可回收资源的利用。博士论文,环境评价。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应加强的重点工作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过销售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4 运营期清洁生产
4.1绿色室内装修
建设单位装修过程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并采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物业管理部门要做好防治室内污染的宣传,引导居民使用“绿色家具”,即要使用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强制标准[6](包括: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溶剂型木器涂料、内墙涂料、胶粘剂、木家具、壁纸、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等有害物质释放限量,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等)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释放量,真正达到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目的。
项目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要按照GB50325-2001要求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室内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含量指标进行检测。建筑工程室内有害物质含量指标不符合GB50325-2001规定的,不得投入使用。
4.2 提倡中水回用
1996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旅馆、饭店、公寓,超过3万m2的机关、科研、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设施,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 m3/d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修建中水设施。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可解决大量的水景景观用水和大面积绿地用水,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绿色物业管理
在环保方面,“绿色房产”的物业管理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生活垃圾的控制。具体为:控制生活垃圾分布面积,减少垃圾在堆放、运输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堆放谁付费”,处置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提倡垃圾袋装化,实行分类收集(分有害类、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三类),尽量回收利用,其余的集中无害处理后回填大自然。
6 结语
对房地产项目实施清洁生产,使房产符合“住健康、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琦,刘绍任.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江西化工,2006,3:99-102
[2]宋世伟.浅议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2):19-21
[3]化勇鹏,程胜高.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3):6-8
[4]王燕飞.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几点思考.陕西建筑,2005,9(123):3-6
[5]张黎军.绿色建筑-中国建筑设计业新的挑战.住宅科技,2006,8:36-40
[6]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34-1637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重要性;档案缺失;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并跻身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在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化、专业化知识、信息网络自动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从而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档案的空缺
跟其它行业的企业相比较,建筑业有着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就使得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看上去显得比较原始。它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有些大中型企业就连最基本的档案专职管理员都没设置,还有一些企业假借改制的名义将档案管理部门“优化组合”掉。
三.导致缺失企业档案的原因
1.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取决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建筑行业不仅异地化、跨区域作业多、流动性大、施工战线过长,而且施工过程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整理、收集、立卷归档档案资料的难度。
2.由于建筑行业从业结构存在着挂靠、层层分包、非法用工以及其他不良现象,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分变得错综复杂。甚至一些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包工头”、施工队伍参与施工。此外,即使是处在同一个施工项目当中,随着施工工程的进展,参于施工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可能会随时调动。在上述种种条件制约下,要做好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容易。
3.在当前竞争高度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的盈利空间十分狭小,呈现“僧多粥少”局面,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企业都是在进行微利经营。所以,建筑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思考如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档案管理的缺失也就显得不足为奇。
四.加强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意识
做好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保障建筑行业发展长远的必经之路。建筑企业的运营如果离开良好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进行下去。
1.建筑企业档案能够为建筑企业制定中、短、长期的发展目标提供明确而有效的载体。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眼前利益必须服从于长远利益。所有这些相关的衡量标准,都可以从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中找到有关的执行依据。
2.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真实体现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管是建筑企业用工机制的改革、安全劳动竞赛、考核绩效工资,还是项目建设的目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都能够借助建筑企业的档案来进行真实反映。换句话说,通过对存档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对比,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从中找到目前企业内部所隐藏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3.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筑业开发与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主要依据。自从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以来,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正源源不断的涌进国内。在这种条件下,建筑业应用推广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正在不断加快更新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与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掌握技术特点,从而为以后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后的建筑行业发展道路上会走的更加艰难。
4.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建筑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目前正是建筑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档案工作的潜伏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1)能够为建筑企业改革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实施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制度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档案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在建筑企业改制后,它的产权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应的人事制度也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步骤地核查,评估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所有这些内容都必须有丰富大量的建筑企业档案资料来作为依据,才能够对建筑企业有效的进行资产重组,改造兼并。
(2)目标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种十分重要形式,而目标管理的制定和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完成情况的评比和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要建筑企业档案工作的支持。因为在目标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大量资料信息是企业季度、年终考核评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依据。
五.加强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种潜在的财富,也是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因此在当前建筑业面临着“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形势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各级城乡建设以及住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监管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最近几年,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初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有关《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必须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还应该支持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目标责任制,督促建筑企业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方面的投入,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环境设施与办公条件,保证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程序的畅通。
2.实施严格的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建筑业自身特点以及各类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工作细则》、《档案员工作职责》、《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入库制度》、《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制度纳入到建筑企业升级,资质就位、企业信誉等级评定等综合考核指标上。
3.完善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件为保管单位。目前有的立卷方法在装订案卷时,首先要去除文件原有的金属装订物,再重新打眼装订,这一过程易损伤文件。同时在今后要复印其一部分时还要重拆,十分不便。为此,应采用装订成卷包装,将每一份文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进行规档,使之既能保持文件的独立性,又便于存取使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基础性和边缘性都很强,而且它也是评判建筑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为此,加强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去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付立维.郭斐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1(6)
2.袁国霞建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期刊论文]-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14)
3. 林碧清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档案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4. 路建华.从几类案件的败诉看企业档案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山西档案2009(5)
5. 刘红远.如何在创新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11)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工程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世界每一个小时就有1500人因为传染病而失去生命,这也告诉我们的生命安全正在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前几年广东、北京的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对人们造成的恐慌和冲击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传染病医院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有发挥了它的作用和力量。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新型传染病的出现,现代化的传染病医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的传染病医院除了传统的疾病治疗以外,更加注重对病人的服务,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保健及康复一体化的转变,新时期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更加应该具备医疗服务的综合性,成为综合性的专科医院。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是病患者,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建筑的布局、环境的设置上都要做到让病患者有一个舒适、愉快、便捷的医疗环境。除了病患者,现代传染病设计还要从长期在医院内工作的员工和医生的角度出发,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
2、功能布局要科学合理,对洁污分区和流线要有全面的划分。由于传染病医院有自己的特殊性,无论是在医院的整体还是单体的建筑中都要隔断传染病的传染链,对传染的核心源头进行控制,同时要对医院内部的人流物流做一个合理的分析研究,要从整体上出发,整体和局部都应达到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通过对医院内部建筑物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优化病人的医疗环境。
3、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传染病医院是大量集中了传染病病人的区域,医院负责消灭传染源,隔断传染病传染途径和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和影响。所以一定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避免传染病菌通过环境的垃圾或者杂物发生扩散。医院中的生物室、解剖室等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避免这些部门因为生产工作不慎而造成病源的扩散。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一定要谨慎,因为个别垃圾上有可能会带上病菌,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统一集中的处理。
4、提高医疗院区的工作效率。这一点也是基于新时代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服务特点而提出的,医院的医疗服务系统一定要做到高效、安全、快捷和有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布局上应该要合理有效,建立短捷的流线线路,要努力地符合医院低能耗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同时在医疗院区的建设工作中,对于经费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次性的投资和日常的医疗工作运行费用要达到一个合理平衡的标准。
5、医院绿化生态的建设。这一种建设方式强调医院的绿化要与医院建筑,要主动地把阳光和空气引入建筑的内部,因为大自然是具有非常神奇的“治愈”功能的,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大自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所以在医院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采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手段努力降低建筑能耗。
二、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总平面布置
根据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特点,工程设计应该要从传染病的传染源、宿舍和环境这一个三角的关系来对传染链进行切断。下面介绍一下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各个建筑区域主要功能的划分。第一是医疗区,这个区域包括的主要部门有门急诊部、住院部、科研中心和太平间;第二是非医疗区,包括的主要部门建筑有教学培训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和综合大楼;第三是后勤保障区,主要包括厨房、洗衣房、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等等。在这个功能分区的基础中,因为医疗区具有比较大量的传染病源,与非医疗区之间一定要设置50米的绿化隔离带,避免病原对非医疗区造成影响,也可以医院的继续发生和突发性事情提供应变的空间。
医疗区的主要建筑的科研楼和病房楼两大类的建筑。通过根据医疗流程将传染病医院中传染源相对较少的门急诊、医技、科研通过垂直、水平分区组合在一起。非医疗区由于受到建筑用地和规模的限制,可以将医院内部的行政办公、综合培训、值班与住宿一同在行政综合培训楼里面进行。在后勤保障区中,因为使用性质的不一样可以将该区域的部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厨房、洗衣服这些为中心服务的部门,第二是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系统,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由于影响比较大,不适合与主体建筑放在一起,要进行单独的成区。
医疗区各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各医疗功能联系便捷。建筑之间以绿化庭院间隔,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及景观环境的要求。特别要留意呼吸科与其他住院部之间要有35m宽的绿化庭院。不但要满足传染病学防护距离要求,同时还可以为住院部患者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工程设计中的安全设计
除了日常的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以外,在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工作中还要建立一系列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这一套系统主要作用在院区内供热供水、通信设施和病房监控等一系列工作上,能够加强对医院安全工作的全面性。
医疗环境的安全要素包括了医院内部的所有系统,无论是建筑安全、用电安全、排水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安全防范,这些都是安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而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安全高效运作,稳定安全的有力保障,医院在安全设计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系统的性能特点,全面地掌握和对各类安全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 住宅电气设计 应用
【 abstract 】 the residence is human habitation, life, enjoy the family warm place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is th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reflect the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has become a designer to build each link must be followed in principle. Modern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for the resident provides more saf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environment, how to follow the rapid changes of people's living needs, further reflect these principles in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ubject is electrical design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human-oriented concept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 key words 】 human-centered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TM930.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居住的层面,而是人们生活现代化、个性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住宅高水准的电气化又是住宅实现现代化、个性化的重要保证。但住宅的电气化不能盲目地追求华丽、奢华设计,而应在保证满足电气设施功能要求及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的基础上,更多地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力争做到设施安全、健康节能、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美观大方、适应性好及易于建筑安装操作,还应具备能根据住宅电气的发展趋势而更新换旧的发展性。
一、以人为本原则的含义
进入2l世纪,我国提倡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在关于民生的居民住宅电气设计方面,要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参考居民的看法,做到居民住宅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相结合,这对电气设计以及施工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以人为本”原则要求电气设计具备的其他原则
1、现代化原则。住宅电气的设计与建设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住宅电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促使住宅电气不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2、因地制宜原则。在对住宅电气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住房布局,做出有效地规划,因地制宜,以保证住宅电气设计的质量与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运用
1、住宅用电量的确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按照小区住宅面积,多将住宅用电负荷标准设计为2.5KW或4KW左右。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家用电器种类不断增加,如微波炉、电磁炉、大容量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广泛应用,让用户实际用电负荷远远超过了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在进行住宅电气的实际设计时,在建筑面积低于90以下的住宅,可以将每户容量设计为4KW-8KW,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住宅用电量。
2、线路。住宅的电源线路一般为电线穿钢管或PVC 塑料管暗敷设。为了安全和防止电气火灾,当电线敷设于墙内、楼板内和吊顶内时要穿管敷设,护套绝缘电线在正常环境下可以直敷,但不能直敷于吊顶、墙壁和顶棚内。现在市场上有做成踢脚板或顶角线外型的塑料布线槽,既美观又安全,适用于住宅装修。
3、系统插座设计与安装。住宅插座设计是住宅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随着家用电器多元化发展,住宅家用电气设计中家电种类也繁多,这便对其中的插座设计与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系统插座的安装需要参照插座高度与线路布局等要素进行住宅电器的安装,其中尤其要注意微波炉、油烟机及冰箱等电器插座的设计与布局。
笔者基于住宅电气设计规范与实践应用,进行了相关电气的插座安装最佳高度标准,其中微波炉插座最佳高度为1.6m左右,油烟机插座最佳高度为1.7m左右,而冰箱插座安装的最佳高度为0.3―0.5m之间,关于挂式的空调插座的最佳高度为2.4m左右,对于其它家用电器的插座中安装高度低于1.8m的插座都要安装相应的具有安全性能的插座。
4、电能表表箱的设置。住宅照明计量表箱不应设在靠近潮湿房间的墙体上,因为配电箱所在墙的另一面,往往是潮湿房间的0、1和2区,潮湿房间的水分是透过墙体而渗入配电箱内,造成电气事故,这一点设计人员比较容易忽略。按照建筑住宅设计习惯,住宅的卫生间往往设计在靠楼梯侧的住宅入口侧,而楼梯间墙体和入户两侧恰好是电气设计人员喜欢布置分户配电箱的地方,此位置至分户配电箱设置在靠卫生间的墙上,留下安全隐患。
5、防雷设计。防雷设计是电气设计保证居民安全的重要设计内容,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安全设计的组成部分。(1)雷击来源。住宅内部的雷击来源主要包括室外天线、高处的金属构件、电话线及低压配电线等。(2)防雷设计。住宅防雷主要包括防直击雷、防高电位入侵及防感应雷等内容。在进行防直击雷设计时,可在屋面等容易遭到雷击的部位设置接闪器,并应使下线与接地设备连接,在安置时应保证以上部件连接稳固可靠;而在进行防高电位入侵及感应雷时设计时,应保证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在电缆的进户口处设置稳同地接地,还应选择合理的部位安置如避雷器的过电压保护器式装置。
6、住宅弱电系统设计。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弱电系统的设计十分关键。弱电系统主要包括网线、电话、电视、报案报警等多种系统。在进行住宅电视系统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当地有线电视网实际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相协调。在城市住宅中,家庭电视拥有量接近100%,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电视。为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客厅两面墙上及卧室中进行电视终端盒的设置,电视终端盒距离地面0.3m,且与电源插座保持等高,从而满足用户多台电视需求。在很多小区中,均铺设有宽带数据网,并在每栋楼中设有多个信息插座。保安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电子门锁、对讲门铃、报警系统等,实现远程传呼对讲与遥控开门等功能。
7、消防安全系统。现在的大型住宅中,电气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各种用电器更加容易发生故障,引发生活安全问题。因此,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系统是保证住宅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安装大型住宅的消防安全系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采用多种供电电源,一般可以采用常规电源与应急电源。(2)安装紧急照明系统。(3)安装应急手动火警报警系统,同时加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4)所有电路的导线要符合国家防火安全规定。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深化,住宅电气设计将被赋以更多的内涵,住宅电气设计要以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为原则,建设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尽量采用通用标准及设备,同时,住宅电气设计中也应当做到安全、舒适、方便和环保,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翟晓宁.电气设计中节能措施的浅见[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3)
[2]吴泽芳.住宅电气安全的几点建议[期刊论文]-应用能源技术2009(3)
[3]张骋.由一起漏电事故引发的思考[期刊论文]-低压电器2009(18)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案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关于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论文参考。
1.2关于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1.3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1.4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2.对某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某公园园址呈方形,面积约586公顷。论文参考。公园规划以绿为主,发挥公园的绿化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以具有特色的花卉和乔木,创造出适宜人们休息、游览的环境。风格上既有历史的传统性,又具有现代的新鲜感。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创造,追求山林野趣和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相结合。
2.1入口主景区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2水体主景
大面积的自然驳岸式水池设置主要观赏性人造山体,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观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亭台和木质钓台既自成一景又满足了人们置身于景和观景的需要;缓缓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莲,隐约于山水林间的亭台,一片透着木质芳香的钓台,一叶扁舟,一缕情感。
2.3山涧溪流
高差在4米之上的自然地形使立于山水主体地位的山涧溪流顺势而下,自然沟体的曲折蜿蜒形成几汪浅浅的清潭碧波,几尾小鱼欢快地游于其间,溪边的林荫仿佛静謐的空间,流水声与山石一体有几分动的跳跃更衬托出空灵的山间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一派诗情画意。论文参考。
2.4儿童游戏区
置于自然山水侧,峰回路转间。浅滩式戏水池由于儿童的使用,使水系在整个园景中更具活力,山与水的动态画面也得到充分加强;池边的沙滩与整体儿童游乐设施相联系,丰富了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木质水车的对景处理使得儿童活动空间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又渗透出新的文化主题。
2.5下沉式的广场和健身场地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健身场地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花架通廊、风格亭、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2.6其他多功能型活动区域
在住宅单元幢与幢的空隙间留出符合人类活动就近的一些具有健身、娱乐、休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园林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建景观。在别墅区的花池单挑构架将花池与架有机结合,通过富厚重感的石材运用衬托出园建景观的自然和朴素,加入以风格化的山石为构图主体的旱沟作主景式铺装,使别墅区的景观既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又突出了这一区与众不同的造景特色。
2.7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结合,形成具四季变化但又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适当地自然生活习性的乡土树种,使植物景观在短期之间迅速达到设计效果,从而使整个景观满足景观开发要求,取得相应效益。
同时在景观与建筑的协调上,通过高大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和地势的高低变化,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并成为景观在园內的重要背景,借助建筑的独有色调也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空间内的色彩在总体的设计上通过建立于山水统一基调上的各景区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构成一幅浓缩大自然美景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风景画。
3.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同时也是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因此,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月,陈东田,刘雪.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05):347-348
[2]张灵博,陈珊珊,宋力.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2).
论文摘 要:本文从目前建筑施工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现实特点、存在误区入手分析了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在建筑施工中全面应用的难点及重点,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管理应对策略,对促先进信息化管理思想与建筑施工行业的充分融合,强化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目前应用信息化技术、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强化基础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更可谓实现了多元化的创新发展。然而在建筑行业,由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开展全方位建设的实践进程起步较晚,因此总体上展现出了信息化改革管理推进缓慢的局面。一些建筑企业管理者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希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切实提升企业管理经济效益及服务水平,同时他们又担心在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既想发展又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
2、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实践的特点及难点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决定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及建设地点的分散导致的离散性;由建设对象单件性导致的生产过程一次性、按需制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由业务环节、子系统逻辑联系性不强导致的业务松耦合性;由生产人员、材料不确定导致的流动性;由行业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强、不能开展流程化管理导致的非标准性及随机事件频发导致的突发特性等。这些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当前鲜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特性借鉴其他行业模式展开对不确定性、充满特殊性质行业的信息化控制。综合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失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行业内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客户的管理水准是高端的,然而其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却往往不能充分适应用户的现实管理需求,同时又不能强迫用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而过分的迁就用户管理习惯同样会造成计算机庞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停留在肤浅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或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受到技术瓶颈的牵绊,这一环节便是在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3、建筑行业管理中信息化应对策略的科学实践
3.1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理性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而是应从行业研究强化做起,以遵循行业特性为根本,以夯实基础建设为前提,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信息化持续发展为动力才能最终使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契合行业的业务核心特点,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性提升。倘若一味的追求资质与表面形象的建设,那么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毫无内容的空壳,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而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短暂目标。同时坚决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流程式施工管理,避免不务实、追求快速建设的不良现象,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理性观察、理性看待的角度出发,不应全面依赖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应将其赋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将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延伸的过于宽广,而是应充分树立计算机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工具,是被人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现代化控制特色,使之与人脑的充分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高效完备的融合,并最终使两者在契合的良性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3.2适应行业特点,推进信息化动态管理策略的完善建立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基础、标准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没有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特色建立统一、成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开放性优势,采取循序渐进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式,从完善建立建筑业务信息化系统入手,从创新、再学习、再改进等进程控制入手,推行温和建设的改革发展,才能有效避免行业由于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造成休克式的不良发展。依据行业中不确定性变革因素较多的现状,我们还应充分依据动态式管理策略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完善,而非可复制的一沉不变式方案规划的固定管理。
3.3构建复合型人才团队、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殊复杂性,完全依据外包管理或充分利用内部能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适度投入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我们可以采用内外统筹结合的先进模式构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采用对外合作、强化内部建设的共同提升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科学性、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充分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及维护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4、结语
面对信息化建设在建筑施工行业全面开展中的难点问题,笔者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制定了科学的应对策略,对稳定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秩序,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建设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积极有效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