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17:19: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教学研究;信息检索课程;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95-02
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
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最终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或层次的学生共同开设,内容的重点在于介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例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和培养要求迥异;即使对同一层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在不同年级也有区别。例如低年级本科生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馆藏文献,而高年级本科生可能就有了科研立项的需求,要进行更多针对项目的文献检索。因此不区分学习层次和学习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很难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
其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近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结构越来越细化,遑论文理学科的本质区别,即使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门类的各专业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例如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制造”专业和“数据库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就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介绍通用数据库的检索知识和方法显然不能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鉴于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大多存在与专业领域脱节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基于项目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与专业领域结合相对紧密。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面向的对象群体是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保证其在充分了解学科现状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仍然有必要针对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二、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信息检索的需求,本文将其专业学习分为入门、研究、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针对性地设计信息检索课程的相应教学方案。
(一)入门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入门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需要形成本领域概括性的认识,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综述性文献。
该阶段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文科学生,大多使用中文数据库,例如维普、万方、知网、CNKI等期刊网。对于理工科学生,则更应强调跟踪国际研究。一种途径是使用美国的Web of Science、EBSCOhost、PQDD,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 Direct、德国的Springer等数据库,以及各专业学科的数据库,例如计算机专业的ACM Digital Library和IEEEXplore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入口,再从中查找本领域的相关期刊。另外一种途径是直接访问专业期刊的所在网站,例如计算机专业的TKD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网站,物理专业的Science,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网站,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并为学生事先推荐本专业的知名期刊。
在进入相应的期刊人口后,建议学生通过本领域的专业词汇结合综述类词汇进行检索。综合类词汇包括综述、概述、研究进展、前沿等等,英文的review,survey,comparative study等等。下图1列举了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学报中的部分综述论文。
在获取综述论文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的扩展检索,即从综述的正文介绍及参考文献中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扩展阅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研究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为后续的研究实践和论文撰写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最新文献。
尽管常用的中外文数据库和联机检索平台可以提供针对某个学科的论文集或者期刊的检索,但通过这种方式检索得到的结果往往过于宽泛,很难定位到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分类筛选。本文提出根据会议分组讨论进行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对计算机类学科尤其适用。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科发展迅猛,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在会议上进行报告,因此跟踪进展的最好方法就是查看本领域的最新会议。
首先为学生制定其所在专业的权威会议列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其下属的各学科门类都有公认的顶级会议列表(可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推荐会议列表)。例如数据库领域有SIG.MOD,VLDB,ICDE,数据挖掘领域有KDD,ICD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ACL,EMNLP等会议。得到会议列表后,通过百度或Google输入会议名称和年份,能够找到该会议当年的主页,包括征文信息、会议组织、注册信息等等。由于一个会议里面仍然包含众多子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就包括机器翻译、解析、问答系统等方向,仍然不太适合作为文献研读的具体对象,需要进一步的筛选。
通常,会议主页的程序(Program)选项中包含该会议的大会和分组报告详细信息。下图2列举了2015年度KDD会议的程序及分组报告信息。
从图2可知,分组报告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具体研究方向论文的选择对象。例如图中包含主题模型、交互学习、社会化和图数据等子方向。这些信息与具体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学生只需要点开相应的链接,就可以看到具体的文献列表,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研读。
(三)论文撰写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领域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为开题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相应地,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需要查找本领域方向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
本文建议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研讨课。要求研究方向相同或者接近的学生查阅本领域内经典的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文献,并将其概要形成总结PPT文件,在组内进行讲解和探讨。一方面遴选出最相关的核心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员之间互为补充,避免重要文献有所遗漏。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不仅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文章的背景、创新性、技术路线,以及实验结果等,更重要的是讨论该文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或局限,以便找到改进或者突破的思路。
上述教学方式,跟学生的专业研究任务关联较为紧密,避免了因为泛化教育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设立讨论环节,有助于形成启发式的氛围,从而促进新设想或者idea的形成。在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同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该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由公共或者基础课部的教师任教,相对缺乏本领域的专门知识,在教学时容易停留在浅层和宽泛的知识传授上,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建议由本专业的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关联理论;信息检索 ;明示推理交际
一、引言
从本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同时关联理论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自然话语理解中的诸多语用现象进行解释。从实用的角度看,关联理论的思想也可以对许多实践工作产生指导性的影响,如果应用得当,还能孕育出新型的应用理论和交际策略,其影响范围涉及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企业传讯公关、广告宣传、论辩实践策划、实用说服性话语设计,如竞选宣传、商品促销、买卖等方面。
用关联理论去解释我们每天的交际活动,如信息检索,亲自去了解和体会它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一个理论学习者和研究者应该做的事情。
二、关联理论适用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 从学科性质视角分析
从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以及任务等视角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学的理论可以适用于涉及到语言的地方。对于信息检索而言,除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之外,信息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具有专用特征的信息检索语言,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关联理论可用于解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现象。信息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信息检索语言又源于自然语言,因此,检索语言的设计也应遵循关联原则。
(二)从交流形式视角分析
Sperber和Wilson指出关联理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形式的交流问题,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仅适用于明示交流,而不是简单的编码交流。比如两个电报公司雇员之间只需要保证电报内容的编码解码正确即可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方式因无需更多地推理从而不属于关联理论的适用领域。Sperber和Wilson认为关联理论适用于特定的信源与信宿(通信科技用语,指在通信中,从信源接收信息的部件。)之间的交流,比如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也适用于无明确信宿的情况,比如信息生产者与信息用户之间以及广播通信中的信宿等。信息检索可以被抽象为信息生产者借助于信息检索系统的中介与潜在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因此从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关联理论适用于信息检索,属于无明确信宿的信息交流情形。
三、关联理论在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中应用
(一) 关联理论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是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信息检索中,交际者就是信息生产者,信息生产者生产信息的过程就是明示的过程, 信息生产的成果——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就是信息生产者明示的形式。信息生产者明示的目的是向潜在信息用户传递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在实现该交际意图的过程中, 必然离不开潜移默化地遵从关联理论的明示交际观、认知原则、交际原则。
1、认知原则—提供足够的相关性刺激
信息生产的过程是通过信息生产者编码将信息输入到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中的过程。为了使信息检索获得成功, 信息生产者往往使用各种明示手段, 力求向信息用户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以求得信息用户对论著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推理。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相关性相吻合,据此,信息生产者在著述过程中依据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认知, 以其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认为能够与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相关性的文档。
2、交际原则—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刺激
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 都应该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相关性, 信息用户将注意力和需要加工处理的信息都放在那些看上去有相关性的信息上面,信息用户期待文档/文档替代物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当文献/替代物具备足够的相关性而值得信息用户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当文献/替代物具有最大相关性时, 该文档/文档替代物就是最佳相关性文档。
下面借助于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交际原则分析以下两个文档替代物(来源于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
例1:于杰.关联理论发展与不足的研究. 华章,2010, (18)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应用;关联理论的不足;
【摘要】本文针对关联理论的创立背景,前人研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性的研究综述;集中讨论了关联理论的认知与交际、定义与测量;介绍了它在语言因素制约以及二语研究领域如翻译,英语教学等的应用;进而反思指出关联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性的改进方法.
例2:何自然. 关联理论是一种"因错而'对'"的理论吗?——关联理论是非谈. 现代外语,2004,(01)
[关键词]用户搜索行为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分类号]G252.7
1
以用户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研究背景
笔者在图书馆主要负责读者培训,并承担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工作。在进行信息检索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多数教材和参考书的编排内容过于松散,没有一条主线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检索技能的学习。进而,笔者开展了如下调查:
1.1 对信息检索教材的调查
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图书馆有关信息检索方面的馆藏图书作为抽样调查对象,于2010年1月5日分别以“文献检索”、“信息检索”和“文献信息检索”为检索词,采取模糊匹配的方式,检索去重,并加以筛选(可以作为检索课教材的),共计得到106本图书,出版年分布于1994―2009年。笔者查看了每一本书的内容编排体系,发现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类型:
按照信息源一检索语言一检索工具与方法一主要学科文献检索(大致分成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自然科学文献检索等)一论文写作指导这条线来编排内容,此种类型占大部分。
按照文献类型组织内容,如专利文献信息检索、标准文献检索、科技报告信息检索、会议信息检索、知识产权检索等。
按照专题来组织内容:人物传记资料检索、历史/时事资料检索、统计资料检索、法规条约案例信息检索、地理资料检索等。
仅侧重某一方面的介绍,如网络资源的检索、检索原理与资源的介绍、检索工具的介绍等。
专业/学科信息检索方面的图书占32%(34本),一般侧重于专业文献源、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络资源和专业论文写作等内容的介绍。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目前的一些信息检索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排体系大都倾向于将信息源、检索工具和检索原理等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罗列,而没有真正地从用户角度去设计教材内容。尽管有少量检索类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涉及到检索实习或实践指导方面的内容,但仅侧重于数据库如何使用的介绍,缺乏一个完整的实施检索行为的体系来引导用户去检索。
1.2 对信息检索课程方面研究论文的调研
笔者于2010年1月11日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分别以“文献检索课”、“信息检索课”和“文献信息检索课”为检索词,分别得到1 580条、360条和117条结果(由于数量多,未去重),可见目前界内人士对检索课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CNKI知识搜索中有关文献检索课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在2002年和2006年有关检索课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且研究的焦点分别集中在检索课的教学改革和检索课教材的改革这两方面:在检索课的教学改革方面,界内很多人士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如何颖等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设计检索课的教学。不少同仁纷纷将近来兴起的Web2.O思想和技术引入检索课的教学中去,例如,杨明秋不仅提出了文献检索课的"5E”教学模式,还将其与Web2.0相结合,探讨Web2.O技术在“5E”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在检索课教材的改革方面,不少文章从理论上提出检索课的教材与教参缺乏更新、教学方式落后、理论与检索实践脱节,缺乏一套完整的检索课教材改革思路。
尽管在检索课的教学方面不乏研究者,但总体来说缺乏有关以用户行为为导向的教材改革和课程设计方面的研究。
另外,龙雪梅等对“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教学过程巾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仅在具体讲解某一数据库检索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检索过程,利用网络教室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操作教学。尽管也通过提供网络教学和文献检索讲座来拓展用户获取检索技能的途径,但却没有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学效果欠佳。
用户是检索行为的主体,根据用户的检索行为来设计信息检索课十分有必要。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同时鉴于国内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拟对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期抛砖引玉。
2 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c,C,Kuhlthau通过阅读杜威的“人如何思考”(How we think)的哲学,提出了著名的信息搜索6步骤(被称作Kuhlthau信息搜索过程模型):任务起始(Task initiation)、主题选择(Topic selection)、重点查找(Prefocus exploration)、重点阐明(Focus formulation)、信息收集(Infolaxtation gathering)与搜索结束(Search closure)。虽然在当今复杂的信息环境下,不同用户的检索过程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用户在实施搜索行为时一般都是按照选择主题、检索与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和使用信息这个线性顺序进行操作,这个顺序也符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因此,本文借鉴Kuhlthau信息搜索过程模型,以用户的一般搜索行为为导向,对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设计。
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依次包含如下4个部分:主题的选择(即检索课题的选择)、信息的检索与获取、信息的处理与积累、信息的使用。
2.1 主题的选择
多数用户对于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或课题感到非常焦虑,用户的焦虑状态会影响其检索行为和检索效果。因此,本部分的内容设计思路为在传授用户选择主题的方法和策略之前,先分析用户的检索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让用户了解这些心理状态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户克服消极心理,以便顺利实施后续的检索行为。
2.1.1
用户的检索心理分析及如何克服检索焦虑心理用户检索焦虑是用户在实施检索行为整个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这种焦虑心理一般分为两种:①特质焦虑,即在实施检索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的人格特质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其情绪反应的频度和强度也会不同;②外界因素施加给用户的焦虑感,比如计算机焦虑、成就动机感带来的焦虑等。
检索焦虑心理会带来很多的消极影响,由于检索意愿不强烈或者检索任务不重要等原因导致用户在检索时没有焦虑或者焦虑太轻微,则可能会使用户轻易放弃检索,或者安于接受现有的检索结果,对检索质量毫不在乎。用户在检索时长期处于高度的焦虑中,如遇到检索结果过多、检索质量过低、多次检索仍不能满足信息需求等情况时,则可能导致用户紧张、恐慌、
自我效能感降低、不能理性思考,对自身的信息检索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使用户在行为上表现出消极选择信息、回避信息甚至拒绝信息。然而,检索焦虑心理对检索行为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用户在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时产生的焦虑在用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能激发用户的检索兴趣和检索信心,提高用户的检索耐心,使用户更好地完成检索任务,并能在检索过程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总之,不管是哪种焦虑,图书馆员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用户将消极的焦虑转化成积极的心态,提高检索的质量和效率。
2.1.2 选择与确定主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数用户对于选题感到焦虑的原因是不知从何处下手,而空想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对于选题来源和途径的详细介绍将非常有利于用户检索。选题来源的介绍还应是比较实用的,用户容易做到的。如常用的方法有从教育部的科研规划中选题、从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中发现选题,经常浏览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常收集自己关注或主攻方向的新情报,或从期刊的征稿启事中选题、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掘课题、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提出课题等。
选题还应有一定策略,用户或可以选择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或可以在前人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新看法、新视角,或对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总结和综述,或可以研究某种方法在新的领域或问题中的应用等。选题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选题,但必须辅以示例讲解。
进入实践操作。掌握了选题的方法和策略后,要求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所在、所属学科或专业、手头上的课题、学习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等,调整心态,利用所学的选题方法,尝试选题。此次所选主题将贯穿于整个检索课,也就是说后续的信息检索程序实践操作都将围绕着用户自己的这个选题来进行。
2.2 信息检索与获取
选题的范围确定之后,需要引导用户进行主题分析,提炼出主题概念,为检索行为的实施打下基础。而在检索行为开始之前,用户需要对信息源和检索工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凭借一定的检索技巧和方法去获取信息。
2.2.1信息源及相应的检索工具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检索目的所使用的信息源和检索工具都会有所不同。信息源一般分为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如纸质图书、期刊、工具书等)和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专业性或学术性网站、开放资源等)。对于传统文献,我们可以借助图书馆的检索系统进行查询;而对于网络资源,数据库一般都有自身的检索界面和系统(通常需要购买),其他网络资源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
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本检索教材或教参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源和检索工具介绍全。因此,建议以索引的方式简介这些信息,以便用户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和检索工具。
2.2.2 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技巧虽然不同检索工具的检索界面和检索方法会有所不同,但利用综合性检索工具讲解基本的检索技能还是必不可少的。检索技能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实际动手和操作练习来获取,熟能生巧。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以用户感兴趣的案例作为引导,通过一步一步地实施检索策略和一定检索技巧,获取令用户具有吸引力或成就感的检索结果,从而可以鼓励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通过检索获取信息只是信息搜集方法中的一种,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的使用将会为自己搜集得来的资料锦上添花,这类资料通常“用事实说话”,更具说服力。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案例调查等。
2.2.3 Web2,O信息获取Web2.O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信息获取与处理工具。如通过RSS工具订阅信息,然后将其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Web2.0工具的简单介绍和灵活应用可以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效率;同时Web2.O也是年轻一代喜欢或比较感兴趣的一种信息获取方式。
2.2.4 咨询的途径
目前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大型公共图书馆等都开展有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在检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都可以向其咨询,从而摆脱“求救无门”的尴尬情况。因此这部分内容也不可或缺,让用户充分了解各种咨询的方式和途径。
鼓励用户根据前面选定的主题,选择相应的信息源和检索工具,利用所学检索技能进行检索。这一部分可根据用户选题的相似性将用户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检索,指导教师充当咨询的角色。
2.3 信息处理与积累
通过判断、分析、过滤与整理所获得的信息不仅有利于用户去粗取精,从而更好地保存信息,还有助于用户发现新的信息视野。用户需要掌握一套鉴别、分析、评价信息以及如何更好地保存信息的方法。尤其对于一些数据信息等需要经过统计处理后方可使用,常用统计方法的掌握也需纳入信息处理技能的学习当中。
此外,平时信息的积累也非常重要。鼓励与引导用户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随时随地捕捉有用的素材,要善于从一般的信息中找出重要信息,要善于将其他学科中有用的信息移植或嫁接到本学科中,要善于随时记下听到看到的新信息、新知识,要善于捕捉自己思维中瞬间即逝的思路、想法和念头等,从而提高用户对信息的敏感度,养成积累信息的好习惯。
可以举行一些信息积累与处理能力大赛,将信息或知识积累的程度、信息的可用性或适用性、信息处理积累的方法和手段等作为评判依据。
2.4 信息使用
信息的检索获取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很多检索教材忽视了信息的使用这一重要环节,而导致所获得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闲置。信息的使用包括很多方面,如撰写综述、科技查新报告、学术论文等。信息的交流共享也是信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成为信息获取利用主要途径的环境之下,信息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交流共享可以拓展用户的知识储备和实现用户个人的知识创新。如用户可以利用博客、维基平台等web2.O工具一些学术新闻或文章、个人经历或感想,或与志向相投者进行相关领域的讨论等。用户在创新利用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从他人处得到意外的收获。某一重要数据和最新情况,倘若你不掌握,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许知道。
实践方面,应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选题、搜集与积累的资料做各种信息应用的尝试,如撰写综述、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博文等,并进行成果展示。
3 以用户检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设计
以用户检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要真正从用户思考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以灵活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激起用户的兴趣,鼓励用户亲自动手去实施或操作整个过程,让用户在不自觉间就获得一定的检索技能。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词;查全率;查准率
一、信息检索与检索词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
检索词是指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的内容特征、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信息提问的专门的基本成分,简单的说就是能概括你要检索内容的相关词汇。检索词是构成检索式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表达信息需求和检索课题内容的基本单元,也是与系统中有关数据库进行匹配运算的基本单元。
按照目前流行的可见网络资源与不可见网络资源的划分方法,大家常用的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WEB资源可以算作可见资源,而各种数据库、电子期刊、论文等可看作是不可见资源,一般的搜索引擎是无法检索到不可见资源的。无论是使用可见网络资源,还是使用不可见网络资源进行查询,都离不开检索词的选用。要想得到令人满意的检索效果,关键是能够构造出全面描述、正确揭示信息需求的检索式。而检索词是组成检索式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选词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漏检和误检,因此,能否选准、选全检索词直接影响到检索效果的优劣。
二、检索质量与检索词的关系
评价信息检索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两个,一个是查全率;一个是查准率。
查全率是指检出的相关信息量与系统库中相关资源信息总量的比率,它反映该信息库中实有的相关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被检索出来。查全率=检出的相关信息量/系统库中相关资源信息总量×100%。
查准率是指检出的相关信息量与检出信息总量的比率,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检出信息准确度的尺度。查准率=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出的全部信息总量×100%。
查全率与查准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关系的,为了提高查全率就要牺牲部分查准率为代价,反之亦然。在不同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情况下,对二者的要求也不同。有时信息的全面性更为重要,这时就要以提高查全率为重点;有时希望找到的文献准确率更高,就要以提高查准率为重点。而检索式中检索词的选用,正是信息检索中调节这两大重要指标的必备手段。
三、检索词的选用
(一)检索词的选择与确定应遵循两个原则
1.根据检索信息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主题、外表特征选词。
2.对检索词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使用检索词表进行比较对照,选用规范化的词汇作为检索词。
在选择检索词时要选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通用的、规范的、具体的检索词。同时试查相关信息数据库,在进行初步检索后,逐步优化检索策略。
(二)信息获取中提高查全率的方法─使用相似检索词
使用相似检索词即在信息的查找过程中,对于需要较高查全率的检索信息,通过对需检索的项目进行分析,以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为出发点,补充还原词组、同义词、近义词和选用检索词的上位词。以此来扩展数据库中的搜索范围,在牺牲部分查准率为代价的基础上提高查全率。此方法常用于对知识性信息与技术的普遍查询和了解。例如:
另外,许多名词是由词组缩略而成,可以采用与之相反的操作来补充还原。如:“教研”可还原为“教学研究”,“语质”可还原为“语言质量”。
(三)信息获取中提高查准率的方法─使用精确检索词
使用精确检索词即在信息的查找过程中,对于需要较高查准率的检索信息,通过对需检索的项目进行分析,以提高检索词的限制和专指度为出发点,增加或换用下位词进行检索。以此来减少数据库中的搜索范围,在牺牲部分查全率为代价的基础上提高查准率。此方法常用于对知识性信息与技术的精确查询。例如:
1.项目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若考虑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进行精确分析查询,即可考虑食用菌的下位概念,如:木耳、银耳、香茹、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具体的菌种。
2.项目名称:“轻金属的焊接”。若考虑针对不同种类的轻金属进行精确分析查询,即可考虑轻金属的下位概念,如:铝、镁等具体的金属。
这样检索使信息的标的更明确,虽然缩小了检索出的信息量,但同时也让使用者在利用资料的时候更有目的性和可比性。
在确定检索词后,通过分析各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符、位置算符等检索算符把各检索词组配起来,即可构成准确表达信息需求的检索式。
当然,检索词是表达信息需求的基本元素,其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检索效果。对于给定的检索信息,应首先深入分析信息内容,在提取核心词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然后构造较为完善的检索策略和检索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检索效果。
参考文献
[1]鄢百其.信息检索策略优化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2).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检索课程 Web2.0 互动学习平台 研究型教学模式
[分类号]G252.7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的报告提出了“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可见信息素养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和重要的方法学课程,信息检索课程逐步成为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和研究型学习能力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以及参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信息检索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不少共性的问题,例如力求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全面、系统;一般采取大班全程灌输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表达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等。提倡个性化的Web2.0时代的开放、参与、分享、创造等思想精髓给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目前探索的信息检索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背景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是有益的尝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探讨基于Web2.0理念的研究型信息检索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便于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具有21世纪的综合能力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 基于Web2.0的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Web2.0最核心的理念可以用PICS来概括,即Participation(参与)、Interaction(互动)、Collaboration(合作)、Sharing(共享))。这也正是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创新努力的方向,笔者经过文献和网络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基于Web2.0的交互式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运用Web2.0理念的尝试还为数较少,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指南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像TILTL、Big6这样影响广泛,被全民接受和使用的指南还很少。现有学校开展的基于Web的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也没有交互。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信息检索教研室结合学生兴趣和课程所需开发出基于Web2.0的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这是一个围绕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互动型学习网站。要使该学习平台能够更好地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些任务驱动和激励机制,由此引入面向课题研究或综合性任务的学习协作方式,希望借助该学习平台,开展基于Web2.0的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
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基于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围绕某一专题或具体案例进行的研究型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它将专业课题研究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它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主动学习空间,努力营造出一个师生互动性强、专业知识联系性强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的信息检索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信息调研与分析、课题研究等综合性的任务,从而达到信息素养培养中“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的指标。本文将基于Web2.0的信息检索教学模式与面向创新能力培养、基于课题研究的信息检索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构建基于Web2.0的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并发挥该平台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积极辅助作用,培养学生针对课题研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创新能力,以期能够有所创新,改善现有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缩短与国外信息素质教育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
Web2.0的思想精髓在于强调开放获取,倡导一种平等关系。基于Web2.0的信息检索教学旨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消耗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体验、交流和创造知识;教学也不再只是教师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教学平台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建设,鼓励学生结合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将有关课题研究的分析研究过程、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通过学习平台予以体现,力争使该平台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大家共同创造知识,创新文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开展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和协作式学习,培养他们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和协作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使其从中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提高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信息的能力。
2 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解析
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基本框架由资讯、百科、爱问、论坛、家园、视频、聚合、我们、课程以及热榜等模块构成,可以按照标题、内容和作者实现站内整体搜索等功能,如图2所示:
该学习平台可以普及信息素养教育以及各类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任务。
资讯系统由注册登录的教师或学生用户投稿提供内容,可及时将各学科的最新资讯予以,便于师生及时地了解学科动态,扩大知识面。
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系统。参与者多为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广大师生,因此,其内容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注册用户可以在百科中查找感兴趣的定义性信息,也可集各专业师生的力量共同创建符合规则、尚没有收录的内容,或者对已有词条进行有益的补充完善。其中百科分类按照学科进行归类,可以按首字母顺序浏览词条,也可以直接搜索词条,具有学习功能,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便于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更好地接近学生所在的专业背景。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各专业学生注册后参与创建词条,撰写条目,也可对现有词条进行补充编辑(主要是对各种概念、术语的解释)。这样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且广为接受的资料库,可以一直保持并完善下去,为后续课程服务。
爱问是iAsk问题互助系统,采用了智慧型互动搜索技术,力求体现人性化应用理念,旨在帮助信息检索课程的师生解决课程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注册用户可以进行提问、搜索答案或者与别人分享答案。系统通过总积分排行榜等激励机制力求打造成一个有问必答的互动型问答平台。
论坛和家园系统在创新型信息检索教学模式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两个模块是师生互动交流较多
的园地。论坛是一个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板),可供师生登录后浏览其中的精彩内容,并随时观点,与大家交流。教师可在此作业,供学生上机实习或课后完成,也可针对课程学习进程,或者学生所在学科领域案例题,供学生开展讨论。学生也可在此给任课教师留言,提出自己在课题检索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完成作业时的困惑,教师会及时查看并回复。该系统具有搜索、导航和帮助功能。家园系统则是一个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家园,是平台的重点部分。它是一个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系统,旨在帮助师生们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素养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每位教师都可拥有其个人主页,可以在其中日志、添加群组等。教师可以用“学校+授课班级”的形式建立群组,在其中发表话题,研究课题,组织学习小组的活动,开展研究型的教学实践等。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互动视频系统将教学资料上传、做讲座,也可播放优质视频资源;各学习群组也可将自己群组采集的资料、演示的作业、演讲的过程以及其他学习研究成果等上传,与教师或别的群组互动交流,供大家分享。系统可按视频、Tag、专辑和播客等类别进行搜索。聚合系统可以整合各学科范围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博客,并可随时更新信息。“我们”则是由WordPress驱动的博客系统,可以在此开设教师或学生学习小组的博客,据此可将学生和教师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也可以将精心挑选的优秀博客加入到“我们”中,汇集而成精华。课程系统是一个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平台,是与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在线教育平台。热榜系统则是按照点击率来统计的热度排行榜,具有风向标和便捷导航的作用。
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有利于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对数字资源的检索、评价和利用能力为内容和目标,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个信息素养指南网站更好地进行信息检索等课程的学习。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实施课件制作、学生管理、相互交流等教学活动。将该平台作为对传统课程的补充,不仅提高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其课程内容不断地得到改善。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交流的乐趣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3 基于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开展研究型信息检索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是笔者所在教研室正在尝试的教学实践。其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3.1 课程的引入和选题
从介绍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和能力标准人手,指出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基地和重要平台的作用。在引入课程后,指导学生注册进入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了解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资讯,如季媛媛主讲的《如何提高信息素养》等,增加对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的认识;进入平台提供的学科专业资讯以及百科系统,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也可发动学生搜索并添加学科资讯,补充编辑百科词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确定选题方向做准备。教师参考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专业教师的科研情况等查阅相关文献信息,初步拟定一些备选课题,并通过课堂讨论,与学生在论坛系统中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兴趣所在以及后期拟完成毕业论文的方向等进行调整,确定备选课题及研究方向。
3.2 建立学习协作小组,分解研究任务
教师在家园模块中建立授课班级群组,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协作小组,推选项目组长,指导其统筹管理,分解研究任务,建立小组工作目录,并在群组中发起话题或通过论坛BBS及时与学生沟通,给予具体指导等。学生也可针对话题进行回复、点评,研究动态,对老师提问,或与别的小组交流信息。
3.3 结合课程教学开展课研究
在讲授信息检索基础理论后,教师结合课程教学进程的推进,指导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帮助学生评估研究课题的范围、性质,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与文献类型,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通过查阅专业教材、相关专著、百科全书、年鉴等获取课题研究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并逐步针对学术型搜索引擎、综合型数据库和专题或专业学会网站等检索与各自课题相关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特别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检索综述、学位论文或会议论文等,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还要帮助学生对检索结果进行甄别筛选,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判断所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分析、组织、综合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撰写课题调研报告等。
3.4 通过平台记载、课题研究相关成果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整理、筛选、归类所收集的信息资源,制作PPT,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向全班进行汇报,在“我们”这个由WordPress驱动的博客系统中建立小组博客,撰写日志,介绍完成调研的主要方法、心得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以及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等。也可派专人制作视频,记载研究过程与成果,在互动视频系统中播放;或者由专人负责通过爱问系统与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等。小组之间可以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研究课题的相关知识与研究方案,相互补充和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各学习小组及时在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上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知识和分析研究的成果等通过创建百科词条、研究资讯或者发表日志等方式进行,并不断更新。这样可以与其他学习小组甚至外校师生分享知识,进行探讨、合作与交流。小组成员还可到网上搜寻专家学者的博客、个人网站、专业学会网站等资源添加到聚合中,以便定期了解最新学术信息。学生通过建立群组博客,发表日志等方式小组的研究方案、视频信息、研究报告、PPT课件等成果;教师对各小组同学的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过程以及他们所提交的研究成果等加以总结、点评,最后将各类研究课题的进度、课件、专题网站、考核方法、综合评价等内容进行汇总,并到学习平台的家园中,做成案例库,供师生交流,学习分享。
总之,作为一门科学的方法学课程,信息检索以教会学生检索与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为其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当下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些思想与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标不谋而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讲”的能力与习惯,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以课题为学习的起点,设计真实性任务,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以课题的检索、分析、研究、创新为主轴进行架构,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推动课题研究,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让他们学习了隐含在课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科研能力。
4 结语
借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利用Web2.0技术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他人协作、分享的精神;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形成整体知识链,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也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宗旨,即培养高校学生获取、分析、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更新和科研创新能力。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方法课,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发挥着点拨、支架(Scaffolding)及教练(Coach)的作用,他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因此,教师自身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及时将BLOG、RSS、Youtube、Wiki、Agent等新的信息技术与内容添加到课程教学中,以便更好地与学生形成共鸣与互动;同时应自加压力,通过教学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增强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秀阳,中美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图书馆2006(5):66―69
[2]喻萍,面向课题的高校专业信息检索教学模式研究,图书馆杂志,200s(12):65―67
[3]成颖,孙建军,徐美凤,国外信息素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57―63
【关键词】全日制本科护士;网络资源;护理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护理网络资源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为推进护理学的进步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阅读习惯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人员在利用网络获取护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为帮助全日制本科护士认清自身通过网络获取护理信息资源方面的缺陷,2011年3月笔者对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99名全日制本科护士进行了有关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99名全日制本科护士(以下简称为本科护士),其中,男性7名,女性92名,年龄在21-40岁(26.6±3.1岁)。工龄0.5-14年,主管护师9名,护师73名,护士17名。在99名本科护士中,29人通过省一级计算机等级考试,21人通过省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37人通过国家二级及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12人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38人通过英语CET-4考试,48人通过英语CET-4考试,13人未参加英语等级考试。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护理信息资源利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进行30人的预调查,结合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经专家审定后,确立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工作年限、职称、计算机、英语水平等);一般网络利用情况、院内网络利用情况、专业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和制约查找和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因素等。共24道题目:单选18题,多选4题。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解释,以无记名的方式,遵循自愿原则,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共发放1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90%。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性分析及检验。
2结果
2.1本科护士获取护理信息的能力
2.1.1本科护士一般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对99名本科护士一般搜索引擎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85人经常用搜索引擎,占85.86%;47人接受过相关培训,占47.47%;57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1-3小时,占57.57%;上网主要是浏览各种信息为主,其次为看电影玩游戏、与朋友交流,而占据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影音,其次才是获取学习资料。另外,在对99名本科护士院内网利用情况调查中发现,63人经常浏览医院首页,占63.64%,20人偶尔浏览,占20.2%,16人总是浏览医院首页,占16.16%;9人浏览医学科研,占9.1%,10人浏览护理园地,占10.1%,20人浏览院内新闻,占20.2%,60人登陆院内办公系统,占60.6%,其中49人在办公系统中浏览最多的是内部邮件和公告通知。
2.1.2本科护士使用专业网络资源情况在遇到专业问题时,43人通过图书馆获取,占43.43%;54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据库获取,占54.55%,其中主要还是依靠一般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83人,83.84%),其次是院内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据库。
2.2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2.2.1职称对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同职称的本科护士的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护师的一般网络使用、图书馆使用及论文写作方面与主管护师和护士存在显著差异。
2.2.2英语水平对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的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其中,英语未过级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院内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与通过CET-4/6级者存在显著差异。
2.2.3论文撰写对本科护士一般用网使用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的影响见表3。
由表3示:撰写过论文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与院内图书馆的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可见论文撰写对本科护士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有影响。
2.2.4本科护士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调查显示:本科护士认为查找和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最大困难依次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3人,53.54%),没有时间(50人,50.51%),缺乏检索知识(47人,47.47%),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33人,33.33%)。
3讨论
3.1本科护士缺乏使用专业搜索引擎的能力85.86%本科护士每次上网都会用到百度、搜狐、Google等搜索引擎,其中有76.77%本科护士最常用到是百度。可见,大部分的本科护士常用普通搜索引擎,而对于专业搜索引擎几乎很少用到,但专业搜索引擎对护理人员获取网络护理信息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应具备选择合适的专业信息检索系统、构造或执行有效的检索路径、优化检索策略和联机检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以信息检索知识为依托,以熟练的网络技能为基础。因此本科护士使用专业搜索引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2不同职称的本科护士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当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能帮助我们迅速有效地查阅信息,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2]。表1示:护师与主管护师在一般网络使用、每天上网时间、图书馆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职称为护师的本科护士无论是平时的网络使用情况、院内网图书馆利用情况、还是科研性论文的撰写方面,都比主管护师的利用度高,并且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强。这可能与本科护士的计算机水平较高有关,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专业搜索引擎的使用等都有一定得影响。本次调查的73名护师中,17人(17.17%)通过省一级,12人(12.12%)通过省二级,26个(26.26%)通过国家二级,仅有2人(2.02%)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9名主管护师中,3人(3.03%)通过省一级,1人(1.01%)通过省二级,5人(5.05%)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职称为护师的本科护士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与主管护师存在差异性,但对于本科护士群体来讲,获取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能力仍存在不足,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护理信息仍然是一个有待于开发、挖掘的领域[3]。
3.3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表2结果示: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其中英语未通过级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情况、院内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与通过CET-4/6级者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未通过级平时偶尔会用到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每天上网时间大部分在1小时以内或甚至不使用,利用院内网图书馆搜索相关专业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对于科研性论文的撰写也是几乎没有。这或许与个人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信息素质有关。
3.4论文撰写是影响本科护士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的重要因素表3结果示: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方面与未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存在差异,可见,本科护士论文撰写情况影响其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一般搜索引擎及院内数字化图书馆专业相关数据库的使用频率高,专业信息获取能力较好。为提高本科护士的网络信息及专业信息获取能力,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本科护士积极撰写综述或科研性论文。
3.5信息素质能力缺乏是本科护士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士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3人,53.54%),没有时间(50人,50.51%),缺乏检索知识(47人,47.47%),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33人,33.33%)。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虽对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或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但理论多,实践少,实践教学局限于利用书本型医学检索工具查阅所需文献的技能培训,忽视了信息分析、处理、传播以及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尚未实现由检索型向信息能力型的转变,造成本科护士不会主动、敏锐地捕捉信息,缺乏提炼、分析、处理、传播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大多数本科护士都位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任务繁重,夜班频繁,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们很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精力去查找和利用信息。除此之外有的领导认为本科护士已具备科研能力,不重视毕业后继续教育,且无具体的目标管理制度,本科护士的信息查找和利用信息[4]。
4对策
4.1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及英语水平,为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下基础针对护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定期举办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学习班,建立医院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连接,为实理护理信息交流打下基础[5]同时普及计算机教育及网络知识教育,要求本科护士熟练掌握专业搜索引擎。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如医院每周开设英语学习课,聘请外教授课,鼓励本科护士积极参加,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助于提高外文文献的阅读。图书馆可购买适应护理人员学习的国内外护理专业刊物。鼓励本科护士积极参加科研成果报告会、展示会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会。
4.2培训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加工技巧,拓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利用医院局域网的资源建立护理学习网站,在网站上列出国内外常用的护理网站的IP地址、文献检索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节省临床护理人员的学习和文献查阅的时间。定期举办文献检索培训班,介绍护理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等,使之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检索工具。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讲授与演示结合,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逐步提高护理人员分析、鉴别、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清.从读者获取信息能力的现状谈信息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4(1):155-157.
[2]王玲,张超,廖晓斌.等.加强护理人员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的主要途径[J].医学信息,2005,18(11):1491-1492.
[3]石霞,刘玉玲,封锡玲.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08,23(2).
[关键词]科研嵌入;文检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76—03
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学的升华,在从理论到科研的转折过程中,教学是科研的前奏,同时科研对教学又具有促进作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探索科研嵌入式教学模式,将对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简称“文检课”)是一门讲授文献信息资料查找和利用方法的课程,目的在于强化情报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教会学生利用文献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然而,在文检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应用能力培养等许多问题。因此,探索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其将成为提高和巩固文检课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 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大量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资料是科研人员了解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科研过程不仅包括科研选题、制定方案、观测试验、理论分析、撰写科研报告及论文著作,甚至还包括科研成果推广,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文献检索起着决策、研究以及知识的作用。
1.1 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阶段的作用
科研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步,科研选题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科研课题到确定科研课题等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科研资料,而文献检索正是获得科研资料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此可见,其在科研选题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和动向,能够使所选课题达到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研究重点,掌握研究程度,有利于了解问题主次,弄清争论焦点和相关观点,从而抓住重要问题予以研究。
1.2 文献检索在科研方案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检索一方面了解国内外与科研课题有关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设备,可以在制定科研方案时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了解前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观测实验、科研成败经验、科研成果报告及论文,甚至包括有关标本、模型、设计图纸或实物等,可以避免与前人所做的科研工作重复,也能避免走弯路,从而保证科研获得预期成果。
1.3 文献检索在科研进行阶段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进行阶段,文献检索主要是针对科研项目中研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系统地搜集和交流科研资料,获取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实用的情报信息,启发研究思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寻找解决科研问题的客观依据,避免出现过多失误,进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获得新的科研成果。
1.4 文献检索在科研成果鉴定中的作用
在科研成果鉴定阶段,文献检索主要是围绕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或结论,进行国内外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的成果信息检索和分析,通过对比,确认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明确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由此可见,通过文献检索不仅可以了解到同类研究成果的国内外发展水平,而且能够对科研成果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可以为以后确定科研方向或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成果鉴定提供依据。
2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内涵
由上述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文检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文检课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单纯讲授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机械地讲授检索方法和策略,忽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等,为此,开发新的文检课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嵌入式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应该围绕科研课题展开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实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强调以解决科研问题为核心,拟定科研课题,使检索课题形象化、具体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科研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原来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即由“学会”变成“会学”,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这种具有主动建构性、情景性以及社会性的科研嵌入式教学模式必将对高校文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作用
3.1 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模式一般是在讲授信息及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个讲解图书馆购买的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然后由老师给定或者学生自拟实习题进行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则提出具体的科研课题,围绕该课题展开各部分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化,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题的设计、讨论中来,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发现科研课题、确定科研课题、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该种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