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03:27: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三本院校 通信工程 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211-02
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武昌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是武昌工学院的重要工科专业之一。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需求,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校通信工程专业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将“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系统集成技术” 两个方向相结合,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该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专业性强,对学生的培养实践环节多,对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因此,建设一支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 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要求该专业的教师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专业建设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学科带头人对一个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然而,同大多数三本院校一样,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绝大多数为年轻教师,能力和素质还不足以承担学科带头人的重任;由于各种原因,从一本、二本公办高校聘任学科带头人也有相当难度。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三本院校的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
1.2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该专业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都是30多岁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占比太小。从学历结构来看,几乎清一色的硕士学历,博士学历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从职称结构来看,虽然这几年部分年轻教师陆续评上副教授职称,但绝大部分专任教师仍是讲师职称,专任教师中教授数量几乎为零。由于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够合理,因此难以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
1.3 青年教师整体欠缺实践经验,既精通该专业理论又具有本专业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太少
同其它三本院校一样,该校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比较年轻,基本上都是刚硕士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行业经历及背景,对新的技术和设备不熟悉,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难以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4 资队伍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
作为民办本科院校,该校教师属于聘用性质,由于没有事业编制以及待遇不高等问题,教师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学校主人翁的意识不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往往会跳槽到具有固定事业编制的公办学校。例如,该院近几年在职读博的几名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跳槽到公办学校。这种现象对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该校的实际情况,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与实践。
2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为实现该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为适应社会需求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结合该校的具体情况,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打造一支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该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也为三本院校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化结构,形成梯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既要重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逐步淘汰那些专业水平一般,不思进取的教师,从而形成一种互相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构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2)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从企业获得最新的技术、知识、工艺,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保证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摒弃那种教师单打独斗、互不来往交流的观念,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构建若干教学团队,让每一名教师都选择并且融入相应的教学团队,让教师与团队同进步、共成长。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始终追踪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保持同企业的不间断联系,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保持团队建设的朝气,使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更新。
3 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更好地完成这一项目,近几年来,该校与烽火集团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通信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积极从一本、二本高校引进学科带头人外,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该校与上述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结合通信行业企业特点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共同探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经过多次调研、交流、探讨,校企合作修订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该校专任教师对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另外,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2)校企合作,将通信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几门综合实践性课程《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安排到专业教学计划中,由企业工程师与我校专职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完成。并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与工程实际针对性较强的实训教材。
(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特别增加了16学时由企业专家讲授的专家专题讲座环节。在学校聘请的42位特聘教授中,就有通信工程专业聘请的五位大中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4)结合应用型转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政策支持下,通信工程相关专业先后有6名年轻教师,通过该校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平台,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的项目合作等方式,跟踪通信领域最新的技术,了解该领域发展前沿,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素质显著提升。目前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已达到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选聘企业中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5)结合实习、实训,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在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过程中,经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结合实习实训的开展,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纳入实习过程中完成。企业的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拟定课题,供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同时企业根据学生选定具体课题委派有相关研究专长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两年来,共有16人次的企业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学校也委派相关专业专职教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办学,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已基本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数量都能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其他三本院校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柴源,孙玉轩.校企合作办学与通信工程教学团队建设[J].科技展望,2015(23):187-188.
1精细化管理及其特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4],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倡导凡事应坚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提倡人们养成用心做事、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它启迪人们要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管理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运行过程循环往复,层次水平螺旋提升.
2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
2.1实验室建设
最近几年,我院除学校正常投入以外,持续得到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资助,如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部—IBM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江苏省品牌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海大学—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实践中提出把大项目化整为零,划分为若干个学院级别的子项目,由课程负责教师或学科负责教师担任子项目(相关实验室建设或改扩建)负责人,要求他们组织相关人员(子项目参与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翔实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表.为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积极性,年终工作量测算时,我院会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子项目负责任人和参与人认定合适的工作量分值.这样,学院从领导班子到子项目负责人,再到参与人,一级督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2.2实验教学管理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实验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划分为“三层次实验”,即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5].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基础实验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C++、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软件工程、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12门实验课程.为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我院采用“五环过程管理办法”[6],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实验报告、实验考核与实验室开放等5个环节中,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环环相扣,使每一环节均落到实处.提高性实验内容要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题目要与企业科研或生产相关,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出“课程设计”和为自愿参加专业综合实践的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指导.我院对课程设计采用“六环过程管理办法”[7],在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原理电路仿真与改进、实际电路安装与调试、学生作品验收与研讨、课设报告写作与评阅等6个环节中,均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环节师生均有抓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则采用“七环过程管理办法”[8],对“双向选题、方案论证、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验收答辩和成绩评定”等7个环节均给出明确要求.研究创新性实验须有企业导师参与,作品要达到学院实物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实践创新活动,和为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提供科研服务与指导.对于毕业设计,采用“十环过程管理办法”[9],对“毕设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毕设评优”等10个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我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5年我院教师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上,50余篇;近3年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这些研究成果为实践教学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3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
实验室专任教师业绩考核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验室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随之而来的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奖金分配是“大锅饭”,这样不利于调动实验室专任教师的积极性.我院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提高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1物联网工程学院实验室现状
我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子信心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总面积5300m2,设备2623台(件),总值1053万元,面向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3个硕士专业,开设12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以及提高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实验、实训项目个数185个,现有实验室专任教师1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7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在读博士1人.
2.3.2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是由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考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既有实验教学,又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还有科研和社会工作等;具体到我院实验室专任教师,他们工作内容跨度大,有专业实验室岗位、有基础实验室岗位,还有计算中心实验岗位;服务面向专业多,共有11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专业;职称和级别差别大,有初级实验师(11—12级)、实验师(8—10级)、高级实验师(5—7级);学历层次差距大,有在读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所以用简单粗放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比较困难,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工作量考核,多数定性而不定量.我院首先界定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科研、社会工作等,然后以学院文件的形式对各项工作给出了量化方法和权重,最后给出了各个级别岗位的总分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激发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使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管理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考核实践中,对于超过总分要求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达不到总分要求的给予帮助,要求在下一年多承担一些工作.
2.4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量化
我院明确实验室设备管理由实验室专任教师负责,并规定了设备管理要求:实验室专任教师协助实验教师完成所管辖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排除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做好所管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统计报表、实验设备维修保养;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和补充;做到实验仪器设备账、物相符;设备维护、保养、修理、调剂、报废及时;仪器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完成实验后清理入库和安全检查工作.实验设备管理工作量(S)按课程类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和门数计算.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仅2014年本科生就获得13项国家级竞赛奖,72项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受理专利22项,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颁证21件,12篇.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个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玉剑,焦宇,汪金辉,等.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39G241.
[2]陈永军,刘进,汪国高.基于量化考核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202G205.
[3]葛碧洲,石辉.基于10N算法的实验室量化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25G227.
[4]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G85.
[5]朱昌平,黄波,朱陈松,等.通过“三层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5G8.
[6]朱昌平,梁行建,朱陈松,等.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的“五环”过程管理办法[J].教育教学研究,2007(1):26G29.
[7]朱昌平,朱陈松,张红苹,等.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六环”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045G1046.
[8]朱昌平,朱陈松,路龙惠,等.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七环节”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1G14.
[9]朱昌平,王瑞华,朱陈松,等.“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01G111.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建校以来,学校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并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
现设有22个学院(教学部),并设有研究生院。现有广西重点学科16个,其中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含11个工程硕士领域)2类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60个。
近年来获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2项,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6门。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电子信息学科和国防军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
学校名师荟萃,英才云集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900人,博士学位教师300余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9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7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1个。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广西“八桂学者”7人、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2人、广西教学名师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目前有150多人次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行列。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质量为先,精育良才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建设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广西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广西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平台“桂林大学生创业园”1个,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
学校科研引领,成就显著
近五年,新增国家科技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48项,省部级科研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社科规划项目295项;获国家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登记109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和保有数均位于广西高校前列;发表SCI、EI收录论文2356篇,出版学术著作91部。近五年,学校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61项,获奖数量居广西高校前列。
学校大力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新增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707 项,其中广西千亿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45 项,涉及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电力、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6个千亿元产业领域。政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科研成果转化率居广西高校前列,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
学校国防科研特色鲜明,是广西唯一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的高校,也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近五年,新增军“973计划”、军工型号、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关键技术等国防军工研究项目95项;军工研究涉及通信、测试、材料及元器件、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卫星导航、指挥控制等7个领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军队和国防科学技术奖9项;多项国防科研成果已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南京大学BBS小百合上出现了一段趣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许晨晔于1996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奇虎360副总裁为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硕士。大家笑称,原来360与腾讯之争还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之争啊。
在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裂之后,IT行业渐渐恢复了作为一个行业应有的冷静和平和,也逐渐退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今年一场莫名而来的“3Q大战”似乎又重新将这个行业推到了中国大众的眼前。而这仅仅是一个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个行业的契机――其实他已经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从小巧可爱的MP3到关系民生的银行系统,再到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到处都有IT行业的身影。
IT行业在大学中的相关专业并不是像想象中的只有计算机科学等少数几个专业,额外的专业还有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很多专业,尤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最具典型性。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在学科的划分上,并不属于同一个科目。软件工程隶属于工科类,而计算机科学更多地属于理科类。他们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却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包含着巨大的差异。
优雅学院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他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其学科的重点并非是软件的构建,而是计算原理本身。而计算机也好,软件本身也好,只是计算的实现。
与其说计算机专业是优雅的学院派,还不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IT行业中起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学院派需要的是潜心对计算机专业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在行业内部,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成为技术高层的架构师。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推荐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
行业实干家: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顾名思义是以工程为主,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其学科在学习构建软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工程化的方法,希望能够以传统的工程,如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的方式去构建软件产品。其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语言基础上,还要学量的软件工程的实践方法学,以期在实践中指导他们的工作,在设计实现软件过程中发挥作用。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的毕业生在IT行业中常常扮演着实干家的角色,考验的是将各种想法到实际的转化的能力。比如从美国的IT职业分布中明显可以看出,中下层的工程师都是以软件工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所以想要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学子们应该有一个对未来职业前瞻性的定位,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与项目管理、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O9000、Asp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推荐学府: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
时代尖兵:信息工程
专业信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跟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因此说信息工程是时代的尖兵一点都不过分。
总体来说,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在过去IT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地位,而信息工程则决定了这个行业是否走在了时代最前端,决定了这一行业能成为先锐科技及先锋科学。
主要课程:电路与系统、信息论、编码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基础、现代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息网络基础、数据采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信息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以上。主要专业实验:至少完成本专业方向的一组实验,例如:通信系统原理实验、信息网实验。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一般都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生力量,致力于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已经确立了“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社会需求是办学目标”的办学理念,因此独立学院更加积极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电气信息专业的毕业生是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一个专业,因此文章对电气信息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电气信息专业原有教学模式分析
电气信息专业致力于培养出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社会对该方向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培养出真正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会为社会输送大量新生力量!但是目前的电气信息专业教学体系普遍侧重于理论教学,因为有大量的理论课需要学生掌握,在有限的时间下,实践教学大多只能以验证性为主,这直接导致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比较薄弱。
我院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在实践教学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并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现在虽然个别课程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但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上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的钻研精神,这样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不够理想,这极不能适应职场的需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教学特点已被很多学者指出,鼓励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论文层出不穷,然而对于如何在电气信息专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文章还不多见,因此,论文就如何在电气信息类专业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做了深入探讨。
三、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想要探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本科生并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在某一方面努力就可以的,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既不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程度的实践教学,而且不能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偏执的理解为只要培养出他们的动手能力就可以,不考虑其他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并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模式上就要照顾到两个方面,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适度取舍,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方法。
以下就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想法:
(一)授课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授课方式是按教材编排顺序来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限制了上课过程中学生对各章节之间知识的运用,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边讲边练、理论+实践+理论。例如对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第三章的指令系统,可以先提出一个小任务,围绕这个任务讲解有关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自己动手编程来实现这一任务,通过编程、讨论这一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项目成功时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所学的知识,做到主动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同时老师也不必“填鸭式灌输”,而是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直接搬到实验室,采用“目标驱动式”教学法,即先提出本次课学习的目标,要掌握哪些知识点,然后边讲边操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便可以集中精神注意到与实现这一相关的那些知识点,在实际物理的视觉刺激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意义。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电子协会、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中也包含不同层次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这一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挫折,但最终会走向成功,每一步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他们会更加珍惜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的重要性。
(三)修改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大学应用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专用能力的需要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增加或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课程,弱化或删去不必要的或用处不大的课程。学生最后不是要成为全能的人才,而是成为具有某一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全部的教材,而是对他成长为具有某一方面的人才所必需的那些知识。如果不论课程的用处大小,一律讲给学生,学生必然感到学无所用,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反之,若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加大比重,学生必然兴趣浓厚,因此要调整各门课程所占的比重。
修改教学大纲,突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弱化或删去不必要的内容。某门课程中不是所有章节都要平等的讲给学生的,一定要突出那些对学生将来工作必要的知识点,而那些与将来工作无关的内容可以一嘴带过,甚至不讲。
修订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所必须的主干课程,要从时间和内容上加大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的力度。以上所有举措,都会尽可能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大学生实际动手的力度,尽可能的让知识真正的应用于实际中。
(四)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
大力引进职业化教育,开办单片机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培训班,使学生获取职场所需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目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希望看到学生各种能力的证明材料,而不是光听学生的陈述,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获得他能力的证明材料的方式,通过培训班的开办,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而且最终可以获得他们工作能力的证明,直接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1人才培养模式
在组织相关人员在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模块+项目+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项目是指项目训练、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交流指优秀学生参与校际、国际间的交换培养和学术交流。同时开展丰富的各类讲座、课外阅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等第二课堂活动。强调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训练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项目和交流为提升,注重学生个性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通过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柔性教学计划。发挥实践训练的载体作用,营造个性发展的实践空间。统筹规划第二课堂教学,打造校园创新文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内与课外全程全方位支持学生个性发展,使创新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为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2制订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
2.1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获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胡章芳 潘武(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知识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工程综合设计等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交际、团队协作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为目的。
2.2创新性人才培养规格必须满足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的要求。
2.3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光网络传输及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及光电技术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的、可从事光信息理论与技术、光电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子器件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组成。根据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按照基本技能训练、设计和综合技能与系统工程能力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三大模块,构建一个“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如图1所示。该实践教学体系中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第一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由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基础实验组成。第二层次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它由若干课程设计和综合系统设计组成。第三层次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实验室或进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研究自己拟定的课题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以及参加“全国光电杯”等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构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旨在实现“四大互动”,搭建系统性的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科研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科研实验环节。为此,需要教师、院系、学校、地方政府、企业多方共同培育科研实践基地,搭建系统性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实现以下四大互动尤为重要:
4.1教师互动[3]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与行政管理教师双向互动,实现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辅导员的及时沟通、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制定相应的科研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及时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4.2师生互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实施差异施教策略,正确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其寻找知识与智慧的最佳结合点,重视发挥“怪才、偏才”的作用,通过运用“诱导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掌握重要信息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努力使学生朝着富有个性化特点的科研创新人才方向发展。可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来培养其科研能力,具体来看,可选择部分二、三年级学生为科研助手,参与教师、学校的相关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科研入门,同时也鼓励学生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开设相关讲座培训,对学生进行指导。
4.3院系互动[4]学院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每年可定期举办科研活动,如论文交流会、新产品展览会,开展设计(制作)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活动等,籍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表彰科研活动“先进个人”,重奖有突出贡献者,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4.4学校、地方、企业互动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地方政府、企业三大系统双向互动。例如通过参与高校勤工助学,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等来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还可通过学校与联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方式,来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空间;通过在校外建立“基地化、项目型”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等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及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若能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广泛开辟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新阵地”,必将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5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一支由校内教学、科研及管理优秀教师和校外合作企业、公司聘请骨干科技人员组成的教学、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训练队伍,从而确保在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认知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等环节得到加强。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营造在专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实践中开发这些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1)教师利用假期到工业界去工作。2)与产业界的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合作。3)把工程经验作为聘用和提升对教师考核的条件。4)校内适当的科技开发活动。
6建立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1)成立由学科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组成的教学与实验团队,负责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设计。根据学院本科专业规范,学科责任教授组织制订专业方向课程与实验体系实施方案。课程责任教授组织教学与实验的实施。2)课程主讲教师由遴选方式产生,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3)实行开放式管理,所有师资、实验资源统筹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师资管理(成果等信息)、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均有规章制度,并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4)开放实验室。为实现“实践教学开放、内容开放、科技活动开放”等目标,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可能限度的开放,以使学生完成课时内未做完的实验,或对实验课内的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让学生参与应用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实验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以及让学生做开放的自选题实验。5)开放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平台,使学生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的磨练,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6)每年组织优秀本科生在实验室参与科研团队研究实践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遴选适合本专业教学实验的科研成果,并实施教学实验环境转化工作。7)每年由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教学改革专项,组织探索、研究,并将成果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