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拓展论文

素质拓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拓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拓展论文

篇(1)

(一)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加快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过程中,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校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内部的场地资源来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设施的开发建设,加强与附近其他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以对社会中的拓展训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推动本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拓展训练基地是高校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的基础,在新时期的体育教育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将训练基地的建设纳入本校整体设施的建设规划当中,并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社会上一些经济实体和社会团体的资金赞助与支持,从而为本校的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二)创新引入模式,加强新型素质拓展训练体系的构建新时期高校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并通过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合理安排来使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拓展游戏、开展各类挑战赛以及建立俱乐部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以促使素质拓展训练在校园内部有效开展。此外,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过程中,各高校还要结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适度、合理地引入拓展项目,明确训练任务和目标,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整训练体系来保证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资培训,积极进行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监控能力是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关键,也是影响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队伍建设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强化他们对拓展训练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吸纳校外拓展训练的优秀人才,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促进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结语

篇(2)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钟楠)11月19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学生考核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公布。该校首次把惩治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写进了校规,严重者将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武科大中南分校2005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侧重于对学生各种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处理,对学生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而新近出台的《学生考核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在明确对日常各种考试舞弊行为处理的同时,也首次以校规的形式明确了“实践课程及素质表现考核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武科大中南分校在新颁布的《学生考核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和课程大作业、实训、素质拓展、军训、入学教育、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读百本好书、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课程以及创新、特长、行为表现等素质表现,其考核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类比理论课程考核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执行。

该校在新规中明确,提供虚假读书心得笔记、虚假实习材料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500字以上或雷同率15%以上,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由他人毕业论文(设计),情节恶劣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采取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成绩的,视其情节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有违反学术道德或学术纪律的其他不端行为,依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至开除学籍处分。

为改变学生大四时才开始写论文存在的弊端,武科大中南分校今后本科生将从大二时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大三开题并开始搜集资料,大四上学期要完成初稿的撰写,大四下学期进行结题答辩。答辩委员会则从论文选题、撰写过程、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篇(3)

1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

1.1以理论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

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对抽象的知识进行闭卷考试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受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内容的限制,学生死记硬背、临时突击学习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知识储存和技能掌握的长久性。终结性考核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间断性或终结性,这与高职教育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的目标是相悖的。

1.2以毕业考试为导向的论文考核

对于高职院校的一些非主干课程的考核,往往借鉴高等教育毕业生提交论文的模式,学生提交的论文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知识含量,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过分强调学术论文研究对高职生有些勉为其难,尤其是现代信息较为发达,照抄照搬论文、科研成果现象严重,淡化了考核功能和检测功能。

1.3以行业证书为依据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考核平台,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了学生实验实训的训练强度,促进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能力。但是,受学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年限、最高学历水平和考试工种的等级所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职业证书考试的功能,为应试考试提供了发展空间。

1.4以获取行业证书为主的替代考核

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手段,利用行业证书的获得取代某些非主干课程的考核,高职院校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与同类院校在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上的差距并进行改革,但过分夸大了等级证书的考试力度,仅仅围绕考试相应等级的证书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水平和素质修养的全面提高。

2基于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1)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体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大批量复合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单纯的流水线技术工人,也不同于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性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应突出把握专业建设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知识,整合校企、校本教材,拓展专业课程所需求的综合知识点,进行试题库的重建与实时更新,优化专业课考试比例,增加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应用题,采用闭卷、答辩、论证等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构成和综合运用能力。

(2)集中考试+分散考试,体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学交替时学生学习的时间可将考核评价划分为在校学习阶段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集中考试主要在在校学习阶段进行,学习相同课程的学生,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理论与技能考试,理论考试相对课程集中,技能考试相对工种集中。分散考试主要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根据实习地、实习时间等情况,由学生向学校定期提交异地考试申请书,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带卷或通过网络抽题实现异地考试的一种方式。

(3)企业考核+校内考核,实现学校与企业双重考核评价的优势资源。校内考核主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采用试卷与车间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旨在通过安全规范生产,整合优势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企业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生产水平、职业道德情操等内容,由校外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员共同参与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进行全方位的考试,体现校内考试+企业考核的优越性,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关键词:高校学报;大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4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高等教育重要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反映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华大学率先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创建并实施SRTP。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种科研竞赛。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打破了重灌输轻创造、重应试轻应用、重传承而轻革新的传统教学摸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实、巩固、检验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目前,科学知识飞速发展,而由于课本的编写、出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大学生上课学习的知识,往往已不是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而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展示给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将难以适应如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社会。检索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其对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对新接收信息和知识与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识的联系能力。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台。科研能力是指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2]。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强了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写作、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不断增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毕业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报对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高校学报作为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就是其办刊的宗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3]高等院校科研的主体由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组成。因此,高校学报也应定位于为这两部分人员服务。学报不但是教学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还是教学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学报为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广大平台。大学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赞誉,带来的满足感,激发其从事科研的热情,会促使他们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报上刊登的大学生论文,对大学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样示范作用,还有抛砖引玉之效,起到鼓励大学生展开科研竞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良性竞争氛围。

2.学报对大学生科研的引导作用。大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参加科研活动,他们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学报的论文体现了多学科、多专业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对大学生起着标杆和导向作用。大学生通过借鉴学报的论文,可以学习如何选题,了解该学科该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论文相关的观点和结论,沿着正确的方向研究,少走弯路。大学生初次完成的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学报编辑尤其是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往往一针见血,令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3.学报对论文写作的指导作用。大多数科研成果都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外语水平颇高,而母语的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在语言文字能力、行文语气、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更何况初次写作有更高要求的学术论文。初次写作者往往不熟悉学术论文特有的格式、单位、符号及图表的使用规范,缺乏对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多看学报,多受熏陶,自己写起论文来,从格式到内容都会得心应手。论文的规范深层次上是对研究态度作风的一种要求和约束,从写作初期就建立起严谨规范的科研作风,这就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报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学报质量。学报是学生无声的老师,学报编辑是论文写作理论的掌握者,同时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标准和规范的执行者。学报论文中的观点、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规范等,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术蓝本。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期刊质量的保障。学报编辑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才能创办出精品期刊。不仅使学报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传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学报编辑可以定期举办讲座,讲解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使大学生掌握论文的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详细的独特格式要求。同时,学报编辑尤其是资深编辑还可以在选题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学报编辑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与大学生作者、读者互动,搭建好发现、培养人才的学术平台。在学报网站上刊登学术论文特有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针对一些日常来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解释回答。在学报网站上设置留言板和邮箱,及时回复大学生作者的提问。

3.直接参与论文指导。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大众化,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论文的指导有些力不从心。毕业论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规定,学报编辑可以协助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论文的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广度,而学报编辑不仅是“专家”还是“杂家”,不仅对本校各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广泛涉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学报编辑往往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大学生作者应多与学报编辑交流,虚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见建议,在与学报编辑的互动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4.提出选题,进行征文。学报编辑在指导大学生论文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学习和科研现状,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复前人的选题,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常常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学报可以提出一些筛选过的适合本校大学生的选题,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便尽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强他们科研的信心和热情,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刊登大学生优秀论文。有的大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学术质量上乘的论文,符合学报学术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载到学报上,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每年学校都会有大量的毕业论文,可以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刊发优秀的毕业论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学校提出增加学报页码用以刊登大学生论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环。

6.向大学生赠阅学报。当前,学报的分发计划一般以教师科研人员和作者为主,大学生除非自己主动要求,很难有对其的分发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发计划在保证教师科研人员的前提下,应考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随着阅读学报的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需要适当地增加学报的印刷数量,使有需要的大学生都能阅读到,扩大学报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如果超出预算,可向学校提出相应的申请。

高校应重视学报编辑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使其做好编辑本职工作以外,参与到学校科研与教学活动中,做到人尽其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学报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欧阳F,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84-86.

篇(6)

1.在课程设置方面,“写作通识知识与技能—综合人文素质—职业能力与素养”循序渐进。课程设置是系部对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它是系部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在当前的整个人才培养环境中,培养通识知识与技能、拓展综合人文素质、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是系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在专业英语写作课程的设置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把英语写作课程作为一完整的系列置于英语专业教学整个体系和过程之中,分成《写作》(一)(二)(三)三个阶段,分别在学生的第二、第三和第四这三个学期内实施教学。《写作》(一)以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丁往道,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为教材,从选词造句、段落扩展到一般性文章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写作通识知识和技能;《写作》(二)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覃先美、李阳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程爱民、祁寿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为教材,主要以英语应用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为授课内容,专注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写作》(三)以《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程》(傅似逸,北京大学出版社)和《英语应用文写作》(殷书林、戴炜栋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为教材,致力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具备与提高。在这一课程模式中,写作通识能力是基础,综合人文素质是主体,职业能力与素养是拓展。2.在课堂教学方面,“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拓展素质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直接关乎到整个人才培养的途径选择和质量规范。坚持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知识传授、能力拓展、素质提升三大部分作为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心工作有序展开。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以写作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切入点,以写作实践为主要途径,使学生在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不断融会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将这种实践能力内化成必备的人文素质要求。同时,把学生的写作实践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实现英语写作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主体,素质是升华。3.在测试与评价方面,“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自我管理”有效融合。构建多样化的英语写作能力与素质测评体系,是这一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语写作能力为核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加以整合,重新构建考量学生专业素质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写作方面的学习,同时正确安排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活动,在写作实践中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培养各项写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相关事物或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能迅速发现相关问题的本质并能追根溯源,以最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积极遵守,对自己长远学习规划的制定和主动实现,对自己学习时间的科学安排和利用,以及对各种优良品德的自主培养等方面的能力。以班级小组或寝室为单位,以学生自我测评为基础,以学生平时的写作实践、课堂参与、素质拓展、期末测试等各方面内容为参照对象进行综合测评,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课程测评从重书本知识到重能力素质的有效转向,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测评模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创新思维是核心,自我管理是目标。

英语写作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目标

1.从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有机转化。英语写作是专业英语学生运用英语书面语言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的过程,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能力表现。写作课程教学要求把一般的写作知识、写作原理以及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等结合起来,使写作理论能及时跟上语言学迅速发展的步伐。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知识是基础,写作能力是目标,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写作实践是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过渡的有机转化。这一特点决定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是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工作重心。“写作课的全部内容和各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抓住这个核心,才能把写作课与阅读课、翻译课、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课程区别开来;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语篇修养;才能掌握好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工具,为他们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丧失了这个核心,就难于把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就会失去写作课独立开设的意义”[4]。显然,写作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来说,前者是认知,后者是内化。而上述育人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模式[5],从以传授英语写作知识为主,转向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创新教育,通过学生主体自身将写作知识内化形成写作能力素质,从而实现英语写作课程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2.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稳步提高。新《大纲》指出,在21世纪这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英语人才正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正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尤为明显:一是为学生在校期间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二是为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熟练使用书面英语创造条件;三是为学生立足社会提供必要的能力和素质支持。上述育人模式的实施,就是坚持以写作能力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诉求,以应用能力为抓手,以创新能力为动力,有效地将英语写作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英语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从“作文-做人-从业”的实践中实现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稳步提高。3.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形成与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发展迁移能力)六大能力教育成为地方教学型高校“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早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英语写作课程育人模式充分显示了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写作实践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综合性等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英语写作课程教学除了本专业学科知识以外,必然涉猎到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摒弃了过去那种越专越好的狭义认识,强调写作知识面的广泛性,写作能力的杂糅性。同时,这一育人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将其内化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实现写作基础知识求“精”、写作基本能力求“广”,综合技能和人文素质求“通”的育人目标,从根本上实现写作课程教学的质量要求。

结语

篇(7)

07级物流管理(专科)专业的全体学生。

二、指导思想

通过毕业设计使大学生达到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基)的熟练,对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实际调研或实验(仿真)测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的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三个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研究、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毕业设计工作是大学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训练和检验。

三、毕业设计时间和学时

1.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共15周。

2.学时:每周20学时,共计300学时。

四、学生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按照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确定。围绕本专业、学科选择有一定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具有所学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偏重于利用供应链与物流知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改进与实施。

2.毕业论文选题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典型性,要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尽量使用较为先进的思想、方法或技术手段完成,尽量与当前实际的应用水平接轨。

3.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做到每人一题。学生可以申报自选课题,经各级领导批准后就可纳入毕业设计课题。

4.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设置重点课题,由指导教师遴选合适的学生完成。

5.选题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能较好的发挥其创造才能;毕业设计的任务要适中,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6.为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有足够的设计工作量,保证每一位同学的毕业设计任务即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又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只进行简单的现象罗列或不能明确深入地阐述自己毕设工作和论点的学生将不准予通过。论文中必须要给出论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要求用数据、图表来支撑立论,如未给出研究方法和过程,也没有数据图表来支撑的,将判为不合格。

7.杜绝论文的抄袭,论文中摘抄来的文字、数据都必须加以引注,原则上将把抄袭200字以上及摘抄未加以引注的视为抄袭,将判为不合格。

8.下列课题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

(1)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

(2)范围过专过窄,达不到全面训练目的。

(3)没有针对具体研究对象或对象群的实际情况,泛泛地进行纯理论研究的。

(4)毕业设计期间难以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结果。

五、毕业设计的专业技术要求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属于物流系统的范围,整个毕业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

(1)选题内容的调研、分析、改进与设计;

(2)论文撰写。

毕业设计必须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有利于巩固、深化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供应链与物流运营分析类

供应链与物流运营分析类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针对实际问题,运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物流服务水平、成本、竞争、效益、流程、企业关系、技术等角度剖析企业的运营问题,得出相关结论或总结出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此类题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方向、物流企业运营方向、供应链集成协同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物流新趋势应用发展方向。

论文具体要求:

(1)论文内容应至少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

(2)在提出问题部分要有相应的企业或社会调研;

(3)分析问题部分应做到具体、透彻,可采用对比、类比、案例示例、鱼骨图等分析方法;

(4)解决问题部分要有具体的措施、方法、实施方案;

(5)论文中应阐明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