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审计案例论文

审计案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审计案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审计案例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为什么要写参考文献呢?论文的作者必须通过参考文献标注来表明哪些学术论点是引用了前人的,这样才能把知识产权很好的划分开来。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审计实训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审计实训论文参考文献:

[1]林克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2]彭东生,袁红萍.高职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J].财会教育,2013,10(20).

[3]李岩,杨粲.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J].全国商情,2013(10)75-76.

[4]缪喜玲.审计实训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28):72-74.

[5]罗立立,吴奇峰.浅谈案例教学在高职审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7).

审计实训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春静.审计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梁冠华.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8,(06).

[3]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4]夏艳姝.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5]李岩,梁平,李航.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9).

[6]陆迎霞.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建设研究——基于会计学专业审计实训课程[J].国际商务会计,2012,(06).

[7]缪喜玲.审计实训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8]夏艳姝.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审计实训论文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3).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篇(3)

一、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的智力优势

审计教育界集中了一大批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等专业的教授、学者。他们学有专长,理论功底好,学术造诣高,具有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推动上海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在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学术交流、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上海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审计理论研究方面。

一是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就上海市审计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课题;就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科研协作课题、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课题;就上海市审计学会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中国审计学会合作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课题研究合作项目等。2014年,上海市审计局、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审计学会共完成各类审计科研课题41项。开展审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审计人员、审计科研人员、高校教授专家“三结合”,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努力使上海审计科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浦东新区审计局、徐汇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等审计机关注重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2014年起,上海市审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年度招标,两年共向社会公开招标“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作用和途径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和技术创新研究”、“审计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等课题4项,共有7个高校教授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参加课题投标。高校教师在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

三是特邀高校教师担任审计科研机构特约研究人员。为加强审计科研队伍建设,2008年12月和2013年3月,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先后两届在全市审计机关聘任特约研究员37人和56人。特约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以优化组合的方式组成课题组,承担审计署下达的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和市审计局立项的部分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承担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委托的其他审计科研工作。今后可根据需要,聘请高校教师担任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进一步发挥高校教师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目前,上海市审计局已特邀高校教授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立项评审和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重点课题结题评审。今后可更多地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以加强课题研究质量把关,促进提高审计科研水平。

(二)审计学术交流方面。

一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专题研讨会或论坛。2012年12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浦东新区审计局联合举办“浦东审计创新论坛”,收到良好效果。2015年,中国审计学会将举办“金融审计与区域性金融稳定”等专题研讨会。同时,还将举办以“加强审计创新,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上述专题研讨会和论坛将邀请各有关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以推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加快青年审计人才培养,为审计人员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建言献策、展示风采搭建平台,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为推动群众性审计理论研究,上海市审计学会坚持每两年组织开展优秀审计论文评选。在2011年至2012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人员获奖论文有5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9%;在2013年至2014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教师获奖论文有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2%。

三是特邀高校教授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为加强审计学术交流,2011年11月和2012年11月,上海市审计学会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先后邀请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秦荣生教授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审计”、“关注云计算发展对会计、审计的挑战”学术报告。两场学术报告会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受到听众好评。

四是加强审计科研机构学术交流。目前,除上海市审计局设有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也设有审计研究所。要加强审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

(三)审计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举办审计业务培训班。2014年,依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浦东新区审计局在审计业务培训方面作出了探索。2015年,上海市审计局将举办“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班,邀请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授课。为加强审计机关审计业务培训,今后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可建立高校师资库。

二是举办审计业务讲座。近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有关审计业务处分别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师,为审计人员作“资源环境审计研究”、“高校审计研究”、“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等业务讲座,促进提高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2014年,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邀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授,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学员讲授“内部控制与监督”课程,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四是举办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和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每年邀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为本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学员作初、中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和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受到好评。同时,上海市审计局聘请高校2名教授担任上海市审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二、充分发挥审计实务界的实务优势

上海审计实务界具有较为雄厚的审计力量。截止2014年底,在国家审计方面,除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外,另有上海市审计局和17个区(县)审计局,共有审计人员1 023人;在内部审计方面,全市共有内部审计机构1 626个,配备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5 421人;在社会审计方面,全市共有会计师事务所322家,拥有注册会计师5 830名。审计实务界的不少从业人员毕业于高校审计、会计等专业,努力报效母校是广大审计实务界人员的心愿。审计实务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在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努力做审计教育界的坚强后盾,成为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一)适当参与审计教育活动。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实战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为审计实务界补充人力资源。审计实务界拥有一大批实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每年完成审计项目数以万计。他们来自审计一线,掌握审计信息和动态,了解审计实践与需求。审计实务界人员适当参与高校审计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审计教育注入动力,增添活力。具体参与形式包括审计实务界人员参加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担任行业专家,为提高审计教学水平建言献策;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开设研究生讲座,担任研究生暑期学校或论坛师资,传授审计知识和实务技能;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和毕业论文答辩,促进提高审计教育质量。

(二)为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审计实务界有着强大的审计法规库、鲜活的审计案例库和有效的审计经验库,可为高校审计专业提供教学参考资料。近几年来,上海市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审计案例集》、《审计案例选编》;浦东新区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画说审计》、《审计门诊》、《案说审计》。这些审计出版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供高校审计专业教学参考。

(三)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高校审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注重实践操作,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成。审计实务界要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在国家审计方面,目前浦东新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在内部审计方面,目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计中心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在社会审计方面,目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产学研基地或实践基地。通过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参与审计项目和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现场带教,使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接触审计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审计技能,为增长才干、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三、充分发挥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上海市审计学会是本市审计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涉及全市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市审计学会理事会已历经八届,现有个人会员660人,单位会员7个。市审计学会内设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学术委员会职责是协助秘书处组织、指导研究活动,审定研究成果;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学会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审计界“四路大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一)加强市审计学会在高校的组织建设。2008年以来,市审计学会已发展高校人员95人为市审计学会个人会员,已吸纳7所高校审计系(学院)为市审计学会单位会员。在市审计学会本届理事会86人中,高校人员9人,占10.5%;在市审计学会本届常务理事会23人中,高校教授3人,占13%;在市审计学会本届学术委员会11人中,高校教授5人,占45.5%。今后要继续大力发展高校中青年教师为市审计学会个人会员,切实加强市审计学会在高校的组织建设,发挥市审计学会的平台作用,为审计教育界加强与审计实务界的联系创造条件。

篇(4)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篇(5)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现代审计教育必须以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外部环境等因素,要体现审计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既要有宽阔的视野,又要站在学术的前沿,突出体现现代审计对信息技术的需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审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紧跟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当引入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课程。审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包含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实务等方面,以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这三大主体审计的内容、方法和程序,适度地融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环境审计等内容。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通识教育必修课主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VF)、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及体育、军事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按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素养教育、健康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6大模块设置,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课程,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专业课遵循“先基础,后主干”“、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设置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由于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此我们设计的审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共计9门课程。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包括财务会计、财经基本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金融学、会计模拟实训、税法、审计实务、会计软件应用、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投资学共计13门课程。其中,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投资学等课程是结合我院金融行业背景而设置的课程,不仅体现了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院审计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还应体现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不同要求。为此我们设置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金融审计、审计案例分析、审计英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以及就业方向,采取“三选一”的方式,从12门专业选修课程中选修4门,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由课内实践(实验、上机等)、校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军训等项目构成。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应该贯穿于审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我院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①审计实验。为配合审计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我院在校内建设了手工和电算两个审计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主要用于训练审计程序、方法等内容。实验时,学生每人领取一份用档案盒存放的模拟企业账套资料(以前做会计模拟实验时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制定审计方案、实施抽样审计、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手工操作。电算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审计软件,学生借助于模拟的数据资料开展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审计社会责任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实务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③审计实习。审计实习通常在校外进行,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深入地了解审计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综合考虑各审计机关、各单位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的特点,我们认为实习基地主要应建在会计师事务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可以尽早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审计工作。

本文作者:刘东辉盛永志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篇(6)

论文摘 要:审计实务课程应以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达到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1 《审计实务》课程目标 

《审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内外审计工作的人员岗位,确定他们需要掌握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全过程,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掌握问卷调查、盘点、函证、审阅、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能查找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一些主要项目的审计,并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能合理出具审计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审计风险、团队合作等意识。使毕业生上岗后即能独立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被束缚;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善。这就使毕业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及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创新能力弱。 

 

3 提高《审计实务》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整合,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以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审计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组织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审计部门实习、调研,同时专业教师还应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2 以工作过程(生产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通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来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对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审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时序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课程直接对应业务岗位,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整合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各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和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调研听取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专科毕业生审计方向的就业岗位群:(1)会计师事所助理;(2)政府审计、企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职业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方法能力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和文献等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作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4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应主要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会同企业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学习情境,完全采用真实审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师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审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审计项目中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最后安排一周的实训,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实训,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 教学方法的选用 

(1)“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典型任务驱动为主线,将学生自主策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师指导,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下任务小组策划教师指导学生修订策划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学生写工作记录任务完成后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学生个人自评) 撰写工作总结的模式。“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专一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虽然从总体上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审计员”,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不同小组和小组中的不同成员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负责人等。这样有利于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也便于不同小组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案例引导分析法 

在学习情境实施的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包括用于审计业务指引的实用案例、违法处理的警示案例。其中的审计业务指引案例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可作为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时的参考。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有对比和参考,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审计实务继而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时下,不少审计人员审功很好,能依法依规审计出不少问题,甚至隐藏很深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也能审计出来。还有的审计人员说功也很好,也能说出审计的一二三四道理。但缺乏的就是写功,即用笔说话。往往是因写功差火候,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引起不了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也得不到奖励,这就实在太可惜了。

显然:组织领导,不可能每次都给你口头汇报、说的机会,而往往需要的是白纸黑字的书面汇报。这对于不善于用笔说话的审计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个项目通过千辛万苦,加班加点,想方设法审计出不少问题需要揭示制度、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建立、健全、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而因不善于用笔说话,其结果问题表述不清,书写情况不准,反映事实不善,而影响审计建议的采纳,审计成果的转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整改的落实。

历来:无论是局党组,还是上级审计机关都十分重视用笔说话,而且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鼓励措施,但仍有不少审计人员不善于用笔说话。

那么:审计人员应如何来善于用笔说审计事实呢?我议:一要多学。即:在项目审计工作之余,多学有关需要用笔来说审计事实的文体、文格、文述的好文稿,如:审计汇报,审计报告、审计案例、审计专家经验、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论文、审计科研课题等;二要多思。即,通过学习与审计有关的用笔说话的文稿,思考分析为什么这样写能引起组织领导的重视?为什么这样写能获得优秀的审计项目奖?如何实用嫁接到自己需要用笔来说审计事实的文稿里来;三要多写。即放下包袱,抛弃顾虑,开动脑筋,深入实践,多写、多练有关需要用笔说话的审计文稿,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从中悟出用笔说话的道理,从中找到用笔说话的乐趣和美好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