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就业论文

大学就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就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就业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大学就业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老师,对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谈了几点认识。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被各大高校摆在了重要位置。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面对毕业生择业、就业难的突出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转变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错误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指导、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以更好的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就业知识学习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努力加强业务学习。而毕业班的辅导员还扮演着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在就业市场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调查分析、预测判断、沟通协调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科学的自我定位、掌握求职技巧等。这些都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能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作用。

2、辅导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朐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关注就业、了解就业形势,正确的面对就业压力,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从而树立积极而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有的放矢,做好提前量。毕业班的辅导员在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把握,又可以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同时还要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择业观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调整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顺利就业。

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使很多人都把实现个人价值放在了人生理想的首位,就业期望值届高不下、好高骛远,到基层去、到是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屑一顾的想法,社会价值观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逐渐模糊和淡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趋之若鹜,而贫困地区则无人问滓,这就导致了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严重,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教育毕业生正确把握自己,转变就业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从实际出发,主动的适应社会,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挫折和成功的关系,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辅导员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要抓住一切机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3.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3.1为毕业生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辅导员要寻求各种渠道,在招聘会上、网络上、报纸上等为毕业生广泛收集招聘单位的用人信息,在就业工作中做好就业信息传递工作,并及时全面的通知给学生,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拓展就业面,有效的保证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实效性和利用率。辅导员也应积极发挥作用,深入实地,联系单位,广开就业门路。与一些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等保持联系,辅导员主动与单位联系,表明了学校对就业事宜的重视,因此对学生就业是非常有利的。

3.2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大四是就业的实战期,是前三年积累的知识和能力集中施展和发挥的时候。毕业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要努力为他们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各类讲座,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应聘,引导他们调整就业观念和不良心理状态,走出迷茫,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就业前夕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让大学生放下“天子骄子”的优越心态,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平常心去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辅导员应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系统。通过深入毕业班学生中,参加毕业班级组织的活动等了解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的愿望、个人特长、性格爱好等,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是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辅导员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好具体的就业方向。

3.3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招聘会,了解最新的用人信息和用人要求,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使毕业生提早接触社会,促进大学生与社会接轨,向社会人顺利转变。辅导员不仅要催促学生早就业,还应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做好推荐就业工作。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面试,会提高毕业生的面试通过率。

3.4配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学校的就业工作

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毕业生宣传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学校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建功立业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起来,主动到基层去、到西部区、到军营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把个人的才干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

3.5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教育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应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从就业到创业,既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也是传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3.6对已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指导

篇(2)

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存在一些问题,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长线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短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某些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从而导致工作效益不高、跳槽换岗频繁发生。现阶段,大学生自主择业,不仅需要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的保障,更需要就业理论的指导和对就业规律的把握。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摆正心态,改变观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二、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选择。1.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清自我通过借助科学的方法,分析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气质类型等使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能够充分地认清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通过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职业性格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不同要求,有助于为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设计生涯目标、作生涯规划提供参考。2.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大多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事业的追求,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家庭和谐、国家稳定和繁荣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市场的供求特征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人才供求信息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机遇,有效实现人职匹配。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仍然以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就业期望值较高,严重脱离实际。进行职业指导,教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每个人都应把职业看做是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光荣岗位,看做是社会、企业运作链条上的重要的螺丝钉,树立先服务基层、后锻炼发展的观念。

(二)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能力储备。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拓展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职业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难题。我们宣传高校的就业服务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大学生明确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各地人才市场、人脉关系都是用人单位信息的渠道;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一般只通过政府的官方网站、当地的权威报纸、政府职能服务机构等传播。获得的就业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工整理、比较判断、去伪存真,学会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和成功几率较大的信息提取出来。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相关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们了解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制定的相关就业政策;省市地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的政策措施;把握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比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师计划等,从而大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2]。通过选编《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常见就业陷阱案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求职应聘是大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必修课”,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想展翅高飞却又缺乏经验。通过讲解准备求职材料、求职应聘准备和技巧、商务礼仪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写自荐信、制作个人简历,了解毕业推荐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聘请名人名家对面试技巧进行面授、邀请合作单位来校进行模拟招聘,举办模拟招聘会、简历大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一次求职,收获几分成熟,更熟练地掌握求职自荐的技巧。4.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90后”大学生都是“新新人类草莓族”,在面对个人角色的转变、社会环境的变化时,自信与忧虑并存,失望与希望交替,理性与盲目同在,极易产生心理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丧失求职应聘的最佳时机。通过解析大学生社会压力与心理焦虑,让学生知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经过自我反省、适度宣泄等途径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让学生不断正视现实,树立竞争意识,主观上不断努力,不断调节心理状况,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对社会、对人生、对职业思考更深入,“成人化”地步入社会,从而如愿以偿。

(三)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挖掘创业潜力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3]。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失去独特的人才优势。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挖掘自身潜力。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大学生创业的时候,专业知识、商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缺一不可,通过职业辅导,运用创业资源评估测试,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开展创业实训,从创业咨询开始,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群体及个体提供项目选择、创业目标、后续发展等系统性、整体性、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从确定创业目标到了解创业环境到分析创业机遇再到选择创业方案,一步步有指导性地激发学生思考创业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目标等问题。通过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合,构建创业团队,实现知识互补,提高创业成功率。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创业是一项创新的事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及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品格。

篇(3)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辅导员如何发挥在就业指导中的角色作用等问题作了相应阐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途径和机遇:同时.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准确了解自身的前提下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特殊群体.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他们熟悉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易于沟通且关系密切,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理应在当前的就业指导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大多数辅导员都能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班的事,一些低年级辅导员对就业工作甚至不关心。即使有的辅导员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把提高就业率看作唯一目标,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满足于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求职技巧等,而忽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如何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如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

(二)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大部分都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不能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指导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较为简单。

当前,大多数辅导员都会开展就业指导,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指导。形式和内容比较分散、单一、针对性差;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协助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接近学生.广泛收集第一手学生就业动态的优势,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进行生涯规划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四)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全程化意识薄弱。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很难有大量时间花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面,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集中在对毕业班学生的指导.所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只能“临阵磨枪”.没有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诚然,出现以上现象与辅导员事务繁杂的工作性质和辅导员队伍年轻、缺乏经验等自身特性不无关系,然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不明晰、认识不到位。如果说整个高等学校就业工作是一个有机系统网络的话.那么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就是这个系统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结点。找准结点、准确定位是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一)就业观念、就业技能、就业道德的引导者。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职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有了新要求,就业所引发的道德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明确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择业过程中求“满意解”而非“最优解”,避免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这样一旦机会来临,学生就会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并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其次,指导学生了解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对个人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并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另外,辅导员应强调就业过程中的道德问题,教育学生在就业中避免违约、毁约、伪造材料等不诚信现象。

(二)就业形势、政策的宣传者。

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每年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服务办法和程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信息等也需要毕业生们及时地了解和遵循,如有疏忽,将会给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差错。辅导员是学校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一线直接责任人,应该做好有关学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以及其他信息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

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辅导员可从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四)就业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近年来,由于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涉世不深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焦虑、自卑、抑郁、嫉妒等心理问题。辅导员应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惑的疏导者,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

(五)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者。

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工作,包括: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用人单位了解情况时及时调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其他相关渠道为学生采集有用的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本人的有效沟通:为毕业生做好个人自荐和集体推荐的材料:帮助学生策划面试:开展模拟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活动。等等。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辅导员如何发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作用

(一)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丰富就业指导知识

辅导员要开展好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必须丰富自身的就业指导知识.包括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和就业方向、求职择业技巧及相关心理知识等。要做到这些,就应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努力做到以下“三多”:一是多培训,即多听取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开设的辅导报告和专题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就业指导相关培训,特别是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并争取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多实践,即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的同时检验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是多思考,要把思考贯穿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地思考找出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再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树立全程化意识,突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辅导员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大一应侧重于指导学生适应和规划大学生活。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建立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特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大四应侧重择业技巧指导,调整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教育学生把个人成才同时代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多渠道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篇(4)

1.1选取研究指

本文在借鉴前人关于就业吸引力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武汉高校管理类大学生和光谷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如下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分为:企业自身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和职位晋升空间、当地房价水平等22个三级指标。

1.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小规模测试和实际访谈进行问卷前测,最终结果显示克隆巴哈α系数为0.735,KMO值为0.673,且通过Bartlett检验,说明问卷信效度都比较好。本文数据收集分为初测和再测两个阶段,初测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重测信度检验;再测用于验证性分析、信度分析以及因子等分评价相关研究。

2模型构建

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技术EXCLE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和样本数据库的建立之后,本研究接着运用IBMSPSS21进行因子分析,以此了解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考虑因素和就业吸引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2.1相关系数和变量求解

本文选取一些既能反映就业吸引力内涵的主要方面,同时又能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的指标作为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它由丰厚福利与薪酬、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职位及晋升空间、企业文化、企业基础建设、企业绩效评估、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就业稳定程度、居住环境、交通便捷程度、房价水平、父母意愿及支持力度、社交网络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社会治安环境、户籍政策支持程度、住房保障政策、区域就业政策、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竞争状况等构成22个指标组成。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既可以消除量纲差异的影响,又可以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

2.2提取共同度

计算各变量对应的初始共同度和提取因子以后的再生共同度,对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5以上,且大多数超过0.6,说明大多数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2.3因子特征值和特征点分析以及确定主要因子

前七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63.125%,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有信息。根据旋转以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这七个主要因子分别是:职位与晋升空间、福利与薪酬水平、房价水平、住房保障政策、区域就业政策、居住环境、行业发展前景。

2.4计算各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

通过因子轴旋转后可知,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企业自身因素”因子包括职位及晋升空间,薪酬与福利和企业规模,且这三个指标的因子载荷量均在0.8以上且数值接近,说明“企业自身因素”与这三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强,以“企业自身因素”因子来概括这三个指标因子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宏观层面上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的方差贡献率17.625%。“区域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的政府表现。在因子分析中,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2.717%,其重要性次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状况”因子的好坏决定着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隐性的表现。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9.543%,对总体指标的解释贡献较小,但在现实中意义重大。

3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综合因子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为提高武汉光谷对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企业应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管理类大学生就业对于职位及晋升空间的关注甚于薪酬与福利水平等其他影响因素。企业在给予市场水平薪酬与福利的前提下,应当大力关注新进管理类大学生的晋升之道,大大激发管理类大学生工作的激情。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武汉光谷这一产业集群的就业吸引力。

3.2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住房优惠政策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又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住房。随着当今时代房价的水涨船高,买房成为大学毕业生特别头疼的问题。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不管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的房价水平,还是区域政策支持中的住房保障政策,都在管理类大学生就业吸引力影响因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和优惠措施,提高管理型人才的安全感,增大其留汉就业的可能性。

3.3学校应当加强就业教育

篇(5)

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以是校内的,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教学计划内的,可以是教学计划外的。

1.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共同的爱好、特长和需要的基础上,自由地组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发申请成立的、有一定章程和宗旨的群众性组织。依据活动宗旨,学生社团可以分为理论学术类、文艺体育类、社会公益类等多种类型。目前,高校都普遍重视社团在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园中少则有几十,多则有几百个学生社团。有的学校将学生社团纳入到评奖评优和学分制管理之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到两个学生社团。通过参与、管理社团,组织、策划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社团成员志同道合,和谐融洽,平等自由,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社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社团,从社团成立、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建设,到成员招新、活动策划、经费筹措,主要都是由社员自己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在打造特色活动、创建品牌社团的过程中,社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也可以得到发展。这些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都有利于大学生在求职中增加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勤工助学。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有校内的,如管理助理岗、文明监督岗、科技服务岗、安全值班岗、后勤服务岗等,也有校外的,如家教、企业兼职等。大学生参加一定形式的勤工助学,让自己提前身处一种“准职业”状态,接受职业环境的熏陶,可以培养劳动观念、组织纪律性、社会责任感以及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勤工助学岗位多是临时性工作,这种不稳定性使得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与各种类型的单位和个人接触,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工作和职场规则,感受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识。同时,在多次的勤工助学岗位的应聘过程中,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得到锻炼;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估能力也必定会有较大提高,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职业目标定位。

3.公益活动。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它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之一,既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可参加的公益活动很多,校内的如清理校园垃圾、清除课桌文化、植树、义务维修等,校外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等。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为社会贡献力量,尽责任,献爱心,提高公民意识,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可以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陶冶心灵,累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见习实习。见习、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工作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高校课内外的教育活动有机联系、相互贯通、形成整体,是大学生告别学生角色,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桥梁。大学生阶段性地或在毕业前夕集中一段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可以提高其对专业的认识,加强专业学习兴趣,形成专业认同感;可以接触实务,提升实践能力,深化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可以增加工作经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在见习实习中,通过直接接触岗位,了解单位需要,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具体社会中,培养实践能力,缩短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社会工作人员的过渡时间,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5.假期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大规模地时间较为集中地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高校寒假一般一个月,暑假近两个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到城市、农村、偏远地区进行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大多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每逢寒暑假,都会广泛宣传,发动学生组织成多个实践团队,奔赴大江南北“,上山下乡”,开展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明宣讲、社会调研、关爱留守儿童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受教育、做贡献,可以增进大学生对国情的认知和对社会的感悟,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磨炼意志,汲取力量,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尝试创业。参加一定形式的创业实践,也是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及早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与校内外各部门、机构打交道,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无论创业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飞速提升。高校应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安排创业教育课程,及时向学生创业信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校园创业科技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业大赛、企业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理念,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立项,参与创业实践;学校要积极联合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以多种方式给创业学生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学校还可以聘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担任创业指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

二、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多样,而要使社会实践能够长期、有效、稳定地开展,实现常态化,就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多种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1.建立保障机制。第一,经费保障。经费是暑期“三下乡”、创业尝试等社会实践的基础条件。高校每年的预算都应当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同时,也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大力宣传社会实践,引起社会关注,让政府,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团体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以获得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师资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管理和指导。在主题选择、方案设计、技能培训、活动开展、成果整理等各个环节,指导老师承担着独特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给实践学生以精神的鼓励、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社会实践如期进行,收到预期效果。高校可采用“双导师”制,一方面培养、选派敬业精神强、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学生学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聘请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员担任学生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老师。第三,基地保障。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是社会实践得以稳定、持续开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当支持和鼓励院系、专业主动走出去,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团体、机构、企事业单位取得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类型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岗位。第四,法律保障。大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但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劳动双方地位不平等,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被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合法权益经常会受到损害。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劳动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给用人单位一种威慑力,约束用人单位的行为,减少用人单位侵权的可能性。高校要加强普法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经济援助,鼓励权益受侵害的学生通过法律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建立激励机制。要想使学生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必须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社会实践课,将社会实践课程化,并使其成为必修课;可将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到学生的评奖评优中,作为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的重要参考因素。高校应当逐步完善学生社会实践考评体系,对每个学生实践态度、内容、形式、实践报告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测评,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典型宣传。对学生激励的同时,也需要对指导老师进行考评和激励,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对指导老师的工作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在先进工作者评选、年度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中,对优秀指导老师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此外,政府还应当制定政策,对接收学生社会实践的用人单位给予各种形式的支持和补偿,激发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要注重宣传,让用人单位认识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社会的劳动就业问题做出贡献是自身的社会责任。

篇(6)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基本目的,帮助高职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确立正确的择业意向,让学生了解国情及就业形势,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看,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就业需要还不相适应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学选择了自主择业,但也有同学在择业过程中更看重待遇、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很多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参与竞争,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学生存在等待学校推荐或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友为自己联系工作等依赖思想;部分同学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职业期望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不少单位在人才需求上“高消费”,只要普通本科以上的学历,不管能力,不讲究实际岗位的要求,让很多学生担心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上高职有失落感,给高职毕业生求职造成了困难。

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是复杂的传统的就业意识与新的就业观念相碰撞,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难以适应高职大学生的求职需要。

(二)从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人们重理论、轻实践,把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二是很多企业面临转轨改制,下岗人员较多,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隐陛失业显性化,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四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就业形势的教育和指导。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信息来源分散,缺少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同时在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宣传的层面上,缺少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来看,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缺少实际指导及帮助的部门,缺乏专门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的人员。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还是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逐步使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方式就业。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能充分发挥高职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使高职毕业生的配置、流动更趋于合理,更有效率,更好地满足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毕业生的一些择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还不相适应。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高职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能办出高职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教育也必将陷入困境。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手抓毕业生就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高职大学生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大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部分高职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了解社会需要,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乏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不愿到基层一线去等等。上述诸多缺乏正确就业指导的片面认识都会导致择业的失败。由此可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

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改变就业指导只局限在高职大学生毕业前夕搞的做法,使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大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

(二)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学院应根据高职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校友作专题报告,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三)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

要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高职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报告会、模拟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对高职大学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

(四)开展就业方面的心理咨询

通过咨询,帮助高职大学生克服择业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正确地估计形势,面对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能沉着应变和处理,对就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和心理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

(五)组织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

访问学院可针对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某些糊涂观念和高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能收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六)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开展就业技能方面的训练。

(七)实施预就业制(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为体现高职特色,学院可实施将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基层一线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国情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期间实施工学交替方案就收到了良好效果。

(八)重视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篇(7)

1.1就业地点分布不均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工作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多毕业生都愿意到一线城市。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上述地区,建筑行业人才基本上不存在短缺的情况,而中西部地区,在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由于中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薪资待遇水平也不是很高,在加上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地点分布的集中,从整体上看不够均匀。

1.2就业面较窄,需求量较小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较深,专业性也比综合类专业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是比较对口的单位,例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建设行政管理单位和科研教育单位。重点本科院校或者硕士研究生,一般能够进入设计院等较好的单位工作,但是地方性的建筑大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知识,相较于重点大学,要差一些,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是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但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一线的施工现场,因此,虽然施工单位需要的人才较多,但是经常出现招不够人的情况。而毕业生希望就业的单位,如一些设计局、园林规划局等单位,其人才缺口非常小,并且由于是国家事业单位,建筑类专业毕业生,想要进入上述单位工作,还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总体上来看,地方性建筑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

1.3对就业期望值高

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受以前学长们的影响,认为建筑类仍然是热门专业,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种思想,再加上一些学校和成功校友的渲染,导致建筑类很多专业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偏高。同时动手能力较弱,缺少老建筑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4对就业单位挑剔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毕业生中,希望到党政机关就业的有4人,希望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有70人,希望到外资企业工作的有10人,希望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有15人。毕业生在求职时存在的问题,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希望可以进入到国有企业任职,百分之十的毕业生希望可以到外资企业任职,而只有百分之15毕业生希望到民营企业就职。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工作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优厚。这也是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国有企业的原因,但正是因为毕业生盲目追求国有企业,而忽略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企业,是造成依然没有签订工作的原因之一。

1.5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就业压力突出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较为特殊,决定了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在就业时受到招聘单位的挑剔。在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女生就业存在众多困难。

2地方建筑类大学就业对策建议

2.1大学生加强自生素质的修养

扎实专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筑类专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大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在学校时就得打下坚固的基础,要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建筑类专业更加强调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在学校老师领导的实践,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学会活学活用,在大学期间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创业能力。大学生在毕业时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由于从事建筑类工作的人员具有高流动性,对于建筑类毕业生而言,如果就业形势不乐观,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其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2.2增强教育机构的创新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高校应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市场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拓宽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使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各种综合技能,并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2.3加强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对已经成立的高校创新产业园区,政府要加强监管,规范相关的创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民营公司聘用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公安机关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工商和税务部门要精简审批手续,予以积极支持。同时鼓励毕业生到民营单位、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就业。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改善就业环境,切实保护大学生就业时的切身利益。政府出台措施平衡中小城市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才竞争环境。为鼓励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而创造有利条件,要切实关心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对到基层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他们到基层单位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切实维护女毕业生的合法权利,由于建筑类专业的工作特点,很多单位招聘员工时明确表示不招女生。这导致女生的就业难问题。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立法制止这种违法行为,保证广大女性同胞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该借助行政执法,遏制这种行为的蔓延。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