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质量安全监督论文

质量安全监督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安全监督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质量安全监督论文

篇(1)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质量;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各方面均有提升。但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和基础性工作。尽管在质量上稳中有升,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增多,引起了全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在建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仍旧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政府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着性质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以及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过于超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现象。

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方式上,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习惯于现场的检查、验收以及评定工作,这些监督工作原本是由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员应当做的工作,因此势必影响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深度和安全性能。在检查工作中,仅仅重视检查那几天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大部门不受检查的时间,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的编制原则过度的强调最后结果,淡化安全过程,政府仅规定结果要求。对于实施过程的工艺和参数,则由建筑企业自身规定控制。由于建筑公司的资金人才力量有限,在很多企业中关于过程的控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过程不严格导致结果不可能优秀。

另外,机制问题也是关键因素,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不明确,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既不在国家的执法机构部门,也不属中介单位,性质不明确影响了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

1.2 企业质量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最大化的追求利益,建筑施工的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工作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验收。在安全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社会监理单位的不断发展,但是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却在不断的后退,科室不断萎缩,人员不断流失,与当前重视安全管理的大局反差较大。

科室不断的萎缩,在原来的建设施工企业的内部,关于安全管理设有质量科、安全科等,但是现在这些科室都精简为工程管理部的一个岗位。

人员素质不断下降,人才不断流失,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员应当是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但是在很多建筑企业中,企业往往把那些内部安排不下的人员安置到安全管理部门,他们的专业素质根部无法适应安全管理工作。很多相关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往往由于建筑企业内关于安全管理岗位的待遇偏低,也不受重视,跳槽离职或者转入其他行业的较多。造城了专业人才的流失。

建筑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检查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由项目经理发放,因此,他们不可能违背项目经理的意志,难以实现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建筑企业过分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有时企业内部质量安全检查人员甚至站在监督、监理单位的对立面。为阻止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弱化,

1.3施工现场一线劳务队伍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操作工人、劳务队伍严重缺乏.培训,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技术能力、整体素质极其低下。随着建筑企业改制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层与劳务层两层分离,使建筑企业一线工人由原来的固定工转变为现在的临时工(农民工);建筑工人从原来具有l~8级技术的工人,转变为现在未经任何培训的散兵游勇,民工成为建筑工人的主力-培养技术工人摇篮的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已销声匿迹,民工对建筑工程的高风险认识不足,发生死亡事故的绝大多数是刚进工地不久的年青劳力。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的措施

2.1政府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政府在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为重点,严格执法。安全监督行为要积极参与各方面的质量行为,改变以往的现场实体质量监督;要监督现场有关两个保证体系健全与否,是否有效运行,功能是否持续改进。工程建设各方的责任落实是否到位和责任履行情况,当出现违反违规现象时应当对相关人员和组织予以处理和处罚。

加强诚信理念,利用市场信誉制定安全质量管理,建立诚信守信相关的档案信息,对市场定期公布,对于不遵守安全质量的单位要予以曝光,在新闻、网络上予以共识。将安全结果作为企业升级、年检和承接工程的标准和依据,全面的与企业的利于挂钩,通过市场这个杠杆来调解企业对安全质量的重视。

建立项目经理质量安全扣分制.超过分值,进行强制培训,降低项目经理资格等级,直至取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处罚企业时,同时处罚项目经理。

注重工程质量安全理论的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在招投标中,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单列,不进入竞标范围。关注科技创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保证质量与安全;组建行业协会,减少政府审批;不断修订、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企,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阻止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弱化,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颁发鬣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在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中明确各类资质等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置与人员要求。

2.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加强建筑工程劳务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及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协会、学校资源,建立建筑劳务培训教育基地,培训建筑工人基础知识、质量安全基本要求。

注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理论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确立长远发展日标,在招投标中,将安伞生产、文明施工费用单例,不进入竞标范围;关注科技创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保证质量、安全;组建行业协会,减少政府审批;不断修订、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结束语:总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忽视建筑工程中的任何一个小问题,将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必须事事处处保持高度警惕。

【参考文献】

1. 杨长安 创建项目监理站管理制度提升监理人员责任感[期刊论文]-建设监理20108(5)

2. 张艳芳 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及探索[期刊论文]-山西水利2008,24(4)

篇(2)

论文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住宅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从目前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1 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住宅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

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在住宅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有些住宅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甚至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知识一问三不知,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动手抓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事过之后依然故我。

1.2 安全监督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许多地区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虽已形成,但监督队伍的人员组成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对口,监督人员没有施工经验,专业技术素质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许多地区监督经费一直未得到解决,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造成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主动性差。监督机构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设备和仪器,监督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更无从谈什么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1.3 安全监督模式不适应生产形势发展的实际

目前多数地区的安监机构采取的是监督员分片跑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种方法在安全监督起步阶段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实施,这种替代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属于越位管理,也不利于促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向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方向发展。另外,监督人员疲于检查,工作难分主次,且由于监督人员少,有的施工项目进度很快,监督员仅在基础施工时检查过一次,第二轮检查未到工程已竣工,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难以分清。

1.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后

从总体来看,目前住宅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不是治本的方法,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事后型“的管理范畴。“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和采纳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

2 加强管理,确保住宅建筑安全的主要补正与构想

2.1 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期,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法规建设和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目前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还很少,许多工作的管理依据不足。如对违反建筑安全规范标准、施工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者的处理,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文可作依据。“违法必究”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受到影响。另外,许多工作与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责任难以划分,也影响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应尽快健全建筑安全法规,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执法依据更充分、更具体,责任更加明确,并通过法规约束建筑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2.2 提高领导者对住宅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3 改革和完善住宅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引导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去组织生产,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要重点体现在行政职能的发挥上。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从行业监督管理的总体上去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变微观检查为宏观监督。一是重点对企业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根据施工现场人机环境变化和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控监督;三是抓典型。好典型推广、坏典型曝光,促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安全生产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

2.4 推行住宅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认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现代的安全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OHSMS认证,首先可以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其次,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再次,可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企业管理论文,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都局限于大检查、标准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代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失。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落实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新进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基础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的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另外施工项目要经常性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进行教育培训,使之在施工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材料、机械相当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企业管理论文,在错综复杂的施工现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用人方面也要从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施工现场把机械、物料、及其他生产对象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存放条件进行控制,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用电、特种设备作业现场、水灾、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址地段、塔机作业、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爆破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化学品的使用储存与使用、机械伤害等。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政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4、监理单位安全监督是保障。监理单位作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较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要重要得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篇(4)

【关键词】山区公路 交通安全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交通运输网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日新月异。在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管理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各施工单位长期宣导和追求的目标,交通安全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合理的规划道路不仅仅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更体现了我国越来越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的决心,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交通安全的发生。

二.山区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山区公路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中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区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以及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视,山区的路况差再加上本身的技术等级低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些公路还伴有弯急、路侧险要等问题,无疑的给公路交通安全增加了相应的矛盾。

1.山区公路分布比较广,施工技术等级较低。

我国山区分布较广,总量较大,多坡陡弯急路侧险要的特点,再加上施工技术等级较低,给本身路况不好的山区就增加了很大的困扰,容易造成公路交通安全事故。

2.山区农村公路路侧环境较为复杂。

我国山区公路绝大部分路段为越岭线,因为大多数路线都是在深山里面布设的,靠着悬崖。地质条件差,经过山岭的路段较多,然而道路两边的地势甚为险要,再加上绕道走山区公路的车流量较多,组织相对混乱。

3.山区公路安全防护的配套设施不健全。

很多山区公路的铺设,由于资金、技术、人员、配套设施等等的因素,使道路交通安全没有办法落实,而有一些配套设施的山区,有时因为应付工作或者资金的问题,根本就达不到指示的效果,丧失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

4.提供的信息不全面。

由于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的配套设施极为不完善,在一些重要的路段本该提供给驾驶员重要的信息,而其配套设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的建筑在工程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基础上,要对道路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进行合理分析,并建立及时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为实现道路安全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效益最佳,要采取下列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关注着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加关注着党和人民政府在老百姓以及各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面对山区当前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各级领导及其政府机关,应认真落实各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将山区道路建设好,切实抓好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祖国和人民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道路交通网。

2.加强对山区公路建设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道路交通质量安全专业知识培训,通常采用典型事故、实例进行教育,并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分析、讨论、研究。制定学习奖惩制度或措施,并设立考核指标,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检测,来掌握山区公路建设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

3. 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施工单位的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并且要将宣传教育经常性的普及和贯穿到道路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教育方法,同时选择针对性的交底内容,以保证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在进行对山区道路建设人员的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其管理者进行教育,必要时要增加专业性较强的细分科目的学习。

4. 深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环境,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程质量,减少事故伤亡和损失。施工单位要将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时看重,要将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同步开展和同步进行。明确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人,制定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要点和完善编制工程项目的安全计划,建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逐步完善职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5.落实职责,规范化管理,切实履行交通安全监督员的职责。

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员,要带头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协助交警等执法人员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6.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的引导,努力提高广大山区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积极开展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识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人人做到不违法开车、不去坐违法车。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宣传手段,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7. 各乡镇和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切实提高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双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抓基层、打基础做起,从重事后查处向提前防范整改转变,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少事故、少伤亡、少损失”的目标,全力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是我国当前交通项目管理的重点,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培训课程,合理规划道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完善我国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山区群众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少飞 林志 陈建忠 邓欣 WANG Shaofei LIN Zhi CHEN Jianzhong DENG Xin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期刊论文] 《公路交通技术》 2009年6期

[2]朱汉容 唐伯明 刘唐志 朱珣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09年7期

[3]陈坤 王艳妮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公路与汽运》 ISTIC 2007年2期

[4]江洪涛 山区公路事故多发点防治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4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篇(5)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关生命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行业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前,各地对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实物监督为主,《条例》出台后,把过去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为主,变成了对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汪光焘部长指出,要变"实物监督为行为监督"。如何实现"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行业管理管得好就是要让企业真正负起责任。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建设各方行为主体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也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

一、突出重点、转变管理方式

我们建筑施工为什么事故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在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应付公司、公司应付主管部门,工人的教育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高发。作为管理部门就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现场提问等形式对工人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而不是单看项目的安全教育资料。在对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对照JGJ59—99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仅和项目交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部门成了“头痛医头”,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还是查机构、查人员、查资金、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控等。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经理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二、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强化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单位由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费用不到位,导致企业无安全经费;还有的建设单位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另外,现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就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三、突出监理管理作用,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的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却放任自流,自身不熟悉安全的标准规范,仅仅对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不行动也不向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四、抓现场管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核心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总结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转贴于

五、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教育体制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民工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民工学校,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要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效果,第一充分发挥企业民工工学校的作用,按班组为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对教育培训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职工学习登记卡。现场检查时我们就检查职工教育登记卡并现场抽职工提问,对持有教育卡而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的,对该职工受教育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六、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如何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真正为企业提供好中介服务工作,这也是安监机构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6)

关键词: 公路工程 质量监督

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出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严重的质量问题还会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公路工程的质量特别重要,加强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是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每一个质监人的职责。开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时,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1、全面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战线较长,材料设备品种较多等特点,如果监督人员只是一个月去一两次肯定是不够的。而难点就在于工程项目多,人员又较少的情况下,全面监督力度肯定就不够了。

1.2、质监机构由过去的技术监督,逐步走向行政执法的方向,而现在的监督模式有待创新,距离行政执法的要求还有距离。

1.3、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监督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仪器设备配备有待完善。虽然监督机构的技术人员、设备配备等都日趋完善,但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没有高素质的质量监督队伍,就很难建立和质量监督工作职能相适应的权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新技术和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中,而监督人员就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更多的新材料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中,而相应的工程质量的检测,就需要购买更加高效、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设备。

1.4、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良,参建单位履职不到位也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期和质量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新建工程的路基工程需要一定时间的自然沉降,施工单位只盲目追求工程进度,不考虑工人的实际技术水平和工程实际情况,容易忽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个别项目存在监理和检测单位履职不到位,监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未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管理,监理的抽检未按要求严格执行,忽视一些明显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导致项目的内业资料、实体质量管理混乱,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检测单位存在数据滞后甚至造假情况,施工资料不能及时完善,工序管理混乱。

1.5、廉政建设工作还需要长抓不懈。公路项目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廉洁意识,始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好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

2、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建议

2.1、加大监督力度。监督人员要抓好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个环节,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施工前,严格审查报监材料,确保符合相应要求才能开工。组织参建单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详细讲解施工要求、技术标准、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人员、设备、材料、质量和安全管理行为、施工程序,确保施工队伍的准备工作就序,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工艺的准确性。加大对重点工序、重点部位的监督旁站和监督检查,参与对所有分部工程的验收,对桥涵等大型结构物的每个工序都进行检查,在料场和桥梁部位及危险较大的部位安装监控。发生质量和安全的违规行为立即进行处理,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召开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通报各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各单位主要岗位负责人信用评价扣分情况。对于发出的《整改通知书》,要及时持续的关注整改效果,注意过程中的指导,保证落实到位。如果发现工程质量持续下降,监督人员应及时到工地现场进行提示和指导,尽力帮助改变这一现象。加强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检查,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桥梁、高边坡和码头等结构物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重大风险源辨识、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等安全措施,逐步把隐患排查和治理纳入施工过程管理,形成监管规定和督查标准。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形成制度标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法制化。

施工过程中,以保证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服务为目标,加强对监理机构及试验检测机构的行业管理。重点加强对工地试验室及受项目直接委托的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组织对试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单位,要求各责任单位认真整改,提高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杜绝数据造假行为,为交通建设质量提供保证。

公路项目完工后,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交(竣)工验收是公路工程通车前的最后一道监督管理关卡。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客观性、技术性与科学性,应该严格按照质量和安全监督程序,制订交竣工检测方案,通过外业检测、外观检查、内业资料审查等方式完成工程质量鉴定报告及监督工作报告,严格竣交工程序。依据检测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确保鉴定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豆腐渣”工程投入使用。

2.2、创新监督模式。推行“阳光执法”,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每个公路工程项目要配备两名及以上监督人员,必须取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证件,做到依法行政。类似《交工意见书》这种重要的监督文书要由单位负责人签发,保证执法文书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每年年初做好全年监督计划,针对全区交通工程项目量多面广的情况,农村公路主要是推行片区负责制,重点工程实行分项目落实监督负责人,各片区监督负责人对受监项目负责。依据各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工程薄弱环节、工程进度情况分别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督计划,包括详细的抽检计划,切实做到监督不留死角,认真按监督计划开展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

建设单位向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后,质量监督机构按照监督程序下发《质量监督通知书》,明确项目监督人员,监督依据、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监督检查计划。

《质量监督通知书》发出后15个工作日内,召开监督工作交底会议,主要包括:(1)项目监督人员及联系方式,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方式和检查工作计划。(2)监督检查的程序。(3)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质量和安全规范。(4)工程质量鉴定和验收的有关工作要求。

按照年度监督计划,结合各项目的特点,提高监督检查的频率,开展履约检查,包括项目参建各方是否符合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主要岗位人员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的机具是否齐备等,这些都是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的必要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特别是高填方高边坡、桥涵、大型挡墙、结构物回填、路面工程,严格要求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加大对原材料的抽检频率,严格要求监理旁站,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监管。落实措施,保证每季度对各个项目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综合督查,对重点项目增加质量和安全的专项检查和巡视检查,监督人员必须保证每周不少于二次的巡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质保体系的运作情况、施工工艺及实体工程质量,重点检查易发生质量安全隐患的部位及薄弱环节,特别要求对各项目的原材料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责令清理出场,对不规范的行为及产生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或监督意见书。对个别问题较多的的工地,采取加大抽检密度、派驻监督人员进驻现场等方式实行重点监管 。

要求监督人员不断完善公路巡查记录表格,内容涵盖建设程序检查、质量检查和安全检查各项目指标,要求操作方便、针对性强。按一路一档建立监督档案,包括各项目的设计标准、各工序的验收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检查记录及处理意见等,做到有据可查,也加大监督人员的责任心。

监督机构印发《工作日志》用于记录职工的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每个月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对发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均留下影像资料,并制作PPT进行展示,认真分析上月的质量安全生产形势,确定下个月的目标任务和关注重点,不断纠偏,达到质量和安全的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交通信用体系的积极作用,对信用差的单位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重点放在落后的、问题多的企业和项目上。把查处结果与施工、监理单位的业绩信誉挂起钩来,与招投标挂起钩来,促使交通从业单位形成认真履约的自觉行为,保证交通工程建设质量。

2.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质量监督知识和安全监管知识是统一的,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学安全也是抓质量,质量搞好了安全隐患也相对减少。质量监督人员应该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实践,加强自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组织监督机构内部培训,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和思想道德素质。以适应岗位要求。质量监督机构应增加仪器设备,完善质量监督手段。

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监督人员的考核,把各项目的质量情况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监督人员的绩效工资挂勾,做到定线定人定责。制定措施和办法,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现质量监督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交通质量和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4、在公路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要求公路施工单位建立起自身的监督检查体系,把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人,同时能够严格地执行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时,都能够向上追溯找到相关责任人,并根据事前的质量责任制度追究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罚。监督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路工程质量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各项工作是否按规章制度执行,检查施工单位的自检情况,检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监理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水平、改进监理作风、严格监理程序、加大监理力度,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履行监理职责。

质量监督机构采用PPT方式进行演示,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各参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学习公路施工技术、公路质量和安全监督及行政处罚、质量和安全隐患展示及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组织各参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负责人学习《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特别对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两个板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提高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意识。

2.5、始终把质量监督人员的廉洁自律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廉洁从政,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做事,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以身作则,不断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行使权力,严格进行自我监督,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质量监督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大胆工作,不怕得罪人,做到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对整改结果及时复查,要求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认真总结,落实措施,举一反三,杜绝以后类似问题再发生。

质量监督人员要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经常深入群众,了解项目的质量安全情况,了解群众对农村公路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为我区交通建设工程保驾护航;认真调查和总结农村公路的质量保证体制,树立敬业钻研、扎实工作的工作作风。

篇(7)

【关键词】机械设备;标准化;人机一体化;经营效益

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里,工程项目施工越来越依赖于大型专业化的机械设备,设备的运行状况成为决定工程项目的安全、进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可靠统计,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12%左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的重视。

一、实施项目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办法,规范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程序,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办法,对项目所需设备按照编制设备需求计划、进行资源的比选、供应商的评估评价、租赁合同的评审及设备进场的验收、过程控制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表格等;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维修保养进行统一规范化的记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建立人机一体化管理制度,实现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设备折旧率及维修成本的目的

近年来项目机械设备“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设备管理人员的青睐,人机一体化管理在项目上深得人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机一体化可以实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使设备的操作人员对所操作的设备的技术状况、设备性能、故障高发点等了如指掌,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降低设备故障的排除时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形象。随着人机一体化的开展,项目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印象越来越好,设备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保障了现场施工进度,为项目增加了效益,项目上越来越倾向使用企业内部的设备,从而也避免了效益的外流。

实施的人机一体化管理,不只是单纯的把操作人员及个别的技术人员安排在现场,为了能更好的实现人机合一,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状况,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还需从完善管理体制、拓宽外衍服务、搜集整理历史资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① 加强人员的考核机制,达到人、机效益成比例兑现。对他们实行设备个人承包责任制,在预交风险抵押金的同时,把设备完好、材料消耗、维修费用定额、机械故障发生率等内容与设备承包人员的工资、奖金、年终先进评比相挂钩,月考核、季兑现、年度评比,经济责任追究,增强设备操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② 对设备的安装、拆除同样实施人机一体化模式。实行谁安装谁拆除制度,从出库到安装、从拆除到入库、再到入库后的检修和库存维护等实行全程包保制度,把设备零配件的缺失情况、结构件的破坏情况、拆装运输的成本、设备维护情况等与拆装人员的工资、奖金、年终先进评比相联系,确保设备周转的完好性。

③ 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建立健全设备的履历信息,详细记录设备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的状况、故障原因及分析、处理方法;记录安拆过程中发现的结构损失及缺陷;记录入库维保期间的状况及检修过程中发现的新的隐蔽故障等。是操作人员再次使用之前对设备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三、重点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工程效益的意外流失

1、加强安全监督。对于特种设备,项目部应选择具有相应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施工,设备安装前,由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向设备使用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装告知登记;项目部应对特种设备安装施工单位的安装方案组织评审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通过评审并批准后方可实施,保证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一般的特种设备安装后,由项目部组织按特种设备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试验工作,特种设备完成试验后,应及时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全检验合格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设备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制订整改措施,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定人、定时、定标准,整改到位后方能继续作业。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用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司机、指挥作业人员、起重司索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维修保养制度等,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奖罚分明。

3、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交底工作。大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之前,项目部应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相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培训,做到培训上岗,培训工作应建立相应记录并存档;大型、特种设备在进行安装、拆卸、试验等重要工作前,要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作业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确保作业安全。

4、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工作,要正确使用油水,保证机构和部件正常状态,保持设备整洁。要对设备经常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项目部要配备相关工种的机械维修人员,如机钳工、电工、液压修理工等,负责现场设备的一般性修理工作。设备保养和修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弃物,作业人员要及时清理回收,保证设备清洁,并确保其对环境影响达标。

四、立足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控制机械设备使用成本

1、控制设备消耗:要及时收集和统计设备的能源和材料消耗量,定期检测消耗情况,如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在施工中要合理、安全地使用设备,精心维护设备,使其技术状况良好、能耗少、排放低、工效高。

2、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按照规定的前提下,要采取措施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设备在工地的停机时间。

3、机械设备部门应定期对设备使用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运行成本分析,对照设备需求计划和成本预算,对设备使用合理性、利用率、修理费用、能源消耗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要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纠偏,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费用。

设备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工程项目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