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2: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核心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培育;保持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1.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2)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3)高风险性。开发高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4)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2.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3.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2)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5.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
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1.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2.克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术创新的核心刚性:(1)建立同质价值观与异质价值观和谐共处的企业文化。一元的价值观非常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同质价值观把异质价值观拒于企业之外,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最终形成刚性。因此,首先企业应克服人力资产的固定的心智模式,允许并且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其次,企业应正视组织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全员参与,使得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在企业内部和谐共处。第三,鼓励一种创新、容忍企业与员工犯错误的文化。要鼓励创新,必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特别是要允许下属员工犯错误。(2)促进企业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企业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新知识,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建立优良的组织文化。因此,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积极创建柔性化组织,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柔性化组织,才能使企业更加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预防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产生。(4)大力发展企业技术战略联盟。由于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无法克服其技术创新核心刚性。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技术战略联盟来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外部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3.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丧失的常见原因是核心技术的流失。防止核心技术流失的方法是实行分类分级管控。一是对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一级管控,知晓和掌握的范围愈小愈好。二是建立健全核心要素的内控机制,不可让一人或一个部门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核心技术;三是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书》和《保密协议》,明确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或泄密。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HamelGary.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2.科技部编.中国高科技产业界定方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胡学刚.高科技企业界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4):27-29.
论文(设计)题目:
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
系
别:
年
级:
专业(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人才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的21世纪,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管理和运营中,由于各种原因,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诸多学着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下面,笔者将就这些研究做一回顾,期望有关意见能为企业避免人才流失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危害
人才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国外学者Xx(2010)认为人才流失将会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减弱。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人才流失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他指出企业一旦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将会直接危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Xx(2008)在他的硕士学xx号码论文写作位论文中,指出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流失是仅次于财务危机最大的企业危机。企业人才流失如果变得严重,不仅会直接危及企业的人才队伍,更是破坏了企业的发展能力。xx(2004)在分析了密歇根州6家农场后,对人才流失现象也做出了很好的说明。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人才流失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减弱、生产效率下降,并最终体现到企业竞争力的减退。
关于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危害,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x(2010)在对一家公司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人才流失是企业最大的危害,一旦出现人才流失情况,直接损失的是企业的财富和未来发展的能力,而后者对于企业而言,是最致命的损失。赵欣(2011)在对XX企业人才流失进行研究后,则指出该企业近些年来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核心技术的丧失。人才流失后,尤其是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转投竞争对手公司后,虽然
有各种保密协议的约束,但是由于这些人才在本企业的工作实际,将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自己核心技术的外泄,只是比起那种故意泄露核心技术的损失要小得多。其次,人才队伍的不稳定,而且还将会加大企业成本,比如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适应时间等等。第三,对企未来市场布局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关键产品的人才流失。
二、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流失,从根本上讲是企业没有给予人才合适的智力发挥空间以及充分满足人才的精神需要。xx(2010)在对我国家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就指出目前很多家族企业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存在用待遇代替精神关怀的问题,过分强调待遇而忽视人才的精神满足,结果导致很多人才对企业难以形成忠诚度,最终选择了离开。
xx(2009)则认为我国很多企业之所以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给人才所提供的环境空间太为有限。他以我国民营企业为例,指出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并不好,这就导致人才从自身发展的角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度出发,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跳槽等现象较为频繁。
xx(2008)则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并不能给人才一个预期的未来,导致人才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因此人才不愿意为企业工作,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现象在很多企业较为突出。
xx(2008)在对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这样几
个:首先,企业不能给人才极大的精神满足;其次,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合适的智力发挥空间。再次,人才的自由流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原因中,xx认为企业没有建立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顾秀君(2008)与xx的观念相差不大。在肯定xx观点的同时,她还认为企业人才流失还在于不同企业对人才存有竞争。就企业发展而言,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不同企业之间势必会发生对人才的争夺战。在考察了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后,她指出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是目前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基础。
三、避免人才流失的对策
针对人才流失现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刘军勇在他于2011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认为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重视人才的精神诉求和满足。第二,改善工作环境,注重待遇。第三,增强人性关怀。第四,要强化对人才的职业培养,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前景。
xx(2010)则认为在现代自由开放的环境下,人才流失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企业要留住人才,唯有做好自己的内功。他认为企业可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以通过这样几个对策避免人才的流失。首先,企业自身必须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对于人才而言,没有人愿意呆在一家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但是企业一旦拥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显然人才的流失要少得多。其次,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包括合理的待遇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环境改善。再次,要重视人才的精神诉求,满足人才的精神需要。
xx(2009)则提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最关键的是企业必须强化自己的内功建设,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唯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
王艳萍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角度出发,认为目前很多企业人才流失在于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得到建立。针对这个问题,她提出企业必须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通过完善的制度,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挽留住人才。
xx(2010)则认为企业要避免人才的流失,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即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不断成长,这样可以有效减低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损害。
xx(2010)在对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企业要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必须系统的考虑影响人才流失的各个因素,要以促进人才忠诚度建设为核心,以满足人才需要为内容,改善不符合现代人才管理的各项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的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为企业服务。
四、有关评述和未来研究设想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人才流失问题有了一个较好的认识。人才流失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化人才队伍的稳定。学者们关于如何维护人才队伍稳定,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但是纵观目前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缺乏针对微观的具体的企业进行研究。为此,在未来有必要强化具体企业的研究,以进一步丰富本研究的有关内容。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 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加紧实行全球技术研发战略,本文先浅述了研发全球化的效应,而后论述了研发全球化对我国创新体系的要求。因为关于研发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不只是狭隘的学术之争,就培养竞争力和保持经济增长而言,对政策的制定者和企业家有关键意义。
一、跨国研发全球化的效应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局面对于世界科技和世界经济的未来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这种合作趋势并没有消除国际竞争,但确实是在加强国际之间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联系。这反过来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形式和特征又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增长前景。对于研发全球化的效应,我们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这里以我国技术创新为例,说明研发全球化的效应。
(一)积极影响
1.对于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 投资 巨资的r&d中心以及当地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合作具有溢出效应。主要表现有,可以推动当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国外企业的科技合作;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运作模式, 管理 模式也会对当地科研机构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人员的流动等途径,也会产生大量的管理技术的交流;可以推动当地高科技产业聚集区的形成,等等。
从我国看来,我国r&d投资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小。不仅如此,在总额来看,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全部的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人可以弥补我国研发投入,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在r&d经验方面,国际性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完善的r&d网络,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再者其r&d管理经验、组织原则与经营理念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
临严峻的挑战。
例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我国许多企业以及行业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的 电子 信息产品,如彩电, 计算机 ,dvd和手机中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多数不在我国企业手中。在dvd57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的只有9项,还都是非核心技术。 医 药 行业,一些医药厂家生产的生物医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世界各国又因为生物制药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都加大对生物制药的保护力度,缺乏自主只是产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
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 环境 因素及创新能力方面。开创基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决定小企业创新的重点更多放在技术突破和填补技术空白上。同样,民营科技企业也不可忽视,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 指导 和服务。建立面对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制度,理顺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关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写作在某一程度上提升论文学术价值和质量水平,所以参考文献在论文的写作当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写好论文还参考文献那么我们写出了的论文才更有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钮心忻,杨义先.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6-20.
[2]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22.
[3]潘涛,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的核心技术[J].通信技术,2002.
[4]赖玉强,王甲琛.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
[5]朱东照,罗建迪,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06-228.
[6]张书强,朱守中,金永杰.基于3G通信的软件无线电应用研究.测试测量技术,2008(9).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熊卿青,邓媛姬.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
[2]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8)
[32]纪越峰等,现代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蒋同泽著.现代移动通信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5]百度及谷歌网站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哲.张正江.尹长川.乐光新B3G技术演进与发展趋势电信工程与技术标准化2008,12
[2]孙常清.王琪琳.张佳麓B3G技术发展浅析电信科学2007,23(7)
[3]万屹.李扬B3G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电信网技术2006,1
[4]林辉B3G研究与标准化进展电信科学2007,23(9)
[5]张汉毅.粟欣B3G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08,6
论文摘要: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公钥密码在信息安全中担负起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重要角色,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本文介绍了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功能、原理和实现条件,并实现了基于RSA的数字签名算法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资源共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众多领域上实现了网上信息传输、无纸化办公。因此,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日趋受到网络设计者和网络用户的重视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障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安全性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
1.数字签名
1.1数字签名技术的功能
数字签名必须满足三个性质
(1)接受者能够核实并确认发送者对信息的签名,但不能伪造签名
(2)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和抵赖对信息的签名。
(3)当双方关于签名的真伪发生争执时,能找到一个公证方做出仲裁,但公证方不能伪造这一过程
常用的数字签名技术有RSA签名体制、Robin签名体制、E1Gamal签名体制及在其基础之上产生的数字签名规范DSS签名体制。
1.2数字签名技术的原理
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以对签名后的文件再进行加密。假如发送方A要给接收方B发送消息M,那么我们可以把发送和接收M的过程简单描述如下:
(1)发送方A先要将传送的消息M使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加密算法E(al)进行签名,得V=E(al(M))其中,A的私有加密密钥为al;
(2)发送方A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消息加密以后,再用接收方B的公开密钥算法Ebl对签名后的消息V进行加密,得C=E(b l (V))。其中,B的公开加密密钥为6l.
(3)最后,发送方A将加密后的签名消息C传送给接收方B
(4)接收方B收到加密的消息C后,先用自己的私有密钥算法D(62)对C进行解密,得V=D(h2挥))其中,B的私有解密密钥为62(5)然后接收方再用发送方A的公开密钥算法D(a2)对解密后的消息V再进行解密,得M=D(a2(V))。其中,,A的公开解密密钥为a2=这就是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果第三方想冒充A向B发送消息,因为他不知道.a的密钥,就无法做出A对消息的签名如果A想否认曾经发送消息给B.因为只有A的公钥才能解开A对消息的签名,.a也无法否认其对消息的签名数字签名的过程图l如下:
2. RSA算法
2.1 RSA算法的原理
RSA算法是第一个成熟的、迄今为止理论上最成功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该算法由美国的Rivest,Shamir,Adle~三人于1978年提出。它的安全性基于数论中的Enle:定理和计算复杂性理论中的下述论断:求两个大素数的乘积是容易计算的,但要分解两个大素数的乘积,求出它们的素因子则是非常困难的.它属于NP一完全类
2.2 RSA算法
密钥的产生
①计算n用户秘密地选择两个大素数F和9,计算出n=p*q, n称为RSA算法的模数明文必须能够用小于n的数来表示实际上n是几百比特长的数
②计算 (n)用户再计算出n的欧拉函数(n)二(P-1)*(q-1),(n)定义为不超过n并与n互素的数的个数③选择。。用户从[(0, (n)一1〕中选择一个与}(n)互素的数B做为公开的加密指数
4计算d。用户计算出满足下式的d : ed = 1 mal (n)(a与h模n同余.记为a二h mnd n)做为解密指数。
⑤得出所需要的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公开密钥(加密密钥):PK={e,n} ;
秘密密钥(解密密钥);SK=(d,n}
加密和解密过程如下:
设消息为数M(M<n)
设C=(Md)mod n,就得到了加密后的消息C;
设M=(Ce)mod n,就得到了解密后的消息M。其中,上面的d和e可以互换
由于RSA算法具有以下特点:加密密钥(即公开密钥)PK是公开信息,而解密密钥(即秘密密钥))SK是需要保密的。加密算法E和解密算法D也都是公开的。虽然秘密密钥SK是由公开密钥PK决定的,但却不能根据PK计算出SK。它们满足条件:①加密密钥PK对明文M加密后,再用解密密钥SK解密,即可恢复出明文,或写为:Dsk(Esk(M))= M②加密密钥不能用来解密,即((D娜e,c}M)) } M③在计算机上可以容易地产生成对的PK和SK}④从已知的PK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SK⑤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E}(M)(Es}(M)(M))=M所以能够防止身份的伪造、冒充,以及对信息的篡改。
3. RSA用于数字签名系统的实现
RSA竿名讨程如下图2所示:
关键词:竞赛与训练;乒乓球;乒乓球竞技5要素;核心技术;运动技能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3-0115-05
On the results of remodeling of core techniques of
WANG Li-qin and ZHANG Yi-ning
XIONG Zhi-chao
(Peace and Happiness Association,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Hongkong,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when WANG Li-qin and ZHANG Yi-ning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s were preparing for Beijing Olympic Games 2008, their core techniques were remodeled coincidentally. After WANG’s backhand technique was remodeled, his forehand advantage was weakened, which hence weakened his aces for wining; After ZHNAG changed to the new approach of preemptive strikes, she always failed to take good control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three strokes and follow-up strokes. Consequentially, they all fell into a dilemma in which things went contrary to wishes. By analyzing the WANG and ZHANG cases, the author tried to probe into the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and sports psychology, suspected that their core techniques failed to exert their normal performance ultimately as a result of negative sports skill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technical remodeling. The failure for the results of remodeling of core techniques of WANG Li-qin and ZHANG Yi-ning to turn out as wished indicates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rry out core technique remodeling on top players, should be profoundly retrospected by us.
Key words: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table tennis;5 key elements in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core technique;negative sports skill transformation
乒乓球被公认为我国的国球;中国乒乓球队被誉为梦之队。为保持这种荣誉和长盛不衰,在备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乒乓球队两位主力队员王励勤、张怡宁进行了技术改造,意图在奥运会上再创佳绩。笔者试图从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他们技术改造成败的原因进行探讨,冀求得到一些启示。
1乒乓球竞技5要素与运动员的技术特长
乒乓球运动员在相互制约和反制约中所击出的每一板球的质量,由它在空间的运行状态和时空特征所决定。从运动学(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一板球的时空特征可归结为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5个方面来描述。这5个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量化的[1]32。因此,可以利用这5个方面来描述每一板球的技术水平或质量高低,即用它来分析每一板球的速度是否够快、力量是否够大、旋转是否够强、弧线是否够低、落点是否够刁。也就是说,控制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的能力和水平,就是乒乓球技术水平优劣的标志。于是,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这5个方面就成了乒乓球竞技的技术要素,称为乒乓球竞技5要素,作为客观上判断一板球技术水平或质量高低的依据。
对运动员而言,5个要素都突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李晓东教练有一个观点:“你不可能各项技术都天下第一。”但这5方面必然会有几方面更为优秀,更加突出,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或特长技术,笔者称之为乒乓球运动员的“核心技术”;而相对于某位运动员而言,稍弱的几个要素便可称为“非核心技术”或一般技术。例如王励勤速度、力量、旋转能力突出,弧线不错,只有落点意识稍弱,大致可以把前3项或前4项看作是核心技术,后2项或后1项看作是“非核心技术”;又例如张怡宁的旋转、弧线、落点能力突出,速度不错,力量稍显不足,大致可以把前3项或前4项看作是核心技术,后2项或后1项看作是“非核心技术”。
顺便说明,所谓“非核心技术”,只是自己与自己比较而言该项技术稍逊一些,但相对别人而言,可能还是强项。应该强调一点,“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是特长与一般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差距不宜太大。差距肯定会有,只要不形成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而应是突出与稍逊的关系,或者是第1与第2的关系。对一名运动员来讲,竞技5要素中那怕只有1项是“特短”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因为“特短”就意味着“死穴”,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而言,一名优秀运动员,5要素中至少要有3至4项要素特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会将乒乓球竞技5要素融合到长期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个性特征(包括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神经类型、个性气质及心理素质等)以及教练员的水平、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使运动员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独特打法、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绝对不会千人一面。例如王励勤是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以先发制人的打法,控制速度、力量、旋转能力突出的技术特长,以及以转、快、准、狠、变而以转、狠为主的技术风格;张怡宁是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以后发制人打法,控制旋转、弧线、落点能力突出的技术特长,以及以转、稳、准、攻、变而以稳健为主的技术风格。
在乒乓球练习和竞技过程中,不管什么打法,采用什么战术,一来一往都包含着每一板球的质量和水平,都离不开竞技5要素。所以,作为竞技5要素的乒乓球技术,是一切打法和战术的基础,是基本功。也就是说打法和战术离不开技术,离不开每一板球的质量和水平。但是运动员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适合自己的打法与灵活多样和娴熟的战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特长。所以,打法、战术和技术是乒乓球竞技的一个整体技术。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漫长的训练和频繁的比赛中,技战术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独特打法、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是宝贵的财富,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统称为乒乓球运动员的“核心技战术”。从战术、技术是乒乓球竞技的整体技术角度来看,“核心技战术”也可称为“广义的核心技术”。其实任何一场比赛要取得胜利,都离不开过硬的技术和战术,因此,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核心技战术”或“广义的核心技术”。为了方便,下文将不再区分“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战术”而统称为“核心技术”。
本文研究竞技5要素的目的,主要是要导出“核心技术”和“非核心技术”的概念,导出“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这两者看成是广义的话,那么就可以引申出许许多多狭义的训练方面的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例如手法与步法、正手与反手、暴发力与两面摆速、训练与比赛等等,及各种不同打法方面的关系,例如对付右撇子或左撇子打法、对付先发制人或后发制人(含削球)打法、对付常规或特异(长胶、生胶、防弧)打法。还有在比赛中打法凶与稳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所有的运动员,乃至国家队主力都逃不过以上的各种关系。如张怡宁这样优秀的运动员也有不适应香港姜华(反手生胶)的时候;还有王励勤也有输给削球手(韩国的朱世赫)的个案,等等。所以,教练员在培训高水平的运动员时就要以上述两者作为依据来指导和训练运动员。
2王励勤技术改造的案例分析
曾几何时,王励勤横扫各路精英,雄霸乒坛一方多年,他的正手杀伤力无坚不摧、令人生畏而被行内称为“王大力”。可是他自从2007年勇夺不莱梅第49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第3次荣获此项冠军)后,在“老冤家”马琳、中生代王皓及新生代马龙等超一流高手激烈竞争下,尤其是王皓正、反手技术均衡的打法使王励勤倍感压力。他感觉自己的反手技术处于下风,有了“技术打法落后”之虞,从而进行技术改造,结果事与愿违,导致技术水平下滑,从颠峰状态不可思议地跌入低谷,比赛成绩每况愈下,连续33个月冠军荒后再度低迷,世界排名已从第1跌落至第9,面临着尴尬和无奈的困境。
之所以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质疑他是否对“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之间关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技术改造过程产生技能负迁移而干扰了整体核心技术所致。本来他的问题是落点意识稍弱,只要抓一下衔接技术,尤其是正手与反手之间的衔接便可。可是他却认为自己的正手与反手之间的差距较大(反手弱)。据王励勤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在进行一些打法上的调整,主要目的是改变此前过于依靠正手进攻的打法,加强自己的反手,使正反手能力进一步均衡[2]。李晓东教练则认为:王励勤正手优于任何人,反手对任何人都不下风。其实相对王皓、马龙等超一流高手而言,他的打法确实不如后者先进(正、反手技术均衡)。这是历史造成的,时代不同,决定了技术打法也不尽相同。在王励勤成长的年代,中国的横板训练模式受直板的训练模式影响,正手与反手之间的能力是以正手为主,反手为辅,两者是第1与第2的关系;反手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而是以防及配合正手得分为目的的打法。所以王励勤中国式横板正手是核心技术,反手是非核心技术。
然而遗憾的是,王励勤意图改变原有打法,即放弃反手以防守和配合正手强攻为目的的打法(中国式横板打法),希望练成反手以反拉、反冲作为进攻的手段,成为正反手技术均衡的新打法。由于反手位的来球用防或攻是两种不同的神经联系,即反手的防与反拉、反冲的动作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类的两种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即达到完全系统化的条件反射),容易产生运动技能负迁移,使王励勤感到很不容易掌握。搜狐体育有评论认为,王励勤在过去的一年一直在训练反手位的反拉和反冲,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他侧身回球杀伤力有所下降的同时丢掉了自己正手的特长,这也让他失去了一个杀手锏[3]。
细究起来,这种技术改造存在3个问题。
其一,原技术会干扰新技术的学习。即过去掌握的技能(反手防守,配合正手进攻)对于新技能(反手反拉、反冲)具有消极的影响,妨碍新技能的形成。这种现象称之为“技能负迁移”,也称为“运动技能的干扰”[4]。这种运动技能负迁移使学习新技能加大了难度,导致不易掌握新技能。这就是习惯势力所起的干扰作用。当然,可以多加练习来克服这种负迁移。
其二,反过来,新技能的强化结果又会淡化原技能。即新技能相应的新的神经联系通过锻练得到加强后,原技能相应的神经联系则会逐渐减弱从而淡化原技能。这是逆向负迁移现象。用运动生理学学说来解释,“某一中枢受到剌激时,其兴奋水平提高,叫“优势兴奋灶”,它能综合由其它中枢扩散而来的兴奋,而邻近中枢抑制,此谓优势现象。“优势兴奋灶”出现后,其它中枢虽受剌激,但不出现原有之反应,而是“优势兴奋灶”加强[1]61。这就是导致王励勤的新技能(反手反拉、反冲技术)反过来弱化了原技能(反手防守,配合正手进攻)的原因。
其三,新技能与原技能之间的竞争。在技术改造过程的某一阶段中,新、原技能同时并存,即反手防守与反拉、反冲的两种不同神经联系同时存在,相互竞争,不存在孰强孰弱的阶段。这时反手来球如何招架,是防还是反拉、反冲?那间要极速判断作出反应,往往就会乱套。一般说来,在此阶段中,在比赛中压力不是很大时,反手来球会采用新技能,但在压力很大时(例如关键球),旧的习惯往往会占优势,采用原技能(反手防守)。这样一来,时而又反手防守,时而又反手反拉、反冲,全乱了套。不仅如此,由于上述第二点所述,反手反拉、反冲淡化了反手防守技术,影响了正反手配合的默契,妨碍了正、反手攻防转换体系,导致正手攻球力度削弱,即核心技术不能正常发挥,从而破坏了正反手整体核心技术。
可见,王励勤的反手技术改造还未够成熟,反而削弱了自己的正手特长,也就削弱了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3张怡宁技术改造的案例分析
自郭跃2003年出道,张怡宁打郭跃就比较费劲,但还不至于输给她。从2006年初的直通“不莱梅”开始,郭跃的技术威力大涨,张怡宁几乎逢郭必败。面对技术打法男性化的郭跃等新秀的强势冲击,横板两面反胶、一直以防守、相持见长的张怡宁也感觉自己的技术处于下风,同样有了“技术打法落后”之虞。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本来就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张怡宁却认为自己的弱点是速度、力量稍显不足就要改进自己的打法,力图增强前3板的速度、力量,更多地在前3板运用主动上手搏杀的先发制人战术,希望打得更加积极主动,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相持球克敌制胜的局面。但现实并不如人所愿,已经打了近20年球的老队员,早已经形成了后发制人的动力定型,要改变习惯成自然的技术风格谈何容易。2007年上半年张怡宁几乎是在屡战屡败中走过来的。她自己也曾经说:“在训练中运用新技术之后,前3板增加了速度和提高了上手能力,但是实战中运用并不习惯,而且前3板和相持球的衔接上,总是掌握不好。”[5]先发制人新打法的采用,必须建立新的动力定型。由于来球用防或攻是两个不相同的神经联系,动作结构关系不同,属于不同类的两种动力定型,因此容易产生运动技能负迁移,无疑会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这就是为什么张怡宁感到很难掌握新技术的原因。
幸亏张怡宁经过一年多的低迷悟出了“新技术”带给她的只是困境,鱼(新技术风格)与熊掌(原来的打法风格)不可兼得,放弃了技术改造。如果说2007年改造技术的张怡宁体验到的是“进退维谷”的话,那么2008年的体会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5]2008年世乒赛上,张怡宁果然让人眼前一亮:令人信服地战胜金美英、林菱、李佳薇、冯天薇等,并在奥运会上蝉联女团、女单双料冠军。
张怡宁“回头是岸”充分证明,以后发克制先发、以防守克制搏杀,以过人的相持能力照样可以拖垮任何对手。后发制人与先发制人只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打法,各有千秋。意图将自己称霸乒坛多年的后发制人改造为先发制人似乎不是明智之举。
4几点启示
1)在进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运动技能负迁移效应及评估结果的得失。
一般说来,如果新技能与原技能是属于同类动力定型的改造,运动技能负迁移影响就会较轻,技术改造的成功机会就较大,费时也较短。
历史上我国顶尖乒乓球运动员有过两次较重大的核心技术改造成功的范例。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传统打法近台快攻落后了,郄恩庭在其正胶小弧圈(假弧圈)打法的基础上改用反胶真弧圈打法后,在旋转性能上比原来优胜了。技术改造的成功使大郗在一年后夺得第32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大郗的技术改造不仅是器材改变了,更重要的是改了技术打法。但是,从正胶小弧圈打法改变为反胶真弧圈打法,不属相左的打法,两种技能的神经联系大致相同,新旧两种动力定型属同类动力定型,故较少产生负迁移,有时甚至还是正迁移(有利于新技能的动力定型的形成)。
另一次技术改造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直板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反手较弱,因此整体技术再次落后了。在危急关头,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和研究员吴焕群研究并写出了《直板反手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论文,从此在后任总教练蔡振华和主管教练尹霄的精心指导下,直板横打技术横空出世,由刘国梁率先在1992年中国公开赛(松下杯)上使用,一举成名。这条路子一打通,结果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直板选手,如马琳、王皓。由于王皓从小就以“直板横打”训练出来的,没有学过推挡技术,所以就不存在技能负迁移的问题。而马琳是半路出家的,原来正面反胶,反面长胶,是弧圈结合快攻左推右攻打法。吴敬平教练为马琳设计的“直板横打”模式取代了左推右攻后,马琳如鱼得水,一下子就活了。由于马琳没有传统的反手正面攻技术,这样就不存在技能负迁移的问题。
相反地,正如上文分析那样,王励勤反手的防与反拉、反冲的动作结构不同;而张怡宁先发制人新打法的采用与后发制人的原打法两者的动作结构也不同,均属于不同类的两种动力定型。属于不同类动力定型的技术改造,则运动技能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大,掌握新技能的难度就大,费时也多。所以笔者认为,对顶尖乒乓球国手,只有在存亡危急之际,万不得已才可考虑进行改造,切忌轻易进行核心技术改造。
顶尖国手通过十几甚至20多年长期的艰苦磨练,经历了无数的国际大赛,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独特打法,技战术已经十分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个个技压群雄,独占鳌头,奖牌无数,威名远播。这些顶尖高手,技术动作的神经联系已经根深带固,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整体动力定型,要改变习惯成自然的技术风格,谈何容易!综观中国乒坛50几年发展史,“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乃至中国已有的80多位世界冠军(比较重大的国际赛事,已发展到145.5个世界冠军),从开始确定某种打法从事训练,到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都没有太大的改变”[1]39。瑞典的瓦尔得内尔保持原有的技术打法屡次创造乒坛奇迹又提供了一个范例,这里面自有科学的道理。王励勤、张怡宁技术改造结果未能如愿,表明顶尖运动员进行技术改造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王励勤在奥运会前不改造技术打法,而是保持他原有的技术风格至奥运会,我想他很有可能再创佳绩。张怡宁回归后蝉联奥运女团和女单冠军,值得我们深思!
诚然,在危急存亡关头,技术改造将不得已而为之,那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迎风险、顶风浪,尽快掌握新技术,以求压倒对手,为国争光,正像郗恩庭、刘国梁成功进行技术改造那样。
2)进行技术改造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条件。
其一,完全建立新技能的动力定型。这是技术方面的必备条件。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讲,“每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一个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而且新的技能的神经联系要超过旧的技能需时漫长且困难”[6]。因此,要充分认识运动技能负迁移对技术改造的干扰效应及掌握新技术的难度。必须要有坚韧的毅力和通过艰苦漫长的训练,使新技能的动力定型完全建立,即新技能的熟练程度要远远超过原技能,达到收放自如、炉火纯青的境界,做到球一到来,自然而然地第一反应就是新技能动作,完全摆脱原技能负迁移的干扰,从而形成自己的新的核心技术。
技术改造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A.初始阶段,学习新技能,但受技能负迁移干扰多;B.基本掌握新技能阶段,仍受技能负迁移干扰;C.熟练阶段,基本不受技能负迁移干扰,但关键球或紧张状态时可能还会受干扰;D.成熟阶段,新技能熟练程度远超原技能,不受负迁移干扰,达到收放自如,习惯成自然,新技能动力定型完全建立。“新技能的动力定型一旦达到了自动化程度,就标志着他的运动技能已经形成”[1]83。这时大功告成,完成技术改造,形成新的克敌制胜的核心技术。在A与B阶段不适宜参加重要比赛,C阶段还可能会输球,D.阶段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二,能够承受时间的煎熬和比赛输球的风险和压力。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必备条件。
进行核心技术改造的已成名国手,一般都已20多岁甚至30多岁,都有黄金时段苦短之感。在漫长的改造周期中,新技能尚未练到熟练程度之前(前述A和B阶段)是不适宜参加重要比赛的,因为在这阶段中,旧技能的负迁移干扰还比较大,在来球时,究竟采用什么技术往往犹豫不决,在瞬间出现两难的抉择。这就是“夹生饭”的尴尬,输球是必然的。即使到了熟练阶段(C阶段),在大赛的紧要关头,旧技能负迁移还可能会干扰新技能,也还可能会输球。
因此,对顶着世界冠军头衔进行核心技术改造的顶尖国手而言,在新技术尚未达到成熟之前,一要等得起,二要输得起,这种风险和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滋味?承受的压力是多么沉重啊!在各种大赛接踵而至的当今更显得无奈。他们将面临时间苦短,输不起球,经不起起伏和折腾的困境。总而言之,在技术改造尚未达到火候之前,运动员将遭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对技术改造者心理素质的一场考验。因此,运动员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刻苦磨练,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攻克难关,到达彼岸。
3)年轻新生代优秀运动员更适合进行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
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纵观中国和世界乒乓球发展史,就是乒乓球技术改造特别是技术创新史。例如中国的直板近台快攻技术,日本的弧圈球技术,欧洲的弧圈结合快攻技术,中国的直板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直板横打技术等等,都在各个时期推动了世界乒乓球竞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掌握了创新技术的优秀乒乓球选手,往往称霸世界乒坛直到新创技术的问世。所以,技术创新是乒乓球技术的生命线,是乒乓球发展的推动力;而绝大多数技术创新者来自年轻的新生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当然,教练的创新意识和悉心指导也是功不可没的)。
新生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除了他们年轻,对新鲜事物敏感,好奇心、进取心强,勇于创新实践,可塑性大,学习新技术快等特点之外,还存在如下几个特殊的有利条件。一是他们在技战术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带来的负迁移效应相对较轻;这是因为进行技术改造必须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而“对于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而言,二流运动员比一流运动员有利,因为他们无须破坏那么多特别精细的动作”[1]73。二是他们尚未成名或仅小有名气,还输得起球,敢于冒风险,承受的压力不那么沉重。三是他们尚有时间练好新技术,迟几年成名也还等得起。因此,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的重大举措应该更多地寄托在年轻新生代优秀运动员身上。郗恩庭及刘国梁是技术改造的先行者,进一步发挥出这种新技术生命力的正是后来的郭跃华、曹燕华及马琳、王皓等等新生代优秀运动员。
让我们敞开胸怀欢呼和拥抱主宰世界兵坛未来的新生代优秀运动员吧!
参考文献:
[1] 吴焕群,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 王励勤自解为何陷低迷 勇于革新只为明年更完美[EB/OL]. news.省略/sports/2007-11
/28/content_7160270.htm新华体育.
[3] 王励勤重回巅峰仍需时日 技术改进不利优势丧失[EB/OL]. sports.省略/20080301/n2554
59544.shtml搜狐体育.
[4] 季浏. 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2.
[5] 张怡宁夺冠首功荣膺最佳“一姐”退一步海阔天空[EB/OL]. sports.省略/20080301/n255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 核心员工 企业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一般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人才核心竞争力、创新核心竞争力、文化核心竞争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管理核心竞争力等。
基于以上的基本概念,笔者所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植根于企业内部的核心的、隐性的、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占领市场的基础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拥有了市场,企业就有了前途和希望;失掉市场,企业最终会走向衰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其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自身独有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经过市场的长期检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易被客户所接受,并受到认可,从而长期占领市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与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 竞争成功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的成果, 而是看企业是否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特殊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一方面,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会一直保持着它的无法复制性和模仿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它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进行核心技术创新
所谓企业核心技术,是指企业所有相关技术群中能够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最关键技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因此,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核心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提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将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勇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自进行管理。自主创新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这是由于新技术的模仿、解密等都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法律对这些专有创新和专有技术的保护,使自主创新企业在新技术的持有上具有较强的壁垒,因而能在一定时期内独立地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早地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二是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借助“外脑”来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如联想、海尔、春兰等都建立设施一流的技术研究院,并与著名高校合作科研,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三是建立企业创新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发展方向。四要注意自主创新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同样也具有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比例相对比较大,企业需要有较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承担失败的能力。
第二,坚持持续创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过去要几年、几十年才更新的产品,如今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中就会淘汰。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威胁——新产品加速老化。也许企业还来不及尽情品尝自己技术创新成果的甘甜,技术创新利润就已经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消失了。可见,企业拥有了核心技术并非一劳永逸,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持续创新,才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保持竞争优势。
(二)注重培育企业核心员工
核心员工,是指掌握企业核心技术、从事企业核心业务以及处在企业核心岗位的员工。他们一般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观察能力、专业的特长研究以及科学的创新能力等,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企业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如果说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那么核心员工则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本。企业只有重视培育核心员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套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核心能力形成的机制,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二是安排布置收集核心能力的研发任务。三是建立核心能力研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内抓住商机的研发人员,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适宜的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培育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要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独特的企业精神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因此,要创建一个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论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竞争优势,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发展前途是令人担忧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朗·西韦尔(Ron Sewell).核心竞争力.华夏出版社,2003
2.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竞争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姜国群.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