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击剑协会工作计划

击剑协会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6 08:34: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击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击剑协会工作计划

篇(1)

1.闲暇和闲暇教育之缘起

闲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是社会闲暇时间的存在和逐渐增多。闲暇时间又称自由时间,与“不自由”时间相对立。所谓“不自由”时间,是指人们必须支出的时间,包括:(1)社会劳动(工作)时间。(2)睡眠、饮食等满足生理所必需的时间。(3)家务劳动时间。

在人的时间总量中,支出了上述三类时间之后,所剩下的则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用于消遣、娱乐、学习、个人爱好和创造性活动等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闲暇时间。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受教育者现实与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因而,教育从一开始就既包含着生产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休闲活动方面的内容。当然,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不得不以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向大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闲暇时间微乎其微,微不足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出现了剩余劳动,同时发生了阶级分化。在阶级社会,有限的闲暇时间为统治阶级所独享,出现了为“有闲阶级”吟诗作画、斗鸡侍犬、骑射击剑服务的“闲暇教育”。但是,这种闲暇教育只是有闲阶级和少数自由民的一种特权,并不具有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现代闲暇教育的普遍意义。

本世纪2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闲暇教育,与过去的闲暇教育在性质、对象和范围上都有根本的区别,现代闲暇教育成了公共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普遍的权利和要求。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为闲暇教育的研究输入了新的活力。1974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届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编写并向全国发行闲暇教育资料,1984年9月,该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有关闲暇问题研究的世界性大会,这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

2.现代闲暇教育的基本概念

对现代意义的闲暇教育,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闲暇教育》,《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卷,第654页)这一概括包含了以下基本概念:闲暇教育的对象。当代的闲暇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将面对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包括老年人),因为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闲暇,都需要享受充实文明的闲暇生活,都需要接受全面的闲暇教育;而且,每个人本身都潜藏着某种主观能动的力量和支配事物的能力,能够在自由时间中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因而也都能够接受闲暇教育。许多闲暇教育研究者还十分强调残疾人的闲暇教育问题,因为从比例上来说,有某种残疾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有更多自由或可任意支配的时间,但他们常因患有残疾而缺乏利用闲暇的能力,有研究者认为,这正是他们无法在社区中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残疾人闲暇问题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治疗性娱乐活动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必要性。闲暇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全民化,使现代闲暇教育区别于历史上仅仅为少数人服务的闲暇教育,使之与终身教育在对象上完全重合,因而被有的教育家称为终身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目标任务。闲暇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多元的、全面的,“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闲暇教育也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引导和组织,构筑实现闲暇教育任务的价值、技能和技巧体系,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和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行为。具体包括:

(1)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决断能力。

(2)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闲暇价值观。闲暇时间具有多元化的潜在价值,例如:恢复体力,发展个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等等,这些潜在价值只有与主体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活动相结合,才会转化成现实的价值。

(3)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闲暇的本质是自由,主体在闲暇中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无丝毫约束,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恰恰相反,更需要自己负责任地行使对闲暇活动过程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4)培养高效率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5)发掘每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在增益人力资本、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丰富和美化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闲暇教育的途径。闲暇教育的途径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它不主张讲空洞的道理,提倡在具体环境中进行为主。这个问题将在下文具体讨论。

二、闲暇教育的意义

1.满足完整人性的另一半需要

闲暇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闲暇,其实质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人的另一半生命。闲暇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现。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当然是人本性的最基本的需要,在摆脱了异化状态之后更将成为第一需要;但与此同时,人还有劳动以外的需要,例如娱乐的需要,即使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也禁止不住生命力的涌动,不时地燃起火堆围着呼喊跳跃,渲泄生命活力,创造出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为争取工作日的缩短,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享受闲暇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人们享有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价值受到高度重视,不仅在于量的增多,而且在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岗位为参与者规定着活动的时空和进行方式,规定着具有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工作任务,因而具有一定的集体性、社会性、规定性乃至强制性,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异化性质。而闲暇时间则具有自由性、个人性、自主性,是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直接用于发展个人非直接生存目的的诸种潜在本质力量的时间。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才能够迷恋于自己心爱的事业或活动,完成从兴趣到志趣再到志向的飞跃,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闲暇的增多有利于克服工业社会集中化、同步化给人们带来的束缚,有利于调整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改变违背人类天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闲暇时间的功能和价值,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而更加引人注目。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将越来越重视闲暇和闲暇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希望通过有益的闲暇活动来获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2.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人在闲暇时间中的自主自为活动,是人的创造性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充分的闲暇时间能为人们用于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或职业劳动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还能使人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个性,为某些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人们在闲暇时间中得到充实、发展,又为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闲暇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闲暇时间的增多非但没有使人们获得幸福,反倒成为一种负担,甚至带来了若干具有否定意义的消极后果。在美国,闲暇导致了孤独、无聊、自杀和犯罪;在一些视工作为“天职”的国家里,如日本,闲暇则使染上“工作癖”的“工作狂”们有一种失落感、愧疚感,进而导致心理失衡;在英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学生通过交互网观看黄色录像的时间超过了学术交流的时间。所有这些,同样值得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引以为鉴。

3.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闲暇教育在今天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除上述社会原因外,还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闲暇教育既有始于古希腊时代的悠久的思想渊源,更来自今天人们对现实教育的反思,对现代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公共教育一直是为人们“谋生”而不是“生活”服务,因此,当“谋生”不再成为主要问题时,许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教育活动固然离不开为谋生谋职服务的功利性,但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劳动本身创造性的增强,及整个社会知识的升值,教育活动应更多地向促进个性发展的目标努力,人们希望在不做工作时身心仍健康充实,生活仍充满意义,单纯为谋生服务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因为教育还要为人们的“乐生”提供服务。总之,教育的功能、价值必须也完全能够拓展和提升,终身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显著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崭新的教育,“从生存的重要意义出发,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因此,它需要“冲破学校体制的束缚,以占有既和工作有关又和闲暇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全部”(〔法〕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4页。)。社会呼唤为充实人的全部生活、并不只是为劳动就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教育“适应闲暇”的职能,实际上是强调教育同时适应人的另一半。终身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所有功能的综合和提升,以为“全人”服务为天职,应寻求“既与工作联系起来,也与闲暇时间联系起来”的途径,这样,闲暇教育将与职业教育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的完整体系,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社会都来关注闲暇教育,稳步推进终身教育

闲暇教育尽管涉及“教育”一词,但它从来就不只是学校的事,更多的是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特别在今天,闲暇时间的增加与合理安排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关系到社会秩序、社会生活质量、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闲暇教育的合力。

1.学校闲暇教育应为终身闲暇教育奠定基础

第一,学校必须把闲暇教育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时展到今天,“学会生活”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教育不仅需要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而且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同时,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闲暇时间也开始不断增加,社会迫切需要学校对所有的受教育者进行闲暇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的价值。最近党和国家作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迫切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上。学校应当破除“闲则生非”的陈旧观念,彻底抛弃以大量课外作业“填补”学生闲暇时间的做法,从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教育的挑战、机会和问题,把闲暇教育提上日程。

第二,要确立合乎我国国情的闲暇教育目标和相应的内容体系。美国“全国娱乐和公园协会”曾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校闲暇教育制定了“八条目标”,其中一些不无参考价值,例如:要求学生认识到闲暇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认识到闲暇是表现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求学生学会鉴别、了解并评价现有的闲暇资源,学会正确评价利用闲暇资源的各种方式对人类、社会、观念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要认识到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闲暇负起责任,也有责任对社区的闲暇活动提出建议;要求学生认识制定闲暇活动计划的作用,并借助闲暇活动促进个人的心情舒畅和不断成长,等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应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制定我国的闲暇教育目标,指导青少年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科学地安排闲暇活动。

第三,要把闲暇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学校实施闲暇教育,不一定采用设置专门课程的传统方式,而应强调渗透性教育。应通过传授文化遗产和阅读、音乐、唱歌、游戏、舞蹈、体育比赛、社交活动、野外活动以及诸如园艺、机械、实用艺术、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过好闲暇生活。当然,闲暇教育更应该在闲暇中进行,应十分讲究和注重闲暇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尊重参与者的意愿,充分调动闲暇教育参与者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学会支配和利用闲暇时间。

2.发挥成人教育在闲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一生中成人期占据的年龄段最长,拥有的闲暇时间最多,特别是进入老年期后,闲暇时间会一下子增加许多,因而,在终身闲暇教育体系中,成人的闲暇教育占据着主体地位。闲暇活动大体可分为消遣娱乐型和发展型。从理论上说,这两类活动对于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两者不可或缺,主体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较普遍地倾向于消遣娱乐型活动,活动方式和内容趋于低俗,甚至存在一些反文化现象,而高层次的发展型活动却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对这种不正常的倾斜不能掉以轻心。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的中心,自觉地运用闲暇时间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人教育应发挥自身功能,引导每个劳动者、消费者从自身不同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娱乐型和发展型活动、主动参与型与被动接受型活动、体能性和精神型活动、家庭内和社会场所活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提高身心素质为核心的合理的闲暇活动结构,促进闲暇活动的多种功能全面而充分的发挥。

3.将大众传播媒介和休闲服务部门建设成闲暇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越来越占据了人们日常的闲暇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消费时尚乃至言行举止。大众传播媒介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倡导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闲暇服务部门要关心个人和社区在闲暇方面的需要、兴趣、模式和风格,相应地调整和扩充其工作计划、服务项目和专业性活动。要加强闲暇咨询活动,为残疾人和年老体弱等有特殊需要的对象提供专门的良好的闲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