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2: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一直突出类型设计实践,采用由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的实践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建筑设计方法有大致掌握,但是从专业素质以及应用能力来看,课程设置上存在突出问题。设置课程的教学对象从横向和纵向都应当进行覆盖,如“建筑法规”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智能化建筑导论”面向建筑系硕士生,“现代建筑技术科学导引”面向建筑系博士生,“结构概念与体系”面向建筑学专业与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景观生态学”面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等。
(一)重视设计,忽略技术
目前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将设计课程与技术课程割裂开来,使得技术类课程相对建筑学专业成为独立的学科。技术类课程缺少与设计教学的互动,在总体教学组织上缺少统筹规划。设计课程专业学习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考虑,却忽略了建筑技术,导致课程枯燥。一般来说,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教师会布置相关设计题目。而同步开设的建筑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等方面,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技术性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能动性小。在设计课程的对比下,建筑技术类课程更显得乏味。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教师也会侧重绘图技巧,导致学生精力大多用在绘制图表上,而对常用的建筑技术知识不求甚解,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涣散
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矛盾体现在课程体系涣散、联系性不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对独立,部分建筑技术课程过分强调自身课程体系的独立性,造成技术被作为单独学科讲授,导致设计课程出现功能认识与形式模仿的状况。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导致综合技能掌握更加薄弱。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不明显,采用循序渐进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所以低年级学生的设计题目及设计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设计构思时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兴趣浓厚,但对技术类的问题考虑甚少。另外由于接触的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设计中不会考虑建筑技术对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解决好建筑功能问题、建筑形象问题,而不会考虑技术类问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强调实践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大多都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对技术类课堂教学的反应多为枯燥、难以理解,并且技术类课程中涉及的公式繁多、知识复杂、量大,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使得教学与实际差距甚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工程实践中的技术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学课程中却没有一门系统的、综合的技术设计课程,学生只能凭自己摸索获得不完整的知识。应改革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压缩、精简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如建筑构造课程由两个学期的构造1课程、建筑构造2课程,可调整为理论课程与建筑构造设计课程,前者以讲解为主,后者以设计为主。提高建筑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教材内容以专题课形式进行讲解实践。将课堂教学部分分为课堂理论部分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将两部分进行穿插讲解,实现重要理论技术与实践在课堂上同时进行,并非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讲解后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建筑技术类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从几方面入手:(1)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具有灵活性,技术课堂讲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堂实践,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校园周围建筑进行实践调研,并对调研结果在课堂进行分析,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增强建筑技术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2)要求学生运用建筑技术知识,绘制技术设计分析图,查找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性。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要教师先了解学生有做过哪些类型设计,选取学生做过的设计作品,然后根据技术教学进程,让学生从建筑技术角度分析自己的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建筑技术课程兴趣增强,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3)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在方案设计中所忽略了的建筑技术问题。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所接触的设计题目,涉及的建筑技术问题一般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找一些建筑技术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建筑技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在今后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技术问题。
(二)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通过平时对学生们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的认可度非常高,虽然这是好事,说明同学们的专业忠诚度非常高,也说明同学们专业技能都非常高,希望可以学以致用,能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2013年时,曾有一家石化背景的监理企业来我校进行招聘,需要20名将来从事监理岗位毕业生,但是由于学生对专业对口的过分苛求,没有人去应聘该企业,导致该企业此后再不来我校招聘建筑类专业学生,而同时,该年最后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毕业前,有几名同学无奈下加入了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事二手房的销售工作,他们最初觉得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比较失望,可是经过近一年的工作,他们非常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月收入甚至达到万元以上。通过以上实例,充分说明这种受局限的就业领域不光不能提高同学们的就业质量,还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取向,从而使他们错过很多的黄金就业机会。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作用,将这些先就业再择业,虽然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是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毕业生事例讲给同学们。同时,结合我校的石油石化行业背景,找机会给同学们介绍石油石化行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推荐他们到油建、电建、水建等相关行业从事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各种工作。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有很多走向了房屋销售、化工企业车间工作、石油石化销售岗位等非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不同的成就。
二、做好日常就业指导
由于就业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往往会造成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存在突击性,存在临时抱佛脚、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情况。导致同学们面临第五学期的应聘缺乏紧迫性,缺乏热情,从而影响就业工作效率,错失好多的就业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前边介绍的就业指导的固定措施外,还会在每学期都给大二、大三的同学找往年的毕业生进行工作经验介绍和现在的建筑行业现状,为他们传授成功的就业经验,也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和优秀的用人单位。我们每年还会多人次的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或往届毕业生工作单位等企业进行调研和毕业生推荐,也会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来学校为毕业生介绍应聘技巧和人事政策等就业指导相关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多元化的日常就业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大的提高了他们找工作的热情,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保持了我们系的就业率与往年持平,就业质量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1.有效利用现场情境教学
建筑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是让学生将从书本上习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体验转化为头脑中真正知识的有效环节。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并没有真正接触或体验过建筑行业,假如在此时对其灌输过多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失去积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可使用大量现场教学或者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如利用实训课教学时间带学生参观社会上的施工场地,体验实地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加强直观认知。
2.师生间互动与合作
在具备了完善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实训课教学时能否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点,提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点。由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过少,在刚刚接触建筑专业的知识时总会出现一知半解,难以全部消化理解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在此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中认为的难点疑惑:如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为学生答疑,或者在课后深入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找出每一个学生的不足与欠缺,对其引导指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利用模型
在上文提到的实践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从直观主体上对建筑学有了了解;然而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材料类型尚存在很多疑问,而这些内容仅通过书面的知识来补全显得过于抽象,因此,可用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分析来弥补这一空缺。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制造。材料可用纸、木头、铁丝、陶土等,做出模型后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模型来讲解构造与材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最为直观的认知,还培养了其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
4.加强实践训练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才是培养职业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实训的先后顺序应依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搭建建筑中最基本却最重要的脚手架为例:教师先根据此项目选好场地,提供所需资料与材料,再利用课堂时间先向学生具体展示工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之后,开始讨论脚手架的材料并研究正确的搭建方法与工序,并做好记录。在进行真正的实地实验前,还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拆解来分析正确搭法的原理与错误搭法的原因所在,避免材料的浪费。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按照之前所讨论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安装,教师应在场指导,解决在实际操作时发现的新问题,同时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总结
1.1广东省建筑行业向绿色环保型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建筑业面临着一些环保问题。在以前的经济发展中对环境形成了污染,资源造成了浪费,CO2排放超标。建筑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污染增长的地方,粗犷型发展的建筑行业与我国政府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有尖锐的矛盾。所以现在广东省的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整个过程中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前提,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节能舒适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所。将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最近几年,随着中央关于发展节能节地型住宅相关政策的,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文件相继出台,绿色建筑日益成为中国房地产从资本外延型向技术内涵式的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在政策鼓励与房地产转型配合下,广东省的绿色建筑无论是从绿色标识数量、规模化发展,还是标准规范体系、政策法规来讲,都可以说是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建筑行业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以建筑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建筑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建筑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1.2广东省建筑行业向技术型发展为了适应国际建筑行业的发展,广东省的建筑正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广东省的建筑行业正在向技术型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设计中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新概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中,注意整个设计规划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将要设计的功能和设计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先进的技术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建筑空间,对建筑进行通风、遮阳、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绿化,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使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特色来合理的体现自己的个性。2)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建筑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广泛采用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大地改善了施工环境,提高了施工效果。3)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为了实现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行业的综合效益,建筑行业近几年来采用了大量的建筑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一是建筑节能方面的新材料,主要在遮阳、隔热、太阳能技术领域的新材料;二是化学建材,以塑料管、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为主;三是混凝土新技术采用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增加预拌混凝土的施工领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工艺;四是高强度高质量的建筑钢材;五是在住宅结构中大量应用强度好质量轻的新型墙体材料;六是采用没有有害气味和核辐射的环保装饰材料;七是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最新的检测技术;八是在建筑结构中采用粘钢和碳纤维加固技术、裂缝修补补强新技术;九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十是新型的高效能的建筑设备。
2建筑专业集群的发展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广东省的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建筑质量都得到了大的飞跃。在新经济来临的时候,为了应对新经济对建筑的要求产生了建筑专业集群。广东省的建筑专业集群是建筑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广东的建筑专业集群是在竞争形式下培养和发展壮大的,是在广东省的建筑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建筑专业集群可以提高广东省建筑产业竞争力,可以整合建筑行业的资源,进行建筑行业的优势互补,提高建筑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采用新的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参与世界建筑行业的竞争,提高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是由广东省的建筑经济市场和广东省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下从小到大形成的。广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大量的各类建筑,形成了广阔的建筑市场,这些大的建筑市场需要建筑资源的大量投入,这些建筑资源包括土地、建筑材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筑劳力和大量的建筑资金。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市场就不光需要建筑资源,还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源。随着建筑市场的要求的提高,建筑市场对建筑资源的利用和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式下,单一的独立的建筑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建筑市场发展的形式使得这些建筑企业必然的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建筑专业集群。
2.2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专业集群的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前那种单专业的培养建筑人才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新市场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893万人,居各行业之首。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占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的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近五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4.25%的速度增加。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建设事业市场化加速,出现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很快的新兴行业,如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业。智能建筑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面临着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竞争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大批适应国际建筑市场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些建筑新型综合人才是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筑专业集群需要“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适应广东建筑企业链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建筑企业链中所需的高综合素质、强实作、懂技术、懂经营、知识面广、能吃苦、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第一,建筑专业集群的各专业交叉渗透。建筑集群的企业很大部分是劳动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为了应对建设项目越来越高的目标,各企业间都自觉的将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其他企业的优势专业紧密的结合,来共同完成建筑任务,建筑专业集群中有大小各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第二,专业集群中的技术互补。目前的建筑行业改变了高能耗、粗犷式的建造模式,开始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涌现了许多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可以完成和掌握的,建筑企业链之间形成了技术互补互助的建筑专业集群。第三,建筑专业集群吸收了新兴技术企业加盟。建筑行业的要求在前进,建筑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要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建筑专业集群就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企业集群,而是有一批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新企业加入,高新企业的加入改变了部分原有的建筑的技术和材料,给制造技术制造工艺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传统的建筑产业充满了活力。第四,建筑产业的人才短缺更加突出。建筑专业集群中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都需要能够给企业发展壮大的综合性人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建筑企业迫切需要既懂得建筑技术又懂得绿色建筑、先进的工艺、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技术人才。第五,建筑专业集群大量掺入国际元素。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国际间的竞争与交流,面临着国际大舞台。而国外的大型建筑企业也看好了我国大的建筑市场,都希望能够到我国的建筑市场分一杯羹,都想方设法的与我国的企业进行联合。广东省的建筑专业集群已经走向了国际舞台,承接了许多大型的国际性业务,与国外的建筑企业进行了多层次的合作,体现了广东建筑专业集群的雄厚实力和发展远景。
4结语
场地实测的数据表明外部空间儿河形态对场地微气候指标有显著影响,经场地平面、剖面类型分析探讨场地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场地微气候特征的关联性.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场地空间形态的围合度变量.剖面n宽比(H/W)、平面通透率(L/C)、天育可见度(,SVF),升起与下沉高差(H ),的变化与场地微气候要素空气温度(TMP)、风速(WNS)、太阳辐射强度(,SRD)关系的回归方程组.结合环境调控的建筑外部空间类型学方法,归纳出适宜上海地区办公建筑场地设计中外部空间形态操作的设计工具.
对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场地微气候与场地围合度因素显著相关,包括建筑、地形和绿化的围合.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场地空气温度(TMP)与天育可见度(SVF)止相关,夏季为线性关系,冬季为曲线关系;场地风速(W N,S )与平面通透率(L/C)负相关,夏季成倒数关系,冬季为曲线关系;场地太阳辐射强度(SRD)与天育可见度(SVF)止相关,夏季为线性关系,冬季为曲线关系.天育可见度(SVF)与平面通透率(L/C)h一以作为影响太阳辐射和热压通风作用的指标.
对场地太阳辐射、热环境和风场的分析发现,由半围合、半覆盖的空间形式组合的多样化的空间最有利于微气候的调节.其中,“街谷型”空间的开口朝向结合夏、冬季主导风向设计有利于形成夏季通风凉爽,冬季挡风温和的空间单元.半围合“L型”空间与半覆盖“厂型”空间组合,开口朝向结合夏、冬季主导风向设计,可以形成最舒适的空间单元.完全围合“口型”空间和完全覆盖“门型”空间,不利于组织夏季通风,室外热舒适度欠佳.“开敞型”和“显露型”空间不利于组织遮阳和冬季挡风,也不利于室外热舒适环境的形成.
(一)如开卷2013年建筑预算类图书前100名中,书名多有“快速”、“速查”、“图解”、“一本通”,突显图书的实用性特点。此外,要求封面的形式、色彩能够吸引眼球,封面的文字信息能够更加深度地提炼出图书特色以抓住读者。同时,可在封面和封底加入时下比较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将图书所能提供的下载资源、增值服务等一一展现,并可对出版社其他相关图书进行宣传。
(二)版式设计建筑专业科技学科门类多、公式多、插图表格多,其特点决定了版式应该更加注重其科学性、美观性。在现今的科技类图书中,已有一些版式设计方面的创新。比如将复杂的原理构造图形比拟成手绘图,复杂的结构设计图配以现场的照片图,这一对比不仅便于读者理解深奥的构造原理,熟悉结构物的内部形式,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使版式更加活泼起来。又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建设工程公式速查与例解》一书,按照工作流程列出目录后,增加了公式索引,读者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找到所需公式,体现出这套书的便查、速查性。又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快速识读》一书的封面书名很突出,快速识读用灰色底纹凸显;在版式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章首页、灵活的页眉设计,并且采用专色印刷。本书的表格的标题栏都用蓝色底纹凸显,内容更有重点。此外,在建筑专业科技图书中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小经验、小提示等便利贴形式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图书内容,同时也使传统的技术图书版式灵活、生动起来。
二、互动性与多元化营销
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以后,还要积极配合营销编辑的工作,进行互动性和多元化的营销活动。
(一)互动性营销科技图书传统的营销工作主要有制作配套的宣传资料,整理媒体推荐、相关专家推荐、精彩书摘、广告语等内容,制作精美的宣传书单和海报等。随着微博、微信及APP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也可以组织撰写书评和书讯,在封面和封底加入二维码技术,与图书在其他平台的形成互动。微博微信与传统的营销模式不同,它不但能让每个人分享信息,还能及时、迅速、便捷地和消费者进行互动。通过微博吸引粉丝关注,将目标受众催化成购买者,从而达到获得实际收益的目的。
(二)多元化营销针对科技图书的产品特点,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营销模式,如开发数字化出版、开发不同版本、开拓图书培训市场专业会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依托《看范例快速识图》系列良好的市场效应推出入门版,将内容锁定在更低端的读者群。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读者对于图书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一些畅销科技图书,可以尝试适当地开发不同的版本。由于科技图书的自身特点,通过针对图书开发的培训可以树立作者在此专业的地位,随着培训的开拓,一方面作者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同时也会给图书带来销售。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发的选题《纯粹手绘》一书,作者现已为业内著名手绘专家,且带动图书重印14次,累计销售3万册以上。
三、结语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校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思想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心理素质差的中职生,且学校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进行甚至无法实施。(2)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上岗即能上手,都不希望自己花时间来培养新人,而在建筑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最行之有效的模式。那么何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教学上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情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改革达到的预期效果
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间的无缝衔接,企业的有效对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三、实施措施
(一)学校方面
1.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深入建筑企业的调研,针对建筑企业(如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公司、建筑监理公司等)的工作流程、职业标准、岗位设置、工种特点,改革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等。组织成立课题小组,再将小组细化,成立建筑材料、建筑法规、建筑招投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与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德育等子课程小组,环环相扣,分步落实,逐步推进。
2.加快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自己的实验实训场地,将课堂由教室搬到实训场地,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深度。3.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生、教师的企业实习基地,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假期派选教师进入施工现场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材料检测仪器、测量仪器,熟练使用CAD软件、计价软件等,熟悉建筑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掌握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
4.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教育是以分数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在当代的职业教育显然不适用,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故而一体化教学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改变以考代评的考核方式,能有效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科学和客观地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探索将建筑行业的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测量员等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机制,解决技工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6.开发课程资源。新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普通的教材不再适用,因此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发或引进建筑专业的仿真软件,由于建筑专业的特殊性,施工现场不允许非施工人员进入,导致建筑专业学生无法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学习,仿真软件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现在有很多公司已经涉及建筑这一块,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
(二)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观念。由传统“填鸭式”的讲授,转变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让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换位,由原来课堂睡倒一片到现在课堂提问声不断的转变。
2.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能吃苦,敢吃苦,能钻研,敢钻研,会创新,敢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和参加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参与假期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及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体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大纲,制订特定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德育为技能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