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有效课堂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有效课堂教学

篇(1)

第一、教师优教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我认为教师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营造教学环境

小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方法,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是师生动手,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圆周率”这一节时,在给同学们演示完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后,让同学们自己亲自测量,课前准备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值。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与计算,都得出了与3.14相近的结果。由于圆周率是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都很兴奋,长时间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里,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但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

(三)改进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

第二、学生优学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全方位发展。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协调性。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有兴致的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要多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但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动手操作,为操作而操作,使之流于形式,既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时机,把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操作活动的“内化”,重视“动态操作”后“静态的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样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三)强化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小学生感性强于理性,对感性的东西观察能力较强,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将抽象的东西尽量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引导、延伸,是学生对事物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地过度,这样,学生就能提高注意力,增强观察记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状态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状态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呈现的状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我们要改变传统理念,把提供知识结论改为提供学习平台,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中,用划一的目标要求学生,并要求学生齐步前进绝非有效的行为。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体验自我、获得精神价值的乐园。因此,在实施教学策略中,要找到整体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结合点来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状态。这个结合点,可能在文本中,也可能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中,这样既有共同关注的兴奋状态,又蕴含了个性的张力。一个成功的结合点,不仅敞开了学习的大门,而且点燃了学生学习状态的火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结论”限制学生思考,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延续和发展。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结合这次活动,就如何使教师进入教学状态,学生投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的见解。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的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就所听之课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提的,也是这样做的。王老师在教思想品德课《多彩的民间艺术》时,从师生共同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前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考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加强审美情感教育,注重人文性课堂状态

各科教材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注意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育是“人”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开放性课堂状态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课堂。好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姜老师在教英语课的时候,以传统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语法的把握,而在教学本课的精彩片段,恰当地运用课件,这一次多媒体的运用是画龙点睛之举,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收放性课堂状态

就今天所听之课可以看出,参赛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此基础上,能够敏锐地抓住训练重点,环环相扣,始终围绕这根主线进行,使得课堂安排紧凑,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可以像骏马奔驰,又可以像人慢慢行走。无效的课堂对新教材的上法,就像我们在戏剧中看到的焦赞和孟良,不是会放火而不会收,就是会收而不会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正地做到了各抒己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地说出来,同学之间反馈交流,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到了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静心、耐心的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等待,巧妙地引导。特别是当老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不够踊跃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地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大脑,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眉头紧皱、用心思考,想必已经有答案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又活跃起来,同学们受到鼓励,不担心说错,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还有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老师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五、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培养自主性课堂状态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这次的好些课,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当学生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教师的反应不像我们来一个大变脸,而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看来,学生越出问题的地方越要重视指导,这样的讨论,课堂上才能迭起,说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舍得给同学们时间,舍得让同学们交流,把外在的知识变成为自己的内力,抓住了要害,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

篇(3)

误区之一: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深耕密植”

由于面对新高考,多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难度和深度,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这样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就怎样教,英语课唯“考”是从。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没有什么效率可谈。

误区之二: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课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投入时间,惟恐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被动者,而教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总有讲不完的课,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之三: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其实不然,那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五:教师的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不仅教师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情绪的课堂管理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几个误区,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便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新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它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与英语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量化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便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率的量化标准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作出决策。

(一)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全面、具体、明确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实施目标。

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裁剪,确定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分散疏导,使教学教有目标、学有目标,课堂在有的放矢中进行教学。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为例,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学难点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结构,巧设活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有效性。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设置阶梯性问题,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2.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独具英语特色的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有阶梯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不断期待,一切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优化和效率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合理分布教学内容的节奏,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如高中英语写作课一直是容易沉闷的课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节奏调控,可以把这一易于沉闷的课堂形象生动化。下面以Music这一话题的写作课为例,阐述教学节奏的调控。

1.呈现——积累素材。Brainstorming导入为课堂教学描绘情景: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一活动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积累写作素材。

2.实践——独立写作。利用素材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视,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分层教学。

3.点评——优化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间讨论后,小组长呈现组内观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张贴范文,在全班欣赏、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课堂教学波浪式推进,有波峰也有浪谷,写作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让学生去认识、联想、体会,沉入意境。总之,节奏调控使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学生思维密度匀称了,参加时间增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因而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互位与融合。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有效教学力求配置的教学资源一定是课堂的资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英语的课堂资源与英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互位和融合。教师要吃透教材,资源配置须以教材为本,明确知识点,找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发,配置恰当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需服务课堂效率,拓宽课外延伸的广度,注重课堂教学的适度。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其作用,正确使用多媒体,注意其技巧。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教学情境的表达形式和创设时机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性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可以创设导入性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创设探索性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时也存在对老师的依赖。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准备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比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内容,要孩子每天记下自己晚上睡觉和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第二天来校后告诉大家。几周的时间,每天看两次钟表,无形中对钟表就已经很熟悉了,这些活动又是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会有针对地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做足课堂预设,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应对自如,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并且有激励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调节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韩立福 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3.黄爱华 著《怎样上出好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4.杨庆余 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篇(5)

1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要以理论为先导,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在教学理念上转变了教学教育思想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原来的教材偏重知识的结构和陈述,忽视知识习得过程,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师生问答” 、“启发思考”方式,希望学生通过思维很快理解知识,学生主要靠听说读议练记的方式学习,触及不到学生学习的本源,学生学习难度大。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这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建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科学的操作把手。我们应该改变单纯灌输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理解的课程本身及其形成的规律,创建学习环境,让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中自我建构。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课堂教学上为了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详细制定教学计划,用所学的新教学理念围绕的三大方面进行教学尝试,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趣味性研究,二是科普知识教学有效性研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能力,三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独立地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做来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研究上研究教材、审视教材,扎根于日常教学的常识,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重点抓备课质量的提高,采用教师个体独立备课和备课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优秀教案、作业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的深度。但绝不意味教师要迷信教材,受缚于教材。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来增强老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组织教学上要努力创设良好,宽松,舒适、和谐的课堂气氛,组织全体学生举办“有效性课堂教学”知识竞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好教师的课堂角色,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包袱舒心大胆、轻松愉快地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下面几点如手:1、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多变延伸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 3、设计“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规范教育教学常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分析学生理解的教材,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就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这是有效课堂研究的核心。总的来说,设计的学习活动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体验、建构知识。 (1)分析学习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学习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开拓教师视野,准确把握某一种活动所适应的内容和范围。(2)总结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围绕学习活动设计的总要求,进一步梳理出学习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学习活动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学习活动与动机的关系;学习活动与时间的关系;学习活动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关系,期望获得明确的结论。(3)形成规范的学习活动编写体例。设计的所有的学习活动,必须经课堂实践,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检验其效果,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篇(6)

所谓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有利于形成班级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课堂教学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不仅要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创造得精神,使学生对学到的东西能够活学活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具体来谈一下在信息技术课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入导学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入导学案后,要求教师在备好教材、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学情分析,从而做到在课堂上“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要首先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学习目标分成几个任务,以任务为驱动,细化为几个具体的活动,给学生列出要进行的操作,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用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中,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疑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质疑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制作课程表》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作为新课的导入,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表吗?”学生当然回答“想要”。教师接着问:“你知道怎样来制作一个这样的课程表吗?”学生提到插入表格,合并表格,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等。接下来教师呼吁:“同学们亲自动手来做一下吧。”从而把学生有目的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操作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本节课的课件传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疑问时,可以及时查阅课件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问题发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解答。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方便地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差异化教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组建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使小组成员之间不要有矛盾,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散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不致造成有的小组完成得好,有的小组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局面。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脑作品等)展示出来。

五、通过对作品的展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每个学生完成作业,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笔者在课堂上给予表扬,使他们有成就感,就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有的学生作业完成得可能不尽如人意,正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

篇(7)

关键词: 课堂 有效 思维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但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效果不佳。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使课堂的结构优化、组合有理,使设计的教学过程疏密有致。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粗浅认识。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背景,用悬念或惊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会有多高,但是,当指出这个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不少时,学生都惊奇不已,觉得难以想象。这个问题的提出摆脱了常规的提问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了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领悟到了有理数乘方的本质为“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2.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有效数学课堂应注意发挥群体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重要一千倍”。因而优化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复习“解直角三角形”一章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自己先复习,将本章有关内容分层次展示出来,也可列表格等。课堂上先由一个小组将本组整理的知识点亮出,其他小组结合自己的复习进行补充或指出问题、优点与不足,然后由教师详细归纳总结,最后进行题组练习,加以巩固。所选习题不必多,最好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些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针对提高题,谁有新思路,就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既锻炼了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讲,动耳听,解放了学生的脑、手、嘴、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器官都动起来,给他们活动的一切机会、条件和空间。作为教师,贵在启发,重在引导,妙在开窍。久而久之,课堂能真正成为师生双方共同探究活动的乐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

2.引进竞争意识营造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进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想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2)练习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做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B组题。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让“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学生完成后将答卷交给教师,教师按送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评出优胜组。

三、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探索的内容,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完成。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用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四、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应进行如下训练:1.思维速度的训练,2.思维质量的训练,3.逆向思维的训练。

总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钻研,要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