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1: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层次分析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当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①口令入侵。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口令入侵安全隐患,主要是一些非法入侵者,使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合法的用户口令、账号等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登陆,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口令入侵安全隐患,在非法入侵者将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用户口令、密码破解之后,就会利用合法用户的账号进行登录,然后进入网络中进行攻击。②网址欺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其通过方位网页、Web站点等,在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各个网站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安全问题,为黑客留下了破坏的机会。黑客利用用户访问的网站、网页等,将其信息篡改,将计算机网络使用者访问的URL篡改为黑客所使用的计算机的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用户再次登陆这些网站、网页的同时,就会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而黑客就会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对合法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③电邮攻击。在计算机网络实际运行中,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不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配置建立不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都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产生危害,为此需要加强计算网络安全的防范。
2.1模糊层次分析法特征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把传统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各方面优势考虑其中的综合型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重视人的思想判断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把人的主观判断数字化,从而有助于人们对复杂的、难以精确定量的问题实施量化分析。首先我们采用模糊数构造判断矩阵替代单纯的1-9标度法解决相对应的量化问题,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糊数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实施准确的定位于判断[2]。
2.2模糊层次分析法步骤网络安全是一门设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科技化的重要信息平台,网络安全评价是在保障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实施的相关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并把操作环境、人员心理等各个方面考虑其中,满足安全上网的环境氛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已经牵涉多个领域,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也日益加深,网络安全成为重要的问题。采用模拟层次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价,模拟层次分析法实际使用步骤如下:
2.2.1创建层次结构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首先要从问题的性质及达到的总目标进行分析,把问题划分为多个组成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创建多层次结构模型。
2.2.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因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组各个专家根据1-9标度说明,采用两两比较法,逐层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上个层次某因素的重要性展开判断,随之把判断时间采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出现,从而创建模糊判断矩阵[3]。
2.2.3层次单排序去模糊化是为把模糊判断矩阵转换为非模糊化判断矩阵,随之在非模糊状态下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去模糊化之后对矩阵对应的最大根λmax的特征向量进行判断,对同一层次相对应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权值。
2.2.4一致性检验为确保评价思维判断的一致性,必须对(Aa)λ实施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及比率CR采用以下公式算出:CI=(λmax-n)(/n-1);CR=CI/RI,在上述公式中,n表示判断矩阵阶数,RI表示一致性指标[4]。
2.2.5层次总排序进行层次总排序是对最底层各个方案的目标层进行权重。经过权重计算,使用自上而下的办法,把层次单排序的结果逐层进行合成。
3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使用模糊层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展开评价,我们必须以全面科学、可比性等原则创建有价值的安全评价体系。实际进行抽象量化时,使用三分法把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内的模糊数定义成aij=(Dij,Eij,Fij),其中Dij<Eij<Fij,Dij,Eij,Fij[1/9,1],[1,9]这些符号分别代表aij的下界、中界、上界[5]。把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多个因素考虑其中,把它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决策层三个等级目,其中准则层可以划分为两个级别,一级模块采用物理安全(C1)、逻辑安全(C2)、安全管理(C3)等因素组成,二级模块则划分为一级因子细化后的子因子。依照传统的AHP1-9标度法,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对比标度因素的重要度,标度法中把因素分别设为A、B,标度1代表A与B相同的重要性,标度3代表A比B稍微重要一点,标度5代表A比B明显重要,标度7则表示A比B强烈重要,标度9代表A比B极端重要。如果是倒数,应该依照矩阵进行判断。以此为基础创建不同层次的模糊判断矩阵,根据目标层、准基层、决策层的模糊对矩阵进行判断,例如:当C1=(1,1,1)时,C11=C12=C13=(1,1,1)。采用这种二分法或许各个层次相对应的模糊矩阵,同时把次矩阵特征化方法进行模糊。获取如下结果: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权重(wi),物理、逻辑、安全管理数据为:0.22、0.47、0.31。随之对应用层次单排序方根法实施权重单排序,同时列出相对于的最大特征根λmax。为确保判断矩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必须对模糊化之后的矩阵实施一致性检验,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CR数值,其中CI=(λmax-n)(/n-1),CR=CI/RI,当CR<0.1的时候,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否两否,不然实施修正。最后使用乘积法对最底层的排序权重进行计算,确保或许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6]。
4结语
【关键词】科研成果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评价主要定性方法,如同行评议法、定量分析法。由于定性指标中存在太多主观性,评价结果易偏离公正性:定量指标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如SCI数据库有限及该数据库严重的语言偏见问题,使得评价结果有失合理性。同时,社会科学领域,由于各种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社会科学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因素也愈来愈复杂,成果价值的标准除要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社会价值、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相关的外围因素。定性评价方法愈来愈不能满足成果评价要求,单独使用定量评价的难度比较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使成果评价有更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里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如科研成果评价。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但是目前将层次分析法在科研成果评价的运用并不多见,本文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在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
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在决策者做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做出选择。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三、层次分析法与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的不断产生,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克服在评价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主观臆断;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科技事业的进步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假设用三个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效益来评价科研成果,并假设在三个科研成果A、B和C中进行考虑,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个模式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目标层即为从三个备选科研成果中选出一个获奖项目,准则层设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效益三个指标。经济效益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衡量的,在科研成果中,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的产出同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社会效益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的创新程度和先进程度,对整个科研所处学科的带动性和示范性,以及项目对社会的外部效益以及社会对该项目的反馈情况等。学术效益主要指该科研成果在本领域与其他科研成果比较所处的位置,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每个准则层下面还可以包括一些子指标,如学术效益准则层下,可再列出论文被引指数、学术界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培养等等。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后,上下层次的隶属关系已经确立,上一层元素支配下一层元素。现在需要对各层元素相对上层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重。层次分析主要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导出权重,对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每个判断矩阵是同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单一准则的两两比较,因此,需要构造4个判断矩阵。首先是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效益这三个准则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赋值过程中要注意重要性之间的连续。这里如表1所示。
在本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权重分别为0.539、0.297、0.164。因此,经济效益的权重是社会效益的1.8倍(0.539:0.297),是学术效益的3.3倍(0.539:0.164);社会效益的权重是学术效益的1.8倍(0.297:0.164)。
再接下来就是对A、B和C三个科研成果就每个指标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与建立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的步骤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对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比较矩阵。评价主体,首先就经济效益对科研成果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再对其他两个指标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重复上述过程。由于每个评价主体两两比较的结果不尽相同,这里不再详细列示三个科研成果两两比较的结果。
最后再将每个科研成果的四种指标排序与指标的权重进行总排序,即可得出最终结果,假设根据排序总分,三个科研成果次序分别为:A>C>B;也就是说科研成果A是三个成果中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三个准则,进行权重设置后,得分最高的。
四、层次分析法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发展方向
层次分析法在科研成果评价中应用的意义在于,在难以对科研成果的目标进行整体定性或定量评价的情况下,采用对目标系统中的多指标逐级进行两两判断,判断结果具有相对强的可信度。在层次分析法的实际运用中,可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运算,从而有助于评价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层次分析法擅长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科研成果的评价本身就是个多目标的问题。科研成果评价对全社会、科研管理机构以及科研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对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还会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其指挥棒的功能。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
传统的科研评价易采用统一的客观评价指标,如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看成果完成人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以及论文被引用的情况。采用的计量学指标主要有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论著的公开发表与出版及出版物等级);学术论著的传播与反响程度(被转载、摘录,被权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引文分析(学术论著被引用的频次)。而由于现在科研成果的多样性,传统的评价体系也需要适时改进,需要新的评价方法来解决科研成果评价中出现的多目标、多层次综合评价问题。
层次分析法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优点,能将复杂问题分解不同要素,再按性质分为不同层次,对各要素的定性关系进行两两比较,使之定量化,避免了单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缺陷,当然,层次分析法决策的正确程度判断矩阵的构造和准则的选择和评分;但是,层次分析法适用的领域也还不十分广泛,而且这种方法又是一种高度公式化的方法,而科研成果又带有很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不是仅用数学公式就能计算出结果的。因而,科研成果中还有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指标体系都不能十分全面地反映出科研成果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应考虑其它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尽可能使决策做到既科学又合理。此外,尽管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人的主观性,但无论是判断矩阵的建立,还是各准则的选择和评分,都是人通过分析,主观确定,从最终的决策结果来看,结果是否正确,取决于判断矩阵的构造和准则的选择与评分,这些都是层次分析法有待完善和补充的,也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彭本红,孙绍荣,吴晓伟.面向知识创新的科研成果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4,(4):33-37.
[2]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2):389-340.
[3]付静,杨小平.道德激励在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2):190-192.
[4]马健.科研组织的委托—分析:现状及其问题[J].科学管理研究,2005,(06):49-52.
[5]任全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工作者,2007,(3):1-8.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权重;改进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30-02
1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将人的主观感觉进行量化得到判断矩阵,再通过对矩阵的一系列运算得到各指标在某一具的判断体情境中的权重大小的估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造阶梯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假设指标层个数为4,各指标含3种方案)。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比较标度法则,按照下表所示的原则将目标层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标度。
注:若指标i的重要性不如指标j,则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大小写成上表中相应数字的倒数。
确定的大小后,便可完成判断矩阵,如下:
,
满足。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
由特征方程确定方程的解,从而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于是。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因此一致性比率。若,则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否则,说明判断矩阵的构造存在不合理性,需要进一步修改判断矩阵直到一致性检验通过。
第四步:解判断矩阵,求出个指标权重。
解判断矩阵的方法常用的有根法、和法和幂法。在此采用步骤相对简单的根法。首先计算各行元素的积并求其元素个数的次方根:
;;
;。
然后归一化处理计算。进而各个权重如下:
,,,。即B1、B2、B3、B4分别在、、、程度上可决定A。
第五步: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计算B1、B2、B3、B4的各指标的权重。具体如下:
则方案层各指Cij标在目标层的权重为。即:
2 基于模糊评价的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是构造判断矩阵,而判断矩阵的构造则依赖于对人的主观评价的量化。但往往量化过程并不精确,人们总是较难判断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大小关系。然而考虑一种情况,当采用模糊评价中对各指标给出的平均分数作为衡量各指标重要性大小的标度时,这样的量化过程就显得精确很多。不仅如此,该分数可作为众多人打分的平均分数,因此避免了个别差异。基于上述思想,我们便可改进层次分析法,使其更加精确有效。具体做法则只需在上述的第二步之前完成对各指标的打分汇总,并依照打分修改步骤二中的判断矩阵即可。其余步骤不做修改。具体如下:
第一步:构造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第二步:对各层次指标进行评分。
第三步:构造判断矩阵。按照指标层各指标得分情况构造判断矩阵。
,
满足。
第四步: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解判断矩阵,求出个指标权重。
第六步: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计算B1、B2、B3、B4的各指标的权重。注:在计算方案层各指标权重时判断矩阵的构造同样遵循以上的第三步,根据评分来构造。
参考文献
对于公共行政管理来说,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者们对于行政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2种,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文中我们重点分析量化分析方法。所谓量化研究是运用统计技术,考察事物“量”的规律性,从而把握事物性质的研究方法。它一般包括:建立理论假说,收集相关实证数据,用统计模型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有关、在多大程度上相关的结论,并进而推之其因果关系。
中西方行政管理量化分析方法的差异
在我国,公共行政学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研究以来,在二十多年时间内,通过学者们的努力,公共行政学研究迅速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公共服务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模。虽然我国公共政策学科起步较晚,研究方法比较滞后,但从2003年期,随着行政管理的发展,以理性为基础和根据的定量分析室当代性针管里研究的主流。这也是我国的行政管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典型表现,更是我国行政管理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
西方行政学发展至今,量化研究方法在行政管理学中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了,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研究方法较我国来说也更成熟化、体系化。中外行政管理量化研究方法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董建新等对中国行政学界的研究成果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所有调查范围内的论文基于数据的定量方法用得最少,只有5篇仅占到总数的0.58%。而用来作为横向比较的美国行政学界中,定量实证的论文占到了总数的24%。这些数据显示出了我国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与西方国家相比的差距。另外在行政管理量化方法的课程教育上,在西方量化方法的教育具有系统性;在我国目前虽然形成了行政学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学历教育体系,但是各层次中的量化教育都是很薄弱的。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量化研究中量化分析方法主要为:运筹学分析法、系统科学分析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这5种方法,国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预测分析中的约束外推法、模拟模型法;政策方案分析论证中的线性规划法、决策数法、效用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特尔菲法;灵敏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可以看出我国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就国外来说方法数量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落后。就中外政府绩效量化分析方面举例来说明,中外的政府绩效量化分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外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定量方法主要有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仍然以定性评估为主,对政府机关的评价,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造成了考核难以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
针对我国行政管理量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正确认识量化方法。根据傅广宛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我国量化分析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不少期刊对于量化方法认同度不高,对量化方法了解不够,缺乏核心研究群体;研究者自身原因等。所以学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量化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致力于研究量化分析方法,才能产生更多关于量化分析方面的新文章和观点,才能使我国量化分析的研究追赶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文献包含了学科研究的最新热点与动向,分析科学主题文献有助于把握学科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采用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III),对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针对科学主题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学科网络机构的生动可视化展示,其相关参数主要包括:①时间跨度(Timespan)、时间切片(SliceLength)、频次(Frequence)、中介中心度(Centrality)的设置;②节点(Node)、连接线(Link)、网络密度(Density)、聚类指标(ModularityQ)的分析,③节点圆环大小、连接线、时间的识别。主要指标说明:①若聚类参数0.4≤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为合理,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高;②生成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圆环的大小与分析对象出现频次成正比关系;③节点圆环外层年轮宽度与中介中心度大小成正比关系。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后称CNKI),分步对CNKI数据库中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首先,关键词为“休闲农业”,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对已发表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得到457条记录。其次,以博、硕士论文为主要来源,时间跨度为2004~2014年,检索经清洗后得到博、硕论文228篇。再次,增加“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等五个关键词进行补充检索,共得期刊论文1298条记录。最终,经过辨别、整理、去重,删除会议纪录、报道、无作者等,得休闲农业期刊文献1062条文献,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概况
研究成果方面,休闲农业研究在近十年中呈现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15条,到最高峰2010年184条;前期主要以休闲农业理论基础、概念定义等方面探讨为主,2008~2013年研究成果出现爆发式发展,其中以2013年为最,博硕论文以70篇占主要地位,单位则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代表。总之,休闲农业正逐渐成为国内农业与旅游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内容方面,休闲农业较多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叉研究,现有休闲农业研究成果本身则以规划设计、对策性研究、发展模式等为主。
2.2研究结果
采用CiteSpace软件,首先,以2000~2014年为时间跨度,以1年为时间切片长度,以“keywords”(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择前50个关键词为每个时间区间被引词,以词频15次进行排序统计,得到174个连接点,28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191,生成可视化共被引网络结构图。其次,进行聚类分析,共得16个聚类,形成清晰的可视化的关键词共被引聚类知识图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反映在节点的大小上,频次越多,节点越大。从知识图谱中可知,“乡村旅游”频次最高,其次是“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取关键词频次15次以上,得到18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合现有研究与关键词知识图谱可知,休闲农业的研究领域主要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领域联系较为密切、互有交叉;研究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TCM(旅游成本分析法)、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情景变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空间计量模型、双钻石模型、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CVM(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热点主要有区域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游客满意度、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发展模式、休闲农业标准体系、体验营销、空间结构与布局、生态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
3休闲农业热点研究进展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基本属性,是农业经济的一种,但同时又结合了农业计划、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业部门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地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的农业经济,是农业多功能性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重点论述休闲农业5个热点研究进展。
3.1基础理论研究
范水生等就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探讨,果雅静等、牛君仪就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较有研究,牛君仪认为有农业展示、农事参与、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等六种模式。王德刚则对世界旅游农业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农业旅游大致经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三个历程,高志强等则对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张强等则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所促进的产业、资源、经济、城乡之间的融合进行阐述,而在宏观层面,刘春香对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有所研究。总之,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已涉及休闲农业概念、定义、类型、模式、政策、行业标准、产业分析等多个方面内容,形成完备体系。
3.2区域性发展问题
唐苏华等研究提出干旱区新绿洲五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郭利田、孙兆慧等、胡爱娟等对区域间的休闲农业合作与发展进行探讨,齐永华等对我国城郊型农业的农业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赵玉榕主要以投资机制为主要切入点研究厦门借对台优势发展都市农业的政策建议,王树进等、王晓峰等、朱华武等则运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以省域角度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进行研究。就现存研究而言,区域性的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仍是休闲农业宏观研究的热点,主要以研究生论文研究为主。
3.3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游客满意度方面,陈胜科等、苗红等、赵仕红等、田彩云等在旅游者消费需求、游客需求特征、满意度评价模型、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旅游成本方面,邱生荣等采用情景变量法分析休闲农业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而指导休闲农场的科学管理与经营。旅游安全方面,陈水雄等对休闲农业的旅游安全进行过分析,提出海南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的相关措施。旅游开发方面,周丽洁就湖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市场进行过对策研究。乡村旅游方面,王会娟、郭焕成等、杨载田等、耿品富等、张剑刚等则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发展创新与路径、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此外,王颖晖对休闲农业的旅游服务创新进行整合概念模型分析。总之,主要存在与旅游结合、产业协作、旅游成本、旅游安全、游客满意度、消费需求等方面的研究。
3.4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
资源评价是休闲农业开发与设计的前提条件,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构建了资源条件、开发条件、旅游条件等三方面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黄志红对休闲农业体验价值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肖光明构建了包括7项评价要素、26项评价因子和具体等级的休闲农业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并针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证分析。而在大区域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孔庆书等对河北2011年12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进行全面的DEA效益分析,刘军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发展基础、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等三大系统层的43个评价指标针对湖南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以规划设计类为主的产业实践应用以硕士论文成果为主,而赵毅、邹宏霞等就休闲农业的规划、产品设计等有过研究。
3.5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周彬等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致性,罗文斌等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休闲农业的社会居民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度。钟平等、王圣军、姬汝茂、张胜利等针对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较多以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探讨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对策研究。
4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超大平板景泰蓝;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工程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复杂,所以要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尤为重要。用因果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造成质量风险的因素数量和影响关系一目了然,但因果分析只限于定性分析,人们很难从中看出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本文是将其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先将描述质量缺陷的因果分析图转化为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图,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重要度因果分析图。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是将层次分析法与因果分析法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合分析,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权重,将其标注在因果图上,使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加一目了然。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因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大平板景泰蓝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为项目管理者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将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应用于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施工管理,对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提高更具方向性。
2 影响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质量的因素
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控制好这些因素,超大平板景泰蓝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主要有五方面的因素:一是环境与材料因素,包括湿度、温度、污渍、原材料、工具;二是设计方面,包括平板分割、图案效果;三是施工方面,包括接缝处理、钢骨架平整度、超大平板干挂;四是生产过程,包括胎体制作、掐丝图案、压光磨平、烧蓝温度控制;五是管理方面,包括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完善、各部门和各技术工种协调配合不好。
3 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的应用
3.1 因果图的建立
根据影响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质量的因素建立因果图,如图1所示。
3.2 层次递阶模型的建立
将因果图转化为层次递阶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A为目标层,B为准则层,C为子准则层。
图2 层次递阶模型
3.3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分析
由于同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影响不同,需要赋权重值,采用1~9 标度法,根据两两比较标度,经调查研究、综合专家打分,确定各层次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权数,得判断矩阵A-B 和B-C,分别求其最大特征值λmax 和相应的特征向量WABi、WBiCj,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篇幅原因,具体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如表1~表6 所示。
表1判断矩阵A-B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2 判断矩阵B-C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3 判断矩阵B-C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4 判断矩阵B-C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5 判断矩阵B-C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6 判断矩阵B-C及层次分析结果
表7 各具体因素权重结果
3.4 层次重要度因果图的建立
将因果图与层次分析所得各因素权重结合在一起,可得层次重要度因果图,如图3 所示。
图3 层次重要度因果图
4 各因素权重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影响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施工工艺质量的因素中,生产过程最为重要,其次是施工方面、设计方面、环境与材料方面、管理方面。只有根据权重依次对以上因素加强控制,超大平板景泰蓝新工艺施工质量才能有所保障。
第一,在生产过程方面,加强人员操作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分割及图案掐丝,保证景泰蓝的平整度,严格控制烧蓝温度;
第二,在施工方面,钢骨架的平整度是保证超大平板景泰蓝安装的基础,严格培训干挂施工人员使其正确安装,接缝处理一定要完善;
第三,在设计方面,设计方案必须全面完善,这是保障超大平板景泰蓝整体质量的前提;
第四,在环境与材料方面,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对釉料有危害的因素监测,同时要做好保护平板景泰蓝的预防措施;
第五,在管理方面,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力。
5 结论
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分析方法,在各领域都可适度运用。将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用于超大平板景泰蓝施工质量控制中,分别从定性角度和定量角度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有效地找出了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权重值的大小,在控制实际工程质量阶段可以更有针对性,对加强超大平板景泰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参考文献:
[1]郑重敬,赵永生.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图的建立与应用[J].山西煤炭,1995(4):16-19.
[2]戴树和.工程风险分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钻井取样;风险分析;层次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9
1 钻井取样工程风险分析概述
岩心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前提,为钻井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资料。因此,钻井取样工程在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钻井取样作业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工程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作业无法正常进行或失败,这就意味着工程存在着风险。因此如何对取样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从而进行风险控制,将风险因素的影响降至最小,对提高钻井取样过程的成功率和岩心收获率是必需的。
风险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我国的工程风险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风险分析已经应用在证券、保险、石油开采、军工、水利工程等方面,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展开,并结合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科技等方面的相关技术。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钻井取样工程影响度计算
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用于计算各风险因素对目标函数的权重值大小,以权重值来体现风险因素时间发生后对工程总体风险造成的后果严重度大小。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钻井取样工程风险后果严重度指标权重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分析层次模型中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同一层中各风险元素相对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其次,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风险元素相对某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再次,计算完风险因素的权重后,再依次计算该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权重,并进行排序。
最后,计算获得对于风险总目标的总的风险因素排序。
2.2 构成风险评价层次结构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取样工程后果影响分析,可将工程风险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
目标层:钻井取样工程总风险
准则层:地质风险、自然风险、工程技术风险、施工设备风险、管理风险
因素层:地质风险对应的地层岩性、埋深、地质条件等;自然风险对应的自然灾害、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工程技术风险对应的方案设计、钻进参数设计、钻井液设计等;施工设备风险对应的钻井取样工具、设备状况等;管理风险对应的管理人员素质、人力资源状况等。
3 计算机实现及实例验证
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计算机模拟计算,使用vb语言,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程序。可将此计算软件应用于海上常规钻井取样工程风险分析的工程影响度计算。
4 结束语
通过上例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评估方法比较系统、完整地为今后的相关风险分析工作打下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估计能够反应出工程的后果情况,明确对工程影响较大、较敏感的因素;以此为据,为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决策依据。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预测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现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杨旭.海上石油工程国际合作项目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1.
[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