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篇(1)

一、课题的提出、确定和假设

(一)提出与确定

xx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求全国青少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灿烂的文化传统,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情况比较严重,优秀的传统也被忽视,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一特有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教育青少年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会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需要。

与其它德育工作一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经过了解和考察,结合我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请示自治区教委领导同意,我们决定参与栾传大研究员组织的全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广西教育学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我区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二)假设

从时代要求出发,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结合”传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继承中华美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现代中国人打好道德素质基础,提高中小学德育整体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实验对象与组织

(一)实验对象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教育所辖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内容的教育。

(二)实验研究组织

本实验研究课题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宏观调控、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办法。自治区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教育学会1名副会长任组长、教育厅基教处和学会秘书处各1名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设有办公室,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本自治区的实验研究方案及工作规程、管理条例,提出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模式,培训实验教师和指导人员,指导实验单位和实验校点的实验研究,控制实验进程,总结、交流实验研究经验,表彰先进等。

自治区课题组之下,成立了5个实验研究单位,其中有4个地级市,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实验研究单位;l个少数民族乡镇,即龙胜瑶族自治县平等乡实验研究单位。5个实验研究单位也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委领导任组长,教科所和学会的同志任成员。由各实验研究单位确定实验校点,具体负责校点的实验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交流本市实验研究经验。

各实验研究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政教主任具体负责,确定本校研究的子课题和实验的重点德目内容,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实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内容。具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为主要实验教材,辅之以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区各实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略)。

具体实验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传美教育的内容,设制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和社区等多种形式按德目内容调查了解当时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传美教育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传美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传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道德认知,探索“三结合”传美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3.比较法 主要是作纵横向比较。通过实验校实验前后和实验班与对比班在道德品质素质等方面状况的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的效果。

4.行为训练法 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传统美德行为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等。

5.考核评价法 制订《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学生素质个性发展评价表》等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各个层次的表现及努力的方向,达到传美教育之目的。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操作上,各实验单位普遍按照“一种模式”、“十一个结合”的做法来实施。

一种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区域传美教育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切入口,首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传美教育,通过学校的传美教育,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带动和指导家庭、社区的传美教育,逐步形成“三结合”的传美教育网络,创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环境,提高学校传美教育的实效性,并达到深化传美教育的意义之目的,即:以传美教育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社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学校的传美教育得以升华。

十一个结合:

1.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基础。我们以学校为主导,把传美教育辐射到家庭,在抓好学校传美教育的同时,对家长进行传美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发挥家庭美德教育功能,成立“传美教育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传美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传美教育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传美教育,提高家长的传美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传美教育工作。

(2)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传美课,参加传美活动,参观传美展览等等,家长与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并增强家长参与学校传美教育的自觉性。

(3)编辑传美教育资料。例如《美德》校刊、《传美教育家长报》等,发给家长学习,并要求反馈学习心得,学校将写得好的登出来,学生、家长互相促进。

(4)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传美教育家校联系卡,例如,“孝敬卡”、“在家表现活动表”等,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有的实验学校还布置传美教育作业,例如平时主动协助家长料理家务外,假期连续当一周家长,写出当家体会,由家长评价等等。

(5)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评选“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召开“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传美教育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家长戴红花。发奖状。

通过以上做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学校传美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校传美教育的成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把学校的传美教育向社区辐射,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大传美教育力度,创设大的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采取由小区域逐步向大区域发展的办法。

首先是建立小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即把与学校有密切关系和学校周边的单位动员起来,例如:与同学校挂钩的驻军、武警、派出所、机关单位和学校所在地的小区、街道、厂矿企业等共同成立“传美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传美教育;对辖区内各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教育。在该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各小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构建了全方位的传美教育环境。强化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了社会教育环境。

在区域传美教育网络的建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区域在传美教育实验基地方面的作用,例如区域内部队、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3.传美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是开设每两周1节的“传美课”。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美知识教育。例如不少实验学校依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框架,采用五环式教学结构来上传美课。即:导入新课——主题教育(学习传美故事,明确道理)——深化理解(充实事例,论证观点)——一评价扩展(辩析是非,指导言行)——巩固延伸(课内巩固,课外延伸)。

二是进行学科渗透。利用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与传美教育的德目挂钩,把传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4.传美教育与“三会”相结合

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18个德目内容列为校会、团(队)会和班会的重要内容,每阶段突出一个德目内容,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中心,既丰富了“三会”的内容,又使传美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例如:举行“爸爸妈妈我爱您”、“做礼仪好少年”中队会等。

5.传美教育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实验校根据节日的特点,结合传美教育内容,设计主题活动,使年年都过的节日内容变得丰富多采,且得到深化。例如在“三八”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中开展“当家一日,自理一日”,“我给妈妈唱支歌”、“我是爸妈小帮手”、“夸夸我的好妈妈、好爸爸”等主题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立志勤学、求索攻坚、报效祖国”的主题活动等等。

6.传美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在传授传美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对照德目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文明礼仪训练、良好学习习惯训练等,学传美,见行动,做到人人懂传美,学传美,个个扬美德,有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例如用“整洁健身”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用“求索攻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

7.传美教育与国内外重大时事教育相结合

传美教育必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中,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教育时机,抓住这些时机,把传美教育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量。例如:1998年抗洪期间,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与抗洪精神有机结合,提出“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的口号,召开“慰问抗洪英雄”主题班会,举办“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演讲比赛,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等系列活动,师生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产生的精神力量。

8.传美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实验学校针对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状况,选择相关的德目内容,采取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相谈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9.传美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功能。实验学校在十分注意美化、绿化、香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创设传美教育的环境。例如,在校园和教室里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象;开辟传美教育宣传栏;校广播站定时播讲传美故事和名人名诗名句;建立校园传美教育阵地(广西师大附中的名人名言、诗词、题字碑林、桂林市育才小学的王半塘种植园等);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传美教育黑板报比赛,学生间的传美手抄报竞赛和传美知识抢答、竞赛;举行传美内容的文艺演出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0.传美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必须坚持知行一致,通过实践检验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把认知付诸于行动,内化为品质。实验校建立了传美教育基地,例如少年军校、农村联系点,扶贫学校等,结合有关德目内容,组织学生到基地军训、与农民“三同”、与扶贫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亲身体验军营、农村的生活,学习解放军、农民的爱国爱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美德。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社会考察等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了解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机遇与挑战及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助人、环保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整洁健身等优良品质。

11.传美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学校的传美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传美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实验学校很注意在向学生进行传美教育之前和整个教育过程中抓好对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传美教育,把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实验研究的结果

经过4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在科研目标、教育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在科研目标方面,在抓好学校小范围传美教育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美教育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1.探索、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统美德教育模式,以及构建了“5种研究方法”,“11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的传美教育运行机制,较好地处理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其它德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的关系。探索、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传统美德教育评价测量方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与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自治区课题组编辑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专辑》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2本书;市传美教育课题组编印了《探索的足迹》、《传美教育论文集》、《传美教育教案集》和《传美教育在闪光》等书12本;实验校课题组也编辑了《执着的实践,有益的探索》等专集50多本。

2.几年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人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为我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德育研究骨干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自治区实验人员共撰写论文500多篇,录制教学录像片60多部,且质量较高,获好名次的多,其中有60篇在公刊物上发表,38篇获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和全国总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120篇获2等奖,112篇获三等奖,12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2部获二等奖,4部获三等奖;有18篇论文获自治区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47篇获二等奖,78篇获三等奖,11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6部获二等奖,19部获三等奖。27个单位被总课题评为先进单位,52人被评为总课题组优秀工作者,56单位(含学校)被评为自治区课题组先进单位,120人评为自治区课题组优秀工作者。

(二)在教育目标方面,师生、家长的道德素质和学校的德育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爱国、爱民、勤学、文明、懂礼、守纪、孝敬、团结、助人、诚实、勤劳、节俭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各实验校的汇报材料显示,从总体上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对政治漠然的少了;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学辍学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打仗无礼的少了;尊师守纪的多了,违犯纪律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损坏公物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娇惯任性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弄虚作假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挥霍浪费的少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例1:柳州市柳钢一中一年级8个班的484名学生刚入学时多数学生组织纪律、待人接物、尊敬师长、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验仅一年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2:北海市就传统美德教育的16个德目内容对部分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情况进行了测评,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例3:柳州市文惠路小学实验前不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坏毛病,例如: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穿名牌、吃好东西;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开展传美教育,学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支援灾区和手拉手学校的农村学生;在家主动做家务,生活逐浙学会了自理;尊敬老师和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学生的进步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参加实验的许多班级被评为校、市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学生犯罪率、吸毒率为零。例如:柳州市实验校150多个班,有35个班评为市级先进集体,68个班评为校先进班级。又如:桂林市中山中学一年级1个实验班,实验前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习惯,班风、学风较差,实验仅1年多后,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交往,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一个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全班同学操行合格率达到100%;辍学率、流失率、违法犯罪率均为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和优秀中队,1人评为市“三好”学生,15人评为校“三好”学生,1人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10人评为校学雷锋积极分子。

2.传美教育为学校提供了更具体、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内容,推进了学校德育内容特色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校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实验的学校校貌有了很大改变,不少被评为市、自治区和全国先进学校。例如:桂林中学1999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文明学校”和“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参加实验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光荣榜上有名:市一职高成为自治区示范职高;南湖小学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二十六中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十三中评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天桃实验学校和民乐小学评为市一级示范学校;市九中评为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和“树广西新形象,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四中团委评为南宁市“顶瓜瓜”团委等等。市九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充实、巩固了学雷锋小组i80个,学习互助组235个,并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五保户服务。仅半年时间全校学生做好事1067件。十三中成立社区基金会,资助2万多元给家长下岗的特困生继续就读。以上先进事迹均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又如:北海市五中原来是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生源也较差。该校参加实验后,把传美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来抓,整个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道德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实验以来,每学年违纪、治安事故率由原来的8.7%递减1.2%,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遵纪守法,立志勤,热心助人。仅1999——200o学年后涌现出优秀学生干部170多人,三好学生328人,文艺、体育、宣传、环保积极分子300多人,“弘扬美德”学雷锋积极分子100多名,获各种学科竞赛奖131人次。不少学校不仅抓好校内的传美教育,还把教育的成果推向了社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桂林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当好小交警、到铁路。公路两旁和漓江边捡拾白色拉圾、擦洗护拦,扶贫献爱心,到福利院做好事、到劳教所帮助教育劳教人员等等,仅1998年、1999年全校师生共捐款近2万元,捐书籍4498本,衣物6112件,文具用品3035件。

3.实验班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教育和熏陶,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了师德水平,人人抓德育,个个抓传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的典型。例如:南宁市有205名教师参加实验,其中有2人评为市先进工作者、2人评为市师德标兵、3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9人评为市骨干教师。又如:桂林市崇善小学在传美实验研究中向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大力表彰本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在全校教师中产生很好的影响,该校教师几年来敢于向全市人民承诺: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坚决不搞有偿课业辅导。

4.家长通过传美教育活动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在家能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孩子的成长给予满腔热情的关注和支持。不少家长与孩于达到了沟通,家庭气氛和谐了,感情融洽了。据平等乡平等中心校对六年级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在传美教育中也受到很大教育。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在分析了4年的传美教育的实验研究过程和诸多实验现象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实验研究宗旨、目标、内容、原则等既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与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实验研究证明,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内容是正确、有效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坚持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保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特色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

3.进行“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使师生和家长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也促进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家庭、社区的道德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程度有很大进步,值得推广。

4.实验研究过程中探讨、总结出的搞好学校传美教育和抓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美教育”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操作性,“五种研究方法”,“十一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等为今后大面积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新鲜的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讨论

1.“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否则将难以形成大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收到预期的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是进行区域传美教育的基本保证。希望各级政府把区域传美教育纳入各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

2.实验研究过程中,有的单位对学校和家庭的传美教育研究得比较多,但对如何与社区的结合研究得不够,理论探讨有待加深。

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压力 原因 方法

在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方面,优秀的高校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凸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严重困扰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一、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第一、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知识文化的象征,尤其是高校教师,而教师在享有社会声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正是由于教师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那种为人师表,学识渊博、有教养的这种印象,使的社会对教师抱有绝对的、完全的希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第二、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现代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悄悄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造成了部分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认为教师就是一个打工者,颠覆了传统的一种师生关系,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却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而这种颠覆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教育介体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学习上的压力,所以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然而网络的高速发展,使的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教师的权威性正在丧失,社会作用也收到了严峻的考验。

第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师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压的教师身心疲惫。

第五、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除了教学、人事管理外,还对教师科研学术、授课任务、课题研究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与职称评审挂钩。对于教师来说,就意味着每年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级别的期刊或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进行课题研究,而有些院校在职称评审、晋升职务、课题研究的安排上要论资排辈,这种现象造成了学术科研上的被动,特别给年青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方面

第一、人际关系是教师互相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工作生活进行的顺不顺利,幸不幸福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校中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相当复杂。同事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同事之间相互疏远,冷漠;不健全的考核方式使得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和;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多,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

第二、个人承受能力不同。部分教师把压力看为成功的垫脚石,化压力为动力。而另一部分教师承受不起压力,把它看的很重,比如教师自己认为是一名好教师,能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实际学生不喜欢他,那么他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心里压力,导致工作不积极,难以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很容易被压力打倒。

第三、不善于缓解压力。有些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善于心理调节,他们会认为高校不适合他们发展,薪水太低,环境太差,而又缺乏上级领导的关心,同事间的同情和理解,往往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

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方法

(一)社会层面

社会应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教师,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紧,社会不能一味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而应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对教师的物质奖励,谅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空间。

(二)学校层面

第一、以人为本 尊师重教。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管理活动要围绕教师社会地位,发展贡献展开,加强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的宣传,明确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教师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改善生活待遇。学校各级领导要深入关心爱护一线教师,及时了解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凝聚力。

第二、“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这样在教师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到有一种归属感。

第三、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办公氛围,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上好每一堂课;二是营造自由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三是改善办公和教学硬件,不让设备问题出现在教学中。

(三)自身层面

第一、高校教师要勇于直面现实压力,提高自己的心里调节能力,面对压力时稳住心态,做出判断,并采取积极地缓解压力的行动,发挥自身优点,有效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多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影响一个人的心里健康,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不仅能够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还能够交流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这样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更多有效地帮助,顺利的完成工作。在生活遇到困难时,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使他们尽快的走出困难。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处理好这一问题,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学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教学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国辉.高校教师的压力现状与对策[J].论坛,2007,(1).

[2]梁颖,蔡承智.减轻高校教师压力的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3]苏静.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篇(3)

一、加强校本研究,向科研要发展

为加强校本研究,上蔡一高制订了《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采取了相应的培训措施。一是鼓励教师自主进修。学校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场所购买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读1~2本教育论著,每月写出1~2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鼓励教师进行系列专题研究,承担教科研课题,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参加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二是指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近年来,该校先后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到上海的育才中学、湖北的黄岗中学等全国20多所名校参观学习30多次,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全国、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三是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清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的教授来校传经,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四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找差距,弥不足,共同发展。五是狠抓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对新入校的人员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等岗前培训,与指导教师签订拜师带徒合同。同时,上蔡一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七所知名中学共同参与的“中英合作学校改进计划项目”的研究。目前,该校有40余人承担有国家级及省级研究课题。

在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上蔡一高还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上高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为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该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新风”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常务副校长李爱民不仅主持政教和办公室工作,还担任了高三两个班的地理课。副校长任合国分管教务,尽管工作繁忙,担任二年级级主任和化学课的他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体教职员工心齐、风正、气顺,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着力课程建设,向教学要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这是上蔡一高人面对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在上蔡一高,这种以德为先、教改并重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打造出了教育教学的“一高模式”。

创新教育方式。在内容上重点抓好了“六个教育”,即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理想教育,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以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以热爱生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队精神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主要内容的成功教育。上蔡一高不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每学期定期邀请司法局的法律专业人士来校做法制报告,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图片展”活动,利用校园网播放普法教育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上蔡一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教改并重的特色教学之路。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完成“三个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手段转变为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启发式、讨论式、专题研究式、自主探索式等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推行随机课、探究课、示范课、引领课,效果良好。三是改革教学过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手段。

推进教学实践。为使德育更富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蔡一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开展升国旗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影片,以主题班会、辩论赛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实行“无人监考”制度;重点抓好了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每逢假期为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为长辈端一碗饭”“为五保老人做一件好事”的“亲情作业”,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的美德。成立了“上蔡一高学生家长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和家访制度,做到全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开设了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体、音、美辅导班和艺术欣赏课,学校每天都有选择地播放世界经典音乐、中国经典名曲。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电台,组建了学科竞赛、美术活动、足球队、合唱队等课外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拼搏意志,上蔡一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每年都系统地组织“我让妈妈露笑脸”“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新时代保尔”等主题演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教育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建立规范有序、运转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上蔡一高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学校规模、教师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出台了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岗位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十项标准》等规章制度,大力倡导不甘落后、不事张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校长陈水献和其他校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师生携手奋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大多担任教学任务,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奋战在教学一线,不怕吃苦,不讲价钱,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处室职责明确,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学校及各处室都做到了开学有工作计划、落实有具体措施、期末有工作总结,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制定互相监督、公开透明的领导决策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及监督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级决策机构和以年级组管理为主体,以处室指导监督为保障的管理网络。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参政意识,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通报学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讨论通过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决策均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实行末位淘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上蔡一高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了《上蔡一高体制改革方案》《结构工资方案》《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教师的评先、晋级、聘任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制,对缺额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定期试用,大大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推行社会互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为建立起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上蔡一高成立了家长理事会、学生会、团委会,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所有的花坛、苗圃和活动园地,早操、课间操及学生餐厅、校园卫生等均由学生自己管理。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四、打造校园文化,向文化要动力

“行胜于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耕耘、乐奉献、甘为人梯,讲团结、比实绩、争创一流”“勤学,善思,明辨,笃行”。走进上蔡一高,你会被一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明气息所感染。校园内花木葱茏,碧草如茵,道路宽敞平坦,教室窗明几净。安全、文明、昂扬、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浓缩了上高人“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上高精神和上高文化。

篇(4)

关键词:隔代 教育 思路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还有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国社会形态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开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远流长的沿续到今日。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而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隔代教育的优劣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显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广泛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适应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样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大多经受生活的磨炼,人生观稳定且鲜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较好的传承给孙辈,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能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相关知识,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中获益。三是老人教育孩子的时间充裕,有足够的耐心。祖辈充分的怜爱、责任,在管教孩子时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四是物质生活条件较好。老人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和积累,从物质条件来看,一般比较优越,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加之隔代的爱很浓,老人舍得为孩子成长投资,一般来说对孩子成长在物质方面是能满足的。五是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以及普遍存在的隔代疼的心理,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使得隔代育儿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加之多数老人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祖辈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方面,然而,由祖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的老人特性不可逾越,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由于第三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老人们生怕孙辈出差错,生怕儿女责怪,于是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对孩子的错误也不能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让其满足。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护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开水烫着,孩子喝水由爷爷倒。出门怕不安全,爷爷总是拉着孙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辈在几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势,其思维不能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及时更新观念,观念相对滞后。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影响了孩子们们探究事物的特点的创新行为的养成。四是隔代教育影响孙辈身体平衡发育。首先,在合理膳食、营养平衡方面,老人们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其次,老人们总是担心孩子着凉感冒,总是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也不爱开门窗通风,造成孩子们体质下降。再则,老人通常腿脚不灵便,怕孩子有个闪失,孩子参与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动机会偏少,所以,现在校园里有不少身体敏捷度不高,体质偏差的小胖墩。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的利弊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扬长避短,不断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

众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不可逆转地产生隔代教育现象。作为学校,我们就是要从当前教育实际出发,探究家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做法:一是把学生的爷爷、奶奶们请进来,办好隔代家长学校。我们利用双休日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开展六讲,即,请相关领导讲有关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请教育骨干讲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请教育专家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请优秀班主任讲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请优秀隔代家长讲隔代教育的好做法;请班主任教师们给隔代家长释疑解难。通过学习,隔代家长们学会了在和孙辈的生活中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首先我是老师,其次我才是爷爷。让孙辈们对隔代家长既

有对老师的敬畏又有对爷爷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二是走出去改进家访形式。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家访的“三改”,即,一改单访一个家庭,为依据生源分布,由校行政领导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到村或居民小区集中座谈。这样既照顾到了隔代老人,又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此做法的优点是:同一村庄或居民小区的隔代家长由于人员熟悉,交流起来无拘无束,且有横向可比性。二改传统家访的通报式为探讨式。以往的家访往往是“告状式”或“通报式”,这种家访往往使学生很厌恶、家长很紧张,特别是隔代家长,往往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身心焦虑,家长对孩子教育失去信心。为此,我们把家访改为“聊天式”、“商讨式”,家访过程中,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种形式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三改家访只改就孩子讲孩子,为联系孩子讲教育方法,议学习技巧,谈提高素质的途径。提高了家访的效率。三是利用现代手段改善家校联系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除利用“家校联系单”、“书信联系”、“电话联系”等形式作为家校联系的方式外,还开通了手机短信校讯通,每天都有学校大事通报、家庭作业等信息。拓宽了家校的信息渠道。四是设立“家长开放日”。为了让一些隔代家长能及时与学校沟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设立“家长开放日”,分批次和隔代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促膝式的长谈。认真听取家长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想法等。我们还根据课程安排,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们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家长与学校零距离接触,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了解学校教育。以上做法,有效地拓宽了家校交流的渠道,加强了学校与隔代家长的联系,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则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引擎。在新形势下,要摒弃隔代教育方面的弊端,关键在学校,动力在教师。为此,要做到三抓:即,一抓教师的责任教育。大家知道,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承载着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教师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要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教师的责任教育是关键。要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就要围绕一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长远发展这个目标,加强对教师的责任观的培训,通过教育让教师确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和高效落实责任的执行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师责任意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加大了教师学习硬件的投入,如购买责任文化、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建立图书室、设立教师学习室、请特级教师来给老师们讲座等。其次是建立教师的学习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法,以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地投身于隔代教育问题的探究。二抓师德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更是其内在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围绕“爱与责任”这个主题,抓住加强学习和整改提高这两个环节,着重解决好思想、工作作风、管理三个方面问题,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自觉性。三抓师能教育,推动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大家知道,高素质的教师,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精湛的师能,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我们通过组织教师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论文等途径进行反思性研究;引导教师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多管齐下,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鼓励教师大胆冒尖、营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教师的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