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卫生类职称论文

卫生类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3: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卫生类职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卫生类职称论文

篇(1)

关键在于主题的选择。主题,是论文的开始。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走好了,后面也就容易了,但是第一步也不是那么容易迈出的,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新颖独特,以及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小编整理出了以下几点这方面相关内容,以便帮助大家选好论文的主题,顺利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一、要从空白的市场着手。

往往空白的市场会更有前景,从自己熟悉的护理相关工作中选择比人没有解决的或者没有提到的空白领域找起,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学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学说不断涌现,日常生活工作中就可以留意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在平时多积累资料有利于以后的写作。 

  二、从现阶段中护理专业的不足中选择主题。

护士主要是护理学的应用人士,在工作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要勤于思考,试着去研究,让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从当下人类的健康需求中选择。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变化,新的问题在不断涌现,因此,需要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就要注意细心观察。

四、从多学科的交叉领域选题。

篇(2)

【关键词】 骨折 心理干预 饮食指导 职称论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年龄20~55岁,小学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2 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内外一些骨折病例,会发现关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饮食不当而造成患者会留下许多骨折后遗症,骨折后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会出现负氮平衡和钾、磷、钙丢失。尤其长期卧床的病人,此现象愈加明显,所以尽早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文献回顾

3.1全身因素(1)年龄:小儿因其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较成人快,功能恢复好(2)全身情况: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病人,则骨折愈合延迟。(3)个体差异: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异。

3.2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面接触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长,所以骨折愈合快。横行骨折骨折断面接触小,虽有新生骨痂形成,但需要较多的成熟骨痂才能临床愈合,故愈合相对较慢。(2)骨折段血液供给情况:骨折端血液供应较好的,骨折愈合快;远折段血供差,骨折愈合慢 3)软组织损伤程度:损伤重,骨折愈合较慢。损伤较轻,骨折愈合较快4)软组织嵌入:若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不仅影响复位,还妨碍骨折端的对位,使骨折难以愈合或不愈合而发生骨不连。(5)感染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断端充血脱钙,骨折愈合很慢。

3.3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方法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或轻微活动。下肢骨折时可作股四头肌舒缩训练或足趾活动。应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不痛为原则,忌粗暴被动活动。(2)骨折中期伤后3~4周后,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逐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动作缓慢,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以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为重点,下肢着重负重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推拿等手法。

3.4饮食 同健康人的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食物,忌辛辣品。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软食,食物少渣,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切碎煮软,不宜油煎炸。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 4 护理方法

首先将符合条件的120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特殊饮食(实验组);二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具体情况如下:

4.1实验组每天起床后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上肢伸展运动;听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音乐;1个小时后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并有家人陪伴聊天;每周一和周三14:00—16:00在病房进行心理干预,每次15—20人。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和用录像、图片、画册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外伤骨折知识,持续20—30分钟;(2)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自由开放地谈论有关外伤骨折的问题,包括受伤经历、治疗过程的感受及担忧,请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持续30—40分钟;(3)医务人员就患者的问题给予指导,病区护士长做总结,持续10—20分钟;(4)集体放松、唱歌、读报、听音乐,持续5—10分钟;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有营养师为其准备的合理营养套餐。

4.2 对照组每天只进行输液、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八周后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X线片检查。

5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两个月后拍摄x片显示:实验组的全部患者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20名患者骨折线消失40名患者骨折线近似消失;对照组的35名患者x片显示骨不连现象,骨折线清晰可见,其他25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线近似消失.

6 结论

心理护理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说明有效心理干预能改变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满足患者安全的生理需要,证明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干预后不仅调动了患者积极性,还增强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成为康复主体,从而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初治 艾滋病病毒 敏感性试验 职称论文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单一病原菌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疫情更为严重,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且患病率居高不下[1]。本文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326例初治痰涂片镜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五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喷丁)及五种二线抗结核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共十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326例初治痰涂片镜检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231例,女性95例;年龄9~93岁,中位数48岁;来自南宁市及周边地区。

1.1.2 入选标准

(1)既往未用过抗结核药物的涂阳肺结核患者;(2)服用抗结核药物未足1个月的涂阳肺结核患者。

1.2方法

1.2.1

痰涂片 采用萋—尼氏染色法进行抗酸染色。

1.2.2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罗氏培养基进行十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丁胺卡那霉素Am、卷曲霉素C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左氧氟沙星Lfx、丙硫异烟胺Pto)的敏感性测定,菌型鉴定及耐药性测定按1995年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2]进行。

2、 结果

2.1 总体耐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207株对十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119株对十种抗结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初始耐药率36.5%(326/119),单耐药率12.6 %,多耐药率12.3 %,耐多药率6.1 %,广泛耐药率1.5 %,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耐药率4%,以单耐药及多耐药为主;十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R(15.6%)、H(11.3%)、S(9.8%)、Lfx(7.4%)、Pto及E(6.7%)、PAS(4.3%)、Rft(4%),无Am、Cm耐药。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耐药情况

单耐药 多耐药 耐多药 广泛耐药 合并HIV感染耐药 初始耐药

例数 41 40 21 4 13 119

耐药率(%)12.6 12.3 6.4 1.2 4 36.5

2.2 单耐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单耐药菌株41株,单耐药率12.6 %,10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Pto(4.3%)、R(2.1%)、Lfx(1.8%)、H及PAS(1.5%)、S及E(0.6%)。无Rft、Am、Cm单耐药。

2.3 多耐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多耐药菌株(指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对异烟肼、利福平同时耐药)40株,多耐药率12.3 %,共有18种组合形式,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HSPtoE(2.1%)、HEPtoRft及HS Lfx(1.5%)、RE Lfx(1.2%)、REPto及HERft(0.9%)、RE Lfx(0.6%),其它11种形式均各1株,无PAS 、Am、Cm耐药。

2.4 耐多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耐多药菌株(指核分枝杆菌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21株,耐多药率6.1%,共有7种组合形式,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HRS(2.1%)、HRPAS Lfx(1.2%)、HRPAS(0.9%)、HRELfx及HRES(0.6%),HRRft及HREPto各1株,无Am、Cm耐药。

2.5 广泛耐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耐多药菌株(指核分枝杆菌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以及三种二线抗结核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中的至少一种耐药)4株,广泛耐药率1.2 %,共有3 种组合形式,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HRES Lfx(0.6%)、HRSE Lfx及HRS LfxPAS各1株。

2.6 合并HIV感染耐药分析

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合并HIV感染耐药菌株13株,耐药率4%;单耐药4株,耐药率1.2 %;耐多药5株,耐药率1.25%;多耐药3株,耐药率0.9%;广泛耐药1株。

3、 讨论

本文资料分析显示,32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初始耐药率36.5%(326/119),单耐药率12.6 %,多耐药率12.3 %,耐多药率6.1 %,广泛耐药率1.5 %,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耐药率4%。初始耐药率高于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结果[3];初始耐药率最高的是30—60岁,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为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文盲或半文盲所占的比例大;原因可能是青壮年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及社会活动的机会比较多,对结核病及艾滋病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艾滋病的流行,容易感染耐药结核病;其次是农村地区卫生意识及经济条件差,得病后对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性意识不强,中断治疗或依从性差,人为导致结核病耐药。

本文资料分析显示,十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R(15.6%)、H(11.3%)、S(9.8%)、Lfx(7.4%)、Pto及E(6.7%)、PAS(4.3%)、Rft(4%),提示初治痰阳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R和H;低于2008年WHO报告的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耐药水平(和全距)[3];二线抗结核药物中Lfx和Pto耐药率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左氧氟沙星频繁用于治疗社区感染,但同时发现其与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抗结核疗效[4];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也说明二线抗结核药 物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规范使用。

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十分严峻;具有治疗费用高、时间长、难度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是重要的传染源;本文资料分析显示,耐多药率6.1 %,广泛耐药率1.5 %,虽低于楼海报道的继发性肺结核发生耐多药15.7%广泛耐药7.8% [5];广泛耐药率高于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结果,这对今后我国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是一个新的挑战[6]。说明南宁市及周边地区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控仍需加大力度,政府也需加大防控的投入。

HIV /TB双重感染发展中国家流行率较高,结核病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本文资料分析显示,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耐药率4%,耐多药结核病为主,以青壮年多见;与刘飞鹰的研究报道[7]相似。目前,HIV/AIDS与耐多药结核菌感染是否相关尚未明了。

总之,对初治痰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同时,加强管理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可以防止耐多药结核和广泛耐药菌株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复治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北京: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2007

[2]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R]. 北京,1995:49-60

[3] 李霞,梅建,高谦.试论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J].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0):676-679

[4] 杨立娟.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7):415-419

[5] 楼海,肖和平,张青.等.148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特点[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1):653-656

篇(4)

近些年来,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公害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特别是去年初,由于“非典”在我国一些地区的盛行,更是对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关注人类健康,加强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其引人关注。面对目前的形势,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这一战略问题在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下突显在人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现代企业必须实施绿色营销的原因分析——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新武器绿色营销,又叫环境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防治污染以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可见,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它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应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为自己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和生存空间。

1.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环境恶化,关注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要求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成灾、水体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野生动物物种大量灭绝……因而,关注环境、保护地球成了人类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成为全世界的巨大力量,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使得消费者重新思考“他们要买什么?从谁那里购买?”消费者态度的变化引发了新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由企业开发、营销适应环境保护主义的产品。

2.绿色消费的兴起促使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绿色营销对于人类生存、国家、企业、个人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代表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的营销思维方式与操作模式。据报道,80%左右的德国人在购物时考虑环保问题;77%的美国人由于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倾向;66%的英国人愿意付高价购买绿色产品;而我们中国消费者尤其在经历“非典”之后,绿色消费观念也大有兴起之势。

3.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要求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它依据有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要求进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从设计、制造、包装到消费处置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这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为本国市场形成巨大的保护网,是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之一。面对高高筑起的“绿色壁垒”,环境战略已经成为各国贸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国际化营销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性能、服务质量、促销手段等方面的竞争,也是环境保护水平的竞争,谁能尽早而又成功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4.实施绿色营销,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村,资源相当有限。资源再生利用,是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营销注重的是合理地利用资源和有效地保护资源。不言而喻,它造福于子孙后代,为社会、为后代留下蓝天碧水和青山。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由小康迈向富裕,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的"绿色"要求变得更加强烈。推进绿色营销,可以说正是顺应了民心民意。实施绿色营销,使人民群众的消费由满足基本需求为主,发展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为主,因此,必将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二、阻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因素分析

1.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低,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短视行为。目前由于我国仍然面临着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改造、国企扭亏和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对发展绿色产业既缺乏思想上的重视更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虽然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也采用了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干预手段来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往往为了本地区的短期利益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各种环境法规无法真正贯彻落实。

2.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物质基础薄弱。可以说,资金和技术是实施绿色营销的两大物质基础,而“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是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的致命弱点。再加上有的企业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流行,很快就会消退,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企业仍停留在追求消费数量增加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公共利益的阶段。

3.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宁愿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那些设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会损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绿色食品,因而推动了绿色营销的发展。而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较低,许多地方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水平迈进,因此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能力显得薄弱。再加上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也是绿色消费受抑制的另一原因。并且,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质量持怀疑态度,对绿色产品的认可程度不高,也抑制了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三、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研究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切实实行污染者付费措施,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有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破坏性大、污染性强的企业,对其破坏环境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坚决令其停产或限期整改。同时应加大对假冒伪劣绿色产品的处罚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绿色消费。根据企业和消费者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纳什均衡,企业做虚假绿色营销和真实绿色营销的利润差额越小,政府的罚款越重,做虚假绿色营销的企业也就越少。现实市场中的绿色营销虚假成分高,主要原因

是法律和政策处罚的力度不足,造成虚假绿色营销的差额利润很高。因此,虚假绿色营销屡禁不止。当政府对虚假绿色营销的处罚达到虚假绿色营销与真实绿色营销的利益差额时,企业做虚假绿色营销的动力将消失。

2.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利用今年初以来“非典”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影响,很多消费者主动改变了以往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我国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向消费者大力宣传绿色产品,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的绿色产品及绿色营销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并能自觉地对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的动力在于人类的绿色战略决心,我国目前环保意识正在逐渐觉醒,应该因势利导号召公众进行绿色消费,促进企业实施绿色战略步伐的加快。

3.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定企业的绿色目标。绿色营销观念要求企业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企业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有关部门的环境,法规以及环保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确定自己要实施的绿色目标。进一步根据企业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实际条件,确定出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销售渠道、大力开展绿色促销、实施绿色管理和培养绿色文化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篇(5)

(一)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剧增,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员工职业化意识、素养普遍缺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人才培养的突出困境

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低下,学习动机趋于实用性;学习自主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靠教师传授,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活动策略水平不高。教师教授的大部分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企业所需。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方式,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踏入社会后,往往需要经历颇久的“实习过程”才能逐步适应。

(三)学生职业化的要求

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坚持能力本位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急需与之配套的全方位改革。

(四)递进式改革的重要价值

技工院校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使其贴合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实施“四纬递进”系列化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感悟企业精神,形成职业能力,确保学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

二、学生职业化进程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育往往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内,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型”等,但目前尚无专门在学生中开展职业化系列改革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尚处于尝试阶段,欠缺成熟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构建学生职业化的改革体系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系统。不少学者和技工院校教师分别从德育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创建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职业化改革的建议和策略,但尚未从教学流程、管理模式、实践活动、评价理念等不同层面系统化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

三、“四纬递进”改革内涵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四纬递进”改革,是指在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过程中,采用“四纬递进”方法,依次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借助递进式一浪推一浪的改革实践,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顺利接轨,实现学生与职业尽早建立联系,增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企业需求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四、“四纬递进”改革实践

(一)纬度一: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

1.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教师利用行为引导,借助一系列教学程序的构建,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力求真正实践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契合学生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2.流程模式

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建构起“确定目标——习得新知——创设环境——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评价”的一系列框架结构。借此,以“师生互动、手脑并用、团队合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日臻成熟,与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接轨。

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安排学习内容,确定专业、方法、社会等能力的达成目标。在新知习得阶段,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及学生实际,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导文法教学、“头脑风暴”法教学、畅想设计法教学等,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次,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信息,让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而展示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省,充分挖掘闪光点。根据学院与学生实际情况,我们明确制定出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流程后应达成的培养目标(见表1)。

(二)纬度二: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

1.内涵

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建构机理

(1)班级组织。我们制定了《“仿真企业” 班级组建实施方案》,组建“班级公司”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每一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身核心价值内容,浓缩为企业精神,冠以“企业”名称。此外,我们还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董事长工作职责》、《董事长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仿真企业干部岗位职责的指导性意见和分级聘任、考核制度》、《仿真企业考核奖励、员工先进评比及处分总则》、《企业员工日常职业行为规范》、《基本工资发放办法》、《项目创收奖励办法》等。

(2)运作方式。一是采用“五常法”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模仿专业对口企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企业情况,检查布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督查有力,讲究实效。“公司”干部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对各项工作(学习情况、仪容仪表、卫生等)进行巡视检查。

二是组织职业活动。我们建立了与人合作与交流、数字应用与分析、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创新四大核心技能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职业拓展活动,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 习惯,确立理财观。

三是发放虚拟工资。我们制定《员工理财制度》:“员工”每个月的真实货币分固定支出(学费、代管费、伙食费等)、非固定支出(零花钱、通讯费、添置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建立“员工”理财明细账,每月底“员工”将本月虚拟货币总收入、真实货币总支出及盈亏情况报给“财务部”汇总,公开财务情况。采用虚实结合方式进行奖励,员工所获虚拟货币工资超过班级平均虚拟货币工资以上部分,可以按比例折算成学分,冲抵不及格文化课。

四是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特征是创新创造、注意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等,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我们将其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五是贯穿质量目标。我们贯穿职业标准、品德标准等质量目标,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具备职业发展潜能,塑造学生人格、道德品质,以满足社会道德规范要求。

(三)纬度三: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

1.内涵

借鉴“头脑风暴”教学法,在组建专业对口的“学生股份公司”背景下,以股份制形式,将某个职业实践活动分解成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实践活动,以班级任务书形式由各公司员工去完成,应用项目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员工”身份对公司进行资金、技术入股,生产产品;教师以“项目任务总监”身份对产品质量进行引导把关,共同完成项目产品生产、销售,如图3所示。

2.实施机制

(1)组织机构。成立贴合专业特点、学生兴趣爱好的生产经营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教师担任,负责公司全面运作管理、制定运作计划及规章制度、控制原材料采购数量及样式、指导产品制作样式及工艺。下设生产、销售、后勤等部门,各部门经理由学生担任,部门内设若干班组。生产部经理负责生产管理,协助董事长进行工艺指导,研发制作新产品,做好小组产量、品质记录;销售部经理负责产品推销、财务记账;后勤部经理负责出勤、纪律、卫生、场地管理。“公司”由教师和学生按自愿原则共同参股,可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作为运作资金,学生自主管理经营。

(2)教学安排。通过对行业、企业、家长、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调查座谈,筛选出若干种比较受欢迎的实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项目来源详见下页图4)。总经理根据活动特点制定实施方案,负责确定学习新型产品的内容与目标,并给学生提品信息,按制作要求布置任务;引导每个班组制定计划,借助资料分析,确定所需原料、数量和所需工具及制定工艺流程。班组长给“员工”分配任务;教师指导班组开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学生以合作方式完成任务。

(3)教学要求。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锤炼生存能力、劳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具备公民素质。我们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活动主题。对掌握相关科目技能的学生,可授予学校劳动技能培训证书或经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并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一系列技能比武。

(4)销售、核算。由销售部精心选拔宣传、营销队伍开展销售工作。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利用午休时间在食堂、寝室前向教育园区内的师生推销,把产品送至代销店或通过同学、家人、亲戚等关系进行销售。 “公司”根据制作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兼顾原料损耗、人工工资和教室电费等成本,售价按照成本价的120%核算。

(5)创新创业植入。我们创造性地将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植入项目实践活动,建成集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四)纬度四: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

1.内涵

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理念指导下,依据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精神,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依据学生所拥有的三种不同身份——学习者、职业人、社会人所一一对应的三种评价维度,构建起“三维对接”的多元化、新型、综合评价理念,如图5所示。

2.指标建构

我们构建的“三维对接”评价模式中,确定了作为学习者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身为职业人的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作为社会人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详见表2)。

五、改革实效

(一)探索职业化教学改革路径,实现与职业世界无缝对接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化,促进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缩短就业适应周期,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经历企业全部业务过程,了解体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对本行业的了解与热爱,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充分浸润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

学生通过理财学习,懂得基本的财务知识,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调动市场经济意识,为进入社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积累了必要的感性经验。学生意识到应树立敬业思想、创业意识,敢于承担工作和家庭责任,懂得积累财富。学生通过创办模拟公司进行模拟训练,可降低将来新办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可持续发展经验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合作。学校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转型,切实增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如培训企业员工、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等。学校依托企业设备、技术力量及与社会行业的联系,进行全方位合作办学,凸显出“真实业务进校园,专业教学进企业”的特色。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职教论坛,2007(1).

[4]郑仕杰.对中职教育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国际旅游岛;规划先行;信用制度建设

一、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及运行特征职称论文

当今,开发性金融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因其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即新古典经的特性,导致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即亦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于是,开发性金融应运而生。

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坚持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自身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通过融资推进社会各方共同进行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建设市场的方式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开发性金融通过建设市场,把资金以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技术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融资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健康运行体制和协调合作体制,从而把经济效率和增长大幅放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稳定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按照既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支持经济增长的要求,积极开展开发性金融实践的探索,明确了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开发银行融资优势相结合建设市场的方向和路径,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在实践中,大力推动银政合作,共同构造市场化融资平台,实现了项目“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全过程,形成了金融财政良性互动、共同拉动地方经济建设的良好局面[1]。

一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由政府拥有赋权经营,体现的是政府意志,作用于市场机制的空白领域或薄弱环节,贷款投向始终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二是优惠性。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性决定了其融资领域是不易或不能获得金融支持的领域,贷款期限长,贷款额度大,而且提供的贷款条件比商业性金融更优惠。三是引导性。由于开发性金融主要是贯彻国家的政策意图和战略目标,一般有政府方针政策支持,对商业性金融具有引导作用。当开发性金融投贷某领域后,商业性金融机构就会降低对该领域项目的审核门槛,加大对此领域信贷的投放,从而间接地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符合政策意图或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重点产业的放贷。

经过1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开发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社会资金用于重点建设,促进融资体制建设和信用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投向电力、铁路、石油石化、公路、通信、高新技术等产业,并支持了包括三峡、京九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走出去战略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性金融通过巨额的、持续的直接信贷扶植,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通过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克服市场失灵,主动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弥补市场机制配置的空白领域或薄弱环节,将金融资源投放于商业性金融不予投入或无力选择的领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及金融需求分析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战略定位海南省要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

但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海南岛旅游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海南省旅游产业总量较小,发展速度较慢,效益较差;旅游基础设施底子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文社会环境尚待改善等问题,还在阻碍着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解决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资金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手段和地方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介入,特别是需要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培育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引导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信用的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将市场融资推动和政府组织增信相结合,不断运用和放大国家信用在物质生产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将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持[3]。

三、开发性金融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路径有模式

(一)规划先行,支持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

规划先行是开发性金融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发性金融的践行者的国家开发银行,倡导“规划先行,融资推动”,将规划列于融资之前,规划是开发性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模式。规划先行是由开发性金融的开发性特点决定的。

开发性金融通过规划先行,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提升区域发展度、产业发展度、社会发展度、市场发展度,通过规划,突破当地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技术及制度约束,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开发银行通过与政府及客户合作编制规划,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设计信用结构及平台,成批量、成系统地构造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就必须合理规划,解决有限的资源供给约束的矛盾,实现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是旅游岛建设要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卫生、医疗、供水、垃圾处理、轨道交通、机场等,是旅游业发展和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必须超前规划。景区度假区的合理布局、各市县旅游服务定位、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度假区配套等等都要强调规划的引领作用。强调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投资,立足国情、国际视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统筹。

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先行优势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得以体现,把金融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体现到旅游基础设施融资上。通过技术援助贷款、规划贷款、规划费用等形式支持海南省做好各层次规划,通过资金支持解决国家旅游岛建设中的规划资金约束问题,支持《三亚海棠湾规划》、《南山产业园规划》、《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纲要》、《海南城乡一体化规划》、《海南省中西部地区城乡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等,并配合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的系统性融资规划,国家开发银行在多年的规划实践中建立了系统的规划组织推动体系,包括总行规划局、分行规划发展处、总行规划院和分行规划院等。拥有丰富权威的专家资源,并与国内多家顶级研究机构建立了规划合作平台,并深度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重点规划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开发性金融通过系统性融资规划支持国家旅游岛建设,打通规划项目与项目开发的之间的隔阂,前期介入项目,保障规划项目的资金落实,从而保障整个规划的实施。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据有关研究,我国基础设施对GDP的贡献率至少为0.5个百分点,而社会效益是其他投资的3~4倍,远高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因此,基础设施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行资本,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创造优良旅游发展环境,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夯实海南省发展基础,海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组织推动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与海南省政府先后签订了7次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通过共搭平台、共建制度、共筑诚信、共享发展,推动海南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开发性金融积极参与并支持这些重大项目融资,按照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和模式,把地方政府的组织增信优势和开发银行的融资融智优势相结合,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海南省政府成立了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省已建立两级政府融资平台29家,先后为东环铁路、西环铁路、海口绕城高速、三亚绕城高速、农村公路、城乡电网改造、全省垃圾污水处理设施、160万吨造纸等一批支撑海南省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海南省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民生事业的发展。

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至2012年共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国际旅游岛建设初建成效,启动并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并开工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基本完成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国家开发银行是中长期信用银行,具有长期、集中、大额的融资优势,具有基础设施领域融资支持的经验和团队,能够为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具有“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的组织架构,拥有投、贷、债、租等综合金融功能,能够为国际旅游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三)发挥资金虹吸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

近年来,海南省金融呈现复苏,但海南省金融业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地方金融抑制问题更为严重。从2000年至2008年,海南省存款占GDP比值逐步加大而贷款占GDP比值在下降。这说明海南省地方汲取金融能力在逐步增强,而本地实际掌控金融资源的能力在下降。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就是本地银行大量汲取本地资金,通过拆借给总行,令资金流向富裕地区。本地资金沉淀不足,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本地资金投入少。而开发性金融不同于一般商业金融,能将从省外汲取的发债资金用于省内建设,同时发挥独特的资金虹吸作用,放大资金效应,引导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在改善地方性金融抑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平台建设和市场建设,为吸引其他资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打通了社会发展瓶颈领域的融资渠道。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于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开发性金融发挥了资金的导向作用,境内外的机构投资者、民营资本已开始在开发银行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国家开发银行还通过组织银团贷款、管理资产等多种方式,吸引其他商业银行参与煤电油运等瓶颈领域的融资,国家开发银行有效地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实现了融资结构的调整。

开发性金融通过开展组合融资,拿出部分电力、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等优质项目,让商业银行资金介入,共享开发性金融成果,吸引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引导它们的资金也能流向重点行业、瓶颈领域、重点地区的建设,保证了这些行业、地区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

国家开发银行目前已经投资中非发展基金等11支基金和5家基金管理公司,基于这一优势,可以考虑建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参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基金的基金”(或叫母基金)的方式,通过政府的有限资金吸引其他非政府资金,共同组建专业投资机构,选择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投资运作,重点投向重大旅游基础设施、景点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政府资金在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示范和放大效应,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资本多元化模式。

(四)信用制度建设,改善海南省信用环境

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质,就是不断解决资源稀缺性的过程,而信用则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跨期配置的关键因素。在海南省发展中,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制度缺损和市场失灵比较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使海南省信用受损,使金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曾一度成为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灾区。近年来,海南省金融业整体风险趋小,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但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金融基础来讲,海南省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健全,资金的稀缺依然是制约海南经济发展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瓶颈,因此要加强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政府作为主导者可以在构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中起到主导地位作用,但政府主导的市场信用体制与依据市场发展内在规律建立起来的市场信用体制会有差异,容易潜伏和累积全局性风险。这主要因为全局性风险通常与政府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政府不宜过多的直接参与和干预,开发性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坚持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自身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通过融资推进社会各方共同进行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融资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健康运行体制和协调合作体制,从而把经济效率和增长大幅放大,以建设市场的方式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4]。

开发性金融正是在融资推动市场信用体制方面形成了成功范例。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在开发性金融实践中较早提出和应用“信用发展程度”(简称信用度)这个概念,并且形成一套市场信用发展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所谓信用度就是一个地区的市场信用发展程度。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观念及法律意识、法人治理结构、信用结构质量、信用发展前景和融资多元化等五方面的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发展状况,确定信用发展度等级。在实践中,信用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很多信用等级,且每个等级和资本投资使用效率都有线性函数关系。根据市场信用发展的状况,将信用发展度级别设置为启蒙、起步、构建、成型、成熟五类,并细分为十二级,即启蒙为C、BB级,起步为BBB-、BBB、BBB+级,构建为A-、A、A+级,成型为AA-、AA、AA+级,成熟为AAA级,评价指标重在对客户信用发展程度升级进行预测、建立升级的标识及完成时间表,促进市场信用体制建设。

开发性金融利用政府信用的高能量培育微观和基础制度建设,培育信用体系,以此作为支持信贷融资的信用平台。开发性金融在微观制度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推进信用建设[6]。微观制度方面,开发性金融通过融资推进项目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和财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弥补制度缺损,使得微观主体能够更好地参与经济的运行,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其包括综合的法律体系、交易规则和技术、支付和清偿系统、规制与监管制度、透明度原则与会计准则、破产法规与合同强制履行机制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其核心是金融交易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和信用环境。开发性金融把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推进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元.做好科学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光明日报,2009-06-26.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R].国务院,2010-01-04.

[3]王年生.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N].海南日报,2010-06-01.

[4]周岩,袁建良.开发性金融的核心——信用建设[J].金融经济,2006(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