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0:08: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广告消费心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消费心理分析、广告文案教学
广告文案写作在整个广告运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属广告的表现环节,根据调查资料,广告效果的50%――70%来自广告的文字,所以,广告文案的写作水平的对能否提高广告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研究广告作品中语言文字部分写作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提高学生广告文案的写作水平,对他们今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顺利走向职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广告文案写作水平,除了语言文字写作技巧的训练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从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出发,找到文案写作的切入点
广告文案写作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消费心理是广告文案写作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直接或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行为,所以, 广告文案写作一定要建立在消费者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目标消费者的欲望、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企业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对象等,找到最能切合消费者需求的信息点,并由此而切入。
如济南“锦绣泉城”楼盘系列广告文案之一,“标题:门前那条冒着汩汩清泉的石板路,全世界只有一条……正文:决然归隐的大诗人王维,空山偶遇的世外意境,清泉石上流对济南而言,曾只是很普通很随意地散布在墙根、寻常里弄,不理会诗人怎么惊喜,也不理会世界怎样称奇,济南人只是很随意地在院子里随意一挖,掬泉泡茶,日长日短,占据着人类居住环境中最奢侈的位置,如果说有比济南人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一定是泉水,不住在泉边就不是住在济南。广告语: 锦绣泉城,重现依守泉边的生活”。该文案并不着眼于我们常见的楼盘广告,如容积率多大、楼层多高、设施怎样、单元面积多大等等,而是找出了与济南紧密关联的特质――泉水,现代济南人都市生活中心灵渴望回归的质朴恬然的生活――依守泉边的生活。该文案深情婉约,触动了济南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部分:“如果说有比济南人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一定是泉水,不住在泉边就不是住在济南。”
第二步,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文案的创意思维
找到文案的切入点后,就要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文案的创意思维。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将人类的思维方法分为垂直思考法和水平思考法两种。而广告创意普遍采用水平思考法,这是西方广告创意人员根据爱德华・德波诺关于两种思维方式的理论发展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即:向面上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强调思维的多向性,善于从多方面来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的。正如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所说:“真正的广告创意是一种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
如长城葡萄酒广告文案,“标题: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正文:三毫米, 瓶壁外面到里面的距离, 一颗葡萄到一瓶好酒之间的距离 。不是每颗葡萄, 都有资格踏上这三毫米的旅程 ,它必是葡园中的贵族 。占据区区几平方公里的沙烁土地,坡地的方位像为它精心计量过,刚好能迎上远道而来的季风,它小时候,没遇到一场霜冻和冷雨,旺盛的青春期,碰上了十几年最好的太阳,临近成熟,没有雨水冲淡它酝酿已久的糖份,甚至山雀也从未打它的主意,摘了三十五年葡萄的老工人,耐心地等到糖份和酸度完全平衡的一刻才把它摘下,酒庄里最德高望重的酿酒师,每个环节都要亲手控制,小心翼翼。而现在,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黑暗、潮湿的地窖里,葡萄要完成最后三毫米的推进。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再走十年而已。 ”该文案主要表现高品质的长城葡萄酒是怎样酿造的,这是消费者关注的,也是消费者利益所在,文案作者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创意思维,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优质的土地、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经验的摘葡萄工人、德高望重的酿酒师、严密的窖藏等整个长城葡萄酒的制造过程表现出来,
第三步,运用人性化的诉求,与消费者心灵沟通
明确了创意思路以后,在具体的广告广告文案写作时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现念,采用人性化的诉求方式,以达到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因为文案写作的目的不仅满足受众商品信息的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存状态,这样可以使产品与受众缩小心理距离,增加认同感,最终产生消费行为。案例:台湾大众银行电视广告,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画外音:一个老妇人,因为携带违禁品,在委瑞瑞拉机场被拘捕了。她是一位台湾人,没有人认识她,她告诉他们,这是一包中药材,她是来这里炖鸡汤给女儿补身体的,她女儿刚生产完。她们有好几年没见。蔡英妹,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没有人陪伴,一个人独自飞行三天,三个国家,三万两千公里,她是怎么做到的?字幕:坚韧、勇敢、爱,不平凡的平凡大众,大众银行标版。”对平凡大众的赞美,展现的是平凡大众的生存状态,讴歌了他们坚韧顽强的精神,同时暗合了广告的主题。此广告以平凡大众为视角,体现了广告主体“大众银行”
第四步,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营造能激发消费者情绪的语境
最后落实到写作上,是语言风格的运用,目标消费者不同,他们接受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因此,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他们喜好的语言风格,营造出能激发消费情绪的语境,这样就能打动消费者。如“老村长酒”,产品市场定位是低档白酒中的优质品牌,销售目标是农业人群。该广告的广告语是“朋友,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打招呼似的这样一句话,平易近人、诙谐有趣,非常贴近目标消费群体。再就是Dr.Martens休闲鞋系列杂志广告文案:(一)标题: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好,正文:我单身/我收集沙子/我看弗洛依德/ 我穿Dr.Martens……(二)标题:不要告诉我做什么才是对的,正文:我逛二手店/我吃棒棒糖/我看NBA/我穿Dr.Martens……(三)标题:只有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正文:我走路/我听Underground/我喝白开水/我穿Dr.Martens……广告语:自信・固执・永不妥协。很显然该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有独特的个性,我行我素,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标题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广告语是他们精神的写照。这样的文案更能打动这一目标消费群体。
以上四步,是广告文案写作的关键,在教学中,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析入手,正确把握好这四步,学生才能把握广告文案写作的精髓,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广告文案写作》刘西平黄小琴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摘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如何突出重围成了每个中国企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蓝海战略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实施蓝海战略的必要性和实施蓝海战略的关键,即双向规模经济。
中国企业实施蓝海战略的必要性
蓝海战略一词来源于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著作《蓝海战略》。他们将企业目前所用的战略分为“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红海”代表已知的、饱和的市场,利润前景黯淡,恶性竞争激烈;“蓝海”代表未知的、新兴的市场,蕴含巨大的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在步入经济高速公路的同时,产业市场也显得越来越拥挤,加之外资和外国商品不断涌入对本地市场产生剧烈冲击,竞争趋向白热化。由于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需求增长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因此,用传统竞争方式争夺有限的市场和利润只能令企业陷入“红海”,而解读蓝海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双向规模经济:蓝海战略实施的关键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是在消费者的效用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为消费者的最大效用)和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叫做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一般为商品的成本)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叫做生产者剩余,即利润。通过两大剩余的此消彼长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均获得最大剩余。
(一)消费者规模经济—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消费产品数量的上升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一规律是建立在人类消费心理之上,人类如果单一地、重复的消费某一个产品则会产生厌倦情绪,达到消费饱和。而当下“简单模仿-批量生产”的模式使得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加深了产品的单一性和顾客的重复感,使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实现消费者效用的规模经济,可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客户理念。近代营销理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顾客就是上帝。这里的客户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产品有需求和拥有交易倾向和交易记录的群体。实施蓝海战略必须转变既有的客户理念,将传统定义的内涵扩大。本文将客户分为三大类型:“固定型”即已经对产品形成一定忠诚度和依赖感的客户;“潜在型”包括具有潜在消费倾向(如关联产业的客户)和潜在消费能力(如即将获得固定收入的毕业生)的客户;最后一种是“排斥型”及对产品存在一些排斥倾向的客户群体。
2.实现效用创新。效用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反应,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心理体现。如果能够针对人类消费心理的特点进行效用创新就能有效的延缓递减规律。
3.效用增值。最后一种逆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办法来自效用增值,效用增值的基础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体验经济学派认为,体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帮助消费者发现已经存在却不易被察觉的,能提升消费效用的“感觉碎片”,如西餐厅的灯光亮度、背景音乐的类型等,将这些“感觉碎片”移植入产品中就能增加消费者效用。还有一种指向更为明确的效用增值手段就是开放产品的多方位功能,形成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使得需求方的需求函数相互关联而非排斥。
(二)生产者规模经济—生产者边际成本递减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会不断下降,一旦达到某一程度之后,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反而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金投入广告宣传,或者大打价格战。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建立价值评价体系。蓝海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原则中,有两条至关重要—“关注全景而非数字”和“克服关键的组织障碍”,价格战关注的是数字而非全景。
重构需求边界和生产边界。重构生产边界就是追求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原意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有某一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成本要低于由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每种产品的总成本所表现出的经济性。蓝海战略范围经济的实现体现在它专注与整合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致力于大多数客户的共同需求,合并细分市场,整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共同之处来重新定义和整合自己的产品,确定新的生产边界。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市场;管理;消费者;营销
在当今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洗涤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目前我国洗涤行业的市场态势和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是由于金融危机的震荡,导致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洗涤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给企业造成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应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市场。
目前经济形势下,消费终端没有真正达到终端,也就是消费客户。促销这个过程只是把利益让于中间商,而中间商实际上没有真正做到推广推销的力度,起不到生产厂家真正的促销意图。而现在的电视广告费用大而效果差。另一个原因是,和个别大公司相比,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差距,只能是跟随式操作,而不如选择另一种方式,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及特点,制定营销措施和方案。真正的终端在哪里,应该说在消费者的心里。“终端营销”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营销名词之一,甚至营销界有人提出“终端为王”的观点。而许多企业却认为终端就是产品或服务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消费者直接购买产品的地点,如超市、便利店和酒店等。坚持这样观点的厂商们把这样的终端定位于营销工作的最后堡垒,集中资源猛烈轰炸,各对手之间在终端也展开了拼杀。
目前所谓的终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端,如果企业不找到真正的终端,最终可能将失去市场。消费者的心中的终端是什么概念,也就是产品对消费者的适应性和售后服务,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对消费者忠诚度的竞争。当今市场营销环境已经从企业导向和渠道导向进入了消费者导向的时代,消费者已经在市场上起到绝对的选择权和话语权,最终购买的决定权在消费者。消费者是活的,目前所谓的终端是死的,就是专销于某一终端,并不能保证消费者必须消费产品和忠诚于产品,甚至引起反感。
当今所谓的终端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是企业的营销观念还停留在4P营销理念上。4P分别是产品(Product)、价格(Prj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0n)。4C理论,即消费者(Cust0mer)、成本(cost)、便利(convi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0n)。4R理念分别是保持(Retention)、关系(Relati0nships)、推荐(Referra1)和恢复(Rec0very)。保持是指通过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求来留住他们;关系是指客户自愿地甚至热情地与一家公司长期进行交易时,就可能是存在着某种关系了,建立关系意味着要努力接近客户,试图更好地理解他们;关系是建立在诚信、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推荐指的是由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口碑传播效应——那些感到满意的消费者会向别人传递强有力的信息。当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完全满意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向同事、朋友或者家庭成员传播这种信息,并推荐他们购买。恢复不满的客户服务也是现代营销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外的因素难免会导致错误的发生,使消费者和员工感到失望。然而,错误可以转化为打动消费者和赢得消费者的机会。修复错误可以向忠诚的消费者和新的消费者申明企业对客户服务和满意度的承诺。然而,企业对4C和4R理念根本不重视,甚至不懂造成的危害性。真正的终端在消费者心中,也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高消费者的让渡价值,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不断满足和超越消费者的期望,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忠诚关系。这是4C和4R理念的真正体现,是基于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论,其核心是企业重视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生产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以满足其需求,强调不是卖给消费者最便宜的产品,而是卖给消费者认为最值得购买的产品。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加便利的购买途径和方式,而不是在传统的渠道上拼杀。企业市场的营销人员应以积极的方式与消费者双向沟通,通过沟通,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的文化和情感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共鸣,从而达到排它性的忠诚,实现忠诚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而4R理论在4C理论上更进一步,既体现了要赢得消费者忠诚,又体现了长期地拥有客户这种忠诚的关系营销思想。所以,终端在消费者心中的理论基础就是4C、4R和关系营销理论。许多品牌尤其是新品牌一上市在终端投入不惜血本,何其疯狂,市场覆盖率虽然上升极快,但由于忽视了消费者,或对消费者的沟通没有持续性、不到位,没有打动消费者,虽然做了促销,但没有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促销一停销量就停,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得到快速提升,甚至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快速走向失败。
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建立真正的终端竞争优势呢?当今是品牌营销的时代,品牌才是最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武器。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品牌,产品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品牌才是永恒的。只有全面建设优秀的品牌并将之深植于消费者之心,才能持久地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品牌建设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品牌建设的每一步都是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需求和期望做加法。为此,要做到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渠道为中心。企业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营销环境的变化,重视和加强对消费者的关注和沟通,但不是说渠道不再重要,而是渠道不再是万能的,渠道不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案例l:世界著名日化企业美同宝洁公司,每年利润的大部分用在产品研发和品牌传播上,而用在渠道上的则非常少,通过这两方面使宝洁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绝对的品质和功能优势的同时,拥有稳定并且不断增长的忠诚消费者群体。虽然各级渠道成员卖宝洁的产品不是最赚钱的,但大小百货店不卖宝洁不行,因为消费者对此品牌有这么高的忠诚度,不卖宝清的产品会遭消费者的抱怨,甚至影响其他产品的销售,而且还会让消费者感到这个店没有档次。宝沽因为重视消费者的沟通,拥有了强大的忠诚消费者群体,所以才在渠道面前牛气十足,而不像其他品牌对渠道百依百顺,花血本把货铺到卖场,却少人问津。
案例2:家电零售巨头国美在未经格力许可的情况下,对所售的格力空调某些机型大幅降价,格力以影响品牌形象和客户利润为由向国美书面通知停止供货的新闻见诸于各大媒体和网络,一时间成为行业的热闹话题。同行业出现一片为格力的叫好声,因为格力为长期以来受零售巨头欺压的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格力之所以敢于如此叫板国美,很大程度上在于格力品牌强大的消费者忠诚度。此事件一出,消费者对格力的品牌良好印象进一步加深。
案例3:如白酒的促销方法,推销员把酒推销到饭店、酒店、商店和摆上货架后,由于是新产品,从消费者心里来说是不会盲目饮用的。没有人正确引导,消费者是不会了解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的。包装内的小礼品实际上就是一种根据消费心理来确定的操作过程。通过引导消费后,消费者认同了该产品的品质,加上诱人的小礼品,使消费者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消费者才会选购。通过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这种产品让消费者真正接受后,就会在下一次的亲朋好友聚会上积极地推荐这种产品,这就达到了促销的目的,这个过程叫引导消费。
营销的本质是创造心理利益,同样的质量比别人卖得更贵,同样的价格比别人卖得更多。品牌是属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东西,品牌是带给消费者的幻像。对消费者而言,研究消费者价格心理的意义正在于:既要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又要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满足。
“占便宜”其实是一种心理错觉,但居于信息不对称原理,消费者不知道底价,只知道凭自己的还价能力把价格压下来,于是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不论还价是否理性,也不论是否真的占了便宜,作为营销人要承认这个基本现实,并在实践中巧妙运用。促销是还价原理的另类形式,促销与降价是厂商常用的两种提高短期销量的手段。促销的本质是一种变相降价,但促销与降价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降价与促销两种营销方式给顾客带来的实际利益基本相同,但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两种营销方式给顾客带来的“心理利益”不一样。这正是促销的实质,即促销在给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还给消费者带来“心理利益”。促销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创造“心理利益”。促销给消费者传达两个心理暗示,一是由于商品价格没有下调,消费者由此判断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没有下降;二是由于意外地获得了促销品,消费者认为自己获得了原本应该由厂家获得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消费者获得的“心理利益”。从消费心理学分析,降价时,消费者购买的是“便宜商品”,没有获得“溢价收益”,即没有获得额外的好处;促销时,消费者购买的是“占便宜的商品”,获得了额外的“溢价收益”——促销品。新品牌回头客的多少决定客户的信心、创新品牌传播和沟通策略。再好的品牌如果没有被有效地传播到消费者,没有与消费者产生深度的沟通,没有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忠诚,品牌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广告传播理论;人本主义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创造与革新、经典广告盛出、各种广告观念和广告传播理论层出不穷的世纪。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纵观20世纪美国的广告传播史,广告传播也实现了从“以制造商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展望未来全球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清晰可见广告传播理论的人本主义发展走向。
一
20世纪是广告业飞速发展的世纪。美国是广告大国。所以,当今社会,只要人们一谈起广告就会想到20世纪,想到20世纪的美国。可以说,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20世纪的美国。19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其社会经济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与此相对应,美国广告业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批量生产的包装上有品牌名称的商品开始出现在全国性的广告上。此前,人们忽视商品包装和品牌名称。随着批量生产的增加和商业竞争的加剧,商家逐步认识到,采用一个便于记忆的商标名称和令人注意的包装,不仅有利于商品的销售,而且还能让消费者记住这个产品,这种有意识地关注、塑造商品的做法,一改先前广告仅仅只是单纯地叫卖、吃喝,告知有关商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售的“惯例”,慢慢地将广告引向如何使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使消费者对一种商品过目不忘、点名购买的理性之路。虽然严格地说来,这还谈不上是完整、规范的理论,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为20世纪初期广告人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基点,指明了方向。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人,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逐渐从生产资料的生产转向消费商品的生产,一个消费型的社会逐渐形成。许多成功的市场销售商都认识到市场推销的重要性,制造商们也大张旗鼓地用广告来宣传其商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告的普遍认识是将之看作是纸上推销术,其代表人物有约翰·肯尼迪、克劳德·霍普金斯。从推销的立场出发,他们认为:“(广告)应该提供一种合情合理的原因,说明这种产品值得购买的具体原因”。销售理由从何而来?当然是从产品中来,从产品的独特品质和个性中来。广告关注的是产品,广告的诉求也围绕着产品展开。如霍普金斯为喜力滋啤酒创作的著名广告—喜力滋啤酒瓶是经过蒸汽清洗消毒的—就是独具匠心地为喜力滋力啤酒找到了一个其他同类产品没有意识到的、独特的产品特征,将之作为说服消费者购买喜力滋啤酒的主要原因,进而取得极大成功。鉴于他们往往以产品为出发点,寻求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并以之作为广告诉求的主要内容,人们便将他们归之于原因追究法派,将他们的广告表现手法称之为硬推销。如果说,19世纪末期注重商品包装和商标名称的广告还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商品的外表,使商品不至于彼此混同,那么,原因追究法派的广告则将探究的触角深人到商品之中,从逻辑上寻求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20世纪2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乔治·盖洛普开始向读者做问卷调查,以测验民意。盖洛普的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广告行业,广告制作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寻求科学的依据与基础。为使广告更好地吸引公众注意,针对消费者的动机调查逐渐普及。由此,美国广告业走上了崇尚科学之路.40年代,达彼斯广告公司在其广告运作中提出了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即著名的USP理论。UPS理论的中心仍然归结于产品。在他看来,广告成功与否,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找到产品的独特的销售主张。那么,什么是产品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呢?USP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你需要明确的主张;买这件产品,你就可以得到特定的益处;第二,它必须是一个独特的主张,其他竞争者无法提供或不提供的主张;第三,这个主张必须能销售。即UPS理论与先前的原因追究法派的观念一脉相承,其精髓都是突出产品,突出产品所蕴含的值得人们购买的原因、理由。但UPS理论也有超出前者之处,那就是更强调科学与调查,更具有理论的完整性。
这种以产品为主导的广告观念在20世纪前50年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较少受到其他思想和观念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当时社会发展程度及经济环境的影响。50年代以前,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整个社会均处于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即使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产品积压,也并非真正的产品过剩,而是社会购买力的严重下降所致。因此,产品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只要是有特点、适销对路的好产品,再佐以一定的广告宜传,就根本不愁销路,在这种条件下,广告人无需煞费苦心,只要将有关商品的信息明白、准确地传达出来即可,产品本位的广告自然大行其道。当时的美国的传播学界正盛行所谓的“魔弹论”,人们坚信大众传播具有无穷的威力,在大众传媒如“魔弹”般的信息攻击之下,受众毫无抵御能力,就像一个个应声倒下的“靶子”。面对这些一中即倒的受众,传播者自然很少怀疑信息传播的效果,因而也就很少有意识地去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去探寻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和技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强化了产品本位的广告传播观念。这种局面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打破。
二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被称为变革的时代,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促成了广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变革也引发了美国广告业上的创新革命。一些新型的广告公司为满足客房的要求,更多地把工作重点放到创新意识上,由此戏剧性地带动了广告传播业的重大变化:广告的侧重点逐渐从产品性能转人产品形象与个性,广告人的目光逐渐从专注于产品转向分析、研究消费者心理,广告诉求的中心从突出产品特征转变为注重受众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效果。其杰出代表和先驱是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威廉·伯恩巴克等。
大卫·奥格威秉承了克劳德,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观,同时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霍普金斯的广告观。奥格威认为,人们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原因才去购买某种商品,而是因为他们把这一商品与某种特殊的形象联系起来了,由此他主张要给每个广告一种与之相称的风格,创造出其正常的个性特色。而产品的风格与个性综合在一起,便形成其独有的品牌形象。如大卫·奥格威广告中那个穿着海赛威衬衫、戴着一只眼罩的男人,赋予海赛威衬衫难以抵御的“新的吸引力”,使默默无闻一百多年的海赛威衬衫知名度大大提高,迅速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货;李奥·贝纳塑造的万宝路广告,一改以往女性香烟柔媚、亮丽的传统,描绘了一个充满男性的强壮、粗犷、豪放的文化偶像,这个最具男人气、最具美国风格的万宝路牛仔一下子征服了无数美国人的心,他们竞相购买原来根本不屑一顾的万宝路香烟。抽一支万宝路香烟,则似乎是在一定程度上体验美国的生活方式,于是,一个世界级的著名品牌由此诞生。以上两个成功的范例充分显示了品牌形象的威力,在广告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产品特征,而是通过品牌独有的个性和意蕴打动、征服消费者的心灵。
自此,广告人的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他们把广告诉求的重点放到了注重消费者接受心理与消费心理上,力图在广告中树立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无数受众,或通过广告激发受众强烈的好奇心、同情心以及购买、使用的欲望。这与前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产品本位的广告风格已有较大差别,受众的接受和反应开始成为广告人关注的重点,广告人纷纷为创作新颖、独特、具有非凡吸引力的广告探索各种创意方法和表现技巧。于是传统的产品至上的广告观逐渐转向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广告,运作广告。
事实上,这种转变的发生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的研究开始摆脱以往视受众为被动、脆弱、中弹即倒的“靶子”的陈旧观念,从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移。这些理论强调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决定性,认为受众并非如魔弹论所言,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影响,而是依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寻找、选择信息。同时,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营销领域,传统的产品推销观念已让位于市场营销观念,企业的一切活动不再是紧密围绕着产品进行,而是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自身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研究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注重广告的创意和表现的广告传播理论的出现,正是顺应传播理论、营销理论重心的转变,接受传播理论、营销理论的指导而做出的及时的理论回应。
三
但是,这种理论回应是不彻底的。虽然60年代的广告传播理论强调了受众在广告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但它仍是站在推销产品的立场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旧是产品。可以说,20世纪前60余年广告运作的传统都是“将产品直接推向大众消费者”,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众的概念开始被“分众”的概念所代替,一些广告创意人员主张所有好的广告,起始于对受众的基本了解,广告应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传播,至此,广告传播领域从产品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彻底转变才真正得以实现。
完成这种实质性转变的是艾·里斯和杰·特劳特。二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定位理论,并于1981年合作出版著作《广告攻心战略一品牌定位》,此书对广告定位理论进行了深人细致的阐发。认为定位是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在这里,潜在顾客心理需求决定着广告的策略与方向,无论多么优质的产品,只有当它真正契合其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实际需要时,才能成为畅销的好产品。否则,就会沦为仓库里的积压品,无人问津。因此,广告传播首先必须为产品寻求有实际需要的目标消费者,然后再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对应的方式方法。在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传播日益过剩的社会大背景下,只有采取像定位这样抓住要害、有的放矢的广告策略,方能做到无往不胜。
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意树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增加其商品的销售量。他们认为,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唤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亦能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于是,企业形象设计、品牌个性塑造成为此一时期广告人的工作重心。从19世纪末对商标名称的关注,到20世纪60年代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再到此时的品牌个性理论,品牌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如今,“品牌经营”、“品牌领导”更是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品牌不仅仅只是广告运作中关注的问题,它与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活动密切相关。树立品牌不只是单纯地赋予它一个名称和商标,使消费者记住这个商品,而是要塑造品牌独特的形象与个性魅力,并使之与特定的文化氛围、特定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紧密相连。可以说,品牌理论的演进历程与整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20世纪90年代,广告进人了一个新纪元。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成为广告界的主流,成为营销界的热门话题,成为21世纪企业决胜关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等人共同提出,它把消费者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广告传播的重点从“消费者请注意”转移到“请注意消费者”,主张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传播目标,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整体传播效果。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看来,每个企业营销策划的焦点问题都归结为一点—消费者一种产品是否畅销、赢利,也完全依赖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行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还是营销、广告策略的确定,最后都必须与消费者状况相吻合。换句话说,消费者的需要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向与营销策略,决定着广告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论文题目: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依据和目标(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分析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开展杭州城区哈根达斯的消费者调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策略。
研究的意义:
哈根达斯被美国纽约时报誉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是世界有名的冰激凌品牌之一,从它最初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60年的历史,从起初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的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全球第一大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跟他合理的运用“情感营销”的方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探索如何改善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着名的广告人李光斗(2011)在其文章中说道,情感营销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笼络”感性和理性消费者的一把利器。文章以“凡客体”为例,阐述了这一广告所表达的情感诉求很好的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一个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芳心,就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情感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才能获得消费者忠诚。在感性消费时代,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消费者才会慢慢爱上这个品牌,只有让消费者对产品动心,品牌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陶文静和池进(2013)两位学者认为运用情感营销策略进行餐饮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人们对餐饮的选择不仅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消费者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餐饮经营者需要关注顾客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让产品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他们还指出,情感营销作为一种注重消费者情感、心理需求的营销方式在餐饮经营中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餐饮环境、培养顾客忠诚,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收益。文章最后从餐饮产品的设计、包装、宣传、服务等方面,为餐饮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情感营销策略。
学者孙瑞华(2011)认为时代呼唤情感营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情感营销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环节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不仅要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满足自己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和认同。他指出情感营销最关键在于攻心,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制定可行的攻心策略,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攻心术,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投其所好。所以,市场营销正是将攻心作为上策,让消费者从心底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品牌偏好,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销量畅行,就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根据特定时代的情感消费需求制定企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学者许红格、林美珍和陈秋萍(2012)对情感营销有自己的看法,文章从顾客的情感需求出发,研究企业如何在市场营销中利用情感因素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他们认为在感性消费时代,情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是否创造更多回头客的决定力量。文章从情感营销的四个策略出发,分析了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情感服务、情感广告对顾客情感需求的影响,指出情感作为一种特殊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同时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感知。文章还从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出发,为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可行性的情感营销对策。
学者李梅茹(2012)对于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有一定的研究。文章从三方面阐述了情感营销对企业的作用,并根据各种消费心理提出情感营销策略。他指出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长期光顾和品牌忠诚,情感营销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想办法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情感才是关键。同时他还针对不同的营销现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包括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感、用情感广告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开感产品满足顾客需求以及用情感商标来刺激消费者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的心里期望和实际感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会相差太大,以至于让消费者自觉的产生产品偏好,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诚。文章最后还指出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那么他的营销策略也要随着消费者行为和情感的改变而改变。
国外研究现状:
追溯研究文献,最早把情感全面引入营销理论中的是美国的巴里·费格教授,他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营销世界的力量之源,想顾客之所想,满顾客之所需。因此,情感营销就是企业将营销活动以一种更感性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总的来说,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营销活动:第一是研发出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是采用富有人情味的促销方式。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根据人们以往的消费特点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追求量的消费,二是追求质的消费,三是追求感性的消费。同时他还指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情感因素,将推销和营销手段情感化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美国推销大王乔·坎多尔福曾说过:“推销工作98%是感情工作,2%是对产品的了解。”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掌握一定的推销技巧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充分的了解产品,而且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推销过程中,因为顾客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在买一种心灵体验和感受。
文章《ANewConceptofMarketing:TheEmotionalMarketing》的作者DomenicoConsoli认为如今情感营销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他指出情感营销是研究如何诱导人们情绪化的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文章还从心理文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情感条件影响购买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情感在任何一种社会或商业决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情感营销策略的使用,能够确保企业获得长期和深远的顾客忠诚并且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作者Dr.SurenderKumarGupta和HemantSyal二人在文章《EmergineMarketingApproachestoInfluenceCustomerBuyingBehavior》中写道情感在顾客的购买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功的营销活动依赖于了解客户的心理和他们的情感感受。企业将情感植入产品当中,可以吸引顾客的好奇心,并引起他们强烈的购买欲,从而增强顾客忠诚度。他们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更多的是基于该产品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的情感相兼容,而不是基于产品的特性。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同质化的产品正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新的营销理念也应运而生。同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和升级,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不仅重视产品本身带有的基本功能和利益,更多的是追求在消费和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情感表达。情感营销理论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新概念正在不断的发展,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情感营销的理论研究当中,希望通过以此来进行企业在情感营销策略上的改善,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于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着眼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以杭州市的哈根达斯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更好的实施情感营销策略。
难点:
本课题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以下难点:
(1)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态度、问卷的回收率等都会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2)问卷调查中需要使用纸质问卷调查方式,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的收集、统计、整理工作量较大。
三、完成该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仪器设备条件,经费情况)
研究工作基础:
主观条件:首先,本人对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这块比较感兴趣,而且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自身就是哈根达斯的顾客,随时可以感知和体验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对这次写论文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其次,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己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能够完成这次论文。
客观条件:切实利用杭州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关于情感营销方面的书籍,结合其他杂志期刊上的资料,再利用互联网上的资讯,以及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来论证自己的相关内容。
仪器设备条件:学校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寝室电脑
经费情况(单位:元):
网络资源费:50
复印打印费:100
其他费用:150共计:300
四、研究方案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试验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上的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整理,为论文作铺垫。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在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对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得到相关的信息。
2.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X年3月1日~201X年12月31日)
201X年3月1日~201X年3月15日选导师
201X年3月16日~201X年5月31日征题完成开题答辩
201X年6月1日~201X年6月30日完成外文翻译
201X年7月1日~201X年8月31日完成综述、资料收集
201X年9月1日~201X年9月30日撰写论文提纲及完成论文初稿
201X年10月1日~201X年11月30日修改论文
201X年12月1日~201X年12月31日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补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伍庆,董曼虹。传情圣物[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0):118-120.
[2]李光斗。情感营销营销的温柔一刀[J].广告人,2011,(07):155.
[3]陶文静,池进。情感营销视角下的餐饮经营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2):43-47.
[4]孙瑞华。市场营销新理念:情感营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75-77.
[5]许红格,林美珍,陈秋萍。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J].企业活力,2012,(1):33-36.
[6]李梅茹。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76-77.
[7]张静雅。浅析情感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4,(5):43-44.[8]文征。情感营销。[M].北京市: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3.
[9]周高华。情感营销行之有效的营销之道。[M].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0][美]菲利普·科特勒着,梅如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45-47.
在制定房地产产品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位置条件。房地产产品的位置条件是打造核心产品的首要条件,位置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一般而言,应选择拆迁补偿费用低、交通方便、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进行开发。就商业房地产开发而言,开发项目应处在交通便利区、人流量集中区,把握好交通及客流“两大动线”,商铺投资的回报率才可能实现。从交通便利性来讲,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都发达的地方自然能带来更多人气,例如,北京老牌商圈西单、王府井就具备了这些交通优势。另外要注意的是,商业的最佳位置一定不要在交通主干道旁,因为这相当于多了一个天然的交通隔离带。外部交通固然重要,但商业体内部的交通流线如果不顺畅,同样会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如果说交通动线决定了多少人会经过商业房地产项目,那客流动线就决定了消费者与商品摩擦的机会。曾有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商家对一个商业项目的外部环境非常满意,但一进到商场内部就马上放弃了进驻的想法,往往只因为电梯数量不够。因此,从客流动线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内部的合理设计能够让消费者在商业体中逗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多消费,更多的利润。就一般居民住宅而言,要注意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服务设施齐全等方面的条件。
(二)产品设计: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对设计者而言,应放下专业人士的架子去听一听你设计的房子中住户的想法,去听听策划人员的意见;对策划者而言,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的深入群众去探求市场的声音。关键是整合设计的产品属性与策划的市场属性,找到中间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建筑设计师与策划专员应该共同商讨、相互协作,根据目标客户的特性分析,作出房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户型设计、配套设计、物业服务等。
(三)品牌设计:我国目前房地产品牌策略以副品牌为主导,即将现有品牌与一个新品牌相结合,从而为产品冠牌的方法。如万科开发的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等楼盘,既可以从整体上对公司品牌的联想和价值加以利用,又可以创造具体的品牌信念,帮助消费者更形象地了解新产品。
建立产品品牌之后,更要注重品牌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关系,首先就是保证房屋质量,实现品牌承诺,这是基本的要求。其次,提供附加产品,这是消费者购房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最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网络、市场调查等手段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客户信息进行长期跟踪管理。
二、房地产价格策略(Price)
一种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即首先计算出项目总成本,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从而得出本楼盘价格。这种典型的“产品主导型”定价策略蕴含着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和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
另外一种是消费者需求加竞争定价策略,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
三、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Place)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为直接销售、委托推销、网络营销以及其他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渠道策略。
直接销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派出房地产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主要是现场售房处,来为需要买房的顾客和准顾客提供服务。虽然这种渠道模式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委托推销的费用(相当于售价的1.5%~3.0%),但销售经验的不足和销售网络的缺乏也是这种销售渠道的致命缺陷。
委托,相对于直接销售策略,分散了企业开发房地产的风险,而且中介机构由于工作的范围、特性,以及对于市场趋势的了解,对于目标市场的掌握以及对于消费心理的研究比开发商深入得多,更容易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销售房产。
许多房地产商也利用因特网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其营销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产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的模拟,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诸多方便。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保持既有的模式下,一些新的渠道开始出现,我国的房地产营销渠道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局面。
四、房地产营销促销策略(Promotion)
房地产促销策略可以分为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两大类:
人员促销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法,一方面是靠外聘的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或新楼盘集中区域向潜在消费者发放其房地产宣传资料,成本低同时还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的销售公司的销售顾问向客户详细介绍其房地产的情况,促成买卖成交的活动。
非人员推销又有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多种形式。在实际促销过程中,这些方式综合起来构成促销组合策略。
(一)房地产广告
房地产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印刷广告。主要载体有报刊、杂志、有关专业书籍以及开发商或其商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等;(2)视听广告。如电视、电影、霓虹灯、广告牌以及电台、广播等传媒方式;(3)户外广告。房地产推出时机确定后,在施工现场竖立的现场广告牌以及工地四周围墙上的宣传广告,用以介绍开发项目情况,预告房地产即将推出,诱导消费者购屋欲望。(4)布置精致样板房。房地产企业通过设计样板房,表现完美格局和完善生活机能,并加强装修与施工,让消费者产生具体的临场感。
(二)营业推广
开发商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住房知识普及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房屋建筑选择标准、住宅装修知识、住房贷款方法和程序以及商品房购置手续和政府相关税费,或者举行开盘或认购仪式、项目研讨会、新闻会、寻找明星代言人、举办文化与休闲活动、业主联谊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销售量。
(三)公共关系
房地产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包括人为制造新闻点,引得媒体争相报道,享受无偿广告以及建立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比如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其它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合作。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营销已然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基础上分析房地产营销策略,这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J],沈阳干部学刊,2005(6)
[2]杜宇,试论房地产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黄湘红,浅析房地产价格营销策略[J],广西城镇建设,2005(11)
论文摘要:我国饮料产品消费市场之大,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软饮料行业需求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本文从竞争对手、消费者两个方面对我国饮料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进行深入阐述。
微观营销环境是直接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力量和因素,企业必须对微观环境营销进行分析。分析微观营销环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协调企业与这些相关群体的关系,促进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根据波特教授竞争战略理论,在一个行业里,存在着五种竞争作用力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本文重点从竞争对手、消费者两个方面来分析饮料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一、饮料行业的主要竞争品牌
饮料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每个细分的市场,都有了一个或者几个品牌的领导者,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主打产品。
1、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几乎占据了我国中型城市以上的市场,他们在品牌传播、市场运作、销售体系、广告运用、经销商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口可乐品牌传达“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而百事可乐从2000年开始推广“表现自我,渴望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品牌主张和核心价值。
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则采取了不同策略。首先宣传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来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并通过其独创的联销体销售网络将产品铺到全国市场。目前,在“两乐”势力较弱的广大农村市场,非常可乐已占据优势地位。
2、包装水饮料市场。在包装水饮料市场上,高端品牌有屈臣氏、依云等。可口可乐推出了低价水品牌水森活、冰露来进入大众市场。其他品牌还有娃哈哈、景田等,而农夫山泉则占据市场龙头。
农夫山泉以新颖、别致的创意,富有轰动效应的广告策划等主要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凭借“农夫山泉有点甜”一炮打响,之后又以“天然水”的概念对“纯净水”发起挑战,步步为营,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3、茶饮料市场。康师傅的市场运作与可口可乐有点像,都是采用在城市中心做终端,由业务员到终端拿单,由直营批发送货,对于城市边缘无法掌控的地区则由自流批发负责自营送货。康师傅成功地将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对市场的掌控能力非常强。
统一、可口可乐、雀巢、娃哈哈都推出了自己的茶饮料,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另外,传统凉茶品牌是目前茶饮料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力量,王老吉、黄振龙等品牌重新翻身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4、果汁饮料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女性开始倾向饮用健康饮品。统一“鲜橙多”把果汁作为公司发展的重头戏,他们在广告、促销等方面不遗余力,针对其女性消费的主导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奖促销活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康师傅一向是与统一重叠性最高的企业,无论企业背景、经营策略、产品种类,两者惊人地相似。
5、乳饮料。与其他饮料品类相比,乳饮料不仅清凉解渴,而且营养丰富,是新一代的健康饮品。“草原双雄”蒙牛和伊利目前市场占有率占据一、二位,与其他乳饮料品牌的差距还在逐渐拉大。
伊利乳饮料一直以来坚持多线发展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群的需求,其中伊利优酸乳无论是销售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全行业最高的。
二、消费需求分析
1、饮料市场的消费心理特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的不断改变,消费者追求健康、天然的意识不断提高,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饮料消费呈现需求品种多样化、品牌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同时,各个不同的消费阶层消费习惯的界线越来越明显,这给厂家细分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主要表现在:
(1)消费者口味的多样性和猎奇心理,以及明显的缺乏品牌忠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市场空间。同时,不同口味系列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企业占据更多货架空间,如“大湖”推出“大湖明朗”系列提高其品牌渗透率。
(2)针对不同群体而设计的包装样式和容量,符合饮料消费场合的不同特点,如可口可乐用家庭形象推广2.25升可口可乐包装,正适合平常人们请客吃饭时的饮用量。
(3)针对价格敏感型顾客,企业可适时推出不同价位的饮料产品以形成市场区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日常饮料需求。如利用“加送容量,价格不变”的促销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4)目前,消费者开始更多关注自我发展,主要表现为对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以及是否天然健康、绿色环保和品位时尚等更高层面的心理需求。这也为饮料企业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以及广告利益点诉求等方面提供重要启示。
未来饮料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消费者心理空间的争夺上,也就是说,谁真正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谁就会成为饮料市场新的领导者。
2、我国居民饮料消费习惯。上海新秦商务研究咨询公司(http://)对我国居民进行了一项关于饮料产品消费习惯的调查。调查发现:
(1)目前在饮料市场上,矿泉水/纯净水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料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2.5%;其次是果汁类饮料,占到21.8%;植物蛋白饮料所占的比例只有0.7%;而蔬菜类饮料则只有0.4%。在碳酸饮料、牛奶类/酸奶类饮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的今天,果汁类饮料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宠。果汁饮料汇集了新鲜水果的精华,融营养、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而矿泉水/纯净水由于既能解渴,且健康卫生、价格便宜这一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大大高于其他品种。
(2)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在40~49岁人群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果汁类饮料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百分比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相反,茶饮料则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3)在品牌选择上,矿泉水饮料方面,农夫山泉、娃哈哈品牌独占鳌头;碳酸饮料方面,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品牌遥遥领先。男性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这一碳酸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消费者;相应地,女性消费者对于统一“鲜橙多”这一果汁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此外,康师傅及统一的茶饮料也排在较前位。
(4)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味道、健康效果、品牌,而且在购买饮料时成分构成及价格也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饮料产品来说,好喝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今天,饮料的健康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不仅要喝出美味,也要喝出健康。
(5)对于购买饮品的信息收集途径,54.5%的人还是通过电视这一传统的广告渠道获取信息;其次是店面的宣传单及各类促销活动,也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自20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普及以来,收听广播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从收音机广播中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低,仅为8.1%。
因此,对于我国饮料企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高品质仅是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了解市场、掌握消费者购买习惯及口感偏好是企业研发新产品、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因素。作为消费者,人们所考虑的因素除去饮料最基本的解渴功能,情感和审美的个性化需要开始成为主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