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1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建档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城建档案信息技术有待提高。同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城建档案软件和技术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水平不高。由于计算机型号不同、系统软件各异导致各地的城建档案馆所应有的软件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互用,城建档案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同时,由于现行的档案信息整理、分类、著录等还没有统一化、科学化,信息软件防范网络风险的功能不强,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待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声像档案的保管方面,许多档案馆对已经处理过的数字化电子文件不重视,使得电子文件因空气、温度等影响而受损。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但是这种信息化的档案恰恰是被束之高阁,而并没有真正实现与网络对接,转变为“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这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压力。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有待投入。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设备,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往往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部门所能承担的范围,再加上有的地方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档案主管部门的拨款不足或是不能及时到位,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或是不能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因此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但从目前看,许多地方的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因此,尽管有的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每年城建档案馆接收入馆的档案数量激增,由于目前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档案业务指导、查询、利用等工作量已经饱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化软件。在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技术,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软件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把安全、稳定和保密放在第一位,确保归档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和损毁。对于档案,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一律不得与网络连接;对于非文件,即使在网上查询,也要采取身份确认、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既防止别人盗用信息又可以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数据破坏,确保软件系统和和数据的安全。
(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践中,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尽快制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操作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保障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办法。再次,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来推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的落实。
(三)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各地城建档案馆和主管部门要在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改善城建档案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工作人员待遇、经费使用等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解决工作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缺乏明确认识,目前有些地方的城建档案工作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利用手段,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利用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与利用方式,带动和促进各项业务建设的动力,着力推动城建档案业务建设的重心向信息化建设全面转移,从根本上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工作的创新。
二、树立全新的档案工作理念,积极应对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革
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由软件、硬件、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可以通过引进得到,唯独数据库的构筑只能依靠自己扎实建设。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成功运作,要靠基础数据的支撑和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为此,必须努力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调整到适应信息化建设上来。一方面,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联系实际,不断加大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工作的力度,积极扩展研发成果和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和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动主要业务工作重点有序向信息化建设全面转移。
三、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数字化、网络化不等于信息化。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等同于信息化建设,而应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2.立足现实,加强标准化建设。城建档案信息技术处理,既有地域上的差异性,又有业务上的共同性。目前,各地城建档案馆普遍单独进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无论是经济性、通用性都不利于协调统一。当务之急是加强城建档案馆之间的横向联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把计算机应用及适合共性特点的软件开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要力求软件功能设计既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强的应用性,争取在最大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以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确保“城市记忆”功能的实现。城建档案集中、系统地保存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信息优势。因此,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解决好与城市建设系统各专业、各行业及其管理环节上的合作,实现城建档案信息与相关信息的融合贯通,还要解决好信息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安全传输问题,确保“城市记忆”功能的实现。
4.注重质量,加强特色建设。信息化不应流于表面和形式,而是要注重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是否实现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全面拓展和最大优化。如果传输的档案信息不能被接受和利用,那么信息化就意义不大。为此,城建档案工作必须与社会广泛联系,了解社会需求,掌握信息利用规律,深入挖掘馆藏潜力,注重特色建设,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充分体现吸引用户的魅力。
5.着重用户的实际与需求。不同方面的用户是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用者,但由于受计算机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城建档案信息化与一些用户还有一定距离。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便捷的、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新型档案信息服务关系,充分照顾用户需求,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
6.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原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着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至关重要。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大家创造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的机会。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化专业人才要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实行用人制度上的社会化运作。通过实行培养现有人员和引进专业人员的办法,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保证在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得心应手。
对档案工作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档案的意识增强,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管好”档案,而是“用好”档案。通过集中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的档案,服务于城市建设事业。对档案形成的影响。一是数量剧增。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勘察、土地、规划、市政、水利、公用设施、环保、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园林古迹等各种城建档案数量快速增加,档案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二是载体多样。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文字、声音、视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人类活动的情况与信息;计算机和网络,使档案的生成方式较传统纸质档案发生很大变化。三是内容交织。档案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特点的应用学科,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广泛。随着各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学科界限日趋淡化,档案学的学科特点需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大科学”的观念。科技、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导致档案与档案之间、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之间的知识和信息的记录交织。对档案管理的影响。一是管理方法。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体的应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采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以往的文书档案大多是以纸质保存,需要时常借阅查询,易损毁,不利于原件的保存。二是管理手段。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如何加强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联系、提高档案的有效利用率,这就要求实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即从手工方式向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组成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需要各部门长期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规范化。三是发展方向。信息化进程推进了档案工作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规范化,最终需要从档案的数字化整合开始实现全文检索,进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和一体化。
二.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档案数据库,需要多方面的长期的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外,更需要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大力开展宣传,提高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资金、设备、人员等多方面的投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早日实现信息化。
(2)突破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当前档案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新载体、新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所需的知识结构。档案管理者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业务知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更需加大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及时完善知识结构。亦需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合理调整并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
(3)加快现代管理方式,健全功能,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目标实现
实现档案的全文检索,在保持原文本版面的基础上,实现任意关键词和多条件结合的查询检索方式。同时可以支持具有相关权限的局域网用户浏览调阅全文、复印、打印等。
(4)注重开放平台的搭建,保障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最终的目的是“用好”档案,需要利用数字技术等技术手段建设相关的功能完备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保真的图文检索和局域网的在线调阅,保证档案信息化数据的长期可持续利用,维护档案数据库的开放性,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资源建设。如何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尤为关键,也关系到档案信息化的利用率,乃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同时,需要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伊始确定好入选的范围,确定成果基本要求,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做好档案信息的鉴定工作,制定应急措施,采取多方面的安全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化的安全性。在通过局域网等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档案信息化成果既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功能完备,维护好档案信息化数据库的开放性;又需要采用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等安全措施确保档案信息不受损害,保证档案信息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三.信息化时代城建档案工作的重点探讨
(1)建设体系,构造适合的档案信息化平台
当前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等档案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业务标准,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根据单位实际,结合各级档案馆移交口径和归档标准数据接口,逐步建立起适合的、通用的、标准的档案信息化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采用成熟可靠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产品,构建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多层次、规范化、兼容性、互通性、市场性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各应用系统和档案系统间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一体化整合;并通过局域网等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文检索、模糊查询等辅助办公功能实现,逐步将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从档案统计分析转换为深层次数据挖掘为主。
(2)面向市场,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业,广辟经费渠道
档案信息化是项长期的系统的建设工程,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除了单位自筹、主管部门拨款外,也需要广辟渠道筹措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科研经费。可发挥单位的优势与特长,开发某领域信息,树立产业意识,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业,面向市场,开展多样化有偿服务创收,筹集资金,力争取得档案信息化绩效的最大化。
(3)加强推广,注重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档案科研工作的目标,要给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加大档案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尽可能的缩短档案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信息化,发挥档案信息化成果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同时有效缓解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档案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等矛盾,有利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反馈,及时更新
为什么会出现档案数字化“前处理”阶段呢?通过近几年城建档案数字化探索和实践,我们感到:档案数字化方便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现代化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但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这是因为:
1.资金短缺。
各县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拨款有多有少,普遍拨款不足,满足不了实行城建档案数字化必须添置一定数量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的资金需求。如按常规我馆一年财政拨款为5万元,包括档案维护费及日常其他费用,而购买一台一般的文书扫描仪就要3~8万元。资金紧缺成了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瓶颈。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缺少硬件设备或者现有设备老旧,不能适应数字化技术对数字处理的要求。如我馆用于数字化建设的电子计算机只有4台,这些计算机年龄在6~8岁左右。这种现象在县级城建档案普遍存在。
3.专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像我们这种基层城建档案馆,从业人员中档案专业出身的较少,更不用说既有档案专业又具有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了。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整个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4.馆藏档案实体不够规范。
目前县级城建档案中的多数工程档案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由于施工单位一般注重施工质量及安全,对于档案的编制,多数是临时指派些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做,使报送的档案质量较低,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对这些档案要重新进行整理加工。
5.各档案馆大多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主要依赖于强大而稳定的局域网作为技术支持,但由于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等攻击,以及局域网运行的不稳定性,都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很大威胁。
二、解决档案数字化问题的办法
资金、设施、技术、规范、安全是要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必须解决的五个实际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也不是不能攻克,关键是要有“困难与机遇并存”意识,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中各项工作:
1.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需要较大投资的工程。
“前处理”阶段中,城建档案馆要进一步争取各级领导对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证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有必要的专项资金,同时发挥主动性拓展筹资渠道,否则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将成一句空话。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到位,是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条件。
2.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又是一项以先进设施为依托的工程。
“前处理”阶段中,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具备一定的硬件设备,如专用服务器电脑工作台、工程文档高速扫描仪、工程文档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都是必需的,档案馆增添设备、配件应因地制宜,不贪大求洋,合理配置,适度超前。
3.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更是一项依靠技术支撑的工程。
“前处理”阶段中,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大力度,公开公平选调热衷于城建档案事业,并在计算机领域能灵活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胜任文档存储、编辑、检索、利用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对在职人员进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等各种形式的再教育,使他们逐步适应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需要。
4.除上述三项外,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前处理”阶段中,同时需要认真做好承上启下规范化衔接工作。
(1)对现有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县级城建档案馆要在短期内进行全部档案数字化可能难以做到,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解决:先选择利用率相对高的档案进行档案数字化,后再所有档案数字化,开展时应将档案实体进行整理,使其符合扫描的要求。整理方法为:扫描前对较厚不易扫描的案卷先拆卷,把卷皮封面复印、编号,检查卷内档案内容,如果没有页码的,先要用铅笔轻轻写上页码,以免卷内页码在扫描、著录过程中发生混乱。检查案卷是否有卷内目录,卷内目录与卷内文件是否吻合,如不吻合需重新著录,没有卷内目录的要补上。如遇卷内目录不符合数字化系统录入要求,则需重新建立卷内目录,为卷内条目和卷内电子文件的对应导入作好准备。对于破损、存放不当起皱、折痕较深的档案,则采用裱糊、熨烫的方法进行整理。对有些薄、脆、已损坏的档案,采用塑料薄膜模板保护的方法,进行扫描。(2)强化标准规范管理,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程序环节较多,包括条目的补录、数字化加工文件的选择、图像的扫描、扫描后条目及图像的检验等,如果没有规范的标准,就会影响档案数字化的质量。(3)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资料员培训,从档案源头抓起,确保以后形成的档案符合档案规范化要求。
5.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前处理”阶段中,还应确立保证系统网络安全的措施。
计算机信息技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的,需要高素质、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因此,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对于从事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还需要有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促进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建档案的所有资源和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一,能够涉及城建档案资源管理的总的全部的范畴。更为关键的是,使用先进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实现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两者的有机联系,在系统集成作用下确保了资源数据的统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地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发展。
2.提高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计算机信试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实施要点文/吕艳萍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主要的工作形式是按照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进行的。因此,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把档案资源按照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类保存。
3.扩大了城建档案的资源开发范围
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主要范畴是在已有的图文资料和比较容易获得的小范围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资源的存储以及传输技术上存在不足。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可以构建出一套强大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城建档案管理都会有较大的突破,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建档案的服务质量以及其所发挥的效用。
三、城建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
1.设备的配置方面
实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相关设备的配置。在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配置设施就是软件、硬件系统,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失的基本构成要素。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编制排版、检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以及系统的维护等功能,而且一定要能够涵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以及统计等部分;软件系统要有一定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硬件方面主要有计算机和必要的网络周边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部分。这样可以充分地满足网络化和数字化模式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的日常需要。
2.电子化档案建设方面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和国内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办公呈自动化、无纸化发展趋势,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追溯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建设部2004年批准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为我国全面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一、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现状
城建档案馆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80年代末期由芜湖城建档案馆率先试点开始了探索建立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90年代中期部分特大城市城建档案馆开始建立自己的mis系统,并开始了档案原件电子化工作。所应用的操作系统由dos转向wondows,数据库也由最初单机版的dbascii转向支持局域网操作的foxpro,继而向大型数据库发展。现在部分城建档案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内容仅限于馆藏、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办事流程的介绍,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现状与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管理的要求不太适应,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的要求也相距甚远。这集中表现在:
1.城建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
各基层城建档案馆、室使用的计算机型号、系统软件各异,开发的管理软件不能互用,著录标准不同,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提供利用和领导决策,也不便于编研,这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进程。
2.建设部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
各城市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深度不同,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建设部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不能适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软件共享的要求。
3.城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各地馆、室的档案业务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城建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此外城建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工作流程,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的应用和推广。
4.城建档案信息网络技术有待提高
城建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城建工程文件资料和图纸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城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技术有待提高。
5.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具有现代化知识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6.各地城建档案部门应用软件系统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各地城建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地开发设计应用软件系统,重复开发导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技术落后,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7.城建档案网络建设资金缺乏
数字化、电子化所需相应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硬件设备的大量资金投入,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馆室所能承担的资金范围,常需要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因此导致建设迟缓。
二、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发展趋势,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文件资料、照片和图纸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电子化数字化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
1.建立、健全城建档案馆藏档案数字化。
2.健全和开展城建档案电子化接收和管理。
3.建设有着各地方特色城建档案的数据库,能更好地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服务,并传承承载着中国地方各自悠久历史的建筑的文化。
4.建立真正的高效率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并做到多城市多馆互通互用。
5.向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馆发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利用。
三、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作用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把馆、室所藏档案资料以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作用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多数基层城建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仅用于著录或贮存,利用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利用的时效性。从快速加工到检索及提供利用需时短,且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准确、全面。利用者可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完成信息调阅,提高服务效率。
3.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节约经费,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并能长效保存信息。
一、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适应组织机构的形式变化
1.要适应机构的变化。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机构从国家级专业档案馆向以文书、声像、财会档案与城建档案一体化的综合档案馆发展模式转变。在管理方式方法制度上,要设立单独的科室与上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接,便于业务指导。按照国家现行的档案法律法规来检查、督促企业、事业的档案行为,实行宏观的间接指导。在微观上来讲城建档案的管理,主要还是依据现有的城建档案系统内行业标准、法规体系进行工作。
2.要更新服务观念。注重城建档案管理的可操作性。未来的城建档案发展,作为档案管理者要有“大档案”的意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建档案事业,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机构定位还停留在本部门、本系统内,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有开拓精神、开放的思想、紧迫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分析解决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出现的问题,总结规律,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理论和手段进行现代化管理。
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实现人员身份和业务建设的双重转变
1.理顺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身份,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全国各级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已经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人员身份也应与档案局(馆)人员身份一致,参照公务员管理[2]。
2.加强“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才队伍的主体已具有公务员身份。公务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在其管理和要求上也有诸多不同。公务员的义务、权利、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工资福利、退休等都由《公务员法》进行规范。如《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应当履行义务的规定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员的业务建设。提高城建档案质量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和献身精神,较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城建档案管理队伍。参公管理后,由于与原有的职称评聘制度分开管理后,有些专业人员弱化了城建档案业务的研究,综合档案馆领导要适当引导,加大对城建档案干部的真正培训,对培训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有关知识都要有较深入的掌握和了解,把握城建档案的工作规律,提高城建档案干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促进纳入城建档案管理的综合档案馆工作平衡发展。运用奖励机制,对在业务研究领域有重大贡献和业绩的同志给予奖励。例如我局的做法是鼓励进行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在各类型媒体发表文章、结合年终考评与评优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业务建设。
三、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加强协作意识和行业标准的灵活运用
1. 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法加大对城建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促使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较明显提高,使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要加强与规划局、质检站等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准确把握地方相关标准规定的信息畅通、灵活运用。共享某一时间段内本地区的建设项目的开竣工情况。为加强城建档案的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城建档案编制归档工作,统一城建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完整、准确、规范的城建档案。
2.加强城建档案前期业务指导。由于受行政事项审批制度的改革,各地区都在简化办事程序。以我区为例,为方便投资者办事,提高行政效率,我区取消了《辽宁省城建档案责任书》签订工作,这样就对城建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采取提前介入,跟踪指导,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施全程管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深入现场发放城建档案归档标准、采取在项目开工密集时间段统一辅导城建档案编制标准、来馆现场手把手传授城建档案编制标准及网络、电话指导等方法确保业务合并后工作正常高效开展[3]。
3. 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城建档案标准体系。从研究国家、辽宁省建设项目档案标准入手,以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工作重心,制定适合于本地区城建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及符合国家、省、市的规范性标准体系,为城建档案在综合档案馆中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宏观指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DB21/T1342-2004)及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建档案各专业的归档规范。例如在 《建 设 工 程 文 件 归 档 整 理 规 范 》(GB/T50328) 市政工程文件归档标准中可以将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作为选择性归档内容,不作为强制性归档内容,适当增加城建档案影像、照片档案的归档比例。
四、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创新管理制度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多元化管理
1.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由单一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大连金普新区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平台从资源建设上来讲,也与浦东新区档案馆大致相同,提供了文书档案、城建档案、声像档案、计划生育档案、财务档案和资料等各类档案的综合管理功能包括数据著录、修改、查询、统计、编研以及相应的自定义档案数据等[4]。该平台能集成管理各门类数字档案资源,具备收集、元数据捕获、登记、分类、著录、存储、检索、利用、鉴定、统计、命名、移交、审计、备份、灾难恢复、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基本功能,灵活扩展、简单易用。根据辽宁省档案局对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的研究,立足于当前档案部门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档案异构数据库[5],建设我区档案数据内网与办公网、政务网的数据交换实现物理隔离,分层授权,专人负责,保证数据的安全。搭建安全、稳定、高性能、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的信息交换平台,从而实现异构数据交换的快捷、方便、安全,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扩展性,提高了档案社会服务的现代化服务质量与水平。
2. 引 进 ISO9001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和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全区基本建设档案验收、整理、借阅及保管工作,对档案资料提供利用、查询、复印等服务。两个体系的引进,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更高台阶,推进城建档案的规范发展。我区建立 ISO 体系文件18 项,适用法律、法规 11 条,保持质量和环境工作目标体系的同时,在职能、岗位上分解较为细致,对每个人的职责、权限及分工较为明确,有效实施体系与本部门相结合,对受控文件及相关规定予以程序化管理模式。其中在建设项目接收工作中,对工程档案认真检查、逐件、逐条目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接收、整理、分类、编号、入库,这些一项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体系控制文件程序、步骤形成的纸张、数据为重要管理手段,确保进馆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标准体系。对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现存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价,运行过程中坚持监督检查、分析,保证无遗留问题和不符合项目产生,顺利通过每年的管理评审及内部审核,加强体系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切实加快城建档案工作的创新步伐。
3.探索城建档案合同管理制度的应用。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建档案管理成熟地区,已经将城建档案纳入项目档案合同管理制度。即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做出专门的档案文件内容,规定出相关的项目文件收集整理条款,条款中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或提出对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合同可以以建设项目合同中的档案管理条款形式表现,也可以单独签订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合同、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合同、建设项目设备仪器文件归档合同、建设项目监理档案管理合同等。比如在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安装)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列出专门条款规定施工(安装) 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应形成的施工档案归档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释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2]沈耀东.浅谈“参公”管理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档案,2010(4).
[3]赵焕林.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做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10(9).
[4]张向东.浦东新区档案新馆建筑特点与主要功能[J].中国档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