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献计量论文

文献计量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献计量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献计量论文

篇(1)

>> 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0-2010年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心理治疗效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对国内“压力”主题体育类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文件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 医院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创新能力研究的启示 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900~2010年农业发展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医体质文献计量学分析 农业标准文献专业分布与热点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胚胎干细胞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周述文,郭晓军,孙爱平,汤海洪.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及评价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S1:748-754

[4]蒋颖,金碧辉,刘筱敏.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度与合作作者的自引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23-28

[5]汪传雷,潘珊珊,熊月霞.2007-2011年国外企业孵化器文献计量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2,03:11-14

篇(2)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相类似,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是由它的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部分构成的,其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3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免费论文。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研究

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网络信息计量方面的研究贡献巨大。1997年,该学院的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先提出了“Webometrics”的概念,标志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诞生。1998年,Peter Ingwersen受文献计量学中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的概念启发提出了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的概念,用来分析一定时期内相对关注的网站或网页平均被引情况,以此来评价网站在网上的影响力。这篇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此后众多学者从概念定义、测度方法、实证分析、应用实践等众多方面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前沿热点和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证明了文献计量学的经典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被成功地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中,此后更多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明确了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为情报学分支学科的性质。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网络信息计量学并不仅仅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上的简单应用,它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2.1网络信息的直接计量问题。

如对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的计量方法研究,对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计量研究等。在第63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美国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奥尼尔提交的《万维网可存取之信息的特点》一文对万维网信息的统计指标、统计类型及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奥尼尔认为,目前可以讨论的内容包括:站点的数量、静止的网页数、静止网页的平均规模、交互式网页的数量等;其它的统计内容还包括语言的分布、出版地、网页的平均寿命等。

2.2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问题。

如网上电子期刊、论文、图书、报告等各种类型的文献,以及文献的分布、学科主题、关键词、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计量,既涉及一次文献的计量,又涉及网上二、三次文献的计量问题。

对网上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科学知识增长规律的认识。对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对网络文献半衰期进行更加细致和完善的界定与探索,使网络文献管理趋于合理化。利用传统的引文分析指标——同被引和引文耦等来表明文献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可以反映出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勾勒出科学研究的足迹与脉络。

2.3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如网络站点的文献信息增长、学科分布、信息传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引证和联系等的计量研究。

网站作为网络时代的”知识地图”成为网络计量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网络文献保持着聚类关系,网站之间也有着独特的引用关系。网络文献之间不仅是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超级链接的方式;不仅仅是参考文献条目,也可能是通过点击得到引用文献的全文。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正是万维网(引文网)中的web网页(引文)之间的引用关系,同被引与引文耦仍然可以用于揭示站点之间的相关性。

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借鉴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的文献信息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等方法。但又不能将是文献计量方法简单地套。目前,网络信息计量中主要适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3.1链接分析法

链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文献资源分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科学交流和信息传递规律等。在网络环境中,文献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在网站上,站点、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相关联,因而,网络中的链接就可以看做印刷型文献中的引文。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搜索引擎为网络信息计量研究提供数据来源。McKeman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sitation这一新术语,用以研究网页之间的引用关系。Rousseau认为,对网页链接关系的研究与对发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尽相同,他对网址的分布模式和进人网页的链接作了分析,发现在他所研究的343个网址中最高层域名服从洛特卡分布,而且对这些网址的引用也符合格特卡分布,自引比例约为30%。

3.2统计分析法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是网络信息定量研究的基础,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方法。在传统的文献计量学中,对文献信息的统计分析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而由于网络结构的分散和复杂,以及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计量学需要重新构建针对网络信息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将指标与各因素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再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趋于合理。

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绝大多数的印刷版和光盘版数据库已经实现了网上联机查询和检索,为不同领域人员深入研究网络信息的有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已有的数据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科学技术情报所推出的三大索引数据库,即《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随着期刊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很快捷地使用各类大型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如Elsevier,SDOS,Kluweronline,IEEE/IEE等,这些数据库都是进行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除了必备的网络数据库之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还必须借助于强大的搜索引擎。

3.3图论分析法

在图论中,图是网络的一种数学表达。网络是由结点和边所组成的,结点之间通过边相连接。在有向图中,边表示结点之间的定向联系,Web就是有向图的一个例子,其中的网页对应于结点,而超链接则表示边。

近些年来,网络计量学的许多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从图形的角度来对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网页间超链接的拓扑结构,以直观反映网页之间的连接关系。A.Broder等人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了200兆的网页和15亿个链接,并采用图形分析法对本地和全球网络图形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看起来像“领结”形状的网络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图的数据库模型。

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前景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应用于网站信息资源评价及网站评价,就像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利用网站的链接和被链接情况,可以确定网站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统计网站、网页的点击率,可以确定类似于核心期刊的“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的确定有助于用户快速查找和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增强上网的目的性,提高获取所需信息的准确度和快捷度。免费论文。

4.2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信息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主体。网络信息计量学可以提供定量依据和科学方法,在探明各类型信息数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增长和老化规律,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时效性,从而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使有价值的信息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文献信息规律反映出的学术动态和信息利用规律反映出的读者需求,可以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例如,分析著者信息,可以发现具有不同数量论文的作者的分布规律,进而揭示科学工作者生产科学文献的能力,并可以据此预测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

4.3网络信息计量学对搜索引擎检索功能的改进

文献信息规律的研究将使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更方便用户查寻。例如,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且同一类信息分散在网络的很多地方,使信息查准和查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免费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确定出某一信息相对集中的网站,就会指导用户进行有目的地查找。

4.4从网络信息的交流研究各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预测

在万维网上,一个网页或网站可能随时增加新内容而成为新网页、新网站;也可能因过时而从网上消失;个人主页和网站也可因内容长期未更新而被主页空间提供者关闭;一些网站也可能因不善经营而关闭,加上一些网站不时更新,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变化迅速。这同样也带来了信息老化的加速,甚至可能其速度还高于信息增长速度。通过分析某一领域网络资源增长、老化、引证情况,可以直接或间接把握该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及其热点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探讨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建立新的科学发展指标,为有关科技决策提供参考,这是网络计量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邱均平,张洋.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9)

2.鞠延玲.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张洋.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8(5)

4.赵启民.网络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2012年;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1 引言

《档案管理》创刊于1986年[1],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刊发了大量高被引的论文,备受业界关注。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档案管理》2012年的载文情况,作者对当年刊发的全部文章进行了各项统计。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对关键词作了必要的规范,归并了重复引文,剔除了无文献来源的注释性引文,并对全部引文逐一进行了核对,修正了引文中的差错。

2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刊2012年刊发的文章从栏目发文量、作者及地域和机构、主题、基金论文、引文类型及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运用CNKI检索了被引情况。根据载文实际和统计分析的需要,作者统计分析不含“通讯”、“卷首语”、“文摘”等栏目的文章,主题统计分析不含无关键词的文章,引文统计分析不含无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类注释的文章。

3 载文统计分析

3.1 载文栏目发文量。2012年《档案管理》设置有“卷首语”、“理论探讨”、“争鸣”、“业务研究”、“局馆长访谈”、“专题沙龙”、“调查报告”、“海外采风”、“工作园地”、“史料钩沉”等18个栏目,共刊发文章277篇,表1是主要栏目的发文数量。发文量集中于“工作园地”、“业务研究”、“调查报告”和“理论探讨”四个栏目(表中单列了占比)。

3.2 作者分布。作者统计针对“工作园地”、 “业务研究”、“调查报告”、“理论探讨”、“海外采风”等9个栏目的242篇文章,其中独著210篇,两人合著28篇,三人合著4篇,分别占统计文章的86.78%、11.57%和1.65%。

3.2.1 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发文6篇,共两人,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共12人(“+”后为第二作者发文数),另有马帅章等28人发文2篇(含非第一作者)。

3.2.2 第一作者地域分布。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为河南作者(168篇),其次是北京(9篇)、山东和上海(各8篇),发文作者涵盖了19个省市。河南省又以郑州、开封、濮阳作者发文数量居多(105篇)。

3.2.3 第一作者机构分布。由于有些文章作者单位不够具体,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242篇文章中,各类院校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局)的作者占比较高,分别发文102篇和82篇。

3.3 主题分布。关键词是从文献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2],因而选用关键词进行主题分析。2012年《档案管理》中有关键词的107篇论文共有关键词401个,篇均3.75个。涉及关键词305个,最多的仅出现8次,可见分散度较大。为较好地反映文献主题,可将表达相同或相关概念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统一,如将“档案馆”、“档案局”、“档案部门”等统一为“档案馆”。规范统一后,利用自编的软件处理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3.4 基金论文。2012年基金项目论文共25篇,基金论文占比超过10%。其中,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研究》、《档案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各发文3篇,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立法技术研究》发文2篇,基金发文量如表4所示。

3.5 引文统计。2012年《档案管理》文章中,列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类注释的论文96篇,共有引文725条(其中外文13条),篇均引文7.55条。从年代分布看,2005年后的引文数量占66.62%。引用文献类型中,期刊论文最多,占比达70.62%,其次是电子文献、图书和学位论文。表5列示了引文的年代分布(“其他”为1980年前或无法确认年代的)。

引用文献中的期刊论文共涉及期刊139种,其中以档案类期刊为主,排在前9位的都是档案核心期刊,其次是非核心档案类期刊和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

3.6 被引统计。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13年4月23日,2012年《档案管理》刊发的被引论文达25篇,其中《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结果分析》被引3次,《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等两篇各被引2次。表6列示了十种档案学期刊2012年发文及被引情况。

4 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4.1 从栏目发文分布看,“工作园地”、“业务研究”、“调查报告”和“理论探讨”四个栏目是发文主体,“工作园地”和“业务研究”两栏目的发文量超过发文总数的一半,表明《档案管理》特别注重结合工作实际,与其“以业务指导为主,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1]的定位是一致的。

“卷首语”是许多档案刊物共有的栏目,但《档案管理》六篇卷首语的内容均为“档案依法行政管理”,对做好档案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4.2 载文中独著文章居多,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超过40人,他们独立或合作发文的数量超过100篇,表明《档案管理》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作者队伍。但作者以个人自由研究为主,论文合作程度偏低[3]。

发文作者的地域和机构数据表明,《档案管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注重反映本省的研究成果,注重各级各类档案馆(局)的业务交流,不断传播和促进学术研究。发文作者集中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和各类高校,反映了这两个系统科研能力较强[3]。

4.3 从关键词的词频可以看出,《档案管理》2012年特别注重刊载“档案执法”、“档案法规”和“立法”方面的文献,同卷首语的内容相呼应。此外,“档案馆”、“档案”、“档案管理”、“档案鉴定”、“档案服务”等也是刊载的重点,有很强的实际工作指导价值。但列有关键词的论文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统计结论的准确性。

4.4 基金项目多为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省部级以上项目,基金项目级别较高。基金论文占比虽不算高,但针对性很强,较充分地反映了档案科研特别是档案执法和立法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4.5 引用文献表现出期刊论文多、核心期刊论文比重大、引用年代新的特点,表明刊载的论文注重高水平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吸收,注重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成果的借鉴,同时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的成果。但列有引文的论文偏少,有些著录不准确,外文引文较少。

4.6 尽管统计的时间段较短,而论文的被引和被引率均有较大的滞后性[4],但截至2013年4月23日的2012年载文被引同其他档案类期刊2012年载文被引的对比表明,《档案管理》有较高的被引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刊在档案类核心期刊中有较高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杂志社.《档案管理》简介[EB/OL].(2011-04-25)[2013-04-01].http:///w_NewsShow.asp?ID=0:2628.

[2] 倪丽娟,于淑丽.档案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04~2008年《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论文关键词的词频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0(1):19~22.

[3]袁小翠.2005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档案管理,2011(6):60~62.

篇(5)

关键词:web of science;孤儿药;罕见病;文献计量

1引言

孤儿药(orphan drug)是指一些专门用于治愈或治疗(控制)罕见病的特效药物。罕见病(rare disease)即受累人数较少的疾病,因各国流行病学数据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统计认定,目前已有近7000种疾病为罕见病,约占人类疾病总数的10%。这些罕见病种类繁多,通常病情较为严重[1]。然而,因孤儿药主要用于治疗罕见病,研发成本高、难度大,临床用量有限,药企获益有限,造成研发动力不足。导致罕见疾病患者无从获得满意的药品或医疗服务[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孤儿药的开发。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特殊政策以促进本国孤儿药的开发。美国孤儿药法案(Orphan Drug Act,简称ODA)和欧盟孤儿药法案至今已施行了多年,由此促进了孤儿药的研究与开发[3]。孤儿药的研发,已成为医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即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已发表的有关孤儿药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全球各大地区"孤儿药"这一领域的全球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Web of Science。具体检索方法是: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中的3个引文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和两个会议论文引文数据库(CPCI-S,CPCI-SSH)为文献来源,在Web of Science中直接输入主题词"Orphan Drug"对数据进行检索,选择时间跨度为1986年~2014年5月20日,检索结果共有1907条文献记录(检索时间为2014年5月20日)。

本研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将Web of Science中自带的分析功能、EndNote统计软件及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4]的分析功能相结合,从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出版机构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词分布及被引频次分布等方面,对1907篇有关孤儿药的文献进行综合计量分析。

3数据库结果与分析

3.1文献年代分布 文献发表的年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领域大致的研究状况、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趋势,在对应年代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学科在该时期的研究水平及发展程度。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孤儿药文献年代分布,见图1。

3.2文献国家地区分布 在1907篇文献中,排除143篇无国别字段的文献(7.499%),余下的1764篇孤儿药文献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53个国家及地区,不难看出关于孤儿药的研究尚未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仅仅是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各个国家的发文量见表1。

3.3文献作者分布 在1907篇的孤儿药文献中,匿名的论文为74篇,其余的1833篇论文共涉及作者890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共参与24篇。孤儿药文献核心作者发文量前10位情况,见表2。根据普莱斯公式:

式中Nmax为数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经计算可知m为3.89,取整后m为4,即我们可以将数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定为核心作者,共145人。

3.4文献研究方向分布 在1907篇孤儿药研究相关文献中,其研究方向已经向74个学科领域渗透,表3统计了孤儿药文献所涉及学科领域前十位的情况。

3.5孤儿药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 孤儿药文献当中除去"罕见病"和"孤儿药"两个关键词以外,最多的关键词是"孕烷受体"、"细胞核受体"、"细胞色素P450"合"G蛋白偶联受体",其分布情况,见图2。

3.6文献发表机构与合作分布 在统计的1907篇文献中,有150篇文献无机构字段,其余文献涉及的作者机构共有542家,分布广泛。说明该研究已引起众多机构的关注。孤儿药文献发文机构分布情况,见表4。

由于孤儿药的研究难度大,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较为严格,使得孤儿药的研究过程很难通过个人或小团队合作来完成,进一步推进孤儿药物的研究以大团队或国际联合的形式来完成,这样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分部完成各自较为强大的研究部份,图3为全球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图,由于涉及机构数量大,各机构之间合作密切,该图只截取了核心合作机构。

3.7文献被引频次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自1992年以来的孤儿药相关文献的被引频次数量。1992年~2014年共有孤儿药相关文献1907篇,总计被引频次为50650次,平均每篇引用次数为26.56次。h-index值为99。逐年的引文数量呈增长态势,且没有趋向于饱和,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参与到了孤儿药的研究领域,孤儿药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孤儿药的发展将会加速。

4结论

4.1根据孤儿药文献生长曲线,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孤儿药文献从1992开始收录的,我们可视其为孤儿药研究萌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孤儿药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8年间共有文献147篇,平均每年的孤儿药文献产量为18.375篇。进入21世纪后,孤儿药研究领域进入了发展阶段,其文献数量在总体趋势上开始大幅增加,但由于孤儿药自身性质的限制,以及孤儿药的影响因素甚多且较为敏感,导致一些年份中孤儿药的文献数量下降,如:2004年和2009年。

对当前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目前约有7000多种疾病被确定为罕见病,其中绝大多数的罕见病暂时都是无药可治的,只有少部分是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孤儿药)。因此孤儿药的研究领域依然处于发展阶段。

4.2孤儿药研究的地域主要集中于欧洲及美洲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可见发达国家在孤儿药领域强大的科研能力。美国和欧洲地区相关孤儿药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沿。从机构类型来看,高等院校在孤儿药研究领域占具绝对的优势。从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和合作机构情况来看,孤儿药研究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和合作机构群。孤儿药研究领域中,多以合作形式进行,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工作量大,难以完成。

4.3孤儿药研究涉及面广,研究方向相对明确。本研究对文献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进行统计显示,药学药理学中的研究最为广泛,商业经济、社会学、政府政策及法律方面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4.4孤儿药研究领域已进入分子水平,已形成研究热点。本研究的结果确认了现阶段的孤儿药研究已步入了分子水平,孕烷受体、细胞核受体、细胞色素P450和G蛋白偶联受体为孤儿药研究领域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也反映出这三种受体与细胞色素P450是孤儿药研究中的研究难点和关键点。

4.5从孤儿药文献被引频次逐年上升的态势看,孤儿药研究已引起国际有关研究人员的重视,科研力度和水平在逐步加强,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大。

参考文献:

[1]马端.罕见病并不罕见[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2):83-85.

[2]田圆圆,张象麟,董江萍.欧美孤儿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8):844-850.

篇(6)

关键词 社交网络平台;科技传播;学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77-04

伴随着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跨领域合作越来越紧密,研究人员之间获取对方最新的个人信息、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等在科研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1 ]。因此,基于科研人员这一特定群体的学术社交网络(academic social network sites,ASNS)应运而生。社交网络的功能主要是,允许用户创建学术档案,上传学术出版物,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以及相互浏览朋友圈内彼此的内容[ 2 ]。并为其他科研人员提供访问、下载、评论、交流的机会,将全世界的科学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社交网络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新一代科研人员进行科技传播的方式,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行为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科研人员社交网络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Alberto[3]等学者研究了Google ScholarCitations、ResearcherID、ResearchGate、Mendeley&Twitter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周义刚[4]研究了学术社交网络对学者科研方式的改变作用等。这些研究为深入探索科研人员对于社交网络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本文以ResearchgGate、GoogleScholar、百度学术和ResearchID四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为例,研究这四大学术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情况,并以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以下简称杰青)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在平台中的使用现状,进一步了解学术平台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四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简介

GoogleScholar简称GS,是谷歌于2004年11月的免费搜索平台,到2006年扩展到中文学术领域。谷歌推出GS,旨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全球用户提供可广泛获取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5]。该平台文献收录覆盖范围广泛,支持数十种语言,充分体现了传统搜索平台的实力。

ResearcherID由汤森路透于2008年1月正式推出,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身份认证的学术平台。用户不能自动在该平台上传学术成果,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中批量同步WOS账户下的论文到ResearcherID平台中。该平台提供了论文推荐、Tweeters和Mendeley访问人数记录、论文下载功能,还提供了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功能。

ResearchGate创建于2008年5月,是一个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其能够向用户反馈学术论文被浏览、下载和引用的信息,并向用户推送与其研究领域相近的作者和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一个基于用户学术背景的学科联系网络[6],是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2014年6月,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国学者对于中文文献的需求,百度公司推出了百度学术[7],免费提供海量中英文学术文献搜索服务,展现合作学者、合作机构的信息,以及收入文章的来源与数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管理学术成果,实时追踪科研动态,添加感兴趣领域,订阅获取相关研究领域论文的服务。

GoogleScholar和百度学术主要偏向于学术文章的搜索和使用,ResearchGate更偏向于社交网络的交流和学习,ResearcherID主要为用户提供了认证和文献计量指标分析的功能。四大学术平台的优缺点对比见表1。

2 学术社交网络平台指标对比分析

当前,采用文献计量指标对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定量评价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为文献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能够对研究人员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因此各大学术平台也相应提出了发展相对成熟的各项学术指标。学术平台不同,提供的指标也存在差异,并且平台提供的指标都是基于其所在的平台收录情况计算的。现归纳总结了各平台提供的计量指标如表2。其中“√”号表示学术平台拥有该项指标。由下表知,四个学术平台都提供了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三个指标值。其中ResearchGate中的h指数要通过该平台中的Scores才能获取,另外,该平台还提供了排除自引后的h指数。

百度学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基于该平台计算的g指数;Google率先提出了i10指担i10指数表示作者发表文章的被引次数在10次以上的文章篇数。此外,GoogleScholar平台还给出了近5年来的指标统计结果;ResearchID平台单独提供的指数为篇均被引和被引用的论文数;ResearchGate平台特有的指数为Reads、RG Score、Following和Followers。Reads表示科研人员的论文被关注的程度,它综合计算了论文被阅读的次数和被下载的次数,在ResearchGate中,通过Stats可以清楚的查看每天或每周的Reads。RG Score指标根据学者的研究被其他同行接受的程度计算学术声誉,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没有被公开,但它考虑的是学者上传的文章被谁访问和下载了[8]。Following指作者关注的ResearchGate用户的数量,Followers表示关注该作者的ResearchGate用户数量。从指标上看,除ResearchGate外,其他平台还是偏于传统计量。但百度学术添加了追踪最新科研动态,订阅感兴趣领域文章的功能,只是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交化计量指标。

每个平台提供的指标都有共同点和各自特点,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学术平台不断兴起,提供的功能也日益丰富,除提供传统的学术计量指标外还增加了很多新兴的指标,如ResearchGate提供的Reads指标、Following指标和Followers指标等。这些指标的产生促进了新一代计量指标的发展,也不断促使传统学术平台的社交网络化发展,为科技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案例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学术平台在科研人员中的使用情况,本文以杰青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学术平台中的使用进行研究。杰青即国家杰出青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是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面向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专项基金[9]。自设立以来,已有20余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批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带动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学术界有着较高威望。本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上选取了2015年的200位杰青获得者进行分析,通过姓名字段和机构字段在各学术平台中进行检索,采集其在学术平台中的文献计量指标信息,以了解各学术平台在较年轻的科研人员中的使用现状。

3.1 杰青在学术平台中的整体覆盖程度研究

由图1可以看出,杰青使用百度学术的比例最高,使用ResearcherID的最低。可见,百度学术在杰青中的认知度和普及度非常高。GoogleScholar在科研人员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服务器从国内撤离后,访问受到限制,因此,国内科研人员对其的使用受到影响。ResearchGate当前也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在杰青中的使用比例排名第二,但与百度学术平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进一步分析杰青在四个学术平台中使用个数占比知,杰青使用1个学术平台和同时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比例相当,均在32%左右,同时使用3个学术平台和4个学术平台的杰青较少,占比9%左右。有18位杰青没有使用任何平台,占比9%。可见,绝大多数杰青都会选择使用学术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并且有一半以上的杰青会选择1个或2个学术平台进行使用。

由表3可知,使用1个学术平台的64位杰青中,有48人选择使用百度学术平台,9人选择使用researchGate平_,4人选择使用ResearcherID平台,3人选择使用GoogleScholar学术平台;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65位杰青中,有34位杰青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平台和ResearchGate平台,有15位杰青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平台和GoogleScholar平台,同时使用其它两个平台的人数较少。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有9%的杰青没有选择上述任何学术平台,并且在这4个学术平台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百度学术,其次是ResearchGate;选择使用学术平台的杰青中,使用1到2个平台的杰青人数最多,且使用1个学术平台的杰青中,75%的杰青选择百度学术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在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杰青中,较多的杰青选择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和ResearchGate,其次是选择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和GoogleScholar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因此在杰青中,百度学术和ResearchGate的使用要大于GoogleScholar和ResearcherID的使用。

3.2 不同学部杰青在学术平台中的使用覆盖度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按研究领域的不同,分为8个学部:数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地球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各学部杰青对于学术平台的使用覆盖程度也有所差异,如图2。图中的百分比表示各学部杰青在每个平台中的使用人数占该学部总人数的比例。因为各学部的人数不同,因此本文采用杰青的使用比例进行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就平台而言,百度学术平台在各个学部中的使用覆盖度都要高于其他平台。就学部而言,信息学部在百度平台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地球学部在ResearchGate和GoogleScholar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数理科学部在ResearcherID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医学科学部除在ResearchGate中的使用比例较高外,在其他平台中的使用比例都偏低。生命科学部在所有平台中的使用比例几乎都小于其他学部。工程材料学部,化学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杰青在各平台中的使用覆盖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3.3 各学术平台文章收录情况分析

篇(7)

关键词期刊评价 引用质量 影响因子 H指数 IF(sub)wh(/sub)指数

1 引言

学术期刊评价是优化学术期刊使用,提高学术期刊内在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影响力与科技评价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主观评价与利用引文分析的定量评价,引文分析法比较客观,是当前评价学术期刊的主流方法。文献计量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期刊评价引文计量指标,如传统的文献计量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现代最新发展的文献计量指标:H指数、SJR指数与Eigen-factor等。其中E.Garfield提出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影响最广,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但随着文献计量学、计算机与期刊数据库的深入发展,影响因子越来越暴露出其不合理一面,如引用质量、自引、跨学科比较、统计源期刊等问题。

鉴于IF与H指数不能反映引用质量以及SJR指数与Eigenfactor计算复杂,笔者(201:1)曾经提出使用熵值法将IF与H指数结合起来构建HIP指数评价科技期刊,该方法仍然没有弥补IF与H指数将期刊之间的引用同等对待的缺点。本文构建一种新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加权影响因子(IF(sub)wh(/sub)指数),该指数既能反映IF与H指数计算简便、设计巧妙的优点,又体现SJR指数与Eigenfactor计算中考虑引用质量的思想,实现IF、H指数、SJR指数与Eigenfactor的优势互补,得出更为简便、合理的评价结果。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期刊评价计量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三部分介绍IF(sub)wh(/sub)指数设计思想及其计算方法;第四部分以20种CSSCI收录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计算它们的IF(sub)wh(/sub)指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IF、H指数评价以及CSSCI评价的关系;第五部分是对本文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以期为IF(sub)wh(/sub)计量指标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期刊评价文献计量指标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期刊评价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文献计量学界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2005)创造性地提出H指数来测评科学家的成就,H指数兼顾了论著数量和质量。随后,Braun等将H指数引入并应用于期刊评价,即期刊的H指数是该期刊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最多有h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短短几年,H指数就已成为文献计量学中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H指数与IF一样,未考虑引证期刊的质量差异,也即对于不同质量的期刊引用某一被引文献是同等对待的,这显然与不同期刊得到的认可度差异较大的现实相背离。因而,随后诞生了考虑引用行为质量的SCImagc Journal Rank(SJR指数,又称期刊声望指数)与Eigen-factor(特征因子)。SJR指数是借鉴Google网页排名的PageRank算法结合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的数据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期刊评价指标,该算法赋予高声望期刊的引用以较高的权重,并以此规则迭代计算直到收敛。SJR指数同时衡量了期刊被引数量和质量,如果一种期刊越多地被高声望期刊所引用,则此期刊的声望也越高,该指标2008年得到了Nature的报道并被认为是对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Institute(ISI)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强有力的挑战。因此,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于2009年推出了增强功能的2007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并新增了重要的文献计量指标――EigenfaetorTMMetrics(特征因子,简称Eigenfactor,包括EigenfactorScore和Article Influence Score)。Eigenfactor是Thomson Reuters与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团队构建和完善的,其计算原理与SJR指数设计思想类似,同样依据Google网页排名的PageRank算法。Eigenfaetor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并借助完整的JCR引文数据库,通过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期刊问的关系网络,进而综合评价期刊的权威性和引文影响力。

SJR指数与Eigenfactor同时考察了引用期刊的数量与质量,但sJR指数与EigenfactQr计算较为复杂,而且必须有成熟规范的期刊数据库,目前SJR指数与Eigenfactor分别通过各自数据库(Scopus数据库与JCR的引文期刊数据)计算得到,因而根据SJR指数与Eigenfactor这两个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国内核心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尚未普及。国内学者研究多数是对SJR指数与Eigenactor及其算法的理论特性进行研究。赵星、高小强等(2009)较早在国内期刊上引入SJR指数及其计算方法,并探讨了SJR指数与IF、H指数的关系;杨康、刘明政等(2009)将SJR指数与IF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王一华(2010)对S3R、IF和H指数三种指标之间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SJR同时兼顾期刊被引数量与质量,从而更优。马丽、赵星(2010)认为H指数和SJR指数区分度弱于中心度和特征因子指标。刘艳华、华薇娜(2009)、任胜利(2009)、窦曦骞、祁延莉(2009)、赵星(2009)与朱兵(2010)从不同视角研究了Eigenfactor评价期刊的特征、优势与不足;米佳、濮德敏(2009)用软件实现了Eigenfaetor算法,并以我国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样本尝试性地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Eigenfactor与期刊综合指数、H指数、IF存在较强的皮尔逊相关性。苏成、潘云涛等(2009)构建了适用于期刊引用网络的Hypertext Induced TopicSearch(HITS)算法与PageRank算法,并探讨了这

些算法用于期刊评价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正是由于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复杂性,不同文献计量指标评价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缺憾,为了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国内外众多学者始终坚持探寻新的文献计量指标以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如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些基于引文的文献计量指标:相对影响因子、论文计数影响因子、期刊使用因子、趋势指数、欧洲因子、权威因子、期刊排名计划(JRS)等。本文借鉴IF与H指数设计巧妙的优点以及SJR指数与Eigenfaetor算法中考虑引用质量的思想,构建一种加权影响因子:IF(sub)wh(/sub)指数,通过对不同引用质量的期刊给予不同的权重,试图进一步改进IF,从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3 IF(sub)wh(/sub)指数设计

IF(sub)wh(/sub)指数构建的核心思想是,在计算两年影响因子时赋予不同期刊引用大小不同的权重,引证期刊的权重用其H指数大小反映,利用影响因子计算公式计算加权的影响因子即为该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同理,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记为IF(sub)wh(/sub)。

IF(sub)wh(/sub)指数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收集被评价期刊的被引数据;其次,统计引证期刊的引用次数并计算其H指数,对所有引证期刊的H指数除以所有引证期刊H指数的均值,进而得到均值为1的期刊相对H指数(H(sub)r(/sub));再次,用H(sub)v(/sub)代替单独的每条引用(次数),以反映不同权重期刊的引用;最后,利用两年影响因子计算原理,用汇总的H(sub)r(/sub)值代替原计算公式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进行计算即为该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即

由IF(sub)wh(/sub)指数计算的基本思路可以看出,IF(sub)wh(/sub)与影响因子具有相同的性质,IF(sub)wh(/sub)指数越大说明该期刊的论文平均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IFwh指数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第一,IF(sub)wh(/sub)指数继承了影响因子设计巧妙的优势;第二,IF(sub)wh(/sub)指数考虑了不同期刊引用质量的差异,以H指数作为期刊引用的权重同样考虑了H指数计算简便以及H指数反映期刊质与量的统一的优势;第三,IF(sub)wh(/sub)指数与SJR指数、Eigenfactor相比,不仅考查了引证期刊的声望,而且计算较为简便。

4 IF(sub)wh(/sub)指数评价期刊实践与分析

4.1 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选择CSSCI(2010-2011年)收录的20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作为评价对象,运用IFwh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实证分析。被评价期刊的被引数据来自CSSCI被引数据库,即在该数据库中查询这20种期刊2008与2009年论文被2010年CSSCI收录期刊引用数据(检索日期2011年6月10日,由于CSSCI被引记录录入时间滞后问题,被引数据可能存在向下偏误)。CSSCI是教育部在全国推广的官方人文社科评价体系,以其收录期刊影响大、编辑出版规范,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因而以CSSCI引用数据来评价被引期刊质量科学可靠,可以真实地反映期刊质量。评价期刊发文数以及引证期刊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数据来自2010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该报告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结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进行统计分析而编制完成的,规范科学,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被评价期刊发文及其引用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

表1中IF(2010年)是依据两年IF定义计算得到的,即等于各期刊2008、2009年载文在2010年被CSSCI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这两年发文数,由此可以看出,两年IF的计算并没有考虑不同期刊引用质量差异的影响。表1中H,指数是指相对H指数,是将各期刊H指数除以这20种期刊在2010年所有102种引证期刊的2009年H指数平均数7.84,以减少H指数的方差,也即相对H指数的平均数为1。表1同时统计了剔除自引后的被引次数,为计算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简称IF(sub)wh(/sub)指数)提供数据基础。

4.2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IF(sub)wh(/sub)指数

依据IFwh指数构建思想与步骤,计算得到2010年我国20种图书情报类CSSCI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值与IF(sub)wh(/sub)排名,如表2所示。根据IF(sub)wh(/sub)指数评价,《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情报工作》与《情报学报》位居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前5名,这些期刊的IF与H指数也都排名靠前。《情报科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则位列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最后5名。

表2中IF(sub)wh(/sub)指数是根据剔除自引后的被引数据计算的各期刊IF(sub)wh(/sub)指数。在20种评价期刊中有6种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与IF(sub)wh(/sub)指数评价结果相同,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些期刊自引量较小,自引对期刊排名影响极小;考虑自引情况,排名差异最大的是《情报科学》,IF(sub)wh(/sub)指数排名16,而IF(sub)wh(/sub)指数排名12,上升4个名次;剔除自引后,排名上升的期刊还有《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升3个名次,《国家图书馆学刊》与《图书与情报》上升2个名次,《图书馆杂志》与《档案学研究》名次上升1位;其余期刊在剔除自引后,排名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各自下降3个名次,这与期刊的分工细化与定位密切相关,如《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是以跟踪技术的研究、应用、交流为主体的专业期刊,从而特色鲜明、方向单一,无可避免地常常引用自己期刊的论文;此外,《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与《档案学通讯》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均有所下降。

4.3 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CSSCI评价比较

CSSCI评价依据的是定量(引文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与定性(学科专家)评价相结合,CSSCI期刊

评价实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利用IF衡量的引文文献计量指标仍然没有考虑引证期刊质量差异的影响,同时专家主观评价也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表2中的序号同样是CSSCI对期刊的评价结果,由此可以看出,IF(sub)wh(/sub)指数评价结果与CSSCI排名多数一致,少数期刊略有差异,个别期刊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二者名次的Kendall Tau-b相关系数为0.611,统计检验P值接近0.000,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检验显著。

有7种期刊的IFwh指数评价排名与CSSCI评价排名相同,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两种评价结果差异最大的是《图书与情报》,CSSCI排名第17名,而IFWh指数排名第7名,IF(sub)wh(/sub)指数排名第5名,分别相差10与12个名次;依据IF(sub)wh(/sub)指数评价而使得名次上升的还有:《图书馆杂志》名次上升7位,《情报资料工作》上升3位,《图书情报知识》上升2位,《大学图书馆学报》与《国家图书馆学刊》名次上升1位。其余7种期刊IF(sub)wh(/sub)指数评价排名比CSSCI评价排名有所下降,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分别相差8与6个名次;《情报学报》与《图书馆建设》均相差3个名次,《情报理论与实践》相差2个名次,《图书馆论坛》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则仅相差1个名次。

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CSSCI评价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IFwh指数的可靠、合理性。Kendall Tau-b相关系数说明这二种期刊评价方法显著相关,而且IF(sub)wh(/sub)指数还具有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反映引证期刊质量差异、计算使用简便等优点。

4.4 IF(sub)wh(/sub)指数与IF、H(sub)r(/sub)指数相关性分析

IF与H指数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文献计量学指标,它们将来自所有刊物的引用都平等看待,并没有考虑引证期刊自身的影响力。IF(sub)wh(/sub)指数的制定就是考虑到了不同质量期刊的引用权重,为深入了解IF(sub)wh(/sub)指数的特性,需进一步研究IF(sub)wh(/sub)指数与IF、IF(sub)wh(/sub)、H(sub)r(/sub)指数的相关关系。借助SPSS19.0软件计算,IF(sub)wh(/sub)与IF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98,而IF(sub)wh(/sub)与IF(sub)wh(/sub)。是0.989,IF(sub)wh(/sub)指数与H(sub)r(/sub)指数是0.661,统计检验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图1用散点图的方式揭示了IFWh指数与IF、H(sub)r(/sub)指数、IF(sub)wh(/sub)的相关关系。从图1也可以直观看出,IF(sub)wh(/sub)指数与IF的相关性比IF(sub)wh(/sub)指数与H(sub)r(/sub)指数的相关性更为紧密。这说明,与H指数相比,IF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性更强,这是因为IF(sub)wh(/sub)指数完美继承了IF设计巧妙计算简单的特点,而且还考虑了期刊引用质量的影响。同时,IF(sub)wh(/sub)指数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系数要小于与IF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系数(0.989<0.998),图1中的直线对散点图的拟合情况也验证了这点,表明IF(sub)wh(/sub)指数与IF和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但与IF的相关性更强;而且,IF(sub)wh(/sub)指数不将自引纳入统计范畴,消除了过度自引带来的引文数据偏差。

5 结语

IF与H指数作为当前主流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设计巧妙、计算简便又利于理解,但是它们在计算时都将重要期刊的一次引用与次要期刊的一次引用赋予相同的权重,显然不科学不合理,它们只能部分地反映期刊的影响程度,不能全面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大小。IF(sub)wh(/sub)指数综合考虑了引用次数和引用质量,而且使用H指数反映期刊引用质量并作为引用次数的权重,从而计算加权影响因子,可以弥补IF评价的弊端,又能体现IF与H指数计算简便的思想,更能客观科学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同时,IF(sub)wh(/sub)指数剔除了自引数据,从而可以揭示更为真实的引用情况和研究对象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研究思路同样适用于学科专业和科教人员等层面的科研论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