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审计博士论文

审计博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2: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审计博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审计博士论文

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体系

 

引言

环境会计的研究对于我国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防止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蹈覆辙,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博士论文,会计体系。我国必须加紧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通过上文对环境会计的探讨,结合我国国情,针对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开展环境会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博士论文,会计体系。为了保障环境会计在我国真实有效地推行实施,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体系,以强制的法律手段保障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可以在考虑我国特有国情的前提下,适当地借鉴、吸收国际上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目前,环境会计在目标上还很不明确,对其目标的正确认识是完善和发展环境会计的前提;环境使用者的群体还不够普及,到现今为止,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比较重视,并且依据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为上制定出了一定得奖惩措施。博士论文,会计体系。除此以外,大多数企业部门和个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我国要发展环境会计必须增强和国外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交流,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深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方面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探讨,使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都跟上国际的步伐。

2遵循环境会计发展的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想让环境会计的实施在我国一下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国的环境会计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对于不同阶段,环境会计的应用要求也有所不同,从形式到内容,从核算方法到应用范围,都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1、形式上,将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两种方法的核算相结合,然后由单式记账慢慢转变成复式记账;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先采用在财务报表中补充资料或附注的形式,再逐渐向正规的报表披露模式转变。2、内容上,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内容先确认、计量和披露,当发展成熟时对其全部内容进行核算。3、核算方式上,暂时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不作非常严格的要求,之需要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获得环境信息就可以,不过当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逐步发展成熟时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4、推行范围上,先在一小部分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可以先在污染状况比较严重或者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对其反映效果的观察从中进一步改善,总结其中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最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博士论文,会计体系。

3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博士论文,会计体系。社会公众监督和社会中介监督都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博士论文,会计体系。其中,社会公众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它的舆论影响不能忽视,它往往决定着媒体对企业的舆论导向,所以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是很重要的,这是促进环境会计完善的一个重要部份。然而,国家有关机构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专业性上,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机构还没有环境审计这个组织,在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对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监督组织,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审计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建立环境审计首先要了解环境审计法规建设;其次为建立环境审计做好物力人力和财力准备如配备环境审计人员;最后出具环境审计报告,这是我们进行环境审计得出的书面证明,是促进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前进的有效推进力。环境审计部门可以从核查原则、核查内容和核查材料上这三个方面对环境审计进行定义确认和披露。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会计处理的实际操作者,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极大程度地直接影响到国家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实际贯彻执行是否合法真实有效。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还没有被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熟悉,要想在我国大力推行实施环境会计,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批高专业技能素质的会计人才,同时也要提高现有会计工作者在环境会计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出现,环保措施的进步以及绿色产品的产生,企业对环境管理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虽然经常强调生产商对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但是没有改变其根源,污染源还是不断扩散开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回到过去清新的环境,必须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消耗再到回收利用等每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只有从管理思想上彻底变革了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改变。对于会计的主要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就必须树立起积极的环保思想,另外,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学多门学科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传统会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财务人员就需要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财务人员在加强对环保认识的基础上更要在专业水平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2010,(03):76-77

[2]刘洁亮,忻琦,査林蓉.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6-18

[3]张晓会.刍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86

[4]邓寅.关于我国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04):93

篇(2)

【关键词】 云会计; AIS; 可信需求演化

中图分类号:F232;N9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120-03

一、引言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云会计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AIS)建设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会计信息化原有的固化、凝滞、成本高等特性引发的诸多问题,经济高效地为企业会计信息化提供服务。在开放、动态的云会计环境下,AIS具有需要动态获取用户偏好、根据偏好定制功能服务等特性,由于用户对会计系统和会计数据安全性的高度关注,使得AIS的可信性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AIS可信需求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将不断发生演化,各种需求演化将对AIS的整体可信性产生影响,不同可信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将深刻影响AIS的全局可信性。

近年来,软件演化、可信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王怀民等(2011)给出了软件服务在线演化的基本定义,提出涵盖演化范畴、演化类型和演化方式等方面的分类模型,并对目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演化使能平台和可信演化系统作了综述和比较;芦俊佳、刘敏昆(2012)针对软件演化过程(SEP)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的过程设计方法,通过对过程构件和连接件进行连接与组装,得到以Petri网形式描述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李飞等(2008)借鉴软件体系结构SA的有关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SEPA和过程构件的软件演化过程设计方法;郁等(2007)对软件演化及过程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软件演化过程的具体活动,并分析了软件演化过程中的反馈机制,提出了基于扩展双变迁Petri网和反馈循环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詹剑锋(2002)在其博士论文中系统地研究了因特网环境下的软件演化与动态性问题,重点研究引入新的计算模型――Agent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基于Agent计算模型的软件演化、多Agent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多Agent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多Agent系统的动态性),以及计算环境改变和引入新的需求产生的演化问题;石莉(2012)在其博士论文中基于对软件可信性狭义概念的理解,从软件可信性增长机理分析、软件可信指标获取规则、需求稳定和需求演化两种情形下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以及案例研究几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软件可信性评估问题;丁帅、杨善林等(2010)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复杂系统软件的可信性评估自适应模型,对连续状态下可信性评估动态求解的实现逻辑进行了合理抽象,该模型有助于解决开放动态环境下的软件可信性评估问题;魏乐等(2013)针对云制造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评价的制造云服务选择方法,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制造云服务的整体可信度,并结合可信评价值来指导云服务的选择。

综观上述文献,尽管在软件演化和可信软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需求的演化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涉及不多。鉴于此,本文将分析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需求演化,提出一个AIS可信需求演化影响框架,并通过一些示例具体分析其可信性在受到来自不同主体的多种因素影响后如何发生演化。

二、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需求演化影响框架

云会计供应商通过构件或服务的组装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AIS功能模块,这些构件或服务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信需求作为用户对AIS整体和各个功能模块的质量需求,是用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一组表达其质量特性的可信属性来表达,AIS可信情况由这些可信属性及其相互作用来共同决定。AIS的功能模块和可信属性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相互影响关系的复杂网络。引起AIS可信需求演化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主要来自于云会计供应商和企业用户及第三方机构(税收、审计等)。由于各主体的身份与需求不同,对AIS可信演化影响也存在差异。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需求演化影响框架,如图1所示。

可信演化体现为多个影响在系统网络中的传递过程。当AIS受到有效影响后产生可信演化,不适应需求的功能被淘汰,适应需求的将保留演化后的变化,并进入下一次接受影响再演化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用户对AIS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受影响因素演化的AIS将对影响因素产生反馈信息并刺激新的影响因素产生,如此循环往复。

AIS可信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选择和信任云会计供应商为其提供的AIS。在开放、动态、多变的云会计环境下,AIS的安全交互成为用户最基本的需求。AIS可信性是指AIS对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符合AIS用户的预期,以及AIS产生的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符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税务部门、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期,它包含九个一级属性(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生存性、可维护性、风险可控性、决策支持性、可审计性、税收可稽查性)和众多二级属性。

三、AIS可信需求演化影响分析

(一)云会计供应商的影响

云会计供应商对AIS可信演化的影响主要通过AIS本身的建设、更新、维护等产生,偏技术层面,涉及到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容错性、抗攻击性、自恢复性、可维护性等可信属性。例如,供应商引入XBRL能提高AIS工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从数据交换及流转、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比较分析、检索数据、读取数据、分析数据等功能上引起可信演化。此外,供应商自身道德风险也是对AIS的影响因素之一。供应商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完整。云会计环境下AIS在其生命周期内始终处于动态,供应商需要对AIS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考虑系统故障、被恶意攻击等风险。供应商对AIS的一切行为动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AIS可信演化。

(二)企业用户及第三方机构的影响

考虑到可信属性是功能模块的质量属性,彼此间存在复杂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相关性,其中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可信需求会使相关功能及可信属性受到有效影响,提取的不同用户的需求会使不同的功能或环节朝着用户预期的目标进行演化更新,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按需定制,笔者将企业用户及第三方机构对AIS可信演化的影响因素分为功能需求引起的可信演化和可信需求引起的可信演化,分别从企业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的角度进行举例分析。

1.企业用户的影响

企业用户的需求来自于多方面,当现有AIS的功能服务不能满足于企业经营现状或预期时,用户产生功能需求,将导致AIS部分功能的新增、修改或删除。一项数据或功能会被众多系统参数应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AIS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与输出属于基本需求,而获得与自身相关的有用信息是企业内部各身份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分工、职位等不同,各员工、各部门、各机构、各子公司对于AIS中会计和财务信息的拥有权限不同。以上涉及到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生存性、可扩展性、易更新性等可信属性。此外,固化在AIS中的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为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风险提供了基础,最基本的如权限设置,涉及到风险可控性,尤其考虑到开放环境下企业间的交流和应用,信息的安全性是用户关注的核心。云会计环境下AIS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必须遵循相关会计制度及法规,例如,《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条明确要求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适用该规范。合规性和合规范性对AIS的可信影响是全局性的,关系到AIS服务的每一个行为事项。各项规范制度的变更使AIS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变化,当AIS基于变化后的规范制度作出调整后,对合规性和合规范性产生演化影响。对于非外贸企业,均遵循相同会计制度及法规,AIS在合规性和合规范性上不存在差别,但对于跨国企业,由于地域差异,AIS需要考虑各地相应的会计制度及法规。鉴于此,由于功能需求引起的对合规性和合规范性的可信需求会使AIS可信演化更加复杂。AIS根据功能及管理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初级管理(核算型、部分级)、中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或部门级)、高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决策支持性是大中型企业决策者的可信需求,把一些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系统可以识别和处理的结构化的简单的信息,总括和评价会计信息,以各种形象化、易理解的图表等形式展现给管理层,从而有助于他们快速地作出准确有效的决策。对于小型企业,由于信息有限且单一,对决策支持性的可信需求相对较弱,由此从功能需求上更愿意选择较为基础的服务组装,AIS对会计信息的提取及处理难度会大大降低。

2.第三方机构的影响

可审计性及税收可稽查性保证了AIS能满足会计监督的需要。AIS需具备相应的规范标准数据接口,以方便审计人员和税收部门通过AIS进行相关审计和税收检查工作。可审计性和税收可稽查性是用户对AIS的可信需求,同时也是功能需求,这两种可信属性使AIS可信程度增强,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求,要求AIS能为内外部审计人员和税收部门等方便快捷地提供审计及税收证据以开展工作,如实现与审计系统和税控系统的完美对接,其中包括数据的转换、传输、搜集、筛选等,涉及数据接口标准规范性、数据质量完整性、相关性、可扩展性等可信属性。

可审计性是AIS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还要对AIS系统进行审查,如AIS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是否能合理、合法、正确地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等,由此产生一系列功能需求和可信需求。考虑到审计需要,对AIS建立正确的审计技术、审计制度、审计程序,成为可信需求演化影响的另一影响因素。

税法和会计对于涉税事项的处理不同,企业作为会计主体会以减轻税负为目标选择会计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税收筹划行为,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来取得正当的税收收益,但不排除某些企业作出与税收政策相悖的会计处理,税收可稽查性使税收部门可以对企业涉税事项检查监督。考虑到税收与会计的处理差异,AIS在为税收人员提供涉税信息时,应当完整正确地将会计信息转换为符合税收政策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易理解性。同上文描述的可审计性有类似之处,税收可稽查性需实现AIS系统与税控系统的对接,涉及到相关可信属性的演化,税收部门既要求AIS能满足全面无误地输出涉税信息、对信息合理处理,又要求AIS的服务必须严格符合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不得有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发生。

对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其需求是及时获得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便利、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符合相关格式及内容要求,涉及到正确性、实时性、全面性、易理解性、决策支持性等可信属性。

功能需求引起的可信演化及可信需求引起的可信演化实则有相通之处。可信属性是功能模块的质量属性,所以功能模块受到有效影响,可信属性自然会随之演化;可信需求的变化在具体操作时,是基于对功能模块的升级或更替来实现的。不论是来自哪一方面的影响因素,云会计环境下AIS受到有效影响后,总会发生局部或全局的可信演化。

四、结束语

云计算的兴起使云会计环境下的AIS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必然。由于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及云环境动态多变的特征,AIS可信性问题是云会计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本文将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的影响因素分为云会计供应商、企业用户及第三方机构三方面,通过建立AIS可信需求演化影响框架,分别对各主体的影响因素造成的可信演化影响进行举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与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25(1):55-60.

[2] 丁璐.推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J].中国管理现代化,2010,13(9):3-4.

[3] 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30-38.

[4] 王怀民,史佩昌,等. 软件服务的在线演化[J].计算机学报,2011,34(2):318-328.

[5] 芦俊佳,刘敏昆.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的软件演化过程设计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19(1):178-180,269.

[6] 李飞,李彤.软件演化过程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7):37-39.

[7] 郁,柳青,等. 基于反馈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6):15-17.

[8] 詹剑锋.因特网环境下的软件演化与动态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

[9] 石莉.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篇(3)

[关键词] 审计收费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10日了新修订的年报内容与格式的要求,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披露其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以及报告年度支付给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从而确认了我国上市公司有向股东报告其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情况的义务,使广大投资者有了获知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情况的权利。时过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对事务所审计费用的披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那么,在目前我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审计收费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本文欲通过实证研究证据,为广大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收费信息提供帮助,从而帮助他们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得更多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回顾

Simunic的经典论文“The pricing of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该模型认为:审计费用是由风险状况、损失的分担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函数、规模等决定的。其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控股子公司个数、涉及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等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并不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为46%。

后来不少学者将Simunic的模型进行或多或少的修正,并运用到不同的国家。虽然他们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所有学者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子公司的个数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两大重要因素。

而我国由于相关制度出台较晚,对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王振林的博士学位论文是较系统地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我国本土审计收费问题的文献,其中审计收费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向上市公司获取的调查问卷数据。他根据证监会关于1997至1999年期间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情况的调查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等特征构成了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客户的风险因素则不具有重要影响。

自2001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收费信息的规定以来,我国的审计收费实证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伍丽娜、张继勋等都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收费情况对我国的审计市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考虑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如上市公司是否发行B股或H股,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本文拟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沪市的经验证据对我国审计收费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投资者的利益,而监管部门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关注。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设:

1.假设1: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业务复杂程度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范围就越广,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也会增加审计事项,扩大审计测试范围,增加审计时间,以便控制可能承受的诉讼风险。而上市公司拥有的控股子公司越多,其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关联交易审计本身就很复杂,需要花费很多审计时间。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s))和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的个数(SqSubs)表示上市公司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

2.假设2: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审计风险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

审计风险通常指当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存在实质性错报时,审计师签发标准审计报告的概率。通常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审计风险采用的度量指标变量是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为这两者高的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更有可能蒙受损失从而向审计师提讼,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面临承担无限赔偿责任的风险。通常采用的度量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应收帐款与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率(IReRatio)、流动比率(CurRatio)、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Leverage)表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审计风险。

3.假设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审计意见类型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

如果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避亏区间(0%~1%)或者配股达线区间(10%~11%),上市公司就有更大的动机去粉饰报表,因此在与事务所就审计费用进行谈判的时候会处于较被动地位。而事务所则可能以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为筹码,趁机提高审计收费。本文以EM代表盈余管理动机,当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0%~1%或10%~11%时,EM=1,否则EM=0。当上市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变量Opinion=1,否则为0。盈余管理动机与审计意见类型的交互变量即为EM*Opinon,当上市公司有盈余管理动机且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时,交互变量等于1,否则为0。

4.假设4: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

由于“深口袋”理论,在同等条件下,审计委托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更倾向于向大事务所,大会计公司预期面临的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都要大于小会计公司。因此,大会计公司自然会要求得到更高的审计报酬。本文以年报审计事务所是否四大(Big4)反映事务所规模,当事务所为四大时Big4=1,否则为0。同时,为了考察我国审计市场是否存在“低价进入”现象,设置了“是否初次审计”(Intial)这一控制变量,当为初次审计时Intial=1,否则为0。

5.假设5:上市公司所在地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

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价、消费水平较不发达地区高,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审计需要付出较不发达地区更高的审计成本,因此,本文在借鉴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对全国各地区的分类结论,将全国分为五块,依次为:(1)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包括深圳)、浙江;(2)福建、江苏、山东、辽宁;(3)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4)安徽、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江西、内蒙、河南、山西、云南、;(5)贵州、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分别以P1、P2、P3、P4、P5代表上述五个地区。当上市公司所在地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包括深圳)、浙江时,P1=1,否则P1=0;其他类似。

综上,本文拟检验的模型为:

三、样本的选择与数据的收集

本文以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上市公司2005年年度报告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财务指标来源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本文的实证研究借助SPSS 13.0软件。在本文研究中,剔除了以下几类上市公司:金融证券类上市公司;同时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ST公司;在2005年的年报中披露的年报审计收费为2004年审计收费的A股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中披露的审计收费包括年报、中报以及其他收费,无法清楚划分出年报审计收费的A股上市公司;同时聘请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按照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所披露的年报审计收费无法划分出境内审计收费和境外审计收费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公司,这与回归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有关。在剔除了以上几类上市公司后,有390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符合要求。

四、实证结果

1.样本的描述统计

2.样本回归结果

此次多元回归采取Stepwise的回归方法。得到的结果如下:

根据表1可知,所得模型5的拟合优度为较好(R2为0.568,调整的R20.562)。根据表2,检验后的审计收费模型为:

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诊断显示模型不存在需要处理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表明,假设1得到实证结果支持,假设2、假设4、假设5得到部分支持,而假设3没有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事务所的规模仍然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而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处于避亏或者配股达线区间和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它们的交互变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审计市场是有效的,事务所并不因为客户是所谓的“衣食父母”而影响到审计质量。

另一方面,本文的发现与已有结果不太一样。本文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中只有长期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是显著变量。事务所的特征方面,事务所的规模(是否为四大)仍然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但审计任期(是否初次审计)并不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显著变量。而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只有变量地区5是显著的,并且系数为负,这说明地区5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是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的,但并不支持地区1至5审计收费都是有差别的假设。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将样本局限于沪市,而沪市和深市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本文的结论是否同样适合于深市有待以后的研究;只是选取了2005年的截面数据,模型的稳定性需要时间序列的检验;由于选取样本的时候按本文的标准剔除了不少样本,也可能是本文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太一致的地方。因此,关于我国审计收费的研究有待于以后对样本选取、变量设置的改进以及更长研究期间的数据的收集、处理。

参考文献:

[1]Simunic.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18):161~190

[2]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2

[3]伍丽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3(1):113~128

篇(4)

关键词:公司治理 审计独立性 控制权市场

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要素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包括激励和约、董事会、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公司治理从狭义上看就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如何通过制度性安排监督和控制高层经理人员的经营,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还很少有学者探讨外部控制系统,但这对于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关系上时,不仅要考虑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系统,更要关注公司治理外部控制系统,本文就是从第二个角度讨论了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关系。

一、公司控制权市场与独立审计的关系

(一)公司控制权市场现状分析英、美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对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冲突,即英、美等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其问题也主要存在于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然而在新兴市场国家,往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在这种股权结构下,由于大股东可以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尤其在我国目前转轨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大都通过脱钩改制和资产剥离等方式形成,使其与大股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股东随意占用上市公司资产,采取关联方交易等手段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唐宗明等(2002)从实证角度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侵害小股东的程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公司中的控制性投资者(如股份公司的大股东等)凭借其实际控制的股票数量和由此形成的控制性地位,通过要约收购、权之争以及在公司董事会选举中发挥影响,一方面,缓解了由于分散投资者在监督经理人过程中的相互“搭便车”而无法实现对经理人的有效监督的状况,使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产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控制性投资者地位对经理人施加影响,或者与经理人合谋牟取私利,使分散的非控制性投资者,即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我国的股份公司大部分是由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由于历史的路径依赖和社会体制的影响,造成了国家持大股或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严重背离广大股东的利益。

(二)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对于外部中小股东来讲,预期到内部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动机,将愿意聘请高独立性的审计师对大股东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对于大股东其选择审计师时未必如此。这样小股东与大股东在审计独立性上的需求存在分歧。我国属于转型经济国家,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措施不完善,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情况频频发生,此时控股股东的低独立性审计需求占主导地位,诱使审计师参与合谋对审计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审计人员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独立性风险存在的原因是以判断为基础的决策,因为以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涉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没有以判断为基础的决策,即使诱因存在一般也不会导致低质量的审计报告。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除了需要面对会计分析、判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外,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整个程序和过程中,也必须面对大量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审计人员利用其职业能力及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有限理性”及不同利益博弈取向的影响下,可能会倾向于做出与其利益相符的报告,并同时运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与其选择的报告决策相一致的审计标准,在外在利益的情况下,有可能故意做出与正确审计结果相异的判断结果,甚至有可能使其专业判断出现错位。因此,由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所带来的主观判断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必然存在。

二、要素市场化程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要素市场是一种与商品市场具有明显区别的市场。要素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来看待要素市场,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生产要素。企业组织生产购买的所有商品都是生产要素,其投入即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中用于生活消费的则构成劳动力再生产的生产要素。这种观点是广义要素市场的引申,在确认经济系统是大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前提下,按不同特性将生产投人品分为商品、资本、劳动力与信息(包括技术)等类,要素市场也就是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市场。我国经济转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程,市场机制已经开始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力量,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突出特点在于产品市场化,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市场化速度较快。在产品领域,传统的计划模式已经破除,国家计划已基本上不再规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如何销售,而是由各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自主决定。而要素市场化,包括资本、土地、技术等市场化进程迟缓。在要素领域,政府一方面仍然作为要素资源的配置主体,集规则制定者、执行者、参与者和仲裁者于一身,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市场竞争主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严重不到位,在一些需要政府管理的领域中呈现出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市场竞争缺乏诚信与公正。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大量不和谐现象,大多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有关。而要素市场化是提高要素质量、提升要素效率、支持技术进步。另一种观点,从要素市场化程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出发,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引发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政府必须严格掌控要素资源配置;从社会稳定的需要看,要素资源配置意味着权力的自由交易,涉及到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若将配置权力交给市场主体,将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烈冲突,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配置资源来协调各方利益。而审计师的执业行为,与其他活动一样,受所处环境和制度的影响。审计师执业环境对审计执业行为起着规范和和约束作用,这既影响审计师的执业行为,也影响审计师的执业理念。当外部职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进行限制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只能屈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审计师执业面临的外部执业环境众多,其中市场化程度、政府行为以及法治建设状况是审计师执业的重要外部环境。审计师素有“经济警察”之誉,市场化程度越高对审计师行业的需求越大,有利于推动审计师行业的发展,审计独立性越高。纵观世界各国审计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审计师的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执业质量与市场化进程是相匹配的。可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对高质量审计需求市场也逐步扩大,这直接诱发审计师提高审计独立性,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目前我国要素市场化程度偏低,导致了要素价格低廉,扭曲了市场秩序和主体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三、相关法律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的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市场约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约束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与市场化进程、政

府监管相关的是法治建设环境,法治环境对审计师执业的意义一是在一个依法行政的区域,法治环境约束了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这为审计师独立执业,客观发表审计意见营造了良好的执业环境;二是随着法治建设水平的提高,审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被查处、处罚的可能性加大,审计风险增加,这迫使审计师不得不考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独立性,谨慎地出具审计报告。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权让利”,在不改变政治权力基本结构的条件下,中央和地方实行经济上的分权,也就是下级政府承包一定的税收,上缴税收达到一定份额后,剩下的就归自己支配(纪宝成,2003),这时的地方政府变成了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上下级政府关系形成了“创造市场的准联邦制”(weingast,1995)。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上级考评和与其他地方政府竞争,需要对管辖区域内的资源进行限制和保护。上市公司对地方政府意义重大,不仅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而且在税收、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所属上市公司的保护也就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行为。无论是在初期“额度管理、计划控制”的审批制下,还是在后来的核准制下,上市资格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也包括上市后的再融资资格等。可见,地方政府有强烈采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动机。审计师面对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当然也难以保持独立性。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多是由政府任命的,其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仕途,而与公司的发展并不一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愿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长期成长能力上,而是放在如何争取上级部门的关注,为此不惜采取短期化行为或操纵会计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不当手段,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施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四、声誉市场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声誉是企业或某一团体在公众中所留下的一个总体印象,它是行为主体的各方面行为能力的综合反映,既依附于主体又相对独立于主体,是行为主体的一项无形资产。其对主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即行为主体过去的行为所形成的声誉将影响行为主体随后的行动环境,当前的行为所形成的声誉对当前的行为环境影响较少。声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行为主体的积累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声誉。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密集的广告宣传来扩散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它的知名度,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却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声誉。较高的知名度只能说明其他行为主体对该企业的认知度较高,而声誉是其他行为主体对该企业长期行为的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声誉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声誉好的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小,因为在竞争性的市场上买者也就是社会公众有选择权,尽管无法判断各种产品也就是财务报告的真假,但可以从中选一件最放心的产品进行投资,一旦买到了假货也就是投资失败,以后就不会与其合作了,因此作假的上市公司必须考虑被人识破后的利益损失。同时,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也相应转化为被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卖真货者的信息比卖假货者的信息要充分。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上,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一方面要与投资者博弈,另一方面要与出具真实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博弈,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声誉对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声誉好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出具较为真实的财务报告,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小,因为一旦作假被识破将会产生沉重的代价,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将会使其花费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声誉毁于一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作者简介:

康霞(1980-),女,河北元氏县人,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2]王斌:《论董事会独立性:对中国实践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

[3]彭毅林:《论不确定性与审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

[4]卓勇良:《要素市场化水平偏低的忧思》,《新民周刊》2006年第6期。

[5]鲁利玲:《推进要素市场化》,《光明观察》2006年第2期。

[6]白永秀、徐鸿:《论市场秩序和企业声誉》,《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

[7]王兵:《审计聘约权审计独立性与公司治理》,《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篇(5)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过程控制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但近年来,各学校由于参加毕业论文学生人数猛增,而指导力量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安心搞毕业设计因素增多;毕业论文过程控制及其管理的难度增大,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由于论文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受到质疑。若不引起重视,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论文质量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是我想以下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加强的。

1.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再认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毕业论文质量的好与坏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所起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有利于学生从“会学”向“会用”转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有利于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会学”是在“学会”中可以逐步积淀形成的,各门课程学习主要是理解或掌握知识内容,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结合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

毕业论文阶段更是提升“会学”的重要阶段。由于该阶段的特殊性,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必须独立地完成多项内容,从论文选题、开题、、拟订方案、撰写论文及至答辩,学生必然处于主动地位。最能锻炼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学会查找资料、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分析问题或提出问题。

1.2 有利于从“会学”向“会用”转变

学会知识、会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践问题。会学会用,再学再用,如此循环,这是成才普遍的规律。

为了便于从“会学”向“会用”转变,论文题目除了上述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之外,还应提倡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通常,一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又可分为若干个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的任务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动态,明确毕业设计题目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独立完成分担的任务。期间必然遇到各种困难与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学与用必然会紧密结合,也必然会体会到边干边学、学用结合、再学再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能力极大地依赖每个人的个性,毕业论文正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在论文阶段,学生处于主体性地位,主体地位确定了高度的主动性,突出体现了个性化发展理念。在论文阶段,指导教师不仅应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精神,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2.毕业论文过程及其管理

2.1 严把选题关

应对毕业论文题目进行严格把关,论文题目必须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等原则。

这就要求学生的选题必须“小”到可以作为一个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例,在学生选题过程中尽量避免选择诸如“论管理会计”、“论审计风险”这样的即使作为博士论文题目都显过大的题目。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做法:首先,提供给会计学专业学生100个左右的参考题目,这些题目是很宽泛的,充其量只是一个研究方向;然后,由学生依据给定的参考题目来自主地进行选择;最后,学生要和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来商量确定最终的毕业论文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给学生确定一个他(她)能够完成的“小”毕业论文题目。

2.2 建立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监控的措施,包括学生资格审查、题目审查、指导过程审查、毕业论文审查、成绩评定审查等。尤其重要的是中期检查,检点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是否正常。并且要求指导老师做好指导记录,明确责任。

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与评估,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但是最终的执行和控制主要有系级基层教学组织来完成。

在毕业论文工作正式开始后,在各院、系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进行抽查,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选题性质,学生是否做到一人一题;

(2)指导教师资格,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是否符合要求;

(3)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是否合理;

(4)选题是否合适。

虽然以上这些要求在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文件要求,但是真正实际做到的很少,只是定期填报相应的表格,而没有做到真正的质量过程控制。

2.3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由学院控制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进度,由每个系来具体完成答辩具体工作。建议每个系级的基层教学组织在组织答辩时不要分组,所有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参与统一答辩(如遇自己指导的学生回避评分)并匿名评分,这样能够做到统一答辩的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上述这一毕业论文答辩安排非常关键,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评分的结果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而且对于指导老师也是公平的。也便于对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成绩做出合理评判。

如果采用分组答辩的话,通常会带来几个不好控制的结果:首先,由于每个答辩组的答辩老师的要求和衡量标准不一样,所以对参与答辩的学生的成绩产生不公平性;其次,指导老师之间为了互不得罪,基本上不会让给谁的学生毕业论文不及格的成绩,所以最终结果都是大家顺利通过,即使有一些同学的毕业论文达不到及格的标准。这样,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也会有恃无恐,学生一届传一届,就形成了毕业论文绝对不会不通过的这样既定观念,这也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带来隐患。

2.4 善始善终,做好小结,做出奖惩

毕业论文年年要进行。为此做好总结,及时总结各方面经验,分析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改正措施。此外,还建议学校或者学院应当对获得优秀成绩的毕业论出适当的奖励,包括学生和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胡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分析――以H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0(5):51-54.

[2]张蓓.集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82-85.

[3]杨柳.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价值工程,2010(4):3-114.

[4]徐海成,芮夕捷,马银波.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9(9):88-91.

[5]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8-51.

[6]万伦来,马娇娇,王立平.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37-39.

[7]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8]耿森林,王菊霞.基于原因现状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措施[J].科技信息,2009(5):35-36.

篇(6)

由於国内对於大型企业电脑化的发展和影响已有许多详尽的研究,如张委良(民79)、赖柏乔(民84)、吴东霖(民87)等人作过资讯技术对组织结构、竞争优势的研究;许志甫(民84)、林志宏(民87)则针对资讯技术运用对企业作业流程影响作探讨;而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相关著作或报导也甚多,如彭俊华(民77)、王惠真(民86)对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程序作过研究;李馥源(民84)、张力人(民88)、詹怡婷(民89)、王长智(民89)、陈俊良(民89)、甘文政(民89)等人则针对中小企业导入电子商务等资讯科技的程序、因素及效益作过探讨;综观上述,专注在电脑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之探讨较為缺乏。

而就中小企业而言,长久以来最為人所詬病的,即是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方面,大多不甚健全,内部的作业程序也未标準化,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其财务资料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备受质疑,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传统人工作业环境下的普遍缺失。依据资策会(民86)的调查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电脑的比例约為68%,且有逐年提昇的趋势,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欲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是否能藉由电脑化而建立管理制度,并在作业流程中植入关键性的控制点以提昇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探讨在不同的电脑化应用程度下,其作业流程与内部控制的调整情况。

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电脑化的情形

包括电脑化的时间、资讯专职人员多寡、电脑作业系统的复杂程度、电脑化的范围以及资讯系统的开发方式為何。

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

瞭解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受到组织系络或电脑化情形的影响。

电脑化前是否先合理化

瞭解中小企业在会计电脑化前,是否先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以及探讨合理化与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关系。

会计电脑化对企业作业流程的影响

探讨中小企业的作业流程是否因為会计电脑化而有所改变以及不同的会计电脑化程度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会计电脑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瞭解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对作业的效率、组织结构以及整体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共四项,以下针对各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的结论:

[1]、瞭解我国中小企业电脑化的情形

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由於资金人才的欠缺及本身业务性质较為单纯的关系,对於资讯专职人员或电脑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在2人以下;硬体设备与架构方面,使用中型以上电脑者佔少数,大多使用个人电脑搭配单机作业系统,部分企业可能因业务需要搭配使用工作站,并以架设区域网路居多,显示样本企业的电脑系统复杂程度不高。样本企业对於ERP或电子商务等当前的新兴资讯技术应用的普及率不高,显示中小企业由於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的不足,对於新兴资讯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意愿都不高,大部分企业仍以购买套装软体的方式导入会计资讯系统进行电脑化。

[2]、探讨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和组织系络与企业电脑化的情形有关

本研究以导入会计资讯系统模组个数衡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导入的会计资讯系统模组中,以会计总帐和进销存系统居多数,显示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不高,以帐务处理与作业控制层次居多,王惠真(民86)曾对中小企业引进会计资讯系统的程序作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採用会计资讯系统的动机,主要是基於企业本身的需要,当企业规模扩增、业务量增加时,进销存及帐款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商务往来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而且作业层次的电脑化所需投资的成本最少但收效却最快,恰能符合中小企业投资的经营特质。

在探讨组织系络和电脑化情形是否与会计电脑化程度有关方面,本研究提出组织系络、电脑化时间、资讯部门人数、电脑系统复杂度以及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等因素并形成相关的研究假说,藉由适当的分析方法验证是否与企业会计电脑化程度之间有关联存在。研究结果显示,会计电脑化程度会受组织规模、成立年数、电脑化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随著时间经过,业务量及规模的扩增,会计管理的相关作业变得更加复杂,為提昇效率,自然会导入更多的会计资讯系统以因应企业所需。

[3]、探讨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影响

有关作业流程合理化与会计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在导入会计资讯系统前若曾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其资讯系统的整体使用满意度较高,显示先合理化再电脑化成功机率较高,系统的使用满意度也会较高,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支持此一说法。

关於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影响,本研究採用相依样本t检定验证样本企业的作业流程控管在会计电脑化前后是否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作业流程控管五个构面下的各变项在会计电脑化前后均呈现显著的差异,表示会计电脑化对企业的作业流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会随著会计制度的电脑化,在其作业流程中建立原先没有的控制点,并强化原先并未确实执行的程序,进而提昇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会计电脑化程度高低与企业作业流程控管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成正相关,但是,进一步对作业流程各构面进行分析,结果并无显著的情形,亦即会计电脑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整体而言其作业流程的控管越健全,但无法观察其对各个作业流程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4]、探讨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影响

根据个案结果可知,企业的文件表单并未因為会计电脑化而消失,大部份企业仍要求将重要的凭证和报表印製出来供审核,只有部分作业可由电脑稽核取代之,可能原因是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程度普遍较低,且大多以购买套装软体的方式进行资讯系统的开发,缺乏整体性的规画,各子系统无法有效整合,导致资料的传输和稽核无法透过电脑执行一贯性的作业,只好延用电脑化前人工书面审核的方式。

就资料处理的速度而言,会计电脑化后,资料处理的速度明显增加,為企业节省许多的时间,但并不代表输出的资讯就一定正确,资料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遗失、隐瞒、增加、重覆处理或其它不正当的异动,导致最后输出的并非正确完整的资讯。

就资料处理的成本而言,企业的软体若选购不当,资讯系统的品质即受到影响,如系统的维护及维修和使用不易导致错误或无效率等等,而使资料处理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使用者本身的素质也会影响资料处理成本的高低,企业的员工流动率高或训练不足等都会使资料在处理过程当中发生错误,导致处理资料的成本增加。

同时,企业在电脑化后,许多资料的储存、传输方式均已格式化或标準化,导致弹性调整的空间相对变小;且电脑化省却了一些人工作业下的繁琐动作,员工的工作方式也会变得较為单调且例行化,工作的负担和责任也有所减轻,但也导致职务的分工程度降低,有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

根据个案结果显示,当企业在人工作业的环境之下已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电脑化并不会改变原先的作业流程,大部份仍维持原先的程序,电脑化带来的效益只是让处理的动作变得更有效率。反之,当企业在人工作业的环境之下并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电脑化会促使企业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并建立或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但前提是企业导入电脑时有妥善的规划,且资讯系统也符合需求的情况。

[二]、研究限制

[1]、样本取得问题

本研究的样本资料取自中华民国中小企业协会所出版之民国八十九年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名册,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家数、行业眾多,加入中小企业协会的会员只佔少数,样本较不具代表性。

[2]、样本数有限

本研究的有效问卷77份,回收率仅12.83%,样本数稍嫌不足,可能原因是本研究问卷的题项过多,寄发时间又正逢企业的忙季所致。

[3]、衡量变数的问题

本研究变数的衡量有部分為主观性的指标,并无相关的文献支持,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问题看法上很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以致於本研究在作变数的分析时,可能流於主观或武断。

[4]、访谈深度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电话访谈方式进行资料的蒐集,由於访谈的时间有限,仅能针对简要的问题作询问,自个案公司所得的资料的品质不高。

[三]、建议

[1]、对企业的建议

1.本研究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不高,并以导入交易处理与作业控制层次的会计资讯系统居多,显示企业会计资讯系统的应用层次有待提升,方能确实改善企业的经营体质,提升企业的形象与竞争优势。

2.本研究的调查发现会计电脑化对企业的作业流程及内部控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有受访企业是藉由会计资讯系统的导入而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显示企业在导入会计资讯系统之前并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可藉由会计电脑化的进行,检讨己身的管理制度,进而促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2]、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1.本研究是以问卷调查辅以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在资料的可信度方面较為欠缺,故未来相关研究可以藉由个案访谈的方式,对会计电脑化是否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作更為深入详尽的探讨。

2.本研究探讨的是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情形以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未来相关研究可以针对大型企业引进资讯技术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作探讨,相信可以对大型企业在导入资讯技术时,在其内部管理及控制制度上造成的影响以及因应方式提供有用的资讯。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会员名册(民89),中华民国中小企业协会。

王长智(民89),中小企业导入企业间电子商务之研究,文化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义云(民85),会计电脑化对会计原则的衝击,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36-45。

王蕙真(民86),中小企业会计资讯系统引进程序之研究,台湾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甘文政(民89),中小企业面临电子商务发展推行企业再造之研究,长荣管理学院经研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朱文源(民85),企业会计电脑化备忘录,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27-29。

江敏志(民83),会计资讯系统内部控制之建立-以电脑化总帐会计系统為例,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江瑞凯(民77),台湾中小型製造业电脑化困难之探索性研究,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东霖(民87),会计资讯系统对资讯使用者及竞争策略影响之研究,政治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棕璠(民88),审计学,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吴棕璠、谢清佳(民87),资讯管理理论与实务,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吕方尧(民85),跨越会计制度电脑化的障碍,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19-27。

李馥源(民84),中小企业策略运用资讯科技的初探,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周政贤(民73),中小企业电脑化过程对组织之影响研究,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志宏(民87),资讯技术与企业流程再工程关系之探讨,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耀钦(民83),资讯科技对企业程序之影响研究,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侯君溥(民87),中小企业电脑化与组织变革过程--一个服务业之个案探讨,中山管理评论,第46卷第12期,pp.1137-1170。

柯琼凤、陈专涂、谢清杰(民88),会计资讯系统。沧海出版社。

柳中冈(民83),中小企业管理电脑化指南,松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洪许智源(民89),电脑化资讯系统内部控制之研究与评估—以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為例,成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范明玲(民85),企业会计电脑化现况大调查,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12-18。

高孔廉、王约成(民72),台湾中小企业合作经营可行性之研究,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人伟(民75),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方法,台北中国预算管理学会。

张力仁(民88),影响中小企业管理者导入电子商务因素之研究,东华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淑光(民75),我国职场合理化、民主化对劳动者人格之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纬良(民79),资讯技术之运用对组织的影响,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许志甫(民84),资讯科技运用对企业作业流程的影响研究,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功源(民71),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筹措问题之研究,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吴美如(民88),企业内部网路企业内部网路(Intranet)对会计人员之影响,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俊良(民89),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彭俊华(民78),中小企业电脑化之策略性规画分析—企业制度典之构想与应用设计,淡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汤宗泰(民85),中小企业电脑化之难题、失败原因与成功因素,台北银行月刊,第26卷第11期,PP.39-55。

经济部工业局网站(民87),moeaidb.gov.tw/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网站(民88),moeasmea.gov.tw

詹怡婷(民89),电子商务资讯与环境特性对中小企业衝击之模式,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资策会(民76),我国软体发展环境、问题及需求之现况调查。

刘士豪(民83),资讯系统与组织竞争优势关系之研究—资源基础理论之应用,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刘水深(民78),台湾中小企业之内部管理问题,臺湾银行季刊,第34卷第3期,pp.127-137。

楼雍仪(民86),由价值鍊观点探讨EDI在及时存货管理上的运用—以电子业為例,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蔡千姿(民78),中小企业电脑化资讯系统发展之描述性研究,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蔡文贤(民74),台湾地区电脑化资讯系统规划之研究,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邓泗堂(民7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之研究,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国庆(民80),资讯安全的门神-通行码,资讯教育丛书(三)。

萧逸之(民85),中小型零商业合理化与电脑化优先顺序之个案研究,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开平(民84),中小企业製造业内部控制现况探讨,中兴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赖柏乔(民84),后勤资讯技术运用策略与竞争优势之研究─以电子相关產业為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技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钱钦嫄(民84),作业电脑化与企业再造工程,今日会计,第58期,pp.71-73。

戴西君、张家铭(民78),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之研究,经社法制论丛,第三期,PP.151-170。

闕志铭(民85),企业电脑化与合理化孰先孰后的主张--从组织程序模式来推论解释,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苏淑慧(民86),电子资料交换使用状况及其对内部控制影响之探讨,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苏耀新(民88),会计资讯系统,松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Anthnoy,R.N.andJ.Dearden(1980),ManagementControlSystem,Illinois:RichardD.Irwin,Inc.pp.6.

Banerjee,R.I.(1993),DeLong,D.W.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HowMuchCompetitiveAdventage?LongRangePlanning,pp.29-40.

Cushing,B.EandRomney,M.B.(1994),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6thE.D,pp.59.

Delone,W.H.(1990),DeterminantsofSuccessforComputerUsageinSmallBusiness,MISQuarterly,pp51-61.

French,J.A.(1990),TheBusinessKnowledgeInvestment-BuildingArchitectured,NewJersey,YourdonPress,pp.15-20.

Murray,R.J.(1991),TheQuestForWorldClassITCapability-ITISKeytoAchievingQualityGoal,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Management,pp.7-15.

Nunally,J.C.(1978),PsychometricTheory.Mcgraw-Hill,NewYork,pp.21-23.

Porter,W.tandPerry,W.E(1987),EDPControlsandAuditing,KentPublishingCompany,5thEd.Boston,pp.176-180.

Rahman,M.andHalladay.M(1988),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Principles,ApplicationsandFuturesDirections,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pp.26.

Raymond,L(1985),Organ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MISSuccessandFailureofanInformationSystemforProductQuality,MISQuarterly,pp37-52.

Thong,JamesY.L(1999),Anintegratedmodelofinformationsystemadoptioninsmallbusinesse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pp.1152-1159.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质量 人力资本

审计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在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国内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中的份额远不如国际事务所。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将提升审计质量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提升绩效的核心资源,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人合”组织来说,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为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竞争力。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很早就开始关注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研究。SAG(2004)指出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审计质量的的一个决定性因素。FRC在2006年展开了题为“提升审计质量”的讨论,讨论涉及到影响审计质量的诸多因素,包括注册会计师的技能、个人素质、审计师的后续职业教育等。2008年,美国AICPA下属机构“审计质量中心”(CAQ)进行了 《Survey: Post-SOX Audit Quality Has Improved》的调查,结果显示萨班斯法案生效后审计质量有所提高,对于提升原因,76%的被调查人员赞同是提高了对审计人员资质的要求。 除了审计监管部门的讨论与调查外,学术学者们如Meinhardt et al.(1987), Westort(1990), Deis and Giroux(1992),Aldhizer et al.(1995)等也均指出人力资本能提高审计质量。Liu (1997)在分析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人力资本投入和审计质量关系时,认为人力资本的影响作用被忽视了。其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本投入、教育水平、工作经验以及专业认证应该纳入到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之中。O’Keefe and Westort (1992),Westort(1990)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职业后续教育与审计质量相关。Boynton et al.(2001)进一步验证了审计师职业前的正规教育,职业后的培训以及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能够使审计师更好完成审计任务。Dvaid wright(2003)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指出,如果审计人员认真执业,不欺骗客户和社会公众,就会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David Hay & David Davis(2004)从审计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将审计分为多个层次,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会计从业资格的人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特许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认为三种审计质量是呈现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因为,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提供的审计服务也能够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但提供的审计却不会像专业的审计师那样符合规范。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受过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教育,提供的审计服务会更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但通常并不是审计专家,接触审计实务较少。而特许会计师的身份使审计人员更加遵守职业协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也会更好。Yu-Shu Cheng(2008)利用4865家台湾会计师事务所在1989年到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正相关的观点。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1)事务所竞争力研究。王善平(2002)就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胡国龙(2003)认为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事务所的规模、人力资本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阳钰(2003)在研究事务所人力资本问题时指出资格考试(进入壁垒)是审计质量的事前防范机制,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经验和能力的利用,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人力资本的培训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郭颖(2009)利用DEA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认为事务所对人力资本投入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率。祝瑶(2008)在进行事务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通过对北京地区的事务所的调查研究发现,能代表事务所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指标列在较重要的地位。李树华(1999)、雷光勇、刘丹(2006)认为,事务所从业人员执业能力越高,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会越好。(2)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在已意识到审计质量对于事务所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后,学者们有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审计质量及其控制问题,他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陈晓芳(2006)以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 后续教育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会计师事务所总体审计业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王英姿(2002)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中设计了五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指标权重:独立审计机构基本情况(15%)、独立审计机构规模(15%)、从业人员质量(25%)、行业专长水平(15%)、独立审计机构内部质量管理(25%)以及负面因素(15%)。从审计质量衡量指标的研究来看,学者都认识到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但大都都是理论分析的出的。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管者、学术研究者,还有大众媒体都认识到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的重要性(FRC, 2006; SAG, 2004),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关注已经转向对审计师的关注。 然而,在回顾文献时发现,在国内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研究多以规范研究为主。国外以及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资源。在吸收和借鉴经验的同时,应该积极思考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能否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尝试采用中注协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以期验证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基础资源观主张企业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核心资源。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Banker,Chang,& Cunningham,2003),人才是事务所的第一生产要素,事务所的成功运营往往不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或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生产制造,而是靠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无形的高智力劳动。事务所工作人员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审计服务。只有一支专业技能过硬,道德素养高的注册会计师团队才能向客户和社会提供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和模仿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咨询服务的能力。另外,智力资本理论研究中也提到知识型企业主要通过结构资本以及关系资本的杠杆作用,促进人力资本发挥价值创造作用,进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社会财富的(Stewart,1997)。由此有理由推断,人力资本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投入要素,即

H1:人力资本对提升审计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已有的审计文献特别强调审计判断的重要性(Trotman,1999),高质量审计判断是形成正确审计意见的基础。而审计服务提供者的职业判断力主要受其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CPA职业资格、后续教育等方面影响。学校教育对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理论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通过系统性地向学生输入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夏宁等(2004)通过对比分析中外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学历、执业水平和经营收益等信息,发现以社会认可的高学历作为择才标准,其成本和风险都较低,他们认为以“学历取人”仍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学历越高代表能力越好。其次,事务所高学历的比率越高,优秀的会计师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与效果,以及事务所的专业水准。另外,在我国教育不仅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要手段,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审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而且对审计师的道德素质、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假设:

H1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受教育水平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审计职业判断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审计知识和丰富的职业经验的基础上。Libby and Frederick (1990)通过研究证明与缺乏经验的审计师相比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查出可能存在的错误的几率更大,或将没问题的判为有问题的可能性更少。Agoglia 等(2007)也证实实战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表现更好,对客户产业的熟悉程度可以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有经验的审计师较经验少的审计师而言,有更多捕捉“查漏补缺”的能力,且能透过审计师的经验,可以固化为事务所解决审计问题的策略,并制定更适当的决定(EL-Dyasty,2004),这些都说明审计经验对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且审计经验具有学习效应,并可以与审计师的独立性相互补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由此,假设:

H1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审计师的工作经验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阳钰(2003)指出由政府组织的CPA职业资格考试为审计行业建立起有效的“进入壁垒”, 通过检阅相关人员是否掌握了审计必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将专业技能不合格的人员挡在审计的门槛之外,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师“查漏补缺”的效率和效果。它是对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审核,能对审计质量低劣起到事前防范作用。Aldhizer et al. (1995) 研究表明审计质量与负责审计的人员是否是注册会计师正相关。Liu(1997)验证了Aldhizer et al.的观点,除了教育、经验等因素,专业资格水平也影响审计质量。由此,假设:

H1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审计师的职业资格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型服务行业,由于知识的更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完善,注册会计师必须不断接受后续教育,保持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接受职业后续教育,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才能增强职业判断力,保证执业质量。Chen et al. (2008)指出提高审计师专业技能的最经济方式是通过职业后续教育。由此,假设:

H1d: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职业后续教育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二)变量定义 根据已有的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相关研究文献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披露信息,本文拟选取的变量替代指标及定义如(表1)所示。在此解释一下本文对工作经验的替代指标的选择。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均采用大于35岁的审计师占当年执业的审计师的比例作为工作经验的替代性指标(李建然、高慧松,2007;Yu-Shu Cheng,Yi-Pei Liu,2008)。但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准则、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涌现的新形势,受制于体能、精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老同志与中青年同志尤其是40岁以下的注册会计师相比,在发展意识、管理理念、执业技能、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团队正在向年轻化发展,年龄的增加不再是经验的代表(史忠良、王芸,2008)。不少学者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确定,既存在正负相关,又有无影响等关系(Davis,Soo & Trompeter,2008),从侧面说明用年龄代替工作经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文创新地采用40岁以下的硕博人数作为工作经验的替代指标。因为,这些人在完成硕士、博士等高等教育后投入到工作中,能充分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迅速地积累经验,成为事务所的中坚力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统计结果显示,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总收入规模、受教育程度、40岁以下的硕博人数、CPA占从业总人数比率等指标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普华永道中天的年度总收入257843万元,河北天勤的年度总收入为2179万元,二者相差255664万元,约为河北天勤的117倍之多;信永中和的40岁以下的硕博人数为728名,上海仁德40岁以下的硕博人数只有6名,差距726,约为上海仁德的121倍。CPA占从业总人数比率最小的普华永道(0.157674),最大的是湖南安信联合(3.81818)。

(二)回归分析(表3)显示,受教育程度、40岁以下的硕博人数和领军人才数量与年度总收入显著地正相关,而CPA占从业总人数比率和培训完成率与年度总收入表现为负相关,与预期符号相反。为了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令所有指标强行进入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表4)是所有指标强行进入模型中的回归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

(三)主成分回归分析由于人力资本的复杂性,本文中的指标不能完整的度量人力资本,考虑相对于分别考虑各指标的影响作用,整合这些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采用没有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一个公共因素作为人力资本(HC,human capital)的一个综合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以验证人力资本整体效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MO测量值为0.603,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为127.315,P

四、结论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整体的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培训完成率等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鼓励员工追求高学历教育,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内部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并加大对员工后续教育的投资,改变传统上将培训支出作为费用的思想,将之视为事务所的一项长期投资,促进事务所的持续发展。针对CPA职业资格与审计质量负相关的现象,事务所应广纳各方面的人才,积极扩大本所的知识结构。(1)加强对事务所后续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的披露。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相应地审计也需更新,必须加强对CPA的后续职业教育。(2)推进领军人才建设工程。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领军人才建设工程打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引导事务所在行业领军人才的带动下做大做强。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印证了前人的观点,但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研究存在出入,可能原因:(1)在模型中没有引入控制变量,没有剔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影响审计质量因素有很多,有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如本文只研究了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因素,尚未探讨非人力资本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审计客体――被审计公司自身的,如说被审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所处生命周期等问题。(2)本文直接采用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百强数据信息,一方面不能反映样本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本的度量指标也待进一步精确细化。如对职业资格的替代指标只考虑了CPA职业资格,实际上还应考虑其他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金融师)的取得情况。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针对其中人力资本部分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分析,从中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情境要素的智力资本价值创造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0YJC63011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聪伟;《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在审计制度安排中的应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阳钰:《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问题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潘克勤:《审计师的异质性和审计质量差异:文献综述及启示》,《财会通讯》2005年第8期。

[4]李建然、高慧松:《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品质之关联性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学报》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