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算化审计论文

电算化审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3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算化审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算化审计论文

篇(1)

关键词:前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1)“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2)“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

篇(2)

1.1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责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经济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务处编制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审计手册》中做了精辟论述。它认为在20世纪,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显而易见,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而且评价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其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也是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最重要的贡献。市场经济需要内部控制。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风险,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十分薄弱,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和各种舞弊案件的接连出现,凸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和迫切。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参与企业管理,改善企业内控品质更显得意义重大和迫在眉睫。

1.2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很广,涉及企业管理活动各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地检查和评价,不仅需要执业人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执业胜任能力,还需要执业人员对企业情况有详尽地了解和掌握。有目共睹,近年来,代表我国审计水平前沿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内部控制专项鉴证业务,执业规范中对此也提出了要求,但在审计实践中,直到目前仍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作为报表审计步骤之一的内控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其原因固然有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不完善、无法依赖等客观因素,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不熟悉、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等主观因素难辞其咎。不能掌握企业控制全貌,只能依赖以凭证、账薄和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系统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迹的书面上的控制程序,无法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公允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建议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处在企业内部,置身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最熟悉,因而也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和建议。外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诸多限制,尤显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独立审计日益关注内部控制单独评价的同时,内部审计更有责任和条件重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营造组织内外共同关注内部控制建设的氛围,共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接轨的必然要求。目的是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更趋于完善。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就好比危险的飞行一般,让人胆战心惊而又无法抗拒。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影响会计内部控制及其审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分类以及如何审计内部控制问题,概念仍然不十分清晰,不少控制措施以及审计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2.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

信息数据处理相对传统纸币处理,容易篡改而不容易留下痕迹。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着重做到:(1)明确审计人员职责。审计人员要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以确定职责分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等应尽量分离。(2)安全控制。审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设备。

2.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建立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为目的控制措施。组织网络安全方面及高级程序语言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追踪法。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内部审计人员。

2.3加强外部电算化审计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财务报表或其他至关重要资料的数据或处理系统都要求审计,并可在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中试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施行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考虑增加以下内容:

(1)审计除了对现行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审计外,审计还要对如分部信息、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知识产权、创新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

(2)更加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为了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同样也被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所重视。

(3)对不确定信息的审计。由于现代财务报告中包括了如或有事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和无形资产等有关内容,因此,审计就不能不对这些内容进行审计。

(4)在审计报告中应增加分析性评价的意见。在审计报告中应增加分析性评价的意见,尤其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收益质量的信息,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绝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关企业的情况,因此,他们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增加有关分析意见。这些信息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和发现的问题;在备选的会计原则中,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原则,特别是一个行业的其他企业采用的会计原则;企业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作出的重大假设及估计的合理性;与现有资产进行变现的有关风险。

(5)开展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环境及其有关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审计,并进行评价的活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在世界各地传输,甚至直接传输原始会计资料,从而使得企业的信息能够最大范围地被信息使用者共同享用。但这种共同享用的基础是安全。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人文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的风险将会增加,如利用网络及安全管理的漏洞获取用户口令或电子账号,冒充合法用户作案;或通过网络远距离盗取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因此,现代审计必须积极开展安全审计,并将其作为审计的中心内容之一。

(6)开展预测信息审计。因为现代财务报告中将大量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对这些预测信息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保证机制。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7)开展对报表附注的审计。现在及未来,财务报表附注内容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计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目前审计工作中针对有关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的规范是相当欠缺的,也正由于对会计报表附往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约,所以实务上对会计报表附注部分的审计,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做法。为此,应制定会计报表附注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审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审计的责任得以更好地完成。

篇(3)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不仅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同时也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审计线索的作用

在传统的会计记账中均采用纸张的形式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登记及存储。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纸面信息的查阅搜集审计线索、完成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将会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就能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讲,由于作为审计线索和凭证的原始数据经过了计算机的数据盘查和信息处理,从而大力加强了漏洞查找、查错、防弊等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内容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环境十分复杂,使得审计内容相应改变。审计的顺利完成需要流程图及数据测试,而执行数据文件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和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等方面。

3.对审计人才的作用

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审计基础性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及会计处理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部门应该兼具审计人才、计算机人才、系统分析人才、系统操作人才等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建议

1.不断健全审计准则和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审计制度的约束。时展变化快,旧的审计准则难以满足新形势的会计需求。因而不断健全相关审计制度势在必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审计线索的保留和存储也极为重要。例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该详细记录并保留下来;系统中的某些暂存文件,超过一定时间段后就应该立即处理;对于审计需要的文件,应及时进行备份等。

2.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

会计电算化以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作为衡量标准。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审计中要对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考虑周全,还要重视对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审计。通过对事前、事中审计的落实,有利于协调审计与会计职能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应该进行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监督。保证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协调性。事前和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按照相关开发控制标准进行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提供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及时防止会计人员对信息有意的舞弊或偶然失误情况下的相应措施;信息系统的操作是否实用合理、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用户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应该与我国会计纪律、法规的规定相符合等。

3.培养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当下,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环境,快速、准确的进行信息查阅、提取、审核,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注重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入计算机内容的教学,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篇(4)

论文[摘 要]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审计线索、内容和范围、技术方法、标准和准则,同时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现代审计的需求,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方法、完善审计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作。 

2.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的变化,也必须要求审计标准和准则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要求。从国际审计发展来看,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有专门的条款来详细规定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程序、技术等;从具体国家来看,美、日、英等国都制定和出台了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和标准。目前我国审计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审计人员标准、质量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针对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过去手工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显然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准则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相关标准和准则的步伐,更新审计标准准则,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为衡量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证。其次,在积极借鉴和吸引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要求,实现我国审计进一步适应国际审计发展的要求,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好基础。第三,新的衡量标准不仅要包括计算机审计程序、过程、效果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从业标准等衡量审计业务的合法合理性标准,还需对电算化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应用软件标准等做出明确性的规定。 

3.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除了对使用过程中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抓好电算化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事前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只有切实加强抓好事先审计,才能确保系统设计、开发、运转达到预期标准,在协调和密切会计与审计的职能联系中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在保证会计与审计各自职能标准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应用和分析水平,在事前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审计过程中避免会计与审计两者间程序设计、开发及操作方面不协调状况的出现,防止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再进行改进,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过程,监督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保障电算化系统及其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保密安全性和可审性以达到会计管理需要应有的质量。 

4.完善审计内容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履行的经济检查、评价及监督的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不难看出,电算化下的审计除了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及其固有的风险使审计面临着在与传统会计条件下不同的审计内容,扩展了审计的内容。一是,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直接决定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的高低,需根据审计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审计审核窗口,重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合法合规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及稳定性进行审查,了解掌握被审会计电算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其次,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控制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个方面的测试和评价,审查是否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规定、系统工作环境是否完善等。第三,为保障获得正确的财务数据,审计人员必须实现对财务软件的所有模块及相应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观察,必要时要进行手工复核方式。 

5.改进审计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积极采用集信息技术、财务手段、环境评估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方法,革新审计方法及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进行审计,实现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审计人员要充实认识到计算机作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审计工具的积极作用,自觉通过参与培训或自觉等方式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采用专业软件实现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查阅、核对、分析等各项审计内容。其次,可组织各方面专家,包括会计专家、审计专家及计算机专家等组织专门小组,加强各种通用、专用审计软件和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在吸引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各类商品化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研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软件以满足实际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要。第三,借鉴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经验,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电算化审计软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及普及,逐步推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6.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论是从系统的复杂性还是信息处理的综合性,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等。特别随着我国电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人员要切实认识到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电算化条件下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准确及有效的审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晓翔,李宗快: 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2]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2009,7 

[3]黄淼: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面临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1 

篇(5)

摘 要 电算化会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电算化会计的条件下,由于会计手段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对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审计工作也必须及时转变,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以及当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我国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加强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 审计 对策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会计核算全面实行电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在给会计核算带来快速方便的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会计核算由手工核算转变到以计算机为主的处理程序,核算方式的改变势必也带来了新的会计电算化风险,比如会计软件风险,计算机舞弊风险,职业道德风险等等。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各方面问题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中指出:“在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这个单位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

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内容发生改变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归咎到每个处理人员,因此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不但要对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电算化系统输入的原始数据、打印出的会计数据及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磁性介质上的有关数据文件进行审计,而且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审计。此外,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

2.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企业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企业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二、我国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绕过计算机审计

绕过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忽视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和控制,只针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查。计算机仅仅相当于一个输入输出和打印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给审计人员带来的转变仅仅是从前的手工账变为机器打印的各种会计数据,由人工填写变为打印输出,审计人员的审计完全是绕过了计算机。

很明显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和局限性:1.使审计工作滞后。2.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所取得的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不充分,审核范围有限。3.审计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2.手工审计方式依然普遍

我国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于仍局限于基础的文字处理,并没有将审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快、精准率高、储存功能强大的优点。审计人员的工具仍主要是纸、笔、计算器。在审计的过程中,抄录明细表和记账凭证、计算加总、复查核对等简单的脑力劳动仍然占审计工作人员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加强审计工作的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关准则

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的审计准则,以适应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新情况。如电算化系统开发准则,审计软件功能的规范和开发准则,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控制准则等。在制定这些准则时,注意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

2.注重相关宣传,加强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

针对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对电算化审计工作认识不足的情况,应加大相关宣传力度,重点加强该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育,使审计人员扭转观念。同时,审计机关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促进两者及早合二为一,真正适应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3.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作。

四、总结

电算化会计的快速推进,要求审计工作能够很快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因此,审计工作应该保持与时俱进,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翔.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研究.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6)

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简述

一、绪论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问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

(二)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三)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实质上它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的范围得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更方便;账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了有关设备的保养,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会计电算化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2]唐文化.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篇(7)

【关键词】前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能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二者既可以使用共同的数据库,但又有不同的软件包。二者既可以调阅、查询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但又有不同的软件接口和不同的操作权限。都重视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结构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可靠性。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同样,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1)“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2)“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