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测量职称论文

测量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29: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量职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测量职称论文

篇(1)

主泵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唯一高速旋转的设备,用于驱动高温高压、具有放射性的冷却剂,使冷却剂以很大流量通过反应堆堆芯,把堆芯中产生的热量传送给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按输送足以满足堆芯冷却的流量率设计。

1 主要施工方法和相关质量控制

1.1 吸入口环安装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在泵壳内相距180°的两螺孔中插入两导向销,将4个装卸螺钉插入吸入口环内缘顶表面上等间距的4个起吊螺孔中,用环吊将吸入口环吊至泵壳中,安装12个内六角螺钉。

质量控制:安装前需保证主泵房间的清洁度,全面并仔细清洗所有零件,尤其是泵壳内侧螺孔以及泵和吸入口环的配合面;吸入口环就位时务必使其牢固坐到泵壳上,在安装12个内六角螺钉前需在螺纹上涂上剂NEOLUBE。

1.2 泵内构件安装

把一个导叶法兰组件密封垫装入泵壳顶部的密封垫的槽中,将泵内构件吊至泵壳上方,确认方位,使泵内构件缓慢就位在泵壳之上(导叶法兰吊耳中的定位销与泵壳顶部的配合孔对中),在泵内构件就位时,螺栓环的下表面应高出泵壳的上表面205.74mm。

质量控制:吊装要确保泵壳和导叶组件法兰底部之间的配合表面的清洁度;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应先核实主泵间的次要钢结构与泵内构件是否存在干涉以便预处理。

1.3 NO.1密封壳螺栓的安装

(1)把密封壳螺栓安装到螺孔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对所有密封壳螺栓进行编号,把螺栓伸长量测量杆放到螺栓测量孔中,直至到底,利用深度卡依次测量16个螺栓并记录从螺栓顶部的上表面到螺栓伸长测量杆顶部的距离,此值作为零载荷的读数。

(2)两台螺栓拉伸机对称拉伸螺栓,测量并记录从螺栓顶部的上表面到螺栓伸长测量杆顶部的距离,此值与零载荷的数值之差为該螺栓冷态下的伸长量,要求控制在0.32~0.36mm。16个螺栓全部拉伸测量,并满足要求。

质量控制:密封壳螺栓头部卸下螺栓测量孔内螺钉时螺钉应保留在密封壳螺栓的头部,以便尽可能保证测量孔的干净;工作时防止螺栓伸长量测量工具落入孔中,以避免损坏测量工具;螺栓拉伸机必须均布于16颗螺栓中间,拉伸的空间顺序为:1-9、5-13、3-11、7-15、2-10、6-14、4-12、8-16。

1.4 NO.1动环组件安装

在NO.1动环组件的凹槽中安装O型圈,把动环提升到泵轴的上方,并使防转销和4个锁紧螺栓与轴肩处的螺孔对中;把轴上方的动环组件慢慢降低并通过密封壳体直至动环组件牢固地安装在轴肩上,再用4个轴肩螺栓和垫片固定动环,垫片锁紧在动环基座和夹紧环之间。

质量控制:吊装NO.1动环组件的时候需特别注意,一定不能使其氮化硅表面受到损伤,尽可能把保护罩留在密封面上。将拆下的动环密封保护罩贮存起来以便于将来密封组件拆除时使用。

1.5 NO.1密封静环组件安装

把O型圈和双三角形密封安装在NO.1密封静环组件的内侧槽中,把两根提吊耳环拧入NO.1密封静环组件的螺纹孔中,把NO.1密封静环组件吊到NO.1密封插入件上方。密封静环组件应能依靠其重力下滑,直到它接触到止动挡块为止;将密封静环吊到泵轴的上方,让组件的插入支座顶部的配合标记对准密封壳体顶端配合标记,直到就位于密封壳轴肩上。

1.6 套筒式密封组件(NO.2和NO.3)的安装

把两个提升环螺栓安装在NO.3密封端盖顶表面的孔中,并把吊绳系在提升环螺栓上,提升套筒式密封组件,使NO.2密封静环组件缓慢降低安放在NO.2密封动环上;把NO.2密封壳底部的定位销与NO.1密封壳顶部的销孔对中后,继续降低直到密封壳的安装面上,并用手拧紧带帽螺栓。按十字交叉方式第一次以力矩406N.m拧紧带帽螺栓,第二次以力矩1220N.m拧紧,第三次以力矩1424±68N.m拧紧。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2.1 密封组件安装中仪表的使用

秦山二期扩建机组整个安装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问题就是3号机组主泵密封组件的安装,根据主泵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主泵密封组件的安装是在泵内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的,但是由于密封组件安装专用工具丁字百分表不到位(此结构形式的仪表,国内很少,几乎无法采购),施工单位经过和业主、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协商后,提出了用其它仪表代替此百分表,但是厂家服务人员坚持必须使用原型号的百分表,最终结果还是等到厂家空运过来的百分表。导致3号机组现场安装时不得不变更了施工顺序,将螺栓环等部件的安装提前进行。因此,安装专用工器具的准备仍是主泵整个安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情况,4号机组主泵安装时在进行厂家服务申请时说明,请厂家人员携带了相关特殊仪表。同时,由于主泵本体安装时涉及到的工器具和设备零部件有很多,往往一个物件的缺失或损坏就会导致整个安装过程的停滞,这就要求各方人员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和清点物项清单,并做好现场实体保护工作。

2.2 主泵间次要钢结构的施工问题

整个主泵间钢结构分为三个标高层,+10.4m标高层的钢结构的施工是主泵安装施工的工作平台,但在3号机组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此部位的钢结构与泵内构件存在干涉,导致泵内构件无法准确就位,现场解决办法是将干涉部分的钢结构拆除,泵内构件才顺利就位。因此在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应先核实此部位的钢结构是否影响泵内构件的顺利就位,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确保泵内构件顺利就位。

2.3 安装过程中的清洁度控制

主泵安装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每一步工序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一切可能保证安装场所的清洁(技术要求为满足Ⅱ级清洁区),使安装活动尽量在一个清洁、无尘的场所下进行。秦山核电二期1号机组1环主泵电机进行空载试验前,对主泵电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时发现,电机绝缘电阻较刚安装时有很大的降低。经分析发现该问题是由于主泵安装后,主泵间各专业交叉施工,使得主泵间内的清洁度较差,主泵电机进入较多灰尘使得绝缘电阻值下降。处理方法是对主泵电机进行除尘,最终绝缘电阻得以恢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主泵安装时建立了专门的清洁隔离区,各方参与人员需持证进入工作区,并佩戴连体服等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度,最后避免了二期主泵电机轴承绝缘问题的 再次发生,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主泵本体安装过程的介绍及安装过(下转第361页)(上接第300页)程中的控制要点,可以将主泵本体安装质量控制重点归纳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检查三个环节。事前预防:开工前条件核实,以达到减少因工前准备不足而产生问题的目的;事中控制:安装时按照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加强安装过程中的设备保护,形成施工记录;事后检查:进一步检查核实安装后相关的技术参数,把握好各个环节,才能更好的确保质量。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写作论文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写作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写作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写作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写作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Fireworks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写作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写作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写作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NaheedaRavjani.UsingAuthorware7[M/CD].Macromedia,Inc.600TownsendSt.SanFrancisco,CA94103,2003

[4]China-.Authorware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绘图工作过程实训目标

    计算机辅助绘图是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工作过程实训的重要性

    工作过程实训是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校内机房或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联系客户提供实训项目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实训过程中一般聘请企业设计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实训教学师资安排上的压力.而且能提高项目的可实施性,

    所以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制作实际项目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结束后.如果项目方案被客户采用,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二.课堂教学的问题

    学院的课堂教学大多存在以下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一般学院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这个学期的某一段时间学习Photoshop,下个学期的某一段时间学习3ds max.这就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在需要进行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时候前面学过的Photoshop知识有可能已经忘记了,显得前后的衔接较差.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工作流程。

    2.设计软件学习的特殊性。软件的操作技能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但如果不经常练习的话,毕业论文 遗忘的速度和接受的速度几乎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软件教学要保证其连续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两个问题比较困难.因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课程结构、各学期课时量的均衡性等等。因此当几个软件的课堂教学都结束以后进行一次综合应用的工作过程实训显得格外重要。

    三.工作过程实训的目标

    实训目标的确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 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绘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实训环节则不以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补充课堂教学的欠缺为主要追求。

    2 实训目标自身的根本性。实训目标越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越具有广泛的学习迁移的价值,所以在确定实训目标

    时.要突出这种根本性。

    由此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作过程实训目标应确定为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设计思想的表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空间或场景的完整表现方案.同时具备可实施性和一定的艺术性.并能够将这种技能延伸到相关的空间和场景的表现中。

    四、工作过程实训I实例

    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实训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

    的具体条件灵活把握。下面以平层家居空间设计表现”为例对实训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1 实训目标。通过对该家居空间的表现熟练掌握各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运用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表现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使人心情愉快.便于工作、生活,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

    2 实训内容。工作过程实训在内容上要特别注意它与课堂教学的区别.课堂教学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技能.实训环节注重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决设计表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家居空间设计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使用AutoCAD进行平面布置图,顶面布置图,立面图及节点构造图的绘制。

    这是实施设计方案的具体措施,也是为下一步的效果图制作提供必要的尺寸依据。

    (2)使用3ds max制作装饰效果图。效果图能够直观地表现室内外空间营造环境氛围,有效地表达设计理念.职称论文在设计投标,设计定案中起很重要的作用。(3 )使用Lightscape或者V-Ray进行渲染。使用这两个渲染器可以在场景的灯光和材质方面进行增强和优化.有助于创作出绚丽的画面。(4)使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使用Photoshop来处理后期环境氛围和制作真实配景,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能够使作品最终具有自然、和谐的氛围。

    3 实训的实施。该实训项目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一般以实习动员会或一堂课的形式进行.介绍该实训环节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然后将实训课题布置给学生,同时展示家居空间设计的实例,对空间进行实地测量。(2)设计方案.按步骤进行表现。让学生研究家居空间设计的成功方案,进行创新设计,然后上机操作进行表现。(3)交流。将各成果展示出来.由方案的制作人进行演示和解说.然后客户介入集体评议优缺点.再进行改进。

    4.实训评价

    实训评价是依据实训目标对实训结果进行的分析和解释,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会呈现出许多阶段性成果.它们组成最后的总成果.因此.实训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实训项目总体的把握能力,还要重视阶段性的成果.并以此对实训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为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如平面布局阶段考查学生对AutoCAD的操作及空间的总体掌控能力.后期处理阶段考查学生Photoshop的操作及色调、配景的把握能力及特色创新等等。最终项目是否被客户采用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虽然把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消防救援领域有了很好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用于消防队员跟踪和搜救。英国拉夫堡(Loughborough) 大学研究小组在进行名为Secure Ad Hoc Fire and Emergency Safety Network(SafetyNet)的研究[1],虽然可以获取并提供指定地点的环境和险情信息,但该系统需要预先在建筑物内布设传感器,这在目前的实际中有些困难。消防队员在现场执行救护任务遭遇危险时,不仅会影响整个现场的救援效率,而且会威胁到自身生命,十分不利于火灾现场的救援和调度。如果指挥中心能够观察到消防队员的实时信息,指挥人员就能在消防队员发生意外时指挥其他救援人员进行快速的相互救援。由此提出一种新型人员实时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以CC430F5137[2]单片机为系统主芯片,通过433 MHz无线网络[3]完成利用Mesh惯性器件ADXL345三轴加速度计、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HM2600压力传感器等所采集到的实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例如硬件的剩余电量、剩余氧气量等信息的内部数据传输,然后通过无线Ad Hoc网络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指挥中心。通过对此系统进行的数据信息传输试验,验证了此系统实现人员监测的可行性。

1 总体方案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2 系统设计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考虑到低功耗要求、无线传输需求、外接无线模块需求, MCU选择了TI公司的超低功耗、高性能产品的CC430[4]芯片,拥有五种低功耗模式相组合,并具有射频收发功能,其功耗仅为160 μA/MHz,可以有效地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和电池寿命。Ad Hoc模块设计所用的是内嵌无线移动自组网Mesh协议的深圳捷讯易联公司的YL_1110模块。YL?1110N模块既可以作为节点设备也可以作为网关设备,可以轻松组建最小2节点到成千上万节点的Mesh网络。YL?1110N模块应用在低功耗自组网领域如传感器网络、无线抄表、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

选用ADI公司的ADXL345[5]作为三轴加速计来测定能够获取三维方向上的加速度数值,从而判断人体姿态。ADXL345可以对高达±16g的加速度进行测量,并且分辨率高达13位。温度传感器选择了DALLS公司生产的单总线温度传感器 DS18B20[6],其分辨率可以随着编程而改变,分辨率可以为9~12位,用于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检测[7]。正压式呼吸器的压力传感器选用 HM2600,具有高集成化,高稳定性的特点。使用于无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介质的测量,具有高低温、震动、热冲击和机械冲击等恶劣环境中的实用性。利用6个 LED灯来显示呼吸机中的剩余气量。同时加入了一个振动器,防止消防员在复杂环境中不能发现声光报警时,利用振动器的振动来警告消防员。

电源部分由于里面的芯片电压要求基本都在3.3 V,所以选用电源管理芯片RT8009作为稳压3.3 V芯片,输入电压范围从2.5~5.5 V,适合于用单节锂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外部电源考虑到便携式设计,选用了可充电的2 400 mA·h的锂电池供电。

系统信息采集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采集硬件框图

3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无线Ad Hoc网络是指一组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的、临时性的、无基础设施支持的无中心网络。常见的Ad Hoc网络包括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等[8]。移动Ad Hoc网络不依赖预设的基础网络设施,其组成网络的节点都具有动态组网能力,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并且都能以任意方式利用自身的无线收发装置动态地保持与其他节点的联系。

无线Mesh网络[9?10]采用私有按需轻量动态多径路由协议,此协议是针对硬件资源条件苛刻的移动自组网设计的,适用于有移动速度和拓扑结构变化的本系统的Ad Hoc网络。Mesh路由协议会综合多种选择算法进行路由的筛选,包括距离矢量、信号质量(链路状态)和节点剩余电量?类 MMBCR(Min?Max Battery CostRouting)。

距离矢量算法根据目的地的远近来决定路径,根据距离矢量算法可以找到两个节点间的最近路径,但不一定是最佳路径。Mesh链路状态路由算法选择稳定链路虽然距离会远一些,但是能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类 MMBCR路由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节点电池的电量,应尽可能避开电池电量低的节点进行路由。这样避免出现某节点由于能量过度消耗出现死亡的情况,提高移动网络的生存能力[11]。

4 Ad Hoc网络工作过程

无线Mesh网络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让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组网模块的工作模式为使用NODE的MAC地址传输,这种工作模式下 NODE 模块报文发送的目的地址默认为ROOT模块,NODE模块会自动在从UART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前添加该模块的序列号。

微控制器(MCU)通过串行接口连接Ad Hoc模块,数据端的串行数据经过微控制器的串口发送到节点(NODE)模块上。节点(NODE)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每一个节点(NODE)同时是一个路由器。NODE模块会自动在从UART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前添加该模块的序列号进行多次中继后和ROOT模块建立数据无线连接,然后进行Ad Hoc模块间的无线数据传输。

Ad Hoc模块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Ad Hoc工作流程图

5 系统的监测过程

综合消防员现场情况和功耗,硬件一直保持休眠模式,本系统采用10 s发一次数据。发送端设定定时器,9 s后退出休眠,打开传感器,第10 s发送数据,发送完后进休眠。接收端第9 s退出休眠,一直等到接收到数据再进入休眠,开始计算时间。这样不仅防止了数据的丢失,并且和发送端友好地进行时序同步,还满足设备的低功耗要求。

消防员进入火场前在便携式无线监测器可以查看各个模块的电量和剩余气体可供使用时间,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以及电量充足。组网参数更改说明如表1所示。

6 结 论

在进行报警传输测试时,使用了5个NODE模块作为移动节点和1个ROOT模块, ROOT节点位于沈阳化工大学六号实验楼312室,5个NODE节点分别布于楼内不同位置并可不时的移动。当消防队员000002的压力值设置为3.08 MPa(低于5 MPa),同时模拟消防队员000002跌倒时,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报警原因是消防人员倒地,而且压力过低。控制监测器也显示声光振动警报。

图4 数据传输结果

本文提出采集系统,可以改变目前单个消防队员信息孤岛的局面。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意义,数据的及时处理和传输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蒋玲.实时信息资源:全新无线技术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3):79?82.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学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2] 王娟,肖兵,李利军.基于CC430的无线油田监控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2013(4):157?161.

[3] 李快快,张东.一种433 MHz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技术,2014(1):131?134.

[4] 林凡强,马晓茗.基于CC430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的开发[J].测控技术,2012,31(8):16?19.

[5] 郭敏,尹光洪,田曦,等.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倾斜角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8):173?177.

[6] 湘江.基于DS18B20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J].信息技术,2014(2):173?177.

篇(5)

    【关键词】 640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大脑动脉环动脉瘤 临床应用价值 职称论文

    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主要危害是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和占位压迫效应,动脉瘤破裂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动脉瘤的密度与正常血管和周围脑组织的密度相似,较小的动脉瘤C T扫描常为阴性【1】,故CT平扫在大脑动脉瘤的诊断方面漏诊率较高[2,3]。CT血管成像技术是无创评价颅内动脉瘤的非常有用的方法[4,5],然而由于大脑动脉环区多动脉交通结构较复杂,多支动脉分叉结构与邻近脑组织关系密切,常规CTA评价亦容易误诊[6,7]。本文探讨640层CT血管成像的方法在大脑动脉环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 2012 年 1 月 至2012 年8月本院64排CT平扫疑诊为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35 例病例进行 320 排640层 CT血管造影检查, 其中,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23-72 岁,平均年龄45.9岁,轻微头痛15 例,剧烈头痛并脑膜刺激征20 例。造影检查排除标准:既往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严重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异常等患者。

    1. 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采用动态容积模式扫描,扫描范围从颅顶至颅底,扫描基线与颅底平行,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左侧肘静脉以5ml/ s流速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70mgl/ml) ,造影剂注射总量按1.0-1.5ml/kg计算,数据采集320排×0. 5mm,机架转速750ms。注药后延迟时间22s。采集到原始数据经减影后导入Vitrea Fx后处理工作站,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的方法,获得大脑动脉环区脑血管重建图像。

    1.3 图像分析

    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三级,优良:大脑动脉环动脉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晰,无阶梯状伪影或血管断层;良: 大脑动脉环动脉血管充盈一般,显影较清晰,管壁边缘稍欠规整,对比度欠佳或有轻度阶梯状伪影;差:大脑动脉环动脉血管显示不清或有严重阶梯伪影。全部影像评价结果由 3 位有颅脑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商量后产生。对于动脉瘤,需要记录其数目、分布,测量其大小和瘤颈,如果图像评为差,则不需要记录动脉瘤大小。

    2 结果

    2.1 图像评价 35例患者图像中,优良33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3%,其中评为一般的2例均为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2.2 动脉瘤的CTA表现

    35例患者共检出大脑动脉环动脉瘤37个,其中单发33例,多发2例(其中1例为前交通动脉1个,大脑前动脉水平段1个;1例为双侧后交通动脉各1个);表现为囊状动脉瘤的为33例,梭形动脉瘤2例。动脉瘤直径2.5-1.3cm,5例位于大脑中动脉,7例位于大脑前动脉;16例位于后交通动脉;9例位于前交通动脉。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的局限性囊状或蜿蜒样扩张,在脑血管意外中位居第三,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合并出血性脑梗死者,病死率高达45%,约有30%的存活着遗留下中至重度的残疾【8】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颅内动脉瘤中约7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其中95%以上见于前半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不到5%位于后半部。由于动脉环周围脑神经走行密集,故当动脉环相应血管发生动脉瘤时所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则更为严重,尤其在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更高。

    本组病例使用320排640层CT机, 是目前扫描仪中探测器排数最多的CT机,探测器阵列物理排数达320排,探测器阵列纵向物理总宽度达到160 mm 宽,扫描机架旋转一周的最短时间是0.35s,由于探测器排数的大幅增加使扫描范围更大,扫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更好,微小动脉瘤更易分辨和显影,能够实现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单次全器官容积扫描。320排CT采用动态容积模式连续多次扫描,扫描间隔最短可缩小至2s,从而可准确观察到大脑动脉环血管从无充盈到逐渐消散的血管动态图像。本组35例患者中除两例患者因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图像少许干扰外,其余33例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血管动态图像。由于扫描速度的大幅提高,大大节省了造影剂的用量,提高人体Z轴方向的分辨率,提高X线球管的使用效率,从而也大大减低了患者X摄取量,几乎无继发出血或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在获得第一期原始图像数据后,应用后处理减影技术,即将第一期以后的图像依次与第一期图像减影去除颅底骨质影像,从而大大提高了颅底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在后处理技术中,本组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后处理技术: VR(容积再现);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CPR(曲面重建)。VR(容积再现)是一种三维重组方法,给不同CT值分类指定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则三维体元阵列视为半透明的,假想投影光线以任意给定的角度穿过它,受到经过的体元作用,通过观察平面得到图像,故容积再现丢失的信息最少,通过VR处理后可从多个角度三维立体直观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MIP(最大密度投影)是三维体元数据沿着给定的任意方向进行投影,每条投射线经过的所有体元取其遇到的最大值,得到投影图像。由于其不存在阈值,信息都是不较少,所以能描绘X线衰减值的微小变化,但是MIP没有深度关系,所以此种后处理方法在临床上多应用于空间结构较为简单的血管,由于大脑动脉环结构较为复杂,故MIP在本组研究只作为辅助诊断,主要应用于动脉瘤与钙化灶的鉴别方面。CPR(曲面重建)是让三维体元数据分别绕X、Y、Z轴旋转任意角度,再用任意平面截取,或划一曲线,以曲线所确定的柱面来截取新层面,构成多平面重组或曲面重组,故此种方法多用于弯曲血管的重建,以便全程观察,可以任何方位、角度、层厚、层数自由重组新的图像,重组图像上的灰阶反应X线衰减值,可以将感兴趣的结构与周围组织分开,当血管显示不清的时候,尤其有价值,但此方法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经验有重要关系,当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并受检部位比较复杂时,此方法的假阳性率或假阴性率较高。在本组研究中,CPR主要用于显示动脉瘤的瘤壁和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瘤壁有无钙化 瘤内血栓形成以及是否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或破入周围组织。MPR(多平面重建),也称作表面显示三维重组,是在对病人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无间隔薄层扫描后,将所获得的数据重新组成三维空间中的另外两个平面的图像,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将各个不同层面的像素重新排列的技术,重组后的图像质量比不上直接重建的图像质量,原始横断面的层厚越薄,重组后的图像越清晰。通过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完整显示瘤体大小、数目、分布、瘤体形态、瘤体朝向和瘤颈的结构;明确动脉瘤与颅底骨质的空间关系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TA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这种无法依时间顺序依次显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也不能显示血流方向,无法对血管内结构进行观察,只能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的外部形态,在颅内主要适用于大脑动脉环附近的动脉瘤,尤其是前循环动脉瘤。其对周围分支的动脉瘤显示较差,有可能漏诊。

    综上所述,640层CTA 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晰显示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状,轮廓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且具有无创、快捷的特点,是评价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11,12]。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陈文华,王杰,邢伟,等. 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5352537.

    宁殿秀,李智勇,王克礼,等. 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漏诊原因分析[J]. 放射学实践,2007,22:3652367

    Rajagopal KV, Lakhkar BN, AcharyaDK. Three2dimension2al CTangiographyinthe evaluationof cerebral arteries in a2cute hemorrhage [J]. Neurol India, 2003, 51: 20622207

    刘雨成,周莹,张永刚,等. 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与DSA对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2221225.

    陈文华,王杰,邢伟,等. 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535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