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汉语负迁移论文

汉语负迁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29: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汉语负迁移论文

篇(1)

关键词:英汉思维对比,思维模式,负迁移,中国式英语

 

一、学习迁移的本质及其理论基础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话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早期的迁移研究是形式训练说,它认为心理官能的训练是迁移发生的根本条件,比如拉丁语的训练,言语能力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它语言的学习,如英语的学习中去。

共同要素学说认为客观成分是语言迁移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与以后的迁移内容或迁移材料之间共同成分越多,相似性越大,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这种共同成分取决于母语的特征,也取决于外语的特征。

认知理论则认为迁移的知识经验是储存于学习者脑海中的抽象的主观认知结构或图式,迁移则是该认知结构或图式在不同情况中的应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言语和心理结构,主要是通过汉语于英语两种语言的双向迁移和相互作用,使得学习者的言语心理结构不断改造、更新,从而形成了既不同于汉语的心理结构又不同于英语的心理结构的新的言语心理结构,即中介语结构。该结构既包括与汉语有关也包括了与英语有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并且相互联系。

以刺激和反应为特征的行为主义理论则通过对比分析,将母语和外语进行比较,发现两种语言的差异来预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负迁移,由此来预测学习的困难程度。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具有天赋基础,人生下来就存在普遍语法,具有自然学会语言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行为主义理论研究者认为语言的迁移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而是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研究者开始关注迁移发生的条件、迁移的程度、迁移的内容和内在机制等,也就是试图探讨原有语言经验,如母语向外语或第二语言迁移的条件及决定母语迁移性的基本原则。

符号性图论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理论等也对语言学习迁移作出了解释和定义。这些解释和定义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迁移是新旧经验整合的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化和重组三种方式实现。

二、 负迁移和中国式英语

迁移(transfer)是不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正如奥苏伯尔指出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也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准备,不可避免的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就语言迁移而言,既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的迁移等。

无论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存在正负两种同化性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有助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学习,即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相去甚远,母语则会干扰或阻碍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干扰,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属于语言的负迁移。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以教授英美规范英语为既定目标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将两种语言杂糅拼凑的中国式英语持排斥态度。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而大学生已达到或接近成人年龄,其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模式是难以规避的。因此,英语学习中他们虽大量的背记单词、句子,学习语法,但由于受到“母语的负干扰”,不能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英语学习的瓶颈无法突破,就只能套用母语的语言模式造出错误百出的中国式英语。在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处,使英语学习从语用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上来。由此,大学生能自觉的预防和排除母语的负面影响,真正的做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

三、 英汉思维对比

1.造字构词中的英汉思维对比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对语言中的表现法有很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哲学家倡导一体思想,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莫不存在于一体之中。从《易经》的“ 观其会通”,最早提出了以“统一”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论,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这种整体思维观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种思维形态。而西方哲学则崇尚个体思维。从辩证法提出“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时起,到Sophocles(490BC-406BC)提出“每个人都应有自在的个性”再至英国哲学唯理论,不断有哲人提倡个体思维的价值,这些哲学理论的提出无不对英语的理性素质产生影响,并对英语的理性规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东西方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和背景,造成了汉民族思维重整体而西方人思维重个体的特点。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则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这两种思维不同的性质可谓泾渭分明。而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影响到各自的语言表现形式。也是英汉造字构词存在差异的一种解释。

英语的造字构词方式正是西方人强调个体性思维模式的反应。这种注重个体的特点被比喻为“原子生义”,即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指称命名是从个体(原子)出发,不特别注重整体或依据个体之间的联系。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汉语命名重统一观,具体表现为对事物的类属概念必须给以描述,如“汽车、卡车、公交车、出租车”等等,而英语则并不给以任何统称,分别命名为 car ,truck, bus , taxi了。当对这一思维差异有了一定了解,学生才能有意识的跳出母语的构词思维,排除汉语的语际负迁移。“牙医”(dentist)不会拆分成“牙齿”“医生”(teeth doctor),“钱包”(purse)不会被拆成“钱”“包”(moneybag) 。当然也能理解为什么“树皮、兽皮、羊皮” 是 bark, hide ,cover的缘由。

2.词语用法中的英汉思维对比

英汉民族思维的另一明显差异是: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科学、理性,强调借助形式逻辑和推理论证去认识世间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习惯用理性去规范世界。因此英语民族善于透过表象深入本质,形成其探究性的抽象思维特点,这也正是西方注重判断推理的哲学理念的体现。而中国传统哲学在倡导超越理性思维的感觉经验,既强调悟性又崇尚具体思维,特别重视以具象来体现和比喻抽象。句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It’s my favorite.) 成了It’s my favorite thing. 正是这种抽象和具体的思维差异的结果。

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民族的思维抽象性决定了其用语总体来说比汉语抽象。在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尤其常见于社会科学论著、法律文书、报刊评论、商业信函等文体。而英语中有丰富的虚词及词义虚化手段大大的方便了抽象表达法。比如大量的前缀、后缀表性质、状态、动作、结果、主义、学说、信仰等甚至改变词义和词性,例如: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事物。Cut out distractions.由于汉语思维这种具体化的特点影响,学生们译出的句子就显得十分臃肿:Cut out the things that distract us.又如构词法的一个专项练习It was clear that the minister was the right man tospeak at the dinner: his delivery was faultless. 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是没有意识使用delivery 一词的,他们最可能产生的句子是The speech he delivered was faultless. 由此可见在词汇层面,由于汉语思维模式造成的母语负迁移是很普遍而且不容易被察觉。而有意识的进行英汉思维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减少这方面的失误。

3. 句式上的英汉思维对比

人的主体意识,属于一种意识倾向,即在思维中把自己(主体)从环境(客体)中区分出来。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主体意识往往从这个自我出发来理解、解释、描述客观环境这个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因而使语言表述带有主体性。西方哲学思想强调理性,主张理性的结果是主客分明,需要强调主体时强调主体,需要强调客体时强调客体。而汉语思维方式则多强调主体的参与,从人出发的主体意识。这一差异在英汉句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3.1行为动词主语的物称和人称

由于英语的理性思维导致了英语的客体性叙述,而汉语则注重主体性表达。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英语常常用物称表达法,即用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无灵主语”或形式主语,汉语则常用人称主语。

我的后脖子根冒出了冷汗。A cold sweat broke out on the back of my neck..

学生的句子则是:Myneck broke out a cold sweat.

3.2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英语的被动语态

受到“客体意识”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在科技报刊中,而汉语受主体思维影响多用主动语态。比如: History is made by people 人民创造历史。于是It’s well known that (众所周知)这样的句式,学生的句式则是:we allknow that, 于是:It’s well known thathistory is made by people.(众所周知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在学生的习作中便成为We all know that people made the history.这样看似正确,却实际很别扭的中式英语句子

四、 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克服

怎样排除汉语的负迁移,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母语而不是完全排斥母语,将其负迁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提倡学生用英文思维,但实践起来谈何容易。因为要摆脱母语的负干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而教师迫切要做的是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和材料,在教学中适当的作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连接词和表达方式。同时在阅读、翻译、写作中引导学生注意英语遣词造句的模式和汉语思维方式的不同,逐步的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用英语去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继宏.母语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 ] 外语研究,2006,(5):136-137

2.冒国安.实用英汉对比教程[M ]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魏云.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J ] 长熟高专学报,2004,(6):31-33.

4.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M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篇(2)

高校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主要学习现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语音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给汉语标注国际音标。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对于以后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有着作用,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曾经的英语国际音标的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干扰。董燕萍、鲁守春的《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来自汉语拼音学习的证据》一文讨论了英语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产生的干扰问题,而没有论文讨论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产生的干扰。本文打算采用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对这一问题作初步调查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音。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迁移理论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原有知识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即已习得的语言知识对另一门语言在学习和处理上起到积极作用,产生正面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为:如果高校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之前英语的字母的语音及单词的国际音标是否会对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造成干扰,如果有干扰,干扰程度如何?如何避免这种干扰,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调查时考虑到有无学过英语国际音标的差异,非中文专业学际音标的差异,特别是其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差别。

三、中文系中英语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负迁移

我们在中文系中选取了130人进行调查,其中以前学过英语的有100人,未学过英语的有30人。在设计调查材料时尽量选取与汉语音节相近的英文单词。如can在英语中国际音标为[k?n],而在汉语中为[tshan],同时考察其中元音和辅音的影响情况。为方便论述,将学过英语的学生简称为A,未学过英语的学生简称为B,现将对辅音的影响列表如下:

根据调查的结果,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明显地受到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1)m、f、n、l等字母的汉语英语国际音标形式与其字母完全相同,无从考虑其影响,在记音时准确率很高。(2)同一字母在英语中的音标形式越复杂,对汉语的干扰即负迁移就越大,如zh、ch、sh、z、c、s等字母的音,在英语中有一些相似的音[d?]、[t?]、[?]、[s]、[z]。(3)不仅英语国际音标会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生产生干扰,而且汉语拼音也会对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干扰,特别是从没学过英语,没接触过国际音标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是受到汉语拼音的干扰,相当比例的学生将这些音标和汉语拼音混在一起。

对元音音标学习的影响。汉语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按照同类的方法,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对汉语音标学习的影响极为复杂。因为英语中的一个字母可对应多个音素。如a可对应的音素有[?][?][ei][e][?][唬],汉语中/a/音位也存在着四个变体:[A][a][][?]。其中字母o也是如此。因此调查结果较为复杂,但总体上学过英语的学生在记录汉语音标时明显受到英语的影响。

(2)对于英语中所独有的而汉语中没有的音,或者汉语中所特有而英语中没有的音,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几乎没有。如长元音仅出现在英语中,而汉语中没有,因此学生在记录汉语音标时不会出现这些长元音。另外是汉语中所独有的音,英语中没有的音,如er,虽然记音时会出现错误,但不是受英语的干扰造成的,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此类音。

(3)除了受英语的干扰之外,还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特别是er、-i(前)、-i(后)的音标更多地是受到拼音字母的干扰。

四、非中文专业学习现代汉语语音的情况

在高校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其中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学习英语,但是却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那么精通,那么他们学习现代汉语国际音标的情况怎样,受到英语的影响是否有差别。我们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各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为方便进行论述,英语专业学生用C代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用D来代替。他们对汉语辅音音标学习的影响如下:

此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非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汉语辅音音标学习效果相差无几,但是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英语专业更易受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

(2)在记录汉语国际音标时,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影响,特别是zh,ch,sh,ng的音标,将其记作[zh][ch][sh][ng]就是受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影响,因为英语和汉语中根本没有这些音。

对汉语元音音标的学习干扰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此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非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汉语元音音标学习效果相差无几,但是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英语专业更易受英语国际音标的影响。

(2)字母对应的音素越复杂,受到的影响越大,正确率越低,如字母a,无论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对应的音都较多,因而学生标注的音标五花八门,受到的干扰就大。

通过辅音和元音的调查,我们发现非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国际音标的学习效果不如汉语专业学生。原因在于非汉语专业学生把中文作为第二专业,学时较短,而且集中上课,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正确率普遍偏低。

五、应对策略

针对汉语国际音标标音出现的错误,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第一,加强汉英国际音标的比较,在汉语音标学习之前,学生已接触很长时间的英语音标,因此,英语音标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学习时要加强汉英国际音标的比较,特别是其差异之处。

第二,加强练习,为防止英语国际音标的干扰,要加强练习汉语国际音标,使其与英语国际音标相区分,在不断地练习、复习的反复过程中,完全掌握国际音标。

第三,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技巧,认识到反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干扰,掌握语言习得的迁移理论,减少英语国际音标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干扰。

总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英语国际音标学习对汉语国际音标学习的反迁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此过程中发现汉语拼音也对国际音标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具体干扰情况如何,仍需专文论述。

参考文献:

[1]董燕萍,鲁守春.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来自汉语拼音学习的证据[J].中国外语,2010(05).

[2]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5(02).

篇(3)

1母语迁移

在中英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二语习得。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会对其将要学习的这门母语之外的语言或多或少地存在影响。

1.1母语正迁移

母语正迁移理论是指当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中有共同点或者完全一致的时候,母语会在目的语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1.2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现象指的是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有差别的时候, 母语的某些习惯会被搬到目的语的学习中,这就对学习者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2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迁移

2.1词汇

通过英汉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文字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而中国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造成了词汇迁移,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很多学生习惯性的用汉语思维去定式英语,这就造成了汉语对英语在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另外,由于词汇的文化意义还存在较大差别,这造成了不同的词汇意思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引申的文化意义也不相同,因此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对于词汇的文化意义要重视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例如,由于词汇量的匮乏,部分学者在表达“看书或者看电视时”,便会错误地按照母语的逻辑,将其表达为“look at book or see TV”。

2.2句法

在句法成分上,英语和汉语有很多的相似,但是两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和英语句法的不同,然后通过对母语句法的理解来加强第二语言的学习。通过英语和汉语句法的对比比较,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理解英语句法结构,从而实现母语的正迁移,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将汉语句子“他往往是一个人走” 翻译成英语, 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学习者,便会“往往”放在主语的后面,继而翻译成“He often is the first man togo”,而事实上,由于英语要求系动词紧跟主语之后表达,所以正确的翻译应当为“He is often thefirst man to go”。

2.3语篇

因为英语篇章结构的发展主要呈直线型,因此英文议论文的开始首先是段落的中心思想的陈述,之后再分点说明。分点说明是为了主题句的展开,并为在之后的段落中增加意思作好准备。然而,相关的研究表明:汉语篇章结构的发展呈螺旋型,汉语文章常常是迂回曲折的,围绕主题而不直接论证主题。因此使用东方语言的文章其主题发展模式并非一般具体型。中国作家讲究含蓄,他们运用修辞问句、类比或趣闻来揭示主题。

下面的两篇学生习作可以很好的说明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文章主题发展模式方面来自母语的语篇迁移现象。(因篇幅限制,只摘其关键句。)

例 1:There was a story which was heard of by many persons. It told that …From this story, I think that “as long as you a hope and keep a good attitude, you’ll succeed and even you’ll save yourself sometimes, just like the second man who was mentioned in the story.

例 2:The other day, when I read the newspaper, a piece of news attracted my attention. …In my opinion, the life is very important of our. We should be use of our life to make more and more things in a sense.

在这两个样本中,写作者在文章开始都采用一个小故事,在最后一段点出主旨,是中文起承转合的发展模式的体现。

3教学启示

3.1努力促进母语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影响

如前所述,母语的正迁移对外语习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W过程中,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促成正迁移的形成,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办法。

3.2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增强语感

鉴于我国学生是在脱离目的语语境的非自然环境中学习英语,因而背诵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通过背诵,学生不但可以更多地接触目的语,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而且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写作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背诵,可增加语感。因为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所学的目的语语言现象的敏感度会不断增加,学生潜在的隐性语言知识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也将不断增强。

3.3了解语言差异,输入地道语言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是由人的脑部构造决定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寻求母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更要努力研究两者的不同,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从而真正地学好英语。

篇(4)

【关键词】英语写作方法迁移中介语

一、运用语言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1.关于迁移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影响。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transfer)的外在表现。母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母语对英语学习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英语学习中,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同时,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2. 语言正迁移

(1)读法与写法:利用汉语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中的声母和韵母规则,英语中有基本相同、相似的对等元音、辅音音素,拼读相关英语音标。能拼读出来,按基本规律就可以拼写出来。

(2)汉字与生词: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语言可分为理性意义词汇和联想意义词汇。英语的理性意义词汇多数可用汉语相应的词来表达,其意义在上下文中是完全相等的。如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可以借助汉语的理解加速掌握。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教师还可以利用汉语中形声字声旁和形旁的构字法,指导学生分析英语单词的构成(词根、词缀)。通过学习词根、词缀,避免死记硬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进而促进正迁移。

(3)语法规则: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便利。汉语中“主+谓+宾定+状+补”结构基本完全等同于英语句中的“S+V+O+A+A+C”,只不过英语句子中常常出现后置定语,状语后置现象,学生如果掌握这一规律呢,自然就会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和短文来。如:我非常喜欢你。对应的英语句子为“I like you very much.” 而“I very like you .”就不是一个地道的翻译句子。

3. 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1)语法方面。汉语除了附加助词外,词语本身无法表示从属语法范畴,而英语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中缺省的这一部分规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他们往往忘记这些变化,产生如“He like English”等错误。另外,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义,而语序是语义结构的重要手段。汉语语序顺序线形集结占绝对优势,倒装只是一种功能性变异,不属于常规。英语词语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句的词语形态及句子的组合形式,语序的语法功能不如汉语那么重要,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逆序线形集结很普遍,倒装不会引起句子成分的功能变化。英语中有一组由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和关系副词(when, where)引导的从句,还有以it为先行主语的句式,如“It is necessary that…”等,可使逆序得以广泛使用。但中国学生往往宁愿使用汉语句式来逐字逐句将英语套进去,无论句子多长都按汉语顺序排列,自然造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如中文为:这就是我父亲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学生翻译成:This is my father used to study. This is the place my father used to study.写句子是,先找出英汉完全一致的主谓宾,再处理其他成分,养成这个习惯,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写出漂亮地道的英语来。

要克服汉语语法方面的干扰,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英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要给予足够重视,重点讲解。其次,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正确英语句式和语序表达的习惯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抵抗母语干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2)文化方面

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还存在于文化差异上。也就是说,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汉语文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中国人重感情,英美人重隐私,英美人见面常谈天气,因其不涉及隐私,中国人见面常谈生活细节,比如“去干什么呀?”等,可是许多中国人将汉语习惯也迁移到英语中,碰到英美人士也套用“Where are you going?”自然有多管闲事之嫌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应对西方人士,自然会造成用语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真正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自如地写出标准的英语句子和英语短文来。

二、运用中介语理论,避免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ingua)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Interlingua Theory)是由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中介语理论是较早用认知观点解释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型,其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而且这种理论为后来人们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概念,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实际是语言知识的一种表征。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表征的性质,及这种表征在第二言语学习中的作用打下了理论基础。Selinker中介语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也没有说明中介语系统是怎样影响语言输出的。犯错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效的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中介语发展。

三、小结

中学生容易在词汇选择,句子语序,篇章逻辑等几个发面出现错误。全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避免彼此的干扰。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英语语感。包括阅读英文报刊,收听英语广播,观赏英文电影,听唱英文歌曲等方法。写作过程中注意连接的技巧。针对中介语,母语及其思考方式对英语的学习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辨别两种语言的特色及其显著差异,争取吸取各个语言的特长,互补互益,达到一个完美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刘爽. 中介语产生的语言心理原因 [J]. 外语教学,2003,(1).

[2]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篇(5)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种之一,普遍受到了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视。然而,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造成英语语音的学习障碍。以高职英语语音的学习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汉语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改善对策。

语音的学习虽然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内容,但是其对英语口语以及听力能力的学习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地道的英语语音对于提高学生听说水平,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忽略了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没有深入到详细的语音学习中,因而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汉语发音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

1.汉语发音与英语语音相互混淆

汉语拼音的字母直接来源于26个英文字母,其在书写方面与英语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发音上却与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令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些混淆。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在英语语音的发音上,仍然存在着受母语影响而不能准确发音的现象,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读音上形成的不良习惯

在汉语的语音中存在的辅音很少,而通常元音和辅音总是相互连接的,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没有辅音连读的现象。但是在英语语音中,却经常存在着多个辅音连读,甚至以辅音收尾的现象,对于长期在汉语环境下发音的学生来说,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连续的辅音后加上各种感叹语气的元音发音,造成不良的发音习惯。

3.发音习惯于降调却不习惯于升调

英语的语音中大多都是以升调进行处理,学生长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高职学生在朗读时,都习惯于将句子进行降调处理,而不善于进行升调处理。很多学生在使用升调进行阅读时,往往觉得很吃力,例如,在“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grandpa,grandma,mum,dad,and I”一句中grandpa,grandma,mum,dad四个词都需要用升调进行阅读,而学生往往习惯于汉语的降调。

4.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语言也十分丰富,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受到民族方言影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比如四川地区的方言往往后鼻音较重,而前鼻音会被后鼻音所取代,造成英语发音时也带有强烈的鼻音,比如汉语的“文”字,发音为wen,而加了鼻音后被读成weng,类似的在英语发音中,bag也往往被读成bang,这种方言对英语语音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二、改善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音影响的对策

1.加强对语音和音位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元音音位的学习,可以以国际音标音位图作为参考,对于汉语和英语的元音音位进行清晰地认识,这样有利于区别汉语的音位和英语的音位,能够有效地利用汉语的音位实现汉语对英语语音的正迁移,进而辅助英语语音的学习。高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音基础,在高职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比如/i:/,舌位要高,舌面与硬鄂之间有摩擦,在此基础上,放低舌面,去掉摩擦,如此便能准确发出英语中/i:/的音;另外,有些在汉语中没有讲清楚的发音部位和技巧,需要教师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对于一些容易引起发音不准的部位教师要及时的提醒,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技巧。

2.通过语言实践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学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从实践中领悟,才能够正确地处理英语的发音以及语调和语速等。进行英语发音练习的基础就是听,只有听得清楚,才能够进行模仿;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够揣摩出发音的位置,通过反复地听和说,达到语言的流利和准确。在实际联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听说训练:第一是听辨和模仿,提供录音供学生模仿;第二是小规模的口语对话,先进行单词的熟练,之后进行句子的对话;第三是通过简单的绕口令增强学生的语音发音。比如教师常用的:Who washed Washington’s white woolen underwear when Washington’s washer woman went west ?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3.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能够学到较多的理论方面的英语知识,然而,只有在一个真正的英语环境中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音发音,因此,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拓宽学生英语的接触面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有长期在充满英语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如班级英语角活动、校园英语广播、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朗读比赛、模仿秀和脱口秀、观看原声电影等等方式,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身处在一个充满英语的环境中,才能够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减少汉语发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三、结束语

英语的语音学习是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英语听力学习的基础,想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音,就需要在了解语音和音位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其与汉语的语音进行对比,将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及误区进行分辨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才能练就地道的英语语音,提高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彦华.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J].才智,2009(28).

[2]李莉.汉语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2).

[3]申勇,吴光庭.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重音落点特征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0(2).

篇(6)

关键词:韩语汉字词语素;汉语词素;语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H003

前言

韩国与中国一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韩语中的词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固有词、外来词及汉字词。其中汉字词主要指的是由一个以上的汉字构成,方便于发音的一种韩语汉字词汇。由于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重要的部分,占有较大的比例,韩国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外交关系,无论是在文化交流上,还是经济往来上,都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两国在许多方面都互相影响着,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韩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习汉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两国语言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韩语汉语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对比探讨,有助于韩国更多人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

1.韩语汉字词相关研究概况

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又因为是临近国,韩国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这使许多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在词汇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母语词汇容易出现“负迁移”的现象,致使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同义词、近义词和异义词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者在应用于日常交际和测试考试时出现一些偏误。

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已经具有许多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比较的一些论文和著作等。但没有与语言教学方面相关的研究和著作,由于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学手段、策略等。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直比较落后。在词汇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语素教学法进行改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的语法对比

2.1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主要指的是具有相同汉字字形和语序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其中同义词指的是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材料构造不一样的词语,这类词语在韩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61.89%,是韩语汉字词中重要部分,尤其是名词性词汇及四字成语。但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9.63%的比例。

2.2同形近义词

同形近义词主要指的是词义不太相同的一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相同的词语在韩语汉字词中具有较为广泛地意义,但不一定在汉语词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同形近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所占比例为20.76%,而在韩语汉字词词汇中占32.41%。

2.3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主要指的是在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词汇中具有相同词义的词语。同形异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56%的比例,而占韩语汉字词词汇的5.67%。

3.对韩汉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3.1树立强化和弱化的观念

1.强化正迁移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尽快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更好利用正迁移的策略。但对于以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两国之间较深的文化交流,大大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汉语词。相关韩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韩语的特点和方式,总结和分析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语法关系,通过对同形近义词、同形同义词及同形异义词的对比探索,找到语言教学的切入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词汇实际教学中,促进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如以“家”这个词语进行联想,可以先从“家族”这个相关词语说起,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先通过同形同义词进行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和口语能力,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汉字词的词汇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将其韩语口语转换为相应的汉语写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识记。

2.弱化负迁移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总会多多少少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这主要是负迁移所产生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负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策略来弱化负迁移的作用。例如在同形异义词方面的教学,可以利用图片之间的对比差别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3.2强调针对性

1.完善课程设置

韩语中的汉字词对于学习者学习汉语方面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相关韩语教学课程上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对比课程来对学习者进行专门的词汇对比,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通过该课程教学知识的不断重复,逐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语素是语言教学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进行词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因素。采用语素教学法可以通过韩语汉字词素进行词汇拓展,延伸到更多相关词汇的学习。学习第二语言,一般具有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一些学习者在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极易混淆词语,还有可能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可以采用图片辨析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3强化语境教学

韩语与汉语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一般汉语具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而韩语则具有汉字词、固有词两种形式,强化语境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朴贵花.简析朝鲜语的汉字词和汉语词语的差异.《考试周刊》.2010年47期

篇(7)

关键词:汉语思维 正迁移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

一、关于汉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困惑

任何一位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已经感受到汉语对二语习得所带来的影响。汉语口音对英语发音所造成的影响即为明证。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不乏有中国式英语口音。其深层原因也就是母语汉语的表达习惯甚至是汉语思维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比如我们可能常常听到有英语学习者将跑车发音为run car,将百货公司翻译为department company 等等,类似情况不一而足。这些表达完全不符合英语固有的表达习惯。在传统语言学家看来,正是母语汉语对于英语这门外语学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抑或说,是母语汉语干扰了英语这门外语的“二语习得”。诚然,母语汉语的思维、教育模式对于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汉语的思维模式是否只对英语教学起到纯粹的负面作用而无正面的借鉴作用?答案肯定为“否”。但从现有对“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的论述研究看,学界对“汉语思维模式负面影响英语教学”的着墨颇多,而对于“汉语思维模式正面助推英语教学”的论述却颇为少见,未有显性成果。汉语思维模式负面影响英语教学的看法诚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未能全面、客观揭示汉语思维模式与英语教学之间的互动作用,也没有阐明汉语思维模式与英语教学这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表面而言,母语汉语确实对外语的学习交流产生了影响。但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这一本质管窥,汉语其实是在深层次上助推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中级这两个阶段,鉴于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英语水平之间的悬殊差异,在学习包括日常交流中借用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或者汉语思维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也可以在另一层面更好促进英语学习成效,获得较为迅速的学习显性成果,满足正常的英语交流沟通。进言之,英语教学借用汉语思维、汉语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二语习得中的一门策略,也是英语这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有鉴于此,不能刻板、片面认为汉语思维只对英语教学起负面作用或消极影响,而是应全面客观地评估汉语思维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是要着重并持续地关注汉语思维对于英语教学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及正面影响。

二、重新认识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纵观世界的语言门类,可谓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00至8000多门语言,[1]这些语言分别属于各异的语族、语系及语支。即便这些语言各自存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从深层上看,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及载体,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的。这与人类的思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作为人类表达、再现其思维的语言之间也必然带有一定的相同属性。换言之,基于人类思维的某种共通性,传递其思想的工具――语言也将带有相通性。正如语言学家Rodman所提出的,语言学专家们一旦对世界上所存有的数千门语言所做的调查研究越多,越极力地阐明解释这些语言之间的差异,就会更加惊讶地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差异越是有限;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基本上涉及几乎所有语言的语法部分,关乎这些语言的相互关系,甚至是语言之间的语法规则再现形式。[2]进言之,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其实是世界每一门语言所特有的语法的根基与前提。

鉴于上述可知,重新定位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汉语思维模式对于英语教学的正面促进作用极为关键,语言之间的共通性正是二语习得获得良好成效的前提与基础。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在其熟练掌握学习母语知识后,不论其是否有意注意到,都会不自觉地将母语的习得包括思维模式运用于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不外乎如此。在英语学习者对于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有一定的掌握后,其将通过了解事物的个性以认识事物之间的共性。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都会采用将母语的思维模式运用于英语的学习这一策略,不管这种策略的应用是下意识的还是无意的。而该学习策略必将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鉴于此,汉语的思维模式、教育模式为英语教学以及整个英语学习过程都奠定了一定根基。人类语言之间的共通性(即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对于二语的习得具有重大的正面助推影响,汉语思维模式着实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正面作用机制

汉语思维模式的正迁移于英语教学主要体现为认知层面,渗透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这一目的语的理解甚至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一门语言,是否理解直接关乎学习的成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该门语言。倘若完全无法理解,则对目的语所获得的信息则好比为一连串乱码,显得二语的习得毫无产出。进言之,唯有(最好是大部分)被解码的语言信息才得以经大脑对之进行深入加工。理解故而作为语言生成以及产出的根基。而英语理解的前提基础也正来源于所掌握的汉语的能力、经验、知识以及智力,尤其是对于成年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智力上的发展已基本趋于完善稳定,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所学的大抵是单词、语法、表达方式以及英美文化风情,而不再拘泥于概念的学习。概念的掌握早已通过汉语完成(不包括专业知识)。无论概念、语言以何种方式储存于人脑,不管是融合为一套系统,抑或是分立为两套系统,汉语皆为语言学习的第一位载体。理解,即对所感知的语言信息赋以意义。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上才算真正掌握该门语言。而所谓基本理解,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步基础阶段,其所掌握的目的语信息量尤为有限,不得不借助母语作为首要步骤。故而言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无论采用单语教学抑或是双语教学,其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隐性或显性地利用汉语进行二语转换的必经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也将历经一段较长的时间。桂诗春先生对此也发表了深刻看法,对于二语目的语的学习并非是零起步,相反,其是建立在以母语即我们的汉语的基础上出发。[3]汉语所掌握的知识储备、汉语思维正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汉语思维为英语学习者理解、转换信息提供了必要根基。正是因为以汉语思维为转介媒体,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理解的速度才得以加速。举个例子,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学期只能是简短的单词、简单的语段对话理解,而在学习的第三学期就可以借助汉语思维有效理解有关英语风土人情、英语社会、人生等方面较为难以理解的语篇,并对问题开展针对性思考、发言讨论,而在学习的第四学期即可以完成较为顺畅的英语听说读写流程。[4]如若没有汉语比较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汉语思维所提供的智力帮扶,在短时间是难以达到这样的学习成效的,故而这也就是为何成年人学习英语的速度要远比儿童进展快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看,英语学习者已掌握的汉语知识、汉语学习模式以及汉语思维等的差异也造成英语学习成效的差别。汉语知识掌握更为牢固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其阻力更小,理解英语语篇的难度也更小,对目的语的掌握速度更快,成效更佳。母语的知识储备量对于英语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从既有观察研究看,汉语表达水平更为出众的、逻辑能力更为上佳的、语言应对能力更为敏捷的英语学习者往往也取得更为良好的外语学习成绩。进而可以推测出另一结论:第一目的语表达能力越好的,在学习第二目的语时其阻力也将更小,成效也更为明显。所有这些都归因于母语汉语思维的正迁移功能。

在上述汉语思维的认知层面助推于英语学习的前提下,英语教师如何将之运用于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才是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真正过程。曾有学者撰文谈及如何过渡性地使用汉语思维转换为英语的实际传授,其采用汉语母语夹杂着英语的双语教学,逐渐提高英语词汇的比重,直至最终摆脱汉语,实现全英语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借用汉语思维的教学模式起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其科学独到的效果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至少是适应我国当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的。[5]而赵秀英也提出将对比的学习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采取分阶段分对象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对目的语英语及汉语进行针对性地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进而强化英语学习者的理解记忆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优化率。德国学者也曾著文介绍了双语教学模式,通过要求学生使用目的语以及母语两种表达转换方式,对照学习语言的异同,重点借用母语的正迁移功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表达转换能力,提高记忆效果,增强对目的语的敏感度,扩展目的语的储备量,改善目的语的表达能力,在最小的期限内实现目的语的最大学习产出。

上述这几种方法都可为我国英语教学采用,其皆可将英语学习者已掌握的汉语资源包括汉语思维作为知识储备资源,进而针对性地开发这种已有资源优势,扩展目的语英语的正迁移。尤其是考虑到英语课时的有限性、练习机会的明显不足,应更加侧重有效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而汉语的正迁移正体现为学习主体所掌握的汉语资源的可利用性,抑或可以说是英语教师如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发学生对该种资源的开发。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影响目的语的学习成效。

结论

汉语思维的正迁移极大助推英语教学之成效,其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上,英语教师应着力于针对性地开发学生已有的母语汉语的知识资源优势,切实发挥汉语思维的可利用性,才能最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成效的生成及产出。语

参考文献

[1]韩孟奇.传统语文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4(12).

[2]于秀华.论高校教学中语文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05).

[3]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