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2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第二条 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均由静海县教育学会统一组织实施。县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须提前制定相关活动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国家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文件精神,提前制定县级评选推荐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或由教育学会委托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国家级、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1.转发文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文件。
2.个人申请。有意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教师,根据转发的文件要求,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的论文,由学校进行登记。
3.乡镇校审核推荐。乡镇校组织人员对教师作品的原创性进行审查,并按推荐指标要求(第五条)择优推荐。将教师原创性论文登记造册,向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进行推荐,并提供推荐名册。
4.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评选推荐上报。县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择优推荐。
县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程序。
1.全面发动。各单位要把优秀论文评选当作一次教师交流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项校本研究活动,宣传发动到每一位教师、教育干部。
2.基层推荐。各单位根据每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初评,根据相关要求及推荐指标择优确定上报论文名单,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参评。
3.组织评选。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分类分组、统一编号、清除论文作者个人信息、论文审核等;聘任评委,原则上评委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担任;组织评委培训活动;各组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赋分;秘书处安排相关人员对论文及各组评分情况进行复审;根据论文成绩分类统计排序,按奖级设定比例和成绩一次性确定获奖名单及等级。
4.评选结果。评选结束后,通过《静海县教育科研简报》公布,并供各单位存档备查。公布后,向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第五条 推荐指标。原则上各单位推荐论文篇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
第六条 论文要求。
各单位推荐的县级论文要符合以下要求:
2.报刊杂志未公开发表的。
3.如实填写《静海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
4.每篇参评论文打印2份,同时提供电子稿。论文正文格式
各单位推荐的国家级、市级论文要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六条 奖项设定。县级获奖论文总数控制在推荐总数的60%左右。评选结果按1:3:6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国家级、市级论文推荐比例,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七条 评选纪律。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评选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参加评选或有亲属参加评选的,不能担任评委。评委成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原则,执行评选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或有营私舞弊行为的评委成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评委资格的处分。论文作者需作出“个人诚信承诺”,保证所写是原创,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审查,并对论文原创的真实性出具审查意见。严禁弄虚作假,对抄袭他人文章和冒名顶替者,取消参评资格并记入学术诚信违纪档案。
第八条 县级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相关经费由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室承担;国家级、市级论文评选活动,按相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学会负责解释。
静海县教育局
第一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范围
1、著述类: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编著、教材、教学软件、工具书等。
2、课题类: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及成果报告等。
3、论文类:具有一定创新和理论高度的论文、经验总结等。
第二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年限
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第三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以我校教师为主完成的关于基础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须是前三位的作者(论文类必须是首位作者)。
(二)具体条件
1、著述类
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对推进素质教育有显著指导作用,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被采用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2、课题类
课题必须由科研部门或有关社团审批立项,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开展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3、论文类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科学研究或重要见解,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四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组织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评奖工作。
2、成立以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和要求,具体执行评奖程序。评选工作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组成立论文评选小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级教师组成。
第五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1、著述类、课题类直接交教育发展研究室进行资格审查,再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2、论文类评选首先由各教研组的论文评选小组进行初步评选,再按比例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3、评选工作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序,确定等第。
4、评选结果由分管副校长审核,校长签字,然后由评选小组向全校通报表彰。
第六条奖励
1、在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者,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颁发奖金。
2、已获奖励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成果评奖。
3、著述类、课题类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4、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附:
一、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标准
1、课题的选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课题研究有周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清晰,分工明确。
3、课题研究调动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课题研究使学校某一领域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参与课题的教师普遍在教学上有显著提高,并被领导和教师广泛认同。
6、课题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
二、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1、论文的选题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教育事业的发展少不了教育科学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意义
1.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
教育教学领域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怎样才能使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服务呢?示范是一种办法,但范围有限;口头介绍是一种办法,但口说转瞬即逝。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成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在刊物上。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传播教改成果,范围广、时间长、其影响也大得多。
2.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1)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需要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这就逼着教师自己去读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教育理论著作。(2)促进教师广泛吸取信息。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可以逼着教师去广泛收集信息,看看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已经探索了一些什么,哪些探索比自己高明,哪些探索还不如自己,这样就容易确定论文的角度和重点。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促进教师成为名师乃至成为教育名家
4.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常识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特点
教育科研论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是研究教育、教学及其规律的一种议论性质的文章。
1.实践性与理论性
首先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论文的“源”与“本”,没有教育实践,教育论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它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研论文科学可靠与否的唯一标准。再次,它要通过实践来发展,教育科研论文中的结论,常常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教育科研论文还具有理论性的特点。它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又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升到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力图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
2.科学性与逻辑性
教育科研论文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断,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作者必须遵循逻辑规律,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由前提得出可靠的结论,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3.针对性与创造性
针对性,是指论文研究的问题、论文作出的结论都是人们当前的现实生活中非常关注的。创造性,是指论文要求有新观点、新经验。此外,有新颖的材料,有新的角度,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新。创造性是教育科研论文的生命。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别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指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达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2.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把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理论高度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成的教育科研论文。
3.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有关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它是反映调查研究结果、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文体。
4.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是以课题研究、课题实验为前提的一种总结性科研论文。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基础
1.教研基础
科研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没有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科研论文。科学研究是前提,科研论文是结果。因此要撰写出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论文,首先必须在教育科研上下功夫,打好教育科研的基础。
(1)要主动投入研究
把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当做探索教学客观规律的研究过程。
(2)要结合实践研究
有的教师认为,天天、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孩子,有什么研究的?其实,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教师的工作,好比是一座金矿,就看我们有没有科学的眼光。没有科学眼光的人,觉得它是一堆普普通通的石头。教师如果具有教育科研的眼光,那么,我们身边就有取之不尽的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材料。
(3)要坚持长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不是一下子可以弄清的,需要从事长期的研究。教师要舍得对一个专题研究一两年,研究三五年,甚至一辈子。
2.理论基础
写教育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哲学、逻辑学等基础外,主要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发及学科教学方面的基础。教师要做好“平时烧香”工作,经常系统的看一些教育专著,广泛涉猎教育报刊,特别是与自已所教学科有关的报刊。此外,也要做好“临时抱佛脚”工作,结合拟将撰写论文的选题学习相关理论。
3.表达基础
表达能力是写作论文不可缺少的,提高表达能力要注重“三多”:多练笔、多模仿、多推敲。
(四)学术论文的格式和结构
1.标题
标题可以占一行,也可以上下各空一行,在一行里写法应居中,字数少的,可以空格。副标题应在前面加一个破折号,正副标题开头不要完全对齐。标题字数太多,可以转行,但是转行时要考虑一行里词或词组的完整,又要注意长短搭配,讲求美观。
2.作者单位和姓名
放在标题下面,占一行,有的刊物单位写在文末。如与标题空一行,也要与下面正文空一行。与标题对应而居中,两人以上署名,名字与名字之间应空一格。
3.内容提要
也叫内容摘要,概括论文的中心论点、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还可以对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价值评估。摘要应简明扼要,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
4.关键词
是以词语形式表达的论文摘要,一般是论文中反复出现、起到点明和强调论文题旨作用的关键概念、术语等。一般控制在5—6个左右。
5.正文
一般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论文若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空一行。
6.注释和参考文献
写作论文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间接或直接引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注明,既是作者写作严谨性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过程
为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调研,制订方案
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化标准。
2.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其次通过召开教师、企业参与的讨论会,听取教师和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总结了解研究对象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效果,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订与进一步完善,逐步进行相关文件的制定。
3.建立制度,构建培养途径
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组织一列教师培养活动,来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笔者学校教师培养主要包括五种途径:
(1)制定《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
(2)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
(3)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4)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试行办法》,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
(5)重新修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及大赛奖励办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等各级别技能大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创新“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管理和机制激励,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计划,学校逐步建成了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五个对接”的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1)形成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2”是指:把握二项主题――教学专业化和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5”是指:掌握五种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胜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形势,所以必须有持续学习能力。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界”和“专业技术界”的跨界,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将其转变成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中职生并非智力低,只是智力类型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较高,这注定了他们对一般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标志性能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根据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分析,项目组构建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整体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
通过该模型,不难得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培养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师实现“跨界”,教师的三种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与磨炼之后,教师的能力应该要得到升华,不仅会做、会教,而且开始反思、总结、创新。
(3)形成“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了解教师各个阶段的所需,做到培训培养能有的放矢。成长记录包括:教学督导记录、学生测评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科研记录、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记录。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人,落实激励的举措,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其中教师考核依据主要是《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及津贴发放管理的试行办法》。
2.出台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评选与奖励五星、四星级教师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专业教研部间业绩考评奖励的试行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建成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成长培训工作室”,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主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设计大赛和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等等。
项目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教程》,该教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技能提高很快,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易学易懂,实用性更强。广大教师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运作,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如何教”的答案。
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
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项,获奖校外奖励16项,公开184篇,获奖论文17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说课奖励60项,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由之前的20.3%提高到26.5%。目前学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四年前的54%提高到现在的80.3%,评选出“五星级”教师6人、“四星级”教师24人。专业带头人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及督导、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
在构建“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形成“125”教师专业化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参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成员先后参与编写了教材《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广西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教学法实用教程――教师培训专用》(校本教材);撰写了论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并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实践和创新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广西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上;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及建议》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升教科研能力,中职名师成长长的必经之路》发表在《广西农机化》上;论文《执着杏坛,乐于奉献――论“中职名师”应具备的特征》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关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获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影响与评价
1.在校内推广应用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学校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到实施“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国内外、校内外进修培训,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业绩考核、教科研工作、技能比赛等工作中,学校积极推行“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水平稳步递增,近三年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3年学校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下表是学校近三年参加各种校外比赛的成果总数汇总,明显呈递增状态。
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项目组所起的作用
教学获奖统计 180 340 488 577 989 致力于推动“成长记录―机制励”,为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
2.在广西区内的推广应用
(1)项目成果――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模板。建设期内,成果为广西中医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防城港理工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模板。
(2)对校校联合办学的带动作用。在与学校联办的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平乐县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教学,有效推动了联办职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与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利用我们的教师专业优势,共同交流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体会,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0~2014年,学校新建校内实训室1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6个,新建校外实训室11个,专业教师为本地企业编写培训教材5种。
3.在广西区外的推广应用
建设期内,湖北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专程到笔者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六、一点建议
今年,我继续拜教学功底深厚,师德高尚的老师为师傅。现制定师徒结对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
1.每月邀请师傅至少来听3节课,每个学期也至少去听师傅5节示范课。在交流中升华理念。
3.和师傅一起观看优质课,一起讨论,深入领会名家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
4.邀请师傅指点备课,每学期开设一节校内汇报课。
5.经常和师傅沟通,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
6.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7.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经常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指点。
8.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傅交流。
二、活动内容
三月份:
1.制定成长计划;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聆听师傅的课、交流;
四月份:
1.听师傅的课,并进行交流;
2.准备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3.共同阅读先进的本文 来源 于贵 州学习 网 gzu521.com 教育理论书籍;
4.邀请师傅随堂听课;
五月份:
1.共同探讨名家课例;
2.和师傅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3.邀请师傅随堂听课,评课;
六、七月份:
1.听师傅的课,并进行交流;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4.完成个人总结。
三、自我期望
1.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学习;每学期至少读5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并做好笔记或摘抄。
2.多交流: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增进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3.多听课: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前一周备好课,认真上好每堂课。
4.多反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积累,多做课后反思,争取每课都有小反思,每学期至少写多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5.认真理解钻研教材,努力备好课,并在实践中掌握教与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思想品德 研究问题 分析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区科研工作和学校的工作目标,积极规划本学期科研工作,注重引领,做好服务,增强实效,促进提高,扎实做好科研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常规工作
1.继续做好教育教学调研工作。深入课堂、教师,努力发现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奠定基础。
2.加强科研方法指导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指导教师选好课题,做好研究。
3.组织*7年度各级各类课题开题和实施工作。
4.做好*8年结题课题的结题工作。
5.定期召开科研中心组和课题中心组会议。
6.做好校刊《芳草地》的编辑、发行工作,努力提高办刊和服务质量。
三、重点工作
*7学年度第二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继续保障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以学校国家级课题《在公信教育背景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以区规划课题为支撑,切实落实好课题的开题工作。完成区级重点课题《培育小学生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和规划课题《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的结题工作。加强科研指导和各级各类课题的中期检查,进一步扩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参与面。
2、继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
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力争初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
3、继续搭建平台,展示教师成长硕果。
以第三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为突破口,积极评选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根据文章质量,初定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5名。积极做好校刊《芳草地》的组稿、审稿工作,争取在6月1日前完成校刊的出版工作。本学期,积极搭建舞台,鼓励教师向外投稿,同时质量较高的的论文向外推荐发表、获奖,切实增加教师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区级及以上级别的获奖次数。争取本学期有10篇文章在区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