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韩国文化论文

韩国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8 22:13: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韩国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韩国文化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品贸易额增长快速,市场占有率扩大,国际贸易地位逐渐提高

根据《2010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来看,2008年中国在世界文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1%,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文化产品出口国。

2011年中国文化核心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9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贸易顺差174.9亿美元。从表中可以看出,1992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呈稳步增长状态的,特别是在2001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增长速度尤为明显。但就整体贸易而言,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二)我国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然存在逆差

1.在商业演出方面,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表演团队出国表演的平均收入还不到四千美元,比如杂技芭蕾舞《天鹅湖》,每一场的收入也只不过才3万美元,而我国一年的海外商演总收入还不如太阳马戏团的年收入。2.在图书进出口方面,中国的图书行业一年只有6000万美元左右出口额,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口量与出口量一直是10:1的严重逆差状态。3.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虽然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一路飙升,但海外电影票房却是一片惨淡,票房不过几千万元人民币。从进出口量上来看,中国在2000年到2014年之间进口影片超过4300部,而出口电影只有几十部,贸易逆差很是惊人。

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在图书,商业表演和影视剧行业,还普遍存在于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和动漫行业,并且逆差都非常大。

二、韩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对外出口量也是不断扩大

2005年韩国的主要十大文化产业领域包括游戏,漫画,音乐,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角色和教学娱乐等发展快速,仅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43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3.3%,约占到韩国GDP的6%,远远高出中国的3%,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才4%。在2007年,韩国国内文化产业销售额达到58.61万亿韩元,与2002年相比,这五年间增长了7.3%,同年,文化产业总的销售额占到GDP的6.5%,总的附加值占到GDP的2.6%。

(二)韩国文化产业核心产品贸易量始终处于逆差,整体发展薄弱

韩国文化产业核心商品从2002年到2008年这七年间出口额就增长了210%;而在进口额上,从2002年到2008年进口额都远大于出口额,可以看出韩国文化核心产品贸易逆差严重。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产业近些年在整体上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服务,广告,新媒体,艺术产品,古董等创意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势头强劲。韩国与中国相比,整体上的发展略逊与中国,中国还有一项优势创意产品,那就是印刷品,并且是增长较快的一项产业,而韩国虽然印刷品也得到发展,竞争力上升,但还远不及中国,增长率也不及中国的高。中韩两国有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近几年中韩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出口额也在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提高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并巩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建设,发挥其集群效应,赢得规模经济。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打造出完整的、高效的、专业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重视本土化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品品牌。我国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努力发挥本土优势,结合大众需求,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尤其是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还有营销人才。

(四)加强法律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制定差异性文化产业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加快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步伐扶持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使其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

[2]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2)

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类型

本文主要将韩国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分为笔画层次、部件层次和整字层次的偏误。

笔画层次的偏误

汉字笔画层次的形体区别特征是通过笔画的形状、数目、组合关系和笔顺来体现。据此我们将笔画层次的偏误主要分为笔形偏误、笔画数目偏误、笔画组合方式偏误和笔顺偏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笔形偏误:

笔形分为平笔笔形和折笔笔形。

平笔笔形的偏误在横、竖、撇、点笔形偏误上有以下的倾向性:

篇(3)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根据以往奥运会东道主的成功经验,北京奥运会应重点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文化符号分为四大类:行为符号、实物符号、言语符号和颜色符号。

    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媒介技术的进步,使东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地位日益凸显。跨文化传播包含两个层面:对内输人和对外输出。奥运会作为一起重大的“媒介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为东道主提供了跨文化传播的新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应该思考,北京奥运会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加强文化输出?如何克服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以笔者之见,我们应该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浓缩中国的文化符号,展示最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文化内涵,高屋建骊、传之以远,以获得世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一、本土文化是奥运会主办国跨文化传播的核心

    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传播,亦即异文化之间的传播。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它既包括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流通,也包括国内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自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以来,就倡导人文精神和奥运竞技体育完美的结合,除了重视人的价值和弘扬公平体育竞争外,对各种族、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成为现代奥运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这使得奥运会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大舞台,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最佳场所。而最能展示主办国文化精髓的是开闭幕式,以往的奥运会主办国秀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和世界进行交流与对话,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效仿。

    1988年奥运会的举办国韩国地处亚洲,其文化特征与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利用奥运会举办之机,韩国有效地传播了本土文化,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当年,为了策划汉城奥运会的开闭幕式,韩国政府官员、学者、艺术家及体育专家都被发动起来,共同探讨什么是韩国文化,如何以国际通行的方式将其内涵表达出来?经过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最终汉城奥运会以传统的韩国文化模式来组织。这种被称为"dae-dae”的韩国文化模式的核心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理。

汉城奥运会之后,韩国的传统文化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悉尼在2000年借举办奥运会之机,也成功地进行了跨文化传播。19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除了土著民族的绘画之外,还有什么能代表澳大利亚最核心的文化价值呢?人们在奥运会吉祥物身上找到了答案:鸭嘴兽悉德、笑翠鸟奥莉、针眼鼠米利分别代表热情、开放和乐观,它们还分别代表水、空气和土地,通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来展现团结起来共渡难关的无畏精神。之所以没有选择世界各国熟悉的袋鼠和考拉作为吉祥物,是为了推广澳大利亚现代的文化意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做法获得了极大成功,从此使悉尼奥运会成为奥运文化传播进程中的一个新标志—绿色与环保奥运会。

    2004年,雅典借奥运会这一大平台成为举办国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无可争议的典范,其开闭幕式上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节目感动和震撼了世界。这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欢迎回家”,显示出希腊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的尊贵地位。希腊人通过开幕式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希腊拥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希腊人把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与古老的希腊文化完美结合起来。在开幕式表演中,用凝聚着古希腊文化精髓的舞台剧手法展现了希腊历史,一个个代表希腊文化符号的人物轮流登场,象征智慧和力量的希腊神话中奥林匹克之父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独立战争中的英雄、著名雕塑掷铁饼者,无不代表着希腊文明中最灿烂的篇章,在开幕式中展现了公元前2000年到1832年以来的故事,这使全世界在同一时间认识和重温了希腊文化。也就在这一时刻,希腊文化和全世界的不同文化处在了一个和谐的交汇点上。

    二、北京奥运会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符号与途径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跨文化传播平台,但是,应该向世界传达怎样的信息?哪些符号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需要深思和寻求最佳答案的难题,这除了历史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增加了传播中选择和取舍的难度。

    在借助奥运会平台进行的跨文化传播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在同外国受众之间找到兴趣和需求的交汇点,找到认知的交汇点,找到感情的交汇点。

    文化符号在本文是指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文化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是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还根据这一理论,本文把北京奥运会应重点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文化符号归为四大类:行为符号、实物符号、言语符号和颜色符号。

    1.行为符号

    在四大类别中,行为符号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符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民族体育—武术。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成了人类的财富。在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健康长寿的今天,传播武术能够在跨文化传播中找到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契合点。武术在北京奥运会是表演项目,但传播这一传统的中国文化绝不能仅仅在赛场上,还需要做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通过举办奥运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中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我国的国粹京剧是行为符号中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京剧是由中国民间艺术和历史故事的延续、发展而综合形成的。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符号,尤其是它的服装和脸谱,华丽缤纷,角色各异,个性明显,符号性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包括服饰)的丰富内涵与多变色彩。

    在奥运会期间,我们应该利用文化演出与表演等形式,大力推出武术与京剧,彰显我们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符号,以便能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甚至吸收和融合中国文化。

    2.实物符号

    除了奥运会火炬、吉祥物福娃和古色古香的颁奖奖牌外,中国结是实物符号中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中国结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因此,中国结是中国历史之结、中国文化之结、中国精神之结。

    中国结的意义外延可以无限伸展,其“结”的含义很容易使奥运大家庭的成员们在思想和感情上产生共鸣:让一个结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精神、不同的传统与愿望拧结在一起。所以,我们应当在奥运会上隆重推出中国结,这一可以随身携带、随意组合的艺术品。

    由于中国结的可塑性强,制作成本也不高,我们可以采用购门票和参加文化活动附送中国结的方法,来传播中国的这一传统文化。

   3.言语符号

    笔者认为,北京奥运会是让世界了解汉语的一次极好机会。在以往的对外交往中,我们少有机会展示汉语,展示独特的汉字文化,这次奥运会的平台应当充分利用。我们的志愿者在很好地为外国来宾服务的同时,应该让一切来到奥运会的人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汉语、学习汉语,让更多的人对汉语充满好感。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one world one dream,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奥运会上最能体现主办国理想和追求的言语符号。奥运会口号的征集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应该说是让中国人与外国人都理解也都满意的一个口号。它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一一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上应把它充分、广泛传播,这将是北京奥运会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份厚礼。

    4、颜色符号

    一届奥运会的基本色调是判断其特征和属性的所在。在历届奥运会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符号。以近几届奥运会为例,亚特兰大以热闹和谐的橙色为主色调,悉尼的色彩以象征大自然的绿色为主,雅典以象征天空与海洋的蓝色为主,而中国应该呈现给世界什么样的颜色符号呢?应该是红色。本届奥运会的会徽上印章的颜色是红色,火炬的颜色是红色,五个福娃中个子最高的一个也是红色,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的主色调是红色。笔者认为,红色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是和谐、幸福、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在奥运会上没有比红色更能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颜色了。要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游客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使红色作为北京奥运会文化传播的一个象征性符号。

三、克服跨文化传播障碍的几点思考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事例,但像北京奥运会这样,大规模地把世界各国不同阶层、不同观点、不同传统的人们请进来,这不仅在中国的体育史上,而且在中外交往史上都是第一次。即使有了恰当的跨文化传播符号,如果不排除传播中遇到的障碍,我们依然不能实现对外传播文化的目的。

    笔者将北京奥运会跨文化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归纳为以下几种:

    1.意识形态差异产生的障碍

    从以往的奥运会举办经验看,并不是每个主办国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不同,价值观不同,对文化传播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言语符号的传播中,我们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体现我们的诚意与决心,借奥运会这个平台广泛宣传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交友的美好愿望,倡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

篇(4)

2009年6月由江苏省书协主办,在江苏美术馆成功举办“诗酒风流・邱世鸿书法篆刻艺术展”,获得好评,“文化江苏”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3月由现代快报、艺+美术馆举办“诗韵酒魂・壮此生邱世鸿书法精品展”。《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神州书画报》、《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美术研究》、《珍藏》、《艺术百家》、《艺术名家》、《华夏大家》等刊物多次刊登“名家访谈”专题。

出版专著有《邱世鸿书法篆刻集》、《抚云斋书法文集》、《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创作与理念》、《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大学行书教程》、《诗酒风流》、《抚云斋诗稿》、《邱世鸿草书千字文》、《抚云斋艺术论评集》(正版)。

论文多次参加全国书学研讨会二十余次,多次应邀请在全国高校进行学术讲座。在各类刊物、文章100余篇。2004年论文《论新文书法与文化精神》获得“中国文联理论奖”三等奖,2008年艺术论文获得江苏教育厅颁发的“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专著《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二等奖”。2011年论文获得大学生艺术节艺术论文“特等奖”。

参展,荣获奖项:

“全国高校师生作品展”(优秀奖1989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新人新作展”(1995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1995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正书展”(1996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2001山东。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南方长城杯书法大赛”(二等奖2002湖南。湖南书协主办)

“当代青年书画大赛”(一等奖2002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2005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一等奖2005河南。书法导报社主办)

“全国第二届兰亭书法展”(艺术奖2007安徽。中国书协主办)

“荷之韵一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8山东。济南市政府主办)

“国大阅兵题联”(二等奖2009北京。中国楹联学会主办)

“全国首届篆书展”(2010贵州。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扇面展”(2010湖北。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二等奖2010北京。中国楹联学会主办)

“当代楷书创新展”(入展2011年。中国书协、河北省文联)

“首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2011韩国首尔)

“百名博士写百米长卷”(2011年天津某文化公司主办)

“国际简牍帛书邀请展”(2011年湖南。湖南文联主办)

“西南大学书法论坛暨全国名家邀请展”(2011年重庆文联、西南大学主办)

“中意韩三国名家书法邀请展”(2012年中、韩、意三国。《中国书画》杂志社)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书法名家邀请展”(2012年北京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展”(2012年北京国家画院)

“全国梅花书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南京梅花艺术馆并任艺委会委员)

“全国兰花书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贵阳阳明祠并任艺委会委员)

篇(5)

第一乐章:教与学的交响

谢美宝刚来中国那阵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这位英籍的香港女孩,好长一段时间在课堂上简直像个哑巴。老师讲课、提问时,她能作出的反应只是微笑、点头或摇头。这一下可急坏了付瑶老师,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正是口语呀!

有一天上课,付老师特意走到她的跟前,对她提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回答问题时,只需要用中文回答“是”或“不是”。

面对付老师和其他同学那充满善意与期待的目光,谢美宝终于说出了“是”和“不是”,一时间,教室里报以热烈的掌声。

自此以后,谢美宝的语言天赋一如打开的山泉,淙淙地流淌开来。她喜欢中国的紫砂壶,她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关于紫砂壶的研究成果,而且答辩时普通话对答如流。她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

谢美宝深知这一切首先应该归功于中文的启蒙老师付瑶。她准备了一个精美的发夹,一心要送给付老师。可付老师早已不任她的课了,她又不知道付老师现在在哪个班上课,只好利用课前及课后在校园里到处寻找付老师。一个月之后,她才意外地在校园里见到付老师并将那个精美的发夹送给了她……

来语言学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无论什么肤色和国籍,都受到中国老师的真诚爱护和精心培育并茁壮成长着。

河野文明来自日本的冈本株式完社。想当韧,他决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语言学院的中文速成班来学习汉语时,就有同事提出过异议:“这么短时间,能学好吗?”然而,河野文明到中国来仅3周时间,就用中文给公司的中国员工写了一封长信,令他的中国同事惊诧不已。公司员工禁不住给语言学院的张老师和郑老师写来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北京语言学院是国家教委直属的唯一一所培养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学院,每年在校的外籍学生达3500人,中国学生也有1500位。来这里学习的外籍学生共同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995年6月30日,86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用汉语完成了他们的毕业论文答辩。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之强,论文涉及内容之广、学术水平之高,使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连呼“想不到”。

这次论文答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并且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马来西亚卡马如令的《谈中国物价与人民的生活》、韩国李相锡的《我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一些思考》、古巴阿尔费雷多的《中国乡镇企业的生命力》及沙特阿拉伯哈利德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前景》等,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而有关中国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俄罗斯姑娘卡佳早在国内学习汉语时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在语言学院毕业时她论文的题目是《论秦可卿》,导师是红学专家周思源教授。卡佳在完成论文答辩之后说:“语言学院的老师好,教学水平高,又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我的学习进步很快。”和卡佳来自同一国家的安东是一个孔子迷,非常崇拜孔子的“中庸之道”,他的毕业论文是《孔子的“中庸”和阎锡山》,论述得还颇有道理,他和卡佳都以优异的学

习成绩取得了免试在语言学院继续读研究生的资格。

第二乐章:快乐多重奏

一场有12个“国家”介入的关于广告的“战争”爆发了,这是北京语言学院1993年4月举办的一场由各国留学生参加的汉语热门话题辩论会,本次主题:广告评说。

来自孟加拉的赛福尔担任主持人,他迷恋主张兼爱与非攻的墨子,看到双方都已虎视眈眈,便提醒大家:“君子动口,别动手。”

辩论开始,正方的朝鲜学主许正男首先亮出自己的见解:“厂告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没有广告,商品社会和信息社会就无法运转。”

反方的奥地利学生林峰针锋相对:“真正的好东西用不着广告,不好的东西才大声吆喝。”

于是正反双方开始了热烈的目枪舌剑……

语言学院的老顺们深知,学习语言,重要在于语言实践,而辩论往往最能锻炼语言表这能力。所以自1987年以来,学院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辩论会,如“世界和平——人类的理想与现实”、“男女平等和妇女的出路”、“代际冲突的‘得’与‘失’”、“洋货进入的‘利’与‘弊’”、“电视是良师益友还是危险的伙伴”、“话说广告”、“好酒不怕巷子深”和“‘女士优先’的实质是歧视妇女”等等。出场的人员从起初的老外对老外发展到后来的中国学生对老外。有趣的是在“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辩论赛中,思维别致的老外竟然还战胜了中国学主!

除了辩论赛,老师们还组织了汉语节目表演、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从而使外国学生无论是汉语水平还是对中国的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汉语学院汉语系组织的“外国人看北京”的演讲比赛中,日本学生佐藤女士以舒缓的语气把北京的自由市场着实盛赞了一番,她说“自由市场的菜新鲜,人也新鲜,很有人情味”,她在这里也学会了讨价还价,练习了汉语,增长了见识。韩国学生李景贤小姐则比较了中国家庭和韩国家庭的不同,幽默地认为韩国文化中的男权中心思想虽源于中国,现在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独有偶,日本的大山小姐也流露了对北京妇女的羡慕之情。而韩国小伙子吕远元的一番高论更是令众人开怀大笑:“北京姑娘加上韩国姑娘的温柔是我的理想!”北京的胡同、北京的马路、北京的人、变化中的北京,还有那丰富有趣的饮食文化,都成了留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三乐章 碰撞与交融

篇(6)

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亚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发展 繁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移民聚居的国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族裔文化。移民少数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又逐渐汇人主流文化。这一现象也充分地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二战以后,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争奇斗艳,为美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异彩,有的已完全汇人美国文学主流,为美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亚裔文学像一棵一直在长大的树,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亚裔美国文学界定

所谓亚裔,顾名思义,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日裔、菲裔、朝裔、印度裔、印尼裔、越裔、缅甸裔等族裔,他们的文学自然是亚裔美国文学,若再细分,则有华裔美国文学、日裔美国文学等,但对它的界定,远非如此简单,不同的学者,作家或评论家对它有不同的界定。

金伊莲(Elaine H Kim)在《亚裔美国文学创作及其社会背景导论》一书中,把亚裔美国文学定义为“中国,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关于美国经历的文学作品。”

集美国亚裔剧作家,评论家,小说家等头衔于一身的赵健秀(Frank Chin)认为,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亚裔作家,他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所在国的了解是从新闻媒体和书本中获得的,这样的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才算亚裔美国文学。

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有重大贡献的林英敏(Amy Ling,1939-)把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华裔美国作家,从他们共有的华裔美国人经历中创作出令人感动的富有艺术性的文学称为亚裔美国文学。

因此,亚裔美国文学可以界定为:出生、成长在亚洲或出生在其他国家的亚洲子女,但受教育,工作,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或华裔的作家,用英文描述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

二、亚裔美国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1972年,第一部主要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亚美作家》出版时,编者许芥昱和海伦•帕努宾斯加斯就表示,他们的选集是为了“代表在美国有过广泛生活经历的亚洲血统作家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作家,并且一直待在这儿的作家”,但是,这部选集只收入了华、日与菲律宾裔的作家作品,因为在70年代初还未产生有影响的越南、韩国、印度裔的作家和作品。

1974年赵健秀、陈耀光、稻田和徐忠雄被称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四位骑手合编了《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这里包括的亚裔作家同样只有菲律宾,中国和日本裔的美国人,他们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已经把美国亚裔作家同“美国化的中国作家”和“白人化的亚裔作家”区分开了。

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洪果评价道:“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件也许是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1989年谭恩美出版《喜福会》,此书当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9个月,后来拍成的电影几乎使它在美国家喻户晓,汤亭亭也承认谭恩美比她拥有更多的普通读者。1991年谭恩美出版《厨神之妻》,2001年出版《接骨师的女儿》。

1991年,赵健秀等四人编了一本续集起名《大哎呀!:华裔和日裔美国文学选集》,这本书仅仅包括华裔和日裔作家,但是篇幅加大了不少,在这部作品中亚裔作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何谓亚裔文学正统的争论。

随着亚裔作家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新移民民族的作家加入到这个集体,越来越多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也“扩容”了,从不到300页的《哎呀!》(还是袖珍本)到619页的《大哎呀!》便是一次大的“扩容”。

1996年,徐忠雄单独编辑了《亚裔美国文学:简介与选集》。作为《哎呀!》和《大哎呀》的四位编者之一,徐忠雄从新的角度看待亚裔文学中的真假问题。

1976年,十来位妇女解放的积极分子为了促进美国妇女的社会,经济与总体的利益,成立了一个名叫加利福尼亚亚裔妇女联合会的组织。文学,尤其是表达了亚裔妇女心声的文学作品自然是她们关注的对象。从准备开始,经过大约20年的艰苦努力,她们先后出版了两本亚裔美国妇女的文学选集。为了表明她们的立场,她们特地将两本书分别起名为《掀起波浪》(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89)和《掀起更大的波浪》(Making More Waves:New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97)。

三、亚裔美国文学的繁荣

当前,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以“文化散居者”身份出现的知识分子和作家的崛起成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戴维• 穆拉于1991年发表的《变成日本人:一个三世的回忆》,移民后裔梁志英创作了《凤眼》,《茉莉花》的作者卜哈拉蒂• 穆克基和《疾病的译者》的作者裘安帕• 拉依里,在印度,欧洲和北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旅行,跨越文化的国界,寻求新的生活。

还有一些亚裔作家把目光投向其他边缘人群和少数族裔。梁志英于1993年出版的诗集《梦幻和尘土的国家》涉及的不但有华裔散居者,还有来自越南的移民。日裔作家HisayeYamamoto 在《威尔夏汽车》一书中探讨了华裔,日裔,韩裔等亚洲族裔之间的关系。任璧莲的作品不但有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描写,在1999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中还涉及了爱尔兰移民的文化。

2000年林玉玲编辑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出版,这本选集收录的作家最齐全。这本厚达560多页的选集除了收入华、日、菲、韩裔作家以外,还有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裔和夏威夷亚裔以及其他民族的作家,有著名的也有新崛起的;这本选集体裁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回忆录、论文,还有口述录,应有尽有;这本选集主题全面,全书按主题分为8章,从移民的经历到亚裔对祖国的认同,从个人的处境到整个民族或群体的斗争,从“代沟”到亚裔民族属性与性别属性确立,涉及亚裔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亚裔美国文学由于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造就出如今的繁荣局面,而这种局面是在美国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里形成的。尽管它仍是处于边缘的弱势,但作为东西文化杂交的新品种,如上所述,它兼具亚,美文化的基因,保持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如今却有不少亚裔美国作家为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美国文学而奋斗着,抗争着。

参考文献:

[1]ELAINE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

1982.

[2]Jeffery Paul Chan, el al. ; eds. The Big Aiiieeee!

Chinese-American and Japanese-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Meridan. 1991.

[3]KaryuHsu,HelenPalubinskas,eds,Asian-American Au

th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4]Garrett Hongo. Ed. . The Open Boat: Poems from

Asian America, 1977 .

[5]Shirley Geoklin Lim. Ed. , Asian American Litera

篇(7)

据《儒、道、佛经典哲言国际书法交流展》主办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派思想组成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共同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也滋养了书法这一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为此,主办方精选了凝聚儒、道、佛文化精髓并世代传承的经典哲言,由海内外书法家、学者择取书写,在自由信笔表现书写者艺术专长和个性的同时,也彰显出书法与滋养它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关联和文脉。

此次书法展的主题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书法家、学者的肯定和响应。经过遴选,数十位书法家和学者书写的百余幅作品参加了本次展出。他们中有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和泰国的驰誉世界书法和学界的书法名家和学者,也有来自我国台湾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吉林、河北、福建、安徽等地的中国书法家,有中国书协副主席,有上海和江苏书协的多位副主席,令人惊喜的是,还有普陀山普济寺、雪窦山雪窦寺清净佛门的高僧大法师的墨宝。百余幅佳作,书体各异,风格别具,笔力纵横,墨韵淋漓,情感和境界含蕴丰富、隽永。观之读之,赏心悦目,不啻为一场书法艺术的精神审美大餐。书法展于21日至23日在鲁迅纪念馆展出,24日至26日移至青浦曲水园继续展出。

作为此次书法展期间的重要活动,21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复旦领导和老教授为受聘的复旦大学中国文人书法暨石鼓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随后,举行书法专题研讨会,研讨的是向为学界关注和素有争论的主题:“以书法发展史为据,漫谈何谓书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