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政治教案论文

政治教案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29: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政治教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政治教案论文

篇(1)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方法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生的素养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的素养。人的素养包括多个方面,本文就人文素养进行探讨。

一、困惑的提出

我看过一则教学案例,讲的是有位老师在一次上课时,讲到关于学会做生活的强者的问题时,用PPT展示了一组图片,画面中很多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虽然衣衫褴褛、手指皴裂,教室破败,但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全神贯注地上课;有的身有残疾,但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在备课时他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些画面肯定会感动至少会有一些触动吧,但结果正相反,甚至有个学生说:“老师,你又给我们看这些照片,每次我们初中老师给我们看,我就连午饭也不想吃了。”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我们回到现实生活,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却对中国历史传统知之甚少;对明星如数家珍,却不知道钱学森为何人;遇到孕妇老人不晓得让座,遇到不公待遇不懂得反抗,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到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种种,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内心的沉重。他们关注问题相当局限,以物质享乐方面的为主,对于传统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关注却不多。

当然,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作为政治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促使学生学会关心、宽容他人,变得更有同情心、责任感呢?怎样让学生们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呢?初中思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负有重责。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得初中思品教学体现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基于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初中思品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政治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机械灌输,而是将知识内化为修养;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体现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

二、实践中的探索

有学者指出: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其质量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人文素养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解决人自身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德、智、体、美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效呢?可以做这些尝试:

第一,寻找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催生人文教案。传统教案,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人文教案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学生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启发学生感悟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授课时,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丰富,不仅备书本,更备学生。要体现对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把知识纳入人文背景中去。

第二,关心时事政治,催生人文教育素材。上好思想政治课,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人类世界。对最近的美国总统选举、事件、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组织献爱心救助灾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身边的热点新闻,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追求正义。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讨论时事,针砭时弊,培养其独立思维,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些时事新闻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大量详实、丰富而鲜活的素材,也蕴含着很大的人文教育价值。

第三,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思品课堂氛围,催生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初中思品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不光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讨论探究、充分发言参与、充分表达组织、充分享受这一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讨论是积极的,师生关系也是和谐的,处处充满人文关怀,这才是人文主义课堂应有的特征。另外,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应该建立在课后学生是否把课堂要求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不是说课上完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第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催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阵地。课外时间也可以搭建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布置小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如“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作业,学生在与贫困户的接触中,能很好地培养助弱、关爱、坚强、节俭、奋发图强等精神品质;“帮助敬老院孤寡老人”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老人的交流、互动,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些活动都有着深刻的人文教育意义,扩展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

三、个人的感悟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57-02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材都进行了调整与改编,以适应新课改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人教版教材为倡导探究式教学,每个主题单元后都增加了一项单元探究活动。这项探究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是转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固守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该项探究活动的有效落实将关系重大。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和开放式学习能够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以该课程中的《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教学为例,全面分析综合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类型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为高中政治教师提供参考。

一、单元综合探究专题的类型

(一)热点理论探究型

这类探究把课本的基础理论与社会特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思考和重新构建,达到加深学生理解、整合知识的目的。这类探究在编写相关内容时主要围绕“是什么”展开,比如《文化生活》单元中的“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等。

(二)价值观引导型

这类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以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文化生活》中的“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等。

二、两类综合探究课的实施方式

不同类型的综合探究专题,其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主体设定、情境创设、设置探讨方案、实践取证、展示成果、反思等几个基本的教学流程。

(一)热点理论探究型实施方式

这类探究因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探讨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主收集材料并整理归纳,提炼出主要观点,再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分组探讨与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具体实施起来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课题写作式。这是让学生围绕事先确定好的探究主题进行论文写作,写作的素材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实践或者学生亲自收集的材料。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小论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拓展分析问题的习惯。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专题探究中,针对本地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保护我们的传统习俗”为课题分组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在学习课本第四、五课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调研了我市传统习俗的现状,走访了居住地附近的老人,分析了我市在传统习俗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为主旨撰写论文,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以课题写作式进行综合探究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单元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能力,找准合适的切入点,主题切忌过大、过空;其次要明确问题的结构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切忌盲目、盲从;最后要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合理控制课题写作时间,时间切忌过长。

2.Web交互式。这种探究教学方式主要来自网络,以网络环境为背景,根据事先选定的主题,学生和教师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对此进行点评。这种辩论交互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思想,让学生从批判中学会自我反思,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如以“聚集文化竞争力”为例,教师需要首先确定一个具体问题,如“韩流”现象,然后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在交流平台上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对学生的探讨和疑问进行评论和回复。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从而认识到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二)价值观引导型实施方式

1.批判性阅读。这是让学生运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对待读物,通过认真阅读理解读物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的领悟与辩证思维能力。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探究主题,在阅读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背景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第四单元的知识开展批判性阅读,让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抛弃自己落后的观点。

2.辩论式。这是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的一种探究教学方式,辩论可以让学生明辨事实,拓展思维,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在“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探究中,教师首先确定一个辩论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正方为“西方洋节可以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反方为“西方洋节不能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学生自主选择加入正方或者反方,正反两方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和事例,为辩论做好充分的论据准备。各组分别推选出2名主辩手和2名副辩手,可以由组员推荐,也可毛遂自荐,其他组员帮忙整理材料、筛选论点和论据。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学生在冲突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该课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裁决,并进行总结。

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探究专题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综合探究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其学会正确分析各种社会现象,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教师感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篇(3)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教育实习时间安排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05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①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②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③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④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⑤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⑥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⑦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

篇(4)

【摘 要】让政治课堂丰富起来是每一个政治老师的心愿,枯燥的政治课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营造课堂氛围及关注教学主体的角度,做了几点总结。

关键词 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教师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众多教师都深深觉得,空洞说教的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遇上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的互动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存在几种常见情况:

①教师居高临下,唯我正确。这样一种教学姿态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课堂的参与程度很差,渐渐地厌倦课堂,进而厌倦这门学科。

②理论性说教,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这种空洞的、味同嚼蜡的说教方法吃力不讨好,教师辛苦备课,然而到课堂上,却无法让学生做到知识点的接纳,致使其徘徊于课堂以外。

③一言堂,被动式教学。由于我们的政治教学有着理论性强的特点,课堂上常出现一种你说我听的氛围。很多老师总是抱怨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唇干舌燥,而学生毫无反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渐渐地,政治课失去了吸引力,渐渐地,学生讨厌起这门学科。

其实,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的培养,这需要教师们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迅速融入进去,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创设的思考环境很重要。而给学生自由宽松环境的主动权在于教师,这也体现了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说真正良好的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营造好课堂氛围,真正实现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活动呢?下面几种有效的课堂实践。

①讨论法。营造一种利于师生交流的环境。让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通过讨论探索形式取得,人人参与其中,学生轻松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合作精神与民主意识。讨论是课堂的常规,课堂上教学内容很多都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取得,而讨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只要善加利用,必定能成为益于学习的良好工具。

②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方法。在学习新内容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需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

③探究法。在政治教学中,我常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管他们的水平是高还是低,这对于他们提升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在教学中,我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甚至人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调适,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指引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教育,更是一份爱的传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并且耐心扶植,悉心呵护。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让学生在这种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健康而快乐地获得知识。

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个性即是创造力,没有个性的学生,就不会有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尽量保护学生这份难能可贵的财富,让他们有棱有角,按个性发展。

3.关注教师发展

前面讲的两点,更多的表现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其实,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彰显,也是不可或缺的。

都说,语文教学是“诗意的栖居”;历史教学是“往事的钩沉”。然而,说到我们的政治教学,多半成为了一种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基于这一点,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给学生演绎教学内容,更是一门学问。

①提高自身素养

这里所说的素养,首先是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在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专业自觉性,因为教师渊博的知识面,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形成榜样的作用。其次是指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教师得研究“怎么教”,还得研究“为什么这么教”。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②时刻进行反思

要进步,必须反思。反思原本具有激励的功能,这种激励,是一种主体的内化作用,使之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反思:

实践反思。一堂课下来,教师肯定会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一个评定,这里讲多了,那里讲少了,这里学生反应没有预期的好,那里学生可能没有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实践与教学目标中间,总会有那么一条间隙,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敏锐的心,从学生的反应中总结出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经验。

论文反思。教师可以常常就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以及下阶段的教学安排,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自身教科研的能力,对课堂进行整理、提炼、概括,有利于自己总结出培养学生发展的规律。

评课反思。如果说上面所讲的两种反思是“自我反思”的话,那么评课反思,可以说是一种“他者反思”。也就是通过其他教师甚至学生的评课,对自己的教案以及教学课堂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更加直接更加客观的反思形式。

篇(5)

一方面,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准确科学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改革教学方法的作法:一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二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要他们理解教科书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如果没有教师正确指导,是难以进行的。而教师要传授基本原理,观点给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对于政治教师来说,首要的是要真正帮助学生科学、完整、准确理解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武器。而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解,掌握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如:讲解有关爱国主义概念时,可通过举例说明方法,列举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与敌人顽强战斗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概念;通过对比法,讲清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公民与人民,违法与犯罪等相关的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识别善恶”的故事来说明有关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真正懂得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会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才会有一个基本的觉悟和行为准则,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才能向更高程度发展,才能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辨别和抵制错误东西的能力。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写好教案,备好课,向学生讲清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重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中学生普遍自主要求和责任感明显增强;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喜欢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求知欲强,开始思考人生与未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前途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可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内容与活动,针对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走出课堂,注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让学生下农村、进工厂、逛市场、做调查、写论文,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社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篇(6)

【关键词】 高中政治 网络教学 多样化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网络上的政治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新闻、图片、经济数据、漫画比比皆是。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教材中的材料、数据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说服力不强,感染力差。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成为当今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大尝试,是在网络环境下探究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实现全面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举措。

一、网络时代高中政治教学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网络的世界里,强大的搜索引擎让知识内容扩展到很大很广的领域,随处可见的wifi也让很多信息唾手可得,网络大大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即使是平常学习再差的学生在网络面前都是活泼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网络面前,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网络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知识结构的网状化。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联结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它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教师或者学生在搜索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可以扩散到与之相联系的很多其他方,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顺序结构。从内容的呈现形式来看,网络时代的使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有选择地在知识网上的任一结点进入学习,又可以随时到达其它的结点。

2、课堂学习的平等化。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新课改以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而政治学科的特点更加需要学生扩大知识面,在开放的环境中增长见闻,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网络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有时候面对同一个课题,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绝对不比教师少,教师转化探究活动的倡导者、引路者的角色。

3、德育智育的统一化。教学工具、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等等,都不能改变政治课堂“教书育人”的方针。在网络氛围下进行政治教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更要强调德育的渗透性,摒弃德育教化的说教性。在学生面临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三、把握多样的教学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篇(7)

一、新课程理念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新要求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八点基本要求: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同时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时事政策、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课堂练习要突出创新、发散、研究、迁移、践行、体验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查找、获取、选择、提取、筛选、吸收各种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注重学习策略的研究。

不可否认,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尤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把能力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显然,新课程改革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严峻挑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及良好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等,更重要的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二、高校思政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首先,缺乏应有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当前高校思政专业课程主要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从课程的设置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培养的需要来看,过分强调了专业性,淡化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势必会造成思政专业学生知识狭窄,兴趣不广,局限于原有学科界限,缺乏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能力,就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次,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不能充分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或内容陈旧,使学生缺乏深入全面地了解,所以在微格教学及教育实习过程中,因时间有限,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再次,课程内容有单调、重复现象。有些课程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过分强调理论性教学,典型的教学案例较少,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还有些课程的部分内容相互重复,篇幅较多,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熟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可见,给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实践活动平台显得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思政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问题。目前,思政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课程只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一门课程,其中的微格教学一般又只安排36学时,除去教师示范和评讲外最后真正留给学生试讲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教育实习是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10周左右。然而这种过于集中和滞后的安排,似乎又成了学生毕业前的“应急机制”,再加上学生考研和就业形成的压力,使师范生很难真正达到教学实践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也就不会有明显提高;另外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论文的撰写,由于现有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课教育,学生在实习中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选题中学生一般会放弃教学实践类论文的写作。没有研究就没有提高,学生只有把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认识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3.思政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目前,高校思政专业任课教师偏重于关注提升科研和专业水平、提高学历,却很少去研究教学规律和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也会选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只能在经验范围内徘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着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示范”和培养;另外,由于思政专业特别注重知识的时效性,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快,有些教师因为不能应时而变,导致了知识结构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所讲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就是部分教师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有限,有的仅仅是把多媒体当作不用粉笔的“黑板”,有的则过分偏重于播放视频文件,总之都没有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导致师范生顽固思维定式的形成,这与新课程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

三、培养思政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1.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校思政专业应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岗位上能够自如地应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同时做到强化专业基础与提高整体素质相结合,注重专业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因为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厚的知识可使自己获得学生的信服,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其次要适当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分析课程,如开设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教育评价、中学生心理学、中学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等与中等教育关系十分密切的教育类课程。因为作为教师要想取得成功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原则,去应对种种复杂的教育情境和对象,并在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施教,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2.不断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他们走向神圣讲台前的准备和“实战演习”,在高校思政专业教学工作中占有不可轻视的作用。由于目前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设计教法、创设教学情景等方面还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使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真正满足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求。因此,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和学时,增加对实践活动的投入,并创建多层次、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培养教学能力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讲课比赛、校内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等,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组织、表达、应变等能力的提高。另外,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也必须和考试改革挂起钩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试讲,撰写的教案、讲义、课件等纳入考核范围,以硬性的管理来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