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艺术与生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iPad中文网站等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 中文网站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信息的质量评估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外学人在中文网站的言论特点研究 值得关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网站 财经中文网站 “人气基因”与竞争力趋势 论中文网站整体艺术设计的评价原则 美国新开通中文网站 彰显“中国热” 朱稣典在音乐出版与音乐教育上的成就述评 垮掉的中文网络 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评 论音乐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简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版权所有人: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中学生、音乐爱好者。适用范围:中学音乐备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开发与建设的。从横向分类来看,网站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从纵向结构来看,网站内容包括单元、州别、中国分类、外国流派、人物、作品。可以说该网站是一本全面的网上高中音乐教科书。该网站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是高中音乐教师、学生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习者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网站。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音乐探索,2006(1)
关键词:公共艺术,生态旅游,传统文化,生态观,艺术形式
当前,“公共艺术”已然成为人们描述公共空间艺术创作愿意提及的概念,而“生态旅游”也是国际旅游发展的新潮流。这两个看似不同领域的名词,细读之下却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回归自然、大众参与、促进经济发展等,关键就在于要找寻到公共艺术合理并有效介入生态旅游发展的途径。
一、山东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山东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其优势在于: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条件支持、适宜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并具备较好的适宜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不足在于:忽视对人文资源的开发、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及开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国际客源市场总体不大,分布极不平衡。
二、公共艺术合理介入山东生态旅游的途径分析
公共艺术与生态旅游相互依存。一方面公共艺术能够提升山东知名度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关于这点可以参考具体“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描述,公共艺术就包括在其中的“魅力系统”中,虽然只是占据了较小的比重,但是在塑造城市形象过程中越来越易于接受和采纳。这与近年来人们对于艺术与城市及生活的持续关注有关,也缘于公共艺术在城市品牌战略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山东丰富的自然及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公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一)公共艺术要以传统文化为土壤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首先要能够代表本民族特点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另外传统文化要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它是文化背景、生活习性不同的民族能够共存下去的前提。2004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成果得出的核心结论说:“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1]因此,公共艺术必须要以地域文化、历史文脉为土壤,在相应区域找到历史与文化的最佳契合点来进行创作,这也是合理介入山东生态旅游发展的途径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王中教授曾在谈到公共艺术的四个维度时说:“公共艺术更强调的是文化性的思考,它不只是美化,还要给城市带来文化的理想,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准和精神追求。”[2]提到山东文化,就不能不提“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在山东人风俗习惯和日常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山东生态旅游开发要旗帜鲜明地亮出“儒家文化”品牌,相应的公共艺术创作也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生态旅游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中,与之和谐共存、融为一体并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公众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提升山东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知名度,间接为城市增值。
(二)公共艺术要以生态观为指导
回归大自然及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是生态旅游的内涵。这就要求公共艺术方案的实施要以高度尊重、珍惜绿色生态的原有自然地貌为前提,以生态观为理论指导。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是社会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最直观、形象的综合体现。艺术家怎样介入生态,怎样发挥艺术的真、善、美、慧、能,以独特的视角,找到艺术与其他解决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同,最终与公众达成目的的一致,是公共艺术家要面对的。正如著名的艺术家袁运甫先生所说:“公共艺术家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作品,还应当关注作品与大自然或者是与大环境的关系,作品要与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和环境相济;要你我一体,天人合一。这是一个很崇高的要求。”[3]公共艺术创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体现在材料选择和技术运用上,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念,尽可能运用无污染材料;其次,生态观能够改变创作思考的程序,为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另外公共艺术应与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发挥它的艺术功能,发挥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
(三)公共艺术不拘泥于具体的艺术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与人文观念的体现,是民众可以参与的一种生活的娱乐。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采用各种手法来实现,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联系,能够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与共享的精神和态度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公共艺术有更广泛更抽象的使命,可以根据不同资源、不同特征的生态旅游产品来采用恰当的形式,以便和谐的融入,与环境共生。
三、公共艺术介入山东生态旅游的价值体现
(一)文化价值
“旅游依靠文化加深内涵,文化依托旅游加快发展”,“文化的内涵是旅游的生命线”。随着文化多样性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增强,人们更愿意到社会文化独特的区域旅游,即文化生态旅游。公共艺术是个恰当的载体,它将儒家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创作,彰显出地域性鲜明的文化特点,丰富了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内容,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公共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真正与公众发生联系,提供一条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增添自豪感,从而自觉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经济价值
生态旅游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它能够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多种就业机会,还能够创造可观的收入,从而帮助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但是国际客源开发相对滞后,想要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山东旅游,就必须要强化其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而公共艺术形成的绿色生态维护和公共艺术建设良性融合的有效机制,恰恰是不用花广告费以及公共关系推广便可以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战略,在欧美发达国家所成功实施的公共艺术案例足以说明其带来的世界影响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社会价值
一方面能够承担旅游扶贫的重任。生态旅游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调社区参与,这也是公共艺术所倡导的。它是开放性的、民主性的,尊重参与者的社会权利,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山东省内很多拥有美丽自然风光和淳朴民俗风情的地域大多比较偏僻并且经济较落后,如若在这些区域开展生态旅游并进行相关的公共艺术创作,能够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使他们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山东建立“生态省”的战略目标。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天然创作场所和灵感来源的公共艺术反过来与生态旅游资源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四、结语
公共艺术的实施要针对不同特点的生态旅游产品找到了合理的介入形式,并要依靠相关政策的保障和相应财力的支持,因此在生态旅游产品规划之初就应将公共艺术项目参与其中或预留出一部分场地作为公共艺术展示的周期性更换之用。这样才能够营造美好的城市生态空间,建立诗意的都市栖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胡友宇.山东省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
[4]周成璐.公共艺术的逻辑及其社会场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杜大恺、杭间.清华美术中国城市文化及其视觉表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7]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8]王丽君、董雅.生态雕塑雕塑生态—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生态观.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认识
1、概念:毕业论文是有特定的审定标准的论文,对选题、中心论点、资料论据、框架结构、语言表述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对象:毕业论文是和专家的对话。不要写大段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绍,在最后答辩时同样要注意,陈述时不要介绍论文内容,而应该注重在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自己的创新点、局限性、不足这些地方。
3、标准和要求:
1)论点明确,要在3-5分钟之内能陈述清楚自己的论点。论点新颖论文可以达到优秀的水平。
2)中心突出,无论分几个方面说明,都要始终围绕中心主题。
3)论据充分,扎实。所找的材料要贴切论题,别人的评论、作家的自述、各家的论争、以前和现在的对这个论题所研究的结果都可以做论据。
4)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分段代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层次。没有段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反之,分段太多太碎的也不是好文章。分段不宜过多,3-5段。
5)表述要清楚明了。文字不要华丽,少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要质朴、清楚,语言要干净利落。
6)写作要规范。注释、引文要高度的严格,论点的提出要有依据,要做到学术规范。
7)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4、态度:要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尽可能的查找一切的材料,要高度的重视、思考一切相关的问题,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深度和广度。
二、写作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决不是随便选一个题目的问题。选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是对自己以往学习的一个完整清理的过程。要认真回顾对哪些内容印象更深、更感兴趣,哪些是有可能写的比较好的,可能会接触哪些材料。题目本身的大小难易不是问题,是并不重要的,关键在于怎么写。怎么写永远比写什么重要,任何半点突破都是有价值的,和别人的差异就是价值。论题举例:
古典中的现代和现代中的古典(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
论钱钟书知识的围城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神
徐志摩诗歌的文体特征
日记(书信)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现象
以上都是论题独到、论点新颖的例子。下面举反例:
论艺术美与生活美(论题过大)
论朱自请的散文(论题过大)
论骆驼祥子和小福子的死(论题过小)
要从某一部作品顺带谈一个问题,选择一个角度来深入的讨论。
2、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逐步的凝聚眼光、集中思路,其中要注意一大一小两个问题:
大: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跟自己论题相关的成果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已经运用过的角度和方法、概括前人的观点,这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放在论文的第一段来写。
小:要准确的记录材料的出处、出版社、时间、页数。
3、提提纲:提纲的逻辑关系、层次感对论文的步骤有直接关系。
4、初稿:初稿尽早尽快的写,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进行修订。
5、修订:最后的修改和确定要放慢速度,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
三、特别需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1、论文的看法和观点要尽可能的客观、公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有材料来支持,有逻辑性认同,避免随意性,不要轻易说一些过头、过大的话,更不要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贬低其他的观点。涉及到对应关系的时候更要客观公允。
[论文摘要]生存就是现实,因此把现实与审美的理想对立起来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设计美学常识的见解。而设计师的任务,则是改变现实顺应潮流,引导创构理想。 作为社会消费结构中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关系,审美活动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审美活动着眼于现实的人生,寻求理想的实现和幸福愿望的达成,从中提升和超越自我。我们不得不承认主体精神性的理想是在现实关系中生成的,几乎表现在等同于现实活动,是一种消费水平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与现实活动没有距离。这种活动不但植根于自然生命的深处,以生命意识为基础贯通自然与社会消费,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社会化的情感对整个世界消费结构的精神需要。对于大众而言这种关系形式上不但涉及功利,而且暗含着功利的强度,它以现实消费水平关系为基础,之后才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心灵中理想与自由的境界。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审美活动让主体的心灵从现实关系中获得一种超越。
一、依靠受众自身实现审美活动
消费设计作品与理念一经传出就不可改变,能否产生审美作用,其决定因素就在受众。设计作品只是提供了设计审美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就要依赖受众身上应具备的条件。条件之一,是受众要阅历丰富、人情练达,这样他就会对消费结构事件中美的信息十分敏感,容易在内心激起活动。但仅仅只是阅历和人情还不够,只能达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和激动,最多只能算是审美活动中的感性认识。那么,受众还应具备的条件之二,是要具有在掌握大量艺术作品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美修养,这样才能把设计接受中的情感活动很清晰地和艺术审美范畴联系起来,使设计审美真正到位。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在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表述:“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社会人的感觉和非社会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只有凭着从对象上展开的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才能部分地第一次产生着人的主观感受的丰富性:欣赏音乐的耳朵,感受到形式美的眼睛──简单地说,能够从事人的享受和把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各种感觉。”
二、受众感受设计的指导意义
(一)消费结构审美与艺术审美之比照
消费结构设计审美虽然离不开艺术审美范畴的指导,但设计审美决不能走入艺术审美的运动轨迹之中,不能以想入非非代替严谨的事实接受活动.设计审美是“参与生活”,不同于艺术审美“高于生活”。消费结构设计不是艺术。消费结构设计和艺术在同为意识形态这一点上是平行关系,但是从信息传递和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则是递进关系。消费设计属于最靠近社会实践的较低阶段,艺术属于稍远离社会实践的较高阶段。艺术是从社会消费主义风尚一类的直观和表象中把美的因素抽取出来,经艺术家按艺术规律进行创造的思维活动成果,它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范围内自由想象。而设计却不同,它要力图保持直观和表象的特征,尽可能忠实于消费结构事物的本来面貌,这就决定了消费设计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的特征。
一个消费结构形成的事实中可能有多个统一于一种审美范畴的因素,也可能几种因素分属于不同的审美范畴。艺术审美则是一种集中、有系统而又统于一种审美范畴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艺术审美就像艺术创造一样,可以在艺术形象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驰骋想象活动,想象范围可以超过作者的构思,也可以超出文艺作品中事件的限制。设计审美则不同,其审美的想象活动要局限在设计事实的框架之中而不能自由发展。受众只有结合事实的性质和意义,才能使事实中的审美因素获得想象的空间。设计审美作用不是要去理解形象,而是要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实的意义。 转贴于
设计审美的第二层次,也就是较高层次,是在设计接受的基本过程之外,这是因为设计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设计作品以直观和表象的形式传播狭义主观信息。设计作品只反映现象,不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设计的认识和审美作用,从设计接受的基本过程外在的内容看,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审美差异性,这又是人们接受设计后根据受众的自身素质带来的或多或少的必然结果。
消费设计能为受众带来“参与生活”的愉悦、享受,并不是设计审美作用的全部意义,只是开了个头,是设计审美活动中较低的层次,是一种具有美感共同性特征的审美。美感共同性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根据审美规律,必然要向以美感差异性为特征的更高层次审美发展,从而让每一位审美个体在新闻审美活动中充分施展。这一过程的表现是,受众通过具体事件的接受,发挥自己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感受能力,鉴赏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生发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大量生动的美。设计审美凭借人的想象天性让创造性思维自由驰骋,但它要受设计认识作用的指导,受“参与生活”的约束。
(二)设计审美之艺术范畴观
消费者一般性地接收消费结构设计只能产生一种朦胧的参与社会的愉悦和满足感,而且只是说“参与生活”,还不能完全表达设计审美的全部含义。同样,光是说“美是生活”也没有诠释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个定义的全部含义。他又进一步阐述“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凡是表现了欢乐、丰满、灿烂的生活的一切,这就是美的。” 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审美范畴作为指导依据,从生活以及从设计中去审美就是一句空话,或者只能停留在较低层的美感共同性上。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上述关于什么是审美的具体内容的表述,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归纳的两个条件:一是并非所有的生活内容都有美可审,只有具备符合艺术审美范畴内容的生活才是美的;二是审美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素质,要做到能在来自生活的事物中,看得见依照艺术审美范畴应当如此的内容。
设计对受众来说是生活的缩影,接受设计从审美角度讲,就是在艺术审美范畴的指导下,对现实生活最新变动的事实中可能出现美的因素的审美活动,这一过程符合感性认识在理性认识指导之下完成的认识规律。设计制造的事实中美的因素出现及主体对这些因素的审美活动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第一、设计所影响的事件从整体上不仅具有鲜明的美的因素,而且十分集中地与某一种艺术审美范畴吻合,容易在审美意义上产生轰动效应。第二、设计所涉及的事件本身从整体上不具备明显的艺术审美范畴,而是以事件内涵的丰富性和事件互相联系的特点传递出审美信息,去激活受众的审美想象。
三、设计师的责任
设计师们应该是日常消费生活趣味的追随者和注释者,更应该是新的生活趣味和审美趣味的积极倡导者。陶醉于日常的物质生活本身,不仅是设计家作为一个消费结构引导角色的权利,在日常消费生活中享受审美的趣味,是设计家作为的一个审美欣赏者角色的权利,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作出冷静的思考并且进行积极地引导,更是设计师们应尽的义务。通常被传统观鄙视的随波逐流,投人所好,甚至哗众取宠,确是体现投机家素质表现力水平的惯用伎俩,也是身为设计师的市场体系在设计实战意义上的认识水平面上移所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时装摄影,服装品牌,依存,影响
摄影是一种现代人的需要的影像表识,而时装摄影能使人在看过画面形象后,产生一种仿效的冲动,从而推动时装的行销。正是其在制造视觉幻想方面无可比拟的杰出表现力,新生未久的摄影术迅即取代了时装绘画的地位,成为时尚传播领域首屈一指的主流传媒。服装业对摄影技术与功能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时装摄影”的诞生,此后的一百多年,时装摄影与时装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促进了对方各自作为一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与繁荣。
一、服装与时装摄影的依存关系
时装摄影的源起是在19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的法国和英国,为了推销时装的样式和款式,一些摄影师想到了摄影。于是出现过一些照片贴成的小册子,上面是服装的设计、材料和样式,用来给皇家和上层社会的成员观看。一些裁缝和服装商人,也将服装样式照片做成小的名片样式,让顾客进行挑选。时过境迁时装摄影充分借鉴着新闻报导摄影、后现代摄影的语言,紧紧抓住人性、道德、性别、流行等大众文化的关键词,施展浑身解数以求打动目标消费者的心。国际广告界的大卫奥格威,从他职业的视角对影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断然的肯定,认为“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而这以评价源自他在无数次的广告创意实践中对影像作为视觉行销媒介与品牌、市场之间潜在关联的充分认知和预见。
纵观现代服装业的历史,时装摄影使工业化使服装的规模化、批量化变成现实,商品营销寻求各种有效的促销手段,具有先天技术优势的时装摄影由此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之外承载了视觉行销的商业职能。因而时装摄影作为一个独立职业与专门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是服装工业化的结果,却又进而成为推动服装业走向进步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手段与力量――现代服装业的发展,没有时装摄影在其间发挥作用显然不可想象。特别是法国的许多女装品牌,它已形成以欧洲为中心,覆盖全球的运作格局,以美丽为诉求,以特立的营销理念为杠杆,开创女性服饰产销新局面,把美感和漂亮叠合在缤纷服饰之上,迎合天下女性的向往和追求,将她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转化为时尚经典、极为畅销的流行服装。从现时业界的共识来看,企业越来越清醒地看到,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上。
这种相依共存互为因果的紧密关联,恰恰可以从某个层面对中国服装业的历史与现状作出解释,尽管摄影术早在19世纪40年代被发明的几乎同一时期即已进入中国,却迟至20世纪末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摄影的出现和兴起。显然,服装工业水平及商业意识的滞后从根本上否决了时装摄影在中国提前形成的可能,而反过来,时装摄影及以时装摄影为主要手段的品牌运作概念的缺失和落后,又严重制约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努力。时装摄影在目前企业的品牌战略实践中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固然有行业规模不够、整体水准良萎不齐、运作模式不规范等等诸多局限的因素,但究根问底,中国服装企业对时装摄影在品牌包装运作中的功用认识不足和操作上的偏差显然是导致品牌缺乏竞争力的重要根据之一。
我们现实的操作情况来看,在许多企业品牌打造、推广和保护的一整套战略实施过程中,以时装摄影为核心之品牌运作手段的巨大功用常因企业目的功利性太强而被忽略与强化:如过于追求形式上肤浅的表面美感而不注重品牌内涵的表达与品牌个性风格的塑造,刻意在模特选择上制造明星效应而不在意与其品牌形象是否适合摄影师创作水准如何。事实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就,而是通过日积月累长期高品质的形象传达潜移默化地对公众的消费认知与选择施加影响来完成。如果包括企业在内的整个服装业界在其功用上的认知和观念没有改观,就可能成为滞阻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意识瓶颈。
二、时装摄影对服装品牌的推广
历史经验表明,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是服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过程,而品牌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品牌的包装与推广,其中当然包括品牌视觉行销策略的实施。作为视觉行销的重要表现手段和操作环节,时装摄影由此在整个品牌包装运作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过去,它在促进早期世界服装业发展的历史中扮演这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在,它更与源出一脉的时装设计、时装表演、时装评论等等诸多服装衍生文化分支相互呼应,融合协作,构成推动现代服装产业良性发展提高企业与品牌竞争力的动力。
在这个图文信息传播空前发达的时代,以时装造像为根本手段的平面视觉行销借助样宣、海报、杂志、报纸、灯箱、广告牌以及网络等等新老传媒大行其道无处不在,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视觉冲击力和满足受众心理体验的完美形象,诱惑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狂,帮助企业或品牌在市场对决中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正如一家著名的视觉艺术杂志所感慨:“名牌已成了一个视觉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名牌的海洋里我们以成为视觉符号的消费者并受符号霸权的控制……”。时装摄影由此见证了它作为品牌缔造者和时尚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生存价值。譬如那则“我和牛仔裤之间什么也没有”的牛仔裤广告使CALVIN KLEIN一举攀上每周售出40万条的高峰,譬如一幅“黑天鹅晚装”的经典时装杰作奠定了GIVENCHY“高贵优雅”的不朽形象……
时装制造者和时尚推销者不但要推销产品,还要借用时装摄影的意识形态来体现时装的内涵和企业文化。把“人的本质力量”转化为物质形式”,时装摄影是一种具备创作思维的艺术品,它涵盖了摄影师对时装的理解,能够用最高境界的艺术品来把握表现服装的细节,强调模特与服装之间完美的结合,最终完成时装摄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给受众独特的平面图片艺术。时装摄影的宏观表现形式是一种美学概念,传达时装摄影本身存在的艺术理念,是极其抽象的东西。时装摄影的微观表现形式“直观写实”充分体现时装设计的风格,通过“模特”这个“载体”告诉受众,时装本身的特点,包括时装的款式、面料、颜色的类别。免费论文参考网。由此可见,仅从技术层面来看待和评估时装摄影的作用与价值是有失客观和公允的;它对时装领域的介入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对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重要性,早已远远超过了它单纯作为一种创作形式而具备的功能本身。免费论文参考网。显然,商业化的时装摄影当然要以达成时常状况改善为根本目的和创作基准,能否实现品牌的价值提升从而为客户创造商业附加值无疑是商业化时装摄影创作成败的不变准则。
一 在阅读中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人们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它、接近它、探究它。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强调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掘读物“美”的因素。优美的课文中有许多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包含着崇高美、喜剧美、悲剧美、滑稽美、秀美、幽美、柔美、壮美等美的形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从审美的角度加以诱导、启发、品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去体验、感受种种美的内涵与美的形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无不富含美的因素。就是在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议论文,其实同样也具有“美”的因素。如优秀的说明文总能从事物的最佳角度切入,用最明确、最简洁的语言和最严谨的逻辑去进行说明,所以读来给人一种晓畅明晰之美。说明文中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顺序的安排呈现出曲折跌宕的推进形式,它既显示出事物的客观规律,又给人一种曲线美、节奏美,给人一种愉快的满足感。优秀的议论文包含强烈的感情,使文章的逻辑性有一种折服人心的气势,给人获得认识真理的满足,充满了思辨美、理性美、智慧美。
二 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学习知识、钻研课文、培养能力等与学生生活有意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语文中再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教师既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借用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已学得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学语文,又要善于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特别是民族地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情景等,以帮助并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还可以在阅读了一些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为文章补充一些材料、事例等,或者就一些精彩句段进行仿写。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读写为主线,以兴趣为先导,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独特体验
人类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个性化的学生,阅读也应是个性化的阅读。只有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才能真正发展学生鲜明、独特、健康的个性。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独特的体验,是为了有创意地阅读。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生,有其独具特色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环境及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些都算得上是一种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着眼于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四 将情感活动始终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又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一个“情”字关乎读和写两个方面,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是文学的生命。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阅读教学往往是进行空洞分析,味同嚼蜡,所谓“文”者支离破碎,所谓“情”者荡然无存,真可谓是无情教学了。只有将情感活动始终贯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来品味文中之情,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教材中反映的并非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唤起学生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情地投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教师只有自己进入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天地,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师生情感才能交融、共振,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一: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所谓艺术设计创作其实就是用艺术表现的形式,通过审美的表现来结合社会、文化、市场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在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来说,是为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而服务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结合,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的产物和过程。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过人的眼睛,脑和大众日常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的效应。这种视觉的效应是创作者对周围感情的认知,也是对感觉的一种向往。创作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表达来表现自身内心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内心的过程。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和表现就是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艺术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把色彩表现出来,再通过大众用眼睛来体会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人类的视线中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效果,带给大众不同的体会,也会反映大众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和自身的审美的情绪。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的色彩是通过现实的眼睛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的,一般情况下,视觉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其他器官而产生的综合性的知觉和感觉的意识活动。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创作者使用色彩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和过程,包括了客观的创作者的印象、记忆、联想和情感的体现,只有综合的丰富这些元素和内容,才会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色彩的效应。比如,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类的色相或者色调的配色方式其实在画面相一致和颜色相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调反差很大的话,色调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显的颜色,画面是否丰富,色调是否统一其实带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黄色,这样的情感需要其实就是一种色彩情感的体现。也体现了创作者当时创作阶段的心情,给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倾诉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特别关注色彩设计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来赋予颜色的内涵和丰满颜色的内涵。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不管是商业的设计还是个人的爱好创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现是一种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带来追随和认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色彩表达的时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调的事物明显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色彩表达方式直观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在思维上就可以演绎细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众所周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普通的魅力的颜色再加上黑白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和属性就会呈现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实际上不能忽视眼睛第一时间的即视的感觉,要从文化魅力的角度来体现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文化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魅力,色彩的表达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领设计的一种新潮,色彩给人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文化的流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色彩一旦拥有了文化的气息,也必将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流行的文化的体现。综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量是很强的,直接反应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设计创造者最直观的视觉表达,突出了创作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必须根据色彩的实际情况和创作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空间。因此,色彩是直接联系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是直观反映创作者和观众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现。
参考文献: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12年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月
[5]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3月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二: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
摘要:文章重点针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明清;环境艺术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我国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设计理念,风格多种多样,有中式、欧式、简约、田园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其中,我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一、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思想在于“道”,大到园林别院,小到客厅卧室,“道”之思想始终存在。古人云:“园总之奇在变化万千、独藏与道之衍一,虽穷变亦在气中,顽石水榭楼台阁角,无不与气通。”其中的“气”就是指“道”,这句话的总体意思是说虽然环境艺术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种都要与“主人的气”相互沟通,通俗来看这是因人制宜设计理念的表现。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灵于愚”,具体表现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唐代的夸张、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谓登峰造极,最著名的莫过于皇家别院与园林的设计。每当我们看到故宫、天坛等设计,总会感慨其气象万千,但如果仔细挖掘,则能够发现其设计材料种类虽少却精、颜色虽少却重,总体设计理念并不张扬,但是在稳重的表象下藏着设计者根据皇家气象别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又能衬托出皇家的威严,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简”的思想。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方针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北京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大气,江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别有洞天,西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设计理念,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因此,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民生活水准、业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即追寻上述的“道”“气”“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间,由于当时民间思想更为开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建筑设计标准也随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于与人结合、与“道”结合、与时结合、与地结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陈设思想的内涵
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相比,明清的陈设思想更为复杂。明代陈设在于“自然”,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的陈设布置根据主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总体讲究“自然”,陈设摆放的位置、款式、数量都有一定的规格。如,明代的书房陈设标准要有长桌、笔格、笔筒、笔洗、古砚、水注、糊斗、镇纸等,根据文人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规格。又如,明代的卧室陈设要有榻床、滚凳、小几、花尊、定瓶、鼎炉等。清代的室内陈设讲究简约,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对室内物品进行增减,其总体标准在于简约实用。同时,清代的汉族设计理念与满族设计理念相互杂糅,所以清代的陈设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更贴近自然。明清两代的陈设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陈设与主人的地位相适合这一中心思想没有改变,室内的陈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节、风格,如读书人的客厅讲究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室内外布置为“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讲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明清两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这一思想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设计根本在于衬托业主的气质,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观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业主的个人品格和思想观念;第二,设计的根本在于结合当下社会风气融入艺术气息,因时制宜地进行设计变通;第三,设计根本在于在繁复中彰显简约、自然,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复的设计风格,却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记了从简单的事物中体验快乐的感觉。因此,要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则必须回归简单的设计风格。明清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将环境与人看作一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将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必须基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受时代影响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延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将其设计理念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如此才能传承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思天,郝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现代装饰(理论),2015(1).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4]王朝晖.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意境美.黑龙江现代建筑,2014(14).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2.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3.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