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论文职业教育

论文职业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论文职业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职业教育

篇(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殊;体现;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大纲强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职业教育性质,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面临频繁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作为重要交流工具的语文学科,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需要,体现职业特色,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利用语文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他们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需要落落大方、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申请书;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幼教老师要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学好语文可使他们更好地交际、交流。处在这一时期的职校生,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大,对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可塑性同样强。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书为本,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拘泥于课本,只为学语文而学语文,而是语文教师还要通过突出语文的实用性等多种办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中职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

语文课程中的选修、自读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例如:对预备对口升学的文科类学生,可从设置写作理论技法、文言文选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语法修辞、中外文学发展史、文艺概论等;预备升学的理科类学生可以开设中外科普论文选读、语言逻辑、科学小论文写作、科技说明文等;预备就业的学生开设实用口语、应用写作、语文实用知识、书法、公文礼仪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拓宽知识,增强语文和其它专业的联系,培养特长和提高专项语文能力。

根据学科而设置的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渴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效率大大提高,即使遇到某些困难,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学生对某一专项学习兴趣的增加,也会激发带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这种钻头式的学法,必使学生的知识更深、更广,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有利于开发教师的聪明才智,挖掘教师个性的内在潜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变枯燥为有趣,变沉闷为生动,创设了一种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三、结合中职专业特点强化听说训练

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训练。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设置接听电话情景进行听、说训练;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依照校园的建筑、景色布局,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移步换景地作校园讲解;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向大家作某一产品的推荐、介绍;烹饪专业的学生,可边做菜边介绍食材和菜的做法等等。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此外,学生用熟悉的材料训练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使语文教学的工具得以充分发挥。

四、加强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水平与能力

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时兼备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人文性知识的讲解与传播,更要积极运用周边一切可利用的语文社会实践资源,大力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明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基础之上,大力提升自身的语文实践运用水平。

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并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口语交际D答询”这部分知识的具体知识点之后,我首先向学生设置了一个口语交际情景:一位顾客看中了最新款的上市手机,可是因为价格过高,一直犹豫不决。作为商场销售人员,你应该如何回答顾客对手机功能的询问,促使他下定决心购买。随后,我便鼓励学生两两结合成一个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个人担任发问者,另一人则扮演回答者。如此一来,就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答询环境,不但有利于他们深化对于所学内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快速反应的能力,有利于其答询技巧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为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总之,中职教育的特点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作用,体现语文职业特点。

参考文献:

[1]候炜芳.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05)

篇(2)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是由于职校生大都是些升学失败,厌学情绪颇多,甚至在小学时候就缺乏学习兴趣、有的还被老师视为“问题生”的生源。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是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甚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单一。因此,语文教学改革要针对现在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改革上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比之下不容乐观,在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降低难度,选取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的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针对旅游专业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由简短到成篇,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 “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所以对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等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科技说明文的讲解,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分别写作“汽车零配件图解”、“网页制作”等说明文,通过语文写作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向学生专业学习方面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一)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动口能力。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通过幻灯投影、网络信息传输、多媒体等,借助声音、图像等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形式的单一性,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同时也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教学,可把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效的融入教学内容,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信息的说明和分析更加直观。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大大加强了信息的输入量,使学生接触到在书本和学校图书馆所接触不到的资料。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清楚了,思想活跃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能力培养目标达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增强了。

四、淡化分数,培养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体现职业学校特点,以此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目标分类学[M]. 罗黎辉 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2] 《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02期

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丽芬(1964-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胡晓红(1969- ),女,天津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张景峰(1968- ),女,山东潍坊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北京 10001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36-02

一、学生状况分析

信息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基础平台课,具有学生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方法,基础好的学生会感觉没意思而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差的学生会感觉听的时候会,自己做的时候无所适从。所以,在教学中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争取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相关软件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顺利地进行各项文案工作。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保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使用计算机的敲门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及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内容及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保证课程内容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

1.以“职业角色”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职业角色”为培养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基本操作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基本技能主要是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职业技能是在文职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教师以“职业角色的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以“职业角色的目标”因材求学,将行业和职业角色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实训中。力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再发展的潜质和团队精神。

2.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采用“课堂训练+考证模拟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堂训练主要以软件功能相结合的案例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按照操作要求完成基本操作,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操作的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证模拟训练结合学生参加OSTA操作员级的题库在模拟测试环境下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题目指定的要求完成操作并进行评分,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及评分标准以保证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计算机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综合技能训练以实际综合项目为载体,结合学生在生活及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实践技能取得质的飞跃。

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回访,设计出真正符合现代办公应用的典型案例,构建以职业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例如,各种应用文档(合同类、通知类)的制作、会议邀请函的制作、商务表格的制作、毕业论文及书籍的排版及目录的制作、产品宣传海报的制作、企业的员工的工资管理及数据处理、制作企业员工培训演讲稿等。在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载体,将课堂与职业岗位对接,使学生进入职业化办公工作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及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以满足各行各业文职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进行设计,采用“课堂案例考证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应用”的教学思路,通过真实的实例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采用集体授课与个别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基本操作学习阶段针对学生操作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集体授课与个别化学习相结合,教师课堂上结合案例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演示操作技能。除了考证必须掌握的操作外,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完成任务中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同时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

2.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规范工作、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安排形成“提出项目布置任务完成任务扩展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重点操作课余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组织要求。课堂教学通常按照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提出任务,展示案例效果。通过头脑风暴,启发学生讨论案例应用背景,用到了哪些操作,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老师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第二阶段执行任务也是学做阶段。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演示,重点演示操作技能。学生根据任务独立完成或者通过同学互助完成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任务验收。先由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样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检查,同学之间也可以互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目的是让学生遵守工作流程,按要求规范工作,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第四阶段总结提高。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在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思考自己学会了哪些操作,这些操作的应用场合,还有哪些操作方法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五阶段任务提升。学生学会操作技能后,根据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定主题完成制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性。

3.采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综合训练项目采用3~4人小组的形式完成,小组内讨论共同确定主题、搜集素材、分配每个人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组员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个任务完成后再由组长把组内的作品整合共同观看效果,讨论修改方法,完成作品后小组内先完成自评,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演示讲解,小组间开展互评。小组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启发者”与“咨询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应用相关联,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质。

4.采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操作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把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上,项目的设置就会有困难:太简单了,能照顾那些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却会降低能较快完成项目任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太难了,原来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就会因跟不上而自动放弃。为此,可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基础任务、较高任务、终极任务三个层次。首先设计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水平的基本操作任务;任务完成后,给先完成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终极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寻求完成的方法。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于进取的决心。

5.采用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示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演示正确的操作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学会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可让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解说完成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改革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手段

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学习态度、上机作业(题库及综合项目)、平时测试等内容。课中及课后使用Excel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及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终结性考核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考试采用OSTA考试系统,成绩合格后方可取得本课程的学分。学生应取得操作员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学期总评按照“终结性考核(60%)+形成性考核(40%)”进行评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教师在第一次课中就跟学生讲清学习要求及成绩的评定方法,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而不能为了考证只练习考证的内容而不重视综合项目的完成。

五、结束语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使学生具备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化办公工作状态。通过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及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通过考证训练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心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赖利君,张朝清.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李丕瑾,王丽芬.办公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4)

摘要:培训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就业压力、传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为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培训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易消失性和可变性。应从市场细分与定位、“4P”、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五个方面改善培训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

培训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研究该市场的特点,并探讨其中的营销规律,对我国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培训服务市场的机会与问题

(一)培训市场的发展机会

1.就业压力无论是高校毕业生为谋求好职位,还是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都希望通过社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个市场十分巨大。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03年9月初,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仅有70%,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据报道,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比上年底增加013个百分点。

2.传统学历教育体系的不足传统学历教育一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再加上教材老化、知识滞后等弊端使毕业生无法马上上岗。同时,企业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为新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企业需要的是进入企业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在这两个方面弥补了社会需求的不足。在教学方面,传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结合社会需求及时开展培训。在实践方面,培训机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制订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员掌握更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3.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1994年3月,原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此开始启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正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两种教育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证书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在职业资格制度引导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资格教育培训体系成为劳动者职业生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4.办学政策逐步放宽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和36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等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的出资人实际上拥有一种受管制的剩余索取权。

5.市场规模大培训市场规模巨大。IT、考研和英语培训市场的数字是很好的例证:2003年,IT培训市场受SARS影响,整个市场规模有所下滑,总体市场规模仍达到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据粗略统计,全国研究生考试辅导培训市场总的市场容量每年超过十亿元;仅上海一地的外语培训市场,每年的市场份额就高达1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考虑企业管理培训、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等,潜力更为可观。

(二)培训市场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激烈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利润丰厚,吸引众多的进入者,使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夺生源,一些没有办学条件的培训班使出种种招数,以虚假承诺吸引学生、家长,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国外培训机构抢占中国市场,使本土培训组织面临更大的威胁。

2.缺乏合格的培训人才随着中国培训行业迅猛发展,合格的培训教师十分缺乏。就拿企业培训来说,目前中国极其缺乏本土的优秀企业培训,因此许多从事企业培训的机构不得不从境外聘请专职培训教师。但是,他们对中国这个市场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企业培训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资历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还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

3.培训市场秩序混乱从目前培训市场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大街小巷的宣传招贴、电线杆上的广告、闹市街头分发的培训简章、马路边拉起的招生横幅等等,给人们留下一种杂乱无章之感。在市场明显缺乏规范化,行业缺少品牌企业的情况下,已经造成了培训层次低、供需结构不合理、专业化不够等问题。

4.缺乏营销理念培训市场虽然红火,但培训组织普遍缺乏营销理念的指导。表现在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品牌意识,竞争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缺乏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二、培训市场的特征培训是由培训组织(如学校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向另一方提供基本上是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培训过程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培训是一种服务,具有服务市场的特征。

(一)无形性作为服务产品,培训是无形的。首先,培训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比较,其特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很多都是无形无质。在接受培训之前,几乎无法感知。其次,在享受培训之后,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利益,也很难被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所以,购买者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他们会努力寻求培训质量的标志或证据。他们将会根据看到的地点、人员、设备、宣传材料、象征和价格,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

(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培训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由于培训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或过程,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消费者(学员)和生产者(老师)必须直接发生联系,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员都将对培训的质量产生影响。顾客的直接参与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无疑对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及营销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迫使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既要有效地引导顾客正确演他们的角色,确保服务过程的和谐进行,又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顾客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负责提供服务的第一线老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以确保服务能达到每一个顾客所期望的质量水平,也是个大问题;学员与教职员工在沟通中的任何误会,都可能直接使顾客感到整个组织的服务水平不佳,甚至拂袖而去。所以,培训服务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包含在服务过程中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三)可变性培训产品具有极大的可变性。由于培训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什么地方提供,培训服务行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由于人类个性差异,使得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检验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由于服务人员自身因素(如知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即使由同一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水准;另一方面,由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顾客本身的因素(如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四)易消失性基于培训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得培训产品不可能像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且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亦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安放。虽然,录音(像)技术的发展能够把培训服务记录储存下来,但此产品已非彼产品,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如果顾客因个人原因中间缺课,这种损失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培训组织也不应该退还培训费。由于培训产品的不能贮存,容易造成供求在时间上的矛盾,从而可能使培训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三、培训组织的营销组合策略

从广义产品概念来看,培训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传统的营销战略和4p营销组合很大程度上仍然适用。但是,服务产品毕竟有自己的特点,布恩斯和比特纳建议对其还要加上三个“P”:人(people)、实体证明(physical)和过程(process)。

(一)市场细分与定位为了抓住机会,在无序但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上取得成功,培训组织首先应在调研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如职业、学习动机、科目等)进行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核心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Target)(如新东方选择想出国人员);最后,给自己的培训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Positioning)(高端或者低端,综合还是单项等等)。

(二)4p组合的利用就产品(product)策略来说,要求要保证服务质量、合理组织培训项目、塑造培训品牌、准确预测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开发新的培训产品。从价格(price)策略上,可以运用价格差别策略平衡供求时间矛盾,解决培训服务易消失缺陷。另外,可以根据培训档次合理运用声望定价、折扣定价等策略。在渠道(place)上,根据组织资源和市场特点,合理选择面授、函授或者网上培训等方式。促销(promotion)在培训市场的运用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散发小广告一直是促销主流。其实,在合适的媒体上新闻报道或宣传文章,可能可信度更高、覆盖面更广,而且成本低。网络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实力的培训组织也可以作一些平面广告或电视广告。关键是要做好产品、渠道与价格的整合,形成特色,传递一致的形象。

(三)人员(people)人是培训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同样的课程,不同教师提供,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同一个教师,由于服务对象的表现不同,或者个人情绪等原因,效果也可能差别巨大。所以,一个培训组织选择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培训员工、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格兰鲁斯曾主张服务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4p外部营销,还需要加上两个营销要素,即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就培训而言,内部营销指培训组织必须对直接面对学员的教师及辅助员工进行培养和激励,没有满意的员工,不会有满意的顾客;交互作用的营销是员工与学员打交道的技能,尤其是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沟通直接关系培训质量。

(四)有形展示(physical)培训服务的无形性要求培训组织要“管理证据”,“化无形为有形”。例如组织可以展示自己的办公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用图片介绍培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资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社会评价。目前流行的免费课程试听是展示自我、吸引学员的很好方式。著名民办培训机构新东方在起步阶段主要运用了这种方式来展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五)过程(process)人的行为在培训服务中很重要,而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服务传递的过程中,即教学过程中。过程结束,服务也就中止。要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满意,而不是事后进行补救。教学过程中教师表情的愉悦、专注和对学员的理解与关切,以及高超的课堂气氛调节艺术,都可以减轻学员不耐烦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平息因其它问题造成的不满。

篇(5)

【关键词】文秘专业;公共关系;公关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44-03

文秘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员和文职人员,文秘工作主要是指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内的一种行政工作,其主要的职能是辅助管理,综合服务。主要工作是撰拟文稿、管理文书、接待来访,组织会议、调查研究、处理信息、办理事务,参谋咨询、联络协调等。从文秘工作所做的各项工作中可以看出,文秘工作覆盖面广,内容复杂,需要文秘人员具备较强的素质。

此外,秘书人员常常要代表组织参加对内对外交流活动,这些都涉及公共关系的问题。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与文秘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就需要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公关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秘书人员的公关能力在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公关素质对于秘书人员极其重要,那么做为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培养使自己成为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一、 文秘专业学生具备公关能力的必要性

公关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秘书工作与公共关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秘书人员所从事的一切实际工作中,无不渗透着公共关系的因素。如果一个秘书公关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灵,不能更好的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关系。而对于今后从事文秘工作的文秘专业学生来讲,只有具备较强的公共能力,才能:

(一)树立起正确的公关目标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使文秘学生有培养学生在为企业努力达成既定的公关目标时,既要考虑企业利益,又要顾及公众需求,既要着眼于企业的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还要重视社会效益。秘书人员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就能够为企业从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和整体的立足点来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运用正确的公关技巧

公关能力能让文秘学生正确的把握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技能,能够正确的应用到领导和公众的服务中,秘书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助领导参谋决策,这种服务职能能够使秘书工作者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更科学的利用"天时"、"地利"等因素,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实力。

(三)更好地履行好文秘职责

公关能力在具体的文秘工作中主要体现在搜集信息、参与领导决策、传播沟通、组织协调,教育引导上。文秘人员会经常代表组织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活动,从中充分估计并克服在传播沟通中遇到的各种沟通障碍和干扰,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努力提高与公众传播沟通的效果,博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①。

(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综合素质

公关能力能够正确的反应文秘工作者的思维敏捷能力、反应迅速、行动果断的魄力,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合格文秘工作者具有务实、求真、创新的精神,具备善于捕捉信息、甄别特别情况、妥当协调关系的能力,这些都必须要求文秘学生具备完善的公关素质,有很强的公关能力水平。

二、文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公关能力

(一)组织能力

文秘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助手,起着侧面领导的作用,所以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不仅仅要善于周密地设计和筹划相关活动的目标和计划,为实现目标计划制定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而且要善于从事实际组织的工作,在行动中有条不紊的完成相关工作。

(二)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写作能力是体现文秘人员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文秘人员所写的相关文章除了一部分是领导自己所需要阅读的文件,很多都是要与外界组织相互传阅的公文文章,如请示,通知,调查报告,这些都需要文秘人员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熟练地写作水平。

语言表达:文秘人员是联系组织上下,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需要经常出席有关的座谈会,商务谈判,社会交际等场合,有时需要代表组织介绍情况,解释政策,阐述观点。因此文秘人员与公众的交流沟通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表达能力。

(三)社会交际能力

秘书人员要学会与各种人员打交道,要常常代表领导对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他们只有了解不同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善于寻找交流的机会,遵循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规矩,把握社会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不断拓宽组织和个体的交际范围,才能从容的走向各种社会场合。

(四)应变能力

文秘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这就需要在自己不利的形势下扭转局势,在遇到突发事件是处乱不惊,以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挽救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需要文秘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冷静的思考,果断的想法等。

(五)自我调控能力

文秘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多,工作时间不稳定,这些对文秘人员具有的自我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具备豁达大度,心平气和的性格特征才能胜任文秘工作。

(六)公关礼仪

现代秘书工作是以一种领导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主要服务形式,以处理信息为主要服务或工作的服务性职业。②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是其中之一。公关礼仪是秘书人员所必须的修养,也是秘书人员公关的重要手段。

(七)实践操作能力

熟练应用网络及多媒体是当今技术的发展对文秘公关人员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计算机和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也是秘书人员在公关工作中必备的,最普遍、最方便的信息沟通工作。在开展相关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方案策划、组织相关公关活动时,也要求秘书人员具备熟练使用相关多媒体设备的能力。

三、文秘专业学生培养公关能力现存的问题

秘书专业人才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当前高校秘书专业教学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沿袭普通教育那种注重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缺乏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文秘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落后。由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快,相关新的理论知识和观点产生的时间也是在急剧缩小,而旧的理论知识已经很难应用到现实实际中来,需要有新的知识体系去认知社会的发展。

从秘书专业学生公关能力培养来讲,针对文秘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公关能力及知识结构。结合当前文秘专业教学的现状,文秘专业学生的公关能力与合格文秘工作者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能力方面

文秘学生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仅仅局限在对书本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而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对于已经即将毕业的文秘专业学生来讲,在四年的文秘专业知识学习后,很多学生都没有亲身经历如何去组织相类似的活动。或者是组织相关学生进行相关的比赛,文秘专业学生的组织能力很难得以运用到实践中体现出来。

(二)表达能力方面

秘书工作者在为领导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撰写各种文稿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能说会说。从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来讲,在教学上,在文字表达能力方面,虽然开设了诸如文书学,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等课程,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写作课程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写作知识的讲解和阐明。从学生自身角度上,缺乏主动地学习意识和求知愿望,未能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写作上,写作能力较差。没有设置相关如口才学、公关口才、等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相关课程。

(三)社会交际能力方面

对于文秘专业学生来讲,学生时代主要社交活动也比较少,大多数社交能力都比较差,对于很多在就业以后需要面临的重大组织庆典活动,宴席宴请等都没有理性的认识于经验,对于文秘学生来讲很多社会交际中约定俗成的规则,习俗都很少触及。

(四)应变能力方面

文秘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单一,对于相关问题或者相关事情欠缺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意识,解决方法也比较笼统,不能够很好的处理相关事宜。虽然学习了相关公共公关危机方面的知识,但是还不能够将相关处理方法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应变能力差。

(五)自我调控能力方面

文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对于情绪的控制等都缺乏较全面的思考。而且自身对待工作中一直重复的工作或者见习单位老师布置的任务以消极的情绪对待,自我调控能力差。

(六)公关礼仪方面

秘书人员处在组织的枢纽地位,也是组织的窗口,对内具有上承下达、协调沟通的作用,而且也是组织同外部交流,联络沟通企业外部公众的特殊通道。秘书人员会经常参与相关的宴会活动,知晓相关的宴会餐桌礼仪能够让自身在活动中应付自如,并掌握好分寸。

(七)实践操作能力方面

部分文秘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对相关现代化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不熟悉,操作生疏。对相关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相机等不会操作,很难适应当前文秘工作办公电脑一体化的趋势。文秘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是当前专业设置中并没有设立相关实验室,实践运用能力只能凭借平时的相关活动或者文件打印方面零散的用到相关办公设备。

四、提高文秘专业公关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相关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

1、培养文秘学生的组织能力

新时期对文秘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关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公关角色进入,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学校中举办相关文娱社会活动如举办秘书节活动,让学生作为承办方,通过搜集材料,社会宣传,方案的策划与制定等工作,让学生们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中,培养和提升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公共关系的工作就是与公众沟通的过程。课堂上首先应训练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演讲,教师提问,分析案例,活动交流等形式。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普遍到个别的过程,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在相关课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礼仪与语言艺术,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寒暄与问候,以及如何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使文秘学生能够自如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③

3.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社交能力是文秘人员的一项重要的才能。文秘人员的言谈举止是公众分析、判断和评价企业的实力和信誉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见面礼仪、服饰礼仪、仪态礼仪的训练。开展必要的服饰礼仪实践课,通过自身的服饰穿着让学生们懂得现代秘书人员端庄典雅规范的着装要求。

4.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应变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善于改变角度思考问题,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提高预测能力。学生首先要了解公关危机潜伏性与突发性的成因,也要了解公关危机发生展的不同阶段和处理方法。引入公关危机公关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积极思考。提出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案,使学生及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相关的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因学生的意志、性格、爱好兴趣情感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调节和控制则需要在实际行动中进行锻炼。课堂中,教师可采取组建小团队的形式,每个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团队的力量,也能够相互学习,查漏补缺。此外要鼓励文秘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种健康有意义的社会团体组织,让学生在团队中队自身的判断有理性的认识,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评分体系多元化

改变以往单凭一张试卷考核学生的考试模式,尝试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评分体系多元化,更新考试观念,主要以学生就业为向导,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笔试、口试、朗诵、演讲、辩论、课题研究、文案策划、相关论文写作等考核方法。从考试方面全方位的考核文秘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配备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

文秘专业是应用性的专业,建立相关的实验室,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具体公关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文秘专业实验室应当包含与秘书工作相联系的模拟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接待室等,这些模拟的实验室需要配备大量先进的办公设备。模拟的主要场景主要有文案的写作、接待客户、会议发言、档案管理,组织相关活动、布置会场、业务联系、危机事务处理等。

(四)完善见习、实习教育制度

文秘学生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就需要通过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文秘专业实习也是秘书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习,具体了解秘书工作的内容和全过程。一方面能够开拓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有利于毕业后很快转换角色,能够很快的适应单位的环境,对单位的整体形象具有提升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文秘专业应加大对文秘学生的实习管理力度,通过前期在校期间的见习,使学生较早的了解秘书工作的特点,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毕业前夕的实习,使秘书学生对社会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自身公关能力如待人接物,实际操作等。

五、综 述

文秘人员处在组织的枢纽地位,是组织的窗口,对内具有上承下达、协调沟通、增加组织凝聚力的特殊作用,也是组织同外部交流联络沟通组织外部公众的特殊通道。所以对于身处在组织中的秘书人员来讲,必须培养良好的素质、提高自身的公关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文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无不是在公关,事事有公关,时时在公关。通过对文秘专业学生公关能力问题的探讨,较强的公关能力对文秘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徐晓红.培养学生公关能力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4): 43.

②翁世荣.现代秘书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3.

③李建荣.现代公关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7.

参考文献:

[1]陆基春.高职院校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昆明大学学报,2006(1).

[2]周希全.论当代大学生公关素质的培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丁莹.高校文秘教育专业教育问题及解决办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4]关玉杰.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2).

[5]黎运汉.公关语言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6]陆予圻,郭莉.秘书礼仪[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