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活中化学论文

生活中化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2: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活中化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活中化学论文

篇(1)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实验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参与、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反映新的教学理念的关键。以下就本人的一些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对新一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博士论文,自主学习。

一、课前研究教材,抓住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对于一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课前的反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中,要始终围绕新课标理念这条主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将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切好的土豆丝为什么会变色、公共铁围栏为什么要上漆、虾与维生素C为什么不能一起实用、火柴、蜡烛的燃烧、司机饮酒检测仪如何检验司机是否饮酒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懂得化学知识对于人体健康、营养、环保都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将知识讲解的准确、完整,而学生也对老师讲解的关键词句进行“复制”。这种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备课、授课上,而且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观点是十分狭隘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教师的主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若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空谈,就是一盘散沙。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实现,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与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老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三、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以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意识。博士论文,自主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这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的科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的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应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一定的推理探究,并在探究中总结出规律。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规律。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设置一些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还可适当的开展一些化学课外活动或专题研讨活动。这样既可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注重实验教学,启发化学思想

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要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做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事先准备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4)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让学生们观摩每个演示实验的现象,并且思考哪种实验最合适,说明原因。通过生活的、真实的演示实验,经过学生们思考讨论,就能得到正确结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们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个知识点,同时也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从视觉感官中体会到实验的要点,并学会了优化实验的方法。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总结

总之,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去认真反思教学,精心设计教案,不断提升自己的任教能力与水平,与时俱进,化学课的教学就会取得成效,学生也会学的轻松,学有所成。

篇(3)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立足于面向生活、面向学生的主题,注重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其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构建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激发兴趣

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就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探究与小组合作,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化学世界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养成一定的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无进步或者发展。为达到这样的高效效果,我们必须要充分钻研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种种要求,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学情与个性特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为开创初中化学教学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具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知道本节课学生已学过了哪些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还要预知本节知识的难点,特别要知晓此知识为何难,难在何处,针对某些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缺陷而进行创新性的题目设计。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 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涉及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的诸要素中,教师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仪器一样,都是为了让主体(学生)更好地认识客体(客观世界)而起媒介作用的媒体,只是教师是诸多媒体中的主导。

二、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势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牢牢抓住这一点,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在新课的学习时,我认为一个有趣而适宜的引入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情绪,可以一开始便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用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来引入新课。学生猜出谜底时的兴奋与喜悦,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有时知识点本身没有什么趣味性但却又要记忆的情况下,我便采取让学生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巩固,比如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这一学习内容时,对于知识本身来讲易于接受,然而学生一直学不好的原因在于化合价的记忆模糊混淆。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表记化学式书写的方法,让学生来角逐“化学式记忆王”。比赛规则是:比赛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化学式书写得最多、最规范的学生便获胜。我发现,在准备期间,每个学生都比以往更加认真、更加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记忆显然更深刻。于是随着我的指挥,比赛开始。只见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再也不觉得记忆化合价与化学式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觉得有趣、有激情,甚至还有学生课后仍在下功夫,就为了下次能当上“化学式记忆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间接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件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

三、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基本特征的学科,离开了实验,也就无所谓化学;也可以反过来说,完成了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也就完成了化学教学。化学即是实验,这句话虽夸张了一点,但也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所以,我们要想取得一个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就必须通过种种策略与措施来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主动拿起实验仪器来给自己的化学教学增添一个重重的砝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化学知识与魅力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精心备课,这个备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如何将化学实验做成功,另一方面是如何设置实验情境,给学生以一个明晰得展示,激发他们走进实验室的兴趣。

四、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

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下作业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度巩固与有效延伸的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化学教材,尽管每节内容后都配备一定的习题,但从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情况看总不尽人意。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笔者总是结合自己对于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来编写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极具针对性。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把这些题目的设置目的与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阐释与要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二是规范化解题的指导。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解化学题目时,思路不清,过程紊乱,缺乏条理性,一般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没有真正“深”下去,一旦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解题格式,养成一题多解、解后深思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兰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教学[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11(1)

篇(4)

论文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的很多理论与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验证的。高中化学新课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但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文章主要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深入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好方法”等这些说法早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化学中的很多理论与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验证的,因此,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与灵魂。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概念、理论,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探讨知识形成的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因其形象性、操作性、探究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落实新课改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深入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资源不足。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都存在资源不足的现状。比如,相对于教学需求来说,配备的实验室数量存在严重不足;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短缺,工作量大;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实验准备时间不充分;实验制度管理不科学、不配套;实验仪器落后且缺乏补充维护;实验药品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资源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要增设大量的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原有的实验仪器配备标准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需求。

2.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看重的是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讲授的内容较深,学生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知识更新慢,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提升自己,也缺乏培训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上课时还是沿用的旧知识体系,对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活动等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这些内容不重要,有时甚至忽略不讲;淡化了化学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也用多媒体来做,看起来像做了实验,其实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相当于流水作业式的形式。比如做演示实验前,教师先写出了实验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活动转变为验证活动。有些教师虽做了实验,但是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只追求一种答案,忽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3.学生不重视化学实验。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化学实验教学功能比较窄,很多人没有深入了解化学的机会。新课标纠正了这一不足,但是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增加化学实验,这让学生误认为化学实验不重要。并且,由于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实验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另外,个别化学实验存在着腐蚀、污染、爆炸等安全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导致一些学生惧怕实验,忽略实验。

4.滥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给化学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化学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如有教师在讲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电脑做成了动画,演示的效果比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观看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多媒体课件点击的速度比较快,如同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学生通过看演示不能获取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1.注重探究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的是演示实验教学法。通俗的说,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看实验过程,然后再用实验结果来验证新知识。演示实验教学强调了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所以,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清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比如,讲授“硝酸”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用稀硝酸钠与铜的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常温下,稀硝酸钠与铜反应后生成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此气体具有污染性,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就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但是,通过教材中的实验不足以观察到一氧化氮的生成与氧化物,也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该实验,研究怎么样能观察到一氧化氮的生产及氧化过程,并能避免污染环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注重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光彩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现行教材比较注重学生自身的经验,花大量笔墨描写出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化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化学,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家庭小实验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是联系化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什么方法测定雨水的PH;用什么方法可以漂白发黄的报纸;用熟苹果能催熟青香蕉吗等。家庭小实验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普及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普及绿色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化学学科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实验。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药品量大或者操作过程不熟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物。而且有的实验比如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排出的气体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实验时尽可能处理好有害气体,减少其排放。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与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废气,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阻止这些废气扩散到空气中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而且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4.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实验耗时长、污染大,很难在教室内完成,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可以用“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实验课件,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气体颜色变化,加深学生的认识。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钻研新课标,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新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参与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实验;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教师只有把化学学习情境设置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高昂。中学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思维单纯、便于管理,如果学生觉得课堂枯燥的话,那么,中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度肯定不高。所以,初中化学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取材于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取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初中生去探索生活中每一个蕴含化学原理的小地方。

比如,大家都知道牛奶不宜用高温长久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解释其中的原因。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并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共同找出牛奶不可高温煮的原因。学生交流分析之后,经过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在常温下是呈现胶体状的,当牛奶加热到60~62度时,胶体状的蛋白质就开始渐渐脱水,如果长时间高温煮烫,胶体状蛋白质就会变成凝胶状态,形成沉淀。

另外,放久的红薯比刚出土的红薯要甜?这是为什么呢?初中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发现红薯放久了,部分水分会流失,红薯表面变得干瘪,红薯内糖分的浓度增加了,自然会变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接着观察和研究,探讨水分流失是否是红薯变甜的唯一原因,组织学生用刚出土的红薯和久置的红薯比较去做实验,测量除了水分流失的原因还有什么造成了糖分的增加。经过实验发现,在水分流失的过程中,水也参与了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后变成了糖,红薯自然会变甜。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在做实验时,初中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科书上所说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启发,学习欲望能够得到调动。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采取情境教学策略时,应该把实验的因素考虑到其中。

初中化学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那就是测量金属的活动顺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方面的实验:

在试验中教师可以提供铁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先做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基本上可以设置出以下的实验方案:

1.铁片、铜片、稀硫酸

2.铁片、硫酸铜

3.铜片、硫酸铁

理论上,上述三个实验方案都是可行的,但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想象,分组讨论、体验,找到哪一种实验方法更加便捷和经济,最后在班级中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铁比铜活泼的结论,关于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就基本完成了,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实验,去实验镁和铝两种金属活动性,加强对该实验的印象和化学知识的记忆。

这种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学习方法比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式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化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也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把理论知识从教师的大脑中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一个过程,教师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就没有理由去期待学生学习有积极性。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情感的因素,因为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喜恶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这门课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鼓励和鼓舞,由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去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初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化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设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化学教学要尽量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化学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项往.浅析情境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2011.

[2]朱长春.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方法刍议[J].科学教育,2008.

[3]刘丽.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6)

论文摘 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化学认知规律,尝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教材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造成的。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材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可以说,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学习,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即使是中考化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了高中也不一定觉得化学容易学。如何降低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过渡,还有待教育专家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也应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研究,不断改革和探索,使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实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不增加学生多少负担,学生感兴趣而又乐意接受的话,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我所教的学生升上高中后反馈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都觉得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比其他同学轻松,适应较快,进步较大,化学成绩好,高考选考化学科和参加奥赛的学生比例也较大。我的做法是: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接纳新知识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大方式,同化是指如果新旧知识相联系,个体可能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如果新旧知识间缺乏联系等,那么就要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重建。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要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中只是分别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我就叫学生先写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叫他们运用化合价规律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我就提出:这些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就是我们到了高中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有的学生在课外还自己查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既巩固了化合价的知识,又使学生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到了高中学习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初中化学只要求初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我在学生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要求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初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加深了解原子结构跟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元素化合价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从而认识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这个规律,在介绍“稳定结构”时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从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的分析中初步认识“电离”,为以后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等知识作铺垫。我还注意对化学反应规律的归纳和总结,酸碱盐的溶解性也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学习酸碱盐不但不会觉得难,而且会越学越感兴趣。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适当拓展,使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不会觉得困难。如“量差”法也作简单的介绍。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化学主要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简单介绍)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别介绍其反应原理、使用仪器装置和制取操作等内容,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在学习中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更严密。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最为直接的感受是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侧重抽象思维。而初中化学只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不高。在这一点上,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化学”,通过对具体生活、生产问题的分析来达到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从中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创新意识。这就启示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化学现象、状态和过程,引导学生在想象和分析概括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将来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这一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高中化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情境的理解、化学过程的分析。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化学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而进入高中后,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

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今后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总之,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要在课程开发、建设中摸索、探究,逐步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衔接较为顺畅的结构。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实验对于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而很多初中教师在升学压力及成绩需求的背景下忽略了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们错过了最佳的兴趣发育期及习惯养成期。

1.生本理念与初中化学实验

生本理念强调的是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充分地相信并尊重学生们的需求,以此为方向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并记忆这些知识。生本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改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不再将学生简单的视作孩子,而是将学生看作可以与自己平等交流的个体,师生关系也能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们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实验不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学生们验证自己所学习知识的宝贵机会。初中化学实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实验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化学的神奇与奥秘,学生们能够在开始学习化学阶段就形成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为他们未来的化学学习及应用奠定基础。生本理念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初中生并不需要掌握很多实验知识,而只要记住基础概念及考试知识就可以了。而这恰恰是与生本理念背道相驰的,学生们对于实验非常感兴趣,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动手欲望也是最強的,有效运用化学实验展开相关教学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素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构建高效而和谐的化学课堂。

2.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大部分初中的化学实验课程相对比较传统和单一,虽然教师们都对生本理念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并未能将生本理念与化学实验课程有效融合起来,最终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力度不足。

2.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间有限

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而化学课程与初中数语外等课程相比占据的授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及实验教学,这就使得教师们很难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实验教学的研究及应用上,而学生本身也存在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就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2.2初中化学考试对实验内容考察不足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师和学生受到考试的影响非常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完全围绕着考试要求而展开,但是初中化学考试特别是中考对于实验考察并不是非常多,这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大都认为化学实验并不重要。而教师和家长只是要求学生们在考试涉及的内容上努力学习,对于考试未有明确要求的内容往往一带而过。

2.3实验设备及实验设计不到位

化学实验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器材及药品,而很多初中学校存在着硬件设置不足的现象,部分学校甚至难以满足教师演示实验的需求。同时部分化学教师自身缺乏化学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设计的实验有时又过于单一,学生们既无法保持足够的兴趣也无法从中收获更多知识,这都使得化学实验形式大于内容。

3.生本理论下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策略

生本理论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既要满足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要充分满足初中学生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3.1用生活常见物品替代化学仪器及试剂

化学实验中需要使用很多仪器和药品,这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会觉得化学实验是冷冰冰的,而且是远离他们生活的。教师应该常使用更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替代这些化学仪器及试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与他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身边化学知识的意识。

3.2尊重学生思想,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学生们在十多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很多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思想需求,围绕学生思想观念展开更加有效的实验设计,将学生们固有的经验融入到实验课程及实验内容的设计之中,有效创新实验设计,帮助学生们用化学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生活经验。

3.3开展合作教学,创新生本理念

初中学生非常乐于与同龄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及成功的喜悦,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种思想开展合作教学,将学生们分成小组,由学生们共同努力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过程。同时由不同小组的学生共同讨论及分享自己的经验,确保化学实验能够创新性地体现生本理念,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及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