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大学生科技发明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篇(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创办于198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该竞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自创办以来,已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连续举办了13届。已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的三级赛事,参赛同学首先参加校内及省内的作品选拔赛,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

竞赛章程规定,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挑战杯”一座。

大赛影响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苏州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并列以总分480分获得本届“挑战杯”。决赛期间,内地及港澳地区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代表参赛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新闻媒体代表和当地中小学生观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业与所关注的参赛作品作者进行了投资意向洽谈,有的还现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书。

篇(2)

非上海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细则

毕业要素分

基本要素

1.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27分硕士、研究生:24分

学士、本科生:21分

2.毕业学校

985工程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建设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附件1)15分

其它211工程建设高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附件2)12分

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8分

3.学习成绩

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8分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6分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 2分

注: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

4.外语水平

CET-6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八级: 8分CET-4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四级: 7分

外语类、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7分

注: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所在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本科20xx年前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20xx年(含)后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7分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7分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6分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或省级一级水平:6分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6分

导向要素

1.荣誉称号

经认定的国家级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2分

注:校级及以上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2.学术、文体竞赛获奖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

⑴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10分

二等奖8分

三等奖6分

⑵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5分

二等奖3分

三等奖1分

注:

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最高学历就读期间获得;

同类奖励取最高分;

荣誉类和竞赛类奖励可以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

3.科研创新

最高学历就读期间参加学校科学研究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发明专利

5分

须提供以下材料:

在最高学历就读期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复印件(验原件,落户申请人应为该专利首次申请时的发明人);

经学校(或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指导教师签名的证明材料(须载明该发明专利相对应的科研课题或论文名称);

该发明专利相对应的学位论文、已、课题立项书复印件(验原件)之一,论文须由落户申请人署名,立项书须载明落户申请人为课题组成员。

4.国家就业项目服务期满

上海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服务期满(毕业生按照其毕业当年的评分办法予以评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分) 5分

上海高校毕业生参加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在校期间应征入伍满按相关政策执行

用人单位分

1基本要素

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行为诚信规范,并与毕业生直接签订录用协议 5分

2导向要素

1.引进重点领域人才

用人单位录用上海市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专业)(点击阅读原文附件3)毕业生:3分

用人单位录用上海市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中的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毕业研究生:3分

2.承担重大项目

用人单位承担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且录用的毕业生专业与行业相匹配:3分

用人单位为远郊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3分

注:

上述用人单位由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推荐,并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确认后予以公布

3.自主创业(创业企业注册资金须到账(不含受让股份)且经营状况良好)

⑴创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资助的科技企业

获得科技创业基金资助企业的法定代表人:5分

⑵创办其他企业

担任法定代表人:5分

标准分

篇(3)

一、台湾地区高校重视创业教育的原因

台湾地区自1994年起启动教育改革至今十多年,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根据台湾地区近年教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台湾高等教育呈现出的趋势,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特点:就其发展程度和办学模式看,高等教育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并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体系,而且私立院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上,本科院校急剧扩增而专科学校逐渐减少,高校学生培养又以研究生增幅最大,而且科技学科的在学学生数远大于社会科学在学学生数;随着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实施,招生制度朝向公平、多元方向发展,而大学录取率的持续攀升,反映台湾少子化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2]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各地高校,尤其是占据多数的私立科技类大学普遍重视起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希望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通过创业教育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资源整合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创业孵化转化出一批优秀的工程类研究成果,为学校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为此,台湾地区高校围绕课程建设和创业孵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

近年来,台湾多数高校已经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教育体系,往往结合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开展课堂教育。

1.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均注重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搭配。 [3]以此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考,更好地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大多数高校不仅注重相关理论的学习,而且更注重学生就业导向本位需求,结合不同专业,开设多种创业课程,强调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职场接轨的训练。

2.证照考试的重视和推广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各大学普遍将证照辅导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各类证照培训和考试,努力达到证能合一。开设的证照考试包括餐饮、美容美发、编程、工程控制等多个门类。为了激发学生考取证照的热情,兰阳技术学院设计了证照达人风云榜,按照获得证照的多少,对学生进行表扬,并制定证照与学分抵免办法,起到了很强的鼓舞作用。取得证照的学生即使不能有效就业,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自谋生活,开启创业之路。

三、台湾地区高校创业孵化与扶持

台湾私立科技类大学的创业教育孵化活动很丰富,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大赛、发明创意活动、企业参访、创业育成等多种方式,注重产学合作,重视学生创意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1. 企业家讲座

通过座谈会和演讲等方式,根据不同授课目标,邀请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激发学生兴趣。如,兰阳职业学院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向学生分享创业历程,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等职能。

2. 创业竞赛

创业竞赛的开展是创业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台湾多数高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意,开展创业活动的校际交流。龙华科技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塑造竞争和创新的环境,在学校标志性建筑上书写上C=(K+S)A (其中C为竞争力、K为知识、S为技能,A为态度),使学生真正提升竞争力。

多数高校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类别的创业竞赛、发明大赛。台湾中部的昆山科技大学组织学生参加“LED照明光电创意竞赛”、“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并取得较好成绩。台湾南部的大叶大学重视学生创意教育,以艺术工坊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意,学生屡获创意比赛发明奖。

3. 创新育成研发中心

台湾地区多数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创新育成中心等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平台,注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4]

学校孵化的企业中,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般是2至5家。创新育成中心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入孵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学术研发资源、软硬件设备、教师团队辅导等,同时擅于运用政府和企业资源,构建产学育成研发体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系,开展创新育成研发作品展,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就业创业,实现共赢。

4. 产学合作

台湾多数高校同不少大型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平台,产学合作与研发创新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量,同时将产学合作融入教学、研究与服务,资源共享,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与科技园区企业主动联系,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或实习,开展校际合作交流。

4.教师培养

台湾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均得到了学校最高管理者的大力支持,真正推动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注重创业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高水平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种专业证照的考试,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深造,为教师学习成果转化与发挥提供便利,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四、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大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目前多数学校没有统一、规范的“创业基础”课教材,现有创业课程也多数为选修课。我们要结合创业教育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创业中所需基本技能作为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将创业课程列为大学生必选、必修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能力训练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丰富创业教育活动形式

开展创业活动交流,邀 请各类专家到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各种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竞赛、创业论坛和企业家讲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交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的平台。

3. 注重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加强

只有培养出创业师资,才能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素养,渗透到学生的观念和意识里,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快进行创业师资培训、认证和培养非常重要。

4.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平台

要把创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大陆地区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5]可以借鉴台湾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各校实际,甄选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科技园进行孵化,有利于推进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总之,台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推动创业教育的做法对大陆地区高校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性,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涉及到教学、师资培训、产学合作等多方面的推进,发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1-3.

[2]崔 萍,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与改革面向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140-146.

[3]毛 勇,台湾地区公立、私立高校公平竞争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30-33.

篇(4)

关键词:高校学报;大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4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高等教育重要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反映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华大学率先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创建并实施SRTP。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种科研竞赛。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打破了重灌输轻创造、重应试轻应用、重传承而轻革新的传统教学摸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实、巩固、检验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目前,科学知识飞速发展,而由于课本的编写、出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大学生上课学习的知识,往往已不是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而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展示给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将难以适应如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社会。检索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其对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对新接收信息和知识与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识的联系能力。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台。科研能力是指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2]。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强了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写作、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不断增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毕业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报对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高校学报作为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就是其办刊的宗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3]高等院校科研的主体由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组成。因此,高校学报也应定位于为这两部分人员服务。学报不但是教学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还是教学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学报为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广大平台。大学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赞誉,带来的满足感,激发其从事科研的热情,会促使他们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报上刊登的大学生论文,对大学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样示范作用,还有抛砖引玉之效,起到鼓励大学生展开科研竞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良性竞争氛围。

2.学报对大学生科研的引导作用。大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参加科研活动,他们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学报的论文体现了多学科、多专业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对大学生起着标杆和导向作用。大学生通过借鉴学报的论文,可以学习如何选题,了解该学科该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论文相关的观点和结论,沿着正确的方向研究,少走弯路。大学生初次完成的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学报编辑尤其是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往往一针见血,令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3.学报对论文写作的指导作用。大多数科研成果都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外语水平颇高,而母语的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在语言文字能力、行文语气、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更何况初次写作有更高要求的学术论文。初次写作者往往不熟悉学术论文特有的格式、单位、符号及图表的使用规范,缺乏对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多看学报,多受熏陶,自己写起论文来,从格式到内容都会得心应手。论文的规范深层次上是对研究态度作风的一种要求和约束,从写作初期就建立起严谨规范的科研作风,这就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报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学报质量。学报是学生无声的老师,学报编辑是论文写作理论的掌握者,同时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标准和规范的执行者。学报论文中的观点、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规范等,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术蓝本。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期刊质量的保障。学报编辑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才能创办出精品期刊。不仅使学报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传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学报编辑可以定期举办讲座,讲解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使大学生掌握论文的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详细的独特格式要求。同时,学报编辑尤其是资深编辑还可以在选题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学报编辑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与大学生作者、读者互动,搭建好发现、培养人才的学术平台。在学报网站上刊登学术论文特有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针对一些日常来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解释回答。在学报网站上设置留言板和邮箱,及时回复大学生作者的提问。

3.直接参与论文指导。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大众化,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论文的指导有些力不从心。毕业论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规定,学报编辑可以协助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论文的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广度,而学报编辑不仅是“专家”还是“杂家”,不仅对本校各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广泛涉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学报编辑往往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大学生作者应多与学报编辑交流,虚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见建议,在与学报编辑的互动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4.提出选题,进行征文。学报编辑在指导大学生论文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学习和科研现状,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复前人的选题,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常常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学报可以提出一些筛选过的适合本校大学生的选题,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便尽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强他们科研的信心和热情,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刊登大学生优秀论文。有的大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学术质量上乘的论文,符合学报学术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载到学报上,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每年学校都会有大量的毕业论文,可以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刊发优秀的毕业论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学校提出增加学报页码用以刊登大学生论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环。

6.向大学生赠阅学报。当前,学报的分发计划一般以教师科研人员和作者为主,大学生除非自己主动要求,很难有对其的分发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发计划在保证教师科研人员的前提下,应考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随着阅读学报的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需要适当地增加学报的印刷数量,使有需要的大学生都能阅读到,扩大学报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如果超出预算,可向学校提出相应的申请。

高校应重视学报编辑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使其做好编辑本职工作以外,参与到学校科研与教学活动中,做到人尽其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学报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欧阳F,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84-86.

篇(5)

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行为,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人类进化的初级阶段或许由于一个偶然的因素,也许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人类开始了直立行走,它大大的有助于人的大脑发育,而这一简单的变化,就是人类在进化史上有别于其它哺乳动物,有了思维的能力。具有了思维能力的人类,逐渐有了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大脑快速发育,使人成为有高智慧的动物。高智慧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思维方式不仅指导人的行为,更重要是它在人对客观存在再认识的时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教育作为人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仅担负着传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义务,也负有培育学生思维方式的责任。如何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教师引导与启发

教师对培育学生思维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学生。教师在授课时,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维方式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避免一言堂的作风,注意留有一定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对自己接触的新知识有一个思考,认识的过程。多设思考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天才往往产生于发现某个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并从许多不同的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最终便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抓住了不同视角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解释。爱因斯坦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相对论的论文,但是他还发表了另外248篇论文。面对着与其他人一样的世界,他却能够看到不同的东西。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举世瞩目,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把他推向了科学殿堂的巅峰。

1.2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人对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得出不全面的结论,不全面的结论又错误地指导了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生活中以及科学实践中得出错误的结果。这些错误的结果造成的失败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处在低级阶段造成的。要想对一个事物有一个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必须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得出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检验,或者由得出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进行推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大实践环节的训练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综合实验就是为此目的而开设的。它的宗旨在于加强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得出五条经验如下:(1)审查设计初稿时,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应加以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2)在指出学生设计错误时,让学生先提出改革方案,并加以改正。(3)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应严肃指出,并告之危害性。(4)可互相比对学生的设计,使学生互通有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5)要求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应对自己的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勾画出自己的设计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什么。以上五条经验,我们认为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理解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较为理想的实用的设计方案。

1.3主干课程结业应加设论文考核

大学课程的结业,主要是单科的考试成绩为主。应加设论文的考核。论文字数以2000-3000之间为宜。要求作者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这可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可参考其它文献,对所学课程有一个独立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结业论文考核,不应限定页数,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思维的活跃有助于思维创新。

1.4鼓励学生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

目前有许多科技竞赛的题目在大学生中举行,如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技术设计大赛等。它们的举行,大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创造的智慧。使他们在科学技术的海洋中奋力搏击,能量充沛,不时的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做到科技创新,仅凭系统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来源于你的思维方式。比尔•盖茨是不得不提的另一个天才,他天才的思维让他用二进制把世界与计算机连了起来,这一伟大的发明,使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觉,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有一台计算机已成为必需。比尔•盖茨的成功是思维方式———智慧———财富的一次核聚变。

篇(6)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81-03

在现代社会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因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结合紧密、创新精神需求较高而成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成为现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1]。普通高校应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将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文简称“学校”)多年来产学合作实践,阐述应用性产学研合作中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路。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适应课堂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往往与生产实际之间存在距离而不利于工科人才培养[2]。为此我们尝试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予以改革,通过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具体实施特点如下。

1.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打造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和引领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努力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自身基础和特色的过专、过深问题,避免课程交叉重复,剔除陈旧知识,及时增补新知识,同时进行系统、细致分工,明确各位教师的主讲范围及覆盖、延伸,这在以往的听课或公开课环节是无法完成的,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困惑和学时浪费,深受学生认可和欢迎。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各1门;2012年《非木材植物人造板》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Top Solid家具造型设计”荣获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竞赛一等奖;2011年《家具CAD/CAM技术》多媒体课件获全国第十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二等奖,《家具制图》多媒体课件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获中国林业教育研究学会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2.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将本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技术手段引入日常的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过程,创新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践行“感悟+介入+探究”协同教学理论,构建了“完善两个体系,搭建三个平台”的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通用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创造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克服单向、灌输的教学,发展与推行“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型”、“创新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案例分析与情境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应用、发展、创新知识的过程。近年来,“木材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教育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木材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3.狠抓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为加强实践教学,克服当前教学方法陈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教师创新精神欠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切实转变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建立了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验课比例和实验学时,对基础验证型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更新,增加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比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学校领导班子和相关专业、各教研室负责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拥有“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与18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其中张家界奥威科技有限公司和株洲翔发航空橡塑有限公司为湖南省大学生优秀实习基地。③抓好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达80%,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为保证毕业生的论文质量,对课题申报、选题、中期管理、答辩以及论文格式等进行了规范。无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老师不带毕业实习,规定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的课题必须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学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大四毕业生课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开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准备毕业课题,又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可喜成果

1.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校园文化活动创品牌”为核心,大力开展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构建了课程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创新型教育体系,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三年,学生设计的“安全大头针”荣获号称世界工业设计界“奥斯卡”的“红点设计概念奖”;以本科生为第一发明人进行申报专利,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型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5项。

2.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反哺教学上,以“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思路指导工作,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近三年来,由教师的科研成果或在研项目转化而来的教学项目达30余项,9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横向课题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做到了将学科前沿技术成果及时融入理论、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依托本院现有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及特色、重点专业,按照“高起点、重特色、讲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实验室、产学研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设,搭建“开放共享、布局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创新意识、实践技能明显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2009届林产化工专业毕业生中,2人被跨国公司选送出国培训,2009―2012年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等五个专业60多人在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3.搭建了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近五年的重点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我校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齐备,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在学校近三年的目标管理年度和届期考核中,该院取得了三连冠的好成绩。近年来,学校依托这些平台,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6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5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主要教学奖励1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建设有包含《木材学》国家精品课程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在内的国家、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11项。

三、结论

目前,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可,但是产学合作的模式不是统一模式,需要结合各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践,研究出符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并具有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加以实践。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代金平.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27-131.

[2]胡庆,胡敏,韦红.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摇探索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16-117.

篇(7)

关键词

专利

信息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课程

2010年6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目前已有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在5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其核心是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

以国际专利为基础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创新成果可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了解专利信息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因此工程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当顺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加强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拓展。国内文献称之为“专利情报教育”,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应在过去专利情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因此在名称上宜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1专利信息素质对于工程类学生的重要意义

首先,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的能力。

其次,只有具备相应的专利信息素质,才可能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基于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或涉及技术研发、科技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需要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而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服务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在从事新课题研究之前,若忽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将导致重复研究、盲目研究、专利侵权或落入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陷阱等严重后果。

第四,增强工程类学生的就业优势。目前许多高科技企业亟需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专利流程工程师、专利许可工程师、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工程师等。

2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知识及专利文献利用现况

我国工程类学生的专利知识的总体状况表现为:专利知识欠缺、专利文献利用意识薄弱、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的技能缺乏、很少查阅专利文献进行科技创新,更谈不上对专利文献的有效利用,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不知道是否适合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专利申请的步骤等。

以浙江某工科大学为例,我们对在校工程类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专利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共9道题.对1554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为何学习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但了解专利知识的学生又非常低?原因在于大部分工程类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法律基础课,同时有少数学生通过全校公选课或讲座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专利文献检索等知识。但是这些课程中涉及的专利及其检索利用知识的相关章节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学过不用就忘了.51%的学生知道专利文献,但极少利用专利文献。当被问及为何冷落专利文献时,学生回答是:不知如何检索专利文献;或查了专利文献但存在阅读障碍;或认为写毕业论文不是创造发明,不需要参考专利文献。

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通过检索和统计万方数据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国内主要高校工程类学位论文发现,学位论文的学术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类型利用的比重从高到低分别为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标准和专利。专利被排在末尾,且参考文献中有国内外专利的绝大多数是博士论文。

以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程类学生对专利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类学生存在软肋,即专利的检索分析技能以及专利法相关知识非常欠缺,国外专利文献的阅读能力较差,丧失创新能力。

3我国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3.1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薄弱

我国有一些高校对专利知识的普及以及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且有了一定的积累,例如:武汉大学近几年开设了通识课“专利信息与发明创新”,18个学时。这是图书馆脱离“科技文献检索”类课程在学校单独开设的有关专利知识的课程;2002年起山东建筑大学张明勤教授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与专利”;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设置“专利文献与专利”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开设“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课程,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开设选修课“专利信息检索”;中国计量学院教授梁嘉麟开设“发明与专利”选修课。但是这些与专利相关的课程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余均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程度。课程内容也不够系统化,有的偏重创新设计、有的偏重文献检索、有的仅是基础知识普及。各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以讲座形式的偏多,没有形成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体系。

我们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1所高校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大多还是选修课.其中8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设有专利检索、专利文献利用的讲座。但是仅靠讲座,无法对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教育较系统,有16所大学开设专利相关课程,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实务、创意设计与专利突破等各个方面。

3.2企业更需要掌握工程知识和专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于2011年2月2日在中华英才网主页搜索职位,输入关键词“专利”进行检索,结果显示1552条,每页20条,选取前15页,总共300条招聘信息。

主要岗位有专利检索员、专利流程师、专利分析师、专利人、专利工程师、专利主管、专利翻译、专利律师,其中专利人、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师的职位数排在前三位,分别占43%、3l%和14%

从各信息的单位性质来看,企业对专利人才的需求超过知识产权机构,分别占51%和43%,其余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律师所。

主要工作内容为专利及商标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开发规划、专利检索、专利文件撰写和专利挖掘。

其中专利申请是招聘单位最需要的工作内容,其次是专利分析以及对专利开发的整体规划。专利分析和专利检索的要求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高级检索及分析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专利挖掘。同时招聘单位要求具备工程学科背景,所以企业需求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专利的检索、分析和申请的复合型人才。

4国外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在调查中,某国内知名企业的专利主管说,在讨论专利问题时,能明显感觉出国外研发者的专利意识大大强于国内。具体表现在:他们是真的懂得专利文献是什么,比如有哪几部分组成;知道权利要求的作用,并知道如何解读权利要求;会自觉运用专利文献,并自觉避免专利侵权问题;就专利问题很容易沟通,不用再对基础知识作解释,等等。这要归功于国外先进国家从小到大不断灌输创新意识和实施创新教育,其中包括专利意识和专利教育。

日本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从幼儿直到成人。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行的是实务能力的训练,工业产权标准教材《专利篇》,以职业高中(工业)和理工大学工学课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把握日常研究活动中可成为专利的技术,掌握从申请文件的制作直至权利取得的实务能力。

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工科高校在校内设立专利信息中心,支持对大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以及科研成果的工业转化。德国2002年出台鼓励大学教师创新发明的法案,明确规定学校作为产权所有机构,负责发明创造的保护和转化,发明人享有从发明的推广和转化中受益的权利,发明人从发明实施净收益中获得30%的奖励。这极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利意识大大加强,教师一般都会检索和分析专利文献、撰写专利文件,带动了学校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5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设想

5.1课程的总体框架

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对工科背景的专利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而相应的人才非常缺乏,短期培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工科学生对专利信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迅速进入职场,从事研发工作,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力。我们借鉴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课程总体构架,见表2:

5.2课程中需要加强的容

目前各高校基本把《知识产权概论》作为通识课,但是针对工程类学生应侧重专利制度、专利权、国内外专利法、WTO相关条约、专利战略等内容。

“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部分应加强培养工程类学生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利用,其中对外文专利文献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特别需要增加专利地图制作的内容。

“专利申请实务”是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空白项,其中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又是一种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文件,所以这类课程对目前国内的教师和工程类学生是一个挑战。

“创新发明方法”对于工程类学生是及其重要的,由于新兴工业国家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所以可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它是企业知识产权策略中避免侵权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能是代价最小的一种竞争手段,特别是对于后来者而言,回避设计往往能后发制人.所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