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2: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基层文化的公共性。
服务社会上所有的成员是基层文化的公共性,它还主要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着最基层的文化服务。
(2)基层文化的紧密型。
群众文化工作网络里有着广泛的基层文化库,而这个网络有着公共文化的覆盖范围,并且基层文化馆成了网络文化的龙头,因此基层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有着“紧密”而独特的作用。
(3)基层文化的服务性。
基层文化馆有着种类繁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广社会大群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并且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基层文化馆为群众提供者文化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它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自身利益,从性质上讲正直具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属性。这便是基层文化的服务性。
(4)基层文化的基础性。
至今,随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企业,并加大了对文化的投入包括设施设备的较大改善,实践证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作为前提和保障。
2基层文化的巩固和服务体系的强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首要前提
基层文化面对的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随着时代在改变,虽然群众文化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但是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着积极主导地位的基层文化应当不断地强化和巩固,那么应当怎样强化和巩固基层文化的地位呢?
(1)开展文化活动。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组织文化活动,积极的配合并巩固基层文化馆的服务体系地位。群众文化的作用是通过组织不同种类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加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对社会有用的新人为目的。
(2)宣传文化的优势。
大力进行社会文化的引导与宣传,巩固基层文化馆的阵地地位。基层文化具有互联网络优势、地点上的优势、人才集结的优势、独特的优势,并且能够把公共文化体系的主要作用和扩散功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3)强化公益和服务职能明确基层文化馆的主要地位。
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就是公共文化馆的主要职能。
(4)巩固基层文化馆的导向地位。
始终坚持群众文化服务方向,基层文化馆想要实现它本身的社会体系价值,只有不断完善和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体系的服务,不断坚持群公共众文化服务的方向。
3让基层文化具有时代的特色
开展和谐群众文化的基础是要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优秀的文化创意,那么怎样策划并且实施这些文化活动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当然在实施和谐文化活动中,文化活动实施工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和谐文化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开展准决策准确、运作合理、调度有序、指挥得当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达到和谐文化活动的理想效果。
4整理和谐文化资源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深入宣传贯彻民资和谐、社会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和谐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会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氛围。要以中国化的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并且利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培养共同理想,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完美建设。社会的稳定来源于优良的文化传统,只有在构建好了和谐的文化体系,才能让社会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共文化体系才能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5结束语
这个体系自上而下包含了国家政府,地方政府,文化部分以及最基层的地方文化馆。从政策的出台到具体的实施,这套阶梯状的体系自建立以来确保了群众文化工作落实到实处。在阶梯中,最基层的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文化馆的历史形成可以追溯到解放之前,那是的文化馆成为“民众教育馆”,解放后参照苏联的模式改为“文化馆”,主要负责当地的文化建设工作。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着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相对薄弱,各地虽然建立了文化馆,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实际意义。现阶段我国提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尤其是群众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文化馆的建设和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馆的主要职能
1.举办各种展览和讲座,聘请当地优秀艺术家和专家进行作品展览和民俗艺术讲座,普及文化知识,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2.组织策划以娱乐群众身心为主要目标的娱乐活动和文艺活动,组织民间文化艺术团体进行巡回演出,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
3.发现,发掘,辅导和培养群众文艺骨干人才。
4.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5.指导下级社区中心和文化站的文化工作,并向下级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提供资源和文化服务。
6.开展地区间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早已经明确,充分履行这些职能并不断拓展创新是文化馆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
三、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文化馆本身的特点上来看,文化馆是最贴近基层群众的一个文化机构,是阶梯的最底层。
贴近民众生活,了解民众需求。最重要的是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更容易组织和发展民族文化。在文化馆组织的各种文化项目中,文化二字在群众中不再是高不可攀,文化馆将原本遥远的舞台和艺术搬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数地方文化馆都是从基层群众中成立起来,贴近群众的文化工作者深得民心。
2.文化馆目前更趋于发展成为公益性文化机构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为例,2013年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呼市多地区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面对群众免费展览当地首府文化。这一举动最大范围的普及了群众文化的概念,也让群众文化实现了群众二字的根本意义。
3.文化馆是国家单位,自上而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连接了政府和人民。
将政府颁布的具体政策实施下去,同时可以向上反映当地群众文化发展的具体状况,确保群众文化的发展工作持续有效的发展。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特色文化,文化馆可以跨地区的进行文化交流,真正的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地区之间互通有无,进行同种文化形式不同文化特色的比赛交流。
4.文化馆的主要职能还包括了发掘和培养当地优秀的文艺文化骨干人才。
培养人才不再是高校的专属工作。同时文化馆吸收的专业文化人才也可以为群众文化事业服务,简而言之文化馆是最贴近群众的人才资源的聚集地。文化馆从解放初期的雏形发展至今,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文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文化馆的发展也应该遵循时展的基本规律。想要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服务,文化馆这一基层文化机构还需要更好的发展。从人才引进方面,文化馆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从社会上和高校中大力引进文化专业人才,指导和组织当地文化工作的发展,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止人才的流失,其中包括提高文化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从人才培养方面,已有的人才应该着重培养和学习,不能止步不前。人才的止步带来的是文化的停滞。在活动组织方面,文化馆也应该不断创新拓展,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歌舞,书画展览等,应该将重点放在当地特色的文化发展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许多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设有非遗中心的地区,文化馆要与非遗中心配合起来工作,如果没有设置非遗中心,那么文化馆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保护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
四、结语
【摘 要】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文化馆自身建设又是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关键与核心,也是支撑与保证。这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从文化馆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三大理论层面,对文化馆自身建设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系统化研究与论述。对于文化馆自身建设,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文化馆;自身;建设;意义;内容;形式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74-01文化馆自身建设的第二个层面,是它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主体系统与实体系统,也是一个“硬系统”,因为内容是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同样,文化馆自身建设的内容,也是文化馆自身建设的实体与依托,也是关键与抓手。没有建设的内容,文化馆自身建设便成为一句空话。具体而言,文化馆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文化馆自身建设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必须予以格外的重视和强调。文化馆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全馆人员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思想。要有奉献精神,甘当人梯,乐于为他人做嫁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群众文化的工作之中。二、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配齐各种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机能。特别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领导班子成员,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人们常讲:“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必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三、制度建设制度是要求全馆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要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例如人事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经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群众文化组织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等等。用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切都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使制度规范化、常态化、严谨化。四、业务建设业务是文化馆个人或全体的专业工作,所以文化馆的业务建设就是文化馆个人或全体专业工作建设。其重点是专业水准的全面提升。一方面,要对个人、部门、全馆专业水准进行全方位、大幅度、高水准的新提速与新提升;另一方面,又要在本专业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人人都成为一个业务工作的“多面手”。有人形容说:“群文工作是大花筐,什么玩意儿都能装。”意思是说群众文化工作是多元复合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文化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综合性与全能性。凡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辅导等各项业务工作,都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唯其如此,才能胜任文化馆的工作,才能使整个文化馆不负重任和厚望。由此可见,文化馆自身建设主要内容的具体性与全面性,也是不言而喻、勿庸赘述的。五、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就是说,为了使文化馆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得到具体有效的范实,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形式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制度建设、业务建设,首先都必须加强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充分为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两种形式,诸如阅读、观摩、研讨等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进修活动指有计划地把人员“派出去”,到有关大专院样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讲座活动指有目的地把有关专家、学者教授“请进来”,到馆内讲座、讲课,以提高全馆人员素质。研讨活动指组织全馆人员进行思想交流、经验总结、业务研讨等活动,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强化团队精神。综上所述,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文化馆应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馆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课题,特别是对当前的城市群众文化。因此,文化馆自身建设的必要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丰富灵活。参考文献:[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60.[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58.[3]刘新梅.浅论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2011(05).[4]杨素梅.文化馆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5]柯梅芳.论文化馆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多重功能[J].群文天地,2011(04).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优化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文化馆的建设,大都是由国家政府拨款建设的文化事业单位,其建设宗旨即为人民服务,因而建成之后主要用于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加强国家对群众的必要文化传播与辅导,但最终目的还是致力于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打基础、作保障。因此,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然进行的一件重要使命,但随着文化馆的日益免费开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并且亟需解决。
一、文化馆在免费开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资金运用问题。文化馆要进行免费开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资金问题,只有拥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文化馆的免费运营才能真正实现,加之文化馆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建设,因此国家必须给予文化馆的投资保障。经有关数据调查发现,我国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逐年上升,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自当成为受益项目,但如何才能保证资金合理运用,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二)管理安全问题。文化馆免费开放之后,必然会接待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群体,馆内的安全问题也就会时有发生,比如民众群体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及危险情况的处理问题、馆内固定硬件设备及阅读资源的损坏问题等等,这都是免费开放文化馆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就要求馆内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加强。
(三)服务人员问题。据了解,除部分大城市之外,大多数地区的文化馆都受编制等因素影响,致使文化馆服务人员缺乏、服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有的小地方的服务人员甚至不具备专业能力,这就为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与技能培训造成了较大影响。并且,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和文化志愿者,进行现场的教学与服务。
(四)治理模式问题。免费开放后的文化馆治理,面临着更加巨大、棘手的问题,比如,人流量的增加、硬件设备的故障、群众团体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我们是默默忍受还是放任自流,都需要我们的思考。还有的村镇,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直接拒绝文化馆的开放,出现部分文化馆职能丧失、擅自挪用等情况,这都是治理模式缺陷造成的问题。
二、文化馆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文化馆免费开放之后,它所接待的群体包括了社会的任何群体,没有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之间的歧视和差异,保证了各阶层的人民群众都可以享受到知识的感染、文化的熏陶,对社会低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提高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文化馆定期举办的某些艺术活动或者文化活动,都可以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之下,吸引更多地群众前来参与,较大的展现了文化馆设立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群众集体参与文化馆的公共活动,有利于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扩大了群众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有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再者,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还会对当地的民俗风情、风土文化进行一个良好的传播,这也间接的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于国家、人民、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其间还存在不少问题,但相较之下利大于弊,并且这种优势表现在方方面面,对此,我们应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进度,解决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优化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具体管理策略
此部分提出优化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具体管理策略,用以“四个就绪”进行类别分析:
(一)宣传引荐就绪。对于文化馆免费开放这一消息,宣传工作必须严格就绪,真正的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才是达到了宣传的真正目的。对此,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这一消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进行,再在部分政府、社区、乡镇等人流量密集地段,放置固定的宣传广告栏和宣传标语,力求最大范畴的传播宣传内容,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文化事业之中,真切享受国家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文化设施。当然,文化宣传工作不可一时热,应该根据季节、节日等时间进行阶段宣传,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消息时驻群众心间。
(二)场馆建设就绪。要想让文化馆能真正的发挥自身价值,那么建设时对所选地段就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对于周围地形的人流量、商业程度、交通道路、文化附加产业等等因素都应该进行周密的考虑。在进行乡镇文化馆建设时,应该根据乡镇居民的居住特点和生活习惯,辅之以当地的文化特色,选出便于所有乡镇居民进行参与的好地段,发挥乡镇文化馆的价值,为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准备;进行城市文化馆建设时,可以在市区内建设一个文化馆总部,再以总部为中心建设各个文化馆分部,保证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便利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三)服务水平就绪。文化馆既然作为群众团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必然需要满足各阶层、各行业、各年龄、各水平的群众文化要求,所以文化馆内部应该进行综合性的建设。文化馆要提升服务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让人民群众不但享受到综合的文化服务,也享受到高质量的人文服务,提升整个文化馆的服务水平。
(四)模式转换就绪。文化馆从收费开放转换为免费开放,这对于文化馆的服务、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模式转换,并且这个模式转换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问题,但如果积极克服的话,也是不会影响文化馆的正常运行。所以,在这个模式的转换中,文化馆应该对接待人群、问题故障、环境管理等有一个准备,能够良好的完成这个模式的转换,对待某些来者的行为进行原谅与理解,这也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需要练就的一个本领。
参考文献:
[1]孙巧云.试论文化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4(14)
[2]郑淑娇.浅论当前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 2013(11)
[3]郑亦庆.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 2012(18)
关键词:文化馆;管理
我国文化馆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文化服务,让城乡居民享受文化生活,接受终身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在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制约了文化馆的发展,只有优化管理手段,积极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发挥文化馆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馆免费开放中面临的问题
1.服务质量问题。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其工作定位、服务内容及活动形式亟待充实调整完善,原本群众陌生高雅的场所形象,逐渐成为向往参与学习欣赏艺术和开展文化娱乐的场所,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场所。因此,能不能在参加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满足他们多种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随时提供一个设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有序的活动场所,是文化馆免费开放应思考的问题。
2.资金来源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参与活动人数增多,必然给文化馆带来工作人员与服务项目的增加,提高了运营成本,形成“不搞活动不亏损,少搞活动少亏损,多搞活动多亏损”的怪圈,原来那种只安排文化馆基本人员人头工资和临时性重大活动资金辅助的财政拨款模式,使文化馆经常处于透支运转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对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带来极大制约。
3.安全管理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将接待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设施环境和活动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卫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参与人员素质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免费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群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参与者自身素质比较底下,活动中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措施,不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学习活动秩序,有些参与者在馆内随意丢弃垃圾,甚至损坏活动设施。影响了文化馆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工作人员的监管难度。
二、优化文化馆免费开放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文化馆若想提高服务水平,必须紧紧把握阵地优势,加强业务功能的完善,这也是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我国文化馆的不同定位,应设置多种多样适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室,如音乐舞蹈室、美术书法摄影室、文学创作室、戏剧曲艺室、群众文化调研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职能部T;另外,文化馆还应加强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标准演出剧场、舞蹈排练厅、美术书法摄影展厅、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文物藏品博览展厅、地方历史名人展厅等。随着文化馆功能的建设齐全,既能满足各种培训讲座、文艺演出、舞蹈排练等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能成为广大群众参观学习的重要窗口,成为群众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探索民族民间文化的途径。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社会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文化需求呈现了综合化、多元化的要求,文化馆的各种文化服务不仅需要完善适应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创造高质量的文化熏陶软件环境。同时继续深化文化馆内部改革,制定健全的考核绩效制度,定项目定要求,定标准定奖罚,以人定责,以此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的精神产品。
2.保障经济来源。过去文化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以文补文、政府支持,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制度后,以文补文已不再存在。随着免费开放,参加活动人数和活动项目的日益增加,对文化馆的管理力度和运营成本随之加大。因此,必须加强文化馆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除了及时根据文化馆设施规模、活动项目及区域经济人口总量等因素确定财政拨款额度争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拓展投资渠道成立文化发展基金,并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赞助力度,发动社会企业捐赠,鼓励并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家加入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支持与赞助,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3.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应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为不断进步的目标。文化服务可以体现出多种多样性,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这是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文化馆服务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馆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形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的普及水平,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另外,除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普及文化服务,文化馆的工作还必须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各地风俗习惯和审美差异及时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让文化馆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加快对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改善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文化服务的内涵,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文化馆应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探索与基层群众需要相符的新内容,广泛组织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专题活动,使服务能符合群众需要,被群众广泛接受并欢迎,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4.完善组织管理职能。若文化馆仅靠几名专职文化干部自身的文化产品,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文化馆必须加强组织指导职能,组织创造多种精神文化作品,将精神文化大餐献给广大群众。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向馆内工作人员要作品,更应打开大门,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将社会中原本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起来,筹建多种群体性文化艺术队伍,如:舞蹈队、腰鼓队、秧歌队、龙灯队、戏剧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文化馆则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承担起策划者、组织者、工作者、辅导者的作用,尽量扩大群众文化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文化作用。
5.全面提升群众精神素质。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文化馆首先要狠抓自身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注重复合型人才培训,提倡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强化人才战略意识,及时举办培训班,积极挖掘艺术人才潜力,通过开展培训讲座,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开放活动中还可以组织选拔文艺爱好者的“志愿者”义工,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提升综合素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以点带面,辐射到各个阶层,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必须将群众文化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与目标的层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特征,文化馆的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巧云.试论文化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4(14).
[2]郑淑娇.浅论当前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 2013(11).
[3]郑亦庆.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 2012(18).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鹤梁题刻
[分类号]G258.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具有无形性、活态性、传承性等特征和历史传承、审美艺术、科学认识、社会和谐等重要价值。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位于重庆涪陵长江江心的白鹤梁题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信息,空前规模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电站的设计,赖此得到了计算水量的史料数据;它对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世界水文资料宝库”,又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等艺术为一体的“世界水下碑林”。受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影响,白鹤梁将永没库底。为此,位于三峡库区的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白鹤梁题刻的抢救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笔者曾在该馆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10余年,也曾参与白鹤梁题刻保护的相关工作。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该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实践,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1 保存、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图书馆有四项职能,其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播与研究,使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研究植根于本民族深厚土壤中,是图书馆正视知识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选择,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之外,还应肩负保存地方文化传统、为本地政府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支持地方建设的社会职能。
1.2 有助于拓宽图书馆学知识研究领域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多、更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和知识属性,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与现象,需运用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文献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图书馆学正是与许多学科发生交叉或关联的一门学科。图书馆将活态知识适度地纳入研究范畴,可扩大图书馆学知识研究领域,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图书馆学研究的活力。图书馆学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应有学术的自觉,到生动丰富的民间社会活动中寻找研究课题,促使图书馆学在不断解答问题中得到发展。
1.3 图书馆的经验和方法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目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对滞后,且处于无序状态,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对流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部门,具有科学组织、科学分类、科学研究各种文献的经验与方法,诸如文献分类法、版本法、主题法、目录、索引等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现代技术手段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其所需的各种技术,即将处于隐性、零散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概念化、显式化、形式化的本体化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可交流、可共享的显知识产品,为其保存、利用提供条件。
1.4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机构;同时,鼓励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学术性研究机构,总体来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
地方文献是指记载一定地区范围的自然、社会、风土人情等特定资料,含有某一地区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和社会信息,是研究地方文化传承、发展、变更的重要史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于地方文献内容之中,是地方文献的一种表现方式。地方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始终应保持一致,即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地方文献作为研究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理应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收藏重点。为打造馆藏地方特色,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自2001年升本以来,突击性收藏地方志3000余册、中文书刊1.5万余册,成为该馆的一大亮点。而当地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则相差甚远。区县公共图书馆中条件最好的涪陵区图书馆也只是零星收藏有一些方志、县志。涪陵区文化馆、博物馆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拨款维系着日常运转,谈不上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层次高、内容丰富等特点,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认、项目申报及论证工作、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提供切实的文献资源保障。
1.4.2 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人才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以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自2002年成立乌江流域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外聘、培训等方式,拥有一大批专兼职高层次研究人员,其中包括外聘的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本校的专兼职教授1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9名。他们当中不乏计算机专家、图书情报专业的专家和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专家。他们不仅热衷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宣传、研究等工作,还具备相关的知识积淀,是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坚强后盾。此外,学生社团和本馆职工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经过4年的努力,该中心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而当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至今尚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初、中级职称的工作人员达78%。可见,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明显的人才资源优势。
1.4.3 现代化的服务能力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绝大多数实现了网络化、现代化管理,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如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信息存储容量达22TB,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采用图腾集成管理系统处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等业务;电子阅览、视频点播、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服务实现了网络化;开通网上图书馆、手机短信、科技查新、定题跟
踪、信息推送、馆际互借等服务。而涪陵区图书馆、涪陵区文化馆、涪陵区博物馆至今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有的部室还要借助手工借还,正在学习、借鉴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1.4.4 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生命记忆,主要还是藏于民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这些古老的文化因子在农耕大地上被传承下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困难就是要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地方高校图书馆地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腹心地带,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比较了解,方便从事田野调查、民间资料采集整理以及开展对群众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普及宣传教育。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相比,区域位置决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立档保存: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物化
保存是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程序。保存不是封存,是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保护起来,供研究人员及后人研究借鉴。地方高校图书馆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民间实地考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普查要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全面性是指兼顾城镇和乡村、兼顾不同人群的全面调查和采录;代表性是指在全面掌握某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加以认真、科学地采录;真实性是指普查时要忠实地采录讲述者讲述的原貌,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保持原状、不加修饰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符合这三原则的采录成果,才是真实而有价值的,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凡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普查和保护之列。普查还要掌握科学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重点走访、抽样调查、开小型调查会、观摩民间艺术家的表演、参与民俗节庆活动等。调查采访者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方式真实地记录现场考察成果,同时还要注意搜寻民间传抄的唱本、长诗、鼓词、皮影脚本、经书等手抄本。要对采集到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品、民俗事物、摄影摄像等进行详细登记。普查之后,要进行总结评估,写好调查报告,对遗产进行登记、分类、整理,对普查结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同时,也应进一步挖掘现有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源内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材料和保护过程的档案,如申报项目的文本附件、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等。然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转化为文字、光盘、磁带等,或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白鹤梁相关资料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建成白鹤梁专题数据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文字、光盘、磁带等物化资料,并按照专题集中的原则,使用图腾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分编入藏:①进入编目系统,将文字资料做成机读MARC记录,在MARC记录的010字段标注含光盘、磁带或图片集,210字段标注光盘X片、磁带X盒或图片X张,MARC做好后,打印书标贴于文字资料上;②进入书标打印系统,依据做好的文字资料的条码号,在含光盘或磁带的专用书标上打印出该文字资料的索书号和相应的光盘号、磁带号或图片集号,在文字资料和光盘、磁带或图片集上分别贴上该专用书标;③再次进入编目系统,在MARC机读记录中打开馆藏信息,在下挂数据记录中添加光盘号、磁带号或图片集号;④进入典藏系统,将分编好的文字资料分配给“非遗”书库,并将图片、磁带或光盘移交“非遗”书库保存。
3.2 价值研究: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审美、教育、科学、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比如,正因为葛修润等科学家研究发现了白鹤梁的重要价值,国家才不惜耗资1.89亿元修建“水下博物馆”,既将其妥善保存,同时又开发其旅游价值。可见,价值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澄清理论观念的问题。理论上模糊不清,就难以对保护对象做出科学的界定和评估。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做好保护前的甄别鉴定、价值评估等先期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一般来讲,只有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的文化形式和产品,才是急需得到抢救与保护的:一是具有民族独特性,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地区文化历史之中;二是具备一种或多种科学的、独特的、珍贵的价值;三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同时表现出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难度的技艺,是同类文化样式的典范。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研究,或与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用录像和记录等方式将民间艺人的技艺整理、保护下来,组织专家对传承人的成就和传承工作进行学术性、专业性的分析和评估;支持项目申报、论文撰写、论著出版等工作。该馆相关课题有184项(国家级1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30余部;其中白鹤梁题刻研究成果有曾超的专著《三峡国宝一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周晏的论文《白鹤梁蒙文题刻背景追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李胜的论文《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五十六则》(《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和《释文校读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等。此外,该馆学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理论研究的同时,还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使遗产价值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3.省略/gwge/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2]王云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132-135
[3]葛修润,国宝“白鹤梁”,中国三峡建设,2006(2):73-79
[4]方允璋,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96-98
[5]张小芳,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情报探索,2008(03):32-33
[6]黄峒胜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107-109
[7]金文坚,高校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7(7):90-92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章总则,[2010-05-19]unesdoc.省略/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一、群众文艺创作现状分析
目前,就笔者所属的县而言,群众文艺创作处于作品数量少,精品匮乏,创作水平较低的现状。形成群众文艺创作不景气的因素较为复杂,从群众文艺创作本体来说,它具有业余性、分散性的特征、多样性的特性及差异性的形式。总而言之,群众文艺创作具有它特殊的规律。首先创作者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同时,以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形象思维活动,进入业余文艺创作,他们的创作精神值得称道。其次,群众文艺创作队伍由来自于各行各业、而且居住或城区或农村,行业不同,居住分散,缺乏集中性。由于群众业余作者爱好不同,创作倾向不一,又形成了创作形式的多样性。同时,这些业余作者们各自受教育的程度、人生经历、生存环境和认识水平等截然不同,从而使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整体创作水平难以提升。
二、基层创作机构现状简析
(一)专业创作人员不足。目前,县级文化馆一般只有一名文学(戏剧)创作干部,却还身兼几职,工作头绪多,事务杂,压力大,难以投身创作,更没充足的时间对群众文艺业余作者进行精心辅导,从而使其在创作活动中往往带有盲目性,被戏称为瞎折腾,作品成功率较低。
(二)激励机制缺乏。组织群众文艺创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创作人员的引领和拼搏。但是目前由于专业创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一定的支持,乃至激励机制缺乏等诸多原因,出现了转行的现象,导致一些县区文化馆创作干部空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无法开展。
(三)文艺创作经费匮乏。近年来,县级没有建立文艺创作专项经费。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组织业余作者开展创作,还是举办创作笔会,或是请省、市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外出采风等等,经常因经费的原因而搁浅。这种情况让组织者显得万般无奈,令群众业余作者大失所望。
三、组织群众文艺创作的策略及建议
(一)创设环境,给力创作。为文艺创作者提供适合其思想发展的特殊创作环境是给力创作的前提和关键。为文艺创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是政府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样,让创作者感受到艺术的尊严,激发其创作才华的灵动,使他们能够在幽静的氛围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推动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一)完善创作机制。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还应该从建章立制上做文章,建立一个合理的创作机制,为文艺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激励长效机制。文化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并出台群众文艺创作考核及奖励办法之类的激励措施,明确目标,夯实任务。尊重文艺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如在县级设立群众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可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群众文艺作品评奖活动,召开颁奖大会、表彰优秀作者,对其颁发荣誉证书、奖品及奖金等,并对省、市获奖作品的作者应予以重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群众文艺创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文化单位要对本地群众文艺创作工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科学管理。年初要制定工作计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年终要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在平时创作管理上,要对创作专业人员和群众业余作者齐抓共管,强化考核。对创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真正形成群文创作有人抓、有人干,有作品、有精品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生产机制。应把群众文艺精品生产纳入文化主管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新方式,新路子。尊重个人创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尽力满足专业或业余创作人员在创作、学习以及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使他们能安心创作,佳作不断,成果丰硕。
(三)建立专项经费,是抓好群众文艺创作的前提
群众文艺创作在一剧之本的概念之外,还包括培训、辅导、展演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资金的支撑和保障。如,以举办群众文艺创作汇演的形式,展演本地业余作者创作的小戏、小品、音乐、舞蹈、曲艺等作品,群众欢迎,作者心悦。何乐而不为?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资金的困顿,往往是组织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大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资金投入,建立专项工作经费不能挂在嘴上,要真正体现在主管部门的具体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