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2: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科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年初,在东南大学举办的第二届论文评选报告会上,评委专家讲到:“与2007年寒假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比较,大学教师们的论文与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没有层次的差别;与2005年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的论文比较,时隔三年多,没有进步!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会后,笔者将第一、二届的论文评选情况作了一个比较,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到,尽管第二届的论文在总数上有所增加,但获奖的百分比“缩水”了。(原计划评选出一等奖105篇,占5%,最后只评出一等奖40篇,占1.72%。)反映出什么问题?论文的质量不尽人意。
评委专家指出,第二届论文比赛的参评文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存在偏差;未能深入研究,内容空泛,缺少独立见解;思路不清;写作不规范;态度不端正,存在抄袭现象。结合自己两届参评的经验,现将参加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需要注意的问题整理如下,与同行分享,以达到交流、提高之目的。
一、需要认真研究、领会《论文参评指南》
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初评及全国的评选结果出来后,一些老师发现,有的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在初评就落选了,有的文章在全国评选时没有得到作者所期待的靠前的奖项。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活动的文件通知,深入领会《论文参评指南》,比赛论文要紧扣主题。如第一届艺术展演活动的大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论文“评审指南”还对论文主题有专门的定位――“改革创新发展”;第二届艺术展演活动的大主题是“我和祖国”,在《论文参评指南》中给出了八个研究领域,那些没有获奖或名次不理想的文章,作者可能没有看到《论文参评指南》,或看到了但没有深入领会,没有按照指南的研究方向选题,在领域上产生偏误。
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比赛作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一项内容,其通知与其他各项活动一样主要是通过高校团委而不是教务处、科研处等来传达、组织的。笔者了解到,在活动中出现“重活动、轻论文”的现象,艺术教师往往对比赛的通知、指南有所忽视,认为只要是艺术方面的论文就行;有的老师在论文上交之前,根本不知道有关文件,即使看到也来不及进行有针对性地写作,这样写出的论文怎么能够符合比赛要求呢?
二、不能急功近利、仓促完成比赛论文
据笔者了解,有的作者忙于各种事务,几天、几个星期就“赶出”文章来,要不就是随意拿已有的论文“重在参与”,没有深思熟虑、周密构思,故前人未见、未述的文章、论点不多。从下发论文比赛通知到各省收集论文进行初评有半年之久,省内评选后还有两个月才上交教育部进行全国评选,所以,起码有大半年的时间对论文进行构思、写作与修改,时间较充裕,不可急功近利。比赛中也出现了少数不尊重学术道德、不尊重评委的现象,如不同作者提交了两篇“内容完全一样、题目稍有不同”的文章。在今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瞬间就可知道文章的真假。原创,依旧是各位参赛者首先需要坚持的原则。再有,对于艺术类论文,尤其是参赛论文,评委通常在较为紧张的时间里对上千篇的文章进行评比,应在研究的基础上尽量避免通篇使用文字,尽量避免评委的“视觉疲劳”,要发挥图片、表格等的直观效果,适当使用音乐乐谱、美术图片、调查表格、柱状图、线状图等,以起到快捷有效的传达作用。
三、要严格按照比赛的要求,适当“打扮”论文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1],但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运动解剖学》研究生教学中,针对骨外科研究生及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探索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对2010级、2011级选修《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生中开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扩大研究生各学科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级40名(对照班)、2011级48名(实验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第二学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运动解剖学》,2010级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教学,2011级研究生每8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分6组,实施PBL教学。两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持续时间均为48学时。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标本操作;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具体步骤:①教师根据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设计案例,案例教学目标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补充,基础与临床结合,包含学习目标、运动系统标本操作、具体临床应用及常见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案;②小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查阅收集资料;③小组讨论,查阅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学论文、相关信息共享,分析标本操作中观察及常见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④集体讨论,论证研究,分别总结,最后由教师综合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3教学效果评价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PBL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采用匿名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对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定量评估上,通过标本操作、撰写综述及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PBL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多数研究生对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课后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组8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锻炼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外科等常见疑难问题的能力,紧扣扎实基础、服务临床,教学效果好;10%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讨论及查阅资料占用太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不明显。
2.2两组标本操作能力及撰写科学论文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标本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撰写科学论文的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照班与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主观理论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案优化选择的成绩,PBL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它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PBL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运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相互渗透,通过提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讨论及实验论证、教师归纳总结等,将基础与临床课知识点的衔接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情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能力严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2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之前,均在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并通过临床1年的实习,部分研究生同学尚有1~2年的工作经历。在开展PBL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骨性结构、沟管孔裂等标志、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标志等方面与临床外科常见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应疾病的关联上。把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2011级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试验,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学》、《头颈解剖学》、《脉管学》等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3.3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PBL教学时,学生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多于传统式教学[3]。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知识了解不一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惠雪枫,李小记,王航辉,等.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2-603.
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x-xx年)》,根据xx省科学技术协会、xx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xx年xx省青少年科技传播系列活动的通知》(鲁科协发〔xx〕7号)精神,我校将继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活动主题:童心同行 体验创新
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时间:xx年12月26日----xx年3月31日
五、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xx.12.26—xx.1.16)
1.12月26日 召开学校大队委会议,征集科技活动方案
2.1月13日 面向级部教师征集科技节活动方案
3.2月3日下午 科技节开幕式,科技创新讲座
4.2月3日 “科技在我身边”主题班会,学习传达科技节方案。
5. 2月5日下午,科技小发明、科技实践报告培训指导,科幻画欣赏培训指导,每位教师确定指导学生名单,留取被指导学生联系方式。教师指导指标如下:
美术教师:科幻画指导与培训(借助上届国家、省科技大赛科幻画优秀作品),每人每班至少3幅精品。其他不限。
科学教师:小发明指导与培训,每人每班至少2件精品(含三人以内的合作项目)。其他不限。
中高学段数学教师:科技实践报告指导与培训,每人每班至少3件精品。其他不限。
如果级部班、级统一的主题,可以合并呈报。与科技相关的校本课程呈报学期相关材料,主题活动尤佳,可以整理为科技实践活动。
班主任:自选项目指导培训,每人至少5件作品。
其他教师:自选项目指导,每人每班至少1件作品。
请老师们认真对待,多出精品,辅导情况计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和学段评价。
请各教研组长2月6日上午放学前以学段为单位汇总各位老师的指导学生名单、指导内容、学生联系方式,报课程研究中心。
(二)活动实施阶段(2月2日-3月23日)
1、过一个科技书香寒假。(2月7日——3月8日)
(1)各学段利用书香寒假推荐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普影片等(分年级列出推荐书目和影片目录,建议设计“导看教案”类指导文本,形成层级专题电影课程),依据年级特点确定成果呈现及汇报方式。
(2)开展以下各项活动:级部主题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畅想未来”科幻画创作活动、“快乐体验”科技实践活动(活动要求见下文)。
2.学段展评活动(30分)(3月9日——3月12日)
(1)“我是小小发明家”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
1-6年级班主任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的创作,并跟进指导,开学后,各学段自主组织“小发明”展评活动,确保每位教师完成指导任务,收齐后认真评选指导,评出一等奖15件,二等奖25件,其他为优秀奖 。一等奖作品跟进完善后交学校评选。
(2)“快乐体验”科技实践活动
中高学段收集数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辅导的所有实践活动报告进行评选。实践报告要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杜绝网络下载、抄袭现象。评出一等奖5份,二等奖8份,其余为优秀奖。一等奖作品跟进完善后交学校评选。
(3)教师参赛项目
(1)科技发明类
(2)教具制作类
(3)科教方案类(教学类、活动类)
(4)科学论文类
每位科学老师至少选择一项参赛,其余老师积极参与,确保各学段每类各推报两件精品。
3.学校科技作品展评活动(40分)(3月10日——3月16日)
(1)“畅想未来”科幻画创作活动(3月10日)
科学幻想画的创作由班主任积极发动,美术老师跟进指导。开学后,美术组自主组织“科幻画”展评,推出优秀科幻画作品20幅参加市级比赛(留取照片),其余优秀作品布置求真楼画室。(参赛作品一律使用规格为4开的纸质材料)
优秀作品在求真楼展厅展出,负责人:白玲。
(2)教师参赛项目(3月12日)
依据情况择优推荐。
(1)科技发明类
(2)教具制作类
(3)科教方案类(教学类、活动类)
(4)科学论文类
(3)“我是小小发明家”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3月16日)
在学段展评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评委将各学段一等奖45件小发明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指导教师继续跟进指导完善,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关键词]学生 科技创新 活动 培养
2009年7月,当笔者第一次带着学生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赛场时,心情很激动:当学生带着科学论文项目“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终于站在领奖台上捧回一个全国二等奖时,笔者的心情又变得非常平静。激动的是,为了这一天,笔者和学生都已经付出很多,学生获奖也是对老师付出的一个肯定;平静的是。回顾几年宋辅导学生参与创新大赛的经历,笔者深知,要想培养一个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完整体验研究过程的学生,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和培养。
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基本素质
辅导学生参加过创新大赛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要想出创新成果,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除非是教师包办。当然,教师包办的后果是既违反参赛规则,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更甭提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了。所以,发现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在几年的辅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活跃的思维、动手的愿望、克服困难的决心,三者缺一不可。
(一)活跃的思
活跃的思维是指有想法,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如果是仅凭记忆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为提问较多,甚至随时有可能难倒教师。而且这一类学生还常常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容易将所学的东西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二)动手的愿望
有热情而没有创新想法的,根本无法开始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思维而又不愿动手实践的,也只是空想家。在挑选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初期讨论时学生热情高涨,但后期因懒于实践而最终放弃的学生则不在少数。
例如“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这一课题。实际上在几年前就有学生注意到了。在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的《生物》教材中,一道课后练习题让笔者连续几年接受着学生的挑战。因课本讨论到的“有酒窝为显性遗传,所以父母没有酒窝。孩子就不可能有酒窝”这一说法,几乎在每个班都有孩子提出质疑,说自己有酒窝,而父母却没有。但是在质疑过后,很多学生会不了了之。最后只有一位学生希望对此深入研究,想亲自通过调查更好地解释酒窝的遗传现象。
(三)克服困难的决心
有了好想法、好做法,但一旦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者,最终也无法出成绩。只有真正有创造性的想法,又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勇于克服重重困难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事实上,这也是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的共同特征。
所以,在每一个课题开始之前,笔者都会向学生强调这几点,以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在项目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有了基本素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当然还离不开在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中各阶段的锻炼与培养。现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对各阶段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加以阐述。
(一)确定选题阶段
1 提升观察能力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既是学生研究的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动力。如果选题是由学生提出的,对此会更感兴趣,在确立了其可行性后,那么这个课题就比较容易做下去。但找到一个好的课题并不容易。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会注意到常人难以关注到的问题,即可能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首先是要鼓励他们注意生活中的几个“不”――不方便、不寻常、不合理。用眼睛从这几方面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事物和社会热点,再提出解决办法,这是搜索课题来源的最主要的途径。
以2008年科学论文参赛项目“从公交车站看城市文明”为例。两位参赛学生由自己平时上学放学时在公交车站候车的辛苦,想到研究公交车站设立长凳的问题。恰逢东莞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他们希望以此为东莞的文明加分,便选之为课题进行研究。仅几天后国庆长假结束时,他们就带着在珠三角各地拍回的照片和论文初稿来见我了。尽管是第一次写论文,格式和内容都不太好,但是,他们的独特视角,加上切实的实地考察带回的有效的第一手材料,都为后期的论文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虽小,但在几个月后,东莞公交车站悄然增设的候车长椅。无疑很好地呼应了他们的想法,证明了他们为提升东莞城市文明形象而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想必他们如今再次在公交站候车时,心中必然会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而这一项目的发现,正是由对平日“不方便”的所观所思而得到的。
在经过基本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的视角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宽广,开始注意到许多平时不太在意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他们所发现的内容,往往就是前两年创新大赛的获奖研究项目。
2 训练查新技能
由于创新大赛比赛规则限制,他人研究过的内容,一般就不会再做,所以训练查新技能也很重要。一般学生多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参考资料,但也可能因此而获得一些并不可靠的参考资料。
例如在进行有关酒窝现象研究前,一般网络搜索得到的相关理论基本都与课本相同,认为“酒窝是显性遗传的”,但这无法解释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倒是在一些亲子论坛中,一些自发地有关酒窝现象的讨论中,能发现酒窝遗传关系的多样性。因此,搜索相关专业已发表的文献就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大学查找中国期刊网,东莞因图书馆系统资源丰富,也可以利用其免费提供的维普数据库系统进行查找,在确定课题的初期,这一过程必不可少,以避免项目开展起来却发现没有创新性。当然,在后期提交参赛时要出具专业的证明,还需要专业的查新机构协助。
3 鼓励质疑精神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还得有“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质疑精神,这样才能够有新的发现。在确定选题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并鼓励学生的大
胆合理的质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酒窝的双基因隐性假说”就是大胆地课本的说法,也不盲从网络的观点,而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理解释。当然,质疑精神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讲到“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一节时,结合当时的一个社会热点“东莞禁猪令”,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政府禁令是否值得支持。很多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都会联想到可通过建设沼气池来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没有必要因此而禁止养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政府部门为何没有这样做,是没有考虑到还是其他原因,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调查去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从而延伸成研究项目。尽管最后研究的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能继续下去,但在不久之后,“禁猪令”的撤销证明了他们的想法是基本正确的。
(二)课题研究阶段
尽管在课堂上教师会讲解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但只有在项目研究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1 借鉴研究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查新之后,有些学生往往会因自己的想法总是与他人雷同而泄气,或是想到了课题却不知如何开展。这时,应鼓励学生仔细研读获奖作品,重点深入了解其研究方法。一方面,发现他人研究方案的可借鉴之处,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这对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另一方面,青少年作品并非尽善尽美,在研读过程中还应思考其可改进之处,这说不定还可能是确定选题的另一个切入点。
例如,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一个获奖作品“杵状拇指的研究”是典型案例的一个,因为其调查方法并不复杂,结果分析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深入了解其方法的可借鉴之处的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创新项目更有信心。“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也正是在借鉴这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2 注重实践调查和实验
科技创新活动中应用较多的是调查法和实验法,两者常结合起来应用。因为如果仅有调查,结果往往难以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常会辅以实验;而一些实验,也常需要以调查作为研究铺垫,二者相辅相成。上述两种方法理论上都不难,但只有真正实践后才能体会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际上,调查不仅仅是发一份问卷而已,其背后还有很多的学问。例如在调查酒窝现象时,调查方案就调整了四五次。在预测调查时,研究者发现了个别人具有单侧酒窝的现象,只得调整原有的仅以“√” “×”记录有无酒窝的方式,而是自行设计了一个记录符号“|”或“|”代表单左侧或单右侧酒窝;第一次设计好的调查表格是以班为单位让班长协助记录的,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乱填的现象,只得放弃调查结果而另行调查:第二次在调查表中不仅配有酒窝的性状图片。还对酒窝和梨窝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并以作业的形式发回调查表、不配合者不用交回调查表等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在扩大调查样本时还用到网络调查平台。但因第一次使用而对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方法把握不好,而导致设计的问卷要从头来过;在调查结果统计时,从刚开始用手工统计的错误率高再到电脑统计时的错误率为零……不断调整的调查方式和统计方法都让学生体会到各种调查方式的长处或不足、从实践中提升了其开展调查的能力。
要想提升项目的质量,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很重要。初中实验以设计对照实验为主,其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是实验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例如在科学论文项目“牙签的使用现状和细菌检测报告”中,如何做到取样过程不受污染,单是这一方面学生们就想了很多办法。先是连包装拿回来,然后在无菌箱里打开;后来仍担心有污染。便模仿着警察现场勘察时用全新的密封袋进行取样;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做好无菌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 加强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往往就是创新的突破口。例如在酒窝的遗传现象研究中,最初只考虑酒窝到底是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问题,结合有酒窝的人群比例小,以及分析多种遗传关系后大致可确定酒窝是隐性遗传,但后来在调查过程中又发现极少数人群还具有单侧酒窝的现象。进一步开展遗传关系的调查后发现,单侧酒窝的孩子其父母多数有一方是单侧酒窝,于是大胆提出了“双基因控制酒窝性状”的假说,再由此综合得出“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后期调查得到的大量遗传关系基本印证了这一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比最初设想的“酒窝的隐性遗传假说”,其创新性明显又更进一步。
4 提高撰文水平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撰写论文时都是不符合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论文通常都需要改上许多遍。第一遍,让学生对照一个范文格式来写;第二遍,指导学生的数据统计及分析;第三遍,调整论文结构;第四遍,更正语句用词。而数据的分析、词句的斟酌等往往需要改上十几遍,甚至到最后了仍有可改之处。这些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完成,而教师仅批阅后给出意见。当然,这样教师比较费力,但学生收获会更多。在一次次地修正中,才能体会到科技论文的写法和要求,也更体会到项目研究的艰辛。
三、在参赛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多年来,在校领导帮助下,在老师们支持下,几番耕耘、几番努力,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好评。xx年被评为区级“爱岗敬业”先进教师;xx年被评为区级“优秀中队辅导员”;xx年参加国家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科研个人”;xx年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8篇作文刊登发表,下面就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详细汇报。
一、 加强修养,以德为重
身为人民教师,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以德为重,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并用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与时俱进,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注重在学生心中的“象征意义”以言传身教熏陶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同事间能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学习,同组内老师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顺利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 求实创新,精益求精
在教育工作中,我不放松日常的每个细微环节,以人为本,教他们做人,教他们自信、乐观、团结、进取。我激励着孩子们不断的进步,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不经意间我会在他们的本中加上一枚红色的枫叶,在他们玩耍时用相机拍下他们的笑脸,给学习进步的学生发张奖状,给成绩优异的学生戴上亲手制作的小博士帽,在整洁的作业本上画张“小笑脸”“大拇指”以示对他的鼓励。这是爱的智慧,这是激励赏识创造的杰作,新奇的方式激励,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培养了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切实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学习教学改革的经验,洞察教改动态,新的教学理念。“主题教学”“感悟教学”“立体教学”“诗意教学”等新型教学给了我智慧的启迪。我不懈的学习,网上看特级教师的观摩课,自己订阅新课改的刊物杂志,倘佯其间汲取营养,并把新理念融于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自己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把“把握情感主线,创造激情的语文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中我力求贯穿学法,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如从学习《爬山虎的脚》课前在绿荫藤下观看寻找爬山虎的细丝嫩茎,到学《故乡的杨梅》共同品尝杨梅的味道,从学《太阳》观看动画后羿射日的古老的传说到学《观潮》聆听潮来时如同闷雷滚动的潮水的声音……并且我还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分别进行了唱、画、演、戏、赛、导、仿等活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们走入生活,激感;飞扬个性,放飞情感;开启智慧,释放情感。从而使学生愿学语文,爱学语文,乐学语文,并透过课文这扇小小的窗,把视野开拓到广阔的语文天地中。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更是以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实践去历练。作为班主任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研读班主任工作的专著的同时,大胆尝试把人文教育,赏识教育,自我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融于班级管理中,在班内实行了“合作小组”“多岗位责任制”“板块式班会”“特色日志”“班级法庭”等改革试验,受到教科院教授的好评。此外,我以特有的才艺熏陶感染学生,带他们练琴,写书法,设计板报,排演舞蹈、童话剧,做主持等等。这其中赢来的收益是学生的日益提高。
在教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国家级“十五规划”课题和市、区、校课题,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我率先在班内开展了“心理辅导训练”、“增强自信”、“只有一个我”为主题的研究型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新型教育的魅力。
三、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迎来的是收获。回顾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汗水淌下时,感到那滋味是咸咸的;迎来收获时,润溢在心中的滋味是甜甜的;那便是学生一天天健康的成长,那便是学生能力不断的提高,还有那红红的一摞摞的获奖证书,其中分别是
1、 市区获奖情况:
①教育、教科研方面:(市、区获奖)
xx、12 案例《他捧回了奖杯》刊登于xx年第十二期《德育研究》上。
xx、6 河东区优秀中队辅导员。
xx、8 论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主体性发展》在市第四届德育学术年会中获三等奖。
xx、8 论文《在实践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在市第四届德育学术年会中获三等奖。
xx、8 论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主体性发展》在xx年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项科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创新性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提出要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任务。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努力促进大学生的主动发展,提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医学工作者尤其需要创新的能力。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推出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积极开展了以提高创新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措施,本教研室在《医学物理学》的实验与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实施方法
首先结合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我们物理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老师任副主编,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物理学实验教程》教材2部,该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适当减少传统验证性实验。以加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创新进行研究性实验,达到各种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的步骤流程为:分小组进行讨论――文献查阅,提出设想――收集资料――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实验――结果处理――撰写论文――交流和展示。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提出想探索的问题,然后在问题-探究-深思-发现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案设计
实验课程开始前,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提出想探索或感兴趣的问题,独立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近3年内中文和英文文献,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根据资料,提出实验方案,送交指导教师审阅,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讨论和修改,确定实验方案,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操作严谨正确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包括氧化镁、硫酸锌的制备,人工骨材料成分的鉴别与鉴定、荧光光谱分析等。因为有的实验学生首次操作,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材料和时间的浪费。在实验中,如果出现问题,要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全面参与实验研究的全过程,既能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全面的认识和体会,又能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撰写论文
实验结束后,我们要求学生撰写科学论文,按照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结果需要统计学处理的,均需用规范的统计学方法处理。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和评价
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锻炼效果,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我们采取分段打分的办法。方案设计30%,实验过程50%,研究报告10%,答辩10%。优秀论文在全年级进行展示,并推荐核心、统计源期刊发表。
六、需注意的问题
创新性实验中需要注意两种关系的处理:基础知识学习与研究性知识学习的关系;学生主体性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尽管创新性实验开展对象是4年制或5年制本科学生,但《医学物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能因创新性实验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精心安排创新性实验与理论课的衔接,将创新性实验安排在相关理论课完成之后。而实验课则在完成波动光学及生化反应之后。这样,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否则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然后是需要处理好学生主体性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选用典型的与医学相关的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首先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具体分析医疗过程中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具备基础知识以后,引导学生开始设计实验,例如,如何提高假肢的弹性与韧性,与人工骨材料成分有什么关系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从填鸭式教学向引导(启发)式教学转变,把探索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
七、实施效果
从2008年9月起,本教研室积极准备临床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备课讨论,师资培训,并在2009年春季学期的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中实施此项教改。学生反应非常积极,主动查阅文献,热烈开展讨论,积极参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研究和设计。每项创新性实验均做到了实验记录详细,科学论文撰写规范,对所获结果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等。
此外,更有意义的是在创新实验中增加了趣味性实验课题。兴趣和主动性是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以医学电子技术实验为例,放弃传统实验柜(箱)上的验证性电路,改为一系列趣味性较强的开放式、综合型课题,如跟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简易家庭防盗报警器、智力竞赛抢答电路、电话放大器、皮阻皮温测量用的灵敏热电偶电路、脑电波电路、心电图测量电路、手电筒以及简易电子琴等,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已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完成了许多成品,并在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中进行了很好的展示。
八、讨论
围绕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针对创新素质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医学物理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课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操作技能。
在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与收获:
1.对于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错误观念,认为需要在低年级准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然后在高年级开设此类课程,否则学生基础不够。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给低年级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边做边学”,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不但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和激发学生去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减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迷惘”乃至“专业悲观”的现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性实验课程更加强调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学生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直接给出,更不适宜亲自动手代替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而只能引导发现问题的学生去思考,找到原因并解决。对于一些学习积极、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中走部分弯路,犯一些错误,不要急着阻止,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这正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
3.实验课题的难易程度很重要,不能让多数学生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受到学时的限制,有些课题让学生设计完成部分电路可能更合适,比如“皮阻皮温测量用的灵敏热电偶电路”等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为了配合医学电子学课堂教学的进展和提高实验效率,有些验证性的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
总之,本教研室进行开设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也在增加,可以相信,经过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素质的医学生,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2007.
[2]艾志录,李强,张平安.探讨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论坛,2005(5):63-65.
[3]王光昶,张建炜,周继芳等.改革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41-143.
【关键词】情绪;控制;宽容;新型的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443
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使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由于牙病,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以想象,如果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闪光的科学论文的命运就将在纸篓里结束了。
可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讲,教师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蓝天,如果教师每天心情不好,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一个灾难。
有这样一个经典实例,《踢猫效应》。
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秘书把自己加了一晚上班,辛辛苦苦写好的一份材料拿给局长,而局长当时正心情不好,草草地看了一下,就说,写的不行,拿回去重新修改,而秘书自认为这个材料写的不错,想受到局长的夸奖,没想到结果是这样,况且局长也没有对材料的内容提出意见,秘书就心情不好,在办公室闷了一上午,回家后,他的妻子把饭给做好了,是平时他最爱吃的,而秘书吃了几口,放下筷子对妻子说:“今天的饭怎么这么难吃”,就不吃了,这样妻子也不高兴了,内心深处也憋了一肚子火,正好,可爱又调皮的儿子在家里玩玩具,妻子看到对儿子说不要玩了,但儿子就是不听,继续进行,妻子就发火了,过去就给儿子一脚,儿子感到莫名其妙,平时在家就这么玩的,也没有让妈妈这么打过,所以也心情不好,正好看见猫在休息,儿子二话不说,过去一脚就把猫踢出窗户外。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局长的心情不好,导致一系列人心情不好,最后连猫也受到了牵连。可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递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的变化总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喜怒哀乐。当你激动,愤怒的时候,你的心跳在加快,血液在沸腾,积蓄的能量像汹涌的浪涛,随时可以冲破堤岸。当你安静平和的时候,却能感受到湖光月色般的宁静,心旷神怡,回忆许多美好的往事。由于情绪与我们的神经生理机制紧密相连,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俗话说“积忧成疾”,就是这个道理。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通过心理学家对情绪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得出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使人们发现情绪对学习与记忆,对人的优势潜能开发都有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情绪,还能给别人以快乐和鼓舞。对于正在趋向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就更加重要了,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轻松幸福生活的保障。记住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更是关爱他人!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知道情绪对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影响。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导,谈到19世纪的黑死病是「肺病,而20世纪的黑死病是「癌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战胜病魔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癌症已不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至于什么是21世纪的黑死病?答案是「忧虑,内心忧虑就一定会用情绪来表现,但是我们忧虑的表现过程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尤其在学生面前,更要在外象上给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所以情绪也是人的心理素养,更是育人的法宝。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正在上课,突然被一个突发的事件所打扰,从而引起自己情绪的波动,这时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克制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错误举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为怪。作为老师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的处境着想,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思路也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就会感受到当代学生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压力,甚至对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多一份理解,对他们多一份关爱,从而减少师生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要用新型的学生观来充实自己,要学会赏识学生。很多时候,令我们大伤脑筋的常是调皮淘气的学生,一旦他们犯错,会使我们更生气。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多在印象中搜寻该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比如,有的孩子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但他思维很敏捷,我们就要巧妙地关注课堂细节,让师生共同赏识他。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挖掘、放大、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到动物园去看孔雀,什么时候最好看,(开屏),孔雀开屏最好看,孔雀开屏过后你不看它的正面,你到它背后去看看,我们会发现一点都不好看。所以我们不能只抓住学生的缺点,而应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3、要用转移的方法来控制自己,要学会制怒。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课堂上发生不良情绪,要及时把情绪转移到与学生的交流谈心上,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话题上。冷一冷,下课后再慢慢解决。训练有素的教师总善于用冷处理的方法来解决突发问题,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常常会遇到某个学生不能专心听讲的情况,这时如果我们中断课堂进行批评教育,就会破坏了这节课的完整性,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些巧办法,如眼神示意、适时沉默等等,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常说:如果你生气一分钟,你就失去了60秒钟的快乐。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工作中的快乐真谛,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