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8 15:0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文章从目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入手, 在认真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主要根源的基础上, 硕士论文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为今后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成人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衡量其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一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独立完成某项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另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查阅、分析、整理资料,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创新意识, 逐步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真正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 研究如何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很有必要。

目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时间安排上占本科教育整体时间的 25%左右, 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论文选题存在一定的缺憾

首先,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论文进行的, 与成教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 成教论文选题多是由全日制本科论文题目筛选而来, 多侧重于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 少有体现会计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的选题。致使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对今后的工作缺乏较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次, 部分论文的选题本身前人已经作过不少的探讨, 而且在这些论文已有不少的成果, 但我们仍就没有跳不出已有的、旧有的模式,老是“ 旧瓶装新酒”。

1.2 论文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 都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 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 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 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 很少提出自己对已有理论新的阐释或运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3 论文撰写格式不规范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有的成教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阅读有关文献。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 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表现为撰写毕业论文技术不规范, 缺乏平易生动的文采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性, 内容重复, 结构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 缺乏说服力,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1.4 论文答辩有待夯实

论文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 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究价值, 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 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 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 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 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 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 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2. 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成人教育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接受教育的, 其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只求结果, 不重过程。至于毕业论文, 思想上只想交差了事,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等途径, 东拼西凑, 匆匆应付, 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根本没有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2.2 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在观点等方面有全“ 新”的价值, 体现出什么“ 学术进步”, 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基于会计实践, 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手段, 经过缜密论证, 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现实是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从摘要到前言, 从问题剖析到参考文献, 有的学生只是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 然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 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上很难有自己的新意, 形式上也是差强人意。

2.3 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和师德意识不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面对物质利益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 缺乏与学生定期的交流和必要的指导, 中期检查公式化, 不能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审阅毕业论文时, 对毕业论文的内容不求甚解, 重“ 面子”轻“ 里子”, 造成论文破绽百出, 经不住推敲。

3 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引导成教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 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召开由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动员会, 从管理部门及指导教师专业的角度, 详细说明论文的目的及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他们设计的动机,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 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通过动员会, 建立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 学校还加强监督和检查,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 对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要做明确细化, 要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 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一是, 建立毕业论文导师组, 实行责任追究。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并建立问责制。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

--> 电子邮件或 qq 视频和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 还要勤于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 确保证论文质量并如期完成。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 建立和完善预答辩制度, 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如有渎职, 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二是, 严格把好命题关, 努力做到论文选题结合会计学专业实际。学生选题时, 要根据本人的基础、岗位层面和兴趣选择恰当的题目, 确定论文选题要体现“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原则,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现实问题, 要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题目确定后, 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 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三是, 做好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可依据既定的见面时间表, 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到岗情况; 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听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见, 以更好的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四是, 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 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毕业论文导师组要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 注重不同研究领域成员的配置, 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 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二次答辩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 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强化成人学生学术规范的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 开设学术规范的相关课程, 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 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总之, 要提高成人教育论文的质量, 还要从服务于学生入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要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条件做保障。比如,从信息、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实验场所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做论文的条件。另外, 可采取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要结合成教生的特点, 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提前,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可对毕业论文篇幅要求适当放宽, 加强质量要求, 避免凑字数而大段抄袭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袁小勇等.怎样撰写会计论文【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篇(2)

2、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3、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6、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7、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0、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11、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13、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4、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15、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16、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7、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18、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篇(3)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全面,意义深远,覆盖行行业业,牵动方方面面,需要全民动手,人人参与。但对某个不同行业、不同人员来讲又各具特色并各有侧重。对财经战线财会人员来讲就应该在全面落实“八荣八耻”的基础上,重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今财会工作实际相结合,具体讲就是要与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搞好会计打假、治理目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恪守会计诚信等项工作相结合,并使这些工作出现突破性进展。诚信属于精神范畴,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基石。一个企业缺失诚信,如同建筑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也可能会有暂时的兴隆,但那是一时假象,很快就会随着真象的暴露,失去用户、丢掉市场,走向衰亡;一个财会人员,一旦缺失诚信,不仅会丢失工作岗位,而且还容易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引发经济犯罪。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单位乃至社会的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所以,对财会人员来讲,会计诚信,不仅与“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一条有关,而且与其它各条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从目前会计造假、营私舞弊的主要原因看,几乎每一原因都与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有关。

会计信息为什么会失真?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不会做真账所为,而主要原因在于财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品质问题。有的是迫于领导的授意,为保官保职,违心地做假账,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有的是为个人和小集团利益,比如为公司上市,为企业偷税漏税等有意作假;还有的甚至是作假账者通过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而挪用公款,贪污挥霍国家财产等违法行为,本身就是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已、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八毒俱全的经济犯罪者。这些事实说明,会计打假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环境下通过综合治理,多/!/渠道推进,全方位实施,从而形成较强的政治攻势和浓厚的气氛,效果更好。所以当前全国人民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好形势为结合实际,搞好会计打假,搞好会计诚信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为会计打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如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必然在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有所反映,有的生产经营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甚至本末颠倒;有的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所滋长。在经济生活领域,诸如见义忘利、损公肥私、掺假制假、偷税漏税,不讲信用,欺诈行骗、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等现象屡有发生。这些消极现象不断腐蚀人们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干扰甚至破坏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和治理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因此,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人们明于荣辱之分,才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从而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之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以当前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结合本职工作和思想实际,彻底消除消极影响,真正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4)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会计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不仅要赋于学生马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更要赋于学生自我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从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以不断完善我国会计高等教育。

我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我国会计仅用短短20余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百余年所走过的路程。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校际走访、同仁交流和调研中我们发现,会计高等教育在培养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会计准则逐渐驱同,但会计教育和国外发达国家并没有拉近距离,大部分院校都对会计高等教育有强烈的创新需求。

一、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定位对于确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均有直接影响。我国会计教育界对于会计高等教育目标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目前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目标的同质化(或教育大众化)、重数量轻质量、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职业伦理教育等短视问题。各高校本科培养方案中对目标的基本描述为: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现代会计管理方法与技能,并具备相邻专业基本知识,具有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等能力,能在各类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鉴证、咨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这种强调学生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在毕业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将会计高等教育当成学生职业劳动的最后训练场的教育目标定位,使学生不能不断完成自我知识更新以应付变化极快而又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如果我们把教育等同于向学生的头脑灌输事实和法规,而不是让他们理解真正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那就完全可以认为教育就是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同不会独立思考而只会机械执行的机器,他们只会在某一狭窄的领域中做常规的工作。如果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无法适用规则的新情况,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容易犯下灾难性的错误。因为他们对行动的基础即基本原则,并没有真正充分的理解和掌握……”(Walton 1917,281)。

老子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会计高等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比会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培养学生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重视其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并且培养其在毕业时形成必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专业认同感。因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增加鼓励本科学生尽早参加研究活动的部分,重点应在于培养分析及概念性思维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职业准则。

二、课程设置

我国大学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近年来,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改革的重点始终是放在专业课程要不要分方面、门数是增加还是减少、理论课课时压缩、实践课比重增加等方面,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原先遗留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加了过份强调实践、压缩在校时间、增加学生为寻找工作的时间等新问题。鉴于此,应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突破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维定式。终身教育理论使高等学校的课程不再单纯地追求某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强调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不再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减少了过分专业化所带来的缺陷。

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理念是通过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实来实现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诚信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实现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会计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的设计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

会计高等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会计高等教育必须赋予会计人才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通用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在培养模式的设计中应做到“由杂而博、由博而专”。在打好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文、史、哲、艺等知识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杂”、“博”的必要条件。在课程体系中应当注意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权衡,对此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怎么设置更为合理,仍然是个难题。近几年,部分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增设了基础教育课程,降低了专业教育课程在全部课程的比例,倾向于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笔者认为一味地增加基础教育课程、弱化专业课程未必可行,在调研中发现,有的院校在基本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进行微调,以探究最优设置。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

在打好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会计高等教育还应重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合理使用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还应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除了需要设置工商管理大类平台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实习、统计方法运用实习、社会实践调查外,还需要设置会计专业实习,如设置模拟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各高校需要如何设置取决于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比如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工业企业会计人才,就需要设置金属工艺、机械制图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如果为培养金融会计人才,这些课程就可以不选择。

模拟教学是会计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逐渐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环境的结合。通过校内模拟实习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决策方法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生科研、语言文字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学年(或学期论文)、毕业论文。论文是培养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共修

不正当竞争和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诚实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使企业本身失去社会的信任,会计的公信力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只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伦理道德,或许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伤。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中应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共修,不仅要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还应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之中。在我国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组织

我国大部分学校会计学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材,还延续以往的模式,从抽象的会计概念、原则、等式讲解,再到具体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最后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在教学方法上也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 “教”为主的单向理论知识流动、学生相对被动、甚至于会被教师催眠的状态。在教学手段上,基本上仍然以“粉笔+黑板”等自然媒体,而较少采用多媒体或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即使用多媒体,也不能将讲、板书、多媒体有效结合,其结果是学生不容易接受,有的学生到学期末才明白这科是在讲什么,有的到毕业还没明白会计到底是做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学教育来看,更重视目的性,在教材和课程安排上是从最终做什么入手,如会计学课程向学生们展示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步骤来完成,在各步骤操作中应遵循什么原则进行,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原则融入各步骤,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改变了传统的方法,教材中所附的习题或案例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强化会计的职业判断意识,以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会计教材也不再是作为教学材料的唯一依据,而只是作为若干教学材料的一部分,财经新闻等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上应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更为灵活、机动并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并解决如何改变长期以来的单纯理论知识教育,甚至是狭隘的专业知识教育的问题;解决如何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解决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外在环境的潜在能力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人才终生发展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总之,会计高等教育一定要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但要注意会计高等教育又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会计高等教育要根植于市场,同时又要高于市场,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不仅要赋于学生马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更要赋于学生自我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培养的会计人才将来能够引领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春颖.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架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8).

[2] 张春颖、王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

[3] 张春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与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

[4]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财政部(财会[2010]19号).

篇(5)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原因

会计职业判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时,基于会计规范、职业经验和具体会计环境中的会计重要性水平,对会计事项专业处理的恰当性进行独立辨别的行为过程”,狭义的会计职业判断仅指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社会性、目的性与受制约性等特点。专业性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只能依靠会计专业人士才能进行。会计系统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预测、决策等一系列环节有机构成的集合,它跟踪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信息。因而,会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能依靠会计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社会性表现在,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全貌。由于会计信息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性依据,直接影响税收和财富分配,有关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的实现;作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依据,对政府、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决策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影响,因而会计的职业判断应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的利益。目的性由判断的制约条件决定,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服务于企业目标。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时必然趋向这一目标。受制约性表现在,会计职业判断要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会计自身特征及相应的理论发展水平和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

在我国,会计职业判断是最近几年才提倡的,具体而言,以下一些因素促使了我国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是新的会计规范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自1992开始陆续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我国会计处理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需要会计人员判断并最终做出正确决定的情况将会更多。二是新的会计业务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例如,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在企业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切对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冲击,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问题也会很多,因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会计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不确定性水平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应掌握这些变化,面对这种创新,并充分利用职业判断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将其纳人会计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目标。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及职业判断能力的表现形式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会计原则的运用与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等方面。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一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注重经济实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经济业务实质的界定则取决于由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而来的职业判断水平;二是重要性原则,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每笔经济业务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具体的反映,对非重要事项则进行简单反映或合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方法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同一种业务的多种处理方法作出选择。如存货计价方法,发出的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许的方法。期末计价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还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是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还是采用应付税款法;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等等。会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对企业具体情况的把握,则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决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为了保证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

按照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较差,工作的适应性不强。为了使会计学科能更好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执业能力,会计教育界的培养改革可谓首当其冲,势在必行。

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具有全面性、后发性、渐进性等特点。全面性是指职业判断能力应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为依托,必须通过学习、领会、应用各项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形成,通过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出来。后发性是指知识至能力的转变由教育过程中职业操守的培养、个人能力和修养的提高和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沉淀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是一个由教育转化为执业能力的过程,体现于会计人员从业过程中。渐进性是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为此,在会计培养过程中应针对其特点、在不同的培养环节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过程,并将其作为培养目的和培养重点之一,在培养方案、培养大纲、培养计划、实践性培养等方面予以具体体现和落实。会计培养过程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会计学习能力、敦促会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基础、教育会计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道德操守、加强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

1.要培养会计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指出,“学校会计培养的目的不在训练会计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注1]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会计独立学习的素质。学校教育应是提供会计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的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恐怕连基本的会计处理也掌握不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培养过程的启发式培养、多媒体培养超常的知识容量、课堂的案例培养法、以会计为主体形成培养互动等方式,引导会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会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要敦促会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基础。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要求会计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方法论体系。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计算机、外语、写作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挤、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业有关知识;方法论基础是在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处理会计业务所借助的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是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教育形成的厚积薄发潜力,是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大纲的制定、培养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设计均应有利于会计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

3.应教育会计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道德操守。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格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教育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会计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会计责任意识、人格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谦虚谨慎、诚信务实,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篇(6)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定位应区别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学术方面应低于前者,动手能力方面高于两者。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大中型用人单位一线会计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会计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1重视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教育

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性有目共睹,诚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作为培养一线会计岗位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牢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使命。

Office办公软件在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会计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然而很多会计专业大学生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因此有必要开设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不乐观,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仪容仪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等重要,因此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以提高其基本素养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读书越来越少,语言写作能力日渐衰退,虽然校内实践环节需要提交实习实训报告及撰写毕业论文,但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开设财经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写作技能水平。

1.2三证融合,以证促学

双证融合的概念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提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要体现较强的理论水平必须加一证书即毕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三证融合。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把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程配以相应的学分。在校学生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证书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才有可能获得毕业证。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二下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均提出较高要求,教考分离,教学难度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几年的运行,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加之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次性通过率非常乐观。这两项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即检验了教学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为后续开展实训环节做好铺垫。

2.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

2.1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业务的账务处理属于事后核算,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记录,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其更关心如何通过对业务的分析调整,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当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经过财务工作的锻炼后,进入到财务分析岗位,分析企事业单位成本费用的变化趋势、收入的环比变动等情况,为企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控制、进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确定奠定基础,这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注重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

2.2财务决策能力

根据调查,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经过工作的锻炼,逐步成长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需要处理单位资金的筹集活动、进行资金投放的考量、单位经营业务调整与否的决策、利润分配比例和分配方式的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事业单位要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引起的经济后果也不尽相同,企事业单位要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同样,资金投放的选择、经营业务的调整考虑、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决策,都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价值。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时要关注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

2.3信息处理及沟通能力

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中都使用了ERP系统,用人单位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课程合并

3.1课程内容的设置

首先,基础内容是课程需要讲述的首要内容,需要进行成本管理会计目的的讲述,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成本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其次,需要将成本核算当成是课程的第二部分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将成为核心内容,需要对成本管理会计概念、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以及生产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再者,成本管理内容应该是课程的第三部分内容,需要将成本核算产生的信息当成是核心研究内容。

3.2课程教材的设置

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教育部应该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会计系列教材的编写,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服务。但是,为了避免各高校出现教材重复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各高校应该避免自行进行教材的编写。

篇(7)

[论文摘 要]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和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珍贵,作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几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措施。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回答“什么是应用型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这里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本科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不能像传统本科大学那样,培养理论型人才,也不能像职业技术学校那样,一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纯粹务实的、操作型人才,而应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的特点,走特色发展道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宽于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努力培养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因此,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理论为中心,技能为导线。

二、当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 课程体系设置简单。经过调查显示,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和清晰,还是一些传统的专业和培养计划,没有准确定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不能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是很单一的。

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已将实践环节从课程中剥离出来,设置实验课程、课程实验,但相应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却缺少条理和探索性,相应的专门的实验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还不能配备到位,而教师也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只注重理论的教学研究,没有把案例和实践教学结合到理论课的传授中。实践经验缺乏,导致实践课程经常出现缩水现象,或以“放羊”形式告终。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常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但缺少实践案例教学模式,不能针对学科中的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结合当前实际加入案例教学。这样使整个课堂比较枯燥,不能达到和学生的互动和启发。同时针对经济类的学科没有适当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和兴趣。双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要非常标准,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很好的典范。

3. 缺乏实习实践基地。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如校内会计模拟实验虽然采取模拟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实验材料的单一、实验方式的单调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实验效果差。校外实习虽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的不足,但由于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有限,校外实习安排较困难。即使已经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措施

1.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定应构建科学、协调、可操作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要优化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第一,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可以设置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课平台,这 “五大平台”方式。第二,强化基础课教学,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计算机、外语等课程教学。第三,按照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设置一定比例的任选课程。第四,精设专业课,专业课内容要新。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以传统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适合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引用到课堂中,既锻炼了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口语的平台。

在教学手段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科研环节,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做更深入系统的研究。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社会调研或实践、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鼓励和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规定要求与自选项目相结合等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做到本科四年能力培养不断线。

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合作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企业对于职业岗位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功能定位的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关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适应现代生产第一线需求为目的,以学校和社会紧密合作为途径的现代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能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