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教学论文

职业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8 15:02: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教学论文

篇(1)

非专业职业素养是一种通用能力和必备人格,是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共同需要的素养。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能力素养和创新素养。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艺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都属于非职业素养的范畴。非专业职业素养需要通过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多途径、多方式共同培养。本文只研究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2与专业实践教育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是非专业素养培养的优良载体,学生在专业实践锻炼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挥着非专业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与专业实践相关的非专业素养,引导学生重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笔者专业实践教学,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奉献精神等;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如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如团队合作、安全意识、行为习惯、节约意识等;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设计

3.1以专业课程实践训练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形式有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以项目教学法实施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能较好培养学生非专业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结果,更强调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在学生之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每组进行项目实施总结并发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完成项目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3.2以专业顶岗实习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之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提高,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得到空前的锻炼。顶岗实习期间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可设计成三个阶段:顶岗实习初期,顶岗实习中期,顶岗实习后期。在顶岗实习初期阶段,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接触到人生的第一个岗位。在这个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不是主要的。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企业环境,包括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如何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等。在实习初期阶段,可以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如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员工,而不是学生。在实习中期阶段,随着学生实习生活的进展,学生已经熟悉并适应了企业环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可以和团队中成员一起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在实习中期阶段应该以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为主,并继续重视其他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会产生大量的专业疑问,觉得自己懂得太少,在校期间学的非常基础。这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专业书籍等途径自我解答疑惑,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师傅、带队老师交流,解决专业疑问。在此阶段,学生会面对与更广泛的人员交流,交流沟通变得非常的突出与重要,学生应该不断总结自己在交流沟通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在顶岗实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工作,已经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专业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此时应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4非专业职业素养的考核设计

篇(2)

在技能教学管理中,中专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在管理中才有方向和依据。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要强。如管理人员的职责、教师的职责、实习室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各种竞赛奖励条例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对现行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专业系部积极配合,由实训处具体负责,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研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各专业技能教学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生产任务法、流水作业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区别,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机械专业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而服装专业可以选择生产任务法和流水作业法。

3.认真进行教学效果考查

对教师实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全面、集中、及时地了解和评价阶段性教学工作状况。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风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综合考核、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学生评教对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考试的中、高级工合格率,笔者学校特别设立了技能教学奖励基金,对一学年达到指定技能教学目标的专业组及任课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成绩突出的专业组,年终给予表彰。由于奖惩激励机制的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

篇(3)

(一)分析学情,实施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就应该分析学情,即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及其思维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学生的音乐基础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接受程度,如声乐课课程强度对歌曲节奏的特殊处理,有过相关知识的学生接受起来明显比无相关知识的学生更为快速简单;第二,音乐思维作为一种精密细腻的思维状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首先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思维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音乐知识能力较强,特别是对流行时尚更会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为教师更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音乐特长,有意识地让其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体验带给他们的。

(二)把握目标,瞄准教学的耙心

教师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学情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应把握两点:第一,教师可通过课前备课逐渐掌握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明确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声乐课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干课程。在声乐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内在魅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发声的基础练习时,教师在讲解歌唱的发声原理时,学生在学习声乐课之初,难以找到呼吸和共鸣相结合来歌唱的感觉。如果教师单纯的按照字面意思教授学生,学生如果未经一定时间的练习,是很难找到这种感觉的。此时教师应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如让学生拿起作业本卷成喇叭状,然后用嘴对其大喊,让其体会发声原理,然后让学生将这种体验和感受运用到歌唱上,对促进其理解和掌握歌唱的发声的作用较为显著。第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以及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体验性,因此,制定目标时,要突出这一点,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愉悦,都能有所收获,以往音乐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便在于未能紧紧围绕着学生心理来进行,错误的选择了音乐教学的范本或者切入形式,如能以兴趣为基本点,主动去了解学生想要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哪些提升,然后逐一尝试满足这些心理需求,那么中职音乐教学的效果则能够得到升华。

(三)情感体验,理解音乐的内涵

创设情境是体验式教学法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和音乐渲染情境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结合每节课的任务和教学内容从而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为例,教师运用音乐特定的节奏和旋律营造出特定的音乐氛围,并将学生带入其中,如学生在学习《高水流水古筝曲》时,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创设春秋时期的社会氛围,并介绍钟子期和伯牙的友情和经历,让学生在感受高水流水这一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音乐魅力的同时,理解友情的高洁和可贵,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名曲的魅力,如果班上有学生会古筝,这时更可以让学生现场“秀”一把。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认知情境,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此过程中注入“情”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例如,在学习贝多芬名曲《命运》时,学生在学习这一中世纪钢琴名曲的同时,透过音乐感受贝多芬一生的沉浮,体会其和命运进行抗争的勇气,将自身命运和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结合起来,深化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体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风华正茂的年纪,情感细腻丰富,在音乐教育中增强其情感体验对促进其课程学习和心里健康发展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光阴的故事》这首歌曲时,可以在课堂上增设讨论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故事,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放映电影《中国合伙人》,通过电影和歌曲,深化学生对国家时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时光易逝,更应该珍惜年轻的时光,做一番事业,这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事业观的树立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设计活动,创设体验的氛围

设计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中职学生的心里特点和个性特征,结合其职业发展需要,激发其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设计如“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我是歌星”等活动,让学生有参与的激情。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学生去欣赏。如教师在给数控专业学生上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选择《咱们工人有力量》之类的革命歌曲,引燃其对生命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开展活动:第一,通过联想和想象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技巧;第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设计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并能投入精力去学习的活动,而说起参与性强的音乐教学活动,几乎都伴随着表现性质,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表现自己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独唱、合唱、演奏与评价,更多的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既能满足学习想要表现自我的心理,也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二、总结

篇(4)

前文中提到,培养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钢琴本质的艺术特征使然,还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优先位置来考虑,并对其实施做好积极的保障。包含实践设施的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活动的展开等,都应该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并委派专人对其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并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作为教师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并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为学生来说,更要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与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积极加入到各种提高训练中;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寻找各种实践机会,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各种活动的方向就难以保证。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既要做好自身的一系列工作,又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获得三位一体的良好效果。

(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到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其技能性的一面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一直存有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使钢琴教学更像是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树立了正确认识后,首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钢琴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述训练要点,然后做出示范,由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再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予以检查。看似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被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程序中,不但没有实践意识,也没有实践机会,为训练和训练,没有认识到这种训练的本质意义。所以应该对该种模式予以变革和丰富。比如在当下这种“一对一”授课的基础上,由教师牵头,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奏会,每一个学生都要登台演奏,教师和学生既是观众,也是评委,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予以及时的点评;又比如可以效仿当下备受学生欢迎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钢琴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由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后,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并给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而且学校的宣传部门要予以定期报道,学校和音乐院系的领导,也应该及时参加,以表现出对活动的重视。除了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外,更重要的在于营造出了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职业院校中大力开展双师型的师资建设,意在培养出理论和技能俱佳的师资人才。具体到钢琴教学来说,需要教师既知道如何弹和如何教,又会弹和会教。从而彻底改变之前教学中那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当下的高职钢琴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对一和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教师和学生间有着更加紧密和频繁的接触。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作用和影响。具体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来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层面的示范,更应该经常完整的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到技术训练和实际演奏中的差别。而且教师也应该主动参加一些钢琴比赛、音乐会活动等,一方面是使自己的演奏状态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实践的魅力和价值。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交流,比如对某一位演奏家的演奏进行鉴赏和讨论、对个人实践进行总结和评析等。真正使自己成为既能教,又能弹的双师型教师。

(四)完善实践设施和基地的建设

篇(5)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渗透

1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身为独生子女的职业院校学生,长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家长的呵护和关爱,难以体验社会竞争的激烈与生活的艰辛,更无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视学习为家长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假思索地向同龄人、朋友、同学求助,却对父母、老师的劝导、学校的管理不以为然。由于他们大多数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遇事缺乏理性和准确的判断力,一旦受到同龄人负面的影响,就会盲目跟从。

实际上,职业院校学生也有着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当他们从简单的逆反心理过渡到独立思考理想与现实的时候,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他们发现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与理想信念中的公平、合理等原则背道而驰的现象时,就会感到迷惑、不解与失望,导致消极情绪与内心矛盾冲突的产生。此时,用德育教育来浇灌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指明方向是相当关键的。但是,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这四个字总是给人一种板起面孔、敬而远之的感觉。家长不在乎,学校不重视,衡量没标准,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境遇。德育课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面临专业课学习任务或者自学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压力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参加德育活动是在浪费时间。

2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所谓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愿如何,是否自觉,学生都在客观地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和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的熏陶感染。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德育的方法时曾经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本身乃是德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应该导致自觉信念的形成,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熟练技巧和习惯的养成。他正确指出,教育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过程,教师以身作则,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因此,进行德育离不开其他各科教学,因为学生大量时间是学习其他各科课程,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作用。作为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是非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新信息及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社会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3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手段

3.1隐蔽德育目标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德育目标才能比较容易实现。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是交际性、实践性和工具性,同时传授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辩证思想,培养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交往等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课外读物,多以欧美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为主要来源这一特殊性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会受到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影响这一现实性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寻求客观、合理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3.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求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绝不能单纯为了“渗透”而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潜在的德育因素,让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渗透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并且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话题,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话题的精髓,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发与心灵的震撼,逐步向教材的思想寓意靠近,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例如,学习解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时要求学生就“同情与报复”和“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始终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此,教师有责任给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遵纪守法的公民。根据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兴奋点寻找最佳结合点,使德育教育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兴奋点,以及针对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一些现象认识模糊的情况,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书面表达出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诸如讨论、辩论这样的团队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如何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等团队意识。这样安排听说课,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达成思想观念上的共识,学生当然会欣然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4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以辐射的方式,广泛涉猎东西方的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并加以比较,既培养中立的学术素养,又增强合理性和适应性判断思辨能力,把德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认识和筛选外国有用的东西,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无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培养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既掌握这门语言又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可谓一举两得。总之,中西方文化交融混杂的现实绝不能削弱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相反,英语教师更应该以全面培养人才为出发点,认真备课,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涵,以知识为载体,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意识等方面入手,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变教材为有生命力的德育阵地,从而取得英语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济良.德育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2]李申申.简明外国教育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戴国明.教育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篇(6)

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理解,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难以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较好的克服了这一弊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突破传统的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投入到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时,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较好的把图表、声音、视频、图片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已成为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武器。要改变职业学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将多媒体教学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2目前职业学校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相关调查发现,就当前发展现状而言,我国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并不理想,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只是为完成学习任务一味的被动接受,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期下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很难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严重制约着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难以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和标准。此外,教师对实用的教学技术了解甚少,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其次,教学任务多、内容难,课时少,教师讲课不细化,大部分都是匆匆掠过,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太少。再次,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不符合时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能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3多媒体教学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上的积极意义

3.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育方式有了突破性变化。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使教学难点得到了分解,多角度、多侧面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2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师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生对异面直线及其夹角的概念不容易建立起来,为了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老师们作了教具,虽然有直观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尚未确立,因此理解起来仍感觉很抽象,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针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开发出该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该软件通过以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的动画来表示其点、线、面与夹角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们很快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3.3在教学中起到了辅助和促进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潜力,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反映到教学中,学校开发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都是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开发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熟悉,对本学科教材了解,同时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熟练,又经过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培训,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教学效果。

3.4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促进教学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古板的形式。

4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信息安全和保密,课室的清洁管理,课桌文化的问题,设备的维修等。

4.1多媒体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多媒体的影像活灵活现,然而作为优秀教师的活性是任何图像都无法取代的,由于教师大多时间不能同学生“面对面”,上课只能是人机互动,学生有时只能听见教师的声音,观察不到教师的表情,使教师的职能很容易成为放映机的操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引导者”。对于层次较低,素质较差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图形,图表,不断变幻的画面不但不能启发其思维,反而使其变得烦燥不安。

4.2多媒体教学极易引发学生的“疲劳”

长时间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说话,思想开小差的愿望,由于在多媒体课室光线受限制,整个课室的环境没有平时光亮,时间长后,眼睛疲劳、头脑疲劳,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4.3多媒体教学容易流于呆板僵化

现在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或出版的教学软件,大多是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等软件制作的,教学软件的开发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即使经过教师长时间的研究制作,而成型的东西往往时间一长就易流于僵化呆板。

5结束语

篇(7)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个性化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同时个性化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因此个性化教学模式对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2014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要求农民职业教育“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教学安排与农时农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等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个性化教学和农民职业教育的要求相统一。

二、个性化教学中做好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

1.摸清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以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为例,自2010年被列为山东省中专招生计划以来,已经先后招收学生1164名。该专业以培养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为目标,学制三年,主要面向农村,招生对象为18至4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现任村“两委”成员,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各类农民身份的科技特派员等农村优秀中青年人才。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就要对教学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入学登记信息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程度、可能的急需知识技能等相关信息。经了解,学生年龄普遍较大,达到一定文化程度,学习目的性强,学习积极性高,自制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90%以上学生担任着社会职务,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有其特殊要求。

2.征求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建议。

采用座谈会、个别谈话、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同时征求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建议。以2012年蔬菜协会筹备调查为例,学校共收到《蔬菜协会会员初登记暨意见调查表》129份,不仅对蔬菜协会的成立、运作、管理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蔬菜方面的日常教学安排积极建言,为学校的教学安排及改进提供了有力参考。在经过仔细调查基础上,按实际生产需求将学生划分为蔬菜、果树、合作社、村务管理等12大类型,每个类型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分小类。各类型按学生知识结构又分为技能强化型和基础强化型,即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以强化技能操作为主,有生产经验的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另外,还要做好建档,记录学生的阶段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跟学生沟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持续进步提供参照。

三、个性化教学中要把握好主要环节

1.教学课程框架设计。

根据学生特征,结合专业课程确立的教学目标,以“全面性、区分性、有效性、创新性”为原则设计教学框架。(1)实行“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每周有三天是课堂教学,两天是田间实习,便于学生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突出农业专业的技术实用性。(2)突出创业教育。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强化了种养殖等技术课程;先后组织教师编订了《农村经济应用文》《常见蔬菜栽培技术》等多本专用教材;增加了创业、理财、财税、管理等方面的讲座与科目,使农经专业的学生能下地,能入城,能创业,能管理。(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仅2012学年就组织学生先后参观了聊城汇德丰种业、冠县兰沃乡万亩梨园等近10个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外聘聊城市农委、林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及聊城大学等大专院校专家、学者50余人,充实教学师资力量。

2.教学活动微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