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2: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本报讯《太原理工大学学术道德规范》近日下发。《规范》对全体在校师生学术行为作出严格规定,明确要求导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或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者,除对学生进行处理外,还将根据责任大小对导师做出相应处罚。
文件要求教师加强自律,严谨求实,绝不弄虚作假,同时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生论文负责任。研究生在学期间署名指导教师姓名(不论第几作者)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或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者,除对学生进行处理外,根据指导教师负有责任的大小,给予通报批评、暂缓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相应处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活动因学术道德问题被他人诉诸法律,指导教师和学校将积极配合查清事实。如指导教师和学校无过错,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同时,文件分别对老师、学生的抄袭与剽窃、捏造与篡改、伪造学术经历、不当署名、滥用学术信誉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作出明确处罚规定。违反学术道德规定的学生,情节轻微者,可给予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延缓答辩、取消相关奖项和取消申请学位资格等处理;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恶劣者,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对已授予学位的学生,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判定,对授予的学位予以撤销。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情节轻微者,给与警告、通报批评、记过、中止项目并责令其改正;对情节严重者则要给予降职、解职、辞退或开除等,并要求其终止项目,收缴剩余项目经费,追缴已拨付项目经费,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违反学术道德特别严重而触犯法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在人事录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学位授予、项目审批、考核评估、科研奖励、评审或推荐评审优秀成果之前,必须认真调查候选人遵守学术道德的情况,有明显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 (李林霞)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对科研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的道德底线和生命线,是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学术道德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会影响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如果由于缺乏对学术道德的积极引导和严格约束,使研究生形成了不正确甚至学术示范行为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其个人学术成果的真实性,甚至严重助长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理应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2006年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为先后两次递交的课程论文都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丁某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余某因为各自学位论文专家评审过程中被发现有严重的抄袭行为而被开除,2008年浙大博士毕业生贺海波被认定在读博士期间发表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这些个案,虽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对待学术道德的普遍态度,但它至少说明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宏观制度环境
自2006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学校也制定一些制度来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比如为研究生开设学术道德规范必修课。要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术研究有哪些规范,如果违反了这些制度,将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等等。还可以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对于高校而言,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可以激励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而有明显缺陷的评价机制容易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越轨和失范。所以,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的建立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的制定要合理,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变化,对某些已经不合适宜的制度进行即时的修订。例如,随着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二年,其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多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当前不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既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又要他们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这就给研究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这种规定也容易使得一些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第二,在研究生的各种考评中,要以论文质量为重,杜绝数量取胜。第三,以多种形式综合考评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例如,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课题的研究等都可以作为考评的指标。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制度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大。加大处罚力度就是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的重要措施,知识产权法应加大对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者课以重罚,严重的要处以刑事惩罚。这样才能减少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从2007年便要求各考研招生单位建立考生的诚信档案,但是这只是面对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可以建立面对研究生读研期间所有考试的诚信档案,包括课程考试,四六级考试,一经违规不得取消,这样无形中会约束在校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微观制度环境
对于研究生来讲,最切实可行的是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进要不断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做到严于自律。学术道德修养是个人学术品德、品格和品质上的一种体现,所要表明的就是学术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必须靠学校给研究生构建一个微观环境来使他们加强学术道德意识,毕竟通过外部强制力的道德他律作用是有限的,外在的道德他律必须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自律,才能在各种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至于行为越轨。
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有效落实,最好还要购买学术道德规范的有关书籍并发放至研究生手中,如教育部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此外,每年入学要举办面向研究生新生的培养要求说明会,提倡学术道德规范的学习,提倡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以身作则,相关内容要收录在《研究生手册》供研究生随时查阅学习。
三、构建研究生德性教育体系
德育是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研究生学术规范,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规定了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完成作业、学术研究、科学实验、论文写作、成果发表等方面遵循的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反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撤销学位等处分。有学术失范行为的研究生当年度德育考核为不及格,不得参加当年度各类奖励的评定,减发或停发奖学金。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强化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在各高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论坛、座谈会、主题班会、讨论会、承诺书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活动,确保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取得实效。邀请部分导师、专家、优秀研究生,讲授学术研究规范、论文撰写规范、规范、文献检索等内容,帮助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恪守科学精神,分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明确如何搞科研、怎样做学问;开展了主题班会、主题论坛、征文活动、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专题讨论活动,营造了浓郁的遵守学术规范、建设良好学风的学术文化氛围。
四、培育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习惯
培养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习惯,有赖于良好科研学术环境的构建,暨包括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建立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监督机构,大力开展学术评议,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等。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人格垂范、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实施学术道德教育,导师既有重要的责任,又有潜在的权威。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此外,学校应更积极地承担起学术规范教育的责任,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专题讲座、签订承诺书、案例分析等形式,完善学术道德的教育体系。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阻碍了学术进步,从小的方面讲,事关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从大的方面讲,则涉及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予以重视,以还学术界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郑园.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青春岁月,2011(24).
[2]高雪芳.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4).
[3]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N].光明日报,2001-12-16(2).
学生抄袭论文导师“连坐”
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出台了《太原理工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规定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或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者,除对学生进行处理外,根据指导教师负有责任的大小,对指导教师给予如下处理:通报批评,暂缓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
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情节轻微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记过、中止项目并责令其改正。对情节严重者则要给予降职、解职、辞退或开除等,并要求其终止项目,收缴剩余项目经费,追缴已拨付项目经费,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违反学术道德特别严重而触犯法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另外,《规范》还要求在编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有关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含博士后)、本科生,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注明出处;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转引文献资料,应说明转引之处。引证的目的应该是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所引用部分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实验记录用蓝黑墨水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整洁;写错作废的张页,不得撕毁。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不准以任何方式抄袭或变相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调查资料、实验数据、专利产品等研究成果。
对有明显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违反学术道德规定的学生,经查实后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情节轻微者,可给予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延缓答辩、取消相关奖项和取消申请学位资格等处理。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恶劣者,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对已授予学位的学生,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判定,对授予的学位予以撤销。
论文引用超30%就延迟答辩
山西大学较早地使用了同方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该系统资料库中储存有大量的各学科期刊和论文,在将学生论文输入时,系统就会识别出该篇论文引用内容所占全篇的百分比。山西大学近年来都是通过该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初审,如果论文引用率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就会让学生进行修改或延迟答辩。
“对于硕士研究生,一旦发现引用超过30%就延迟答辩,严重者重新开题,取消给学生再次修改、同批答辩的机会。”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张云波说,“这个百分比还要逐年下降。”除此之外,山西大学对硕士论文采用按一定比例进行匿名评审、博士论文全部省外匿名评审的方法,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只要有一个评审专家提出异议即宣布论文不合格。
张云波说:“这个检测系统也不是判定论文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数据只能从一个侧面来评定论文。不同学科的论文,引用量也不尽相同,例如法律专业,引用所占百分比就会多一些。”
论文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评审
同山西大学一样,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将硕士论文的作者和导师名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评审。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崔满红说:“论文作者和导师不知道论文送往何处,更不知道哪个人评审,这样就能杜绝评审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对待博士论文会更加严格。”
【关键词】地质工程 研究生学术道德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22-02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academic morality cultiv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key is how to optimize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reform programs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other engineering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basic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 terms of the present reform generality of education, regime and supervision of academic morality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for the reform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Geological engineering Academic mor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近年来,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频繁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污染了学术环境,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技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后备军中的一支,其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现象也有发生。学术道德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得到高度重视,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培养地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地质科学研究、改革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建立健康的地质工程专业学术管理环境,规范地质工程专业学术秩序,优化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实践情况
面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我国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例如,四川大学在今年开学典礼上让新生学习《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并首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更是从几年前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就邀请学者主讲学术道德,北京大学更是将学术道德规范开设为必修课;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处理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受理学术道德规范问题举报、并作出明确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在制度保障上几乎各大高校都设立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学术道德规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还利用网上的学位管理系统接受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现象的举报。高校采取的这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给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参考和经验。
二、地质工程专业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的构建
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诸多问题,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而应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对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进行标本兼治,应建立系统的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研究生学术道德机制用最优化的一系列方法来处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教学事务、管理事务与行政事务,是由几类不同机制联合起来,共同形成的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系统中起作用的完整运行体系。[1]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主要从教育、制度和监督惩治三个方面进行。构建长效机制,既要从思想认识和诚信文化等软约束着手,更要重视规章制度责任划分,也要落实监管和惩治的硬措施建设。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依托高校其他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剖析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共性,充分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灵内在的学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更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避免学术不道德事件的发生。
三、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优化地质工程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
1.研究生新生入学的学术道德教育
正如国内各高校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入学道德教育的重视,地质工程专业新生入学也是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相关介绍与宣传的最佳时期。以新生入学为契机,邀请地质工程专业知名人士以其本身对名利的淡泊、对学术的敬畏的例子为学生做规范和道德的引导,并从学术道德的基本定义、目前出现的现象、危害、处罚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以引导为主,在开学之前端正学习态度,理解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在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2.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养优势,建立学术诚信责任制。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所有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制的特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密切,形成了以实验室、科研项目为基础、以导师为核心的团队。[2]对于学生的培养,导师承担着精神生命的培育和研究方法指导的双重责任。在精神培育上,加强师德建设,导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和榜样,使学生牢记社会责任,秉持诚实、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学术作风,甘于寂寞、淡漠名利,担当学术道德的实践者;在学术研究指导上,导师根据项目课题内容,结合时代需求,设计出适应每位研究生的具有现实性和创新性意义的专题研究项目,确保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不重复。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过程及方向,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导师在其中扮演一个服务性的角色。根据导师为主体的特点,地质工程专业还应建立学术诚信责任制,实行学生、导师、系、学院四级体系的学术道德责任管理。每一届新生入校时,由学生、导师、学院与学生管理部门签订学术道德责任书,将学术诚信纳入导师和学院的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导师招生资格与学生的研究经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联动性。
3.打造实践创新平台,加大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励措施。
地质工程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打造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开展科学实验,避免学术不道德事件的发生。依托国家支持地质工程等艰苦行业的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政策,依托国家支持高校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信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积极扩大社会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利用与企业共建的实践基地创新平台,打造地质专业特色精品,以参选课题为主线,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创新的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育优秀学位论文,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和获得各级别优秀论文称号的研究生进行奖励,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激情。[3]
4.提供良好的论文开题条件,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学生在研究中缺乏见解和观点,自然就想到抄袭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我们利用这便利条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研究课题的机会,使研究生的课题不重复,研究内容不重复,从源头上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积极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于2011年5月成立了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与俄罗斯、丹麦、日本等国家知名学校、企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并共享许多国际资源,使学生对南极的地质状况研究充满了好奇,激发了科考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站在新的高度上对待研究。
5.实行监管惩治并举
单靠研究生自身的道德调控和培养单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学术道德失范的发生。由国内几起学术道德事件发生后,高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在处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中发挥的作用中发现,硬性的制度监管和惩治可以收到很好的警示效果。所以,地质工程专业结合实际,制定了本专业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的规章制度,遵循地质专业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在学位论文答辩、学术、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立项与评审、学术奖项评定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防止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4]
6.发挥学术批评的监督作用,从舆论导向上对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给予严惩。
许多高校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理都一致的采取了保密的态度,有碍于高校学风建设的“颜面”问题,对道德失范处理过程和结果并不公开。[5]用沉默的逻辑来对待学术造假,只能制造更多的造假隐患。地质工程专业在处理学术道德问题方面,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制度,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监督研究生教育质量。针对全国各大高校在法律层面的学术监督制度短期内无法建立起来的情形,充分发挥学术批评的监督作用,从舆论导向上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给予严惩。例如,建立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媒体和个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在公开的大环境下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进行约束。
四、结 语
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学术道德教育实施的关键。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而形成的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还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完善。希望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运作起来时,能真正给予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诚信茁壮成长、有所作为保证,保持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地质工程学术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一、曾志英.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1):181~183
2 赵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4):35~37
3 魏继红、吴继敏、孙少锐.如何加强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59~60
一、主体性德育和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引导和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需求,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的教育活动。主体性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确立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道德教育意识根植于受教育者心中,为受教育者道德素质提升提供无限的自身动力。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的自主需求和自主教育,在面对道德情境选择时,能理性思考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抵制诱惑,积极主动地履行道德规范,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和结果负责。在主体性德育语境下,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就是把学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外在的道德命令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自我要求,即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主体实践途径强调实践活动在学术道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师生的主体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大学生主体性学术道德教育其本质是通过师生主体实践性的外显,让大学生在现实实践中不断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认知、自我内化和自我行动,实现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学术道德品质。
二、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反映学者的理想、信念、情操、价值观和道德观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锲而不舍的求真精神、独立不羁的自由精神、勇于进取的献身精神、敢于批评的无畏精神和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①等。学术精神是学术活动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学术储备人才,从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开始,就要内修学术精神。然而现实中,为了拿到学位而无视真理的追求,学术研究媚俗现象盛行。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对教育的侵蚀、功利思想的盛行虽然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坚守不足造成的。
(二)学术责任
进行学术责任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学术责任意识。大学生虽然处于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自觉内化为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在学术研究中严格要求自己,勇于为自己责任范围内的行为后果担负责任。其次要明确学术责任的具体内容。学术责任主要包括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责任、研究发现的责任、学术成果发表的责任、诚实的责任、技术转让的责任以及社会变革的责任②等内容。最后要自觉承担学术责任。当学术研究从纯粹的探求真理变成一种可以获取荣誉、权力和福利,能得到社会广泛资助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的职业时,学术研究就具备了利益性的特点,初入学术研究行业的大学生难免在权力的介入、利益的诱惑面前放松学术责任心。因此,抵制诱惑、自觉承担学术责任是学术责任教育的根本。
(三)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等内容。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国家各部委陆续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学术规范,对规范学术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如果高校不将学术道德规范纳入德育教育的范围,并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学术道德品德,仅仅采取事后处理的方式,很难改善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整体情况。
(四)学术法制
法律法规是维护学术道德外在的强制手段,是学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普遍行为法则。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国家法律法规都对学术研究的不同侧面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但由于全社会学术法制氛围不浓,高校本身对学术法律制度的宣传、普及和教育不够,致使大学生学术法制意识淡薄。为了维护学术研究的净土,高校应该通过加大宣传、开设讲座和专门课程等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学术法律规定,提高自身的法律自律能力,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和学术权益,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和杜绝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三、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确立学术道德教育的目标
学术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道德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引。主体性学术道德教育以培育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育目标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大学生作为学术道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也要尊重和肯定他人的主体性,自觉维护学术秩序,抵制学术道德不端行为,为学术道德教育树立好的榜样。其二,塑造人的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是主体道德修养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只有具备主体人格,才能在实际研究中不惧怕权势的威胁,不受利益的诱惑,潜心学术,攀登科学的高峰。其三,开发人的主体能力。学术道德从来都是通过学术研究实践体现出来的,大学生作为学术活动的主体,如果既具备主体意识,又形成了独立的主体人格,但没有超越客体的主体能力,就无法完成赖以体现学术道德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术道德教育也成了一句空话。
(二)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
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科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治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素质,做好学生的学术带头人。而且,高校在处理学术道德事件上,对教师和学术也应该一视同仁,给全体师生传递学术道德素质底线不可触碰的信号。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引导和学术规范教育,在课堂、定期见面会、科研活动和论文指导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传授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知识,并明确提出学术道德应该达到的要求,对于学生在学术、科研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教育,甚至惩处。
[关键词]“热炉”规则规范学术行为运用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205-01
“热炉”规则的内涵和所遵循的原则
“热炉”规则是指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火炉,围坐的人们如果只顾着烤火就很有可能触摸到火炉,而手脚碰触而被烫伤。这个规则遵循着一些规则,首先,警示原则,它时刻警告这人们,在没有触碰到火炉前大家每个人心理都是很清楚:只要碰着它了就会被烫着;其次,及时的原则,只要人碰到火炉马上就能感觉到灼痛,这样的疼痛在接触到火炉立即产生,绝不延缓推迟,使大脑毫不疑问地在原因与结果之间形成联系;最后,公平的原则,任何人,不分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高低,只要碰到火炉都会有灼痛感。
二、“热炉”规则在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中的运用
“热炉”规则是一套被企业管理频繁引用的规则,在规范学术行为的管理活动中,“热炉”规则的原理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警示原则的运用。近年来,学术界学术失范的现象频繁发生,国家和各个高校为防止教师、学生学术失范,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条文和规定,警示从事学术活动的人,时刻提醒着人,做学术时要严格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的逃避和侥幸心里,一旦触犯就会有一些严重的后果在等着自己,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的关于学术规范的文本主要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和《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学术规范》等。各个高校针对学生的有《××大学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办法》等等,对这些规范条例学校一般会专门安排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学习了解,让每个人都心里对什么是学术失范有清晰的概念,对触犯规定将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都有心里准备。这其实就是起到了个惊醒、提示的作用,把行为的后果呈现在人的面前,如果人们愿意以身试法,就可以对条文规定视而不见。
(二)及时性原则的运用。在高校,一旦发现有学术失范的行为,立即会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学术失范的表现有许多形式,如: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论文的质量不负责任、为了个人眼前利益,不断制造学术泡沫、垃圾,学术界内的权钱教育活动,为了评职称长薪酬,出钱买论文,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或论文中署名,发表学术论文时未经别人同意使用别人署名,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基金项目等等,这些严格来说都是学术上的失范行为。对以上的行为,学校一旦收到举报,或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发现,专门负责学术管理活动的学院学位分委会和校学位委员会立即组织调查,还可根据情况聘请相关学科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学术道德规范鉴定小组,具体负责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鉴定。经调查,认证了学术违规的行为要立即给予相应级别的处罚,处罚是在调查的结果一出来时就要开始给予处罚,要让被处罚者记住这样的处罚,形成一种印象:以后只要有此行为,就会得到惩罚,这样才能起到防止类似的行为发生的作用。
(三)公平性原则的运用。公平地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个成员,要求对事情的处理具有一致性,如果不以一致的方式处理,则会丧失规章制度的效力,降低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让人对学校处理事件的公正性发生怀疑。“热炉”规则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时,处罚不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个体所犯的行为,此条同样适用于学术管理活动。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所有人,不论职业和地位,都会受到同等的对待,近期也频频报告了,一些名校的教授抄袭博士论文受到严厉处分的事情。学生也是一样,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平时为院里或者是学校也做了不少的事情,应该也算是个有功劳的人,当自己在学习上犯了点错误时学校应该会从轻或者是不处理,就是凭着这样的心态,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受到了处罚、严重的被勒令退学,含辛茹苦的几年就因为一次失足毁于一旦。
三、“热炉”规则运用到学术管理中的作用
(一)规范学术行为,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对学术失范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处理,可以警示那些还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员,教育他们切勿模仿,如此可以较少后来者学术犯规行为发生的频率了,这也是我们做学术管理工作追求的结果和目标。
(二)使学校更加的重视学术管理,管理活动更加的规范化。扩招后,学校的人数日益增多,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繁重了,加上许多管理工作人员也不是专业出身,导致管理质量不尽人意,有的时候由于方式方法不得当,造成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没有效果的结局出现,这也是学术失范现象产生的外在原因之一。“热炉”规则在学术管理工作的广泛运用,由于对学术失范行为从不放松,并给予了及时严肃处理,让管理部门也是越来越重视学术管理工作。
(三)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行为,管理更完善。学术上的不规范行为,会让管理部门想办法,通过各种形式去提高学校的学生氛围。
1.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指的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1]加强对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的学习和领会,开展交流学习活动。2.重视论文的写作规范教育,这个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好多的同学不是不想自己认真独立完成学位或者是课程论文,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所以只有去抄袭。重视论文的写作规范教育,也要求强化导师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扩招后,一个导师带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有自己的学术科研任务和自己的家庭生活,这也是研究生学术上出问题的一个原因。运用“热炉”规则后,若老师所带的学生被惩罚了,他(她)也会引起警惕,多花心思和精力在学生身上了。
(四)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提高知名度。良好的学校形象不但要靠学校的规模,还要看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是否有严谨的之学态度,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执行“热炉”规则,有利于营造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让外人都知道自己的学校是一所真正崇尚学术,热爱学术,办事情有方法、有原则、有纪律,值得信赖的高校。
参考文献:
[1]江新华,论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X)3(2):88-91.
[2](美)斯蒂芬・罗宾斯著,管理学[M].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王晓华,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J].《学术界》(双月刊),总第90期,2001.5.
[4]邱咏梅,中美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比较与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
[5]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2008.
“学风不正,学术不端”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大敌。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不仅会对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阻碍学术进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创新、高教事业的前途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有效防范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这不仅对图书馆而且对高校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可能还要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术诚信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日常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科研工作的初始阶段就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生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履行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图书馆文明幽雅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内容丰富的图书和广博的信息资源会吸引广大学生将课余时间都放在图书馆里,这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有利条件。同时,新生入馆教育及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也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合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重要一课。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校行政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如今的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2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在为大学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一系列反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宣传力度和教育。2.1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诚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这是维护学术尊严,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的前提,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开展潜在的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并思考学术诚信问题,呼吁同学们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如制作学术诚信宣传展板、发放学术诚信传单、开展学术诚信辩论赛、制作学术诚信宣言视频、开展学术诚信讨论进班级、进实验室和进寝室活动等。联合大学生社团举办学术诚信征文、学术诚信专题系列讲座等,利用征文、讲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诚信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学术诚信的社会危害,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学术环境,从而更自觉地抵制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2、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用户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和专题培训讲座等这些常规的用户教育中,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2.1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因此,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图书馆也应当把握机会,借助新生入馆教育课来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学术诚信教育贯彻于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了解学术诚信的含义、价值、基本要求及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各自的危害和惩治办法,学习《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学术道德规范相关文件。通过这些基本的课程内容提醒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遵纪守法、公开公正、尊重科研成果,力戒学术不端。
2.2.2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掌握快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门方法课。图书馆还要将学术诚信教育融入到“文献检索课”教学活动中,在课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既要教会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获取文献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合理使用所需的文献信息,避免剽窃行为的发生。对低年级本科生,要侧重介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基本常识,如文献信息资源利用规范、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等;对高年级本科生,可以介绍一些学术评审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另外,还可以讲解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文献的引用规则等。
2.2.3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图书馆行使信息素质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举办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也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的素材和内容,分为低年级专场和高年级专场。针对低年级学生,图书馆可以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讲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基本内涵、要求和重要意义,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表现、危害及避免方法,教育部以及学校等单位制定的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文件;针对高年级学生,讲座内容则可以倾向于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典型学术造假案例剖析讲解、识别和判断论文抄袭的方法、介绍参考文献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等。
2.3购买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图书馆应该购买识别论文抄袭的软件系统,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为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论文是否涉嫌抄袭提供检测服务。目前国内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有万方公司的论文相似性检测软件、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能够标注出疑似抄袭的文句、段落,并能估算文字复制比,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这提高了论文抄袭者被揭发的概率,从心理上对抄袭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剽窃行为的发生。
2.4利用图书馆网站开辟学术诚信教育专栏
高校图书馆网站应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广泛的优势,成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专栏要简单明了介绍学术诚信条例或政策、学术诚信的概念与核心价值观、学术写作规范、学术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处罚措施等相关内容,方便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其次,专栏要详细介绍不同学科的各种引注方法,并且对每种引注方法进行链接,点击后可以详细了解和学习,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另外,专栏还可提供大量的关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文献和其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相关链接,增加大学生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指引学生如何避免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避免发生学术失信行为。
2.5学术诚信教育的内容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