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1: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师申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3年度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评审条件
(一)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11〕27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09〕187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要求。近3年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五)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参照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90学时。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笔试有关事项
申报高级人员须参加面试答辩或专业知识笔试。其中申报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造价、风景园林专业的须参加专业知识笔试,笔试的内容分别为建筑施工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建筑预算、园林工程施工;水利专业按浙水办人〔2009〕3号文件要求,需提供《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业务考试成绩合格证》;申报其它专业的参加论文答辩和专业知识面试。面试、笔试成绩作为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需电子版的免冠白底二寸彩色照片1张,要求用jpg格式,身份证号做文件名,尺寸不大于300×420,不小于200×280像素,文件大小在50k以内。
(三)《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学术论文基本情况登记表》(A4纸打印)一式30份;
(五)《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六)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七)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八)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九)破格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十)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4.在外地取得工程师资格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市级公布文件、调动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园林职称评审文件中的各项条件来说,主要就是:学历的要求、工作的要求、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来说还需要考虑是处于那个等级的职称晋升评审,因为各个等级所针对的评审条件是不同的。以下是有关评审中的一些事项,仅供参考。
(一)申报人员身份专职从事园林专业技术工作,且与企业确定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凡在园林企业兼职的人员按原渠道申报,不予受理。证明材料:职称申报人员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社会保险机构出具的该企业为申报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转评资历条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转评(以下简称转评)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更,且变更前后的专业属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或同一系列不同专业岗位),重新申报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转评助理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1年以上。
2.转评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2年以上。
3.转评高级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3年以上。
4(三)政治思想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热爱园林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资历条件
1.申报高级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博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1年。
(2)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6年。
2.申报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2年。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4年。
(一)我市从事建设专业技术工作,符合《市建设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修订试行)》(泰职办〔2016〕3号)要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在岗、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正式合同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其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不作为改变其退休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的依据)。
(二)申报专业:建筑材料、建筑学、城乡规划、结构、暖通、电气、给水排水、燃气、岩土、风景园林、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桩基检测、房屋安全鉴定、城市照明、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建设工程管理、测量、隧道工程等。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3.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4.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我取得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参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2.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本专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在企业工作,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本人原因至今未取得助工资格的,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核实后直接申报。
4.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非本专业中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参加市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5.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区)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取得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市(区)级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取得市人社部门2012-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门公需科目合格证;未参加公需科目学习人员,可登录“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网”或“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考试。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必须完成三个科目(模块)的考试,其中“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必考科目(模块),其他科目(模块)可任选的合格证(职称计算机成绩长期有效)。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一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合格要求(提供人事考试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三、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或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参与承担完成市(区)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3项以上,或主持(组织)并完成乡镇、村庄的各类规划5项以上。
(3)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并已颁布实施(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2.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建筑材料等)设计(设计审查)、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4项以上。
(4)独立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1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参与人,参与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2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完成人,独立完成5个类别以上的专项检测项目(除见证取样类检测外的)和备案类检测项目检测工作,或2项大型、5项中型、10项小型以上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方案(含桩基检测、主体结构检测等)的制定并全过程实施。
3.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2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3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
(4)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4.建设投资管理、施工、中介咨询(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安全鉴定、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及建设管理单位中,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要求的,必须具有该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承担其中1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参与其中2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科技管理。
(3)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完成1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参与完成2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
(4)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完成1项以上中型工程、2项以上小型工程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或独立完成1个中心地震避难场所或2个固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
(5)解决了建设工程管理中疑难问题,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或建议。
(6)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7.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二)业绩、成果要求
符合规定学习、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3.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取得显著成绩,2次以上受到市(区)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者。
4.市(厅)级以上优秀设计和勘探方案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2项以上的参与完成人。
6.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参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复杂的疑难问题2项以上,或在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或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或推广。
8.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参与完成人,取得2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人员,须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的证明。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以上。
2.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3.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一)材料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2份。
2.“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3.“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人填写1份)。
4.《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退休人员的单位聘用合同。
6.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含以上)证书。
7.2014年、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8.《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材料。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反映主要工作经历、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证明材料
10.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的“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填写的内容应与一览表、简介表的“专业类别”一致,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的专业(学科)一致。表格用A3纸正反面打印,用骑马钉式从中间装订。
2.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3.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要求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情况。
4.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反映专业能力和业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图的图签(含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施工合同、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反映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材料、项目(课题)鉴定报告、竣工验收资料、预决算书及审计报告、监理实施细则、分项或隐蔽工程验收证明、招投标文件、房屋鉴定资料、奖励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报告等。
5.论文、论著。在季刊杂志发表的论文、论著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
6.报送的纸质材料除本文第三条1、2、3项外,均须按档案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胶装),装订成册的材料必须有反映材料内容及页码序号的目录。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对报送材料要认真把关,审核人必须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7.申报材料须经公示程序。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机构要将申报者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8.申报材料全部打印,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报送程序、时间
各单位将申报人员的材料汇总后报市建管局综合科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报送材料地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405室。
联系人:
六、收费标准
关键词 专利信息 发明创造 商业秘密 专利申请
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部分国内企业已开始设置了专利管理部门。然而,这些专利管理部门还多仅停留在作为专利机构的助手这个层面,即配合专利机构办理专利申请、专利缴费等事宜,只是把研发中的发明创造申请成专利保护起来。
其实,企业的专利经营不仅要服务研发工作,保护研发中的发明创造,[1]更要指导、监督研发工作。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进行技术预测,确定技术开发方针,从而避免盲目立项、低水平重复开发;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开拓思路,提升研发起点,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通过专利信息分析,激发创新能力,助推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获知专利侵权风险、及早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企业的专利经营还要评价研发工作。通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布局,来评价研发的水平和方向,通过专利实施情况评价研发的经济贡献和技术储备。
因此,本文认为,研发中的专利经营应至少包括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信息资源利用等。
目前,大中型技术中心已普遍采用项目管理制,以下便结合项目管理阐述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如何进行专利经营。
一、专利申请
(1)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来判断是否属于专利法所属的新的技术方案[2]或新的设计,在《项目立项书》列出“专利申报计划”,其格式如下:
专利申报计划:
发明专利X项,其中1项保护内容为:
…;……
实用新型Y项,其中1项保护内容为:
…;……
外观设计Z项,其中1项设计要点为:
…;……
专利管理部门(本文所述的专利管理部门均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而非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项目立项书》中内容进行专利挖掘,审核、调整上述“专利申报计划”。所述的“专利申报”是指向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部门申请的专利报批,引入此概念,主要用来区别向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所谓的专利挖掘即站在专利的视角,对纷繁的技术成果进行剖析、拆分、筛选以及合理推测,进而得出各技术创新点和专利申请技术方案。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专利的拥有量,避免研发成果出现专利保护的漏洞,将专利保护的范围延伸到所有可能具有专利申请价值的技术点。
另外,专利挖掘还可帮助企业建立周密的专利保护网。从基础专利出发梳理出所有的关联技术点和其对应的专利,为基础专利建立牢固的保护网,避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
最后,专利挖掘还会对研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提示作用。分析出的所有可能存在专利申请素材的创新点,都可以是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2)项目进展中,项目组要积极实施前述“专利申报计划”,向企业专利管理部门提交专利申报,包括计划创新点的实现与突发专利点的捕捉。另外,随着对技术的重新认识,需要对立项目的、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等做出实质调整的,需要重新调整“专利申报计划”,并交专利管理部门核准。项目进展汇报时,应同时汇报“专利申报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3)项目验收时,项目组应完成“专利申报计划”并提供证明。已经被专利局正式受理的,应列出专利局给出的专利申请号,未被专利局正式受理的,应列出专利管理部门受理专利申报时给出的《专利申报审批登记表》编号。
二、专利实施
专利常被戏称为有钱人玩的游戏。制造或研发性企业花费较大人力、物力申请专利,绝不能将得到的专利束之高阁,应积极进行专利实施,只有专利产品产业化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另外,收集到的专利实施情况,也可作为专利价值评估的依据,为专利维护、放弃、转让或许可提供重要参考。专利实施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专利申报开始,发明人向企业专利管理部门提交专利申报时,应认真填写《专利申报审批登记表》,表格中应设有“技术应用情况”项目。该技术用到具体的产品,列出产品型号或系列编号。该技术备用的,要定期向专利管理部门上报实施情况。
(2)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来判断是否实施企业有效专利申请(授权且维持有效的专利及未结案的专利申请),在《项目立项书》列出“专利实施计划”,其格式:
专利实施计划:
专利申请号(或企业编号)…,专利名称…;……
专利申请号(或企业编号)…,专利名称…;……
项目调整时,同时调整专利实施计划。项目验收时,汇报“专利实施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专利管理部门审核。
三、专利信息资源利用
据WIPO统计,全世界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体现在专利技术中,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和节约40%的研发资金。
研发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应具体落实到项目管理中,并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依据。
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做出专利文献检索,充分理解现有技术和获知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交专利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并可进一步要求项目组在《项目立项书》中列出专利管理部门给出的《专利文献检索登记表》编号。如果具有专利检索技能的人力资源不足,可以对新项目进行选择性的要求,如仅要求新技术立项、故意模仿他人产品的新产品立项、采取反向工程或解剖他人产品的项目立项应提供专利检索报告。
项目调整或项目进展中,研发人员随着对技术的重新认识,需要对立项目的、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等做出实质调整的,需要重新调整专利检索方案、重新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或补充专利文献检索。
项目进展汇报时,项目组应同时汇报专利文献检索报告中涉及的专利处理情况,如专利规避设计等。
项目验收时,项目组应提供最终版的专利文献检索报告,并据此做出分析,具体列出该项目进展中所有参考的专利清单、所有规避的专利清单、尚存在侵权风险的专利清单等。
四、技术性
,是研发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参与职称、科技项目等评定或奖励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先的技术性,会导致在后的相关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3]或创造性[4],从而使得专利申请被驳回或专利授权后被无效宣告。[5]另外,论文的发表也可能造成企业商业秘密[6]的公开。因此,企业应认清技术性的潜在风险,妥善处理专利申请与的关系、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保护与的关系,既要保证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专利、商业秘密等)利益,又要给予研发人员的机会。
企业对技术性论文的发表要实行审批、登记制度。至少应有专利管理部门对欲进行专利申请的干扰可能性审查,还应有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对欲进行商业秘密的泄露可能性审查。由于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在审查专利申报时,就会在专利申请文件的充分公开[2]和技术秘密的保护间进行利益平衡,故建议企业的专利管理和商业秘密管理均由专利管理部门负责,从而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有整体统一性。
在确认欲不涉及或经修改后不涉及企业技术秘密后,专利管理部门才需对欲进行专利申请的干扰可能性进行如下审查:
(1)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已经向专利局申请专利的(已确定专利申请日),专利管理部门核对无误后,应批准论文可以立即发表。
(2)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正计划向企业提交专利申报的,应预计本企业可能获得的专利申请日(被专利局正式受理专利申请的日期)和论文予以公开的确切日期。在确定论文公开日不早于专利申请日时才能予以批准发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证据证明论文具体公开日时,出版物的印刷日应视为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日。印刷日只写明年月或者年份的,以所写月份的最后一日或者所写年份的12月31日为公开日。
(3)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无须或不能申请专利的,专利管理部门核对无误后应批准论文可以立即发表。
五、以上是研发中的专利经营,要落到实处的话,专利管理部门还应先完成以下任务
(1)展开研发人员的专利知识培训,使得研发人员具备一定的专利基础知识,掌握专利文献检索、专利信息分析、专利侵权判定、专利规避设计等技能。
(2)建立企业有效专利申请数据库,并对研发人员做好宣传和推广,使研发人员熟知本企业的所有专利情况。
(3)健全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包括优化专利申报渠道、完善专利奖励办法等,使得研发人员能积极、主动地申报专利、实施专利、利用专利信息。
最后,本文提醒大家,企业不仅要在研发活动中进行专利经营,还要把专利经营工作涉及制造、采购、销售、进出口、产业规划等各种活动中。正如管理先进的国外企业往往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作为一级职能部门的初衷,只有统筹、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或配合,才能形成包括专利风险预警、专利侵权信息反馈等在内的完整的企业专利经营体系。
(作者单位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刘杰(1977―),男,河南人,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华全国专利人,历任纷美包装、新飞电器、奥克斯空调等知名公司知识产权主管,现为宏华集团知识产权室主任,是首届认证上海市专利管理工程师、国家专利信息师资人才、全国知识产权高水平师资人才,荣获广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出彩广汉人等称号,发表《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专利管理创新》《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管理》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类文章十余篇,并数次被选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协会论文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次修正)[S]. 2008-12-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S]. 2010:135,13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次修正)[S]. 2008-12-2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三次修正)[S]. 2008-12-27.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专业硕士;材料工程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政府c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专硕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由于培养单位条件所限制等种种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1],因此进一步探索材料工程专硕的培养模式,以实现预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政府引导,创造条件,积极搭台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面联动”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思路,充分考虑政府政策的指导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创各方面共赢的局面[2]。由江苏省政府牵线搭台、企业创造条件、高校参与合作来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工作站;政府经甄选后批准挂牌;专硕研究生在站期间,实行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在结并对在站研究生有所反馈并对其培养提出建议;运行一段时间后经考核合格的工作站,由政府给予经费支持或奖励,为专硕研究生长达一年的实践训练环节提高了硬件保障。
除此之外,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中有一类“科技副总”项目,明确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派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由企业聘任为非全职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该人才项目中对企业资质限定在高新技术企业,或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的范围内,这一政策促进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科技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在客观上对专硕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又提供了契机。
2 学校有针对性配置导师
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工程领域为例,对于专硕导师的招生资格会定期进行评估,除了具备高级职称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外,对于一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或者主持在研工程项目的中级职称教师,同样可破格聘任为专硕导师,以体现专硕研究生贴近工程实践应用的培养特点,有效提高了培养质量。
3 多方合作共赢,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在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下,高校与江苏省企业合作申办研究生工作站等,并“以评促建”,加快推进此类实践基地建设,从而为材料工程专硕的工程研究课题提供保障,也完成了培养中要求的在生产一线实践一年的要求,而此需要多方长期合作。对于企业而言,建设好研究生工作站是其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建立实质性合作的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指派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硕在实践基地的导师,指导学生就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3]。除此之外,这对于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联合申报企业创新基金、科技进步奖等都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各方都取得感兴趣成果的前提下,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并彻底解决专硕研究生的实践培养难题才得以实现。
4 总结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江苏地区政产学研用背景对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带来的契机,由政府创造条件、高校与企业响应号召,合作申办研究生工作站、科技副总等项目,加快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从而为材料工程专硕的工程研究课题提供保障,同时实现多方合作共赢。该成功经验不仅可适用于材料工程专硕培养,还对其它领域专硕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王茗.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6(8):28.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工程力学实验;装备建设;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20-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面向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改项目,要顺利推进该项目,就必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的新体系[1]。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些正是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基础力学的实验教学涉及的工科专业多,影响面也较广,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不相协调的现实是目前基础力学的实验教学在很多高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教学内容以验证理论课的基本知识点为主,陈旧而缺乏更新,且教学手段单一;不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空间等;在教学模式上往往是教师机械地灌输实验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依葫芦画瓢,这样根本不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极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和心理惰性,难以满足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2]。
上述弊病直接导致学生对实验兴趣索然,甚至敷衍了事,教学效果根本无从保障。在国家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有多个专业被列入培养计划。为使基础力学的实验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将原有的基础力学实验整合成一门工程力学实验课程,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同时从评价模式、装备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 重构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能力
1.1 实验独立设课,拓展教学自和改革空间
要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节要尽可能地独立开设实验课[3]。实验独立设课,不仅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改革,还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便于对实验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4]。为此,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课内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扩充,开设工程力学实验课程。围绕如何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既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原则重新构建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实验课程安排在材料力学课程之后,教学内容上以理论课所授知识为基础,在保障基本实验的同时,着力更新和开发提高型、研究型实验项目。
工程力学实验独立设课后,明确了该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中的任务和作用,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运行模式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同时,实验学时也大大增加,这为改造传统实验、增加新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由于实验课程与学分挂钩,学生也更加重视。近年的实践证明,独立设课对增强工程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1.2 设置选修实验项目,促进实验项目更新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近年来基础力学课程学时大幅减少的现实,在工程力学实验中安排了2学时的选修实验。针对这2学时的选修实验,开设13个实验项目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由选择。这些实验项目有的来自科研或教研项目,有的来自工程实践,但都和基本的力学知识点紧密相关,如复杂零件的转动惯量测试、焊缝残余应力测试、基于振动法的索力测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其一。这种课内的选修实验虽然学时占比小,但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其创新精神有着很大作用,它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既能帮助他们巩固力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拓展其视野,激发其动手实践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再以这些课内选修实验为基点,拓展开发出相关研究型的课外开放选修实验项目,向学有余力或对力学问题兴趣浓厚的学生开放,学生在完成实验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技术类选修课学分。这类选修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课内选修实验项目很好地解决了实验项目更新和相对固定的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在保留必要的基础实验和经典的提高型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选修实验项目,使得实验项目的开发和更新不必受课程学时的制约,能促进实验项目的更新,而学生也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将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良好的选修实验项目在适当的时候变更为必修实验,而效果差的则予以淘汰。这种方式为实验项目的更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能切实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且效果显著。
1.3 改革评价模式,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力
科学的评价模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同时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导向。此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为此,将工程力学实验的考核设计成“平时实验、操作考核及期末笔试”三个部分,以加权求和的方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实验包含预习报告(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50%;实验操作考核的内容从提高型实验中选取,占20%;期末笔试则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要内容,占总成绩的30%。这种评价模式既能反映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又能考查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尝试将笔试环节改为课程论文的撰写和知识点的面考。教师给出论文指南,学生则可以在给定范围内自由命题,并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写作并提交论文。而把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放到操作考核环节以面对面提问的方式考核。从实践结果看,操作考核中插入面对面的问答是可行的,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实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程论文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分化较严重:约55%的学生能认真对待但论文质量一般,有约20%的学生能写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创意,内容包括实验现象的再分析、实验项目的改造、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等,其中一些论文还变成了自命题课外开放选修实验;而还有约25%的论文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痕迹。通过尝试得出结论:课程论文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相对笔试也更受大多数学生欢迎;同时,通过论文撰写,学生的文献检索、信息加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也得到培养。笔者相信,经过日后不断的摸索和改进,此种评价模式的优点将进一步显现。
2 树立生本理念,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实现教学相长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要让学生保持对实验的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6]。所以应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绝对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检索查阅资料,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成为实验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与大胆实践;当学生实验不顺利时,要科学分析,加强交流,帮助其找到问题的症结,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这样不但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得到学习和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3 合理规划装备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降低实验分组人数,是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有效途径,这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而言尤为重要;而现状是在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设备不足、部分实验设备陈旧是通病[7],与之对应的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基础力学装备建设上的投入相对来说较少。这就要求基础力学实验室在装备的投入上要科学规划,兼顾科研教学的需要,优先解决基础教学装备的建设。特别是一些基础的、小型的实验装置和设备,投入较少的经费就可以明显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此类装备应优先建设。
以矩形梁纯弯曲实验为例,以前实验室只有10套实验装置能满足该实验的教学,实验时每组学生数为2~3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现有同类实验装置40套,实现了一人一组;学生单独实验,独立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有效遏制同组学生间的实验报告抄袭现象,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此外,还应重视自制实验设备的工作,利用自制仪器设备的专业性、直观性、超前性、及时性等特点[8],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来充实实验教学内容,促进实验项目的改进和更新,同时也让教师在设备开发中得到锻炼,提升业务水平。
4 重新阐释实验教师的定义,形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
实验队伍的稳定与提高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水平的关键[9],所以必须抓好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当前很多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存在较大问题:实验师资队伍的总量不足,实验师资队伍人员构成和结构不合理,实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10],等等。笔者所在学校从体制和氛围上给予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同等地位,在待遇、课题申报、评奖评优等方面一视同仁,激励和增强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在学校的制度框架下,笔者所在工程力学实验室的一些做法对促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具体有:1)积极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中,同时鼓励在岗的实验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进修,提高学历层次;2)做好培训和交流计划,以轮流的方式保证每个实验教师每年都有参加培训或学术交流的机会;3)在与其他教师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把需要实验支撑的项目引进实验室,给予实验教师更多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4)打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传统分工模式,建立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教师承担一定的理论授课任务的制度,两者在分工上既有侧重又相互交叉,相辅相成;5)将在读研究生引入实验室,以助管身份来参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辅工作,并给予津贴。通过这些措施,重新阐释实验教师的定义,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结构,稳定了一支业务素质优良、充满朝气的实验教师队伍,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5 结语
工程力学实验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对造就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时,提高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挑战。教学实践表明,对工程力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必须切实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做好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工作;同时这也是一个动态的改革过程,必须紧随时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25-26.
[2]孙建国.关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J].力学与实践,2004,24(3):88-89.
[3]郑春龙.实验室层次开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79-80,102.
[4]王运娣,李十寒.独立开设电工实验课的探索及构想[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45-46.
[5]宋朝晖,翟桂红.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157-159.
[6]周明侠.面向问题的小组课题工作: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4(5):95-98.
[7]孙洪军,赵丽红.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39-140.
[8]应安明,王桂玲,刘桂涛.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20-21.
(1.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实践效果3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阶段式”服装专业卓越人才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创新性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 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91-02
按照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制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标准》,遵循“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宗旨,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依托于校级教改课题“基于CDIO理念的服装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服装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1.1构建“阶段式”服装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依照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行业与企业调研、专家研讨和不断实践,构建了“阶段式”服装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完成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3方面的学习内容,同时需包括服装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专业方向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校内资源,完成基础学习、专业学习、成果学习这3个阶段递进式学习模式。
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工程教育基础知识训练以及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具备在服装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让学生多接触专业内容,同时结合实验、学科竞赛等环节,尽早让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践,这有助于对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应重视关键岗位、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双导师制”,实现双赢
结合本专业特色,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习基地与实验室建设,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在学术知识、学术研究,学校教学设施和企业工厂设备、成果共享等方面,校企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能动性。师生参加企业的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可以招收到满足岗位要求的有用的人才,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与企业导师一起研讨并制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学习阶段的内容,再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学校聘任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服装企业优秀工程师为兼职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与指导。我院已与江苏悦达、盐城鹰昌服饰印花、盐城龙威纺织服饰、亨威服饰有限公司和盐城本地高校等多家企业、学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培养学生。学校导师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学校要发挥专职教师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引入企业资深工程师丰富的实战经验,实现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实施培养计划的模式。
1.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企业学习环节
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做了变革。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实验实训项目以应用性为原则,将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融合,添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性课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来开展专业课程,关注市场的需求,随之应变。
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改革“以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思考和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2~3]。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研究型、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发挥每位学生的潜力和特长。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采取立体化的考核模式,学生提供完成计划,教师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考核结合学生平时表现、成绩情况、作品质量、企业及市场认可度、参加赛事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创新性实践教学的考核实行弹性管理,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加科研训练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和教师科研活动实践,考核结合指导教师评语、课题结题报告或答辩、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等,视其所承担的工作成绩给予创新学分。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质量。
1.4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院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企业兼职教师,目的是将服装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引入到学校中,共同培养卓越人才;同时包括专职教师的实践、教育教学、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科研等工程能力的培训[4],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鼓励团队教师到服装企业任职或兼职,从而提高专职教师的综合工程能力。
2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2.1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专业课程设置上,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等都与企业资深导师多次讨论、筛选、完善和整合等方式,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为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实验实训项目以应用性为原则,将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融合,添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性课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来开展专业课程,关注市场的需求,随之应变。
2.2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以综合性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为主要载体,建立新型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目前我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申报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活动。教师借助这些平台对企业和社会开展科技服务,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进入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依靠研发平台的资源,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2.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校级、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活动,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鼓励学生通过类似的活动发表科研论文、申请专利等,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培育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种校级、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项目等。
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3.1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能力导向下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得到更为系统的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训练,通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参加校企研究课题、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学科竞赛等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缩小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能力,实现课堂知识拓展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科研与教学互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为提高,90%以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考取服装CAD纸样工程师、平面设计工程师等技能证书,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服装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3.2创新性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国教华腾杯”等服装创意设计大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作品大赛等学生课外实践项目相结合,近年来已获得“国教华腾杯”等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单项一等奖1次,团体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1次;获得江苏省、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等多项荣誉。学生参与了多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设计,同时参与指导教师的核心期刊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撰写。通过参加这些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兴趣浓厚,不仅丰富和充实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创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3.3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团队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SCI、EI论文收录多篇,授权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进入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多项。
参考文献
[1]阎玉秀等.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校企合作SWOT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15-918.
[2]王利君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