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机械工程论文

大学机械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8 15:01: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机械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机械工程论文

篇(1)

关键词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85-03

1 前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扩大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因此,对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与发展较好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还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随着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对现有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美国、英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因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相比起我国发展较为成熟,他们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的教学实践是我国学习的对象。美国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英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性的人才,所以英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重点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起步比英美等国家晚,但是发展较快,效果较为明显。日本研究生院设有研究型学位课程和职业型的专业学位课程,强调把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联系起来。所以日本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符合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学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完善做出巨大贡献。江慧云[1]从教育实践性的角度,首先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刘红[2]首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强调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改进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王燕萍[3]从职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揭示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胡玲琳[4]首先比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论文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两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区别,并相应地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学术界对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专业上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械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系统分析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3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生产制造、机械设计、测试与控制、使用和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所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测试技术及控制工程技术等,培养新成品设计和研发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的能力、生产设备使用及其维修的能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这一点显然与学术性研究生有所不同。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教育质量方面都取得显著发展,但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最初阶段,并没有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改观,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同,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直接体现一所学校的培养方案。虽然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还是参照学术型研究生的。虽然有的高校提出明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与操作中,对这一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做得不够好,导师和学生本身都没有真正明确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毕业要求上,大部分学校对机械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有严格的要求,不过对于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却没有明确的论文要求,甚至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毕业论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与此同时,很多高校把教育重点仍然放在对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对于实用性和实践的培养缺乏力度。

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应用性 课程是研究生教育最基础的工作,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就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国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应用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充分突出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应用。但是就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来看,对于所开设课程还是偏重于理论研究,完全没有体现出实践应用能力,有个别高校甚至直接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照搬过来,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其以后的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践性是专业型研究生的精髓所在,我国高校应该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来开设生产实践课,没有去车间生产一线更直观地学习产品的工艺流程经历,就体现不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的特征。

导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双导师”制度形式大于内容 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领路人,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式,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后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导师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区别没有明确的概念,基本上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都是之前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于是自然而然延续着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指导方法。

“双导师”制度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即设置两位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别对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指导[5]。不过,就目前高校的培养情况来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落实得并不理想。

一是因为校内导师的工作主要是科研工作,缺乏在一线岗位的实践经验,所以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指导。

二是因为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本身和学校没有直接联系,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据了解,身边有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甚至在毕业前都没有见过校外导师,有的学生最多只是在刚开始给校外导师送聘书的时候见过一面,整个研究生生涯没有任何联系,更别说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因此,许多高校的“双导师”制度只是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研究生教育中,尤其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实践部分是重中之重。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了高校必须保障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条件。但是,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得到校方的真正重视,个别高校甚至将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直接删除,或者只是在培养方案里面规定必须有实习环节,根本没有真正去落实。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学校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模式,但具体实施还是以高校为主,企业只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让学生到企业真正实践。高校为了应付培养方案的完成,企业为了宣传自身品牌,所以联合培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双赢”,并没有真正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6]。

学位论文沿用学术型研究生标准,缺乏与实践结合 就目前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学位论文仍然是衡量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成为评判研究生是否可以顺利拿到学位的重要依据。但是经研究发现,很多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单一,没有体现机械专业的应用性。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没有考虑实用性特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对企业的某些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只是为了更容易完成毕业目标而去选题。因此,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用性较差。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早已习惯了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标准,所以他们也很难做到结合专业型硕士的实践需要,也就无法解决学生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校外导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用性得不到保障。

4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建议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补充各领域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区别开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是到企业工作,社会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要紧随国家的政策导向,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行业角色,其培养目标应着眼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典型的理工学科,机械工程专业注重培养研究生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功底和杰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和动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探索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独立开展项目研发和科学探究工作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学校应着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积累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职业素养,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就业创业优势。

优化课程体系,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应确立理论学习的中心地位,同时加强实习任务的布置。专业课应重点强调职业性,结合行业需求灵活规划设定课程体系,学以致用。针对专业基础课程,优先聘请拥有丰富工作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针对实践培训课,可结合具体条件组织学生到企业接受现场教学。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每部分课程都设有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只有修够了规定的学分才能合格。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学校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适当降低理论学习的学时,代之以相应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是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决定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后的人生道路。对于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不仅需要理论型导师,还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首先,学校在确定导师时,不仅要对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考察,还要考察导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在聘用校外导师时,要选定多个候选人,并对每个候选人进行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的考核,聘用那些技术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人。

篇(2)

【关键词】机械工程 产学研 企业导师 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00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2-02

自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以来,我国现今的研究生中有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三种。特别是工科,三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研究生的导师队伍要求更加全面,对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稳定的导师队伍,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导师选拔和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1.企业导师在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1)企业导师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在学校只能学到理论知识,脱离实践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型人才。研究生需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校内导师只是精通理论研究方面,而校外的专家精通专业技术实践。因此,在研究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应当经常依赖于企业导师,在自己的课题中形成学与研的统一。

(2)开放的学术氛围。通过产学研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学校与企业相互联系,课题相互捆绑。通过研究生的培养和产学研的培养协议,学校与外界频繁沟通,加强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的形式,为学校注入新鲜的学术血液。

(3)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企业导师大多从事本专业很多年,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完备,但是知识缺乏系统性,通过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既可以作为企业导师科研上的助手,又能够作为导师享受学校良好学术资源的媒介。且经过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无需进入实习期就能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产学研给研究生提供了很多潜在的就业渠道。

2.我校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以来,机械工程专业由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需要,率先在我校招收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且从2012年开始,专业学生招生人数(44人)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的招生人数(37人)。

机械工程研究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有:油气装备检测与控制技术、油气装备设计及理论、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油气装备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装备失效与防护、车辆工程、非常规能源装备技术、工业工程、设备工程与管理、流体传动与控制等。多年来,由于研究生培养重视理论教育,研究生毕业进驻企业后,并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工作,而是必须经过半年的现场实践能力培训。甚至有些研究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不得不降低自身的要求以本科生身份进驻企业工作。

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已经成为研究生进入企业和社会的一大劣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适应现今的研究生培养要求,传统教育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研究,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建立优秀的导师队伍,充分发展企业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完备的企业导师队伍才能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主要依托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研究生企业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根据学校研究生导师课题的需要,导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积极探讨,并指导研究生跟进这方面的课题工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方面增强了导师解决现场实际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技术专家的理论知识的培养。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培养1~2届研究生之后,学校综合考核企业技术专家的综合能力,聘请为学校的在职工程硕士导师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为我校的校外兼职导师提供人才储备。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这几年来研究生导师和中海油、中石油及中石化联系较为紧密,经常与各四大石油石化企业洽谈横向课题,在课题的合作过程当中,发掘了一大批企业技术骨干,并聘为了我校的工程硕士导师和专业学位硕士兼职导师。

(2)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的工程研究中心,高薪聘请国内的高级技术专家为机械工程的技术顾问和兼职研究生导师。这种模式主要还是利用学校和学科良好的专业特色及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工作。

在聘请为兼职导师时,需要有明确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为此,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对兼职导师有着明确的兼职补贴,并在横向的课题合作时有意倾斜。在考核时,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导师资质认证,并坚决杜绝兼职导师的终身制。

(3)根据我校机械工程学科与各企业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按照产学研培养协议,企业提供科研项目和相应的研究生培养经费,我校承担理论教学和学位的授予。学校和企业各出一位导师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称为“双导师制”。双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规划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并组织好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双导师中,第一导师为企业导师,由企业中具有专业水平和丰富实际经验的导师担任,第二导师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导师。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攻读理论课程,第二年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

企业导师考核应该考核该导师所带的研究生的成绩,制定导师绩效模块,导师绩效由学校和企业分别制定,分别对导师予以考核。

通过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基地的实施,高校与企业建立了牢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且由于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的高难度的课题工作,对学校而言,研究生课题来源更加广泛、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都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对企业而言,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任务重及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缺陷。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和产业需求的完美结合。

4.结束语

通过企业导师的队伍建设,研究生不论是兼职企业导师培养,还是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题论文都能够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导师制度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敏, 薛意茹. 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4-29

[2]谭志敏, 刘社欣. 关于研究生创造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4): 44-48

[3]赵万春, 李士斌, 闫铁, 等. “双导师”队伍建设应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价值工程, 2012(34): 271-272

[4]别敦荣, 陶学文.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30(3): 42-48

作者简介:

篇(3)

今年已经是我在交大的第七个年头了。在三九严寒中,我又一次迎来了毕业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身边的同学大多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许多原本一起努力打算申请出国深造的同学也都放弃了出国的计划,而我,依旧坚持着我最初的梦想,申请出国读博,继续我的科研之路。这份坚持源于我对机械工程的热爱,也源于我对科研的执着。申请出国的过程,是对我科研之路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和展望。在交大七年的生活中,我获得了许多的荣誉,从最初的院长奖,直到近日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这许多荣誉的背后,是科研带给我快乐的享受。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7年前,作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我踏入了交大的校园。入学的第一周,我通过面试转入密西根学院,成为了密西根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密西根学院在大二的时候进行了专业的选择,在电气信息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选项中,我选择了后者。我的选择在当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一个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转过来的学生为什么没有选择本专业?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其实答案很简单。大一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名叫《工程导论课》,授课老师是一名外教,名叫Jason Daida,老师说,医生一次辛勤的努力只能挽救一个生命,而工程师的辛勤工作却能拯救千万人,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有了工程师的辛劳,才有了高耸入云的大楼,才有了跨越大江大河的坚固大桥,才有了通达世界各地的信息网……工程师所创造的产品已成为我们每日必备的生活用品,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彻底地改变了世界。这番话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现在,谈及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莫过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空中浩劫》。这个节目记录了全球重大的空难事故以及工程师们对这些空难的调查,从中人们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发展航空工程。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工程师不懈地努力和调查,才有了我们今天最为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是工程师的伟大之处,也正是我选择机械工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于对机械工程的热爱,我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快乐。平时,我总是学院里最早完成课程作业的,因为我把课程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课程学习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也正因如此,我在平时便掌握了课程知识,考试之时,我无需突击,便可轻松地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使得我本科的课程成绩排名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第一。同时,我也获得了许多殊荣,从学院颁发的院长奖和杰出学术成就奖,到学校颁发的交大优秀奖学金,再到上海市颁发的上海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国家颁发的国家奖学金等。在轻松快乐的本科学习生活之余,我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中。我本科时设计的供血管内微型手术机器人使用的微型电动机获得了密西根学院设计展示金奖。正由于我本科优异的学习和科研表现,我顺利地直升本学院硕士研究生,继续着我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支笔和一张纸的科研

谈到科研,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硕大无比的实验台架和实验室里忙忙碌碌的实验人员。然而,科研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实验固然重要,然而,人们对科研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却更为关键。我的导师Robert G.Parker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科研所需的其实并不太多,一支笔和一张纸足矣。机械工程虽然是工科学科,但是进入了更专业的硕博学习阶段,同样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我所从事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研究。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科研方向,我总会回答他,我的科研就是数学加上物理。Parker教授所做的科研项目大量地应用了数学和物理知识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和振动问题进行推导研究,这正是我所喜爱的科研方向,也正因如此,我在三年前选择了留在学院读硕,在Park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我的科研工作。

我并不像许多刻苦工作的人那样起早贪黑,相反的,我总是工作日才来到实验室,而且每天总是“朝九晚五”。在同学们眼中,我的学习和科研生活是轻松的。这样轻松的科研生活得益于我一根笔和一张纸的科研。正因为我的科研无需笨重的实验器材,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着我的科研,即使我不在实验室中。

据说英国牛津大学的洗手间里放置着许多的纸张。这些纸张不仅是为了人们使用卫生间所用,同时也让大家在想到一些新的想法时能够写下来,据说有不少科研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纸上解决的。研一的时候,也曾听其他学院的一位学姐说过,她曾经被+错误的推导结果困扰了很久,却在一次梦中推导出了正确的结果。梦中推导结果虽然有些夸张,但我却真曾躺在床上想通了一个困扰了我一周的科研问题。思考是科研最为关键的步骤,而思考随时随地皆可,正因有了思考,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科研也因而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得以享受科研的快乐。只要我们身边有一支笔和一张纸,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笔,写下我们思考的问题,推导出我们思考的结论,解决我们所遇到的科研问题。

正是在我一支笔和一张纸的科研中,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第一作者,我在SCI级别的期刊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发表了针对对称离心摆减振器系统的模态特性和稳定性研究的论文。另有两篇作为第一作者的针对离心摆减振器系统的研究论文也已分别提交到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和另一SCI级别期刊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这些论文成果都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我也曾在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国际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该会议的论文进行了口头报告并获得国际同行的好评,而我的另外两篇会议论文也已提交另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目前,我仍对离心摆减振器系统进行研究,另有两篇论文正在写作中并将提交到其他SCI级别的期刊。

篇(4)

[关键词] 机械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装备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取决于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机械工业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加强机械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机械专业具有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仅靠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出创新型机械工程高层次人才,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的必要环节,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 、传统实验教学的问题

1、传统教学中,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只起到验证理论知识的作用,学生往往在实验之前就知道了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致使学生轻视实验、敷衍实验,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学生求实科学态度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培养。

2、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少,有些实验只能分组进行,使部分学生缺少了动手的机会,缺少了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培养。

3、在当前高校教学中理论课学时普遍被压缩的情况下,实验课课时也有所压缩,于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指导书的“指导”越来越详细,几乎每个实验步骤都在指导书中列出,一些较难的实验干脆就改成了演示实验。如此,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锻炼反而减少,实验教学也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1、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结合学生机械工程知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掌握过程,将机械工程实验划分为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手段为主的专业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能力的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拓展训练四个层次。专业基础实验由独立开课的机械工程实验I、机械工程实验II组成,专业课程实验由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和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实验部分组成,机械工程综合实验由独立开课的机械工程实验III组成,综合拓展训练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主要是机械工程综合训练,课外则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等第二课堂环节。

2、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验预习创造条件

在实验课课时普遍偏少的情况下,预习成为在有限实验课时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预习期间无法接触和了解具体实验装置致使预习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了实验室定期与预约开放等措施。某些有条件的实验室实行定时开放,让学生参观。有些实验室与学生预约在实验课前某个时间开放,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某些不便开放的实验室,可在实验课的第一节课将相关的实验器材做一个集中的介绍,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摩和预操作仪器,了解某个仪器是干什么的,在哪个实验中会用到,这样也可起到与开放实验室相当的效果。

3、在实验课中增设实践性的内容

实验课在其功能上不仅要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应该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实际工程问题引入到实验课中。比如机械工程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要测绘一些从实际机器中抽象出来的机构,并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这个实验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完成,但是一旦要他们去画出实际机器的机构运动简图,就有很多学生既看不出其机构类型,也画不出机构运动简图。因此在实验课中加入一些实践性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具体的实际问题,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测绘实验就可以拿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通过装拆来了解机器的运动情况,并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4、适当增加创新性的多学科综合实验

机械类综合性实验是融合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实验项目,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综合性实验任务,可使学生所掌握的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与渗透,培养和提高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例如,在学生学过《电工电子学》后,我们设计了一个与电工电子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在课程之初给出实验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实验器具,到期末交一份综合性实验的报告或论文。同时,在相关的实验课中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与前述综合性实验有关的实验项目,助益学生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

5、建立完善的实验课考评制度

实验课的期末评分通常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情况做出的,这样的评分容易使实验成绩太过平均,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态度。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课考评制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学习情况。实践中,我们在实验课的考评中综合考虑实验预习、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笔试等环节,给每个环节一个相应的分数,最后加权平均。同时,还在考评中加入用以鼓励学生创新的分数,例如,如果学生针对现有实验提出了创新性的设计思想或实验改进,就给予相应的加分。这样的考评不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实验课的表现,而且能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我校机械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近几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竞赛等屡屡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阐述了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了专业英语本身具有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自觉地培养兴趣,把握专业知识,联系生产实际,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等多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方面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

专业英语又称专业科技英语,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门重要的学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机械工程专业英文资料的训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了解科技应用常用的表达和科技英语的特点,能初步具备阅读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英语后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笔译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单词,译文基本准确、通顺。”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知识的英语版的课程[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用英语组织表达机械工程、机械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描述专业英语语句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的语法,通过课本中选编的原版教材的学习,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机械工程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为将来阅读机械工程英语文献资料和书籍,进一步交流和学习国外机械工程先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1.岗位需要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技术领域也正在实现进一步的合作,许多企业引进了很多进口设备,大量资料是英文原版的。因此,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读懂这些资料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实际中碰到现场实际问题的时候,很可能需要查阅原版英文资料或与相关专家用英语交流专业技术来谋取解决途径,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掌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为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提出今后部分专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2.进一步发展需要

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目前,机械工程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非常紧缺,而懂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个人读懂外文说明书、图纸以及其他资料,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机械工程技术、动态信息的必备语言工具,所以学习这门学科是学生提高发展潜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谋求发展的需要。我们经常能听到毕业学生反馈回这方面的问题,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叹可以看出,越往上走,对英语的要求就越高。所以,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一个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与推动作用[2]。

二、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多

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是专业英语这间大厦的砖瓦,掌握它们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基础之一。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大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在翻译的时候能准确使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术语。有些词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内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比如spring,bearing,bar等等。并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也可能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具有不用的含义。因此,判断某个词的词义时,必须根据文章想要阐述的内容、概念、知识点,以及上下文联系、专业特点和具体语境的来判断其确切含义。

2.大量使用名词性词汇

在基础英语中,多用名词是英语的一个特点,在专业英语中这方面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专业英语文献大多以以原理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来叙事说理,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力求见事见物,而名词正是表示人、事、物的词汇,而且在专业英语中,名词性词汇能使得句式简练,结构紧凑,表意清晰[3]。

3.长句多

为了阐述清楚,句意表达严谨准确,科技文献一般用陈述句,且长句较多,一句话可能要包含几个分句。长句中的定语多,从句多,包含的信息量大,翻译时不易处理,所以如何理顺逻辑关系,再恰当准确地表述出来,让读者获得原文的准确信息显得至关重要[3][4]。

4.被动语态多

机械工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占l/3以上,在专业文献中,叙事推理强调的是客观准确,而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可能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并且有时叙事还不需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无法指出动作执行者,所以通常以非人称的语气作客观陈述,从而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还有,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把需要强调的内容(受动者)前置于主语部分,这样可以使读者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广泛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要原因,而专业英语的这个特点是与汉语言的的表述习惯截然不同的。

三、大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英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没必要

许多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认为自己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一般用不上,学起来又不容易,不想花功夫去学习和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即便有专业英语课程也是抱着及格万岁的思想,敷衍了事。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作为一名操作工,也有很大可能要面对纯英文的说明书、加工图纸等专业文献,更无须说将来担任管理和领导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了。

2.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有排斥和畏惧心理

部分学生在高中英语成绩不理想,自述基础差。其实,事在人为,任何事情,肯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机械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积累专业词汇。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努力在其中寻找乐趣,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起来,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让自己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功,你就会感觉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令人望而止步了,这样积极的心态也一定会引领你取得最后的成功。

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的缺乏是专业英语学习和翻译的一大障碍。只有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能适应全面的对外开放,

4.无法适应专业英语本身的特点

专业英语一般内容较为枯燥,阐述的是原理概念,结构严谨,不注重文字修饰,重在客观事实;专业词汇多,逻辑性强,理论推导多,有独特的文体形式和表达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不太适应,特别是初学者[5][6]。

四、大学生学好机械专业英语的方法

1.把握专业知识

必须将机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缺乏专业知识,翻译专业文献就没有了根基,成了无本之末。也许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翻译出来的东西拿捏不稳,或者自己都不明白,更不能保证对错了。所以,学生必须加强开设本课程前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这方面的阻碍,减轻负担。也有学生反映,专业英语学完以后,英语和专业两方面都有所巩固和加强,所以学生要做的仍旧是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2.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巩固基础词汇,也要学习专业词汇,更要注重基础词汇的习惯用法、含义和在专业英语中的特殊用法、含义,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识记专业词汇的同时,掌握一定量的词根、词缀[7]。提高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如果词汇量掌握得不够,阅读时就会感到生词多,障碍大,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理解的程度,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还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而学生要想扩大词汇量,就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识记,并扩大阅读范围。

3.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必须对每个句子作出正确的语法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1)翻译的一般原则。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译文不得随意对原文的思想加以歪曲、删除,也不得有遗漏和篡改。译文语言必须符合规范、符合译文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以求通顺、畅达。在翻译科技文献时,译文应力求逻辑正确、术语定名准确、语言简洁明确、数据无误。

(2)虽然被动语态经常出现在科技类英语文章当中,但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为了符合汉语言的习惯,便于理解,被动句往往不直译为被动式,而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3)专业文献中长句一般较多,要做到长句译文准确,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即找出句子的骨架,抓住最重要的主体成分,再将每一层意思分清,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用中文表述出来。中文表述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机械工程上的规范专业词汇和汉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但也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完全直译,这样翻译的内容看起来才一目了然,避免了直译可能造成的意思混乱或词不达意[7][8]。

对于长句翻译方法一般有三种: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

其它还有许多翻译技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生需要在巩固英语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掌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

(4)联系生产实际。第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形势下教学与科研、生产劳动的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翻译,也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生产实习、实训是学生掌握好专业技能的关键,所以学生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学习实机,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机会还要多深入生产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知识,这样才会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少走弯路,翻译的内容也更贴合生产现场和实际。

翻译举例:

例1: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which contain from 0.08 to 0.30 percent carbon,are the most common low-carbon steels.

全句可译为:含碳0.08%-0.3%的机件钢和冷轧钢是最常见的低碳钢。

*which引导一个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修辞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

*全句为主语+名词性谓语的结构。

例2:The sizes and locations are all correct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later to create a program to machine the part.

这些尺寸和定位都是准确的,这样这些信息随后可以被用来编制加工该零件的程序。

*so that引导一目的状语从句。

*machine:在这儿是动词,意为加工。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文献的翻译必须利用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含义。

4.培养浓厚兴趣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必须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多让自己去尝试,通过努力让自己体会成功的愉悦。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巩固、复习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愉快的经历。翻译专业文献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慢慢量变到质变,就会很轻松了。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英语的一种,所以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练的训练同样不能放松和忽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五、结语

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是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由于翻译过程是个创造性的、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具备刻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表达水平,才能充分理解原专业文献的含义,把握原文的想要表述的实质内容,运用种种表达手段和翻译技巧,用准确流畅的符合汉语言习惯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原文[8]。所以,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必须把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积累专业英语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加强英文原始专业文献的阅读,扩大知识面,迅速而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丹,卢珊.基于学术英语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32):311-312.

[2] Orr,T..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for specific professional needs[C].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1,44(3):207-211.

[3] 颜科红,殷蕾.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140-141.

[4] 秦艳.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3):38-40.

[5] 郑勇,阚子振,吴传山.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翻译方法及技巧[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1):158-159.

[6]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篇(6)

关键词: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4-02

硕士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是通过一系列专业课程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质量为基础、以训练能力为中心构建教学方法[1],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之一。

目前,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一般设计为36个学时,课堂教学中存在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研究生往往只是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在课程内涵和外延方面难以做到真正理解与掌握。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在理清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条件下,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

一、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学科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式也在适时调整。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紧紧围绕提高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2],各高校对专业方向、建设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要求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解决科学技术难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具备锻炼成长为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性,不同高校对修课学分、实践环节、论文选题与开题、中期筛选、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与审核、学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涉及从入学到授予学位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研究生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阅和调研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作攻关能力、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能力、写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作为研究生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形成的核心环节之一,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改进和完善,合理设计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训练等方面的学分要求。其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尤为关键,既不能过于宽泛,又要让研究生具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度。例如,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根据研究方向和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精密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等13门专业课程,构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规划与设计为提升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二、教学内容规划与创新

教学内容是研究生专业课程最直观的体现,教学过程发生之前教材内容只是各种经验体系的静态集合,这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加工处理,满足研究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1.根据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放在打牢基础知识、提高学术素养上,以提高研究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易教易学的目的。例如在《数字化制造技术》教学中,以典型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评价为主线,增强知识结构的体系性、贯通性,并系统地融入了研究团队的学术思想、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让研究生学有所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既要保证专业属性,又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达到较宽的受益面。例如《精密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培养研究生具备精密机械设计与研制能力、精密工程基本操作方法、精密测量理论功底和相关技术技能为目标,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内涵、特点和发展动向。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引入了英国Cranfield大学《Precision Engineering》课程的原版教案,并融入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Precision Manufacturing》、麻省理工学院《Precision Machine Design》等课程的思想和内容。

3.注重实践过程。实践训练能够激发研究生的成就感,通过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重,逐步培养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验方法上采用实际动手实验、情景式体验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包括专业实习中心、基础实验平台、科研实验室、演示视频、虚拟实验系统、实验室网站等构成的立体化实验系统,满足课内实验、课外实践和创新研究的需求。

4.以科学研究丰富课程内涵。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课程内容中。例如《精密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依托“精密工程”湖南省创新团队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引入国际上最新开发、具有代表性的工艺技术到课程内容中,建设了超精密切削、磁流变抛光、离子束加工等经典案例库,通过系统化组织,满足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要求。

5.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有意识地启发、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构思训练[3],使他们从传递、继承知识转变为体验和发现知识,从记忆知识转变为运用知识来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例如在《精密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中通过设计超精密加工工艺模块,让研究生分析机床、刀具、环境条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对局限性进行评估,促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透彻思考的基础上设计新的工艺方案,实现从动手到动脑的过程转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改进

从本科到研究生,高校研究生在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了让研究生从课堂环境中接受新的专业知识、从浩繁的参考资料中理出课程主线,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的,适应课堂教学实际,使学习变得主动和富有成效。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素材,设计多层次并且紧密关联的知识模块,使研究生达到真正掌握的程度。

2.把握课程特点,采用情境追溯、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选择、组织逼真或形象化的教学场景,使研究生直接感受、领悟学习的知识点,形成观念上的认同。例如把《数字化制造技术》对数字化设计的方式方法、数字化制造装备的组成结构、数字化制造过程的技术特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促进研究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3.根据研究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价和节奏调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反映,加强互动,通过趣味性授课方式设计,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基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将知识点以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在研究生面前,对于普遍性问题做出及时回应,对重点、难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进行适时总结。

4.逐步实现与网络教学、MOOC等教学方式的交融。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案例库、在线答疑等网络资源,为研究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

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设计

为了营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氛围、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需要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等方面开展设计。

1.开设研讨课。研究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反思与再提高的过程,如果课堂上只是由教师单向讲授,不利于知识的传输。通过开设研讨课,让研究生在认真思考、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由于课前需要独立查阅大量科技文献、全方位了解所阐述的问题,这对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2.开设科研体验课。让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亲历科研过程,体验科研思想,课堂内容要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引入创新思想、科研成果、学术动态,从而训练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聘请机械工程学科国际知名学者承担一定课时的授课任务,为研究生提供聆听大师讲课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开阔学术视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通过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讲述在发明创造中的亲身体会,增强示范效应,为研究生将来从事学术工作拓宽思路,进而培养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贵林,彭小强,胡皓,等.机械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与改进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

篇(7)

关键词: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红(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项目编号:GJ20130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4-03

英国的教育、学术和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其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巴斯大学成立于1966年,是一所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全英排名前十,在英国国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巴斯大学的电子和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15个学科被评为“杰出”(最高等级)。其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在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本科生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学制和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设计类项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分析

1.学制灵活,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并重,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本科教育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BEng,学制三年或四年)。本科生在入学时只分专业,在大学二年级学期末根据前两学年的成绩申请确定学制。四年制学士学位在学业的第三年增加工程训练实习环节。学士学位根据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考试平均成绩、设计分数和工程实践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学士学位第I等级(BEng Honours degree class I),第Ⅱ等级、Ⅱ等级,第III等级和无等级。学位等级直接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是否可以申请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关。[2]这种不同学制、不同等级学位的划分,形成了灵活的培养机制,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也为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可能。

巴斯大学每学年29周,每学期14~15周,其中教学11周。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包括66学分的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24学分的数学、计算机工程与软件课程;24学分的设计和材料课程,6学分的实验及应用工程。第三学年学习的课程有30学分的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6周12学分的全天的以小组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和6周18学分的工程设计,以及一定时间的工程实践训练。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热流体”、“固体力学”、“设计”、“材料和制造”、“实验方法”、“工程技能和应用工程”、“测量仪器”、“电子和电气驱动”、“系统和控制”、“建模技术”、“现代制造-综合设计”、“制造和服务”、“结构力学”、“机械振动和噪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等课程。与国内该专业课程设置相比,没有“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各课程学分基本为6学分,各学期学习任务均衡。课程体系既重视专业基础和机械原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实践环节。前2学年,使学生了解包括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一些最重要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最后1学年,学习与学位相关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进行全天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和工程设计,锻炼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企业工程管理的能力。

2.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实用高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英国大学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3]根据不同种类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主要包括讲授课、辅导课、实践课和研讨会等。

(1)讲授课(Lecture)。其在前两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较为常见,课堂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一次课50分钟,教师利用传统的板书结合多媒体手段集中授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记笔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师生有一些互动。国内高校此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指定具体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力争面面俱到。而英国高校讲授课一般没有固定教材,授课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做成课件(PPT)或者讲义,免费分发放给学生。讲义后面一般列有教师制作讲义所参考的和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这样一方面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认真备课,及时了解所讲授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使课堂讲授内容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课堂上看似轻松,仅仅一个小时左右,课下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辅导课(Tutorial、Problem and feedback)。其是讲授课的补充、反馈、巩固和实践。主要是讲解和辅导与讲授课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对讲授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反馈,导师或者助教处理作业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完成实践作业,学生分组讨论等等。

(3)实践课(Laboratory、Computer、workshop)。包括基础实验课、上机课和设计制作类课程。基础实验课主要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实验。教师或助教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与国内高校基础实验课相似。上机课主要是根据要求完成相关的程序调试、设计作业等任务。设计制作类实践包括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展示过程。

(4)研讨会(Seminar)。是工程学院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

3.设计类项目特色鲜明,为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工程学院与设计学院非常重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设计类项目,此类项目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课程小组设计项目、全日小组设计项目、个人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在这些设计中实行导师制,每个导师负责一组或者若干组学生。导师和学生每周固定时间举行碰面会,学生汇报工作进展,教师检查进度完成情况并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设计类项目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于所学知识实践和创新。

课程小组设计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专门的全天的设计时间,学生利用辅导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完成。成绩占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在机械系机械工程专业的Design,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2课程中,要求学生设计福利彩票裁剪和折叠装置。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人,分工协作完成个人的特定任务和小组任务,最后提交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计划书、构思设计、设计报告、图纸、定货单等。此装置在下一学年将由本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样机,制作过程和样机作为下一学年设计课成绩的一部分。

全日小组设计项目是指三年级(MEng学位课程体系)第二学期的课程设计,名称为小组设计和商务工程(Group Design and Business Project)。此类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既包括技术设计还包括商业运作和管理内容。实行导师制,时间是12周全日设计,每组6个人左右。每个人在此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包括项目经理、商务经理、市场经理、销售经理、商业发展经理、产品经理、实施经理、财务经理等角色。每个角色不但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还要对整个小组负责。需要提交用户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设计报告、技术细节设计及相关图纸、商业计划等与此项目相关的文件包。每一项都有相应的、明确的成绩评定方法。设计项目完成后,学生要制作海报,对自己团队的项目进行宣传和展示,接受学生、教师的提问和外部评审专家的评审。

个人设计项目(Individual Design Project)是学生最后一学年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当于国内的毕业设计。一般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的10月开始,到第二学期的5月底结束。每个学生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导师提前列出供大家选择的题目,或者学生自己跟导师协商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最后提交报告和与设计相关的文件包,并且制作海报或产品模型,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宣传和展示,接受教师、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外部评审专家的评审。导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评定成绩。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英国大学的成绩评定形式灵活多样,课程评价包括期末笔试(Examination)、课堂测验(Test)、课程作业(Coursework)、小论文(Essay)、展示(Presentation)、报告(Report)、小组项目(Group Design)等形式。典型情况下,在第一、二学年的总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20%,所占比例与国内类似,其中每一课程的作业必须合格。课程考试前,教师不进行针对性辅导,只是在校园网上公布本门课程前三年的试卷,但没有试题答案。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卷题目一般都采用4选3(或6选4)的方式;[1]试卷中通常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创新。试卷一般为百分制,教师判分标准比较严格。学生40分以上为合格,60~70分的居多。不合格者允许一次免费补考,成绩单上将会显示原来的分数和补考分数,以此约束学生自主学习。

5.辅助教学体系完善,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学习保障

学校设有教学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学生开设相应培训课程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写作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信息和IT技能培训、数学技能培训、学生发展规划培训等实际应用技能训练。通过这些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英语运用能力、熟练运用IT技能获取必要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各类数学和统计问题的能力。教学促进中心要与大学学生会一起定期收集各类与教学相关的反馈信息,如对指导教师、课堂、学生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等。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并将学校听取学生意见后进行的重大改进工作反馈给学生。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电子教学(e-Learning)服务。学生可以利用先进、高效、成熟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下载课件、讲义等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通过论坛与同学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并讨论问题。

学期中,巴斯大学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每天开放24小时。图书馆藏有50万册图书和期刊,并订阅2000种杂志。图书馆设置了800多个自习座位,装有400台个人电脑、计算机工作台,并有笔记本电脑的连接插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文献资料。

二、能力培养

灵活的学制,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多样高效的授课形式,特色鲜明的设计类项目,灵活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及完善的辅助教学体系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与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培养自学能力

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讲授课一般没有指定教材,[4]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和参考书目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框架内去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通过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吸收此门课程的精华,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点。从课程作业、小论文到设计类作业、综合报告,都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完成,且在论文后面要详细注明引用的参考文献,严禁抄袭。虽然每节课只有1个小时,每学期只有大约11周的上课时间,但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电脑上查阅文献,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精心设计的设计类项目,鼓励动手实践,激励开拓创新

工程学院尤其注重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固体力学和设计”课程中,进行机械赛车设计(the Dragster Challenge),教师仅提供给学生车轱辘、小轴、弹簧等基本零件,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赛车设计,教师根据赛车的行走情况和速度评定成绩。小组设计项目也是如此,教师分配给学生题目,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再到商务运作都由学生自己策划、设计制作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动脑、动手,还要有一定的创新之处。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口头展示,合作交流,培养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许多课程不仅需要提交小论文、报告,还要进行口头展示(Presentation)。学生要通过海报、PPT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并进行演练,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经过3~4年的类似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能恰当地包装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设计中,设计项目模拟公司运行和管理模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基本的情况进行分组,给每组分配相应的题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项目,需要每个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结论

通过在巴斯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的交流和学习,对巴斯大学工程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生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与研究。其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左,李建增,张云,等.英国高校本科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3).

[2]安琦.英国大学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浅析[J].化工高等教育,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