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但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而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而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二者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控制偏重价值管理,财务治理则偏重利益调整,财务治理是广义公司财务制度的一部分。本文就财务治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财务治理界定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Corporatefinancialgovernance),国内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伍中信(2001)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还指出,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杨淑娥(2002)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权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衣龙新(2002)认为,财务治理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林钟高(2003)则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饶晓秋(2003)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定义并无很大分歧,都认为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不同在于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界定不同。笔者认为,只要涉及到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是财务治理是否仅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并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财务约束、财务评价等机制以达到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行为和规范。
二、财务治理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和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司治理的灵魂。财务治理总体上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其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该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最为直接的、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而财务治理理论的不断充实、发展也必将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拓展、完善。如果用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则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治理效果也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如果用公司治理定义、替代财务治理,则更为偏颇,局限了财务治理内涵和外延,除从属于一般公司治理共性外,财务治理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可见,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一是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发展和深化。二是公司治理的模式决定财务治理的模式,财务治理的模式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模式。三是公司治理的目标影响财务治理的目标。四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都根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五是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都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也逐渐由只发生在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者以及相关权利机构之间的狭义的活动扩展到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六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活动,因而不能将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仅仅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更应该从治理活动的动态含义来理解。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制衡的着眼点不同。二是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三是约束制度的侧重点不同。四是机制涉及主体不同。五是保障实施主体不同。六是财务治理
比公司治理更为深化。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治理主要是对财务资源和财权的安排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战略联盟,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效率及公司治理效率。由此可见,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表现在:一是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公司财务系统,都是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二是两者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处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如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战略的拟定,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服务与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对公司财务的全面调控,决定了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力度和手段;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决定了财务管理中具体财务制度的基调。三是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内外部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关系所做的协调和配置,那么财务管理就是这种协调和配置的应用。四是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区别为:一是从公司运营角度看,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财务治理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也就决定了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财务治理主要从宏观上对财务管理中所产生的财务关系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制衡,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则是在财务治理框架下,具体进行财务运作和经营活动,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运行机制。二是财务治理从制度性层面规定了公司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而公司财务管理则着重研究在这样的框架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财务决策实现具体的财务目标,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财务领域,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三是财务管理着重于对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控制,表现为上层财务主体对下层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的一种单向规制活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主要体现为公司财务成本总额的减少,即公司净资产值的增加;财务治理则着重于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务权力运作方式的优化,表现为财务主体之间财务行为的双边或多边相互协调与控制活动。财务治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公司各层级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总成本的降低。四是财务管理是从定量角度论证企业价值,探讨企业财富是如何产生的,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而财务治理则是从定性方面研究企业价值,确保这种财富创造能够合乎各方利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三)财务治理与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财务战略的本质既反映其“战略”的共性,又揭示着其“财务”的个性。财务治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战略,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是公司治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或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这就需要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最高决策层有效行使最终决策权,同时其他部门也能按制度积极配合,共同实现财务战略。任何大类意义上的财务活动,事实上都同时包含着战略与非战略的成分,其差异只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不同而已,因此财务战略在财务管理中,进而在财务治理中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论文关键词:小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0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的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但是,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小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小企业必须根据“财务管理六要素”的内容,制定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工作,从而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
1制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了使企业能在较长时期内生存和发展,围绕财务目标而实施的全局性的行动方案。多数小企业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企业的财务战略,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秦池的川酒勾兑、三株的虚假广告、南德的虚张声势,最终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小企业要充分估计和分析本“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无锡小天鹅洗衣机,是因为其核心竞争能力微处理器技术。海尔,是电冰箱生产中在管理、品牌、服务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田公司,是因为它在发动机方面形成的核心能力。摩托罗拉公司,是因为其无线通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SONY公司,是因为“微型化”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成功都是建立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之上。
2合理筹集资金
任何企业的诞生、存在和发展都是以筹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为前提条件的。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一旦流量不足,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生产经营就会面临停顿,甚至导致企业清算。国外一些研究认为,资金不足是导致小企业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小企业资金不足,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服务只有抵押贷款一种,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手段单一,难以通过银行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和担保、信用程度不高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巨人集团就败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因为筹不到可以扭转局面的“区区1000万元”,以至于史玉柱仰天悲呜:“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就是。”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资金需要量,依法合理地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多数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私人融资。河北省徐水县一家最大的民营企业遭到查封。据说逮捕民营企业主孙大午的一个理由是这家企业进行非法融资,私自设立了20多家吸收居民存款的小银行。
3有效地营运资产
小企业一般不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不对外筹集资金,投资业务少。有效地营运资产,就是要充分利用价值形式来组织财务活动——“供应”“生产”和“销售”活动,协调财务关系——供应商、客户、职工和政府的关系。也就是要结合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安排采购业务,积极控制存货规模,及时回收应收款项,避免盲目投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从而不断调整和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保持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有计划地安排现金流量,防止现金收支脱节。
有效地营运资产,主要就是搞好现金流量管理与投资管理。小企业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不自量力,盲目投资扩张,往往使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大东园的老板蓝永东,随意允许客户挂账,最终导致了大东园因资金短缺而关门。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原本计划盖38层,后来由于种种理由加到了70层,在资金上巨大缺口,使巨人大厦轰然倒塌。
4控制成本耗费
企业为了获得各项收入,必然需要支付相关成本、费用,包括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销售及管理等各项费用以及依法缴纳的税金。企业在各项业务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消耗越少,企业收益越大。同时,相同产品的单位成本消耗越少,意味着其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更容易实现销售目标。企业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实行存货决策控制,盘活各项闲置或者低效的资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必要的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度,都可以降低材料、燃料消耗,减少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节约成本、费用,从而增加企业收益。金陵石化公司就是因为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由此形成了公司成本费用的三级管理体制,牢牢把握成本、费用这一企业的“生命线”,保持着良好的业绩。成本控制就是借助科学的方法,保障必需的支出,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小企业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中的各责任中心、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其次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最后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职工发明创造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控制企业成本的耗费。
5规范收益分配
规范收益分配,就是要理顺企业与国家、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一些小企业,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对拥有杰出管理能力的经营者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缺乏激励措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缺乏。现实生活中,一些经营者还随意拖欠、扣发职工劳动报酬,采职不法手段偷税、漏税,损害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小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经营管理成功的经验。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法,以改变单一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增强企业活力。一个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6加强财务监督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才能进行,因此运用现金收支和财务指标实施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出现的问题。它主要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检查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财务秩序;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保障企业财务活动按照经营规划和财务目标进行:同时,监督经营者、投资者的财务行为,保护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著名的民企广东爱多,由胡志标和他的老婆(负责公司财务)把持,其他股东把钱交给了他后,根本无从知道他的资金运作怎样,公司有多少钱,经营情况怎样。其失败的原因是胡志标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制度约束和权力监督。
7加强财务信息工作
(一)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职校的财务运行能力和财务管理状况,及时发现职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所以预算方法和财务收支计划要用科学的方法制定,针对各个阶段的业务活动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拓宽资金来源,优化财务支出结构,减少不合理开支,杜绝铺张浪费,增强自我发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使职校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二)监督学校经济活动。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加强财务监督,了解职校执行财经法律法规的情况,了解职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有效地监督学校的经济活动,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三)掌握职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此项工作对财政、教育局等有关上级管理部门,掌握职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很大帮助,更能准确及时了解职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配比情况,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等,为上级了解宏观信息,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职校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其在财务日常核算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给财务人员减少了很多劳动,然而信息技术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却没有真正开发和利用起来。如开设专业,在研究社会需求、师资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财务分析对其投资回收能力进行考核,但职校往往对投资回收率缺乏分析,甚至不考虑。(二)职校财会制度不完善。职业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是不进行财务分析的,执行的也是收付实现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后,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由于不健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也就没有系统的行业标准。所以现行职校的财会制度中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中没有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标,缺少对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三)项目前后分析不平,大多重视事后总结,事前预测分析忽略。职校的财务分析只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所做的会计报表后的分析总结,只做变化事项的说明,而事前分析,几乎没有。随着职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职校的竞争和风险加大,传统的事后分析总结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它要求财务分析能为职校提供发展和预测超优的信息,在重大决策前,做财务分析,才能使职校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上有的放矢,不盲目上项目,不盲目投资。(四)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尤其是做财务分析的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关联的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但是职校的现状是一是缺少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二是即使有财务分析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职业学校,教师更愿意在教学岗位工作;财务工作岗位工作量大,业务学习时间少,职称晋级很难,待遇普遍不高,缺乏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五)缺乏对职校经济活动的思考、分析。财务人员平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日常业务上,缺乏对职校经济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勉强作财务分析也只是急于应付,很少对全校全面工作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财务分析数据不足。
三、加强职校财务分析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财务人员丧失原则,隐瞒真实情况,违背了财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原则。财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作为自己的任务,要有“红线”意识,从事财务工作关键、最重要的是必须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六个方面,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所以必须重视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纯洁财务人员队伍,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尤其是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三)加强财务监督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监督是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为眼前利益,不顾法规约束,不讲原则,那么,即使事业发展了,财务风险的爆发也会引起财务秩序混乱,最终也会阻碍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注重内部审计,健全在资金的使用上、资产的处置上等方面的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及营私舞弊行为,及时处理,避免给教育事业带来损失。(四)确定分析方法,明确分析目标。职校财务分析方法既包括对资产负债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有关数据的分析,还包括往来款情况表、财务异常变动情况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使用因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职校财务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本单位整体财务、业务活动情况的说明;比较详细地说明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说明借款情况、资产处理情况;说明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调整情况;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的说明。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首先要明确是在什么项目上做财务分析,这个项目所需要的指标都有哪些,是需要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分析,然后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把需要查找的项目列成序号或表格;在数据统计齐全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公式或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根据得出的结果,具体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这些分析不是财务数据上的简单拼凑和加工,而是要剖析数据产生的原因。
四、结语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
【Abstract】FinancialLeverageistheshiftinwhichanenterpriseadjusts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withthehandlingofdebits.Reasonableoperationofthefinancialleveragewillbringextrarevenue-----the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totheowner''''scapitalofthisenterprise.Thefinancialleverageisaffectedbymanyfactors,soatthesametimeweget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wegetmuchunpredictablefinancialrisk.Socarefullystudyingthefinancialleverageandanalyzingallthefactorswhichaffectthefinancialleverage,andmakingclearitsfunction,natureand itsinfluenceto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isthebasicpremiseofreasonablyoperatingthefinancialleveragetoservetheenterprise.
【Keywords】FinacialLeverageBenefitonFinacialLeverageFinacialRisk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
《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
《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
《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
《对财务杠杆理论与应用的探讨》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1--3
1.1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属于历史信息而非未来信息
往往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预测未来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基本是一张历史数据汇总表,是向后看而非向前看的报表。实际上,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社会潮流的改变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使得会计信息只能说明一个企业的过去,而不能证明企业的未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和演进,国家、社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这些非财务信息因素往往才是影响和决定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因素,这使得历史的会计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决策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比如资本市场,过去曾经业绩辉煌、风光无限的“煤飞色舞”、“喝酒吃药”的煤炭、有色、白酒等行业,股价曾一度高高在上,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政策的调整,这类公司的财务业绩和股价早已今非昔比,一落千丈;而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创业板公司股价则连创新高!
1.2会计准则自身的局限性
致使会计信息的决策可靠性与相关性大大削弱①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会计只核算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使那些不能用货币表示的非财务信息被排出在财务报告之外,而这些非财务信息很多对经济决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力资源要素因无法货币量化而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表达,这就直接导致了财务信息的局限性。②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通常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而不以其当前的市价或其他基础进行计量。这种会计模式,是以物价稳定为前提的。但我国几十年来,一般物价水平一直在不断上涨,货币在不断贬值,致使历史成本计价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及相关性大大削弱。③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运用带来的风险。会计是一门无法做到精确化的学科,会计核算需要大量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在实务中表现为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不管是同一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还是不同企业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而大大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1.3决策分析重财务信息而轻非财务信息
往往会掉入决策陷阱在经济决策分析中,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既包括会计信息,更包括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价值、产品的市场占有额、顾客的满意度、次品率、退货率、经济周期、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偏好改变等非会计信息。虽然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最基本的信息源泉,但它并不是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甚至根本就不是关键和核心的信息。事实上,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缺陷以及非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决策中经常要更多的依赖非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非财务信息往往才是决策致胜的根本因素。如果决策分析中重财务信息而轻非财务信息,就有可能犯本末倒置,掉入决策陷阱的错误,导致决策错误和损失。
1.4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不够完整
缺乏对未来状况和软性资产信息的反映主要表现在:①主要提供的是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用的预测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②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受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一些用户无法通过传统的财务报告方式获得其所需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相关决策。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日趋复杂,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迫切需要企业提供差别报告。但实际上,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其满意。③财务报告中普遍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④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过分关注硬性资产方面的内容,而较少关注其他一些软性资产,如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资本分配等,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这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然而现行的财务报告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决策需求。
2改进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企业必须积极解放思想,逐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体制,高效利用财务报告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企业还应该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其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以便为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良好依据。
2.1加强理论研究
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从改进目标上来看,企业应该将受托经管责任和信息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评价和决策功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可用来作为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又能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更多的是停留在评价受托经管责任方面,是被动的事后反映,而对事前的决策有用方面仍显得严重不足。因此,应抓紧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有用性、及时性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为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促使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实现。
2.2拓宽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范围
特别是要增加非财务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的披露当前,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仍将财务信息披露作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计量交易和相关事项两方面内容。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中,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突破传统的信息披露限制,坚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披露并重原则,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此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社会责任信息以及经济预测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另外,针对当下一些财务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发展走势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大力创新企业信息预测模式,收集和整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以有效提升其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
2.3建立以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报告体系现行报告的财务信息主要是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建立起来的,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内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除了要突出其历史成本属性之外,还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要求选择多种形式的计量方法。有鉴于此,企业可以综合采用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以便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情况,提升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2.4丰富和规范表外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表外信息在信息判断和报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活动。但我国尚未在财务报告系统中进行主表和附表编制,同时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标准,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合理改进和调整其信息揭示方式,增加非财务信息在全部披露信息中的比例,引导和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信息,满足使用者和决策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信息体系呈平面分布,整个报告模式较为单一,各披露主体的联系与沟通较少。在未来,企业应加强用户层分析,提供一系列财务管理信息,使用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盈利水平、管理风险与竞争能力等内容。
2.5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加强信息的即时、实时性提供,完善财务报告的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开始朝现代化、数字化、无纸化方向发展,其信息披露效率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因此,企业应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实施报告系统,定期和更新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新、更全、更优的信息。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互联网信息与企业财务信息的成功对接,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6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对违法违规披露
一、财务咨询的涵义
财务咨询从理论上说是管理咨询的一种,剖析财务咨询的内涵首先要深刻理解管理咨询的涵义。咨询,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征求别人意见、求助于人或给人出主意、提建议、定计谋之意。管理咨询既可以被看作一种专业服务,又可以被视为提供实际咨询和帮助的一种方法。对管理咨询较为权威的定义是:“帮助管理者和组织,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的问题,鉴别和抓住新机会,强化学习和实施变革以实现组织目的和目标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咨询服务。”
目前,财务理论界较为明确地提出的财务咨询的概念是:“财务咨询是指具有财务与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委托向委托人提供业务解答、筹划及指导等服务的行为。”笔者认为,财务咨询的涵义应当是十分宽泛的,无论是接受委托提供专业服务的财务咨询,还是从属于全面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附属性财务咨询,都应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将财务咨询大体定义为: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专业机构及其专业人员,为客户、投资者等服务对象提供的有关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服务,即一切有关财务的咨询服务活动都是广义上的财务咨询。
二、财务咨询的理论地位和功能
理论上,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在“大财务”的框架下,财务理论体系可分为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这主要是基于财务主体及其特性的不同划分的。从另一角度,可将各财务主体(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理财活动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自主理财和委托理财。其中,自主理财又可分为自主决策理财和咨询决策理财。同时,自主决策理财也非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单独决策理财,财务咨询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育着理财主体自主决策的能力。因此,财务咨询在财务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业的独立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以及大量专业财务咨询公司的不断涌现,更加凸显了财务咨询在实践方面的重要地位。
财务咨询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对企业、个人理财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功能:
在宏观方面,财务咨询可以引导理性投资,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财务主体尽其所能追求财务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会受到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财务行为难免会出现盲动性、滞后性,这不但会造成财务主体利益受损,而且对国民经济产业整体协调发展非常不利。财务咨询服务于微观经济主体,弥补其能力的不足,减少其决策的失误,客观上减少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校正了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偏差,有利于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国内企业将直面全球竞争,财务咨询将是企业在低效的管理水平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提升财务运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在微观方面,财务咨询可弥补企业、个人等财务主体自身知识结构、运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解决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财务咨询专业人员可以为客户鉴别、诊断和解决财务各相关领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客观、专业的分析,帮助客户识别并抓住各种新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财务咨询给客户提供了一个认识、学习财务知识技能的机会,对于提高客户能力、促进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财务咨询的业务定位与基本分类
财务咨询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咨询业务既包括实物性资产咨询、证券性资产咨询,又包括财务主体筹资、投资及日常管理等业务咨询。具体地,在国外,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财务估价、经营资金与流动资金管理、兼并与收购、投资项目分析、会计制度设计、预算控制、外汇管理等;在国内,财务咨询业务通常包括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会计电算化实施战略、财务分析、代拟经济文书、培训财务会计人员、记账、税务服务、个人理财帮助、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服务等。
客户所需咨询业务性质不同,决定了各种财务咨询的服务目标、服务方式等方面必定存在差异,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财务咨询类别。就目前开展财务咨询业务的现状而言,财务咨询按业务性质、服务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行业投资评价型。该类财务咨询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的社会鉴证业务,咨询服务的目的是提供客观的、不带有利益色彩的建设性观点。专业咨询人员以调查、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现有分析对未来做出预测。并且以诚实、专业服务为基础,恪守“三公”原则,即不卖产品,也不推进部署,只是提供独立的分析。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性的财务咨询公司开展。2.财务整体服务型。该类财务咨询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获取由于出让知识、脑力劳动而应得的利益回报。专业咨询人员主要提供一整套有关企业、个人财务运作与管理的规划、策划等服务,十分注重市场细分化差别,在提供整体服务的条件下强调业务领域专长,根据企业、个人需要,可以量身定做方案并提供贴身服务。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一般由专业财务公司、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证券公司及部分提供咨询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
3.附属增值服务型。该类财务咨询的目的是扩大主营业务,专业咨询人员运用一系列理财工具,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财务分析和理财建议,并兼顾产品销售。该类财务咨询业务主要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中心”等部门提供。
四、证券投资咨询
财务咨询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中证券投资咨询作为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还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影响重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就产生了投资咨询业务的萌芽。1920年,全球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证券投资咨询业也便开始发展起来。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正式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证券市场初步建立时便已经起步,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咨询业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证券投资咨询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咨询业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二是咨询业务的专业化与全面化两极发展。在此两大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困扰证券投资咨询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咨询业务的客观、独立,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